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334
植物 β-淀粉酶
齐继艳,陈舟舟,卢晗,张亮,沈文飚 *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南京 210095
β-Amylase in Plants
QI Ji-Yan, CHEN Zhou-Zhou, LU Han, ZHANG Liang, SHEN Wen-Biao*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 Center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提要:介绍了植物β-淀粉酶的蛋白质结构、热稳定性、突变体和遗传规律、生理功能、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新进展,
并对今后此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β-淀粉酶;热稳定性;遗传突变体;生理功能;基因表达
收稿 2007-12-11 修定 2008-03-06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49)和江苏省青年科技创新人
才项目(BK20 04 417 )。
* 通讯作者(E-mail:wbshenh@njau.edu.cn;Tel:025-
8 4 3 9 6 5 4 2 )。
β-淀粉酶(β-amylase,EC 3.2.1.2,α-1,4-D-
glucan maltohydrol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
中,通过外切淀粉或寡葡聚糖等相关化合物中的
α-1,4-葡聚糖的非还原性末端,直到第一个 α-1,6
分枝点,从而释放麦芽糖和 β-极限糊精(Sopanen
和 Laurière 1989)。早期研究认为谷物籽粒中的 β-
淀粉酶可以通过参与淀粉的降解和转运为萌发提供
能量,例如水稻(Oryza sativa)种子萌发过程中的
β-淀粉酶活性是种子发芽势和活力的可靠指标。
此外,大麦(Hordeum vulgare) β-淀粉酶与麦芽糖
化力密切相关,因此也是衡量麦芽糖化力大小的
主要育种指标。近年来,有关植物 β - 淀粉酶的
研究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植物 β-
淀粉酶的蛋白质结构、热稳定性、突变体和遗传
规律、生理功能、基因表达的器官和发育特异性
以及调控等研究领域的相关结果进行了初步概述,
最后讨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
1 蛋白质结构
绝大多数禾本科作物种子的β-淀粉酶属于单
体蛋白,分子量范围为 53~64 kDa。大麦、黑
麦(Secale cereale)和水稻胚乳专一型β-淀粉酶的氨
基酸序列中有一定相似性,例如氨基酸序列中都
含有高度保守的谷氨酸(Glu)残基。研究大麦β-淀
粉酶氨基酸全序列(Kreis等1987;Yoshigi等1994)
发现其羧基末端有 4 个富含甘氨酸的重复区段,
而黑麦是 3个重复区段(Rorat等 1991)。另外,麦
芽糖和 α/β环糊精(cyclodextrin,CD)分别是 β-淀
粉酶的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抑制剂。
β-淀粉酶的蛋白质结构包括一个典型的(β/α)8-
桶状核心和一个羧基末端的长环结构(图 1)。活性
中心的Glu186和Glu380位于(β/α)8-桶状核心的深
部,此结构被认为是切割多聚糖非还原性末端的
最佳结构(Mikami等1993)。Glu186和Glu380分别
承担酸和碱性催化作用,其中Glu186充当酸碱催
化反应中的质子供体,Glu380则在活化水分子中
起着重要作用(Kang等 2004)。Mikami等(1994)研
究还发现Glu186和Glu380对从淀粉中释放β-麦芽
糖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Glu380是接触反应部位
(Glu186)的配对物。Totsuka和 Fukazawa (1996)在
专题介绍 Special Topics
图 1 β-淀粉酶蛋白的三维结构示意
根据 http://www.brouw-bier.nl/theorie/chemie/enzymen.htm
改 画 。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 335
此基础上提出了 β-淀粉酶催化降解底物的假说:
位于桶状核心活性位点Glu186和Glu380附近的
Leu383在催化反应时插入环糊精形成包合体,以
维持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
催化反应的进行。
L i 等( 2 0 0 2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分析栽培种大麦,把 3个 β - 淀粉酶基因——β -
amy1,2和 3分别定位到染色体 IV、II和 IV中。
此外,通过研究发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acteria,BCB)和大豆 β-淀粉酶具有不同的最适
pH (分别为 pH 6.7和 pH 5.4)。经X-射线分析发
现,BCB野生型的Glu367被2个水分子(W1和W2)
所包围,W1以氢键与Glu367和 Tyr164相连呈链
状,并表明一个以水为媒介的氢键转接网络
Glu367⋯W1⋯Tyr164⋯Thr328是野生种类BCB β-
淀粉酶具有较高最适 pH的原因(Hirata等 2004),
初步证明了在 β-淀粉酶催化亚基与活性中心附近
亚基间氢键的形成和变形与β-淀粉酶最适pH有一
定关系的推测。
2 热稳定性
β - 淀粉酶主要应用于食品、发酵、纺织、
制药等工业过程中。例如,β-淀粉酶在纺织业中
主要用于棉布退浆,食品工业上使淀粉水解生成
葡萄糖,啤酒生产中 β - 淀粉酶则是重要的发酵
酶。通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体系温度
升高,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反应活性。由于 β - 淀
粉酶是植物淀粉降解酶中热敏感性最强的酶之一。
因此,其热稳定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起决定作
用。例如,大麦 β - 淀粉酶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啤
酒酿造过程中可发酵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热稳
定性可以用作对大麦品质性状选择的育种指标
(Kaneko等 2000)。根据 β-淀粉酶热稳定性的不
同,β-淀粉酶大致可分为 3种热稳定型:高耐热
型(A型)、中耐热型(B型)和低耐热型(C型) (Kihara
等 1999;Kaneko等 2001,2002),而且它们具
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其中 B型被认为是大麦属中
β-淀粉酶最基本的原型(Kaneko等 2002)。
以大麦麦芽以及发育的籽粒为材料,把麦芽
中的β-淀粉酶分为Sd1和Sd2型(Eglinton等1998),
而把籽粒中的 β-淀粉酶同工酶则分为 Sdd和 Sdf
型。其中,Sd2还分为高热稳定型 Sd2H和低热
稳定型 Sd2L,而 Sd1介于两者之间。4H染色体
Bmy1位点上的等位基因 Bmy1-Sd1、Bmy1-Sd2H、
Bmy1-Sd2L编码的 3种不同类型的 β-淀粉酶Sd1、
Sd2H、Sd2L表现出不同的热稳定性,并可以明
显影响大麦的麦芽品质(Eglinton等 1998;Kihara
等 1998,1999),从而暗示 β-淀粉酶编码基因序
列的不同可能直接影响大麦的麦芽品质。Ma等
(2001)用位点诱变的方法替换 β-淀粉酶蛋白中的
氨基酸残基,发现了 3种不同类型的 β - 淀粉酶
(Sd1、Sd2H、Sd2L)可能具有不同特性的蛋白质
结构基础。其中 2 个氨基酸的替换( V 2 3 3 A 和
L347S)可以分别使酶热稳定性指标T50 (热处理后酶
活性降为原来活性 50%的温度)升高 1.9和 2.1 ℃,
推测可能是改变了 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以及蛋白
质表面与溶剂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热稳定
性。进一步比较 Sd1和 Sd2型 β-淀粉酶的氨基酸
序列,同样也发现二者有 5个氨基酸的不同,并
根据这一结果来解释不同类型 β-淀粉酶具有相异
热稳定性的原因(Ma等 2002)。
Kaneko等(2000)对A、B和C 3种热稳定型大
麦品种中 β-淀粉酶编码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
同类型的 β-淀粉酶基因有几乎相同的外显子,极
少数不同的外显子序列导致了氨基酸序列中几个氨
基酸残基的不同;进一步研究还发现,C型大麦
品种β-淀粉酶基因的第3号内含子中,长度为126
bp的序列可能与其热稳定性质有关。除在大麦栽
培种中已有的 3种热稳定型(A、B、C)外,最近,
又发现了新的热稳定型A+、A-B、B-C和 C-,其
中A+有超强的热稳定性(Zhang等 2004)。此外,
在非洲发现的Curculigo pilosa中的β-淀粉酶活性
和热稳定性比其他植物中的 β-淀粉酶高,其催化
直链淀粉的活性比催化支链淀粉低。值得注意的
是,这种酶很像微生物的 β - 淀粉酶,能降解来
自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水稻中的淀粉(Dicko
等 1999)。
3 突变体和遗传规律
按照作物种类的不同,种子β-淀粉酶可以分
为两大类。第一类由于往往与胚乳中的淀粉颗粒
相结合,在萌发时直接被激活,不需要重新合
成,被称为胚乳专一型 β-淀粉酶(endosperm-spe-
cific β-amylase)。它也是小麦属作物种子如大麦、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336
小麦和燕麦(Avena sativa)等籽粒发育和成熟过程
中,形成的高含量 /活性的组成型 β-淀粉酶,其
重要特征是羧基末端富含甘氨酸重复序列,因此
也是小麦属作物种子中主要的 β-淀粉酶,其中大
麦的胚乳专一型β-淀粉酶基因被定位于染色体 IV
上的 β-amy1位点。另一类则被称为普遍型 β-淀
粉酶(ubiquitous β-amylase),是指非小麦属作物
(水稻和玉米等)种子萌发过程中,在糊粉层细胞
重新合成的 β - 淀粉酶,而且其含量和活性较低
(Wang等 1996)。
目前,在大麦野生植株中发现了很多的β-淀
粉酶突变体(Zhang等 1993;Saghai Maroof等
1995),有趣的是,有些大麦种子中尽管未检测
到 β-淀粉酶活性但也可以萌发,而另一些则具有
高活性的β-淀粉酶,暗示大麦种子β-淀粉酶可能
与萌发过程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 β - 淀
粉酶缺失体品种‘日本晴’萌发正常,这也为
上述推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Saika等 2005)。芬兰
学者研究发现,大麦HA52系的 β-淀粉酶具有高
活性和高的热稳定性(Ahokas和Manninen 2000)。
对HA52 β-amy1位点上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
β-amy1基因大小为 4 951 bp,含有 1个内含子、
7个外显子和 6个基因间隔区(Erkkila等 1998)。与
其他植物中的β-amy1相比,它缺失一个长度为92
bp的内含子区域,该区域包括 3个倒置重复、4
个回文序列和 7个发夹环,进一步推测这个区域
可能是β-amy1的负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缺
失可能引起 β-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另外,HA52
中 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特异性可能也是其具有
较高活性的原因。
此外,在黑麦种子中也发现了β-淀粉酶突变
体。分子定位分析证明其胚乳型 β-淀粉酶基因位
于第 5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利用已有的大麦胚乳
型 β-淀粉酶基因探针筛选黑麦 cDNA文库,从中
挑选出来的 3个 cDNA——pcβ1、pcβ2和 pcβ3测
序后发现,pcβ2和 pcβ3与 pcβ1除了在第 556位
点上有一个单核苷酸不同外其余都相同。由于实
验中使用的品系已经在自然状况下繁育超过 20
代,因此它们的差别由等位基因和杂合性决定的
可能性很小,暗示黑麦中胚乳型 β-淀粉酶可能是
由 2个基因编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β-淀粉酶
突变体的产生还很可能是由于与 β-淀粉酶基因表
达相关的 2 个基因变化有关。
4 生理功能
早期研究认为,β-淀粉酶是与α-淀粉酶等协
同作用来降解淀粉,从而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而来自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DSM319的 β-淀粉酶则可能具有单独降解淀粉的
功能(Lee等2001)。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过程也
十分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大多数植物促使动物
传播种子的一种策略,而且也是影响其自身营养
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未成熟的香蕉(Musa
n a n a )果肉中有大量的淀粉(占香蕉总淀粉的
20%~25%),但在成熟期 β-淀粉酶催化下这些淀
粉迅速降解为可溶性糖(Cordenuns i 和 La jo lo
1995)。这个过程可能是通过水解(Purga tto等
2001;Bassinello等2002)及磷酸解(da Mota等2002)
过程实现的。
在水稻种子中β-淀粉酶定位于糊粉层,而且
在萌发期出现(Wang等 1996),与此相对应出现的
是总淀粉及可溶性糖增多的现象,在黄瓜子叶中
也是如此 ( T o d a k a 等 2 0 0 0 )。在对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研究中发现,β-淀粉
酶具有昼夜生理周期变化,也暗示了它在淀粉降
解中起一定作用(Harmer等 2000)。Weise等(2004)
的结论又进一步证明了此可能性,他发现在晚
上,麦芽糖是借助于麦芽糖转运蛋白从叶绿体中
输出的主要糖类,进一步借助于转基因和突变体
证明,β-淀粉酶对于叶绿体中短暂性积累淀粉的
降解更加重要。另外,在苹果(Malus domestica)
和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块根的研究中发现,
β-淀粉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这提供证据支
持在植物活细胞或至少是活营养细胞中普遍存在着
催化淀粉水解的 β - 淀粉酶。同时,在休眠的作
物种子胚乳组织和发育过程中的苹果果实中,沉
积于胚乳组织淀粉粒边缘的 β-淀粉酶也是与其细
胞生理学功能紧密联系的。不过,尽管 β - 淀粉
酶被认为作用于淀粉链的降解,但在有些植物的
亚细胞定位的研究中发现的一个促使 β-淀粉酶运
输进入淀粉体的转运肽,而在一些植物 β-淀粉酶
中却没有发现该序列(Van Damme等 2001)。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植物材料中发现的β-淀
粉酶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大麦 β-淀粉酶
在籽粒中合成,种子萌发时不再合成,故通过测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 337
定未发芽籽粒中的 β-淀粉酶活性水平,可评判该
籽粒是否适用于啤酒酿造,因此也可作为评定品
种品质的一种指标。在Beck和Ziegler (1989)的研
究中,β-淀粉酶被认为是淀粉贮藏组织和营养器
官中的大量贮存蛋白。免疫定位技术也证实,旋
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根茎细胞质中的 β-淀粉
酶也具有植物贮存蛋白的功能(Van Damme等
2001)。
5 基因表达的器官和发育特异性
在种子中存在有胚乳专一型和普遍型两种 β-
淀粉酶。由于胚乳专一型 β-淀粉酶在种子萌发前
已经合成,所以对于种子中 β-淀粉酶基因表达定
位的研究多是指普遍型 β - 淀粉酶。通常,β - 淀
粉酶基因的mRNA主要存在于糊粉层,而α-淀粉
酶基因的mRNA则分布在糊粉层和上皮细胞。例
如,在玉米发育种子糊粉层中表达的 β-淀粉酶基
因的产物是与大麦、黑麦和水稻中已知的 β-淀粉
酶极为相似的多肽链,长度为 4 8 8 个氨基酸残
基。但是,黑麦和大麦胚乳专一型 β - 淀粉酶羧
基末端具有的特征性的甘氨酸高度重复序列,在
玉米种子 β - 淀粉酶中却没有发现(Laur i è r e 等
1992)。通过重组自交系来进行分子定位,发现
所克隆的 cDNA是位于 7L染色体段 83 cM位置的
一段单拷贝基因,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印迹
结果也表明种子萌发时 β-淀粉酶的合成是在糊粉
层细胞中,而非以前认为的盾片中( W a n g 等
1997)。
叶片和其他生长器官中的β-淀粉酶活性类似
于种子中的普遍型 β-淀粉酶,它们被证明广泛参
与其中的淀粉降解过程,但绝大部分报道指出它
的活性主要位于叶绿体外,在叶片中还被证实多
与韧皮部结合,称韧皮部结合型 β - 淀粉酶
(phloem-associated β-amylase)。因此,β-淀粉酶
一直被认为是与位于叶绿体细胞器的叶片淀粉代谢
无关。但最近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 β-淀粉
酶基因 ct-Bmy,它编码的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与
高等植物叶绿体外的 β-淀粉酶高度相似,经导入
大肠杆菌并表达后发现其编码的蛋白具有 β-淀粉
酶活性,运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研究也发现该蛋白在拟南芥叶绿
体内有显著积累。由 ct-Bmy启动子控制的GUS报
告基因在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栅栏
细胞和叶柄、茎中等与维管束相关的绿色组织细
胞中表达最为强烈,这种现象在幼苗和成熟植株
中都存在,这是定位在叶绿体的蛋白质典型的表
达特征。用整棵秧苗组化染色观察还发现,GUS
活性在生长的前 2周被强烈限制在子叶中,到大
约 4 周时才出现在第一片真叶叶绿体中(Lao等
1999)。Qin等(2003)也发现在生长的甘薯块根细
胞质体中也有 β-淀粉酶的分布。
6 基因表达的调控
6.1 生长调节物质的调控 在种子萌发中,α-淀粉
酶基因表达主要受赤霉素(GA3)调控(Lovegrove和
Hooley 2000),但有趣的是,GA3只在萌发后期
起作用(Bewley 1997;Gallardo等 2002)。近期研
究表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可能参
与了种子萌发前期(0~12 h) β-淀粉酶基因表达的
调控,而对 α - 淀粉酶基因表达调控不起作用。
Simontacchi等(2004)发现在高粱(Sorghum vulgare)
种子的萌发前期会迅速出现NO释放的现象。作
者所在的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麦种子萌
发前期,NO 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同
时伴随着 β-淀粉酶活性迅速激活的现象,且具有
NO剂量诱导效应,但对GA3的应答无关(Zhang等
2005)。实验还发现,在萌发的前 12 h里,GA3
对完整种子和去胚半粒种子里的α-淀粉酶和β-淀
粉酶活性都无影响,但加入 N O 供体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SNP)后,β-淀粉酶的活
性和转录本可被快速诱导,而α-淀粉酶活性基本
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NO 除了直接诱
导 β-淀粉酶结合体从麦谷蛋白中释放外,还可能
帮助游离态的 β-淀粉酶从小的同聚体和异聚体上
解离。正是由于上述变化改变了淀粉粒周围的蛋
白质基质结构,才使得淀粉粒更容易暴露出来,
这样也为萌发后期受GA3调控的α-淀粉酶基因表
达,并最终迅速降解淀粉粒创造条件,从而加速
小麦种子的萌发进程。此外,研究还发现,在
大麦、大豆、水稻和西瓜(Citrullus vulgaris)种子
的萌发早期也存在NO对 β-淀粉酶活性迅速激活
的现象,暗示NO对β-淀粉酶的调控是普遍存在的。
Purgatto等(2001)发现在香蕉成熟过程中,吲
哚乙酸(IAA)推迟了淀粉降解从而合成蔗糖的过
程,并首次报道 IAA可能影响 β-淀粉酶等水解酶
的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 IAA不影响蔗糖合酶及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338
蔗糖磷酸化酶基因的转录及酶活性,但推迟了 β-
淀粉酶mRNA转录的时间,延缓其活性的升高,
这暗示 β-淀粉酶可能是淀粉降解成蔗糖过程中重
要的水解酶之一。此外,在梨中也发现了 IAA能
够推迟果实成熟的现象。do Nascimento等(2006)
进一步研究发现,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和乙烯的抑
制剂 1- 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
MCP)处理成熟香蕉果肉,发现乙烯可以促进β-淀
粉酶活性升高,降解更多的淀粉并产生可溶性
糖;而 1-MCP可以延缓甚至停止上述生理过程,
β - 淀粉酶几乎没有活性。用 N or t he r n 杂交和
Western杂交测定其表达情况发现,乙烯处理后的
果肉中与未处理的相比,提前诱导 β - 淀粉酶的
mRNA和蛋白质的产生;而 1-MCP处理后的果肉
中则逆转了上述过程,暗示乙烯可能是通过影响
β - 淀粉酶的表达活性,促进水果的成熟。
6.2 糖信号的调控 目前已经在植物中初步证实β-
淀粉酶的基因表达被糖信号所调控。M i t a 等
(1995)发现,当给离体的拟南芥莲座型叶提供充
足的蔗糖时,伴随着淀粉的积累,β-淀粉酶基因
的转录水平和其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对其施加
葡萄糖或果糖处理同样可以诱导 β-淀粉酶基因的
表达,但甘露醇和山梨醇却不能诱导其表达。进
一步研究还发现,糖诱导的 β-淀粉酶基因表达严
格受光照条件的控制,例如 β-淀粉酶的活性在光
照不足时会严重下降;另外,糖诱导的 β - 淀粉
酶基因表达在光照下不受3-(3,4-二氯苯)-1,1-二甲
基脲[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
DCMU]或氯霉素的控制,但受放线菌酮的控制。
实验还证明了蔗糖诱导 β-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在不
同组织中均普遍存在,上述结果暗示拟南芥不同
组织中 β-淀粉酶基因表达可能受碳同化物在体内
的分配和库源互作的调控。同样,甘薯 β - 淀粉
酶基因不仅受高浓度的代谢糖(如蔗糖)的诱导,
也受低浓度的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
诱导,而且这种糖诱导的 β-淀粉酶基因表达还依
赖于钙离子的信号转导(Ohto等 1995)。
7 结语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有关β-淀粉酶
基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目前发现不同大麦品种
的 β-淀粉酶在表达水平、热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
上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并与麦芽品质形状紧密相
关。此外,在大麦种子休眠期,以结合态形式
存在的 β-淀粉酶不仅能被内源巯基蛋白酶水解释
放,也能被木瓜蛋白酶释放为游离态形式,但是
两者释放β-淀粉酶的分子量与用还原剂β-巯基乙
醇所释放的分子量相比,明显偏小(由 64 kDa下
降为 59 kDa),pI值则偏向碱性,推测与 β-淀粉
酶蛋白羧基末端的氨基酸序列被蛋白酶切除有关,
但是其具体的机理还不是太清楚( S o p a n e n 和
Laurière 1989)。因此,β-淀粉酶的基因表达规律、
修饰和激活的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另一方面,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谷物籽粒中
淀粉的降解和转运主要由 β-淀粉酶参与催化,从
而为萌发提供能量,但是其具体的功能还存在有
不少疑问。例如,大麦中游离和结合态 β - 淀粉
酶的催化能力远超过萌发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存
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能源的经济利用是
难以解释的。与之相对应的,β-淀粉酶缺失体品
种的种子萌发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暗示 β-淀粉
酶可能与种子萌发关系不大。此外,β-淀粉酶在
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和质体以外,与淀粉
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也存在有相互隔离的现象。
也有证据发现一些植物组织中的 β-淀粉酶可能以
类似于营养贮存蛋白或抗逆相关蛋白形式存在(Van
Damme等 2001;Kaplan和 Guy 2004)。由于 β-
淀粉酶富含赖氨酸残基,并与某些作物的冷害应
答有关,提高 β-淀粉酶的活性和含量也已开始成
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课题。因此,随着以后研
究的不断深入,把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以及正
向和反向遗传学技术结合起来,将能进一步揭示
β-淀粉酶在植物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各种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Ahokas H, Manninen ML (2000). Thermostabilities of grain β-
amylase and β-glucanase in Finnish landrace barleys and their
putative past adaptedness. Hereditas, 132 (2): 111~118
Bassinello PZ, Cordenunsi BR, Lajolo FM (2002). Amylolytic
activity in fruit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methods using banana as model. J Agr Food Chem, 50 (21):
5781~5786
Beck E, Ziegler P (1989).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starch
in higher plants.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40
(1): 95~117
Bewley JD (1997). Seed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Plant Cell, 9
(7): 1055~1066
Cordenunsi BR, Lajolo FM (1995). Starch breakdown during ba-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 339
nana ripening: sucrose synthase 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J Agr Food Chem, 43 (2): 347~351
da Mota RV, Cordenunsi BR, do Nascimento JRO, Purgatto E,
Rosseto MRM, Lajolo FM (2002).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banana starch phosphorylases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 Planta, 216: 325~333
Dicko MH, Searle-van Leeuwen MJF, Beldman G, Ouedraogo OG,
Hilhorst R, Traoré AS (1999).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
tion of β-amylase from Curculigo pilosa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52 (6): 802~805
do Nascimento JRO, Júnior AV, Bassinello PZ, Cordenunsi BR,
Mainardi JA, Purgatto E, Lajolo FM (2006). Beta-amylase
expression and starch degradation during banana ripening.
Posth Biol Tech, 40 (1): 41~47
Eglinton JK, Langridge P, Evans DE (1998). Thermostability
variation in alleles of barley beta-amylase. J Cereal Sci, 28
(3): 301~309
Erkkila MJ, Leah R, Ahokas H, Cameron-Mills V (1998). Allele-
dependent barley grain β-amylase activity. Plant Physiol,
117 (2): 679~685
Gallardo K, Job C, Groot SPC, Puype M, Demol H, Vandekerckhove
J, Job D (2002). Proteomics of Arabidopsis seed germi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ld-type and gibberellin-deficient
seeds. Plant Physiol, 129 (2): 823~837
Harmer SL, Hogenesch JB, Straume M, Chang HS, Han B, Zhu T,
Wang X, Kreps JÁ, Kay AS (2000). Orchestrated transcrip-
tion of key pathways in Arabidopsis by circadian clock.
Science, 290 (5499): 2110~2113
Hirata A, Adachi M, Utsumi S, Mikami B (2004). Engineering of
the pH optimum of Bacillus cereus β-amylase: conversion of
the pH optimum from a bacteria l type to a higher-plant
type. Biochemistry, 43 (39): 12523~12531
Kaneko T, Kihara M, Ito K (2000). Genetic analysis of β-amylase
thermosta bi l i ty to develop a DN A ma rk er for mal t
fermentability improvement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Plant Breed, 119 (3): 197~201
Kaneko T, Zhang WS, Ishii M, Ito K, Takeda K (2002). Differ-
enti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β-amylase isozyme
in barley. Genet Resour Crop Evol, 49 (6): 599~605
Kaneko T, Zhang WS, Ito K, Takeda K (2001). Worldwide distri-
bution of β-amylase thermostability in barley. Euphytica,
121 (3): 223~228
Kang YN, Adachi M, Utsumi S, Mikami B (2004). The roles of
Glu186 and Glu380 in the catalytic reaction of soybean β-
amylase. J Mol Biol, 339 (5): 1129~1140
Kaplan F, Guy CL (2004). β-Amylase induction and the protective
role of maltose during temperature shock. Plant Physiol, 135
(3): 1674~1684
Kihara M, Kaneko T, Ito K (1998). Genetic variation of β-amylase
thermostability among varieties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and relation to malting quality. Plant Breed, 117 (5):
425~428
Kihara M, Kaneko T, Ito K, Aida Y, Takeda K (1999). Geographi-
cal variation of β-amylase thermostability among varieties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and β-amylase deficiency.
Plant Breed, 118 (5): 453~455
Kreis M, Williamson M, Buxton B, Pywell J, Hejgaard J, Svendsen
I (1987). Primary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β-
amylase in normal and mutant barleys. Eur J Biochem, 169
(3): 517~525
Lao NT, Schoneveld O, Mould RM, Hibberd JM, Gray JC, Kavanagh
TA (1999). An Arabidopsis gene encoding a chloroplast-
targeted β-amylase. Plant J, 20 (5): 519~527
Laurière C, Doyen C, Thévenot C, Daussant J (1992). β-Amylases
in cereals: a study of the maize β-amylase system. Plant
Physiol, 100 (2): 887~893
Lee JS, Wittchen KD, Stahl C, Strey J , Meinhardt F (2001).
Cloning, expression, and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of the
bamM gene encoding β-amylase of Bacillus megaterium
DSM319.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56 (1): 205~211
Li CD, Langridge P, Zhang X-Q, Eckstein PE, Rossnagel BG, Lance
RCM, Lefol EB, Lu M-Y, Harvey BL, Scoles GJ (2002).
Mapping of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beta-amylase alle-
les in which a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determines beta-
amylase isoenzyme type and the level of free beta-amylase.
J Cereal Sci, 35 (1): 39~50
Lovegrove A, Hooley R (2000). Gibberellin and abscisic acid
signalling in aleurone. Trends Plant Sci, 5 (3): 102~110
Ma YF, Evans DE, Logue SJ, Langridge P (2001). Mutations of
barley β-amylase that improve substrate-binding affinity and
thermostability. Mol Genet Genomics, 266: 345~352
Ma YF, Langridge P, Logue SJ, Evans DE (2002). A 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that determines IEF band pattern of barley
β-amylase. J Cereal Sci, 35 (1): 79~84
Mikami B, Degano M, Hehre EJ, Sacchettini JC (1994). Crystal
structures of soybean β-amylase reacted with β-maltose and
maltal: active site components and their apparent roles in
catalysis. Biochemistry, 33 (25): 7779~7787
Mikami B, Hehre EJ, Sato M, Katsube Y, Hirose M, Morita Y,
Sacchettini JC (1993). The 2 .0-Å resolution structure of
soybean β -amylase complexed wi th α-cyclodext rin .
Biochemistry, 32 (27): 6836~6845
Mita S, Suzuki-Fujii K, Nakamura K (1995). Sugar-inducible ex-
pression of a gene for β-amylas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Physiol, 107 (3): 895~904
Ohto M, Hayashi K, Isobe M, Nakamura K (1995). Involvement
of Ca2+ signaling in the sugar-inducible expression of genes
coding for sporamin and β-amylase of sweet potato. Plant J,
7 (2): 297~307
Purgatto E, Lajolo FM, do Nascimento JRO, Cordenunsi BR
(2001). Inhibition of β-amylase activity, starch degradation
and sucrose formation by indole-3-acetic acid during banana
ripening. Planta, 212: 823~828
Qin Y, Wang Y, Duan CQ, Zhang DP (2003). β-Amylase is
predominantly localized to plastids in the developing tuber-
ous root of sweet potato. Acta Bot Sin, 45 (5): 581~588
Rorat T, Sadowski J, Grellet F, Daussant J, Delseny M (1991).
Characterization of cDNA clones for rye endosperm β-
amylase and analysis of β-amylase deficiency in rye mutant
lines. Theor Appl Genet, 83 (2): 257~263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4卷 第 2期,2008年 4月340
Saghai Maroof MA, Zhang Q, Biyashev R (1995). Comparison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in wild and cul-
tivated barley. Genome, 38 (2): 298~306
Saika H, Nakazono M, Ikeda A, Yamaguchi J, Masaki S, Kanekatsu
M, Nemoto K (2005). A transposon-induced spontaneous
mutation results in low β-amylase content in rice. Plant Sci,
169: 239~244
Simontacchi M, Jasid S, Puntarulo S (2004). Nitric oxide genera-
tion during early germination of sorghum seeds. Plant Sci, 167
(4): 839~847
Sopanen T, Laurière C (1989). Release and activity of bound β-
amylase in a germinating barley grain. Plant Physiol, 89 (1):
244~249
Todaka D, Matsushima H, Morohashi Y (2000). Water stress
enhances β-amylase activity in cucumber cotyledons. J Exp
Bot, 51 (345): 739~745
Totsuka A, Fukazawa C (1996). Functional analysis of Glu380 and
Leu383 of soybean β-amylase. Eur J Biochem, 240: 655~659
Van Damme EJM, Hu J, Barre A, Hause B, Baggerman G, Rouge P,
Peu ma ns WJ (2 0 01 ). Pu ri fica tion , cha racter iza tion,
immunoloc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abundant
cytoplasmic β-amylase from Calystegia sepium (hedge
bindweed) rhizomes. Eur J Biochem, 268: 6263~6273
Wang SM, Lue WL, Eimert K, Chen J (1996). Phytohormone-
regulated β-amylase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Plant Mol Biol,
31: 975~982
Wang SM, Lue WL, Wu SY, Huang HW, Chen J (1997). Charac-
terization of a maize β-amylase cDNA clone and its expres-
sion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Plant Physiol, 113 (2): 403~
409
Weise SE, Weber APM, Sharkey TD (2004). Maltose is the major
form of carbon exported from the chloroplast at night.
Planta, 218 (3): 474~482
Yoshigi N, Okada Y, Sahara H, Koshino S (1994).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the β-amylase cDNA from barley. J Biochem,
115 (1): 47~51
Zhang H, Shen WB, Zhang W, Xu LL (2005). A rapid response of
β-amylase to nitric oxide but not gibberellin in wheat seed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germination. Planta , 220 (5):
708~716
Zhang Q, Saghai Maroof MA, Kleinhofs A (1993). Comparative
diversity analysis of RFLPs and isozymes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of Hordeum vulgare ssp. spontaneum. Genetics,
134 (3): 909~916
Zhang WS, Kaneko T, Takeda K (2004). β-Amylase variation in
wild barley accessions. Breed Sci, 54 (1): 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