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羽叶蔓绿绒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 卷 第 l期 , 2 00 8 年 2 月
羽叶蔓绿绒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杨斌 , 张超 ‘ , 兰天维 , 曾伟达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 广州 5 10 36 0
T issu e C u ltu r e a n d R aPid Pr o Pa g a tio n o fPh ilo de
n d护o n Pitd eri E n g l
·
YANG B in
,
Z HA NG Cha o
中 ,
LA N Ti a n

W已i, Z E N G W 己i一D a
G u a n g z ho u F 10 w e r R e se a rc h Ce
n tre
,
G u a n g zh o u 5 103 60, Ch ina
1 植物名称 羽叶蔓绿绒(助跳磁%办m p动勿对E n gl . )。 过长 , 往往导致芽生长势弱或愈伤组织褐化死
2 材料名称 顶芽和新生侧芽 。
3 培养条件 (l) 启动培养基 : 1 2M S + 6 一B A 2 . 0
m g
·
L
一‘(单位下同)+ N A A 0 . 0 2 ; (2) 增殖培养基 :
l/ ZM S + 6

B ^ 1
.
0 + KT 0
.
2 + N A A 0
.
0 5 ; (3)壮苗和生
根培养基 : 1 /ZM S + 6 一B A 0 . 4 + K T 0 . 2 + N A A 0 . 1 。
以上培养基中均添加 3 % 白砂糖和 0 . 5 % 卡拉胶 ,
pH 5
.
8
, 培养温度为(25土2) oC , 光照时间为 16 h·亡, ,
光照强度为 4 0 林m o l·m 一, ·s 一 ’。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
.
1 启动培养 从母株上切取带顶芽和侧芽的茎
段 , 用自来水冲洗 l h , 切除最外面的几层叶片 、
叶柄 , 然后剥取顶芽约 1 . 0~l . 5 c m 长的茎尖组织
或将新生侧芽切成约 1 . 0 cm 的茎段 , 先用 75 % 酒
精消毒 3 0 5 , 无菌水冲洗 5 次 , 再用 0 . 1% 升汞
消毒 巧 m in 或 8% 的灭菌净消毒 30 m in , 无菌水
冲洗 5 次 , 切去末端稍褪色的组织 , 接种在培养
基(l) 中 。 接种 2 4 d 后 , 顶芽最外层苞叶膨胀裂
开 , 基部开始膨大 , 4 2 d 后基部开始形成丛生
芽 , 有时顶芽基部也会诱导产生少量愈伤组织 。
侧芽茎段培养 3 0 一35 d 开始有腋芽萌动 , 6 0 d 以
上才能形成丛生芽 。
4. 2 增殖培养 将丛生芽分成小块 , 每块有 3 、 4
个小芽 , 同时将较大的芽切去部分叶片 、 切割成
1
.
5 c m 的小茎段 , 转接入增殖培养基(2) 中 。 22 d
左右芽块增殖产生大量的丛生芽 , 增殖系数达 5 . 6 。
同时 , 芽块基部也会诱导产生少量的愈伤组织
块 , 在增殖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体积不断增大 ,
并分化不定芽 。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 芽和愈伤组
织均分泌白色泡沫状物质 , 但并不影响芽的增殖
和发育 。 增殖培养周期以 3 O d 为宜 , 增殖周期
亡 。
4. 3 壮苗和生根培养 将增殖的丛生芽分割 , 每块
3一5 个芽 , 接种到壮苗生根培养基(3 )中 , 每 3 0 d
转接 1 次 , 经过 1 、 2 代的培养 , 芽很快长高复
壮 , 叶片很快展开 , 同时丛生芽还会继续增殖 。
在芽发育成苗的同时 , 每个芽会生成 2 一4 条白色
的根 , 生根率达 10 0 % 。 此品种极易生根 , 无需
经专门的生根培养 。
4. 4 移栽 将生根单苗或生根丛芽切下 , 用清水洗
净附着的培养基 , 在 1 0 0 0 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
3 0 5
, 然后移栽至泥炭土和珍珠岩 (5 : l) 的混合基
质中 , 用遮阴棚覆盖保湿 , 每 s d 淋 1 次水 , 3 0
d 后撤去遮阴棚 , 进行正常的肥 、 水管理 , 相对
湿度保持在 80 % 一9 0 % , 温度为 20 一2 5 ℃ , 成活
率可达 9 5 % 以上 。 随着丛芽不断长大 , 可分出
单芽独立移植 。
5 意义与进展 羽叶蔓绿绒是天南星科喜林芋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 , 叶片簇生 , 呈三角状心形 , 羽
状浅裂 , 叶基呈 心形 , 浓绿有光泽 , 叶柄坚挺
细长 , 耐阴性强 , 是一种非常适于室内盆栽或水
培的观叶植物 。 羽 叶蔓绿绒主要采用分株繁殖 ,
但速度较慢 ,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丛生芽并再
生植株可能会解决此问题 。 本文所建立的培养体
系和技术已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 , 并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 与羽叶蔓绿绒同属的其他种的离体
培养和快速繁殖已有报道 , 但本文中的物种组培
快繁 尚未见报道 。
收稿 2 0 0 7 一 1 0 一 1 6 修定 2 0 0 8 一0 1 一0 8
通讯作者(E 一m a il : d a o e h a o z ha n g @ y a h o o . e o m . e n ;
T e l
:
0 2 0

8 1 5 5 3 4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