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全 文 :基金项目 河南省新乡市科技攻关项目(05N076)。
作者简介 张传来(1963-),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从事果树栽培及
其生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06!04!12
金光杏梅是新近从杏与李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
优良品种,属核果类果树[1],其果实成熟早,果面金黄色,果
形端正,酸甜适口,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迄
今为止,国内已对桃、杏、中国李、樱桃[2-5]等核果类果树果实
发育期间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但未见有关杏
梅果实发育期间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报道。该试验对金光
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
究,旨在为提出金光杏梅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从而提高杏
梅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4年4~7月在河南科技学院杏梅科
研基地——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杏梅园进行,土壤为沙
壤土,管理水平中等。供试品种为高接于桃树上的金光杏
梅,树龄8年,株行距3m×4m,南北行向,自然形整枝,树势
健壮,生长结果良好。
1.2 样品采集 选有代表性的60棵采样树,于谢花后10
d开始采样,每隔7d采样1次,直至果实成熟。每个采样日
的8:00分别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采果300~450
个,采后立即装入冰壶带回实验室。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将果实洗净、擦干,用天秤(FA!160
S,上海天秤仪器厂生产)称量果实鲜重;用排水法测定果实
体积。用不锈钢刀去皮,切取不同部位的果肉,混匀,匀浆定
容。Vc含量参照GB6195!86,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
定;有机酸含量参照GB12293!90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
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参照GB6194!86,采用费林试剂
法测定,用可溶性总糖含量减去还原糖含量计算非还原糖
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茚三酮法[6],用UV!1100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仪器公司生产)测定;蛋白质含量
采用凯氏定氮法[6],用KDN!08B定氮仪(上海新嘉电子有限
公司生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 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
态变化见图1、2。由图1、2可以看出,金光杏梅果实的整个
发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幼果缓慢生长期、第1次迅速生长
期、第2次缓慢生长期、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熟前缓慢生长
期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为谢花后24d,此期果实鲜重
和体积增长很慢,分别为 0.262g/d和0.24cm3/d。谢花后
24~31d是第1次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鲜重明显增加,体
积明显增大,分别为1.231g/d和1.20cm3/d;谢花后31~51d
是果实的第2次缓慢生长期,此期果实生长曲线较为平缓,
鲜重和体积日增量不大,分别为0.486g/d和0.45cm3/d,通
过解剖观察到,第2次缓慢生长期也是果核的硬化期;谢花
后59~80d是果实的第2次迅速生长期,此期果实鲜重和
体积增长最快,日增量分别为2.228g/d和2.14cm3/d;熟前
缓慢生长期只有1周时间,此期果实生长又一次减慢,鲜重
和体积日增量分别为0.516g/d和0.70cm3/d,直至达到该品
种固有的色彩并软化成熟后才停止生长。果实的第2次迅
速生长期是果实鲜重和体积形成的主要时期,形成量分别
占果实总鲜重和总体积的66.1%和60.2%。
2.2 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2.2.1 Vc含量的动态变化。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Vc含
量的动态变化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在果实发育期间Vc
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有3次迅速上升期和2次迅速下降期,
且历时均为1周。在果实发育初期(谢花后10d),Vc含量
极少,仅为0.08μg/g鲜果肉,此后急剧上升,1周内增加了
172.6倍,日增量达1.97μg/g鲜果肉;第2次迅速上升期在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张传来 1,扈中林 2,刘遵春 1,周增莲 3(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省长垣县科技中专,河南长垣453400;3.河南省辉
县市百泉镇农技推广站,河南辉县 453600)
摘要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呈“3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
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
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
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
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关键词 金光杏梅;果实;营养成分
中图分类号 Q9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12-2730-02
StudyontheChangeofMainNutritionalComponentofJinguangPlumFruitduringMaturation
ZHANGChuan!laietal(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Henan453003)
Abstract JinguangPlumwasusedasexperimentmaterialtoresearchonthechangeofmainnutritionalcomponentduringitsmaturation.The
resultswereasfolows:thechangeofvitaminCcontentwasa“trialapex”!shapecurve,anditwashigherinyoungfruit,incrustationand
maturation,andlowerinotherperiods.Thecontentoftotalacidwashighestinyoungfruit,afterthat,itdecreasedrapidly,maintainedlowerlevel,
andreachedlowestwhenthefruitmatured.Thecontentoftotalsolublesugarinosculatedwiththefruitdevelopment,itwashighwhenthefruit
developmentwasquick,andlowwhenthefruitdevelopmentwasslow.Before59dafteranthesis,thereducingsugarcontentwashighinthetotal
contentofsolublesugarandafterthat,thenon!reducingsugarcontentwashigh.Before45dafteranthesis,freeaminoacidcontentwasobviously
corelatedwithproteincontent,andtheyinosculatedwiththefruitdevelopment;after45~59dafteranthesis,freeaminoacidcontentincreased
quickly,andproteincontentdecreasedgradualy,thiswasalsothemostshapingperiodoftheembryoandendosperm.
Keywords Jinguangplum;Fruit;Nutritionalcomponent
责任编辑 曹淑华 责任校对 姜 丽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6,34(12):2730-2731,2755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6.12.056
期均较高;但进入硬核期后(谢花31d后)维持在较低的水
平且变化不大;谢花后 52d至果实成熟,可溶性糖和还原
糖一直上升,但可溶性总糖上升快,还原糖上升慢。非还原
糖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在谢花后24d
达到一个峰值后又缓慢下降,谢花后45d处于低谷,含量
仅为0.05%,之后又迅速上升。谢花后59d以前,果实中的
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此后以非还原糖为主,至果实成熟
时,非还原糖占可溶性糖总量的60.2%。
2.2.4 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6、7)。由
图6、7可以看出,在谢花后38d以前,果肉中的氨基酸和
蛋白质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关系数r=0.946*;谢花45d后,两者出现不同的变化趋
势:氨基酸含量迅速上升,至59d达到高峰,含量为64.950
mg/100g鲜果肉,2周内增加了 14.6倍,日增量达 4.342
mg/100g鲜果肉;此后经1周的快速下降期后,进入缓慢下
降期,直至果实成熟;而蛋白质含量则是继续下降,至谢花
后59d达到最低点,以后又开始回升,直至果实成熟。
3 讨论
(1)果实发育的52d以前,Vc、有机酸、可溶性总糖和
还原糖含量较高,果实进入第2次缓慢生长期之前开始下
(下转第2755页)
谢花后45~52d,并在第52d达到次高峰,1周内增加了1.5
倍,日增量为0.77μg/g鲜果肉;第3次迅速上升期在谢花后
66~73d,1周内增加了1.9倍,日增量为0.73μg/g鲜果肉。2
次迅速下降期在谢花后的17~24d和52~59d,分别下降了
1.7倍和2.8倍。其他时期变化幅度不大,整个曲线呈“3峰”型。
2.2.2 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有
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在果实发育
初期,有机酸含量最高,为7.37%,以后急剧下降,1周内下
降了4.9倍,此后,虽有升有降,但变化不大。谢花52d后持
续下降,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低点,为1.23%。
2.2.3 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图
5)。由图5可知,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果实发育初
张传来等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34卷12期 2731
降,且在果实的第2次缓慢生长期维持较低水平。果实的第
2次缓慢生长期也是果核的硬化期,此期内Vc、有机酸、可
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低,可能是因为果核硬化消耗大
量营养[7-8],从而与果肉竞争养分[9],使较多的碳素营养用于
核的硬化的缘故。
(2)可溶性总糖与果实发育速率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
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进入第2次迅速生长期后,
可溶性总糖含量迅速上升,说明此期是糖向果实运转并积
累的主要时期。在果实成熟期,有机酸含量逐渐下降,至果
实成熟时达到最低点,这正好与糖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酸
含量的下降可能与果实吸水膨大的稀释作用和大量有机酸
转化为糖[2]有关。果实成熟期糖酸比的变化是致使果实风味
由以酸为主变为以甜为主的主要原因。
(3)在谢花后45d,金光杏梅果实中的非还原糖含量
仅为0.05%,而后迅速上升直到果实成熟,并逐渐成为主要
的糖类,这与桃[2]和中国李[4]极为相似。
(4)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两者的代谢、
果肉和胚及胚乳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在谢花后10~45d,两
者含量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充分反映了两者在代
谢上的密切关系,即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原料,随蛋白
质的增加而增加[2]。此外,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是构成细胞
核和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对果实发育初期的细胞分裂有重
要作用 [10],蛋白质水平可以反映果实发育初期细胞分裂的
速度[2]。金光杏梅果实的生长发育速度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含
量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一点,从谢花至谢花后31d,金光杏梅
果实发育速度逐渐加快,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不断升高,反
映该期果实细胞分裂速度不断加快;谢花后31d蛋白质含
量最高,说明此时细胞分裂速度最快;谢花31d后,氨基酸
和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说明细胞分裂速度减缓,这也与果
实鲜重和体积的缓慢增加相吻合。谢花后45~59d是胚和
胚乳的主要形成期,胚和胚乳的发育形成需要大量的蛋白
质。而此期,氨基酸含量的迅速增加和蛋白质含量的减少可
能与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转移到了果核内,参与了胚和胚
乳的形成有关。
参考文献
[1]苗卫东,扈惠灵,晋新生,等.杏梅品种金光主要性状调查[J].中国果
树,2002(2):18-20.
[2]邓月娥,张传来,牛立元,等.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机营养
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系统分析方法研究[J].果树科学,1998,15(1):48-
52.
[3]于希志,徐秋萍,金锡凤.杏果实发育的研究[J].果树科学,1990,7
(4):227-230.
[4]章镇,褚孟女原 .中国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C]∥中国园
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北
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0:228-230.
[5]李凤英,李春华,郑立红,等.甜樱桃果实呼吸强度和营养成分变化
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10(2):33-36.
[6]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7]王荣花,李嘉瑞,陈理想.杏果实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J].西北农
业大学学报,2000,28(4):45-50.
[8]马之胜.串枝红杏果实生长发育研究[J].北方园艺,1993(1):24-26.
[9]河北农业大学.果栽培学总论[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84.
[10]中川昌.果树园艺原论[M].曾骧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345-
346.
(上接第2731页)
乌鸡TF对L929细胞的杀伤活性弱于鸡TNF对L929细胞的
杀伤活性,即鸡TNF对L929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强。TF是由T
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它能通过调节机体T淋巴细
胞活化,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促进巨噬
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提高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
抗病力[4]。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TF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
剂[5]。而在体内,TF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如何有待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朝霞,亓文宝.动物转移因子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广东畜
牧兽医科技,2005,30(4):15-18.
[2]卢锦汉.转移因子的特性及临床应用[J].北京医学,1979,1(3):177-
179.
[3]SEMENZATTO G.Tumornecrosisfactor:Acytokinewithmultiple
biologicalactivities[J].BrJCancer,1990(61):27-28.
[4]马志勇,朱春英,张振兴,等.犬脾转移因子特性的初步鉴定[J].中国
畜禽传染病,1994(4):26-29.
[5]孔庆波,丛丽媛,李佳,等.犬、猪转移因子对犬淋巴细胞体外转化增
殖影响的比较研究[J].畜牧兽医科学,2005,21(6):26-30.

银梅等 乌鸡转移因子和鸡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34卷12期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数字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和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0年不能写成90
年,文中避免出现“去年”、“今年”等写法。小于1的小数点前的零不能省略,如0.2456不能写成.2456。小数点前或
后超过4位数(含4位数),从小数点向左右每3位空半格,不用“,”隔开。如18072.23571。尾数多的(5位以上)的
数字和小数点后位数多的小数,宜采用×10n(n为正负整数)的写法。数字应正确地写出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字,只
允许最后一位存在误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