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Tetraploid In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imula oreodoxa Franch

迎阳报春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对迎阳报春愈伤组织分化和多倍体诱导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分化,使死亡率增加;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以30mg·L-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10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08%;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气孔变大,且叶片变厚、变大,叶色浓绿、株型紧凑;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x=24,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48。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4,28(6):0961 ~ 096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11⁃28  接受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四川省植物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0605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余道平,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繁育研究。 E⁃mail:550265856@ qq. com
通讯作者:同第一作者。
文章编号:1000⁃8551(2014)06⁃0961⁃06
迎阳报春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余道平1,2,3   李策宏3
( 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2 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41;3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四川 峨眉山  614201)
摘  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对迎阳报春愈伤组织分化和多倍体诱导的效应。
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分化,使死亡率增加;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以 30mg·
L - 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 10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 23􀆰 08% ;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
气孔变大,且叶片变厚、变大,叶色浓绿、株型紧凑;二倍体植株染色体 2n = 2x = 24,四倍体植株染色体
2n = 4x = 48。
关键词:迎阳报春;愈伤组织;秋水仙素;四倍体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4􀆰 06. 0961
    报春花属是报春花科种类最多的属,被誉为三大
高山花卉之一。 全世界拥有报春花属植物 500 多种,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我国有 294 种,21
个亚种,18 个变种[1],主产于川滇藏,陕西、贵州次
之[2]。 迎阳报春(Primula oreodoxa Franch)是报春花
属,鄂报春组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西北
部(马边、峨眉、天全、宝兴、都江堰) 等地,为四川特有
种。 生长在海拔 1200 ~ 2500 m的林下及溪边,自然条
件下 4 ~ 5 月份开花,伞形花序有 3 - 10 朵小花,花朵
从上而下陆续开放,紫红色[3],十分艳丽,具有较高的
观赏价值,可作盆栽、地被、花坛用花。 但由于其花冠
直径小于 2cm,且为单瓣花,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和推广
应用。 因此培育大花、重瓣品种的报春花是报春花属
植物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
报春花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变化较大,如有 x =
8、x = 9、x = 10、x = 11、x = 12,存在一系列不同倍性的
物种,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植株,但以二
倍体居多,二倍体与多倍体之比为 5:1[4 - 10]。 因此培
育报春花多倍体资源,对推动报春花的倍性育种工作
具有重要作用。 多倍体育种是应用较广泛的花卉育种
方法,而在离体条件下利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多倍体
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诱导方法,运用该方法已经在红
掌(Anthurium andraeanum) [11]、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 [12]、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iridioides) [13]、
石 斛 ( Dendrobium hybrid ) [14]、 三 色 堇 ( Viola
tricolor) [15]、Rosarugosa[16]等花卉种类取得了成功。 在
报春花属植物的多倍体诱导上,仅有少数种类有报道。
张晓曼等[17]对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进行了秋水仙
素处理,获得了四倍体植株。 张超等[18]以滇北球花报
春(Primula denticulata ssp. Sinodenticulata)的从生芽
为处理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也获得了多倍
体植株。 但有关离体条件下进行迎阳报春多倍体选育
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在建立迎阳报春无菌快繁
体系的基础上,以其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素处
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分化和多倍体诱导效率的影响,旨
在建立高效的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体系,以期获得
观赏性状优良的多倍体资源,为进一步开展迎阳报春
多倍体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以迎阳报春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作为多倍体
诱导的试验材料。
169
核  农  学  报 28 卷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多倍体诱导与培养  选择生长健壮紧密的愈
伤组织切成小块,转入含有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 10、
30、50mg·L - 1的 MS +6 - BA 2􀆰 0mg·L - 1 + NAA0􀆰 2mg·
L - 1的分化培养基中,处理时间分别为 5、10、15d,共 9
个组合。 每处理 30 个愈伤组织块,以未加秋水仙素为
对照(CK),处理完后,转入不含秋水仙素的相同分化
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待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后转接到 3 /
2MS进行壮苗培养 4 周后,再接到 1 / 2MS 培养基上进
行生根培养 4 周。 在光照强度 30μmol·m - 2·s - 1,光
周期 14 h·d - 1,温度(22 ± 2)℃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
过程中观察愈伤组织的分化情况,并统计死亡愈伤组
织块数、分化出的芽苗数。
表 1  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变效果
Table 1  Mutagenic Effects on Callus of Primula oreodoxa
秋水仙素
Colchicine /
(mg·L - 1)
时间
Time / d
处理数
No. of
Samples
芽分化率
Rate of
differientiation / %
成苗数
No. of
seedlings /株
愈伤组织
死亡率
Death rate / %
变异株数
No. of
mutation
变异率
Mutation
rate / %
0(CK) 15 30 100 104 0 0 0   
10 5 30 80. 0 72 6. 67 2 2. 78
10 30 70. 0 62 10. 00 2 3. 23
15 30 66. 7 63 13. 34 3 4. 77
30 5 30 73. 3 55 13. 34 7 12. 73
10 30 66. 7 52 16. 67 12 23. 08
15 30 53. 3 48 23. 34 8 16. 67
50 5 30 53. 3 35 23. 34 6 17. 15
10 30 46. 7 30 26. 67 4 13. 33
15 30 40. 0 28 33. 34 3 10. 71
    注:变异率 =变异株数 /成苗数 × 100% 。
Note:Mutation rate = No. of mutation / No. of seedlings × 100% .
1􀆰 2􀆰 2  变异植株的稳定与扩繁
切取形态明显变异植株的叶片, 在 MS + 6 -
BA3􀆰 0mg·L - 1 + NAA0􀆰 5mg·L - 1培养基进行培养,重
新诱导长出不定芽。 长出的不定芽在 MS 培养基上进
行生根培养,再从中选择变异明显的植株进行鉴定,
获得纯合的多倍体植株。
1􀆰 2􀆰 3  多倍体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从叶色、叶片外
形、植株大小和根系状况等相关的外部特征初步筛选
变异植株。
气孔鉴定:参考张超等[18] 的气孔鉴定法,在
Olympus(CX31RTSF Tokyo Japan)下镜检拍照,观察气
孔大小和密度。
染色体鉴定: 以幼嫩根尖为材料, 用 0􀆰 002
mol·L - 18 -羟基哇琳(纯度≥99% )预处理 5 ~ 6h,4℃
冰箱(HaierBCD -252KSF)中卡诺固定液固定 24h,在
lmol·L - 1盐酸中(水浴 60℃)溶液解离 7 ~ 8min,取出
用水漂洗,切取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 4 滴改良品红染
液,过一下酒精灯(充分着色)放置约 10min,压盖玻
片,敲片,于 100 倍油镜 ( OlympusCX31RTSF Tokyo
Japan)下观察拍照并统计染色体数目。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秋水仙素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变异率的影响
愈伤组织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其芽分化率显著低于
对照(表 1),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同一处理浓度下,愈伤组织芽分
化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 而在同一处理
时间下,高浓度(50mg·L - 1)秋水仙素处理下愈伤组织
的芽分化率低于低浓度秋水仙素的处理。 表明在试验
浓度和处理时间范围内,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
越长,对愈伤组织分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试验中还发现,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处理时
间的延长,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逐渐增多,表明秋水仙
素对愈伤组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从表 1 可见,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浓度
的升高(10 ~ 30mg·L - 1),变异率有所提高,但到一定
浓度后(50mg·L - 1)又会有所下降。 除了秋水仙素的
浓度之外,处理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着多倍体的诱
变率。 处理时间长,诱变率有所提高,但同时对于植物
的毒害作用也较大。 本试验所设的三个处理时间里,
269
  6 期 迎阳报春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以处理 10d效果最好。 因此,在本试验的 9 个处理组
合中,以 30 mg·L - 1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10 天,诱
导效果最好,变异率最高(23􀆰 08% ),为最佳处理组
合。
2􀆰 2  倍性鉴定结果
2􀆰 2􀆰 1  外部形态比较和气孔鉴定  二倍体与四倍体
植株的形态特征比较从表 2 和图 1 - A、图 1 - B 可以
看出,四倍体迎阳报春与对照二倍体植株相比,株型
矮,叶片明显变宽、变厚、颜色深绿,叶片背面的绒毛变
多变长,叶柄变短变粗。 从表 3 和图 1 - C、图 1 - D可
以看出, 四倍体植株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均明显大于二
倍体,而同等面积的气孔数显著小于二倍体植株。
2􀆰 2􀆰 2  染色体鉴定  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迎阳报春
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 2x = 24(图 2 - A),经加倍后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 4x = 48,是原二倍体的二
倍,为同源四倍体(图 2 - B)。
表 2  迎阳报春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外部形态比较
Table 2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of Primula oreodoxa
倍性
Ploidy level
株高
Hight / cm
植株冠径
Plant crown diameter /
cm
叶柄长
Length of petiole / cm
叶片宽
Width of leaf / cm
叶片颜色
Colour of leaf
二倍体 Diploid 15􀆰 33 12􀆰 54 7􀆰 62 1􀆰 65 绿色 Autoteraploid
四倍体 10􀆰 56 10􀆰 68 5􀆰 88 2􀆰 20 深绿
表 3  迎阳报春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的气孔特征
Table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mata size between 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of Primula oreodoxa
倍性
Ploidy level
气孔大小 Stomata size
长 Length /
μm
短 Width /
μm
气孔面积
Stomata area / μm2
气孔长直径 /短直径
Length / Width
同等面积气孔数
The stoma
number / 105μm2
二倍体 Diploid 14􀆰 21 ± 2􀆰 06b 8􀆰 20 ± 0􀆰 89b 104􀆰 45b 1􀆰 73 16􀆰 56 ± 1􀆰 74a
四倍体 Autotetraploid 30􀆰 08 ± 0􀆰 35a 16􀆰 31 ± 0􀆰 38a 354􀆰 83a 1􀆰 84 8􀆰 75 ± 0􀆰 69b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 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Note:The data with normal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注:A:二倍体组培苗; B:四倍体组培苗; C. 二倍体叶片气孔(10x40); D.四倍体叶片气孔(10 × 40)。
Note:A: The plantlet of diploid in tissue culture; B: The plantlet of autotetralploid in tissue culture;
C: The stoma size of diplod plant; D: The stoma size of autotetralploid.
图 1  迎阳报春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表型与气孔大小
Fig. 1  Phenotypes and size of stoma of the diploid and the autotetralploid of Primula oreodox
369
核  农  学  报 28 卷
注:A: 二倍体根尖染色体, 2n = 2x = 24(20x100); B: 四倍体根尖染色体, 2n = 4x = 48(20 × 100)。
Note:A: The chromosomen number of root tip of diploid plant, 2n = 2x = 24;
B: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root tip of autotetraploid plant, 2n = 4x = 48.
图 2  迎阳报春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的染色体
Fig. 2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 diploid and the autotetralploid of Primula oreodox
3  讨论
秋水仙素作为常用的诱变剂,其浓度和处理时间
直接影响多倍体的诱导效果。 本试验中,秋水仙素浓
度在 10 ~ 50mg·L - 1均能诱导产生变异,其中以 30mg·
L - 1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10d,诱导效果最好,变异
率最高(23􀆰 08% )。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
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死亡率也随之增加,且愈伤组织
的分化率和成苗数也随之减低,这与张晓蔓[17]用秋水
仙素处理小报春叶片(将秋水仙素加到分化培养基里
进行处理)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本试验还发现,在低
浓度(10mg·L - 1)长时间(15d)处理下和高浓度(50mg
·L - 1)短时间(5d)处理下诱导变异率较高。 这与张超
等[18]用秋水仙素处理滇北球花报春的研究结论相同。
另外,秋水仙素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浸泡法和共
培养法,本试验采用的是共培养法(将秋水仙素加到
培养基里),秋水仙素可以慢慢渗透到植株中,对材料
伤害较小。 在本试验的实施过程中也尝试采用了浸泡
法对愈伤组织进行处理,用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愈伤
组织进行浸泡 24h 后,处理了 30 个愈伤组织块,经两
周培养后,发现愈伤组织颜色变褐甚至培养基也变成
褐色,造成了较大的毒害,仅存活了 5 个愈伤组织块,
造成愈伤组织死亡率很高,这可能是由于浸泡法,试材
与药剂直接接触,产生的毒害较大,加上多次的转接,
提高了污染率。 这与邓平平[19]用秋水仙素处理桔红
灯台报春愈伤组织的研究结论一致。
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具有株型紧凑、叶片加
厚、叶色加深、适应性增强等特点。 本研究也发现四倍
体迎阳报春较二倍体株型紧凑、叶片明显变宽、变厚、
颜色深绿,叶片背面的绒毛变多边长。 这与张俊芳
等[20]在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尹翠翠等[21]在
杂交兰(Cymbidium interspecific hybrids)的多倍体诱导
研究中,发现多倍体植株具有叶片异常肥厚、叶色浓
绿、茎 粗 壮 等 特 点 的 结 论 相 似。 在 诱 导 杜 鹃
( rhododendron hybrids)多倍体也发现,多倍体较二倍
体的叶片增厚,叶色加深等特点[22]。 因此,在试验中
可以利用表型变异对诱导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初步筛
选,然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不同倍性植株叶片的气孔大小、气孔数目等常是
不同的,可以作为植物倍性鉴定的依据[23],而且简单
易行,对植株损伤小。 本试验发现四倍体植株气孔的
长度和宽度均明显大于二倍体,而同等面积的气孔数
显著小于二倍体植株,这与张超等[18]、金晓霞[24]、张
晓曼等[25]的研究结果类似。 根尖染色体计数法是多
倍体鉴定最为可靠的方法,因此我们对变异植株进行
了根尖染色体计数的分析,筛选得到了稳定的四倍体
迎阳报春组培苗。 经细胞学鉴定迎阳报春的体细胞染
色体数目为 2n = 2x = 24,经加倍后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目为 2n = 4x = 48, 是原二倍体的二倍。 在检测中还发
现了少量的八倍体细胞,可能是某些分生组织的染色
体加倍后再加倍形成的。 现已有部分四倍体植株进行
了移栽, 需对其性状进行观察, 通过对比测试,期望
筛选出花大而花型奇特、抗性强的优良品系,为下一步
469
  6 期 迎阳报春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的报春花杂交选育提供优质的育种材料。
4  结论
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诱导效果与秋水仙素浓度及其
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超过一定范围会对植物材
料造成毒害作用,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死亡。 以
30mg·L - 1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 10d,诱导效果最好,
变异率最高(23􀆰 08% ),为最佳处理组合。 四倍体迎
阳报春较二倍体株型紧凑、叶片明显变宽、变厚、颜色
深绿,且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均明显大于二倍体。 经细
胞学鉴定迎阳报春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 2x =
24,经加倍后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 4x = 48, 是
原二倍体的二倍。
参考文献:
[ 1 ]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四川植物志[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
社,1999,13:141
[ 2 ]  潘远智,庞博,孙振元. 川西南 13 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
RAPD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3):391 - 396
[ 3 ]  余道平,李策宏.迎阳报春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
场,2013,29(6):569 - 571
[ 4 ]  Maged M A. Chromosomal variability in the genus Primula
(Primulaceae)[J]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6,
150(2):211 - 219
[ 5 ]  Richard J. Primula[M]. London:B. T. Batsford 2ndLtd,2003,14 -
29
[ 6 ]  薛大伟,张长芹. 无量山四种报春花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 云
南植物研究,2003,25(1):78 - 82
[ 7 ]  朱惠芬, 张长芹,顾志建,龚洵. 九种报春花属植物的核形态学
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1,23(4):466 - 472
[ 8 ]  张晓曼,张启翔,孙晓光. 5 种报春花属植物材料的核型研究
[J] .园艺学报,2007,34(5):1263 - 1266
[ 9 ]  Kelso S. Taxonomy of Primula sections Aleuritia and Armerina in
North America[J] . Rhodora,1991,93: 67 - 99
[10]  Mast A R, Kelso S, Richards AJ, et a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Primula L. and related genera (Primulaceae) based on noncoding
chloroplast DNA[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1,
162(6): 1381 - 1400
[11]   张志胜,黎扬辉, 姜蕾, 李运,王朱莹,夏晴,易懋升.红掌四倍体
的离体诱导及其鉴定[J] .园艺学报,2007,34 (3):729 - 734
[12]  王木桂,曾瑞珍,谢利,黎扬辉,曾飞燕,杜宝贵,张志胜. 大花蕙
兰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 J] .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
0056 - 0062
[13]   李涵,龙春林,郑思乡,李枝林. 沉香虎头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
定[J] .园艺学报,2005,32(5):853 - 853
[14]  张莹,王雁,李振坚. 秋水仙素诱导石斛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J] .
核农学报,2009,23 (3):413 - 417
[15]  郑思乡,胡 秀,雷小云,章海龙, 赵燕,周丽娟. 离体培养条件下
三色堇多倍体诱导研究[J] . 2003,18(4):397 - 400
[16]  Allum J F,Bringloe D H,Roberts A V. Chromosome doubling in a
Rosarugosa Thunb. hybrid by exposure of in vitro nodes to oryzalin:
the effects of node length,oryzalin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
[J] . Plant Cell Reports,2007,26(11):1977 - 1984
[17]   张晓曼.小报春多倍体育种的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4
[18]   张超,李枝林,李佳,张婷,蒋亚莲,李涵.滇北球花报春多倍体诱
导及核型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11, 31(2) : 236 - 241
[19]  邓平平.六种报春花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0]   张俊芳,刘庆华,王奎玲,刘庆超,孙阳. 秋水仙素诱导青岛百合
四倍体研究[J] .核农学报,2009,23(3):454 - 457
[21]  尹翠翠,张燕,张景华,陈瑶瑶,王广东. 秋水仙素诱导杂交兰四
倍体及倍性鉴定[J] .核农学报,2010,24(3):518 - 521
[22]  Vǎinǒlǎ A. Polyploidization and early screening of rhododendron
hybrids[J] . Euphytica,2000,112(3):239 - 244
[23]  Cohen D, Yao J L. In vitro chromosome doubling of nine
Zantedeschia cultivars[ J] . Plant Cell,Tissue Organ Cult,1996,47
(1):43 - 49
[24]  金晓霞.小报春四倍体的诱导与杂交试验[D].北京:北京林业
大学,2005
[25]   张晓曼,孙晓光,杨建民. 田埂报春多倍体诱导及其形态学研究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 11(6):789 - 792
569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28(6):0961 ~ 0966
The Tetraploid In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imula oreodoxa Franch
YU Dao⁃Ping1,2,3   LI Ce⁃Hong3
( 1 Sichuan Nature Resource Institute, Chengdu,Sichuan  610015;2 Sichuan Proviincial Laboratory for
Biotic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Chengdu,Sichuan  610015;3 E mei Mountain
Biotic Resource Experimental Station,E mei Mountain,Sichuan  614201)
Abstract: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s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on differentiation and tetraploid induction
of callus of Primula oreodoxa in vitro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colchicine treatment had obvious inhibition effects on
differentiation of callus,and increased the death rate of callus;The highest induction rate,23􀆰 08% ,was obtained by
treating callus in the MS medium with colchicine at 30mg·L - 1 for 10 days. Compared to diploid plants, the autotetraploid
plants had larger,thicker and deeper green leaves, and were larger in stomatal size and compacted in appearance.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diploid cells was 2n = 2x = 24. The autotetraploid cells was 2n = 4x = 48.
Key words:Primula oreodoxa;Callus;Colchicine;Tetraploid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