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微生物肥对婆罗门参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全 文 : 青海农林科技 ·试 验 简 报· 2003 年第 3期 
微生物肥对婆罗门参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马本元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青海 西宁 810016)
    摘 要:通过对婆罗门参施用两种不同根际微生物有机肥 ,结果表明 ,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的提高婆
罗门参的产量 ,并能改善生长发育性状 , 效果明显好于对照。
关键词:微生物肥;婆罗门参;产量;性状
  中图分类号:S1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67(2003)03-0051-01
Microbial Fertilizer Effect on Yield and Character of Tragopogon porrifolius
MA Ben-yuan
(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Two different microbial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for Tragopogon porrifolius.The results shoredmicrobe
fertilizer can improve Tragopogon porrifolius s yield and growth character , it s effect better is than comparison.
  Key words:Microbe fertilizers;Tragopogon porrifolius;Yield;Character
  婆罗门参(Tragopogon porrifolius),别名西洋牛
蒡 、牡蛎菜 ,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地中
海的东部 、欧洲南部的希腊 、意大利等地 。早在
13世纪 ,德国和法国人就食用婆罗门参 ,并作为
室内花卉栽培 ,菜食与观赏兼用。如今 ,由于其富
含钙 、钾 、磷 、铁等矿质元素 ,其营养价值已日渐为
人们所重视。同时 ,由于它是一种极耐寒 、耐贮藏
的根菜 ,能为冬春季市场增添蔬菜新品种 ,故在我
国北方冬季较严寒的地区 ,特别对于我省更是一
个值得发展的根菜。
本试验旨在研究了两种微生物有机质肥料根
际施用对婆罗门参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为微生物
有机质肥料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肥料
A:G式生物菌肥(陕西中和生物肥料有限公
司生产),每hm2 施用180kg;
B:NEB —26根施微肥(美国根茂公司制造),
每 hm2 施用 1005ml;
CK(对照):直接灌水 ,不施任何肥料 。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农场 ,试
验地为沙壤土 ,肥力一般 。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用婆罗门参于 2002年 5月 2日进行露
地短条播 ,出苗后进行间苗 ,株行距为 10×30cm。
试验共设 3个处理 ,由于小区面积 20m2 较大 ,故
设2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分别于 7月 9日和 8
月 20日施肥 ,每次施用这两种生物菌肥均需结合
灌水进行 ,以利作物迅速 、均匀吸收 ,CK不施任何
肥料 ,直接灌水 ,其它田间管理均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表 1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开展度
(cm)
叶鞘粗
(cm)
叶片数
(个)
单株总
重(g)
单株叶
鲜重(g)
10g 鲜叶
干重(g)
最大叶
长×宽(cm)
A 45.7 44.2×43.8 1.76 36.3 144.78 53.79 1.946 49.56×1.63
B 48.5 45.7×42.8 1.6824 32.6 119.33 48.74 2.075 49.9×1.49
CK 45.3 41.8×40 1.4466 29.2 98.17 37.31 2.081 49.2×1.48
(下转第 19页)
51
收稿日期:2003-04-22
伐根未清理在林内过夏 ,为小蠹虫的滋生繁殖蔓
延 ,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3.4 以往清除虫害木不彻底 ,留有隐患。因林区
地形复杂 、虫害木分布不均且发生初期不易发现
等因素 ,未能一次性彻底清除 ,留有隐患 。天然林
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全面停止采伐 ,个别遗漏虫
害木成为新的虫源 ,加之 ,虫害木清理指标的审批
越来越困难 ,严重影响了清理工作的适时开展 ,使
小蠹虫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
3.5 小蠹虫为隐蔽性蛀干害虫 ,无法直接接触农
药 ,当前的防治技术 、手段落后单一 ,防治难度大 ,
虽然年年防治 ,但效果极不理想。
3.6 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减灾控灾能力薄弱 ,也
是小蠹虫危害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
虫害的监测 、防治需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省
上每年拨付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有限 ,加之地
方财政困难 , 无力安排防治经费 ,导致投入不足 ,
对小蠹虫的危害无力监测和防治 ,结果小灾变大
灾 ,轻灾变重灾 。
4 防治对策
4.1 加大林木管护力度 ,严禁乱砍滥伐 、盗伐现
象的发生 ,保持林地卫生 ,增强林木的抗性。
4.2 通过审批程序 ,适时抚育间找 ,减少虫源。
在2 —4月清理安全期 ,审批清除林内易受侵害的
风倒木 、枯立木 、衰弱木和虫害木 ,并对虫害木及
其带皮伐桩 、采伐剩余物彻底进行除害处理 。
4.3 在5 —6月 ,采用打孔注射 ,用内吸剂药剂如
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 、25%康福多、20%氧化乐
果 、敌敌畏 、溴氰菊脂等打孔注药防治树皮下害虫。
4.4 利用害虫喜欢在新伐倒的原木上产卵繁殖
习性 ,在繁殖期于林缘和林中空地适当地点设置
一些新鲜饵木 ,供害虫大量产卵 ,等新一代幼虫全
部孵化后进行剥皮烧毁处理 ,或用化学药剂喷雾
消灭害虫 。
4.5 加大小蠹虫防治的科技支撑力 ,引进先进的
性信息素 、天敌昆虫等仿生 、生物防治技术和先进
实用的防治手段 ,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比例和淘
汰落后的防治方法 ,彻底改变目前防治不利局面。
4.6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麦秀 、同仁国家级中心测
报点和辖区其它测报点 、监测点建设 ,建立小蠹虫
监测预报体系 ,为综合治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4.7 增加资金投入 ,积极申报列入国家 、省级工
程治理项目 ,采用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综合治理的
技术 ,实施小蠹虫工程治理 ,减轻发生危害 ,逐步
实现持续控灾 。
参考文献:
〔1〕萧刚柔 , 等.中国森林昆虫〔M〕.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628—629.
〔2〕周嘉熹 ,等.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4∶374—375.
(上接第 51页)
  调查结果(表 1)表明:A 处理和 B处理各指
标均高于对照 , 其中:株高 A 、B 分别较对照高
0.4cm 、3.2cm;开展度分别较 A 、B大 2.4×3.8cm、
3.9×2.8cm;叶鞘粗A 、B分别较 CK粗0.3134cm、
0.2358cm;叶片数 A 、B分别较 CK 多 7.1 片 、3.4
片;单株总重 A 、B分别较 CK 重 46.61g 、21.16g;
单株叶鲜重分别较 CK重 16.48g 、11.43g;最大叶
长宽分别较 CK 长 0.36×0.15cm、0.7×0.01cm。
这说明施用生物菌肥可明显改善婆罗门参的植物
学性状 ,促进其生长 。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根及产量的影响
  表2中 A 、B两处理各指标均高于对照 ,特别
表 2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根及产量的影响
处理 根重(g)
根长
(cm)
根粗
(cm)
侧根数
(个)
小区产量
(kg)
折合单产
(kg·hm-2)
增产率
(%)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A 89.88 18.689 2.856 4.2 23.59 11798.4 94.5% a A
B 70.69 18.58 2.859 3.8 23.31 11658.3 92.2% a A
CK 60.86 17.5 2.248 1.8 13.13 6065.55 b A
  (注:试验采用邓肯氏 LSR法 , 产量在α=0.05 水平上显著)
是根重A 、B分别较对照重 29.02g 、9.83g ,根长 A 、
B分别较对照长 1.189cm、1.08cm ,根粗A 、B分别
较对照粗 0.608cm 、0.611cm ,产量比对照分别增
产5732.85kg 、5592.75kg , 增产率分别为 94.5%、
92.2%,这说明施用生物菌肥可促进根际生物群
落大量繁殖 ,有益于植物根的营养吸收及生长 ,从
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其中 ,试验产量差异达
显著水平 。
3 小结
由此可见 ,施用 G式生物菌肥及 NEB均能有
效改善其植物学性状 ,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 ,在生
产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