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物杖术通报
· 研究报告 · 刀了口百付脚口乙口 年增刊
贴梗海棠组培中继代增殖条件的研究
陈呈 ‘ 叶景丰‘ 马冬昔, 宗绪岩 , 潘文利 ’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沈阳 犯 沈阳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 , 沈阳
摘 要 研究了贴梗海棠组培快繁中 ,基本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培养温度及光照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结果表明 适宜贴梗海棠芽增殖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 附加 一 岁 , 酬 为芽增殖的最佳浓度
组合 最佳培养温度为 土 ℃ 。
关键词 贴梗海棠 组织培养 继代 芽增殖 快速繁殖
!
‘ 沙 , 幻 , , ’
’ 吧 哪 !∀# 叮 众 , 鳍
, 聊 , 咭 卯 以 妙 咭
祖 , 即 ,
肋, 印 二。£
脚 卿 岁 一 岁
士 ℃
明 切 !∀#
贴梗海棠 甲 ! ∀ 、ee t ) Na k a i )
蔷薇科木瓜属 , 落叶灌木 。 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 耐
寒 , 抗逆性强 。 其花色艳丽芳香 , 可广泛用于城乡绿
化 ,庭院美化 , 即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 在生态
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 为了突破繁殖材料数
量上的限制 , 加快推广速度 , 开展该树种组培快繁研
究 , 对开发这一优 良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就贴
梗海棠芽的最佳增殖继代条件进行了探讨 。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采用本实验室贴梗海棠诱导培养出的有效芽进
行继代培养 。
1
.
2 继代培养中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选取 M S 、 l / Z M S 、 B S 、 N i t s e h 4 种基本培养基 , 均
附加6 一 B A 0 . 5 岁ml 和 N AA 0.2 岁nil , 以单因素对
比实验进行筛选 , 确定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 。
1
.
3 生长调节剂选择及配比的筛选研究
以 1.2 试验确定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 设生
长调节剂及浓度梯度为:6 一 B A ( 0 . 1 、 0 . 3 、 0 . 5 和 1.0
岁m l) , N A A ( 0 . 1 、0 . 3 、 0 . 5 和 1.0 岁m l) , 采用双因
素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实验设计 , 每处理重复 3 次 。
1
.
4 继代培养条件的研究
将在筛选出的最佳继代培养基中接种的新芽段
置于不同培养温度及光照强度下进行继代培养 , 统
计不同温度及光强对组培苗芽生长的影响 , 找出最
适温度及最佳光照强度 。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培养基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局农业应用技术攻关项目( 10 63 2 7一那)
作者简介 :陈是 (19 80一 ) , 男 , 硕士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年增刊 陈是等:贴梗海棠组培中继代增殖条件的研究 21 1
基本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 , 由于
各种植物的遗传特性 、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的
不同 , 因而不同植物对培养基的要求也不一样 , 因
此 ,选择合适的基本培养基类型对植物组织培养至
关重要 。 本实验选择的 4 种继代培养基中 , 在 l/
ZM S 、 B S 、 Ni ts ch 中的继代增殖培养均不理想 。 接种
1/ 2M S苗芽长势较弱 , 容易萎蔫死亡;在 BS 培养基
中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 苗矮 , 节间距小 ;接种 Ni tsch
中苗矮壮 , 叶膨大生长 , 丛生芽少 ;M S 培养基在芽
生长和芽增殖上均优于以上 3 中培养基 (表 1) 。
表 1 不同培养基对贴梗海棠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培养基 接种芽个数 继代后芽数 增殖系数
M S 20 130 6.5
l/2 MS 20 96 4.8
BS 20 78 3.9
Nitseh 20 62 3
芽长势
苗长势好 , 芽增殖系数高
苗长势较弱 ,
容易萎蔫死亡
苗长势较缓慢 ,
部分发黄 , 干枯
苗矮壮 , 丛生芽少 ,
叶膨大生长
图 1 不同基本培养基中贴梗海棠芽的增殖
2 .2 生长调节剂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由表 3 可以看出 , 不同浓度的 6 一 B A 、 N A A 对贴
梗海棠的增殖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6 一 B A 与 N A A 的
组合存在交互作用并对其芽增殖影响的差异也极显
著 。 通过极差分析表明 , 芽的增殖受 6一 B A 浓度的
影响最大。 由表 2 可 以看出 , 随着 6一 B A 浓度的增
加 , 继代苗的增殖数明显增加 。 但通过观察发现 , 当
6一 B A 浓度达到 1.0 留而 时 , 其茎段基部有愈伤组
织产生 , 虽然芽数增多 , 但茎芽伸长生长有所减慢 ,
且芽质量下降 , 玻璃化苗增多 。 结合正交实验综合
分析得出 , 当6 一B A 浓度为0 .5 酬ml , N A A 浓度为0 .
5 扩m l时增殖效果最好 (图2)
表 3
因素
6 一B A 与 NA A 不同组合对芽增殖影响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差 F 值 显著值 显著性
3 10 .4 11 刀8. 178 0 .(洲X 】 * *
3 0 9 3 6 2 0 .5 07 0
.
(X) l * *
4 7 2 10 .3 25 0 .(X) 9 * *
3l2
6 一B A * N A A 1 . 4 1 7
误差 0 274 6 0 .04 6
表 2 不同激素浓度对贴梗海棠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NA A/项 目 6一 B 刀mg · L -
丛生芽
均值/个 图 2 贴梗海棠芽的增殖
1.0 7.4 6.7 8.0 7.5
生物杖术通报 B to te ch nolo gy 200 8 年增刊
2.3 继代培养条件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继代苗的生长速度和节间长度随温度的差异 ,
有很大的不同 。 当培养温度超过 28 ℃时 , 容易发生
玻璃化现象 , 温度超过 30 ℃ 时 , 玻璃化现象可达
40% , 严重影响了芽的增殖 , 而且玻璃化苗也不利于
生根 。 当温度在 25 ℃左右时 , 继代苗生长速度 、节
间长度适中 , 而且基本无玻璃化现象。 当温度低于
20 ℃时 , 继代苗生长缓慢 , 节间短 , 因此最佳培养温
度为25 士 2 ℃ 。
此外光照对继代苗的生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 研究表明 , 在较强自然光条件下 ,继代苗生长较
快 , 叶片浓绿伸展 , 玻璃化现象少 。 在较弱光照条件
下 , 生长速度变慢 , 叶片萎蔫发黄 , 并易出现玻璃化
苗 , 所以较强自然光是继代苗生长的必需条件。
3 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 , 适当浓度的6 一B A 和 N A A 配合
使用 , 能明显促进贴梗海棠芽的增殖和伸长生长 。
采用附加 6 一B A 0 . 5 g/ m L , N A A 0 . 5 岁m L 的 M S 培
养基 , 在25 土 2 ℃ 、强光培养条件下对贴梗海棠芽进
行培养的增殖效果最佳 , 这对建立贴梗海棠组培高
效体系及加速其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于亚军 , 代汗萍 , 李宝江.北方园艺 , 2 0 2 , ( 6 ) : 68 一 70 .
张华通 , 翟应昌 , 周志坚.广州林业科技 , 1 9 % , 1 2 ( 4 ) : 1 7 ~ 2 .
张存旭 , 宋敏 , 赵忠 , 等.西北林学院学报 , 2 侧〕4 , 19 ( 2 ) : 64 一 6 .
, 》冷》 冲井 冷沙 协冷 , 》 井》井》 , 卜冲 】卜》 , 卜》 , 卜 》 , 》 , 》冷井 , 冲 】卜井冷 冲 】. 冲 】卜 协 冷》》 , , , 冷》》 , , 》》 , , , 冷 》 , , , 》 , 》冷》 冷 》》协 冷》 冷》冷 沙 ,卜 》沙》 沙》》 》 , 》》 冷 , 冲 冷》
( 上接第 199 页)
3 讨论
IS SR 是一种基于 PC R 反应的分子标记技术 , 其
扩增谱带虽较 R A PD 标记稳定 , 但同样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 ,为了获得稳定 、可靠的谱带 , 必须对其影
响因素进行优化 , 构建适合研究物种的 IS R 一P c R
反应体系与扩增程序 。 传统的 IS R 一P C R 最佳反应
条件的优化一般采用单因子实验进行 , 这样做不仅
耗时耗力耗材 , 更主要的是没有考虑到各个反应物
在反应过程中的动态相互作用 , 正交实验正好可克
服这一缺点【9] 。 利用正交法进行实验设计 , 对 Is -
SR 一P C R 反应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即模板浓度 、引物
浓度 、 d N T Ps 浓度 、 Ta q D N A 聚合酶用量进行了探
讨 。 结果通过一次实验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 即节省
时间又减少耗材 , 降低了实验成本 。 因此 , 对不同实
验条件下的 PCR 反应体系进行优化 , 正交试验设计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
每一环节的操作不当均可导致扩增结果不能重
复;除了本试验优化的 5 种因素外 ,还有扩增反应中
的变性温度 、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及复性温度 、 PC R
扩增仪等因素的影响 , 因此 , 在反应条件一旦确定
后 , 整个试验过程中就应保持不变 , 同时还应注意尽
可能地使用同一厂家的药剂和同一 PCR 仪等设备 ,
以提高 IS R 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程度 。 为使
实验结果优劣的判断中减少主观性 , 避免人为误差 ,
在以后的实验中迫切需要对 PC R 反应结果建立客
观标准 , 以便更客观准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
参 考 文 献
蔡克华. 长江蔬菜 , 19 9 4 ( 6 ) : 9 .
Z i
e
tk i
e w i
e z
E
, e t al
.
Ge
n o m i
e s ,
1 9 9 4
,
2 0
:
1 7 6
一 1 8 3
.
C u l e y l
,
M
,
W
o
lfe
A D
.
H
e
re d i t y
,
2
(X)
l
,
8 6
(
5
)
:
5 4 5
一 5 5 6
.
易克 , 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2 0 3 , 29 ( 4) : 3 3 一 3 37 .
李海生. 生物学通报 , 2 侧)4 , 3 9 ( 2 ) : 1 9 ~ 21 .
王佳 , 梁国华 , 等. 分子植物育种 , 2 创拓 4 (3 ) :4 39 一 4 2 .
王 昆蕾 , 干友民 , 等. 分子植物育种 , 2 0 6 , 4 ( 6 ) : 8 6 一 8 70 .
盖钧锰.试验统计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 (X) O , 2 86 .
何正文 , 等.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2 0 3 , 1 1 ( 1 ) : 15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