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2卷 第4期,2006年8月 675
收稿 2005-10-17 修定 2006-07-07
资助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04ZQ026-
047)、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03JY029-021-22)
和四川省重点学科项目(SZD0420)。
* 通讯作者(E-mail: yx_li@263.net, Tel: 0817-2314764)。
天胡荽的组织培养
马兴毓 董茂胜 黎云祥*
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2
Tissue Culture of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MA Xing-Yu, DONG Mao-Sheng, LI Yun-Xiang*
Sichu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Biology Conserv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Biodiversity,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1 植物名称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 a m . ) ,别名满天星、破铜钱、落得打。
2 材料类别 当年生的顶芽、茎段和叶片。
3 培养条件 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在 MS 中添加
不同配比的IBA 和 6-BA 进行正交试验。茎段愈伤
组织的诱导培养基:(1) MS+6-BA 0.6 mg·L-1 (单位
下同)+IBA 0.1;(2) MS+6-BA 0.6+IBA 0.2。顶芽
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3) MS+6-BA 0.8+IBA
0.4。丛生芽诱导培养基:(4) MS+6-BA 0.8+IBA
0.4。生根培养基:(5) MS+IBA 0.1;(6) MS+IBA
0.2;(7) MS+IBA 0.3;(8) MS+IBA 0.4。培养基
中加入30 g·L-1蔗糖和6.5 g·L-1琼脂,pH 5.8。培
养温度为(22±1)℃,光照时间6~8 h·d-1,光强为
30~40 mmol·m-2·s-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外植体的选择 叶、芽、茎的切段分化率比较
的结果表明:顶芽的分化率>茎段的分化率>叶片
的分化率。经过光培养 20 d,培养基(3)中,顶
芽的分化率达到 95%,茎段的分化率达到 70%,
叶片几乎没有分化。叶片切段不论是愈伤组织的
诱导还是丛生芽的诱导几乎都没有分化。
4.2 愈伤组织的诱导 取回的材料先在1%的洗衣
粉液中漂洗20 min,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后,放在
烧杯中,流水冲洗 1.5~2 h。接种前,用体积分
数 75% 的酒精浸泡 15 s,用无菌水冲洗 3 次后,
再用 2% 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20 s,无菌水冲洗
4 次,吸干待用。将茎段和顶芽分别切成 0.5~1
cm 的小段,叶片切成 0.5 cm×0.5 cm,接种到
培养基(1)~(3)上。10 d,培养基上都长出嫩绿色
疏松的愈伤组织;20 d,有的外植体已产生不定
芽。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很高,在培养基(1)和
(2)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接近 90%,不定芽形成
较多;顶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很高,在培养基
(3)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接近 90%,且有较多的
不定芽形成。每隔 20~25 d 继代 1次,其愈伤组
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3 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 采用MS培养基,添加
相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接种15 d后,
茎段和顶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丛生芽。其愈伤
组织在培养基(4)上直接长出丛生芽,不换培养基
即可获得健壮、发达的丛生芽。取生长旺盛的嫩
枝顶端,按照上述方法消毒灭菌后摘除顶芽,并
修剪成约3 cm的带腋芽茎段,接种于培养基上培
养,20 d 后可长出4~6 个芽苗。反复切取顶芽和
侧芽,在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可保持 4~6 倍
的芽增殖率,得到大量带根试管苗。30 d后,可
明显见到约0.5 cm高的丛生芽。以培养基(4)诱导
丛生芽的效果较好,以顶芽为外植体的丛生芽分
化优于茎段。
4.4 生根诱导和植株再生 丛生芽长到约2.0 cm时,
即有 2 ~ 3 张叶片展开。选取健壮的芽,切成单
株,转接到培养基(5)~(8)上,其中以培养基(7)
诱导生根的效果最好,生根率达 8 5 % 以上。丛
生芽转至生根培养基中,15~20 d 后,平均每株
生根数 4.2 条,为白色细长的根。25 d 后,试管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2卷 第4期,2006年8月676
苗苗壮、根粗,可进行移栽。
4.5 试管苗的移栽 不定芽长够一定量时,将长至
1~2 cm 的丛生芽转至生根培养基中。25 d 后,
苗壮、根粗时,打开封口膜,置于自然光下炼
苗24 h后取出生根苗,小心洗净残余培养基,移
栽到经0.1%甲醛消毒的细沙土中,用塑料薄膜覆
盖(陈金慧等2002),保温、保湿培养,温度20~
25℃,湿度 70% 左右。移栽后 20 d,幼苗基部
有白色新根长出,即可定植于消毒的土壤中,成
活率达 7 0 % 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天胡荽为伞形科天胡荽属的多年生
矮小草本,有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
成片。单叶互生,圆形或肾形,裂片宽倒卵形,
边缘有钝锯齿,上面绿色,光滑或有疏毛,下
面通常有柔毛;花期 5~6 月。生于潮湿路旁、草
地、山坡、墙角、河畔、溪边。我国东南和
西南诸省都有。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挥发油、香豆素等化合物。可以清热利尿,化
痰止咳。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百
日咳、尿路结石、脚癣、结膜炎、丹毒等治疗,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
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穆淑珍等2004)。它还是很好
的观赏花卉,是插花工艺的好材料。本文结果可
供天胡荽各方面研究所需试材和人工栽培扩大资源
等参考。天胡荽其它种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已有
过报道(杜德华和韩月琴 1988;杨云龙等 1996;
罗建勋 1996),但本文中的材料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陈金慧, 施季森, 诸葛强(2002). 杂交鹅掌楸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
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38 (5): 459
杜德华, 韩月琴(1988). 满天星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6):
39
罗建勋(1996). 满天星的微型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32 (6): 428
穆淑珍, 汪冶, 郝小江(2004). 黔产天胡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
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发展, 16 (3): 215
杨云龙, 齐力旺, 韩素英, 吉晶(1996). 重瓣满天星的组织培养和
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32 (5):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