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accurate, sustainable, control technology for plateau pika (Ochtona curzonia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several rodenticides

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几种杀鼠剂的对比试验



全 文 :书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几种杀鼠剂的对比试验
王兴堂,花立民,苏军虎,曹慧,祁小梅,王俊梅,刘荣堂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
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
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
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
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1)用
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0.01%大隆、青稞饵料、5g投饵量;3)0.01%溴敌
隆、小麦饵料、3g投饵量。
关键词:草原鼠害;高原鼠兔;杀鼠剂;害鼠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43;S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1019110
  回顾草原鼠害控制历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然生态调控———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生产的目
的是自给自足,草原鼠害控制主要依赖于自然生态调控;化学农药控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生产
的目的开始追求效益最大化,这就促使人们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草原害鼠的危害,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药
化学工业的发展,使草原鼠害的防治走入了歧途,过分地依赖化学农药控制害鼠的危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了鼠害的损失,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出现“抗性种群”、“超级鼠”、次要害鼠暴发等问题[1];综合防
治———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才在实践中得到应用,1960年 Geier和Clark赋予了综合防治
的生态学涵义,并由此引发了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综合防治)的研究高潮,致使FAO(Food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66年建立了综合防治的技术框架;精确性可持续治
理———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确定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策略,强调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效益的公平
性,并且认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是农药与化肥的滥用,因此为了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化学农
药的应用,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2]。21世纪实现有害生物精确性可持续控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分子
生物学、信息技术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这一技术体系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是当前鼠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包括防治时间精确、空间精确、对象
精确、措施精确和防治的长效性。时间精确性是指在鼠防工作中,准确把握草原鼠害发生、发展和蔓延的时间,通
过选择最佳防治时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空间精确性要求在全面掌握各种害鼠分布、各类栖息地,特别是害鼠储
备地分布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需要防治的位置、范围和面积。措施精确性应针对不同鼠种、同一鼠种的不同生育
期、不同栖息地和不同危害阶段等分别采用不同防治方法,尤其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时,不能千篇一律采用同种
农药或同一剂量、同种饵料等。
用杀鼠剂控制草原害鼠仍是当前最常用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3]。但是,根据文献记载和经验,不同杀鼠剂
对不同害鼠、甚至同种杀鼠剂对不同区域的同种害鼠防效也不同[4,5],加之人们对鼠防工作影响环境质量的关
注,使得鼠防工作中的精确性问题,特别是用药精确性问题越来越突出[6,7]。本研究根据鼠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和
第19卷 第1期
Vol.19,No.1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91-200
2010年2月
 收稿日期:20081124;改回日期:20090318
基金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lobalEnvironmentalFacility项目(052456CHA)资助。
作者简介:王兴堂(1966),男,甘肃灵台人,副教授,在读博士。Email:wangxt@gsau.edu.cn
通讯作者。Email:liurt@gsau.edu.cn
精确化目标,摒弃传统杀鼠剂防治效果的测试方法,首次针对特定时间、地点和鼠种(高原鼠兔)分别对推荐浓度
和用药量(共性)与调整浓度和用药量(特殊性)进行对比试验,旨在探索高原鼠兔防控中的适宜农药及其精确用
药浓度、用药量、饵料种类和最佳配比,并期望通过鼠防达到草原生态环境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草地畜牧业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开展本研究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也有较强的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本试验于2008年4月15日-5月1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大河乡大岔村进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
N37°28′~39°49′,E97°20′~102°13′,地处祁连山区,属青藏高原北缘。地貌类型主要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
构造宽谷等类型组成,海拔1327~5564m。年平均气温-16.7~8.0℃,海拔4000m以下区域7月平均气温
5.0~23.5℃,1月平均气温-8.0~19.5℃。海拔4000m以上区域7月平均气温≤5.0℃,1月平均气温≤
-19.5℃。海拔4300m以下区域≥0℃年积温为0~3700℃。年均降水量350~450mm(大河乡)。全县总土
地面积221.4905×104hm2,其中草原面积151.2569×104hm2,而可利用草原面积为139.4600×104hm2。草
原含9类、18亚类、25组、39型,其中高寒灌丛占39.75%,温性荒漠占15.64%,温性草原占13.38%,高寒草甸
占11.39%,其余各类型所占比例很小。草原鲜草产量在405kg/hm2[温性荒漠的白刺(犖犻狋狉犪狉犻犪狋犪狀犵狌狋狅狉狌犿)+
红砂(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草地型]~5955kg/hm2[高寒灌丛类的垂穗披碱草(犈犾狔犿狌狊狀犪狋犪狀狊)草地型],平均
为2775kg/hm2,草原质量相对较好。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试验地 试验地选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总面积1330hm2,平均海拔3800m。试验地草原类型属高
寒草甸,矮嵩草(犓狅犫狉犲狊犻犪犺狌犿犻犾犻狊)+线叶嵩草(犓.犮犪狆犻犾犾犻犳狅犾犻犪)和糙喙苔草(犆犪狉犲狓狊犮犪犫狉犻狉狅狊狋狉犻狊)+禾叶嵩草
(犓.犵狉犪犿犻狀犻犳狅犾犻犪)为基本植被类型,胎生早熟禾(犘狅犪狊犻狀犪狋狋犲狀狌犪狋犪)及草地早熟禾(犘.狆狉犪狋犲狀狊犻狊)亦较常见[8,9]。
1.2.2 试验对象 高原鼠兔(犗犮犺狅狋狅狀犪犮狌狉狕狅狀犻犪犲)广布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项目区)的高
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也是试验区的优势种害鼠。因此以高原鼠兔为控治试验对象对当地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
义[1015]。
杀鼠剂:选择5种常用杀鼠剂作为试验药剂,包括2种生物制剂,3种化学制剂。
1)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BotulintypeC)[1618],由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原药有效成分200~500
万 MLD/mL(小白鼠静注);本试验采用100万 MLD/mL(小白鼠静注)水剂。对高原鼠兔的致死中量(犔犇50)为
1.71mL/kg体重(口服)。推荐使用浓度为0.1%。
2)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BotulintypeD)[1921],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供。D型肉毒毒素的毒价为
2000万~4000万 MLD/mL(小白鼠静注),主要用于杀灭高原鼠兔。
3)溴敌隆(Bromadiolone)[2226],由沈阳好猫药业公司提供。化学名称是3[3(4溴联苯基)3羟基1苯基
1丙基]4羟基香豆素,分子式:C30H23O4Br,分子量:527.4。纯度≥95%。其他相关成分≤5%。毒力:经口
犔犇50对大鼠11.25mg/kg,犔犇50对小鼠1.25mg/kg。本试验采用0.5%母液。常用毒饵浓度为0.005%,防治某
些野栖鼠可提高浓度至0.01%~0.02%。防治高原鼠兔的推荐使用浓度为0.01%毒饵,每洞投放毒饵2g。
4)大隆(Talon)[27,28],由沈阳好猫药业公司提供。化学名称:3{3[4溴(1,1联苯基)4基]1,2,3,4甲氢
1萘基}4羧基香豆素。理化性质:原药为灰白色粉末,有效成分含量>98%。毒性:原药大鼠急性经口犔犇50<
0.72mg/kg,兔急性经皮犔犇50为50mg/kg,大鼠急性吸入犔犇50为0.5~5.0mg/m3。推荐使用浓度:0.1%大隆
粉剂以1∶19配制毒饵。
5)敌鼠钠盐(Nul)[29,30],由河北省张家口金赛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化学名称:22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
酮。剂型:80%粉末。推荐使用浓度:多次投药为0.05%~0.10%,一次性投药为0.2%~0.3%。一般投药后3
d才出现死鼠,5~8d为死鼠高峰。
饵料和添加剂:以青稞、燕麦和小麦作饵料,用植物油作添加剂。
1.2.3 试验设计 以3个推荐浓度和用药量相似的杀鼠剂(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和
2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敌鼠钠盐)安排1个试验,溴敌隆和大隆分别安排试验,共计3个试验。各试验都按L9(34)设计[3133]。每种杀鼠
剂均以推荐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为中心,按等比级数在其上、下各插入1个浓度和用药量梯度。每一试验含9个处
理、3个重复,各重复编号依次为Ⅰ、Ⅱ、Ⅲ,3个试验共计3×9=27个处理(表1~3)。每一处理按不同因子及其
水平组合,如处理5的表示形式为:A2B2C3D1,其含义是:杀鼠剂(A)用第2种,即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用药
浓度(B)选第2种,即10.0%;投饵量(C)选第3种,即35粒;饵料种类(D)选第1种,即青稞。
以50个有效洞口为1个抽样单位,每个抽样单位安排1个试验处理,抽样单位总数为9(处理)×3(重复)×
3(试验)=81个,共计4050个有效洞口。
1.2.4 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试验以灭洞率为考查指
标。投毒后第10天(因每种药使鼠死亡持续时间不
同,故检查时间适当延长)检查登记盗洞数,统计盗洞
率,并按下列模型计算各种杀鼠剂的控制效果。
狔1=μ+犪1+犫1+犮1+犱1+犲1+ε1
狔2=μ+犪2+犫2+犮2+犱2+犲2+ε2
  ……
狔9=μ+犪9+犫9+犮9+犱9+犲9+ε


烆 9
式中,μ为各处理总体均数的平均值;犪犻为犃犻的效应;
犫犻为犅犻的效应;犮犻为犆犻的效应;犱犻为犇犻的效应;犲犻为
犈犻的效应;犻=1,2,……,9;ε1,ε2,ε3,……,ε9均为试验
误差,遵从犖(0,σ)的相互独立随机变数。最后按有重
复变量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采
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犃、犅、犆、犇 依次为各因子代号,犈 为试验误差,犻
为各水平序号,犖 为样本数,σ为标准差。
用变量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犓犻(变量分析表中第
犻列数字所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和犚犻(第犻列的极
差),最后对试验结果作出评估:1)各因子的主次顺序
(犚值越大,表示该因子的水平变化对灭洞率的影响越
表1 3种杀鼠剂灭效试验方案———犔9(34)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狋犲狊狋狊犮犺犲犿犲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
犳狅狉狋犺狉犲犲狉狅犱犲狀狋犻犮犻犱犲狊
处理号
No.
A杀鼠剂
Rodenticides
B浓度
Concentration
(%)
C投饵量
Baitsquantity
(粒 Granule)
D饵料种类
Baitstypes
1 C(1) 0.05(1) 15(1) Q(1)
2 C(1) 0.10(2) 25(2) Y(2)
3 C(1) 0.15(3) 35(3) X(3)
4 D(2) 0.05(1) 25(2) X(3)
5 D(2) 0.10(2) 35(3) Q(1)
6 D(2) 0.15(3) 15(1) Y(2)
7 d(3) 0.05(1) 35(3) Y(2)
8 d(3) 0.10(2) 15(1) X(3)
9 d(3) 0.15(3) 25(2) Q(1)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对应的因子水平序号。C:C型肉毒梭菌生物
毒素;D: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d:敌鼠钠盐;Q:青稞;Y:燕麦;X:小
麦。下同。
 Note:Figuresinparenthesesarethecorrespondingnumberoffactor
levels.C:BotulintypeC;D:BotulintypeD;d:Diphacinonesodiumsalt;
Q:Highlandbarley;Y:Oat;X:Wheat.Thesamebelow.
表2 大隆灭效试验方案———犔9(34)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狋犲狊狋狊犮犺犲犿犲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犳狅狉犜犪犾狅狀
处理号
No.
A浓度
Concentration(%)
B投饵量
Baitsquantity(g)
C饵料种类
Baitstypes
D空白
Control
1 0.005(1) 5.0(1) Q(1) 1(1)
2 0.005(1) 7.5(2) Y(2) 2(2)
3 0.005(1) 10.0(3) X(3) 3(3)
4 0.010(2) 5.0(1) Y(2) 3(3)
5 0.010(2) 7.5(2) X(3) 1(1)
6 0.010(2) 10.0(3) Q(1) 2(2)
7 0.015(3) 5.0(1) X(3) 2(2)
8 0.015(3) 7.5(2) Q(1) 3(3)
9 0.015(3) 10.0(3) Y(2) 1(1)
表3 溴敌隆灭效试验方案———犔9(34)
犜犪犫犾犲3 犜犺犲狋犲狊狋狊犮犺犲犿犲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犳狅狉犅狉狅犿犪犱犻狅犾狅狀犲
处理号
No.
A浓度
Concentration(%)
B投饵量
Baitsquantity(g)
C饵料种类
Baitstypes
D空白
Control
1 0.005(1) 1(1) Q(1) 1(1)
2 0.005(1) 2(2) Y(2) 2(2)
3 0.005(1) 3(3) X(3) 3(3)
4 0.010(2) 1(1) Y(2) 3(3)
5 0.010(2) 2(2) X(3) 1(1)
6 0.010(2) 3(3) Q(1) 2(2)
7 0.015(3) 1(1) X(3) 2(2)
8 0.015(3) 2(2) Q(1) 3(3)
9 0.015(3) 3(3) Y(2) 1(1)
391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大,因而这个因子就越重要;反之,犚值越小,这个因子越不重要);2)各因子水平变化时,指标的变化规律;3)提出
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杀鼠剂防治效果分析
对3种杀鼠剂、杀鼠剂浓度、毒饵投放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试验结果如表4。据表4的犓 值结合表1可作
出初步判断:在杀鼠剂(A)中,犓2>犓1>犓3,表明3种杀鼠剂作用效果排序为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C型肉毒
梭菌生物毒素>敌鼠钠盐,即A2>A1>A3;同理,在用药浓度(B)中,犓3>犓2>犓1,即B3>B2>B1,意味着同一
种高浓度农药的作用效果优于低浓度;在投饵量(C)方面,犓2>犓3>犓1,即C2>C3>C1,表明投饵量适中为宜;
在饵料种类(D)中,犓3>犓1>犓2,即D3>D1>D2,证明用小麦做饵料最佳。比较各因子的犚值,可以看出杀鼠剂
是最重要的因子(犚=41.0)。
表4 3种杀鼠剂的试验结果及变量分析计算表
犜犪犫犾犲4 犜犺犲狋犲狊狋狉犲狊狌犾狋狊犪狀犱狏犪狉犻犪犫犾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犳狅狉狋犺狉犲犲狉狅犱犲狀狋犻犮犻犱犲狊
处理号
No.
A杀鼠剂
Rodenticides
B浓度
Concentration(%)
C投饵量
Baitsquantity(粒Granule)
D饵料种类
Baitstypes
重复Replication
Ⅰ(%) Ⅱ(%) Ⅲ(%)
处理和
Sumoftreatments
1 1 1 1 1 62 54 71 187
2 1 2 2 2 74 84 73 231
3 1 3 3 3 78 88 91 257
4 2 1 2 3 77 85 91 253
5 2 2 3 1 88 78 82 248
6 2 3 1 2 79 75 88 242
7 3 1 3 2 70 57 54 181
8 3 2 1 3 67 56 73 196
9 3 3 2 1 78 81 84 243
犓1 675.0 621.0 625.0 678.0 673 658 707 2038
犓2 743.0 675.0 727.0 654.0
犓3 620.0 742.0 686.0 706.0
犓1 225.0 207.0 208.3 226.0
犓2 247.7 225.0 242.3 218.0
犓3 206.7 247.3 228.7 235.3
犚 41.0 40.3 34.0 17.3
对表4计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5)并计算各变异来源与误差项的均方比,由犉值可知,重复间差异不显
著,但A、B、C三个因子间差异均达到0.01极显著水平,D因子差异不显著。
再用犙测验法测验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在此以各水平平均数作为比较标准,故标准误为:
犛珔狓= 45.04槡9 =2.237
算得相应的犔犛犚(Leastsignificantranges,最小显著极差)列于表6,测验结果如表7。
对不同因子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与敌鼠钠盐间的差异极显著,与
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差异显著,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与敌鼠钠盐间差异不显著;2)0.15%浓度与0.05%浓度
间差异极显著,与0.10%浓度间差异显著,0.05%浓度与0.10%浓度间差异不显著;3)每个有效洞口15粒投饵
量与35粒投饵量间差异显著,25粒投饵量与35粒投饵量间差异不显著;4)用青稞、燕麦和小麦作饵料差异均不
显著。
4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1)杀鼠剂是影响灭洞率
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用药浓度、投饵量和饵料的种类。
2)各因子水平变化时,3种杀鼠剂的灭洞率表现为:D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
素(75.0%)>敌鼠钠盐(68.9%);3种用药浓度从
0.05%增加到0.15%时,灭洞率也表现出递增态势
(69.0%,75.0%,82.4%);3个投饵量水平的灭洞率
依次 是:25 粒 (80.8%),35 粒 (76.2%),15 粒
(69.4%);用小麦作饵料的灭洞率(78.4%)略高于青
稞(75.3%)和燕麦(72.7%)的灭洞率(图1)[20,21]。这
与前述初步判断结果完全一致。
最优组合:从犓 值和图1可见,理想的处理组合
是A2B3C2D3,也就是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
毒素,以小麦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25粒毒饵有最
佳的防治效果。这个组合在已经做过试验的9个组合
中没有出现,但是它应该比从9个组合中直接找出的
最好组合A2B2C3D1 更好。
2.2 大隆防治效果分析
对大隆的使用浓度、投饵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
试验结果如表8。据表8的犓 值结合表2可作出初步
判断,在不同用药浓度(A)中,犓2>犓3>犓1,即 A2>
A3>A1,表明第2个用药浓度最佳;同理,在投饵量
(B)方面,犓1>犓2>犓3,即B1>B2>B3,意味着第1个
投饵量效果最优;在饵料种类(C)中,犓1>犓2>犓3,即
C1>C2>C3,证明青稞是饵料的最佳选择。各因子的
犚值均不高,但可以看出用药浓度和饵料种类2个因
子(犚=14.3)同样重要。
对表8计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各变异来源
与误差项的均方比,由犉值可知,重复间及各因子间
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用犙测验法进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测验得标准误:
犛珔狓= 27.36槡9 =1.74
测验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各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
著。但从表8各列的犚值及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用
药浓度在0.005%~0.015%时投饵量(B)和饵料种类
(C)是影响灭洞率的主要因素,但当各因子水平变化
时,灭洞率的变化不大。证明在设计范围内大隆对高
原鼠兔的灭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同样,从犓 值和图2可直观地看出最优组合是
A2B1C1,也就是用0.010%大隆,以青稞作饵料,每个
表5 试验重复和试验因子的方差分析及犉检验
犜犪犫犾犲5 犜犲狊狋狉犲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狏犪狉犻犪狀犮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
犪狀犱犉狋犲狊狋狅犳狋犲狊狋犳犪犮狋狅狉狊
变异来源
Sourceofvariation
自由度
Do犉
平方和
Sumof
squares
均方
Mean
square
犉 犉0.05犉0.01
重复Replication 2 140.07 70.04 1.563.636.23
A 2 843.63 421.82 9.37
B 2 816.52 408.26 9.06
C 2 585.41 292.71 6.50
D 2 150.52 75.26 1.67
误差Error 16 720.59 45.04
总变异Sumofvariation 263256.74
表6 犔犛犚值
犜犪犫犾犲6 犔犛犚狏犪犾狌犲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狑狅狉狅犱犲狀狋犻犮犻犱犲狊
犘 狇0.05 犔犛犚0.05 狇0.01 犔犛犚0.01
2 3.00 6.71 4.13 9.24
3 3.65 8.17 4.79 10.70
 注:表中第1列数字是由新复极差测验表查得所具有自由度下的秩
次距。
 Note:Figuresinthefirstcolumnarethesumofrankssearchedfrom
the犔犛犚value.
表7 不同因子的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测验
犜犪犫犾犲7 犛犻犵狀犻犳犻犮犪狀狋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犮犲狋犲狊狋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狋犲狊狋犳犪犮狋狅狉狊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狏犲犾
因子
Factors
水平
Levels
平均数 Meanvalue
(灭洞率Kilingefficiency,%)
差异显著性Significance
0.05 0.01
A A2 82.6 a A
A1 75.0 b AB
A3 68.9 b B
B B3 82.4 a A
B2 75.0 b AB
B1 69.0 b B
C C2 80.8 a A
C3 76.2 a AB
C1 69.4 b B
D D3 78.4 a A
D1 75.3 a A
D2 72.7 a A
 A:杀鼠剂类型 Rodenticides;B:浓度 Concentration(%);C:投饵量
Baitsquantity(粒Granule);D:饵料种类Baitstypes.
591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1 以犆、犇型肉毒素和敌鼠钠盐为试验材料各因子的不同水平与灭洞率关系
犉犻犵.1 犚犲犾犲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犳犪犮狋狅狉狊犫犪狊犲犱狅狀犅狅狋狌犾犻狀狋狔狆犲犆,犅狅狋狌犾犻狀狋狔狆犲犇
犪狀犱犇犻狆犺犪犮犻狀狅狀犲狊狅犱犻狌犿狊犪犾狋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狏犲犾
表8 大隆的试验结果及变量分析
犜犪犫犾犲8 犜犺犲狋犲狊狋狉犲狊狌犾狋狊犪狀犱狏犪狉犻犪犫犾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犳狅狉犜犪犾狅狀
处理号
No.
A浓度
Concentration(%)
B投饵量
Baitsquantity(g)
C饵料种类
Baitstypes
D空白
Control
重复Replication
Ⅰ(%) Ⅱ(%) Ⅲ(%)
处理和
Sumoftreatments
1 1 1 1 1 92 86 85 263
2 1 1 2 2 84 84 73 241
3 1 1 3 3 88 80 71 239
4 2 2 2 3 87 85 91 263
5 2 2 3 1 88 78 82 248
6 2 2 1 2 89 75 88 252
7 3 3 3 2 80 87 84 251
8 3 3 1 3 87 86 93 266
9 3 3 2 1 78 81 84 243
犓1 743 777 781 754 773 742 751 2266
犓2 763 755 747 744
犓3 760 734 738 768
犓1 247.7 259.0 260.3 251.0
犓2 254.3 251.7 249.0 248.0
犓3 253.3 244.7 246.0 256.0
犚 6.6 14.3 14.3 8
有效洞口投5g毒饵应当有最佳灭效。这个组合同样在已经做过试验的9个组合中没有出现,但是它应该比从9
个组合中直接找出的最好组合A1B1C1 更好。
2.3 溴敌隆防治效果分析
对溴敌隆的使用浓度、投饵量和饵料种类的L9(34)试验结果如表9。据表9的犓 值结合表3可作出初步判
断,在不同用药浓度中(A),犓2>犓3>犓1,即A2>A3>A1,表明第2个用药浓度最佳;同理,在投饵量(B)方面,
犓3>犓1>犓2,即B3>B1>B2,意味着第3个投饵量效果最优;在饵料种类(C)中,犓3>犓1>犓2,即C3>C1>C2,
证明小麦是饵料的最佳选择。各因子中用药浓度的犚值较高(犚=38.3),其作用也较为重要。
对表9计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各变异来源与误差项的均方比,由犉值可知,重复间差异显著,A因子
达到了0.01极显著水平,B、C两因子差异均不显著。
6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图2 以大隆为试验材料各因子的不同水平与灭洞率关系
犉犻犵.2 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犳犪犮狋狅狉狊犫犪狊犲犱狅狀犜犪犾狅狀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狏犲犾
表9 溴敌隆的试验结果及变量分析
犜犪犫犾犲9 犜犺犲狋犲狊狋狉犲狊狌犾狋狊犪狀犱狏犪狉犻犪犫犾犲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犅狉狅犿犪犱犻狅犾狅狀犲
处理号
No.
A浓度
Concentration(%)
B投饵量
Baitsquantity(g)
C饵料种类
Baitstypes
D空白
Control
重复Replication
Ⅰ(%) Ⅱ(%) Ⅲ(%)
处理和
Sumoftreatments
1 1 1 1 1 82 76 65 223
2 1 1 2 2 74 64 63 201
3 1 1 3 3 78 80 71 229
4 2 2 2 3 87 83 91 261
5 2 2 3 1 90 88 82 260
6 2 2 1 2 84 85 78 247
7 3 3 3 2 80 77 84 241
8 3 3 1 3 81 76 63 220
9 3 3 2 1 88 91 84 263
犓1 653 725 690 746 744 720 681 2145
犓2 768 681 725 689
犓3 724 739 730 710
犓1 217.7 241.7 230.0 254.7
犓2 256.0 227.0 241.7 229.7
犓3 241.3 246.3 243.3 236.7
犚 38.3 19.3 13.3 25.0
用犙测验法进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测验得标准误:
犛珔狓= 30.26槡9 =1.83
测验结果证明除最小浓度(0.005%)与2个较大浓度(0.010%,0.015%)间差异极显著外,2个较大浓度之
间、投饵量及饵料种类各水平间差异都不显著。表明用溴敌隆控制高原鼠兔时以推荐用药浓度为宜。
从表9各列的犚值、图3及变量分析结果得出,1)用溴敌隆控制高原鼠兔时用药浓度是影响灭洞率的主要
因子。2)随着各因子水平变化,3个用药浓度(0.005%,0.010%和0.015%)对应的灭洞率依次是72.6%,
85.3%和80.4%,3个投饵量(1,2和3g)对应的灭洞率是80.6%,75.7%和82.1%,3种饵料(青稞、燕麦和小
麦)对应的灭洞率依次是76.7%,80.6%和81.3%(图3)。3)A2B3C3 是最优组合,也就是用0.010%溴敌隆,以
小麦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3g毒饵是最佳组合。这个组合仍然是在已经做过试验的9个组合中没有出现,但
是它应该比从9个组合中直接找出的最好组合A3B3C3 更好。
791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3 以溴敌隆为试验材料各因子的不同水平与灭洞率关系
犉犻犵.3 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犲犳犳犲犮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犳犪犮狋狅狉狊犫犪狊犲犱狅狀犅狉狅犿犪犱犻狅犾狅狀犲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犾犲狏犲犾
3 讨论与结论
选用的5种杀鼠剂已有推荐使用浓度和用药量,但本研究立足于对试验区防治高原鼠兔的“精确用药”,故按
一个新的思路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表明参试杀鼠剂及其推荐的用药浓度和用
药量与调整剂量后的相同杀鼠剂在试验区对高原鼠兔的防控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存在着最优组合。因
此,用参试杀鼠剂防治高原鼠兔时应因地、因时选择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
试验发现调整使用浓度和用药量后的敌鼠钠盐灭效比推荐浓度和用药量的灭效偏低,这主要是调整后的用
药浓度偏高时影响饵料的适口性,用药浓度偏低时造成高原鼠兔觅食到亚致死量时产生不适反应而停止进食未
能达到致死量水平。要客观反映该杀鼠剂对高原鼠兔的适宜浓度和用药量还需再作进一步试验。
传统的药物灭鼠试验一般都采用推荐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本研究兼顾共性与特殊性,按等比级数对
推荐的用药浓度和用药量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探索出了适宜当时当地的精确用药浓度和用药
量,对传统的药物灭鼠试验侧重共性而忽视特殊性提出了质疑,在方法论上也是一个创新。
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量种类。
以平均灭效为测度值,5种参试杀鼠剂对高原鼠兔的适宜性排序是: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
(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
通过对试验区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试验,发现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推荐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若选择大隆作杀鼠剂,用推荐浓度(0.010%)、略低推荐的投饵量(5g)和青稞饵料为宜;以D、C型肉毒梭菌生物
毒素和敌鼠钠盐作杀鼠剂,用略高于推荐的浓度(0.15%)和投饵量(25粒)及小麦饵料较好;以溴敌隆作杀鼠剂,
用推荐浓度(0.010%)、略高于推荐的投饵量(3g)和青稞饵料为宜。
对C、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和敌鼠钠盐的L9(34)试验证实A2B3C2D3 是最佳处理组合(0.15%的D型肉毒
梭菌生物毒素、小麦作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25粒毒饵);对大隆进行L9(34)试验证实A2B1C1 是最佳处理组合
(0.010%大隆、青稞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5g毒饵);对溴敌隆进行L9(34)试验证实A2B3C3 是最佳处理组合
(0.010%溴敌隆、小麦饵料、每个有效洞口投3g毒饵)。
参考文献:
[1] 葛绍奎,马祖飞,李典谟.试论农业有害生物的精确性可持续管理[J].生态学报,2000,20(增刊):1018.
[2] BottrelDG.Cottoninsectpestmanagement[J].AnnualReviewofEntomology,1972,22:451481.
[3] 党蕊叶,权清转,王开锋.几种杀鼠剂对宁夏固原甘肃鼢鼠杀灭效果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3):188190.
[4] 王治军,陈洪舰,李明立,等.C型肉毒杀鼠素和敌鼠钠盐毒饵杀灭啮齿动物的效果比较[J].地方病通报,1999,(2):
8384.
89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5] 樊乃昌,陈培雨,励剑杰.敌鼠钠盐、大隆防治家栖鼠的药效评价[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3):203204.
[6] 刘荣堂,宋祥云.肃北县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与利用保护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3):1316.
[7] 刘荣堂,黄淑娟,李海霞.改造鼠荒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J].草原与草坪,2000,(4):1519.
[8] 陈全功.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草业学报,2007,16(1):1015.
[9] 刘荣堂,李军,张普金.山地草原和高寒草原主要植物群落研究[J].草业学报,1990,1(1):4754.
[10] 李海英,彭红春,王启基.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J].草业学报,2004,13(5):
2632.
[11] 何俊龄,张金沙,杨莹博,等.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J].草业学报,2006,15(1):117112.
[12] 韩天虎,花立民,许国成.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J].草业学报,2008,17(5):130137.
[13] 尉剑,张和平,胡江林.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J].草业科学,1999,16(6):2631.
[14] 王鑫,惠文,杨会平.陇东北部草地鼠害发生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7,24(7):6265.
[15] 刘荣堂,汪志刚,常中央,等.高原鼢鼠种群年龄划分及组成[J].草业学报,1996,5(2):6165.
[16] 傅思武,孟筱琦,王成怀,等.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稳定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3):610.
[17] 黄倩,花立民,曹慧,等.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9199.
[18] 刘来利,李文盛,王超英,等.C型肉毒梭菌灭鼠剂对高原鼠兔的试验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1998,28(3):79.
[19] 景增春,王启基,史惠兰,等.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J].草业科学,2006,23(3):8991.
[20] 张绪校,杨廷勇,郭时友,等.D型肉毒毒素灭高原鼠兔试验[J].草业科学,2007,24(2):5658.
[21] 韩天虎,花立民,许国成.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J].草业学报,2008,17(5):130137.
[22] 王虹,郝连义,董子珍.溴敌隆母粉、母液有效成分测定[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9(2):87.
[23] 赵候,杨光荣.昆明产溴敌隆的药效评价[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5,6(4):283.
[24] 侯希贤,董维惠,张鹏利,等.溴敌隆灭鼠试验报告[J].中国鼠类防制杂志,1986,2(3):138139.
[25] 李春芳,詹德林,李俊,等.溴敌隆灭鼠效果观察[J].中国鼠类防制杂志,1989,5(3):176179.
[26] 马庭矗,李凤龙,谢德昌,等.溴敌隆毒饵不同投饵方法灭鼠效果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11(2):
147148.
[27] 张仲秋.大隆消灭草原黄鼠的试验[J].灭鼠文集,1982,(2):810.
[28] 内蒙新药灭鼠协作组.大隆杀灭长爪沙鼠和褐家鼠的研究[J].灭鼠文集,1982,(2):2326.
[29] 李顺德,普文林.敌鼠钠盐在玉溪地区连续使用十年后的药效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8(1):82.
[30] 陈美梨,冯志勇,黄秀清.敌鼠钠盐应用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0,(3):4547.
[31] 郑轶琦,王志勇,郭海林,等.正交设计优化假俭草SRAP-PCR反应体系及引物筛选[J].草业学报,2008,17(4):
110117.
[32] 荣廷昭.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9295,250260.
[33] 林德光.生物统计的数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335380.
991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犃狊狋狌犱狔狅狀犪犮犮狌狉犪狋犲,狊狌狊狋犪犻狀犪犫犾犲,犮狅狀狋狉狅犾狋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犳狅狉狆犾犪狋犲犪狌狆犻犽犪(犗犮犺狋狅狀犪犮狌狉狕狅狀犻犪犲)
-犆狅犿狆犪狉犪狋犻狏犲犲狓狆犲狉犻犿犲狀狋狅狀狊犲狏犲狉犪犾狉狅犱犲狀狋犻犮犻犱犲狊
WANGXingtang,HUALimin,SUJunhu,CAOHui,QIXiaomei,WANGJunmei,LIURongtang
(ColegeofPrataculturalScienc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DuringAprilandMay2007,arodenticideexperimentwasconductedoncontrolofplateaupikain
Sunan,Gansuprovince.Recommendeddrugdensitiesanddrugvaluesoffiverodenticideswereadjustedbygeo
metricalyincreasedanddecreasedvaluesusinganorthogonaldesign.Thereweredifferencesbetweenrecom
mendedvalues,actualdrugdensities,drugconsumption,baittypes,andofadjustedvaluesandtypesinkiling
efficiencyonplateaupikainthetestregion.Primaryandsecondaryfactorsaffectedkilingefficiencyandtended
todecreaseintheorderrodenticidetypes>drugdensities>baitconsumption>baittypes.Fivekindsoftested
rodenticideswereintheorderTalon(83.9%)>BotulintypeD(82.6%)>Bromadiolone(79.4%)>Botulin
typeC(75.0%)>Diphacinonesodiumsalt(68.9%)accordingtotheassessmentindexbasedoncontroleffect.
Thethreeoptimumtreatmentcombinationswere0.15% BotulintypeD,wheatbait,25grainsbait;0.01%
Talon,nakedbarleybait,5gbait;0.01%Bromadiolone,wheatbait,3gbait.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rodentdamage;plateaupika(犗犮犺狋狅狀犪犮狌狉狕狅狀犻犪犲);rodenticides;rodentcontroltechnology
0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