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果杨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卷 第 1期,2009年 1月 5 3
毛果杨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张红梅 1,2, 夏新莉 1,*, 尹伟伦 1,*
1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2河北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石家庄 050051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opulus trichocarpa Torr. & Gray
ZHANG Hong-Mei1,2, XIA Xin-Li 1,*, YIN Wei-Lun1,*
1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收稿 2008-10-08 修定 2008-11-25
致谢 感谢 Tennessee-Knoxville大学的Max Cheng先生提供
的植物材料。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会项目(3 0 5 7 1 4 7 2、3 0 7 3 00 7 7 )、国
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3A01)和国
家林业局 “94 8”项目(20 07-4-0 1)。
* 通讯作者(E-mail: xiaxl@bjfu.edu.cn, yinwl@bjfu.edu.cn;
Tel: 010-62338129, 010-62338080)。
1 植物名称 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 Torr. &
Gray), 又称测序杨。
2 材料类别 茎段。
3 培养条件 (1)基本培养基: 1/2WPM+3%蔗糖; (2)
增殖培养基: WPM+TDZ 0.5 mg·L-1 (单位下同)+IBA
0.05+3%蔗糖; (3)生根培养基: 1/2WPM+IBA 0.15+
2%蔗糖。培养基加入 5.5 g·L-1 琼脂, 培养温度为
18~25 ℃, pH 5.8, 光照强度为30~40 µmol·m-2·s-1, 光
照时间 14 h·d-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无菌材料的处理 在超净台上将茎段放置在70%~
75%的酒精中消毒 30 s, 用 2%次氯酸钠消毒 5~8
mi n, 无菌水漂洗 3 ~4 次后, 接种到培养基(1 )
上。
4.2 芽的诱导与增殖 茎段在基本培养基(1)上培养
5~7 d后, 腋芽开始萌动、生长。经 10 d左右, 可
长成 1~2 cm; 剪成 1 cm左右的茎段转移到增殖培
基(2)上。经 30 d左右, 在基部可诱导出不定芽,
转移到新的增殖培基上, 进行芽的伸长培养。20 d
时, 不定芽可长成 2~3 cm高。
4.3 生根 把 2 cm左右高的芽段, 接到生根培养基
(3)上, 4、5 d小苗基部出现白色根突; 10~15 d后,
根就可长达1~1.5 cm, 随后逐渐伸长, 生根率达95%
以上; 小苗逐渐变壮, 叶长大; 20 d左右即可开始驯
化、移栽。
4.4 驯化及移栽 将试管苗放在自然光下炼 1周左
右, 取出试管苗, 洗去根部培养基, 用 0.1%的多菌
灵浸泡3~5 min, 移栽到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
的蛭石、草炭土、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上, 保
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开始时一周喷 1次甲基托夫
腈, 连续喷 3次, 使移栽苗健壮生长。1个月后, 叶
片明显长大, 根系伸长。
5 意义与进展 毛果杨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 属杨
属青杨派, 它的基因组序列已于 2006年测出并公
布, 因此被作为木本转基因植物中的模式植物, 是
目前林木树种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典型代表种。本
文建立的毛果杨组培再生, 为这方面的研究及进一
步的转基因技术提供参考。另外, 毛果杨主要分布
在北美西部, 在我国由于受毛果杨材料难以得到、
枝条扦插不易成活的限制, 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
得一定量的毛果杨苗木, 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
径之一, 因此建立毛果杨的组培再生体系具有一定
意义。关于杨树的芽的组培转化, 已有很多报道
(Mitsuru等 2006), 但报道的大多是白杨派和黑杨
派的杨树, 毛果杨的组培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Mitsuru N, Kazumasa Y, Takeshi M, Tomohiro I , Kenji S
(2006 ). An improve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Lom-
bardy poplar (Populus nigra var. ita lica). J For Res, 11:
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