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leaf water potential of spring wheat and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on dry land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全 文 :书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
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李杰1,蔡立群1,张鸣2,张仁陟1
(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的变化特
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
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小麦各
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其中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处理下叶片相对含
水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与土壤
含水量、气温、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大气水势是影响研究区春小麦叶水势
日变化中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
关键词:耕作措施;叶水势;环境因子;春小麦
中图分类号:S5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2)06007507
  叶水势是反映植物体内水分亏缺最灵敏的生理指标,它的高低与产量关系密切,并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
化,是植物水分状况的最佳度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各种生理活动受环境水分条件的制约程度,遂较广
泛地用于植物水分亏缺程度的诊断[17]。水分匮乏且利用率不高一直是制约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农
业生产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1,2]。该区常年以传统耕作模式对土壤进行翻耕、耙耱,加上作物秸秆的大量移出,
地表缺乏有效物理阻隔,导致土壤水分无效蒸散量增加,并由此加剧了作物旱情。因此,如何将有限的降水拦截
蓄集,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散失,增加土壤水库的蓄水保墒能力已成为该区域旱地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3]。而在
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确在改善土壤结构、减小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有效持水量、提高农田
水分的有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811]。目前,有关植物叶水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
灌水措施和施肥处理对植物叶水势的影响方面[47],但对以增加地表覆盖及少免耕为主要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下作物叶水势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设置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
为依托,对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进行了
研究,同时对春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适合该地区的最佳耕作模
式,为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属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00m,日照时数2476.6h,年均气温6.4℃,≥0℃年积
温2933.5℃,≥10℃年积温2239.1℃;无霜期140d。多年平均降水390.9mm,年蒸发量1531mm,干燥度
2.53,80%保证率的降水量为365mm,变异系数为24.3%,为黄土高原西部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土壤为
典型的黄绵土,土质绵软,土层深厚,质地均匀,贮水性能良好;0~200cm土壤容重平均为1.19g/cm3,土壤有机
质12.01g/kg,全氮0.76g/kg,全磷1.77g/kg。2007年春小麦生育期降水230.5mm。
第21卷 第6期
Vol.21,No.6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75-81
2012年12月
收稿日期:20110801;改回日期:2011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269,31171513,40771132,31060178)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00209)资助。
作者简介:李杰(1963),男,甘肃会宁人,博士。Email:ljrst@gvo.cn
通讯作者。Email:zhangrz@gsau.edu.cn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7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旱农综合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进行。该长期定位试验于2001年
8月开始布置,采用春小麦和豌豆(犘犻狊狌犿狊犪狋犻狏狌犿)双序列轮作方式(W/P和P/W),前茬作物为胡麻(犔犻狀狌犿狌狊
犻狋犪狋犻狊狊犻犿狌犿),共设4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4m×20m。试验各处理
均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试验初的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
所用的覆盖材料为当年产的小麦秸秆,经翻晒后切成5cm左右均匀撒布于小区内,用量为6750kg/hm2,具体
操作方法见表1,供试作物为春小麦(定西35号,播种量187.5kg/hm2)和豌豆(绿农1号,播种量180kg/hm2)。
春小麦各处理均施纯N105kg/hm2,纯P2O5105kg/hm2(尿素+二铵);豌豆各处理均施纯N20kg/hm2,纯
P2O5105kg/hm2(过磷酸钙+二铵),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在播种的同时施入。本试验的春小麦于2007年3月
25日播种,8月10日收获。
表1 试验处理描述
犜犪犫犾犲1 犜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犱犲狊犮狉犻狆狋犻狅狀
代码Code 处理 Treatment 操作方法 Methods
T 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agewithnostraw
作物收获后至冻结前三耕两耱,翻耕深度依次为20,10和5cm。Thefieldisploughed3timesandharrowed
twiceafterharvesting.Theploughdepthsare20,10and5cm,respectively.
NT 免 耕 不 覆 盖 Notil
withnostrawcover
全年不耕作,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收获后用2,4D丁酯除草。Notilthroughoutthe
lifeoftheexperiment,nostrawcover,afterharvestwith2,4Dbutylweeding.
TS 传统耕作+秸秆还田
Conventionaltilagewith
strawincorporated
耕作同T,第1次耕作时将当年收获的所有秸秆脱粒后切成5cm左右翻埋入土。Thefieldisploughedandhar
rowedexactlyasforTtreatment,withstrawincorporatedatthefirstplough.Althestrawfromthepreviouscrop
wilbesentbacktotheoriginalplotimmediatelyafterthreshingcutinto5cmandthenincorporatedintoground.
NTS 免耕+秸秆覆盖 No
tilwithstrawcover
耕作同NT,收获脱粒后将当年所有秸秆切成5cm 左右,均匀覆盖于原小区。Thegroundiscoveredwith
strawofpreviouscropfromAugusttilnextMarch.Althestrawfrompreviouscropwilbesentbacktothe
originalplotimmediatelyafterthreshing,cutinto5cm.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叶水势 采用PMS压力室水势仪(PlantMoistureStress,Corvalis,Oregon,USA)测定。在春小麦主要
生育期选择1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从6:00-18:00每隔2h测定1次。其中抽穗前测倒二叶,抽穗后(包括抽穗
期)测旗叶。每个小区测3~4个叶片,取3个叶片的平均值代表小区的平均叶水势。
1.3.2 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watercontent,RWC)和水分饱和亏(watersaturationdeficiency,WSD) 采用
烘干法[12]测定。在叶水势测定当天上午10时,每小区取6片功能叶片测定,取其平均值代表小区平均叶片相对
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
1.3.3 土壤水分(V%) 采用烘干法测定当天0~3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结合土壤容重,计算相应的土壤容
积含水量:
犠(犞%)=犠(%)×ρ
式中,犠(犞%)为容积含水量,犠(%)为质量含水量,ρ为土壤容重。
1.3.4 大气相对湿度(RH)和温度(Ta) 采用干湿温度计测定。干湿温度计安置在小麦群体中上部(群体高度
2/3处);大气温度在小麦群体以上50cm处大气中测定,与叶水势同步进行测定,每隔2h测1次。
1.3.5 大气水势(Ψa) 利用所测定的大气相对湿度对大气水势进行换算[1],即:
Ψ犪= (犚犜/犞犠)ln犚犎=4.6248×105犜ln犚犎
式中,Ψ犪 为大气水势(Pa),犚为气体常数,犜为空气绝对温度,犞犠 为水的偏摩尔体积,犚犎 为大气的相对湿度。
1.3.6 太阳辐射(R) 利用HastingsDataLoggers(HDL)公司生产的 MilivoltInputDataLogger测定太阳辐
6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射,与叶水势同步进行测定,每隔2h测1次。
1.4 数据分析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显著性差异检验;用 MicrosoftExcel图表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的回归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变化
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而
18:00所测叶水势与上午10:00左右相当(图1)。进一步分析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规律,可以发现:随
生育期的推进,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均值逐渐降低,且自清晨6:00-下午18:00的差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同
时,NTS处理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数据比较结果表明NTS处理在拔节、抽穗、开
花和灌浆期的叶水势均值分别比T处理的高0.32,0.20,0.20和0.26MPa,而TS和NT处理的居于上述2个
处理之间。
图1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在不同生育期的日变化趋势
犉犻犵.1 犇犪犻犾狔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犾犲犪犳狑犪狋犲狉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狌狀犱犲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犵狉狅狑狋犺狊狋犪犵犲狊犪狀犱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狋犻犾犪犵犲狆狉犪犮狋犻犮犲狊
2.2 不同耕作措施对春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WSD)的影响
叶片相对含水量是组织水重占饱和组织水重的百分率,它能够反映叶片组织细胞壁的紧张程度;叶片水分饱
和亏则是用于表示植物水分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它反映的是叶片达到充分饱和所需要的水分绝对量[13]。
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现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表2),而水分饱和亏的
变化则与之相反。各处理春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各异:在拔节期,NTS处理的春小麦叶片相
对含水量为85.85%,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NT处理次之,并且与TS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T处
理,TS与T处理间的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抽穗期,NTS、NT和TS处理间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
但是均显著高于T处理;在开花期,NTS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T、TS和T处理间的差
77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异不显著;在灌浆期,NTS和TS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NT和T处理,而NTS和TS处理、NT和T
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综上所述,在整个生育期内春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NTS处理最高,T处理最低,水分饱和亏则正好相反,进
一步说明NTS处理下春小麦叶片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能较好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作
物的受旱程度。
表2 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
犜犪犫犾犲2 犔犲犪犳狉犲犾犪狋犻狏犲狑犪狋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犪狀犱狑犪狋犲狉狊犪狋狌狉犪狋犻狅狀犱犲犳犻犮犻犲狀狋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犵狉狅狑狋犺狊狋犪犵犲狊 %
处理
Treatment
拔节期Jointingstage
RWC WSD
抽穗期 Headingstage
RWC WSD
开花期Floweringstage
RWC WSD
灌浆期Filingstage
RWC WSD
T 79.59±1.02c 20.41a 84.46±1.56b 15.54a 76.03±1.12b 23.97a 68.88±1.00b 31.12a
NT 82.24±1.28b 17.76b 86.14±1.09a 13.86a 78.02±1.23ab 21.98ab 70.12±1.17b 29.88a
TS 81.71±1.10bc 18.29ab 86.81±1.33a 13.19a 76.57±1.28b 23.43a 73.07±0.84a 26.93b
NTS 85.85±1.18a 14.15c 88.34±0.34a 11.66b 79.64±1.35a 20.36b 74.89±1.91a 25.11b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下同。
 Note:Differentsmallettersinthesamecolumn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betweentreatments,thesamebelow.
2.3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2.3.1 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保护性耕作的3个处理在各主要生育期0~30cm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T处理,
且NTS处理与T处理间差异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图2)。
图2 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30犮犿土壤含水量变化
犉犻犵.2 犇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0-30犮犿狊狅犻犾狑犪狋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犪狋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犵狉狅狑狋犺狊狋犪犵犲狊
在植物的SPAC系统中,水分由土壤经植物散发到大气中,叶水势与土壤水势形成的水势差是其水分运动
的源动力,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对叶水势产生影响[14]。作物叶水势在白天变化过程中受大气因子的影响较
大,而清晨的叶水势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因此,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4个主要生育时期叶水势(ΨL,
MPa)清晨6:00变化的平均值与0~30cm平均土壤含水量(SWC,V%)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
个生育期春小麦各处理的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其中NTS、NT处理下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3)。
2.3.2 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气象因子是影响植物叶水势日变化规律的重要因素。植物叶水势在一天的变化中
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种变化规律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和大气水势的日变化密切相关[6]。
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大
8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气相对湿度和大气水势4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
(表4)。
在春小麦拔节期,太阳辐射对T和NT处理的叶
水势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抽穗期,太阳辐射对NT处理
的叶水势没有显著效应,大气相对湿度对TS处理的
叶水势没有显著效应;在开花期,大气相对湿度对 T
处理的叶水势没有显著效应,其余处理在各个时期的
叶水势均与4个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开花期各处
理和灌浆期NTS、TS处理与气象因子均极显著相关。
采用通径分析能有效而直观地表示相关变量间的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5)。从大气水势、大气相对
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对作物叶水势影响的直接
作用可以看出,大气水势和大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春小
麦叶水势日变化较大的气象因子,其中大气水势的直
表3 不同耕作措施下清晨6:00春小麦叶水势(犕犘犪)
对土壤含水量(犞%)的响应
犜犪犫犾犲3 犚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犫犲狋狑犲犲狀犾犲犪犳狑犪狋犲狉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狅犳狊狆狉犻狀犵
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狊狅犻犾狑犪狋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狌狀犱犲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狋犻犾犪犵犲狆狉犪犮狋犻犮犲狊犪狋6:00犃犕
处理
Treatment
回归方程
Regressionequation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coefficient 
T Ψ犔=0.0040犛犠犆2-0.1126犛犠犆+0.0251 0.7217
NT Ψ犔=0.0059犛犠犆2-0.1760犛犠犆+0.5457 0.8068
TS Ψ犔=0.0032犛犠犆2-0.0970犛犠犆+0.0815 0.7855
NTS Ψ犔=0.0049犛犠犆2-0.1126犛犠犆+0.0251 0.8012
 注:代表0.05水平的显著性,代表0.01水平的显著性,下同。
 Note:standsforsignificanceof0.05,standsforsignificance
of0.01,thesamebelow.
接通径系数为-1.3019,大气相对湿度的直接通径系数为1.2660,这主要是因为大气水势是由大气相对湿度计
算所得,而且大气水势和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但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直接通径系数均小
于各自通过大气水势的间接通径系数,表明这三者对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的直接影响小于它们通过大气水势的
间接影响。由此可见,大气水势在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中起主要作用,虽然大气温度与春小麦叶水势极显著相
关,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温度的直接通径系数(-0.8443)较小,说明其对叶水势影响的直接作用较小,不
是叶水势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表4 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叶水势(犕犘犪)与气象因子的回归关系
犜犪犫犾犲4 犆狅狉狉犲犾犪狋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犫犲狋狑犲犲狀犾犲犪犳狑犪狋犲狉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犿犲狋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
犳犪犮狋狅狉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犵狉狅狑犻狀犵狊狋犪犵犲狊犪狀犱狋犻犾犪犵犲狆狉犪犮狋犻犮犲狊
生育期
Growingstage
处理
Treatment
回归方程
Regressionequation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coefficient
犉值
犉value
显著水平
Significantlevel
拔节期Jointing T Ψ犔=-1.1807-0.1330犜犪+0.0192犚犎-0.0106Ψ犪 0.9773 21.3015 0.0159
NT Ψ犔=-1.4466-0.1294犜犪+0.0214犚犎-0.0134Ψ犪 0.9645 13.3245 0.0306
TS Ψ犔=-3.1074-0.0718犜犪-0.0005犚+0.0343犚犎-0.0142Ψ犪 0.9936 38.7737 0.0253
NTS Ψ犔=-3.0316-0.0647犜犪-0.0006犚+0.0332犚犎-0.0146Ψ犪 0.9912 27.9060 0.0349
抽穗期 Heading T Ψ犔=-6.8251-0.0212犜犪-0.0009犚+0.0688犚犎-0.0251Ψ犪 0.9885 21.2838 0.0454
NT Ψ犔=-8.5385-0.0013犜犪+0.0845犚犎-0.0335Ψ犪 0.9713 16.6654 0.0225
TS Ψ犔=0.6065-0.1036犜犪-0.0007犚-0.0042Ψ犪 0.9760 20.0830 0.0173
NTS Ψ犔=-11.0219-0.0147犜犪-0.0010犚+0.1120犚犎-0.0477Ψ犪 0.9889 21.9629 0.0440
开花期Flowering T Ψ犔=2.2668-0.2316犜犪-0.0001犚-0.0160Ψ犪 0.9973 181.9027 0.0007
NT Ψ犔=-1.6661-0.1475犜犪-0.0003犚+0.0318犚犎-0.0210Ψ犪 0.9999 3407.7641 0.0003
TS Ψ犔=-2.3750-0.1473犜犪-0.0004犚+0.0386犚犎-0.0249Ψ犪 0.9981 131.8813 0.0075
NTS Ψ犔=-5.5327-0.0960犜犪-0.0005犚+0.0660犚犎-0.0313Ψ犪 0.9988 200.5054 0.0050
灌浆期Filing T Ψ犔=4.7853-0.3607犜犪+0.0013犚-0.0085犚犎-0.0181Ψ犪 0.9927 33.7318 0.0290
NT Ψ犔=-2.6883-0.1445犜犪+0.0002犚+0.0414犚犎-0.0201Ψ犪 0.9959 60.7812 0.0163
TS Ψ犔=-1.2151-0.2058犜犪+0.0004犚+0.0364犚犎-0.0238Ψ犪 0.9978 115.9601 0.0086
NTS Ψ犔=1.6234-0.2852犜犪+0.0013犚+0.0172犚犎-0.0238Ψ犪 0.9982 135.8703 0.0073
97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
3 讨论
3.1 叶水势动态
本研究中,春小麦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
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左右降至最低,
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且随生育期的推进,春小麦叶水
势日变化均值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清晨光照弱且
气温低,蒸腾耗水几乎为零,叶水势处在较高的水平,
但随着光照的增强,气温升高,蒸腾不断增大,作物为
满足不断增加的蒸腾耗水,叶水势呈下降趋势,以增强
作物从土壤中吸水的能力,而在正午过后,随气温及光
照强度的减弱,蒸腾速率逐渐减小,叶水势开始回升,
这与高鹭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表5 春小麦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通径系数
犜犪犫犾犲5 犘犪狋犺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狊犫犲狋狑犲犲狀犾犲犪犳狑犪狋犲狉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
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犿犲狋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犪犮狋狅狉狊
气象因子
Metrological
factor
直接作用
Direct
effect
间接作用
Indirecteffect
犜犪→Ψ犔 犚→Ψ犔 犚犎→Ψ犔 Ψ犪→Ψ犔
犜犪 -0.8443 -0.1196 -1.1507 1.1890
犚 -0.1564 -0.6457 -0.8897 0.8857
犚犎 1.2660 0.7673 0.1099 -1.2806
Ψ犪 -1.3019 0.7710 0.1064 1.2454
  研究结果还表明,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免耕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
及免耕不覆盖的处理下均较传统耕作处理的高,而叶片水分饱和亏则呈相反的趋势,同时,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
相对含水量均呈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连续6年的保护性耕作
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8],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蓄积能力,从而使春小麦保持了较高的
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物受干旱胁迫程度。据康绍忠等[1]对冬小麦叶水势的研究表
明,作物的叶水势随生育期的进程而下降。而在本研究中,春小麦抽穗期叶水势出现了上升,这可能与观测前期
当地的连续降水有关,这也是与陈荣敏等[12]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的原因所在。
3.2 叶水势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叶片水势的重要因素之一[1219]。本研究对不同生育期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春
小麦叶水势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且免耕秸秆覆盖、免耕不覆盖处
理下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著相关。
对4个气象因子对作物叶水势影响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水势是影响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作用最大的
气象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1.3019)最大,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鉴于大气温度、太阳
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及大气水势与该地区春小麦叶水势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可用气象因子对供试作物的叶水势日
变化值进行预估。这与邓勋飞等[17]研究的结论相似。
本研究只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片水势的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不同作物的不同部
位(根、茎、叶)结合土壤水势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全面、系统地掌握水分在SPAC系统中的运输与存
储机理,更好地服务于旱地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康绍忠,刘晓明,熊运章.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53.
[2] KramerPJ.Fiftyyearsprogressinwaterrelationsresearch[J].PlantPhysiology,1974,54:7182.
[3] 杨鑫光,傅华,张洪荣,等.水分胁迫对霸王苗期叶水势和生物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6,15(2):3741.
[4] 任东涛,赵松岭.间歇供水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各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5,4(1):
2225.
[5] 胡守忠,乔冬梅,史海滨,等.盐渍化地区SPAC系统不同界面能态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177183.
[6] 高鹭,胡春胜,陈素英.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冬小麦的叶水势特征[J].土壤,2005,37(4):410414.
[7] 冯燕,王彦荣,胡小文.水分胁迫对两种荒漠灌木幼苗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4):293298.
[8] 郭清毅,黄高宝.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
165169.
08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2) Vol.21,No.6
[9] 黄高宝,郭清毅,张仁陟,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旱地农田麦-豆双序列轮作体系的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J].生态学报,
2006,26(4):11771183.
[10] 黄高宝,李玲玲,张仁陟,等.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5):15.
[11] 张凤云,张恩和,景锐,等.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J].草业学报,2007,16(2):9498.
[12] 陈荣敏,卢少源,张荣芝.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及用于鉴定的最佳时期[J].华北农学报,1999,14:
4549.
[13] 赵萍,孙向阳,黄利江,等.毛乌素沙地SPAC系统中各部分水分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3):365
368.
[14] 张仁陟,罗珠珠,蔡立群,等.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4):110.
[15] 张义,谢永生.不同覆盖措施下苹果园土壤水文差异[J].草业学报,2011,20(2):8592.
[16] 何庆元,吴萍,张晓红.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草业学报,2011,20(2):201209.
[17] 邓勋飞,张后勇,何勇,等.水稻叶水势与不同水分处理定量关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31(5):581586.
[18] 陶毓汾,王立祥,韩仕峰.中国北方旱农地区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19] 胡继超,姜东,曹卫星,等.短期干旱对水稻叶水势、光合作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63
67.
犇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犾犲犪犳狑犪狋犲狉狆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狅犳狊狆狉犻狀犵狑犺犲犪狋犪狀犱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狋狅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
犳犪犮狋狅狉狊狌狀犱犲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狋犻犾犪犵犲狆狉犪犮狋犻犮犲狊狅狀犱狉狔犾犪狀犱
LIJie1,CAILiqun1,ZHANGMing2,ZHANGRenzhi1
(1.Gan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ridLandCropScience,Lanzhou730070,China;
2.ColegeofChemistr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LanzhouCityUniversity,
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BasedonalongtermexperimentconductedintheLoessPlateau,thedynamicsofleafwaterpotential
ofrainwateredspringwheat,andtherelationshipsbetweenleafwaterpotentialandenvironmentalfactorsun
derdifferenttilagepatternswerestudied.Duringthewholegrowingseason,leafwaterpotentialwashighest
intheearlymorningandlowestat12:00to14:00,afterwhichitgradualyroseagain.Thedailyaveragevalue
ofleafwaterpotentialundernotilcultivationwithstrawmulchingwashigherthanthoseunderothertreat
ments.Theorderofleafrelativewatercontentatdifferentgrowthstageswas:heading>jointing>flowering>
filingstage,andleafrelativewatercontentundernotilwithstrawmulching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
underconventionaltilage.Thedynamicsofwatersaturationdeficientshowedtheoppositetrendstothatofrel
ativewatercontent.Leafwaterpotentialunderdifferentconservationtilagepatternshadsignificantcorrela
tionswithsoilwatercontent,airtemperature,solarradiation,relativeairhumidityandairwaterpotential.
Airwaterpotentialhadthegreatesteffectonthedynamicsofleafwaterpotentialintheseareas,folowedby
relativeairhumidity,airtemperatureandsolarradia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ilagepractice;leafwaterpotential;environmentalfactor;springwheat(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
18第21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