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
!"##01#"
#&杭州市青蓝计划项目"
!"#!#$%!2"3
#
作者简介$成向荣"
#4&4(
#!男!博士!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研究
5)67-8
$
9:;<=
!
.>:?+9>6
"
通信作者$虞木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研究
5)67-8
$
@
8.
@
6A
!B
67-8+9>6
不同光环境对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
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成向荣#!舒
!
骏#!刘
!
佳#!!王
!
婉#!虞木奎#"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杨陵
!#""
#
摘
!
要$以紫背天葵"
!"
#
$%&
(
&)*+&,-&
.
/0
#和白背三七"
1
2
%/+3&4+&5-
#两种优良野生蔬菜为研究对象!研究
了自然全光照"
C
"
#(郁闭度约
*"D
林下"
C
#
#(郁闭度约
&"D
林下"
C
!
#
%
种光环境下植株的生长及光合和荧光参数
变化!以明确其耐荫性以及林下套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
#
#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地径和株高在
C
"
和
C
#
处理之
间无显著差异!而在
C
!
处理下显著低于
C
"
"
!
#两种野菜最大净光合速率"
6
67;
#(光饱和点"
786
#(光补偿点
"
796
#均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表观量子效率"
:;<
#在
%
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
E0
"
潜在最大量子产量
"
=
F
%
=
6
#(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
E
#和电子传递速率"
?@A
#也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小!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
B6;
#却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加"
%
#两种野菜光合和荧光参数在
C
"
和
C
#
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
C
!
处理下
显著低于
C
"
研究表明!在较大郁闭度林分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降低!其
E0
"
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少!而用于热耗散的份额增加!电子传递活性和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
的能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两种野菜均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可以在林分郁闭度
*"D
左右的
林下正常生长
关键词$紫背天葵&白背三七&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光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志码$
H
$%"&(
!
)(""*
+
,(-*#*.,!/01"%-*2-,2-3(.%.2-%#*#2*
"4%)
1
&/-$
2
-34(-5#-
6
7*$.,!8
9
/7($.-:$(-"$#$
1,!-%5#44-%-,6#
7
(3",!##",*
IJ5KLM-7/
B
<>/
B
#
!
0JNO?/
#
!
CPNO-7
#
!
!
QHKLQ7/
#
!
1NR?A?-
#
"
"
#P/.S-S?T>U0?VS<>
W
-978X>
!
IHXX?
@
7/
B
!
Y:T
,
-7/
B
%##$""
!
I:-/7
&
!I>8T
B
T>UX>
!
K>
!
17/
B
8-/
B
!
0:77/;-!#""
!
I:-/7
#
89*%.2
$
!"
#
$%&
(
&)*+&,-&
.
/07/=1
2
%/+3&4+&5-7
TS7V8T.+L<>ZS:
!
W
:>S>.
@
/S:T.-.7/=
U8?>
B
TS7V8T.ZT
:S9>/=-S->/.
)
X?88-
B
:S
"
C
"
#!
*"D97/>
W@
9>FT<
"
C
#
#!
7/=&"D97/>
W@
9>FT<
"
C
!
#*
+\:T
$"
#
#
\:T:T-
B
:S7/=
B
<>?/==-76TST<>U!C
(
&)*+&,-&
.
/07/=1C3&4+&5-ZT
B
/-U-97/S=-UUT
7/=C
#
S
6
#
"+"*
#!
S:TSZ>F7<-7V8T.ZT
8>ZT<-/C
!
S
"
S
6
$
"+"*
#
+
"
!
#
\:T67;-678/TS
W
:>S>.
@
/S:TS-9<7ST
"
6
67;
#!
8-
B
:S9>6
W
T/.7S->/
W
>-/S
"
796
#!
7/=8-
B
:S.7S?<7)
S->/
W
>-/S
"
786
#
8-
B
:S-/ST/.-S
@
!
/>.-
B
/-U-97/S=-UUT
WW
7
?7/S?6
@
-T8=
"
:;<
#
76>/
B
S:TS:
:S9>/=-S->/.+Q-S:S:T=T9
B
:S-/ST/.-S
@
!
S:T67;-678
W
:>S>9:T6-978TUU-9-T/9
@
>U
W
:>S>.
@
.ST6
"
"
=
F
%
=
6
#!
W
:>S>9:T6-978
]
?T/9:-/
B
-/=T;
"
>
E
#!
W
:>S>.
@
/S:TS-9T)
8T9S<>/S<7/.
W
>"
?@A
#
78.>
Z:-8T/>/)
W
:>S>9:T6-978
]
?T/9:-/
B
-/=T;
"
B6;
#
-/9
%
#
\:TF78?T.>US:T.T
W
:>S>.
@
/S:T.-.7/=U8?>
B
TS7V8T.ZT
B
/-U-97/S
=-UUT
7/=C
#
S
Z:T
/-U-97/S8
@
8>ZT<-/C
!
S
"
S
S
S:TTUU-9-T/9
@
>U97
W
S?/T/T<
B@
W
:
@
86>8T9?8T.>US:T.TSZ>FT
B
TS7V8T.8T7FT.
!
S:T76>?/S>U8-
B
:ST/T<
B@
Z7.7V.>
:>S>.
@
.ST6
"
=T9
W
:>S>9:T6-978T8T9S<>/S<7/.UT<7/=-/9
!
T8T9S<>/S<7/.
W
>
7/=T/)
T<
B@
Z:-9:Z7.?.T=S>T8T9S<>/S<7/.
W
>
!
Z:-9:8T=S>S:T=T9
W
:>S>.
@
/)
S:TS-9<7ST
!
.>
W
87/S
B
<>ZS:Z7.-/:-V-ST=+\:T.TSZ>FT
B
TS7V8T.:7FT6>=T<7ST.:7=TS>8T<7/9T
!
S:T
@
97/
/><678
@B
<>Z?/=T
87/S7S->/Z-S:*"D97/>
W@
9>FT<+
:-
+
&"%!*
$
!"
#
$%&
(
&)*+&,-&
.
/0
&
1
2
%/+3&4+&5-
&
W
:>S>.
@
/S:T.-.
&
U8?>
8-
B
:S9>/=-S->/.
!!
光是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
一!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光环境适应策
略)#)!*研究表明!阳性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光合碳
同化能力(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等特征)%*!而
阴性植物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表观量子效
率)$*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其生长
和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
革!林下经济在一些地区得到较快发展大力发展
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是提高林地产
出和增加林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中国东北地
区林下种植人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林菜复合
经营研究较少!仍处于探索阶段)3*相对于传统蔬
菜!林下山野菜生态适应能力强!受污染较轻!富含
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多种保健功
能!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
强!山野菜日益成为人们的消费取向)4*
紫背天葵"
!"
#
$%&
(
&)*+&,-&
.
/0
#和白背三七
"
1
2
%/+3&4+&5-
#是近年来从野生植物中筛选
的优良蔬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降血
压(降血脂(抑制糖尿病的功效目前!这两种野菜
主要通过田间和设施栽培生产!对不同光环境的适
应性尚缺乏深入研究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林面积
大!发展林下经济具有独特优势根据野菜的光照
需求!构建适宜的林菜复合经营模式是强化人工林
培育的有益探索为此!本试验以紫背天葵和白背
三七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野菜在
%
种光环境下的
生长及光合和荧光参数变化!明确这两种野菜对变
化光环境的生理适应性!为林菜复合经营模式构建
提供理论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永安高山农庄"
##4^**_
5
!
4^*!_K
#!平均海拔
$%36
试验区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66
!无霜期
!%&=
!气
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石英(长石砂岩上发
育的微酸性红壤
;+<
!
研究材料
本试验包括
%
种光照环境处理!即全光照"
C
"
#(
郁闭度
"+*
的日本甜柿"
D&$,
.2
+$,EE&
#和香榧
"
@$++"
2
#
+%3&,
#混交林下"
C
#
#和郁闭度
"+&
的
日本甜柿林下"
C
!
#供试林分为
!""&
年栽植的日
本甜柿!造林密度
!+*6a%6
!其中部分地块隔行
株间混交栽植香榧甜柿平均树高
!+$6
!香榧树
高
#+%6
在两种林分行间起垄!垄高
"+!6
!宽
#
6
&每条垄上栽植
#
年生紫背天葵"或白背三七#扦
插苗
!
行!株间距
"+$6
!行间距
"+6
另外!在邻
近农地也采用相同栽植方式种植
!
种野菜
%
种光
照环境下
!
种野菜的栽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一致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
地径和株高
!
!"#%
年
3
月下旬在
%
种光环
境下分别连续测定
*"
株野菜的地径和株高
;+=+<
!
光响应曲线及光合特征参数
!
光合作用光
响应曲线测定采用美国
CP)Ibc
公司生产
CP)$""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时选择
CP)$""
红蓝光
源!设置空气流速为
"+*C
%
6-/
!控制相对湿度
"
AF
#(气温"
@
7
#和
Ib
!
浓度"
9
7
#与外界环境一致
测定时光照强度从
!"""
#
6>8
+
6
(!
+
.
(#开始!依
次降为
#*""
(
#"""
(
3""
(
*""
(
!""
(
#""
(
3"
(
*"
(
!"
(
"
#
6>8
+
6
(!
+
.
(#
各处理选择
*
$
片成熟(健康叶
片进行测定试验在晴天上午
4
$
""
$
##
$
%"
进行
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用
d7..67/
等)#"*的方法!
通过模型拟合方程"
#
#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
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光合特征参数
6
/
e6
67;
)
#(9
"
T
"
(6:A
%
6
67;
#
* "
#
#
式中$
6
/
为净光合速率!
6
67;
为最大净光合速率!
9
"
为度量弱光下净光合速率趋于
"
的指标!
为表观
量子效率!
6:A
为光合有效辐射!
T
为自然常数
在上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可用以下
模型"
!
#计算光补偿点"
796
#$
&!$#
&
期
!!!!!!!!!
成向荣!等$不同光环境对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796e6
67;
8/
"
9
"
#%
"
!
#
假设
6
/
达到
6
67;
的
44D
时的
6:A
为光饱和点
"
786
#!计算模型为$
786e6
67;
8/
"
#""9
"
#%
"
%
#
;+=+=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采用便携式脉冲调制叶
绿素荧光仪"
EHR)!*""
!
Q78f
#测定叶绿素荧光诱
导动力学参数测定时间为
4
$
""
$
##
$
%"
先将待
测叶片所在的小枝用黑色布袋罩住!暗适应
!"
6-/
!使得待测叶片所处光环境一致全部使用仪
器提供的测量光(光化光及饱和脉冲光测定不同处
理叶片的初始荧光"
=
"
#(最大荧光"
=
6
#(光化学荧
光猝灭系数"
>
E
#(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B6;
#(
E0
"
最大光化学效率"
=
F
%
=
6
#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
"
?@A
#试验测定过程中!每种野菜选择
个样
株!每株选择
#
$
!
个完全展开的健康叶片
;+>
!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用
5;9T8!""%
和
0E00#&+"
!
%
种光
环境下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并进行
g?/97/
多重比较
!
!
结果与分析
<+;
!
不同光环境对野菜生长的影响
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平均地径均随各处理光照
强度的减弱逐渐减小!并在
C
!
处理下达到显著水平
"图
#
!
H
#其中!紫背天葵地径在遮荫处理
C
#
和
C
!
下分别比正常光照处理"
C
"
#降低了
4+#D
和
#+!D
&白背三七地径则分别比
C
"
降低了
3+4D
和
#%+4D
尽管如此!这两种野菜地径在
C
#
处理与
C
"
处理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仅
C
!
处理显著低于
C
"
处理同时!与地径表现相似!紫背天葵和白背三
七平均株高也在
C
#
处理与
C
"
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
异!
C
!
处理则显著低于
C
"
和
C
#
处理其中!紫背天
葵和白背三七平均株高在
C
!
处理分别比
C
"
显著减
少
#*+D
和
#+$D
"图
#
!
d
#可见!不同程度遮荫处
理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的正常
生长!但仅郁闭度
"+&
遮荫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
!
不同光环境对野菜光响应曲线及其光合特征
参数的影响
从图
!
可以看出!在设定梯度光照条件下!不同
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
效辐射的响应过程基本类似!即随着光照强度逐渐
增加!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超过
!""
#
6>8
+
6
(!
+
.
(#时! 种野菜的净光合速率在
不同光环境下呈现一定差异!总体上表现为随林分
郁闭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依据光合
)
光响应曲线拟合方程所得光合特征
参数如表
#
所示其中!紫背天葵叶片最大净光合
速率"
6
67;
#随光照强度逐渐减弱"郁闭度增加#而逐
渐降低!且中等郁闭度林分"
C
#
#与全光照处理"
C
"
#
没有显著差异!郁闭度较高的林分"
C
!
#比
C
"
显著
降低!但与
C
#
无显著差异&紫背天葵叶片表观量子
效率"
:;<
#在
%
种光环境下差异不显著&紫背天葵
叶片光补偿点"
796
#在
C
"
和
C
#
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
C
!
处理
796
显著低于
C
"
和
C
#
&
%
种光环境下!
紫背天葵叶片光饱和点"
786
#变化趋势与
6
67;
类
似!即随林分郁闭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白背三
七叶片的
6
67;
(
:;<
和
786
随林分郁闭度的变化
趋势与紫背天葵类似!光补偿点"
796
#随林分郁闭
图
#
!
不同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地径"
H
#和株高"
d
#的比较
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X-
B
+#
!
I>6
W
7
B
<>?/==-76TST<
"
H
#
7/=
W
87/S:T-
B
:S
"
d
#
U>(
&)*+&,-&
.
/0
7/=1C3&4+&5-?/=T<=-UUT
:S9>/=-S->/.
\:T=-UUT
/-U-97/S=-UUT
B
S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度增加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说明紫背天葵和白背
三七叶片光合能力随林分郁闭度增加而减小!仅郁
闭度
"+&
的处理两种野菜叶片
6
67;
(
786
和
796
显著低于全光照
<+=
!
不同光环境对野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最大荧光产量"
=
6
#是
E0
"
反应中心处于完全
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其大小反映了通过
E0
"
电子传
递的最大潜力&最大可变荧光"
=
F
#反映了
GH
的还
原情况&
=
F
%
=
6
值反映了
E0
"
反应中心处于开放状
态时的内禀光能转换效率或最大光化学量子产
量)##*在非胁迫条件下
=
F
%
=
6
变化较小!不受物种
和生长环境的影响!而在胁迫条件下该参数减
小)#!*表
!
显示!随光照强度减弱"林分郁闭度增
加#!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
=
F
%
=
6
值均逐渐降
低!并在
C
!
处理下显著低于
C
"
!而在
C
#
处理下与
其他
!
种光环境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表
!
#这说
明在林分郁闭度较大时!林下光照强度显著减小!导
致叶片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降低
同时!光化学猝灭系数
>
E
反映了
E0
"
天线色
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也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
E0
"
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光
化学猝灭系数
>
E
越大!表明
E0
"
的电子传递活性
越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B6;
反映了
E0
"
天
线色素吸收的光能不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而以热的
形式耗散掉的光能部分!因而!非光化学猝灭是一种
自我保护机制!有利于保护光合机构结构和功
能)#**随光照强度减小!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
>
E
逐渐降低其中!紫背天葵
>
E
在
C
#
与
C
"
处理之
间没有显著差异!而
C
!
处理
>
E
显著低于
C
"
&白背三
七叶片
>
E
在
C
"
和
C
#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
C
"
和
C
#
处理下均显著高于
C
!
同时!随光照强度减
弱!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
B6;
增大其中!紫
背天葵的
B6;
在
C
#
和
C
!
处理下显著高于
C
"
!而
在
C
#
和
C
!
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白背三七的
B6;
在
C
!
处理下显著高于
C
"
和
C
#
!而
C
"
和
C
#
之间也
没 有显著差异"表
!
#以上结果说明随着林分郁闭
图
!
!
不同光环境下紫背天葵"
H
#和白背三七"
d
#光合
)
光响应曲线
X-
B
+!
!
C-
B
:S
>/.T9?
W
:>S>.
@
/S:T.-.-/!C
(
&)*+&,-&
.
/0
"
H
#
7/=
1C3&4+&5-
"
d
#
8T7FT.?/=T<=-UUT
:S9>/=-S->/.
表
;
!
不同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光合参数特征
\7V8T#
!
E:>S>.
@
/S:TS-9
W
7<76TST<.>U!C
(
&)*+&,-&
.
/07/=1C3&4+&5-?/=T<=-UUT
:S9>/=-S->/.
参数
E7<76TST<
紫背天葵
!C
(
&)*+&,-&
.
/0
C
"
C
#
C
!
白背三七
1C3&4+&5-
C
"
C
#
C
!
最大净光合速率
6
67;
%"
#
6>8
+
6
(!
+
.
(#
#
&+4"h"+*#7 &+"$h"+$$7V +*$h"+#V +*h"+$7 +"%h"+**7V *+*!h"+%3V
表观量子效率
:;<
%"
#
6>8
+
#
6>8
(#
#
"+"$&h"+""!7 "+"$h"+""&7 "+"*#h"+""%7 "+"$%h"+""%7 "+"$3h"+""$7 "+"$$h"+""7
光补偿点
796
%"
#
6>8
+
6
(!
+
.
(#
#
!4+"#h"+&37 !+*%h$+*!7 #$+!h%+$"V %$+%%h%+$7 !!+$*h"+3*V 4+"3h!+*&9
光饱和点
786
%"
#
6>8
+
6
(!
+
.
(#
#
3"+*h"+&%7 +3%h+$#7V ##+$h$*+#!V &$%+4!h*#+3$7 !+"3h!+%47V *3!+"h!+$V
!!
注$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同一野菜不同光照处理间在
"+"*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下同
K>ST
$
\:T=-UUT
B
/-U-97/S=-UUT
B
=-UUT
:S-/ST/.-S
@
S
W
T9-T.7S"+"*8TFT8
&
\:T
.76T7.VT8>Z+
4!$#
&
期
!!!!!!!!!
成向荣!等$不同光环境对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表
<
!
不同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荧光参数特征
\7V8T!
!
X8?>
7<76TST<.>U!C
(
&)*+&,-&
.
/07/=1C3&4+&5-?/=T<=-UUT
:S9>/=-S->/.
参数
E7<76TST<
紫背天葵
!C
(
&)*+&,-&
.
/0
C
"
C
#
C
!
白背三七
1C3&4+&5-
C
"
C
#
C
!
=
F
%
=
6
"+&4%h"+""37 "+&3$h"+""%7V "+&4h"+""!V "+&3h"+""&7 "+&&3h"+""$7V "+&&!h"+""!V
>
E
"+3!*h"+""&7 "+3!#h"+""7V "+3""h"+"#!V "+3$"h"+"#7 "+3!4h"+"#*7 "+&!%h"+"!$V
B6; "+%h"+"!"V "+&&4h"+"*7 "+&4$h"+"!%7 "+$!h"+"%&V "+$*h"+#"3V #+"#$h"+"*&7
?@A **+&h#+4!$7 *%+#&h#+"*7V *"+!*"h"+3%%V **+!*"h!+!*"7 **+"""h#+%47 $!+3%%h!+"%V
度的增大
!
种野菜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
份额减少!而用于热耗散的份额增加!电子传递活性
降低!并在林分郁闭度较大时达到显著水平
另外!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A
反映了用
于光合反应的电子总量从表
!
可以看出!随林分
郁闭度增加!紫背天葵
?@A
逐渐降低!但
C
#
与
C
"
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
C
!
处理比
C
"
显著减少
了
4+&D
&白背三七叶片
?@A
也有随林分郁闭度增
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其在
C
"
和
C
#
处理之间无显著
差异!而
C
!
分别比
C
"
和
C
#
显著降低
!!+*D
和
!!+#D
这表明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通过电子传递
链传递的能量在中等郁闭度林下并没有显著下降!
而郁闭度较高时显著降低
%
!
结论与讨论
植物在遮光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长响应和适
应已有的研究表明!耐荫植物幼苗在中等光照强
度下"
!*D
$
*"D
相对光照#生长速率最高)#)#&*此
外!植物幼苗高生长随光照有效性的增加而增
大)#3)#4*本研究发现!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在中等
郁闭度林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与全光照条件下没有
显著差异!而它们在较高郁闭度林下均显著低于全
光照环境由此可见!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在中等
光照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而其生长在弱光"或林分
郁闭度较高#环境下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表明这两种
野菜具有一定耐荫性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最重要生
态因子)!"*植物光合效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植物生
长)!#*本实验中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最大净
光合速率"
6
67;
#(光饱和点"
786
#(光补偿点"
796
#
均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这可能是植物对弱光
环境的一种适应这些光合参数在中等光照强度下
"
C
#
#与全光照"
C
"
#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弱光下"
C
!
#
显著低于全光照水平!即两种野菜在弱光下生长受
到一定影响通常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植物实测光
合量子效率在
"+"%
$
"+"*
#
6>8
+
6
(!
+
.
(#之
间)!!*而在本试验
%
种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
三七表观量子效率基本处于上述范围!表明这
!
种
野菜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受外
界环境因子的胁迫或者胁迫较轻此外!光补偿点
代表了植物的需光特性和需光量)!%*有研究指出!
阴生植物的
796
在
!"
#
6>8
+
6
(!
+
.
(#以下!阳生
植物的
796
一般在
*"
$
#""
#
6>8
+
6
(!
+
.
(#之
间)!$*本研究的
!
种野菜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它
们在弱光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光利用效率&而不同光
环境下
796
具有较大的变异!又说明紫背天葵和白
背三七具有某种内在调节机制!能增加光合器官对
不同光环境的适应能力
E0
"
潜在最大量子产量
=
F
%
=
6
反映了
E0
"
的
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植物在遭受环境胁迫时该值会
有明显下降!其比值变化可以反映光抑制的程度!比
值越高证明其发生光抑制的程度越低)!**本实验
中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叶片
=
F
%
=
6
值随林分郁闭
度增加"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说明这
!
种野
菜叶片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及光系统
"
"
E0
"
#潜在活性随林分郁闭度增加而降低!其
E0
"
光合电子传递活性也随之降低!这与电子传递速
率"
?@A
#随生长光强减弱而降低相吻合此外!
!
种野菜
>
E
值也随林分郁闭度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
猝灭系数
B6;
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林分郁闭度增
加
!
种野菜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降低!而转化为
热耗散的比例升高!减少了碳同化积累的能量这
种变化趋势可能是在
E0
"
蛋白复合体的电子传递
过程中!由于
E0
"
反应中心可逆失活"即
E0
"
的异
质性#阻止被天线色素吸收的能量向下游传递)!*!
致使增加了单位,有活性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
量必须以热能形式耗散掉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两
种野菜对弱光环境的一种生理适应调节
本研究通过对
%
种光环境下紫背天葵和白背三
七生长(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分析!发现随林分郁闭度
增加
!
种野菜具有类似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变化特
征在中等郁闭度下"约
*"D
#! 种野菜生长和光
"%$#
西
!
北
!
植
!
物
!
学
!
报
!!!!!!!!!!!!!!!!!!!
%$
卷
合特征与全光照没有显著差异&高郁闭度下
!
种野
菜地径和株高均显著下降!光合参数值也显著低于
全光照!其中白背三七下降的幅度大于紫背天葵!表
明前者受弱光的影响程度高于后者在高郁闭度林
分下! 种野菜生长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
显著减弱导致叶片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效率降
低!
E0
"
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
少!进而使得电子传递活性和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
的能量降低!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最终导
致植物体碳同化产物积累减少由此可见!紫背天
葵和白背三七均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以在林分郁
闭度
*"D
左右的林下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
#
*
!
iHCCHgHc50X
!
KPPK5R5\0j+0:7=TS>8T<7/9T
!
7AT
@W
87/SUT7S?
W
8T;/7S?
]
?T/9T.
)
O
*
+:%%/0A"4&"G$
(
?5$0H
$
#2
?4$0/-&$%%38
2
,-")-&5,
!
""3
!
%4
$
!%&(!*&+
)
!
*
!
CPNOX
"刘建锋#!
1HKLQO
"杨文娟#!
OPHKLYE
"江泽平#!
"-0+5UUT9S.>U.:7=-/
B
>/
W
:>S>.
@
/S:TS-99:7<79ST<-.S-9.7/=9:8><>
W
:
@
8
U8?>
7<76TST<.-/8T7FT.>US:TT/=7/
B
T
87/S@I/
J
,/-5I/"%"%,&,
)
O
*
+:5-?5$0$
#
&58&%&5
"生态学报#!
"##
!
=;
"
!"
#$
*444
(""$
"
-/I:-/T.T
#
+
)
%
*
!
0IJbC50Og
!
Ec500RI
!
YPEE5cC5K0Q+g-UUT
:ST/T<
B@
?S-8-f7S->/7/==-..-
W
7S->/VTSZTT/=-
W
ST<>T7<
W
<7-/U>
B
.
)
O
*
+K"5$0$
#
&
!
#44&
!
;?@
"
#
#$
#($3+
)
$
*
!
05K5iPcH\JKHHR Q2
!
0\PcCPKLIR
!
cbgcPLbiJC+L<>ZS:
!
W
:>S>.
@
/S:TS-9
W
T<67/9T7/=.:7=T7=7
W
S7S->/>U"
F"4"*+,&0&"%,&,
#
B
<>Z/-//7S?<78.:7=T
)
O
*
C@+""6I
2
,&$0$
#2
!
""%
!
<=
"
#"
#$
&"*(!+
)
*
*
!
P0CHR Rc
!
JHRPgH
!
2HcPR RH
!
"-0+L7.T;9:7/
B
T.7/=
@
-T8=
>/.T.>U6?/
B
VT7/
)
L&
#
%+3&-
"
C+
#
Q-89fTA
*
B
T/>S
@W
T.
=-UUT<-/
B
-/U8>>=-/
B
S>8T<7/9T
)
O
*
+:5-6I
2
,&$0$
#
&"60%-+/)
!
""3
!
=?
"
*
#$
4&(&"&+
)
*
!
0bXbH
!
gPIJPbd
!
RbK\HKHcbL
!
"-0+E:>S>.
@
/S:TS-9
W
T<67/9T7/=8-
B
:S
>/.T>USZ>>8-FT9?8S-F7<.?/=T<=-UUT
B
:S
-6T.
)
O
*
+6I$-$,
2
%-I"-&5
!
""4
!
>A
"
$
#$
"!("3+
)
&
*
!
X5KL1C
"冯玉龙#!
IHb2X
"曹坤芳#!
X5KLYJC
"冯志立#!
"-0+H998-67S->/>U876-/767..
W
T/-S7
W
:>S>.
@
/S:TS-99:7<79ST<)
-.S-9.7/==7W
-<7S->/S>
B
<>ZS:8-
B
:S
-6T.-/U>?
W
-978<7-/U>
T9-T.
)
O
*
+:5-?5$0$
#
&58&%&5
"生态学报#!
""!
!
<<
"
#$
4"#(4#"
"
-/I:-/T.T
#
+
)
3
*
!
LNMO
"顾晓君#!
IHbCR
"曹黎明#!
15YJQ
"叶正文#!
"-0+0S?=-T.>/S:T6>=T>U?/=T<)U>
@
7/=S:T=TFT8>
W
6T/S9>?/)
ST<6T7.?
)
O
*
C:5-:
#
+&5/0-/+"8I%
#
I&
"上海农业学报#!
""3
!
<>
"
%
#$
!#(!$
"
-/I:-/T.T
#
+
)
4
*
!
1HKLM
"杨
!
暹#!
LNbOM
"郭巨先#
+H..T..6T/S.S?=
@
>//?S<-S-FT9>6
W
>.-S->/.7/=F78?T>U67-/Z-8=FT
B
TS7V8T.-/0>?S:I:-/7
)
O
*
+
=$$385&"%5"
"食品科学#!
""!
!
<=
"
##
#$
#!#(#!*
"
-/I:-/T.T
#
+
)
#"
*
!
dH00RHKOJ
!
YQP5cOI+L7.T;9:7/
B
T9:7<79ST<-.S-9.>U6$
.
/0/,-+&5I$5+
.
!
6$
.
/0/,3"0-$&3",7/=6$
.
/0/,-+&5I$5+
.
a6C3"0H
-$&3",98>/T.
)
O
*
C@+""6I
2
,&$0$
#2
!
#44#
!
B
"
!
#$
#$*(#*4+
)
##
*
!
YJHKL0Jc
"张守仁#
+H=-.9?..->/>/9:8><>
W
:
@
8U8?>
7<76TST<.7/=S:T-<.-
B
/-U-97/9T
)
O
*
+9I&%","!/00"-&%$
(
!$-H
%
2
"植物学通报#!
#444
!
;C
"
$
#$
$$($$3
"
-/I:-/T.T
#
+
)
#!
*
!
MNgG
"许大全#!
YJHKL1YJ
"张玉忠#!
YJHKLcM
"张荣铣#
+E:>S>-/:-V-S->/>U
W
:>S>.
@
/S:T.-.-/
W
87/S.
)
O
*
+60%-6I
2
,&$0$
#2
9$))/%&5-&$%,
"植物生理学通讯#!
#44!
!
"
$
#$
!%&(!$%
"
-/I:-/T.T
#
+
)
#%
*
!
iHK2bb\5Kb
!
0K5COXJ+\:T?.T>U9:8><>
W
:
@
8/>6T/987S?
87/S.S
:
@
.->8>
B@
)
O
*
+6I$-$,
2
%-I",&,A","+5I
!
#44"
!
*
$
#$&(#*"+
)
#$
*
!
IJ5KOR
"陈建明#!
1NME
"俞晓平#!
IJ5KLOH
"程家安#
+\:T7
WW
8-97S->/>U9:8><>
W
:
@
8U8?>
>U
W
:
@
.->8>
B
-978
>/.T.>U
W
87/S.S>T/F-<>/6T/S78.S
O
*
+:5-:
#
+&5/0-/+"MI"
J
&%
#
"%,&,
"浙江农业学报#!
""
!
;B
"
#
#$
*#(**
"
-/I:-/T.T
#
+
)
#*
*
!
gHPMC
"戴锡玲#!
YJHKL1
"张
!
莹#!
"-0+I:8><>
W
:
@
8U8?>
B
76TS>
W
:
@
ST-/9"+-$
.
-"+&,-I0&5-+$&3",
"
C+
#
d<>/
B
/+?/=T<=-UUT
)
O
*
+:5-!$-C!$+"0CHK55&3"%-C8&%C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I:-/T.T
#
+
)
#
*
!
Ebbc\5cC+L<>ZS:
>/.T.>U#*<7-/)U>
T9-T.S>78-
B
:S
B
<7=-T/S
$
S:T
>
W
:>8>
B
-9787/=
W
:
@
.->8>
B
-)
978S<7-S.
)
O
*
+=/%5-&$%0?5$0$
#2
!
#444
!
#%
$
%4($#"+
)
#&
*
!
IJ5KLM
!
1NR
!
QHKL
!
LL
!
"-0+L<>ZS:
!
6><
W
:>8>
B@
7/=V->67..78>97S->/-/
>/.TS>8-
B
:S
B
<7=-T/S-/U-FT.?VS<>
W
-978TFT<)
B
7=8T7FT=S
.
)
O
*
+N$/+%0$
(
@+$
.
&50=$+",-85&"%5"
!
"#%
!
$
#$
*%&(*$+
)
#3
*
!
2NK0\C5cL
!
INc\!
dbNIJHNgR
!
"-0+L<>ZS:
!
6>
!
7/=6><
W
:>8>
B
-978
>/.T>U5?<>
W
T7/VTT9:7/==>Z/
@
>7A7)
8>/
B
78-
B
:S
B
<7=-T/S-/.?V)RT=-ST<<7/T7/U>
O
*
+9%3&%N$/+%0$
(
=$+",-A","+5I
!
""*
!
%*
$
#*&(#3+
)
#4
*
!
0\HKIPbPNE!
b
.
JHcH2C+cT
B
T/T<7S->/
B
<>ZS:-/=-UUT
:ST/F-<>/6T/S.>U6-;T=.
W
T9-T.
!
6?8S-7
B
T=
!
6>?/S7-/>?.U>
)
O
*
CN$/+%0$
(
=$+",-A","+5I
!
""
!
#!*
$
#*#(#!+
)
!"
*
!
QHKLYJK
"王振南#!
CNO1
"陆姣云#!
YJHb1M
"赵玉信#!
"-0+\T6
W
><78F7<-7S->/-/S:T9:7<79ST<-.S-9.>U
B
7.T;9:7/
B
T7/=9:8>)
<>
W
:
@
8U8?>
O
*
+:5-!$-C!$+"0CHK55&3"%-C8&%C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4!(!$43
"
-/I:-/T.T
#
+
)
!#
*
!
IHb1J
"曹永慧#!
YJbNdYJ
"周本智#!
IJ5K0JC
"陈双林#!
"-0+E:>S>.
@
/S:TS-9
>/.T>U=-UUT
@W
T>UO00&5&/)0%5"$H
0-/).TT=8-/
B
.S>=<>?
B
:S.S
)
O
*
+:5-?5$0$
#
&58&%&5
"生态学报#!
"#!
!
=<
"
!%
#$
&$!#(&$!4
"
-/I:-/T.T
#
+
)
!!
*
!
CHcIJ5cQ+E:
@
.->8>
B
-978E87/S59>8>
B@
)
R
*
+dT<8-/
$
0
W
<-/
B
T<
!
#43"+
)
!%
*
!
YJHKLQX
"张旺锋#!
XHKg1
"樊大勇#!
"-0+\:T.T7.>/78
W
:>S>.
@
/S:TS-9
>/.T.>U.TT=8-/
B
.>US:TT/=7/
B
T
87/S9-I
2
+
#2
+$
.
I
2
00S>=-UUT
<>ZS:8-
B
:ST/F-<>/6T/S.
)
O
*
+!&$3&4"+,&-
2
85&"%5"
"生物多样性#!
""*
!
;=
"
*
#$
%3&(%4&
"
-/I:-/T.T
#
+
)
!$
*
!
MPHOd
"夏江宝#!
YJHKLLI
"张光灿#!
"-0+cT.
W
>/.T.>U
W
:>S>.
@
/S:TS-97/=
W
:
@
.->8>
B
-978
W
7<76TST<.-/9)
.
,&,+3&5%,S>.>-8
6>-.S?
:S-/ST/.-S-T.
)
O
*
+N$/+%0$
(
!"&
J
&%
#
=$+",-+
2
P%&4"+,&-
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
!
=?
"
*
#$
#%(#3
"
-/I:-/T.T
#
+
)
!*
*
!
IHb1J
"曹永慧#!
YJbNdYJ
"周本智#!
YJHKLcR
"张汝民#!
"-0+cT.
W
>/.T>U9:8><>
W
:
@
8U8?>
7<76TST<.>UO00&5&/)
0%5"$0-/)>/=-UUT
:S9>/=-S->/.
)
O
*
+:5-!$-C!$+"0CHK55&3"%-C8&%C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I:-/T.T
#
+
)
!
*
!
JHKYJM
"韩张雄#!
CPC
"李
!
利#!
MNMQ
"徐新文#
+cT.
W
>/.T>U=<
@
67SST<799?6?87S->/7/=9:8><>
W
:
@
8U8?>
7<76TST<.>U
F0$Q
2
0$%))$3"%3+$%.TT=8-/
B
.S>K7I8.S
O
*
+N$/+%0$
(
D","+-A","+5I
"中国沙漠#!
"##
!
=;
"
#
#$
4"(4*
"
-/I:-/T.T
#
+
#%$#
&
期
!!!!!!!!!
成向荣!等$不同光环境对紫背天葵和白背三七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