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high yield L-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by a Lactobacillus sp.

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lxp发酵高产L-乳酸研究



全 文 :乳杆菌 !"#$%&"#’(()* !" # $%"发酵高产 !&乳酸研究
赵 博,周 帅,马翠卿,杨春玉,许 平!
(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
摘 要:筛选得到一株乳杆菌 !"#$%&"#’(()* !" #,进行发酵生产高浓度 !&乳酸的研究。考察了种龄、接种量、温度和不
同 "+调节剂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种子培养时间为 *( ,;最佳接种量为 *(-;最适培养温度为.’ /;
与氨水和氢氧化钠相比,碳酸钙更适于作为发酵过程的 "+ 调节剂;以葡萄糖为碳源,添加豆粕水解液和玉米浆作
为辅料,’ 0罐培养 *’) ,,!&乳酸质量浓度可达 ’)’ 1 2 0,糖转化率 3* 45-,!&乳酸占发酵液中总酸含量 36-以上。
关键词:!&乳酸;发酵;乳杆菌
中图分类号:783’* #5 文献标识码:9 文章编号:*:;’ < 5:;6(’))()). < ));. < ).
!"#$% &’ ()*( %)+,$ !-,./")/ ./)$ 0+12+’".")&’ 3% . !"#$%&"#’(()* 45 4
=+9> ?@,=+>A B,CDE,F9 GCE&HEI1,J9KL G,CI&MC,NA OEI1
(BPDPQ RQM 0DS@TDP@TM 4 @U FEVT@SED$ 7QV,I@$@1M,B,DIW@I1 AIEXQT!EPM,YEIDI ’()*)),G,EID)
634"1./":OT@WCVPE@I @U !&$DVPEV DVEW SM D !"#$%&"#’(()* !" 4 ZD! !PCWEQW # 7,Q QUUQVP! @U !QQW EIVCSDPE@I PE[Q,
EI@VC$DPE@I D[@CIP,PQ["QTDPCTQ DIW WEUUQTQIP "+ TQ1C$DP@T @I !&$DVPEV DVEW "T@WCVPE@I ZD! EIXQ!PE1DPQW # 7,Q
TQ!C$P! !,@ZQW P,DP P,Q @"PE[D$ !QQW EI@VC$DPE@I PE[Q,@"PE[D$ EI@VC$DPE@I D[@CIP DIW @"PE[D$ PQ["QTDPCTQ ZD!
*( ,,*(- DIW .’ /,TQ!"QVPEXQ$M # G@["DTQW ZEP, K+5·+’> DIW KD>+,GDG>5 ZD! SQPPQT D! "+ TQ1C$DP@T #
A!EI1 P,Q [QWEC[ V@IPDEIEI1 1$CV@!Q,,MWT@$M!DPQ @U SQDI WTQ1! DIW V@TI !PQQ" $EHC@T ZEP, SDPV, @"QTDPE@I EI ’
0 UQT[QIPQT,UEID$ V@IPQIP @U !&$DVPEV DVEW V@C$W TQDV, ’)’ 1 2 0 DUPQT *’) , # 7,Q V@IXQT!E@I @U 1$CV@!Q ZD!
3* 45-,DIW !&$DVPEV DVEW @VVC"EQW [@TQ P,DI 36- @U P@PD$ DVEW #
7+% 8&1$4:!&$DVPEV DVEW;UQT[QIPDPE@I;!"#$%&"#’(()* !" 4
乳酸($DVPEV DVEW)又名二羟基丙酸,是一种传统
的多用途精细化学品,乳酸可作为酸味剂、芳香剂、
防腐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可降解性材料、药物
和农药等,应用于食品、制药、酿造、制革、纺织、环保
和农业中[*,’]。随着对乳酸研究利用的不断深入,
以 !+乳酸为原料制取聚乳酸(O09),作为高强度、热
塑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之
一[5]。 !+乳酸以其更广泛的用途和更高的安全性,
成为国内外乳酸行业的研究热点,但成本过高仍然
是制约 !+乳酸应用的主要因素。发酵法生产 !+乳
酸的菌种主要有细菌和根霉两类,与根霉相比,虽然
细菌乳酸发酵营养要求较复杂,但其大多属于厌氧
或微耗氧发酵,动力消耗小,产酸量高,糖酸理论转
化率可达 *))-,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目前文献报
道细菌乳酸发酵的较高水平有天津大学白冬梅等分
别采用分批发酵和流加发酵进行实验,分批发酵周
期 *;. ,,!+乳酸产量达到 ’*; 1 2 0,流加发酵周期
3: ,,!+乳酸产量达到 ’*) 1 2 0[.];9ICTDW,D等人采用
同时糖化发酵技术(BB\),以 ’() 1 2 0 淀粉为底物发
! 收稿日期:’))(&)6&’)
作者简介:赵 博(*3;3&),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微生物。
联系人:许 平(*3:*&),男,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化学生物学与环境友好生物技术;]&[DE$:"EI1%C^ !WC4 QWC4 VI
K@X # ’))(
·;.·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G,EIQ!Q Y@CTID$ @U ?E@"T@VQ!! ]I1EIQQTEI1
第 5 卷第 . 期
’))( 年 ** 月
万方数据
酵 !"" #产乳酸 !$% & ’ ([)];*+,&-./, 0/,等人采用分
批发酵,以 1"" & ’ ( 葡萄糖为碳源,添加适量酵母
粉,发酵 )" # 产 !"乳酸 !$) & ’ ([2]。本试验采用一
株乳杆菌分批发酵生产 !"乳酸,获得了较高的 !"乳
酸浓度。
! 材料与方法
! 3! 菌株及培养方法
! 3! 3! 菌 株
本实验室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菌,经生理生化鉴
定,确认为乳杆菌属菌株,命名为 !#$%&’#$())*+ 45 3 675
进一步鉴定到种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 3! 31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 ():葡萄糖 1",酵母膏 ),大豆蛋
白胨 !",牛肉膏 !",氯化钠 !",醋酸钠 ),柠檬酸
铵 1,8&.9:·;<19 " 31,8,.9:·:<19 " 3"),琼脂 !)。
种子培养基(& ’ ():葡萄糖 :",蛋白胨 1",酵母
膏 !",硫酸铵 ),磷酸二氢钾 !,碳酸钙 !)。
发酵培养基:工业葡萄糖 1"" & ’ (,自制豆粕水
解液 1"" & ’ (,玉米浆 1) & ’ (,!"" & ’ ( 轻质碳酸钙,
或通过流加 !"=氨水、!" >+6 ’ ( 氢氧化钠调节发酵
液 5<。
! 3! 3? 培养方法
种子培养:三角瓶装液量 !"" >( ’ 1)" >(,:1 @
静置培养。
发酵培养:三角瓶装液量 !"" >( ’ 1)" >(,:1 @静
置培养。AB9.CDC A 1 ((A3AEF/,)发酵罐,装液量
!3$ (,发酵温度 :1 @,间歇搅拌,搅拌转速 1"" E ’
>G,。
! 31 豆粕水解液的制备[;]
称取适量豆粕,加入 ) 倍质量的 1=硫酸,%) @
水浴加热 1" #。
! 3? 分析方法
! 3? 3! 葡萄糖、!"乳酸含量检测
发酵液稀释、离心后采用生物传感分析仪 .AD-
:"H测定。
! 3? 31 总酸含量检测
发酵液经稀释、过滤后,采用 IJCD 定钙法[$]测
定钙含量,根据钙与总酸的对应关系换算成总酸量。
! 3? 3? 菌体量检测
发酵液用去离子水稀释 !" 倍,再用 " 31) >+6 ’ (
盐酸稀释 ) 倍,采用 ;11 光栅分光光度计于 21" ,>
处测定吸光度。
" 结果与讨论
1 3! 种子培养时间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种龄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不论种子扩大培
养还是发酵,种龄都应选择在生长旺盛阶段,一般是
对数生长期末期。如果种子生长过度,菌体老化,接
入发酵培养基后菌体生长缓慢,延迟期长,菌体过早
自溶;如果种子生长不足,亦会减缓菌体生长速度,
延长发酵周期。由图 ! 可见 !#$%&’#$())*+ 45 K 675 种
子生长的对数期持续约 !" #,在 1? # 菌体量达到最
高。
图 ! 乳杆菌 675种子生长曲线
LG& 3! ME+NO# P/EQR +S !#$%&’#$())*+ 453 675
实验中参照种子生长曲线,选择 !1、!)、!$、1!、
1: # ) 个不同的种子培养时间,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发酵 ;1 #,测定 !"乳酸、残糖、菌体浓度(,-21"),结
果如图 1 所示。
—!—残糖;—"— !-乳酸;—#—菌体质量浓度
图 1 种子培养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LG& 31 ISSRPO +S 4RRT G,P/UFOG+, OG>R +, !" 6FPOGP FPGT 5E+T/POG+,
由图 1可知,种龄 !) #,发酵液中 !"乳酸含量最
高。种龄大于 !) # 所得菌体量逐渐下降。残糖在种
龄 !) #达到最小值,减少或增加种龄残糖都有所增
加。由图 !可知 !) #处于菌体对数生长中后期,此时
菌体活性较高,所得菌体量接近最大值。因此最佳种
1"") 年 !! 月 赵 博等:乳杆菌 !#$%&’#$())*+ 45 K 675 发酵高产 (-乳酸研究 ·;)·
万方数据
龄为 !" #。
$ %$ 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采用较大的接种量可以缩短延迟
期;但接种量过大会带入过多代谢废物。为了确定
最佳接种量,选取了 "&、!’&、!"&、$’&、$"&、
(’& ) 个不同的接种量水平,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发
酵时间 *$ #,检测 !"乳酸、残糖、菌体浓度(#$)$’),
结果见图 (。
—!—残糖;—"— !+乳酸;—#—菌体质量浓度
图 (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 /00123 40 -5426783-45 894653 45 !" 7823-2 82-: ;<4:623-45
由图 ( 可知,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体量基本呈
递增的趋势,接种量小于 $’&,菌体量增势缓慢;接
种量大于 $’&,菌体量增势加快。而接种量为 !"&
时发酵液中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接种量大于
!"&,乳酸含量有所降低。加大接种量可以促进菌
体生长,但并不能使发酵液的乳酸含量的增长,反而
对乳酸的产生有所抑制。由此可知,最佳接种量为
!"&。
$ %( 培养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对于乳杆菌 !%&’()%&*++*,- =; > 7?;,实验中选取
(’、(*、@$、@"、"’ A " 个不同温度发酵,发酵结束检
测 !"乳酸、残糖和菌体浓度(#$)$’),结果如图 @ 所
示。
由图 @ 可知,乳杆菌 7?; 发酵生产 !"乳酸的最
适温度是 @$ A,此时,!"乳酸含量达到约 $’’ . B C,
菌体量亦达到最大值,残糖含量最低。
图 @ 培养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 /00123 40 319;1<836<1 45 !" 7823-2 82-: ;<4:623-45
$ %@ 不同酸中和剂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乳酸发酵过程中,随着乳酸的产生,发酵液 ;D
不断下降,最终会抑制菌体生长和乳酸的进一步积
累,为此需要加入酸中和剂[E,!’]。本试验在 $ C 发
酵罐中分别采用氨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作为 ;D
调节剂,使发酵液 ;D 稳定在 ) %’ 左右,考察其对发
酵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 " 所示。
—!—残糖;—"— !+乳酸;—#—菌体质量浓度
图 " 以氨水(F)、氢氧化钠(G)和碳酸钙(H)作为 ;D调节剂发酵过程曲线
,-. %" I<40-71= 40 .7624=1 245=69;3-45,!" 7823-2 82-: ;<4:623-45 85: #$)$’ 4J38-51: -5 !" 7823-2 82-: 01<915383-45 K-3# LD(·D$M(F),L8MD
(G)85: H8HM((H)8= ;D <1.67834<
由图 " 可知,在菌体量增值方面,以氢氧化钠为
酸中和剂时,菌体增值量较低,后期还有所下降;以
氨水为 ;D调节剂时菌体增值量较高且很快,达到
最大值后有所下降;以碳酸钙为 ;D 调节剂时,菌体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第 @ 期
万方数据
增值量相对最大,且达到最大值后下降不多。糖的
消耗方面,流加氢氧化钠时,残糖降至 !" # $ % 便不
再降低,说明以氢氧化钠作为 &’ 调节剂时菌体活
性较低,从而使产酸量降低;流加氨水时残糖可降至
接近零,但氨水使菌株过快生长,同样不利于产酸;
以碳酸钙为酸中和剂,当残糖降至零时,!"乳酸仍有
上升趋势,因此补加少量葡萄糖,发酵结束时 !"乳
酸生产速率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碳酸钙更适于作为发酵过程的 &’ 调节剂,其 !"乳
酸终质量浓度可达 ()( # $ %,转化率 *+ ,-.,产率
*) ,/!.;另两者的 !"乳酸终质量浓度只有 +)) # $ %
左右。
! 结 论
以乳酸菌 !#$%&’#$())*+ 0& 1进行厌氧发酵,获得
了较高的 !"乳酸终浓度。实验优化了操作条件:接
种量 +/.,种龄 +/ 2,培养温度 "( 3。以葡萄糖为
碳源发酵 / 4,!"乳酸质量浓度超过 ()) # $ %,产率
*) ,/!.,!"乳酸占发酵液质量中总酸含量 *!.以
上。
参考文献:
[+] 汪多仁 1 !"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5]1化工中间体,())",(6):
67+" 1
[(] 钱志良,胡 军,雷肇祖 1乳酸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和市场[ 5]1
工业微生物,())+,-+(():"*7/- 1
[-] 刘伟雄 1乳酸和聚乳酸的最新进展[5]1食品与发酵工业,())),
(6(-):8+78/ 1
["] 9:; <=,>?; @,A:B C’1 D?479:EF2 G?HI?BE:E;JB JG !#$%&’#$())*+ )#$"
%(+ GJH 2K&?H7&HJ4LFE;JB JG !" M:FE;F :F;4[5]1 9;JE?F2BJM %?EE,())-,(/:
+ !--7+ !-/ 1
[/] NBLH:42: O,PLH?02 NQ,R?BS:E?02 QR 1 P;ILME:B?JL0 0:FF2:H;G;F:E;JB
:B4 G?HI?BE:E;JB JG 0E:HF2 EJ M:FE;F :F;4[5]1 THJF?00 9;JF2?I,+***,
-/:-867-6/ 1
[8] ALB 5P,>?? A5,OKL ’>1 THJ4LFE;JB JG J&E;F:MMK &LH? !( U )7M:FE;F
:F;4 GHJI V:H;JL0 F:HWJ2K4H:E?0 WK W:EF2 G?HI?BE:E;JB JG ,-%./&$&$$*+
0#.$#)(+ OQA+[5]1 XBYKI? =;FHJW Z?F2BJM,())-,--:"+87"(- 1
[6] 沈晓东 1脱脂豆粕酸法水解条件的研究[ 5]1江南学院院报,
())),+/("):!87!! 1
[!] 金其荣,张继民,徐 勤 1有机酸发酵工艺学[=]1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6,")(7")" 1
[*] 卢金照,高年发,杨 枫,等 1乳酸的发酵与提取耦合工艺[ 5]1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67+* 1
[+)] %L4I;M: T,[?JH#K T 1 N B?\ I?E2J4 GJH &’ 0E:W;M;Y:E;JB JG E2? M:F7
EJ:F;4;F G?HI?BE:E;JB[5]1 XBYKI? =;FHJW Z?F2BJM,+**6,(+:+687+!+ 1
())/ 年 ++ 月 赵 博等:乳杆菌 !#$%&’#$())*+ 0& 1 M]& 发酵高产 %7乳酸研究 ·66·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