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胡荽的药用资源开发应用



全 文 :姜 ,加茅根、小蓟、大黄以清热降逆止血。乳汁自出 (乳泣 ) ,因肝热
冲气上逆 ,致使阳明胃热而乳汁自出 ,或流血液。 以本方减煨姜 ,
加生石膏、大黄以清热降逆凉血。月经涩少、月经错后、痛经、经闭
等病 ,因多思忿怒 ,情志不舒 ,疏泄失司 ,血循不畅而致。以本方加
桃仁、琥珀、川牛膝、红花以通络活血。妇科症瘕因郁怒不解 ,肝失
条达 ,脉络受阻所致。以此方加三棱、莪术、琥珀、大黄以消症而通
行气血。 肝郁不孕多平素性躁多怒 ,肝失调达 ,疏泄失职 ,脉道不
畅 ,冲任受阻而致。 以本方减煨姜 ,加王不留行、通草、川楝 、天丁
以疏泄肝郁而调理冲任。
邓老提出 ,妊娠子痫因妊娠阴血不足 ,肝阳上亢 ,扰犯神明而
致。 以本方减煨姜 ,加羚羊、石决明、牡蛎、钩藤以镇静熄风潜阳。
妊娠子肿 ,因肝失条达 ,疏泄失司 ,脾失运化而致。 以本方加天仙
藤、枳壳、香附、伏毛以理气行水。妊娠呕吐因肝气上逆 ,胃失和降
而致。以此方减煨姜、甘草 ,加黄芩、竹菇、芦根、麦冬、大黄以清热
降逆止呕。妊娠子烦因阴血养胎 ,肝热上扰 ,升降失常而致。以此
方减煨姜 ,加黄芩、竹茹、知母、麦冬以清热除烦。
邓老提出 ,产后胁痛因肝失条达 ,疏泄失职而致。以此方加郁
金、玄胡以调肝理气而除胁痛。 产后因肝郁脉不畅 ,营卫失和 ,筋
脉失养而致 ,以此方加木瓜、牛膝、牡蛎以舒肝濡筋 ,产后小便不
通 ,因积思忿怒。肝失条达 ,疏泄失司 ,膀胱不化而致 ,以此方加滑
石、车前、竹叶以利尿行水。产后乳汁不通 ,因郁怒不解 ,脉络不畅
而致 ,以此方加王不留行、通草、甲珠、漏芦以调肝理气通络化乳。
邓老用逍遥散治疗外科瘰疬也有效 ,他认为外科瘰疬 ,多因
责怒抑郁 ,多事忧虑 ,乃致气滞血凝而成。宜用本方去甘草 ,加青
皮、瓜蒌、贝母、海藻、牡蛎、夏枯草 ,以舒气解郁 ,清痰泻热 ,藉可
软坚化积 ,消散结核 ,全方皆以舒气活血通畅经络为旨。方中去甘
草者因与海藻反味 ,且有补中之弊。
收稿日期: 2004-09-20; 修订日期: 2005-02-11
作者简介:卢顺满 ( 1977-) ,男 (汉族 ) ,广东潮阳人 ,现任广东省汕头市潮
阳区中医医院制剂室中药师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基源鉴定 ,资源开发工
作 .
资源开发
石胡荽的药用资源开发应用
卢顺满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医医院  515100)
摘要:目的 :推广使用石胡荽药用资源 ,更好地服务临床用药需求。 方法: 全面系统地介绍石胡荽的药理成分、原植物形
态、药材性状、临床功效。结果: 开发应用石胡荽可缓慢部分常用中药资源的紧缺、发挥其应有的临床疗效 ,给地方财政带
来收入。 结论: 石胡荽药用资源具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胡荽 ; 药用 ; 开发
中图分类号: R288;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5) 03-0260-02
  临床上 ,石胡荽有着广泛的药用功效 ,尤其对某些疾病的疗
效更为独特。 但纵观各地医院药房、市面药店 ,销售者却寥寥无
几 ,此乃何因? 本文就此 ,究其因由 ,并深入介绍此味中药在临床
上的药用功效。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石胡荽为菊科一年生
草本植物石胡荽 Centipede mincma( L. ) A. Brauv . et Aschens的全
草 [1]。始载于南唐陈仕良的《食性本草》 ,原名鹅不食草 [2]。 《本草
纲目》云: “石胡荽 ,生石缝及阴湿处 ,小草也。 形状宛如嫩胡荽
……其气辛味重不堪食 ,鹅也不食之。” [3 ]因此称石胡荽、鹅不食
草。在《四声本草》中才正式记载为石胡荽 ,系少常用辛温解表药 ,
从始载至今已有千余年临床用药实践。本品辛温、入肺、肝经。功
效散寒通窍 ,止咳化痰 ,解毒消肿、止痛。在内科、外科疾病治疗中
有独特的疗效。但在今天 ,全国各地医院药房、市面药店处方调配
柜中 ,却为罕见。这是为什么?下面就此问题及其推广应用与同行
商榷 ,以便资源开发 ,物有所用。
1 全国各地未能普及使用石胡荽药用资源的原因
据调查 ,我国各地很少有使用石胡荽者。就本地区而言 ,这味
中药 ,在很多医生的印象中 ,犹如未闻 ,更谈不上推广使用。 但在
民间的单方、验方中 ,使用者却不少 ,造成这种现象 ,有以下四方
面原因。
1. 1 人们对石胡荽这味中药认识了解不深 石胡荽虽然在全国
统编的高等、中等专业技术医药院校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中都有
收载 ,但讲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大多数认为这味中药不常用 ,好像
不重要 ,只是略略提及一下 ,有的教师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到。这就
使他们的学生 (以后的医生 )对此味中药印象不深刻 ,在后来所开
处方中也就没有出现过此味中药。 甚至忘记了石胡荽是教材《中
药学》中归在解表药的第一类辛温解表药。因此 ,他们在临床上使
用解表药时就不会首先考虑到石胡荽了。
1. 2 石胡荽货源配备供应不到位 一般的医院药房、市面药店所
经营的常用中药品种不过 300多味 ;比较大型的医院药房所经营
的常用中药也不过 400多味左右。 距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
《中药学》中收载的常用中药 468味 ,附药 75味还相差 200多味 ,
因此 ,药斗上就很难顾及到石胡荽这味中药了。 连一些以中医中
药为特色的中医院也没有石胡荽供应 ,何况是市面上的一些中小
型药店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 ,有使用石胡荽习惯的医师不得不重
新使用其他解表药物 ,即使石胡荽在临床上确实有特殊的疗效 ,
久之 ,想使用的医师也变得没有使用的兴趣了。
1. 3 媒体对石胡荽的推广使用宣传力度不够 既然石胡荽是一
味少常用中药 ,从事药学研究的专家对该味中药的研究不甚热
情。在全国的中医中药报刊、杂志上对该味的药理成分、临床应用
的研究这方面信息几乎没有见到 ;也很少看到有关该味中药的推
广、使用的宣传报道 ;也没有见到指导使用石胡荽的临床应用资
料 ,致使许多医师对石胡荽的了解不深 ,对临床应用的资料信息
掌握得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当然 ,有些医师自然就不敢冒然使用
这味中药。 所以 ,想推广使用这味中药就必须靠从事药学研究的
专家投入精力加以研究 ,广泛开展宣传力度 ,提高石胡荽的身价
和地位。
1. 4 对石胡荽的资源开发应用不够重视 石胡荽是一种易繁殖 ,
生长快 ,产量多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据不完全统计 ,它广泛分布在
全国 20多个省市、地区。 全国有充足的药用资源 ,完全能满足我
国的临床用药需求。而医院药房、市面药店没有配备这味中药 ,就
是对石胡荽的药用资源的开发应用不够重视 ;未能引起从事药用
资源开发这方面专家的兴趣 ;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的技术
研究也很少投入足够精力 ;药品监管部门也未能出台相应开发少
常用中药资源的措施政策 ,就连 2000版的《中国药典》也没有把
石胡荽收载在里面 ;各地政府职能部门也没有正确引导药农开发
采集石胡荽药用资源。如果政府的监管部门能够合理正确的诱导
开发像石胡荽这种少常用中药资源 ,就能够有效地缓慢那些用量
·260·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 16卷第 3期 LIS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5 VOL. 16 NO. 3 
大 ,资源紧缺的常用中药。 同时还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2 充分认识石胡荽及药用资源的开发应用
在对石胡荽的药用资源开发应用之前 ,我们首先要了解石胡
荽的药理成分 ,药材性状特征 ,这更有利我们开发应用石胡荽。
2. 1 石胡荽的药理成分 石胡荽全草含有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
赛醇 ( ta rax erol)、蒲公英甾醇 ( tara xasterol)、山全车烯二醇 ( arnid-
iol) , 和另一种未知的三萜二醇 ( C30 H50O2 ) [4]以及 β—谷甾醇 ,豆
甾醇、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用回流装置提取石胡
荽挥发油和乙醇提取液有止咳化痰 ,平喘作用。对绿脓杆菌、变形
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流感病
毒均有抑制作用。
2. 2 石胡荽的原植物、药材性状 充分认识石胡荽的原植物、药
材形态特征 ,有利于我们鉴别正品的石胡荽 ,为开发利用石胡荽
资源提供更有利条件。
2. 2. 1 原植物形状 一年生匍匐状柔软草本。 枝多广展 ,高 3~
20 cm,近秃净或稍被绵毛。 叶互生 ;叶片小 ,匙形 ,长 7~ 20 mm,
宽 3~ 5 mm,先端钝 ,基部楔形 ,边缘有疏齿。 头状花序无柄 ,直
径 3~ 4 mm,腋生 ,总苞片约 2列 ,边缘膜质 ;花托平坦或稍隆起 ,
花杂性 ;淡黄或黄绿色 ,管状 ;雌蕊位于头状花序外围 ,多列 ,花冠
短 ;两性花 ,数朵位于头状花序中央 ,花冠钟状 ,顶端 4裂 ,雄蕊
4,围绕花柱四周 ,花药短 ,基部钝形 ,花柱裂片短 ,钝或截头形 ,瘦
果四棱形 ,棱上有毛 ,无冠毛 ,花期 9~ 11月。
2. 2. 2 药材性状 全草长 5~ 20 cm,甚纤细 ,通常为互相缠绕成
团 ,灰绿色或绿褐色 ,被柔毛。茎多分支 ,粗不到 0. 1 cm,质脆 ,易
碎断 ,叶细小。 干缩成细线状 ,常破碎不全 ;完整叶片展开后呈长
圆状匙形 ,长 0. 5~ 1. 2 cm ,宽 0. 3~ 0. 5 cm,边缘有 3~ 5齿。 头
状花序球形 ,整个花序直径仅 0. 2~ 0. 3 cm,由多数小花所聚成 ,
黄色或黄棕色。 气微辛香 ,有呛鼻感 ,味苦微辛 [5]。
2. 3 石胡荽的药用资源开发应用 石胡荽虽然是少常用中药 ,但
在临床上疗效确切。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利用它的临床药用资
源。
2. 3. 1 治疗鼻炎 石胡荽用在鼻渊所致的鼻塞、流涕、头痛。鼻渊
在西医上称为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
炎、变态反应引起的鼻炎等多种鼻疾病。据临床应用证明 ,多数病
例用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给药途径可内服也可外用 ,
内服常与辛夷、苍耳、细辛等药物配伍使用 ,同奏散寒通窍之功。
外用是将本品研末吸入鼻孔 ,每日数次 ;或用鲜药捣烂塞鼻 ,半小
时取出 ;或是用鲜品捣汁滴鼻 ;或可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 , 1
h后取出。 上述用法 ,在临床上都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 3. 2 治疗疟疾 临床上 ,还可把石胡荽制成注射剂 (每 ml含
生药 2 g) ,在疟疾发生前 2 h注射 1次 ,连用 3 d,每次用量如下:
1~ 3岁用 2 ml, 4~ 8岁用 3 ml, 9~ 14岁用 4 ml, 15岁以上用 5
ml。观察各疟疾现症病人 187例 ,经 1~ 3次用药后痊愈 175例 ,
有效率达 93. 6%。与氯喹、伯喹对照组相比较 ,疗效无显著差别 ,
这些治疗病例中只有 3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的呕吐 ,停药后
能自行消失。
2. 3. 3 治疗百日咳 用鲜药石胡荽制成糖浆对小儿百日咳有着
显著的功效。其剂量用法如下:①用鲜品 250 g制成煎液 500 ml,
再加入等量糖浆。按患儿年龄大小 ,用 20~ 40 ml /d,分 4次服。②
取鲜药 500 g制成煎液 500 ml,再加入糖浆至 1 000 ml。 1~ 4岁
服 3~ 10 ml, 5~ 8岁服 11~ 20 ml, 3次 /d。③取全草 150 ml,制成
蒸馏液 500 ml,再加入等量糖浆。 1~ 5岁服 5~ 10 ml, 5岁以上
服 15 ml,口服 3~ 4次 /d。 大都在用药 24 h内典型痉咳开始减
轻。 冶愈时间 ,短者 3~ 6 d,长者 10~ 15 d。 据 300余例观察 ,治
愈率一般在 90%左右。
2. 3. 4 治疗软组织损伤 将石胡荽研成粉末 ,成人每次用 8~ 10
g (小儿减半 ) ,以黄酒 6~ 8两 (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 )红糖 1~ 2
两同煮 (沸后密盖勿令泄气 ) ,过滤后温服 ;用药渣趁热敷于患部。
亦可用粉剂 3~ 6 g /d,或鲜药 50~ 100 g捣汁 ,分 3次温酒冲服。
此法用在治疗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 (包括跌伤、打伤、挫伤、
扭伤等 ) ,均有效。据数十例观察 ,大多数用药后 1~ 2 d痊愈。除
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 ,一般无副作用。 亦有把鲜石胡
荽制成注射剂 (每 1 500 g鲜药制成 500 ml)作穴位注射 ,治疗关
节扭伤、腰肌劳损、风湿疼痛等症 ,观察 94例 ,痊愈 31例 ,好转
60例 ,有效率达 97% ,具体用法是在痛点或循经穴位注射 , 0. 2~
0. 5 ml /次 , 2 d /次 ,一般 3~ 5次为 1个疗程。以上方法疗效卓著。
2. 3. 5 其它功效 石胡荽属于辛温解表药 ,还可用在风寒咳嗽或
寒痰咳嗽 ,它可与紫苏、杏仁、麻黄等药物相伍 ,共奏散寒止咳化
痰的功效 ;也可用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有一定的功效。 临床上 ,
用石胡荽与禹白附、全蝎、僵蚕、防风等祛风止痉的药物相配伍 ,
治疗面神经麻痹 40例 ,痊愈 30例 ,治愈率为 75% [6] ;另外 ,石胡
荽在一些外科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功效。 因此 ,石胡荽的药用
价值除了上述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实践证明外 ,还有其它功效有待
以后在临床用药中不断实践、应用 ,加以开发更多的药用范围。
2. 4 石胡荽的民间验方开发应用 石胡荽的药用资源开发应用
还可以搜集石胡荽在古今民间验方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
著的疗效加以开发利用。 这就更充分、更全面的利用这味中药的
药用资源。 笔者参阅了诸多本草著作、植物图志及有关石胡荽记
载的书籍。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了用鲜石胡荽捣烂塞鼻孔
能治脑漏。也能治鸡眼。具体用法是: 把鸡眼厚皮削去 ,用鲜石胡
荽捣烂包敷 ,三至五天取下。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记载了用鲜石
胡荽 50 g捣烂取汁浸糯米 50 g磨浆 ,给单、双喉蛾徐徐含咽有治
疗作用 ;还可用鲜品 100 g ,捣烂 ,取汁澄清 ,加梅片一分调匀点入
眼内能治胬肉攀睛 ;用花序捣碎 ,以鼻闻之 ,使打喷嚏。 能治疗痧
症腹痛。 《贵阳民间草药》记载用鲜石胡荽捣烂涂抹能治牛皮癣。
《江西草药》记载用石胡荽、乌菲根各 15 g ,用水煎服 ,每日一剂能
治阿米巴痢疾 ,血多者加仙鹤草 15 g。 《广西中药志》记载石胡荽
能治喉毒。 由此可见 ,石胡荽在民间的验方、偏方使用范围很广 ,
药用价值很多 ,因此开发利用石胡荽在民间药用资源又是一种有
效途径。
3 结语
上文分析了石胡荽在全国各地未能普及使用存在的原因以
及详细地介绍了石胡荽的药理成分、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特征以及
从临床上药用价值方面如何开发应用石胡荽的药用资源阐述了
个人的浅显看法。 笔者认为 ,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应用石胡荽
资源 ,就能扩大补充中药的资源供应 ,缓解部分常用中药的资源
紧缺 ;能够充分发掘石胡荽的药用价值所在 ,让它在临床上发挥
其应有的功效 ,有时在疾病治疗中还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
同时也能给我国有些省市 、地区的地方财政带来一笔可观的财政
收入。开发应用石胡荽药用资源有这三方面好处 ,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 1 ]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 M ]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770-772.
[ 2 ] 尚志钧 ,林乾良 ,余金生 ,等 .历代中药文献精华 [M ].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 , 1989: 196-197.
[ 3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上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5-
5.
[ 4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0: 2400-2401.
[ 5 ] 《中药商品知识》编写组 .中药商品知识 ,中册 [ J ].广东: 广东科学
出版社 , 1989: 86-87.
[ 6 ] 吕广振 .中药学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27-27.
·261·
LIS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5 V OL. 16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 16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