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穿龙薯蓣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0 卷 第 3期,2004 年 6 月 329
穿龙薯蓣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罗凤霞1,* 祝朋芳2 周广柱2 孙晓梅2 毛洪玉2 李志辉2
1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89;2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沈阳 110161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Dioscorea nipponica
LUO Feng-Xia1,*, ZHU Peng-Fang2, ZHOU Guang-Zhu2 ,SUN Xiao-Mei2, MAO Hong-Yu2, LI Zhi-Hui2
1Beijing Vegetabl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89;2Forestry Colleg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收稿 2003-11-07 修定   2004-03-22
* E-mail: luofx@126.com, Tel:010-51503028
1 植物名称 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别
名柴黄姜。
2 材料类别 茎尖。
3 培养条件 各培养基代号及组分为:(1)MS+6-BA 2
mg·L-1(单位下同)+NAA 0.2;(2)B5+6-BA 2+NAA
0.2;(3)MS+6-BA 3+NAA 0.3;(4)MS+6-BA
2+NAA 0.2;(5)MS+6-BA 1+NAA 0.1;(6)
MS+KT 3+NAA 0.3;(7)MS+KT 2+NAA 0.2;(8)
MS+KT 1+NAA 0.1;(9)MS+6-BA 3+KT 1+NAA
0.3;(10)MS+6-BA 2+KT 2+NAA 0.3;(11)MS+6-
BA 1+KT 3+NAA 0.3;(12)MS+NAA 1.0;(13)
MS+NAA 2.0;(14)MS+NAA 3.0。上述培养基均
附加6.5 g·L-1琼脂、 30 g·L-1蔗糖,pH 6.0。培
养温度为(23±2)℃,光照14 h·d-1,光照度1 000~
1 500 lx。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芽的诱导 先将试材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
再用0.1%升汞消毒3 min。茎尖在培养基(1)和(2)
上均以定芽成苗方式诱导成苗,30 d时诱导率分
别为 10 0 % 和 9 5 %,二者差异不显著。
4.2 扩繁继代 每个继代繁殖体为一叶一节或一茎
尖带 1 个完全展开叶。从继代苗的长势和增殖率
看,以培养基(3)最佳,苗色绿,高 2~4 cm,具
1~3个节,继代50 d时平均增殖率达2.45倍;其
次为(4)、(10)、(9),分别为1.83、1.81和1.78倍,
(6)、(5)分别为1.53和1.43倍;(11)、(7)、(8)则较
差(分别为1.08、0.97和0.70倍),苗色发黄,高
0.5~2 cm,具 1个节, 有干枯现象。
4.3 生根及移栽 转接60 d后,在培养基(12)上芽
苗生根率为87.5%,平均每苗有1.89 条根,根较
粗壮,基部有块茎生成,长势好,平均根长 2.8
c m,是最佳的生根培养基;另外,芽苗分生也
增加3.5倍。而在培养基(13)、(14)上芽苗生根率
仅分别为52.0% 和 37.5%,平均每苗根数为0.68
和0.36,基部无块茎生成,平均根长为1.8和0.6
cm。上述生根苗经4~5 d炼苗后,移栽在经0.3%
KMnO4 消毒的珍珠岩基质上,成活率可达94.1%。
5 意义与进展 穿龙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
质藤本植物。其根状茎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
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并
具有抗肿瘤活性[1] ,是提取薯蓣皂甙的原料。近
年来,由于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大量采
挖,穿龙薯蓣野生资源已经不多,接近濒危状
态,现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穿龙薯蓣可用
种子或根状茎繁殖,但种子发芽不整齐,发芽率
不高。用根状茎繁殖时,仅一至二年生根状茎生
根较容易[2],因此,靠自然资源已难满足生产需
要。组培快繁可能是解决穿龙薯蓣栽培种源的较
好途径,目前尚未见此类研究报道。
参考文献
1 赵岩,肖培根.我国薯蓣属甾体激素原料植物的种质资源.作
物品种资源,1989,(1): 23~24
2 韩梅,杨利民,于源华.穿龙薯蓣的年龄鉴别及无性繁殖.
吉林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 65~68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Brief Communication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