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田基黄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全 文 :田基黄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沛波,杨翠平,王永刚,彭 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 目的:研究田基黄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 DHBV 阳性血清感染 1 日龄广
州麻鸭的方法制备鸭乙型肝炎模型。按 6. 5、13. 0、26. 0 mg /kg灌服田基黄提取物,1 次 /d,连续 28 d。分别于给药
前、给药后 7、14、28 d、停药后 7 d,检测鸭血清中 DHBV-DNA滴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T)活性,并于停药 7 d时,取肝脏病理切片行 HE染色后,观察肝脏病变情况。
结果:田基黄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乙型肝炎模型鸭血清中 DHBV-DNA滴度、HBsAg水平以及 AST 和 ALT 活性,且在
停药后第 7 d,未见反跳现象,停药后第 7 d时肝组织 HE染色结果亦显示:田基黄提取物能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
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田基黄提取物具有显著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关键词 田基黄提取物;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6-0956-03
收稿日期:2010-10-11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50100013)
作者简介:李沛波(1973-)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和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田基黄提取物是笔者从中药田基黄中提取的有
效部位(黄酮含量大于 50%)〔1〕,目前正在按中药五
类新药进行开发。本实验对田基黄提取物抗鸭乙型
肝炎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 1 实验动物 广州麻鸭,购自广州石井潮阳孵
化场。实验时体质量为 90 ~ 105 g。
1. 2 药物及试剂 田基黄提取物(黄酮含量大于
50%) :系笔者从田基黄中提取分离得到;拉米夫定: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地高辛 DNA
标记与检测试剂盒,Roche 公司产品;HBsAg ELISA
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ALT、
AST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 方法
2. 1 造模与给药 取健康 1 日龄广州麻鸭,经腹
腔接种 0. 2 mL DHBV-DNA阳性病毒血清,接种 1 w
后,分别于颈外静脉取血,用地高辛标记的 DHBV-
DNA探针经斑点杂交检测筛选出感染阳性鸭,饲养
至 3 周龄作为模型动物。将 DHBV 感染阳性的广
州麻鸭随机分为 5 组,即模型对照组、拉米夫定组及
田基黄提取物低、中及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模型
组灌服生理盐水,拉米夫定组按剂量 50 mg /kg 灌服
拉米夫定,田基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剂
量 6. 5、13. 0、26. 0 mg /kg灌服田基黄提取物。1 次 /
d,连续 28 d。
2. 2 指标检测 参照文献方法〔2〕,于给药前、给
药后 7、14、28 d、停药后 7 d,分别自颈外静脉取
血,分离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法,用地高辛标记的
DHBV-DNA 探针将给药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以
与探针同源的质粒 DNA 倍比稀释后点样于硝酸
纤维薄膜上杂交显示的斑点颜色深浅为标准,用
扫描仪进行膜片扫描并进行斑点定量分析,并按
公式 volume = intensity × mm2 计算斑点值 volume,
以反映血清 DHBV-DNA 滴度水平;采用 ELISA法
通过酶标仪读取光密度 D(λ)值检测血清 HBsAg水
平;对给药后 28 d与停药后 7 d的血清,同时按照试
剂盒进行 ALT和 AST活性的检测。此外,于停药后
第 7 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肝组织置于 10%甲醛
溶液中固定,石蜡切片后用 HE 染色,进行病理检
查。
2. 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 珋x ± s 表示,采用的
统计软件为 SPSS 16. 0,组间比较采用 One-Way
ANOVA统计处理。
3 结果
3. 1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中 DHBV-DNA 滴度
的影响 结果如表 1 所示,于给药后第 7 天开始,拉
米夫定组动物血清中 DHBV-DNA 滴度与模型对照
组比较,显著降低(P < 0. 05 或 P < 0. 01) ,但在停药
后第 7 天,血清中 DHBV-DNA 滴度的水平有所升
高。给药后第 28 d 及停药后第 7 天,田基黄提取物
低剂量组动物血清中 DHBV-DNA 滴度与模型组比
较均差异显著(P < 0. 05 或 P < 0. 01) ;于给药后第 7
天开始,田基黄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中 DH-
BV-DNA滴度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 0. 05
或 P < 0. 01) ,且在停药后第 7 天,血清中 DHBV-
DNA滴度的水平未见升高。
·659·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1.06.038
表 1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中 DHBV-DNA滴度的影响(珔x ± s,n =12)
组别
DHBV-DNA滴度
给药前 给药后第 7 天 给药后第 14 天 给药后第 28 天 停药后第 7 天
模型组 1608. 53 ± 110. 83 1638. 72 ± 127. 89 1701. 74 ± 237. 41 1643. 51 ± 174. 32 1578. 88 ± 219. 83
拉米夫定组 1599. 87 ± 167. 38 1248. 03 ± 98. 42** 1154. 93 ± 93. 55** 1132. 68 ± 102. 56** 1311. 76 ± 276. 39*
田基黄提取物低剂量组 1539. 71 ± 219. 73 1479. 38 ± 326. 81 1490. 73 ± 321. 84 1311. 43 ± 68. 33* 1304. 27 ± 55. 62*
田基黄提取物中剂量组 1683. 28 ± 97. 92 1340. 36 ± 104. 27* 1300. 89 ± 67. 93** 1296. 73 ± 196. 38** 1239. 84 ± 89. 03**
田基黄提取物高剂量组 1587. 36 ± 196. 35 1332. 36 ± 237. 41** 1238. 67 ± 183. 42** 1188. 67 ± 56. 82** 1216. 46 ± 129. 83**
注: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3. 2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中 HBsAg 的影响
结果如表 2 所示,于给药后第 7 天开始,拉米夫定组
动物血清 HBsAg的 D(λ)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或 P < 0. 01) ,但在停药后第 7 天,血清中
HBsAg的 D(λ)值有所升高。给药后第 28 天,田基
黄提取物低剂量组动物血清中 HBsAg的 D(λ)值与
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 ;于给药后第 14 天
开始,田基黄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中 HBsAg
的 D(λ)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 或 P <
0. 01) ,且在停药后第 7 天,血清中 HBsAg 的 D(λ)
值无明显升高。
3. 3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 AST 和 ALT 的影响
结果如表 3 所示,给药后第 28 天及停药后第 7
天,拉米夫定组动物血清 AST和 ALT的活性较模型
组显著升高(P < 0. 01) ,但在停药后第 7 天,血清
AST和 ALT 的活性与给药后第 28 天相比,略有上
升。在给药后第 28 天及停药后第 7 天,田基黄提取
物低、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 AST和 ALT的活性均较
模型组显著降低(P < 0. 05 或 P < 0. 01) ,且在停药后
第 7天,血清 AST和 ALT的活性未见明显升高。
表 2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中 HBsAg的影响(珔x ± s,n =12)
组别
HBsAg的 D(λ)值
给药前 给药后第 7 d 给药后第 14 d 给药后第 28 d 停药后第 7 d
模型组 0. 65 ± 0. 13 0. 71 ± 0. 32 0. 69 ± 0. 31 0. 64 ± 0. 22 0. 68 ± 0. 15
拉米夫定组 0. 71 ± 0. 21 0. 29 ± 0. 08** 0. 27 ± 0. 14** 0. 22 ± 0. 10** 0. 37 ± 0. 12*
田基黄提取物低剂量组 0. 73 ± 0. 19 0. 80 ± 0. 34 0. 72 ± 0. 32 0. 35 ± 0. 14* 0. 43 ± 0. 24
田基黄提取物中剂量组 0. 59 ± 0. 27 0. 61 ± 0. 21 0. 39 ± 0. 16* 0. 30 ± 0. 11** 0. 29 ± 0. 14**
田基黄提取物高剂量组 0. 61 ± 0. 26 0. 57 ± 0. 17 0. 28 ± 0. 12** 0. 24 ± 0. 13** 0. 27 ± 0. 13**
注: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表 3 田基黄提取物对鸭血清 AST、ALT的影响(珔x ± s,n =12)
组别
AST /(U/L)
给药后第 28 d 停药后第 7 d
ALT /(U/L)
给药后第 28 d 停药后第 7 d
模型组 137. 28 ± 32. 3 145. 61 ± 31. 09 121. 49 ± 37. 21 118. 28 ± 21. 09
拉米夫定组 34. 51 ± 5. 28** 45. 83 ± 10. 92** 30. 79 ± 4. 58** 57. 71 ± 4. 55**
田基黄提取物低剂量组 79. 23 ± 25. 03* 82. 81 ± 17. 39* 75. 03 ± 17. 89* 78. 94 ± 24. 38*
田基黄提取物中剂量组 59. 03 ± 9. 73** 69. 03 ± 21. 83** 52. 98 ± 8. 76** 60. 65 ± 12. 34**
田基黄提取物高剂量组 45. 38 ± 12. 45** 48. 86 ± 9. 02** 50. 76 ± 11. 27** 49. 09 ± 9. 77**
注: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3. 4 田基黄提取物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肝
组织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完整,
肝索紊乱,肝细胞浑浊肿大、变性,部分组织汇管区
小叶间隔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点状或灶状
坏死现象;拉米夫定组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
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
胞坏死现象;田基黄提取物高剂量组肝组织结构基
本正常,肝血窦清晰,细胞无浑浊肿大,未见明显炎
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现象;田基黄提取中剂量
物组少量肝细胞轻度浑浊肿大,可见散在分布的少
量点、灶状坏死;田基黄提取物低剂量组肝组织结构
有少部分不正常,并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
·759·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胞点状或灶状坏死现象。
4 讨论
乙型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
传染病,易转为慢性及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由于该
病的难治性及发展为肝癌的严重性,使其成为当前
医药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我国有 1. 2 亿乙肝病毒
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约 3
000 万人为乙肝患者,每年约有 30 ~ 50 万人死于乙
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乙肝对我国人民
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引
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但目前临床上尚无能确切有效
地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我国中草药资源
丰富,在防治乙型肝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显
现出了某些优势〔3〕。
鸭乙型肝炎病毒与人乙型肝炎病毒同属嗜肝病
毒科,在病毒复制及致病性等方面十分相似,故以
DHBV感染的鸭作为研究 DHBV致病机理和抗乙型
肝炎病毒药物评价的实验动物模型已被国内外学者
公认〔2〕。
本研究采用鸭乙型肝炎模型,考察田基黄提取
物(黄酮含量大于 50%)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的作用,结果表明:田基黄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乙型肝
炎模型鸭血清中 DHBV-DNA滴度、HBsAg水平以及
AST、ALT活性,且在停药后第 7 天,未见反跳现象;
停药后第 7 天时肝组织 HE 染色结果亦显示:田基
黄提取物能减少肝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及炎症细胞浸
润。提示田基黄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鸭乙型肝炎病
毒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Ning Wang,Peibo Li,Yonggang Wang,et al. Hepatoprotec-
tive effect of Hypericum japonicum extract and its fractions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8,116:1-6.
[2]张喜德,朱钰叶,张恩户 . 桑蒂复肝胶囊抗鸭乙型肝炎
病毒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
(12) :915-917.
[3]农朝赞,王丽 . 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J]. 右
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 (5) :769-770.
中药育发液对脂溢性脱发大鼠性激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李 耿1,赵 冉1,张榕文2,吴依娜1,万玉华2,李晓锋1,马文安1,赖小平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 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育发液对脂溢性脱发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和毛囊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
的影响。方法:以 101 育发剂为阳性药,建立脂溢性脱发的大鼠模型,研究中药育发液对大鼠血清中睾酮、雌二醇、
肝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溢性脱发模型大鼠血清 T显著升高,T /E2 显著升高,HGF水
平显著降低(P < 0. 05)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育发液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 T 显著降低(P < 0. 05) ,低剂量组 T /E2
显著降低(P < 0. 05) ;中药育发液高剂量组 HGF 显著升高(P < 0. 01)。结论:模型组大鼠体内存在着明显的性激
素(尤其是雄激素)失调,中药育发液可使紊乱的 T /E2 趋于正常,并升高 HGF水平,以减少毛发脱落。
关键词 中药育发液;脂溢性脱发;睾酮;雌二醇;肝细胞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1)06-0958-04
收稿日期:2010-12-03
作者简介:李耿(1983-)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
* 通讯作者:赖小平,E-mail:lxp88@ gzhtcm. edu. cn。
脂溢性脱发(seborrhoeic alopecia SA) ,西医又
名雄激素源性秃发(premature alopecia AGA)、男性
型秃发(male pattern alopecia MPA) ;中医称之为“发
蛀脱发”,又称“蛀发癣”,此病由雄激素引起,为进
行性的头发密度减少,与男女两性到 70 ~ 80 岁发生
的老年性脱发不同〔1〕。男女均可发病,但以 20 ~ 30
岁的男性较为多见,表现为头部皮肤油腻、脱屑,可
伴瘙痒,额颞区及顶部渐进性脱发,继而形成高额,
而枕区较少累及〔2〕。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
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多认
·859·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