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nhancement of indi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by exogenous 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胞杆菌M15-10-1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全 文 :第 14卷第 3期
2016年 5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4 No􀆰 3
May 2016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6􀆰 03􀆰 009
收稿日期:2016-02-04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064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74)
作者简介:李燕淑(1991—),女,河北雄县人,研究方向:石油微生物;马  挺(联系人),教授,E⁃mail:tingma@ nankai.edu.cn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强化内源
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李燕淑1,李  彦1,高配科1,代学成2,田会梅1,刘雪莲3,常  宁3,李国强1,马  挺1
(1. 南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
2. 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3. 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 第二采油厂 第一作业区,黑龙江 大庆 150000)
摘  要:以分离自油藏环境的产脂肽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外源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强化油
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的原油乳化分散效果和菌群间的相互作用。 配伍性实验表明,该菌株与油藏常见采油功
能菌———迪茨氏菌、红球菌和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荧光定量 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
菌 M15 10 1对内源菌群结构无不利影响。 摇瓶激活实验和气象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能够显著改善内源菌群激活初期油相乳化分散效果,促进原油降解,为后续广泛应用于现场试验提供基础。
关键词:枯草芽胞杆菌;生物强化;内源微生物;微生物驱油;原油乳化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6)03-0046-07
Enhancement of indi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by exogenous Bacillus subtilis
LI Yanshu1,LI Yan1,GAO Peike1,DAI Xuecheng2,TIAN Huimei1,LIU Xuelian3,
CHANG Ning3,LI Guoqiang1,MA Ting1
(1.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2. Institute of Experiment and Detection,Xinjiang Oil Field Company,Karamay 834000,China;
3. The 1st Working District,Second Oil Production Plant,Daqing Oil Field Limited Company,Daqing 150000,China)
Abstract:We used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ervoir environment and can produce lipopeptide. We explored the exogenous
surfactant producing bacteria to strengthen endo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reservoirs in the process of
crude oil emulsion dispersion effect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bacterial flora. Compatibilit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and the oil reservoir functional bacteria, Dietzia sp. ZQ⁃4,
Rhodococcus sp.M,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T⁃1 has good compatibilit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was the structure of
reservoir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 without adverse impact. Activation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 and
meteorological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showed that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il water activation in early oil phase emulsifying dispersion effect and promote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This metho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field test.
Keywords: Bacillus subtilis; bio⁃augmentation;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flooding;
oil emulsification
    油藏是一个缺氧、寡营养的极端环境,但其中
蕴含丰富的微生物群落[1-2]。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就是通过注入营养剂,激活油藏微生物的生长和代
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有机酸和气
体等物质,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石油采收率[3-4]。
由于油藏的极端环境,营养物质对内源微生物的激
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这极大地制约了油藏内源微
生物的作用效果[5]。 如果将营养物质和由其他油
田分离的高效采油功能菌一同注入油藏储层中,外
源采油功能菌的快速生长和驱油物质的迅速生成
是否会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激活和代谢产生较大
促进作用?
据此,本文中,笔者以分离自油藏环境的 1株产
脂肽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为研究对象,首先
探究了该菌株的生长和代谢对油藏常见采油功能
菌———红球菌、迪茨氏菌、肠杆菌的影响,然后将菌
株M15 10 1 用于强化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
实验,进而从原油乳化分散、原油降解组分和菌群
结构变化等角度探究了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强化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效果,以期为微生
物驱油现场试验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油水样采集与分析
实验所用油水样采集自新疆陆梁油田中温水
驱油藏 3037 采油井。 该油藏深度约为 1 200 m,
地层温度 40 ℃。 地层压力为 10􀆰 2 MPa,孔隙度达
29􀆰 9%。 油水样的理化性质经分析,其中氮、磷营
养盐含量极低,分别为 12􀆰 7 和 18􀆰 1 mg / L,是制约
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主要限制性营养
因子。
1􀆰 1􀆰 2  菌种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分离自大庆油田二
厂某区块采出液;红球菌 M、迪茨氏菌 ZQ 4 和肠
杆菌 T 1来源于笔者所在实验室保藏菌种。
1􀆰 1􀆰 3  培养基
LB培养基(g / L):酵母粉 5,蛋白胨 10,NaCl 10。
无机盐培养基 ( g / L):Na2 HPO4 0􀆰 6,KH2 PO4
0􀆰 2,NaNO3 4,CaCl2 0􀆰 01,FeSO4 0􀆰 01,MgSO4 0􀆰 3,
酵母粉 0􀆰 2,pH 7􀆰 2;
以上培养基均用蒸馏水配制,调 pH 至 7􀆰 2 后
121 ℃灭菌 30 min。
激活实验培养基(g / L):(NH4) 2HPO4·3H2O 2,
NaNO3 4,原油 20,葡萄糖、甘油、糖蜜或玉米浆 2;
pH 7􀆰 2。 采用产出水配制培养基,不必灭菌。
1􀆰 2  实验方法
1􀆰 2􀆰 1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的鉴定
提取纯化菌株的基因组 DNA,以基因组 DNA
为模板,利用 27F 和 1541R 引物进行 PCR 扩增反
应。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切胶纯化后
送至华大基因公司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采用
BLAST软件分析,与 GenBank 中 16S rRNA 基因进
行同源性比对。 应用 MEGA 5􀆰 0 软件计算遗传距
离,通过 Neighbor Joining 距离距阵法构建系统发
育树状图[6]。 以基因组 DNA为模板,利用 srfA F和
srfA R引物扩增产脂肽基因 srfA,利用以上方法建
立 srf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状图。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强化内源微生物驱
油进行模拟实验后,使用 JK99B 型全自动界面张力
仪测量表面张力,通过与激活培养前产出水中表面
张力大小的对比,进一步确定菌株 M15 10 1 是
否可产生表面活性剂———脂肽。
1􀆰 2􀆰 2  油藏微生物群落微环境的建立
人工模拟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红球菌
M、迪茨氏菌 ZQ 4、肠杆菌 T 1 微生物共生菌群。
首先制备上述 4 种菌的种子液,在含有 5 mL LB 培
养基的试管中培养 4 种菌,40 ℃、180 r / min 条件下
过夜培养。 然后取 1 mL 菌液接入含有 100 mL LB
培养基的 250 mL 锥形瓶中扩大培养 12 h。 将 4 种
菌的种子液分别以相同接种量接入含有 100 mL LB
培养基和 100 mL 无机盐培养基的 250 mL 锥形瓶
中。 实验组一:4 种菌接种量 1 mL;实验组二:4 种
菌接种量 10 μL;对照组:在 LB 培养基和 BSM培养
基中分别单独培养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接种
量为 100 μL,每组做 2 个平行。 实验在 40 ℃条件
下振荡培养 15 d,转速为 120 r / min。 分别在 8、17、
28、72、168、264和 336 h 保存菌液 1 mL。 使用磁珠
研磨法提取基因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定
量群落丰度。
74  第 3期 李燕淑等: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1􀆰 2􀆰 3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强化内源微生
物驱油模拟实验
选用以葡萄糖、甘油、糖蜜和玉米浆为碳源的
激活实验培养基,实验水样选用陆梁油田 3073 井的
产出水。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首先在含 2
g / L葡萄糖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 16 h,然后按 5%
(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含 6 g / L葡萄糖的无机盐培
养基中培养。 将液体离心收集菌体后用等体积不
含原油的无机盐培养基重悬制得菌剂。 根据产出
水中微生物浓度确定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的
加入量,将菌剂接入含 100 mL 激活实验培养基的
250 mL锥形瓶中,锥形瓶用胶塞封口以保持缺氧环
境,置于 40 ℃、180 r / min条件下振荡培养。 培养后
保存菌液,使用磁珠研磨法提取基因组 DNA,以备
后续进行荧光定量 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
1􀆰 2􀆰 4  基因组的提取
基因组提取使用磁珠研磨法。 菌液在 12 000
r / min条件下离心 1 min,沉淀的菌体用 600 mL 裂
解缓冲液悬浮沉淀后加入研磨管,在研磨管中加
入 0􀆰 2 g 磁珠。 利用研磨机进行研磨,冰浴交替 3
min。 再加入 1 mg / mL 溶菌酶 50 μL,40 ℃水浴 1
h,之后加入 120 μL 100 g / L SDS,65 ℃水浴 1 h。
接着使用 AxyPrepTM基因组 DNA 小提试剂盒完成
操作。 所提基因组保存于-80 ℃条件下,以便进
行后续分析。
1􀆰 2􀆰 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荧光定量 PCR 反应所用引物如表 1 所示。 经
检测,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红球菌 M、迪茨氏
菌 ZQ 4和肠杆菌 T 1这 4对引物具有特异性,只
对目的菌具有特异性扩增。 细菌分子标记 16S
rRNA基因被用来检测激活实验培养基中油藏内源
微生物总菌群丰度,分子标记 alkB 基因用来评估烃
降解菌菌群丰度。 荧光定量 PCR 标准曲线由重组
质粒建立。 将引物扩增的 PCR产物纯化后,连接于
T1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中,挑取转化后平板上
的白色单克隆提取质粒 DNA,测序确定插入片段正
确。 测定质粒 DNA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针对不同
基因构建相对应的重组质粒[7]。 将重组质粒梯度
稀释至 102 ~ 108,以稀释样品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
量 PCR反应,标准偏差( SD)和变异系数(CV,%)
在规定范围内,且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良
好的重复性。 利用此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 PCR 反
应,经过数据分析,得出最终定量结果。 荧光定量
PCR程序在 95 ℃变性 2 min,接着 94 ℃反应 30 s,
退火 30 s,72 ℃延伸 30 s,共进行 30 个循环。 荧光
采集在 72 ℃延伸阶段进行。
表 1  实时荧光定量 PCR引物
Table 1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primers
类别 引物 序列(5′→3′) 退火温度 / ℃ DNA片段长度 / bp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srfF CAA AAT CGC AGC ATA CCA CTT TGA G
srfR AGC GGC ACA TAT TGA TGC GGC TC
55 238
红球菌 M
HQ62 AGT GGG CGC TCG CCC CGT CGT TCT AC
HQ344 CAC GAG ATA CGG CGC GAT CGA CAG AC
60 283
迪茨氏菌 ZQ 4
Alg107 GTC CAC CAC GAA GCA GC
Alg543 CCT ACA ACG GCA TCA AAC TG
55 437
肠杆菌 T 1
895 u GGC AGC GTG TCA AAC TCA A
895 l TTT ACC GAC GGC TCA CAG AT
55 203
16S rRNA基因
8f AGA GTT TGA T(CT)(AC) TGG CTC
338R GCT GCC TCC CGT AGG AGT
55 330
alkB基因
alkBwf AAY CANGCN CAY GAR CTN GGV CAY AA
alkBwr GCR TGR TGR TCH GAR TGN CGY TG
55 681
1􀆰 2􀆰 6  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样品提取基因组 DNA,采用微生物
通用引物 515f ( GTGCCAGCMGCCGCGGTAA) 和
806r(GGACTACHVGGGTWTCTAAT)扩增细菌 16S
rRNA基因的 V4区(300~350 bp)。 PCR反应条件参
照文献[8]。 PCR产物经纯化后送至北京诺禾致源有
限公司的 Illumina MiSeq平台上进行测序,序列数据存
储于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8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数据分析使用专门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
QIIME 软件,该软件用于分析和解释真菌、病毒、
细菌和古细菌群落核酸数据。 利用软件对测序数
据进行总体过滤,再利用 UPARSE pipeline 将序列
进行聚类分析,OTUs 相似度大于 97%归为一类,
使用 RDP classifier 进行物种注释,确定序列对应
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用柱状图表示每个样品的
构成。
1􀆰 2􀆰 7  石油烃组分 GC MC气质色谱分析
参照 GB / 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对微生物作用前后的
石油烃组分进行分析。 对于残油的处理按照文献
所描述方法进行[9]。 残余原油经氯仿萃取 2 次后,
使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将残油分为饱和烃、芳香
烃、沥青质和非烃物质。 使用 Agilent7890 5975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后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1  枯草芽胞杆菌的鉴定
图 1是枯草芽胞杆菌系统发育进化树。 由图 1
可知,菌株 M15 10 1的 16S rRNA与枯草芽胞杆
菌相似度达 99%。 经鉴定该菌含有 srfA———产脂肽
基因,表明菌株 M15 10 1 是 1 株含有 srfA 的枯
草芽胞杆菌。
图 1  枯草芽胞杆菌M15 10 1系统发育分类图及 srfA系统发育分类图
Fig􀆰 1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16S rDNA gene and srfA gene sequences
between the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strain and related species
    通过测定激活前后油水样的表面张力变化,确
定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可产生表面活性
剂———脂肽,结果如表 2所示。 由表 2可知:产出水
经过激活培养后,表面张力从 60􀆰 3 mN / m降至 32􀆰 9
mN / m,而单独发酵培养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所得发酵液表面张力经测得为 29􀆰 5 mN / m。 由此
可知 M15 10 1 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表面活性
剂———脂肽。
2􀆰 2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对模拟微生物群
落的影响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在 LB 培养基中,对照组中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的生长曲线与实验组 4 种菌混合培养
时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表明菌株 M15 10 1 的
生长不受油藏 3 种功能菌[10](红球菌 M、迪茨氏菌
ZQ 4[11]和肠杆菌 T 1)的影响,且对其他 3 种菌
的生长无抑制效应。 在 BSM培养基中,尽管枯草芽
胞杆菌M15 10 1不能利用原油生长,通过图 2可
知,在 4种菌混合培养时,其菌量有所增加,表明菌
株 M15 10 1可以利用其他 3 种菌所产代谢产物
生长。 4 种菌混合培养结果说明,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的生长及代谢产物对其他 3 类油藏功
能菌的生长影响甚微,且可利用其他烃降解菌的代
谢产物在含油培养基中生长。
94  第 3期 李燕淑等: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表 2  激活前后油水样表面张力变化
Table 2  Surface tension change in the water samples
stimulated by nutrients or in combination
with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组名 表面张力 /(mN·m-1)
未培养前产出水 60􀆰 3
培养后产出水(+营养+菌株 M15 10 1) 32􀆰 9
枯草 M15 10 1发酵液 29􀆰 5
图 2  4种典型的采油微生物混合培养生长曲线
Fig􀆰 2  Growth curves of Bacillus subtilis M15⁃10⁃1,
Dietzia sp.ZQ⁃4,Rhodococcus sp. M,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FY⁃07
G—以葡萄糖为碳源实验组;C—以玉米浆为碳源组;AG和 AC—只加入营养剂;
BG和 BC—加入营养剂和原油;CG和 Cc—加入营养剂、原油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图 3  外源菌强化激活摇瓶实验
Fig􀆰 3  Oil emulsification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nutrients or in combination
2􀆰 3  外源菌与营养剂协同作用对石油乳化和降解
的影响
    根据产出水中微生物浓度确定外源菌———枯草
芽胞杆菌 M15 10 1的加入量为 5 g / L(图 3)。 由
图 3可知:在 AG组和 BG组中原油乳化效果,以葡萄
糖为碳源,可以激活内源微生物的生长(AG),但对于
提高原油的乳化却无明显效果(BG),但当加入枯草
芽胞杆菌 M15 10 1后,能很好地改善原油乳化分
散效果(CG)。 以玉米浆为碳源的实验组,不仅可以
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AC),还可明显促进石
油的乳化分散(BC),但是仍存在原油挂壁现象。 加
入菌株 M15 10 1后(Cc),乳化分散原油效果进一
步得到改善,油水样均匀,分层现象消失。 该组实验
结果表明外加枯草芽胞杆菌M15 10 1能够有效强
化内源微生物激活过程中原油的乳化分散。
图 4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原油烃降
解组分。 由图 4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BG)的体系
不能有效降解原油烃,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CG)的加入起到加速原油烃的降解作用,烃含量明
显减少,且图 3的 CG组结果同样证实该作用。 而在
玉米浆为碳源的条件下,添加营养物质(Bc)可达到
原油烃降解的效果,但是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的加入不仅使脂肪烃明显降解(Cc),对于姥鲛烷和
植烷烃的降解同样起到促进作用,两者含量下降。 实
验结果表明利用油田常用的廉价碳源玉米浆,结合外
源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枯草芽胞杆菌M15 10 1的
生长和代谢,两者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定向激活油藏内
源菌的生长以及对原油的乳化和降解。
2􀆰 4  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对油藏微生物群
落的响应
    以葡萄糖、甘油、糖蜜和玉米浆为碳源的激活
实验培养基中菌群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如图 5
所示。 由图 5可知:各实验组中 16S rRNA拷贝数都
达到 108数量级以上,高于对照组中 16S rRNA 拷贝
数,表明营养物质可以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生
长[12]。 虽然以葡萄糖和甘油为碳源可以激活内源
微生物生长,但由于该营养不能使内源菌产生大量
表面活性剂,因此需要外加菌株 M15 10 1,利用
其生长和代谢作用促进原油的乳化。 而油田常用
廉价碳源糖蜜和玉米浆,不仅可以激活内源微生物
0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G—葡萄糖; c—玉米浆; B—加入营养剂和原油;
C—加入营养剂、原油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图 4  激活前后原油气相色谱图
Fig􀆰 4  Gas chromatography profile of total
hydrocarbonduring stimulation with
nutrients or in combination
m—糖蜜;c—玉米浆;G—葡萄糖;g—甘油;A—只加营养剂;B—加入营养剂和原油;
C—加入营养剂、原油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Control—无添加
图 6  Lu3073井采出液激活实验聚类分析图
Fig􀆰 6  Clustering and histogram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Lu3073
water samples stimulated by nutrients or in combination
生长,加入外源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后,还
可增加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进一步协同作用定向加
速原油的乳化和降解。 并且,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的加入对内源菌的生长也并未产生不利
影响。
m—糖蜜; c—玉米浆; G—葡萄糖; g—甘油; A—只加营养剂;
B—加入营养剂和原油; C—加入营养剂、原油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CK—无添加
图 5  16S rRNA和 alkB荧光定量 PCR
基因拷贝数柱状图
Fig􀆰 5  Copy numbers and average copy numbers of
16S rRNA and alkB genes detected in the
water samples stimulated by nutrients or
in combination
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样反映出在
不同碳源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对油藏
微生物群落的响应。 图 6为油藏微生物群落的系统
15  第 3期 李燕淑等: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发育进化树。 由图 6可知:不同碳源条件下,微生物
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有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营
养物质(AG、Ag、AC、AM)可激活内源微生物生长,
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出现变化。 在此基础上,
外加原油烃实验组(BG、Bg、BC、BM)和枯草芽胞杆
菌 M15 10 1 实验组(CG、Cg、CC、CM)中微生物
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变化较小。 荧光定量 PCR 反应
和高通量测序结果说明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的生长及代谢所产表面活性剂脂肽对于油藏内源
微生物无抑制作用。 相反地,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通过其生长和代谢促进原油烃的乳化,乳化后
的原油可作为碳源与营养物质协同定向激活油藏
内源微生物,增强对原油乳化和降解作用,有利于
提高原油采收率。
3  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分离自油藏环境的产脂肽
菌———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为研究对象,探
究了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强化油藏内源微生
物驱油过程中的原油乳化分散效果和菌群间相互
作用。 配伍性实验表明,枯草芽胞杆菌 M15 10 1
可与其他三类内源菌共同生长;荧光定量 PCR和高
通量测序分析表明该菌对内源菌群无不利影响;摇
瓶激活实验和气象色谱分析结果说明枯草芽胞杆
菌 M15 10 1能够显著改善内源菌群激活初期油
相乳化分散效果,促进原油烃降解,促进油藏内源
烃降解菌的生长。 该方法为后续广泛应用于现场
试验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1 ]  SHE Y H,ZHANG F,XIA J J,et al.Investigation of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that enhance residue oil
recovery in an oil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 J ] . 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11,163(2):223⁃34.
[ 2 ]   GAO P K,LI G Q,TIAN H M, et al.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etween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ater
samples of water flooding petroleum reservoirs [ J ] .
Biogeosciences,2015,12(11):3403⁃3414.
[ 3 ]   郑承纲.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2010.
[ 4 ]   乐建君,柏璐璐,王蕊,等.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
研究与试验[J] .生物工程学报,2015,31(7):1129⁃1138.
[ 5 ]   朱维耀,夏小雪,郭省学,等.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
物微观驱油机理[J] .石油学报,2014,35(3):528⁃535..
[ 6 ]   TAMURA K, DUDLEY J, NEI M, et al. MEGA4: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 software version 4[J] .分
子生物学进展医学期刊,2008,24(8):1596⁃1599.
[ 7 ]   LI G,GAO P,WU Y,et al.Microbial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fluen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a low⁃
temperature petroleum reservoir[ J] .Environ Sci Technol,2014,
48(9):5336⁃5344.
[ 8 ]   CAPORASO J G, GORDON J I. Global patterns of 16s rrna
diversity at a depth of millions of sequences per sample [ J] .
PNAS,2011,108(25):4516⁃4522.
[ 9 ]   GAO P,LI G,DAI X,et al. Nutrients and oxygen alter reservoir
biochemical characters and enhance oil recovery during
biostimulation[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13,29(11):
2045⁃2054.
[10]   GAO P,TIAN H,LI G,et al.Microbial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the Xinjiang Luliang long⁃term water⁃flooding petroleum reservoir
[J] .Microbiologyopen,2015,4(2):332⁃342.
[11]   曹美娜.新疆油田解烃菌性能分析及内源微生物激活效果评
价[D].天津:南开大学,2012.
[12]   伍晓林,赵玲侠,马挺,等.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的筛选和效果评价[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105⁃111.
(责任编辑  荀志金)
25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