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ull-length cDNA library of Rhizoctonia solani

玉米纹枯病菌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全 文 :植物病理学报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44(6): 603 ̄608(2014)
收稿日期: 2013 ̄06 ̄03ꎻ 修回日期: 2014 ̄08 ̄23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12ꎻ2012BAD04B03ꎻ2013BAD07B03)ꎻ辽宁省玉米育种及配套技术
研究创新团队项目(2014201003)
通讯作者: 高增贵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玉米及蔬菜病害研究ꎻ13066674640ꎬE ̄mail:gaozenggui@sina.com
第一作者: 孔婷婷ꎬ女ꎬ新疆石河子人ꎬ在读硕士ꎬ主要从事玉米病害研究ꎻE ̄mail:kongtingting85@163.comꎮ
doi:10.13926 / j.cnki.apps.2014.06.006
玉米纹枯病菌全长 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孔婷婷ꎬ 高增贵∗ꎬ 张 硕ꎬ 王 敏ꎬ 周艳波ꎬ 王小皙
(沈阳农业大学 植物免疫研究所ꎬ 沈阳 110866)
摘要:以玉米纹枯病菌菌丝为材料ꎬ利用 In ̄Fusion SMARTerTM cDNA Lib Construction Kit构建玉米纹枯病菌全长 cDNA文
库ꎮ 文库质量鉴定结果表明ꎬ文库滴度为 1.2×106pfu􀅰mL-1ꎬ重组率为 99.2%ꎬ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 1.0 kbꎮ 随机挑取
400个白色克隆进行测序ꎬ共获得 329个高质量 EST序列ꎬ经聚类拼接后得到 250条 unique ESTꎬ包括 36 条 contigs 和 214
条singletonsꎮ 在 GenBank 进行 Blastn 与 Blastx 同源比对ꎬ有 227条 EST 与已知核酸或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ꎬ占全部
EST 的 90.8%ꎬ其余 23条无任何同源性ꎬ占 9.2%ꎮ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菌ꎻ cDNA文库ꎻ 表达序列标签(EST)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ull ̄length cDNA library of Rhizoctonia solani
KONG Ting ̄tingꎬ GAO Zeng ̄guiꎬ ZHANG Shuoꎬ WANG Minꎬ ZHOU Yan ̄boꎬ WANG Xiao ̄xi  ( Institute
of Plant Immunologyꎬ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ꎬ Shenyang 110161ꎬ China)
Abstract: A full ̄length cDNA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from hypha of Rhizoctonia solani by using In ̄Fusion
SMARTer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The constructed library had a high titer of 1.2×106pfu􀅰mL-1
and a 99.2% recombination rateꎬ of which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inserted cDNA fragment was above 1.0
kb. The 329 high quality ESTs were obtained from 400 white clones picked randomly. After treatments of
clustering and splicingꎬ 250 unique ESTs were obtainedꎬ including 36 contings and 214 singlets. These unique
ESTs were analyzed for sequence homology with Blastx and Blastn software against sequences in the GenBank.
Out of the 250 unique ESTs ꎬ 227 ESTs that accounted for 90.8% of all the unigenes showed homology with
the function known genes or proteinsꎬwhereas the rest that accounted for 9.2% has no homology.
Key words: Rhizoctonia solaniꎻ cDNA libraryꎻ expressed sequence tag ( EST)
中图分类号: S43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12 ̄0914(2014)06 ̄0603 ̄06
    玉米纹枯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
玉米病害ꎬ其主要病原是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 ̄
lani Kühn) [1]ꎮ 该病从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ꎬ
危害高峰期在籽粒形成至灌浆充实期ꎻ生长后期植
株老健ꎬ病情趋于稳定[2]ꎮ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
叶鞘ꎬ其次是叶片、果穗及苞叶ꎬ发生严重时也能侵
入茎秆[3]ꎮ 近年来ꎬ随着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的
扩大和氮肥的大量施用ꎬ以及玉米产区的大面积连
作ꎬ使玉米纹枯病的蔓延加快ꎬ危害逐年加重[4]ꎮ
国际上通常采用 Parmeter[5]提出的丝核菌种内的
菌丝融合分类法ꎬAG1 ̄IA 群为多核丝核菌ꎬ是辽
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优势融合群[6]ꎮ 细胞壁降解
酶和毒素是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因子[7]ꎬ因此
研究这类物质合成和调控的相关基因在致病性研
究中显得格外重要ꎮ cDNA 文库是一种生物体所
有基因编码的 cDNA 分子的克隆群ꎬ是在基因组
水平上研究某一生物特定器官ꎬ特定组织ꎬ特定发
育时期基因表达的基础和前提ꎮ 全长 cDNA 文库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是寻找、筛选分析基因和获得全长基因的重要手段
之一[ 8~10]ꎮ 所以建立玉米纹枯病菌的 cDNA 文库
是提高基因鉴定效率的重要途径ꎮ 本文以辽宁省
玉米纹枯病菌的优势融合群 AG1 ̄IA 的强致病性
菌株WF ̄9 为材料ꎬ构建了玉米纹枯病菌的全长
cDNA文库ꎬ为致病相关基因的筛选、致病机理的
研究以及 EST测序和后续的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
础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株 WF ̄9 由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室
保存ꎮ
1.2  方法
1.2.1  总 RNA 的提取   从菌株保存管中挑取适
量菌丝接种到 PDA平板上ꎬ28℃恒温培养 3 dꎮ 用
打孔器从菌落边缘切取直径为 0.5 mm 的菌饼ꎬ取
5 块放入 100 mL PD培养基中ꎬ置于 28℃ꎬ 120 r􀅰
min-1ꎬ摇菌 72 hꎮ 用镊子将菌饼取出ꎬ菌丝用灭菌
的滤纸吸干水分ꎬ然后用锡箔纸包裹后放入液氮中
冷冻ꎬ称取 100 mg 菌丝体ꎬ立即置于预冷的研钵
中ꎬ加入液氮将样品研磨成粉末ꎬ立即转移到预冷
的 1.5 mL 离心管中ꎮ 按照试剂盒 (AxyPrep 总
RNA小量制备试剂盒) 说明书提取样品的总
RNAꎮ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 RNA 的完整性ꎬ紫
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 RNA 的浓度ꎮ
1.2.2  cDNA的合成  参照 In ̄Fusion SMARTerTM
cDNA Lib Construction Kit用户手册合成 cDNA第
一链ꎮ 在 0. 2 mL 离心管中依次加入 2 μL 总
RNA、1 μL 3′In ̄Fusion SMARTer CDS Primer (12
μmot􀅰L-1)和 1.5 μL deionized H2Oꎬ混匀后轻微
离心使混合液集中于管底ꎬ置于 PCR 仪中 72℃温
育 3 minꎬ然后 42℃温育 2 minꎬ将配置好的缓冲液
加入到反应管中ꎬ混匀后轻微离心ꎬ置于 42℃温育
90 minꎬ然后加热到 68 ℃ꎬ10 min 使酶失活ꎬ终止
反应ꎮ
    利用 LD ̄PCR(Long ̄distance PCR)法扩增得
到双链 cDNAꎮ PCR引物为 5′PCR Primer II A(12
μM) 和 3′ In ̄Fusion SMARTer PCR Primer ( 12
μM)ꎬ由试剂盒提供ꎮ 将 PCR 仪预热到 95℃ꎬ建
立 2个 100 μL的 PCR反应体系ꎬ按以下程序进行
扩增反应:95℃ 1 minꎻ95℃ 15 secꎬ65℃ 30 secꎬ
68℃ 6 minꎬ15个循环后ꎬ从 100 μL中取 30 μL到
新的 PCR管中ꎬ剩余的先 4℃保存ꎮ 取出的 30 μL
产物平均分到 3 个新 PCR 管中ꎬ分别进行 3ꎬ6ꎬ9
个循环ꎮ 然后从 4管中分别取出 5 μL PCR 产物ꎬ
于1.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ꎬ确定最佳循环数ꎬ再将
放在 4℃的产物继续扩增至最佳循环数ꎮ
1.2.3   cDNA 文库的构建   使用 QIAquick PCR
Purification Kit对双链 cDNA进行纯化ꎬ用 CHRO ̄
MA SPIN+TE ̄1000 columns 将 cDNA 分级ꎬ回收
500~ 3 000 bp 的片段ꎮ 使用随试剂盒提供的
pSMART2IFD 线性载体与 cDNA 进行连接ꎬ在
PCR仪上 50℃温育 15 minꎬ然后转移到冰上ꎬ取 2
μL 连接产物电击转化电激感受态细胞 DH 5α中ꎬ
加入 37℃预温好的 LB 培养基ꎬ使终体积为1 mLꎮ
180 r􀅰min-1ꎬ37℃振荡培养 1 hꎬ使菌体复苏ꎮ 取
5 μL转化产物加入 95 μL LB液体培养基ꎬ在准备
好的 LB 琼脂培养板 (含 Amp 100 μg􀅰mL-1)上
均匀涂布 40 μL 100 mmol􀅰L-1的 IPTG 和 40 μL
20 mg􀅰mL-1的 X ̄Galꎬ菌液混合后均匀涂布于培
养板上ꎬ然后倒置于 37℃培养箱中过夜培养ꎬ次日
查看菌落生长情况ꎬ计算重组率(白斑所占比例)ꎮ
1.2.4  文库滴度检测与保存  将复苏后的菌体取
出 1 μLꎬ稀释 100倍ꎬ均匀涂布于一直径为 15 cm
的 LB(A+I+X)培养板上ꎬ做 3 个重复ꎬ其余菌液
加入等体积的 50%甘油(已灭菌)后保存于 ̄70℃
冰箱ꎮ 37℃倒置过夜培养ꎬ之后根据涂板结果计算
文库滴度:
文库滴度(cfu􀅰mL-1)= 平板上的克隆数􀅰稀释倍数
涂布量(mL)
    在每个平板中均加入 1 mL 含 100 μg􀅰mL-1
Amp的 LB 培养基ꎬ充分洗脱菌落ꎬ将所有洗脱液
混合ꎬ37 ℃下振荡培养 1 hꎬ加入等体积的 50%甘
油(已灭菌)ꎬ分装后保存于 ̄70℃冰箱ꎮ
1.2.5  插入片段长度检测  用无菌牙签从文库菌
板上随机挑取 30 个单菌落ꎬ接种到 LB 液体培养
基(含 50 μg􀅰ml-1的 Amp)中ꎬ37℃培养约 1 h 至
对数生长后期ꎮ 提取质粒ꎬ在 94℃ 5 minꎻ 94℃
30 sꎬ68℃ 30 sꎬ72℃ 1 minꎬ30个循环ꎻ72℃ 10 min
条件下 PCR扩增ꎬ电泳检测插入片段大小ꎮ
1.2.6  EST 测序及分析  在 cDNA 文库菌板上随
机挑取 400个克隆ꎬ送往北京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进
406
 
  6期 孔婷婷ꎬ等:玉米纹枯病菌全长 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行 5′端测序ꎬ用 Phred 程序包将测序峰图文件转化
为序列和质量文件ꎬ去除空载序列、低质量序列、载
体序列和长度小于 100 bp 的序列ꎬ用 CAP3 软件对
所获得的 EST序列进行拼接ꎬ生成 contigs和 single ̄
tonsꎬ并对数据进行统计ꎮ 将聚类拼接后得到的 uni ̄
gene在 NCBI上分别与 nt 库和 nr 库进行相似性比
对分析ꎬ在 COG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分类ꎮ
使用 DNAman 软件对得到的 unigene 进行 ORF 预
测ꎬ结合 Blast比对结果判断基因是否为全长ꎮ 能和
nr中的蛋白序列的“头部”(start codon)比对上的序
列定义为 F1ꎻ其 ORF 能和 nr 比对上ꎬ但没有和 nr
里蛋白头部比对上的序列ꎬ若能在其比对部分的上
游找到 start codon 的序列ꎬ定义的 F2ꎻORF 没有和
nr比对上ꎬ但在其序列上能找到 ORF 的序列ꎬ定义
为 F3ꎻ全长 cDNA数目=F1+F2+F3ꎮ
2  结果
2.1  总 RNA质量检测
    电泳检测(图 1)显示ꎬ总 RNA 在 28S 和 18S
区域有明显的条带ꎬ条带带型整齐而锋利ꎬ28S 的
亮度大于 18Sꎬ其条带亮度比接近 2 ∶ 1ꎬ说明样品
的完整性良好ꎮ 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ꎬ 样品的
OD260 / OD280为 2.04、OD260 / OD230 为 1.98ꎬ浓
度为 568.7 ng􀅰μL-1ꎬ说明样品几乎没有受到蛋白
质和多糖等有机物的污染ꎮ 综合以上结果ꎬ表明此
样品满足建库的要求ꎬ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ꎮ
Fig. 1  Gel analysis of total RNA
2.2  双链 cDNA的合成
    从电泳结果 (图 2)可以看出ꎬ各循环数的
cDNA样品的条带均呈弥散状分布ꎬ但是分布范围
不同ꎮ 进行 15 个循环的 cDNA 分布于 200 ~
2 000 bpꎬ而且弥散带颜色较浅ꎬ表明此循环数下
合成的 cDNA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ꎻ21 和 24 个循
环的 cDNA分布过广ꎬ出现了明显的过循环反应ꎬ
造成了 ssDNA 的积累ꎮ 所以ꎬ综合判断扩增cDNA
的最佳循环数为 18ꎬcDNA分布介于 300~4 000 bp
之间ꎬ符合实验要求ꎮ 将其余的 15 个循环的样品
再进行 3个循环的扩增以达到最佳循环数ꎬ进行后
续试验ꎮ
Fig. 2   The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 of
double ̄stranded cDNA
M:1kb DNA markerꎻ1:15 cyclesꎻ 2:18 cyclesꎻ 3:21 cyclesꎻ
4:24 cycles.
2.3  文库滴度与重组率
    通过蓝白斑筛选重组克隆ꎬ大部分菌落均为白
色ꎬ极少数为蓝色ꎬ重组率约为 99.2%ꎮ 经计算原始文
库的滴度为 1.2×106 cfu􀅰mL-1ꎬ从文库中可以筛选出
所需的低拷贝基因ꎬ此文库为合格的 cDNA文库ꎮ
2.4  插入片段大小检测
    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ꎬ30条插
入片段的大小结果见图 3ꎮ 插入片段大小分布在
300~ 3 000 bp 之间ꎬ 24 条片段集中在 1 000 ~
2 000 bpꎬ占总数的 80%ꎬ2 000 ~ 3 000 bp 的片段
2条ꎬ300 ~ 1 000 bp的片段 4 条ꎬ分别占 6. 7%和
13.3%ꎬ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 1.0 kbꎬ表明此文库
的插入片段能够代表重组子的生物信息ꎬ并且符合
EST序列测定要求ꎮ
2.5  EST测序及分析
    从构建好的玉米纹枯病菌 cDNA 文库中随机
506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挑取 400个克隆进行测序ꎬ共获得 329 条高质量
ESTs序列ꎬ有效序列长度分布在 106 ~ 870 bp 之
间ꎬ平均有效长度为 524.5 bpꎮ 聚类拼接后得到
250个非重复序列(unigene)ꎬ包括 36 个 contig 和
214个 singletonsꎬ平均长度为 687.6 bpꎬ表明所测得
的 EST具有较高质量ꎮ 将所得序列在 NCBI上进行
Blastn和 Blastx比对ꎬ结果显示有 227 条 EST 序列
与已知基因或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ꎬ占全部
unigene的 90.8%ꎬ其余比对没有注释的序列可能代
表了新的未知基因ꎮ 按照全长率统计方法ꎬ有 137
个 EST序列符合全长 cDNA 克隆要求ꎬ文库的全
长率为54 .8% ꎮCOG分析结果(图4)表明ꎬ这些
Fig. 3  Length analysis of fragments inserted
Fig. 4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genes with COG database
606
 
  6期 孔婷婷ꎬ等:玉米纹枯病菌全长 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EST片段参与了多种细胞过程ꎬ在已知功能的基因
中参与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的 EST 最多ꎬ约占
总数的 17.27%ꎻ其次是翻译ꎬ核糖结构与发生的序
列约占 16.36%ꎻ之后是能量产生与转化以及蛋白
质翻译后修饰与转换ꎬ分子伴侣的序列ꎬ分别占
10%和 9.09%ꎮ 由此可见ꎬ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发育
过程的基因占大多数ꎬ只有极少量的基因参与防
御、细胞运动性和信号转导等过程ꎬ这与生物体内
基因表达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ꎮ 表明玉米纹枯病
菌处于生长活跃期ꎬ细胞内各种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非常活跃ꎬ此文库可以用来分析玉米纹枯病菌的基
因表达情况ꎮ
3  讨论
    高质量的总 RNA 是构建 cDNA 文库的前提ꎬ
真菌菌丝富含 RNase、多糖以及糖蛋白等物质ꎬ这
些物质的许多理化性质与 RNA 相似ꎬ而且含多糖
和 RNA 的水相一经醇沉淀ꎬ多糖易与 RNA 共沉
淀ꎬ此时 RNA 便不能再溶解ꎬ提取时应选择合适
的方法ꎮ 本研究以立枯丝核菌菌丝为材料ꎬ使用
Axygen的 RNA提取试剂盒ꎬ提取的 RNA在 28S和
18S区域有明显条带ꎬ并且条带带型整齐而锋利ꎬ
28S和 18S的条带亮度比接近 2 ∶ 1ꎬOD260 / OD280
为 2.04、OD260 / OD230 为 1.98ꎬ浓度为 568.7 ng􀅰
μL-1ꎬ说明提取的 RNA完整性较好ꎬ基本没有核酸
和蛋白质的污染ꎬ符合构建文库的要求ꎮ
    构建 cDNA 文库的方法较多ꎬ本研究利用
Clontech 公司的 In ̄Fusion SMARTerTM cDNA Lib
Construction Kit构建玉米纹枯病菌的 cDNA文库ꎬ
此试剂盒结合了 SMARTer cDNA 合成技术和
In ̄Fusion克隆技术ꎬ只需纳克级总 RNA 就可以合
成高质量 cDNAꎬ省去了 mRNA 的分离过程ꎬ
SMARTTM 技术利用升级版的 Oligo(dT)引物来合
成第一链 cDNAꎬ可以提高 PCR 产物的产量ꎮ In ̄
Fusion 克隆技术没有位置和空间的限制ꎬ只需
50℃ 15 min便可完成与载体的连接ꎬ大大缩短了
反应时间ꎬ使目的基因的定向克隆快速而便捷ꎬ并
且试剂盒提供的是酶切后的线性载体ꎬ所以 cDNA
文库的构建过程省去了酶切这一步骤ꎮ
    一个全长 cDNA文库的质量主要从以下 3 方
面评价:(1)文库容量ꎮ 所建文库滴度为 1.2×106
pfu􀅰mL-1ꎬ保证了文库的完整性与覆盖度ꎻ(2)插
入片断的大小ꎮ 该文库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超过
1.0 kbꎬ表明序列的完整性教高ꎻ(3)重组率大于
80%的 cDNA文库即为合格的文库ꎬ所建文库重组
率达到 99.2%ꎮ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ꎬ本研究
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玉米纹枯病菌全长 cD ̄
NA文库ꎬ为大规模的 EST 测序、筛选致病相关基
因、发掘新基因以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
术平台ꎮ
    Zheng 等[11]对水稻纹枯病 AG1 ̄IA 融合群病
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ꎬ并证明该基因组序列编码大
量的各种分泌蛋白、代谢酶、糖类激活酶、转运蛋白
等ꎮ Wibberg等[12]分离出莴苣叶腐病病菌(Rhi ̄
zoctonia solani Kühn)ꎬ该病菌属于 AG1 ̄IB 融合
群ꎬ并对该病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ꎮ 与构建的玉
米纹枯病菌 cDNA 文库中的 EST 序列进行比对ꎬ
有 164条序列与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和 Rhi ̄
zoctonia solani AG1 ̄IB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ꎬ并且
相似度最高可达 100%ꎬ这为玉米纹枯病菌基因功
能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ꎮ 在文库
中筛选得到 G蛋白 α亚基、G蛋白 β亚基、丝裂原
活化蛋白激酶(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MAPKK)、几丁质合酶、纤维素酶、磷酸酶蛋白、
细胞壁相关水解酶等致病相关基因ꎬ期望通过进一
步的研究ꎬ明确基因功能ꎬ探索致病机理ꎬ为玉米纹
枯病的有效管理和预防策略提供依据ꎮ
参考文献
[1]   Pascual C Bꎬ Raymundo A Dꎬ Hyakumachi M. Effica ̄
cy of hypo virulent binucleate Rhizoctonia sp. to con ̄
trol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in corn [ J] .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ꎬ 2000ꎬ 66(1): 95-102.
[2]   Tang H Tꎬ Rong Y Zꎬ Yang J P. Research advance on
sheath blight in maize ( in Chinese) [ J] .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 (玉米科学)ꎬ 2004ꎬ 12 (1): 93-96ꎬ
99.
[3]   Zhao M Jꎬ Zhang Z Mꎬ Li W Cꎬ et al. Advances on
research of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of maize( in
Chinese) [ J] . Plant Protection (植物保护)ꎬ 2006ꎬ
32 (1):5-8.
[4]   Xue Tꎬ Fu J Fꎬ Zhou R Jꎬ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corn sheath blight and its preventive treatment( in Chi ̄
nese) [ J] .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 (玉米科学)ꎬ
706
 
植物病理学报 44卷
2008ꎬ 16(1):126-128.
[5]   Parmeter J. R. Biology and pathology of Rhizoctonia
solani [M] .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ꎬ 1970.
[6]   Tang C Rꎬ Chen Jꎬ Ji M Sꎬ et al. The etiology of corn
sheath blight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ese) [ J] .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ꎬ
2000ꎬ 30(4): 319-326.
[7]   Chen Jꎬ Tang C Rꎬ Zou Q Dꎬ et al. On pathogenicity
factors in maize sheath blight( in Chinese) [ J] . Jour ̄
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沈阳农业大
学学报)ꎬ 1999ꎬ 30(3): 189-194.
[8]   Yan H Jꎬ Huang X Qꎬ Cheng Z Q. Advances of the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analysis of cDNA
library( in Chinese) [ J] .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 ̄
tural University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06ꎬ 21(1):
1-6.
[9]   Wiemann Sꎬ Mehrle Aꎬ Bechtel Sꎬ et al. cDNAs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the German
Consortium [ J] . Comptes Rendus Biologiesꎬ 2003ꎬ
326(10-11): 1003-1009.
[10] Zhulidov P Aꎬ Bogdanova E Aꎬ Shcheglov A Sꎬ et al.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ormalized cDNA
libraries enriched with full ̄length sequences [ J ] .
Bioorg Khimꎬ 2005ꎬ 31(2): 186-194.
[11] Zheng A P ꎬ Lin R Mꎬ Zhang D Hꎬ et al. The evolu ̄
tion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the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 J] . Nature communicationsꎬ 2013ꎬ
10.1038: 1-10.
[12] Wibberg Dꎬ Jelonek Lꎬ Rupp Oꎬ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hyto ̄
pathogenic fungus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B isolate
7 / 3 / 14. Biotechnologyꎬ 2013ꎬ online.
责任编辑:杨爱东
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