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3):367 373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4)03036707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曹永庆,姚小华,王开良,龙 伟,林 萍,任华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收稿日期:20130603
基金项目: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江山林改科技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SY01);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油茶良种快繁及产
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2010C02005)
作者简介:曹永庆(1981—),男,山东青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renhd@163.com
摘要: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
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长林
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
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
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
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树形指数居中的长林53号无性
系新梢长度、新叶比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
势,冠层截获率(I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树形直立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冠层截获率
(In)较低,树形开张的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较低,冠层截获率(In)较高。修剪处理显著降低了树形直
立的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并提高了树形开张的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修剪处理还降低了冠层
截获率(In),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结果为油茶栽培、修剪管
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油茶;树形;发枝特点;光合特性;修剪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BranchingandPhotosyntheticUtilizationofOiltea
CameliawithDiferentTreeShapes
CAOYongqing,YAOXiaohua,WANGKailiang,LONGWei,LINPing,RENHuadong
(ResearchInstituteofSubtropical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Fuyang 3114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branching,photosyntheticutilizationandtheresponsetopruningofoilteacamelia(Cameliaoleif
eraAbel.)withdiferenttreeshapes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eeshapeindexofselectedoil-tea
cameliacloneswasbetween0.72and1.33inthesequenceof‘changlin175’>‘changlin40’>‘changlin53’>
‘changlin4’>‘changlin46’.Thetreeshapeof‘changlin175’and‘changlin40’belongedtouprighttypedueto
theirhighertreeshapeindexandthe‘changlin4’and‘changlin46’wereopentype.“changlin53”wasmoderate.
Thebranchingnumber,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icrateandwateruseeficiency(WUE)
werehigherintheupperlayerofcanopythanthatinlowerandinnerlayerofcanopy.Withtheincreaseoftree
shapeindex,the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icrateandWUEincreasedatinitialstageand
thendecreased,andthediferenceofbranchingnumber,newleavesratioamongdiferentpartsofcanopybecame
bigger,whilethediferenceofshootlengthbecamesmaler.The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icratewerethehighestin‘changlin53’whosetreeshapeindexwasmoderate.ThediurnalvariationofPARreflec
tivityinoilteacameliashowedanupwardtrendafterthefirstdropandthediurnalvariationofPARinterception
ratewasopposite.Theuprighttype‘changlin175’showedhigherPARreflectivityandlowerPARinterceptionrate
thanthatofopentype‘changlin4’.Thebranchingnumberofuprighttypeoilteacameliaclonesdecreasedsignifi
cantly,whilethebranchingnumberandshootlengthofinnerlayercanopyofopentypeoilteacameliaclonesin
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hetreatmentofpruning.ThePARinterceptionratedecreasedandthenetphotosynthetic
rateandWUEofinnerlayercanopyincreasedapparentlyafterpruningtreatment.
Keywords:Cameliaoleifera;treeshape;branching;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pruning
油茶(CameliaoleiferaAbel.)又名普通油茶,属
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iaL.)植物,为常
绿小乔木或乔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
种[1]。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在栽培中为了提高
授粉率,增加产量,通常采用5个花期一致的品种配
置栽培[2],然而油茶不同无性系树形结构差异较大,
树高、冠幅等差异显著[3-4],增加了栽培生产中树体
管理的难度。
树木不同树形结构的形成与发枝特性紧密相
关[5],而且树形差异影响冠层结构以及对光能的利
用,进而影响果实品质[6-7]。在果树上,针对不同的
生长型和树形类型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8-9],并且
挖掘了一些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果品产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然而,油茶在树形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
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对不同无性系的表型和经济指标
的测定和比较,缺乏与树形相结合的系统分析[3-4]。
本文拟从树形结构的角度,研究不同油茶无性系的
发枝和光合特性,并探讨其与树形结构的相关性,明
确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理的响应规律,以
期为油茶栽培、修剪管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
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浙江金华国家油茶油桐良种基地东方
红林场进行,供试油茶无性系为长林4号、长林53
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和长林40号。试验植株
为2006年1月份定值,株行距2m×3m,未作任何
修剪管理,均为自然树形。
1.2 试验方法
每个油茶无性系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植
株6株,测定株高及冠幅,其中3株于2011年进行
冬季修剪管理,具体方法为:采取简易修剪,修剪量
控制在1/4 1/3,以疏剪为主,疏除内堂过密丛枝、
营养枝、病弱枝和下脚枝。其余3株作为对照。于5
月份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指标测定。
1.2.1 发枝特性调查 在试验植株上以树冠上层
(树高2/3以上外层部位)、中层(树高1/3 2/3外
层部位)、下层(树高1/3以下外层部位)和树冠内
层(树冠内部距树冠外层30 50cm的冠层部位)
划分取样区域,每个冠层部位随机调查3个标准枝
(2年生枝)上的当年生叶片数、2年生叶片数、新梢
发枝量、新梢长度指标,新梢发枝量以20cm×20cm
×20cm方框范围内新梢数表示,每个冠层部位测
定3次。
1.2.2 光合特性测定 用美国 Licor公司 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植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
性指标,测定时间为晴天9:00至11:00时。每个试
验植株选取树冠上、中、下和内层4个部位,每个部
位选取当年成熟新梢中部成熟叶片(一般为第3或
第4片叶)3 5片进行测定,取平均值。
用上海鑫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植物冠层
分析仪 STGG01测定植株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PAR),在晴天于9:00至15:00时,每小时测定1
次。将探头置于距冠层顶部30cm处,垂直向上测
量冠层顶部入射PAR(PARI),垂直向下测量冠层反
射PAR(PARR);再将探头置于冠层底部,垂直向上
测量底部入射PAR(PART)。测定3次,取平均值。
1.3 数据分析
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10-12]:树形指数 =树高/
冠幅(冠幅以树冠横向的最大直径表示);新叶比 =
(当年生叶片数/标准枝上总叶片数)×100%;叶片
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
蒸腾速率(Tr);冠层反射率(Re)=PARR/PARI;冠
层截获率(In)=(PARI-PART-PARR)/PARI。
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统计分析并
作图。
86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茶无性系树形特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各参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
差异较大,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 >长林
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 >长林46号(图1)。
长林175号无性系树体直立、冠层紧凑,树形指数最
高,达到1.33;长林46号无性系树体开张,树形指数
最低,为0.72;长林53号无性系树形指数居中,为
1.06。随着树形指数降低,油茶树体逐渐由直立形
转向开张形。
图1 不同油茶无性系树形指数比较
2.2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差异性分析
由图2可知,油茶无性系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
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树冠
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高,而
树冠内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则相对
较低。
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树冠内层的新
梢发枝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且在树冠不同部位间的
差异变大(图 2-A)。如长林 46号(树形指数为
0.72)、长林53号(树形指数为1.06)和长林175号
(树形指数为1.33)无性系树冠各部位的平均新梢
发枝量分别为8.25、9.97和9.18个,变异系数分别
为17.7%、25.5%和50.7%。
与新梢发枝量不同,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
性系新梢长度和新叶比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
的趋势。长林53号无性系的新梢长度和新叶比最
高,新梢长度平均值达 9.77cm,新叶比为 79.7%
(图2-B、2-C);且树形指数越大,新梢长度在树冠
外层各部位(上层、中层、下层)间的差异越小,而新
叶比在树冠外层各部位间的差异越大。而如长林
4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75号无性系树冠外层新梢
长度平均值分别为6.51、10.18和9.82cm,不同部
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9%、10.1%和4.4%;新
叶比平均值分别为71.3%、82.3%和66.4%,不同
部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6.8%和15.7%。
图2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差异
2.3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分析
油茶无性系不同冠层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显著,树冠上层和
中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远高于树冠下层和内
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图3-A),树冠下层叶片
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也相对最低(图3-B)。随
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
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
变化趋势,但表现不完全一致,如长林53号(树形指
数1.06)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达
8.11μ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平
均值为3.29μmol·mmol-1;而长林40号(树形指
数1.17)无性系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
96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达4.52μmol·mmol-1,叶片净光合速率(Pn)平均
值为7.04μmol·m-2·s-1。此外,虽然长林53号
无性系树冠各部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
大,如树冠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达11.74μmol·
m-2·s-1,树冠内层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仅为
3.36μmol·m-2·s-1,但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差异相对较小(图3-B);长林40号无性系
虽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值最高,但冠层
各部位的差异较大,树冠中层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达6.00μmol·mmol-1,而树冠下层的叶片
水分利用效率(WUE)仅为2.82μmol·mmol-1。
与直立树形的油茶无性系相比,树形开张的长
林46号(树形指数0.72)无性系冠层各部位间叶片
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较小,
如树冠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 7.80μmol·
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为4.14μmol·
mmol-1,树冠内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 6.64
μ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99
μmol·mmol-1,这可能与其树形开张,树冠内部叶
片光照条件较好,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有关。
图3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和
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2.4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
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冠层截获率(In)则
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图4-A、4-B)。日变
化过程中,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化,中午时刻油茶树冠
的冠层反射率(Re)最低,冠层截获率(In)最高。
图4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和冠层
截获率日变化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
截获率(In)不同,树形指数较高的长林175号无性
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其次是长林53号无性系,
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冠层反射
率(Re)相对较低(图4-A)。与冠层反射率(Re)相
反,长林53号、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
低于长林4号无性系(图4-B),如中午12:00时,
长林175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无性系的冠层反
射率(Re)分别为6.46%、5.22%和4.83%,冠层截
获率(In)分别为89.74%、90.21%和93.01%。
2.5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的
影响
从表1可看出,修剪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
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新梢长度,对新叶比则无显
07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著影响,且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理的响应
不同。树形指数相对较高的无性系(长林175号、长
林40号),在修剪处理后树冠新梢发枝量显著降低,
新梢长度则变化不大,如长林175号(树形指数133)
无性系修剪后树冠外层新梢数量由11.61下降至
900个,树冠内层新梢数量由1.89下降至133个。
而树形指数较低的无性系(长林4号、长林46号),修
剪处理显著提高了其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
度,如长林46号(树形指数0.72)无性系修剪后树冠
外层新梢数量达9.56个,树冠内层新梢数量由6.06
个提高到8.17个,新梢长度达671cm。
表1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的影响
无性系 处理
新梢数量/个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新梢长度/cm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新叶比/%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
对照 11.61 1.89 9.89 7.60 66.43 23.33
修剪 9.00 1.33 9.82 6.62 67.59 28.10
对照 9.56 3.11 8.94 4.42 58.58 35.08
修剪 8.72 2.83 9.06 4.83 62.37 34.97
对照 11.19 6.33 7.13 6.90 82.30 64.66
修剪 9.33 5.11 9.18 8.53 74.17 68.41
对照 9.17 3.49 9.46 3.52 76.00 42.45
修剪 9.89 4.78 8.39 7.04 70.77 41.01
对照 8.98 6.06 8.11 5.74 71.32 58.88
修剪 9.56 8.17 6.51 6.71 84.00 79.21
注:表示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性,下同。
修剪处理对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
(Re)无显著影响,但修剪处理减少了冠层枝叶数
量,冠层截获率(In)有所降低,如树形开张的长林4
号、长林 46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分别由
9253%下降到 87.42%、90.54%下降到 86.91%
(表2)。此外,修剪处理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
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如长林4
号无性系修剪后冠层内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由
1.19μmol·m-2·s-1升高到 1.74μmol·m-2·
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由1.62μmol·mmol-1提高
到3.31μmol·mmol-1。
表2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无性系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1)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冠层反射率/
%
冠层截获率/
%
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
对照 6.53 2.80 3.26 1.80 6.50 90.04
修剪 7.33 5.43 3.46 4.90 6.38 89.06
对照 7.64 3.59 4.24 5.35 4.79 91.96
修剪 8.26 5.23 3.97 5.18 4.76 84.20
对照 9.69 3.36 3.15 3.70 5.58 89.97
修剪 9.66 3.43 4.59 4.05 5.87 90.22
对照 5.51 1.19 3.09 1.62 5.02 92.53
修剪 6.33 1.74 6.21 3.31 5.18 87.42
对照 7.21 4.72 4.04 2.99 4.72 90.54
修剪 7.07 6.04 3.36 3.21 4.45 86.91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油茶物种间的树体结构
有很大的变异,有些为灌乔木类型,如普通油茶、小
果油茶(C.meiocarpaHu.)等,有些为高大乔木,如
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ataChi.)、腾冲红花油茶
(C.reticulataLind1.)等,即使在同一物种内,不同
的无性系或家系的树形特征也不相同[13],甚至同一
无性系内树体高度和冠幅也出现较大变异[3]。为了
能更好地表征树形结构,降低分析误差,本研究用树
形指数表示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形特征。研究结果
表明,树形指数较高的油茶无性系,树体直立、冠层
紧凑,树形指数越低,树冠越为开张,供试油茶无性
系的树形指数集中在0.72 1.33之间。可将树形
指数和枝叶紧凑程度相结合来表征树形结构,如长
林175号无性系可定义为直立紧凑形油茶无性系,
17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但关于枝叶紧凑程度指标的确定及划分标准还需进
一步研究探讨。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
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树冠上层
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高,树冠内
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低,且不
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显著不同。与开张形油
茶无性系相比,直立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各部位间新
梢长度差异较小,但新梢发枝量差异较大,这与在果
树上的研究结果类似,苹果不同冠层部位的枝叶数
量差异显著[14],且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体不同树冠部
位新梢发枝量的差异要大于开心形苹果树体[15]。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
差异显著,且树冠上层和中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
远高于树冠下层和内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这
与树冠上层和中层的受光条件较好有关。随着树形
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
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长林53号无性系的叶片
净光合速率(Pn)最高,达8.11μmol·m-2·s-1,而
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要高于长林53号
无性系,可见冠层截获率(In)并不是叶片净光合速
率(Pn)的决定性因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还与品
种基因型、叶龄叶位、营养情况等有关[16-17]。此外,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截获
率(In)差异是冠层结构差异的反映,树形指数较高
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其次是
长林53号无性系,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46
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相对较低,与冠层反射率
(Re)相反,长林53号、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截获
率(In)低于长林4号无性系,可见冠层反射率(Re)
和冠层截获率(In)与树形指数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
相关性,这也表明树形指数并不是影响冠层反射率
(Re)和冠层截获率(In)的唯一因素。不同树形油
茶无性系在叶面积指数、叶倾角等参数上的差异
性[12]也可能是影响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截获率
(In)的重要因素,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中WUE是指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
即指消耗单位数量的 H2O所固定的 CO2的数
量[18]。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间和同一无性系不同
冠层部位间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出较
大差异,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趋势类似,
随着树形指数增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表
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长林40号无性
系的叶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 4.52
μmol·mmol-1,且树冠上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约为树冠下层叶片的2倍。冠层部位间叶
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在不同树形油茶无
性系间表现不同,这一方面与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
的基因型差异有关[19],另一方面,不同冠层部位的
叶片生长势和叶片营养的差异也会引起叶片水分利
用效率(WUE)的不同[20]。
修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无性系新梢
发枝量和新梢长度,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
理的响应不同。修剪处理后,直立形油茶无性系冠
层新梢发枝量有所下降,新梢长度无显著变化,而开
张形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显
著增加。此外,修剪处理使光合有效辐射(PAR)的
冠层截获率(In)有所下降,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
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可见,
针对不同树形的油茶无性系应采取不同的修剪策
略,对树形直立的油茶无性系应采取疏剪和短截[21]
相结合的手段,而对树形开张的油茶无性系,则以疏
剪为主,既能改善冠层内部光照条件,提升叶片光合
效率,又能促进新梢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33
[2]姚小华,徐林初,罗治建,等.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0:73
[3]张国武.油茶优良无性系性状表现的比较分析与评价[D].南
昌:江西农业大学,2007:34-36
[4]谢 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
林业科技大学,2010:16-17
[5]张国财,原 瑶,阳艳岚.树木分枝结构研究概述[J].林业科
技情报,2008,40(1):8-9
[6]冉辛拓,宋海舟,高志货,等.梨不同树形对光效能及产量品质
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2,39(5):957-962
[7]高清华,叶正文,章 镇,等.树形对油桃幼树光截获能力和结
果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294-1298
[8]牛 良,王志强,刘淑娥,等.半矮化型、紧凑型、普通型桃树枝
条和叶片特征比较[J].果树学报,2005,22(4):319-322
[9]牛 良,王志强,刘淑娥,等.桃树不同生长型及其研究进展
[J].果树学报,2004,21(4):354-359
[10]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
[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6):5-8
[11]何志祥,孙 颖,雷小林,等.油茶简化修剪光合特性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111-116
[12]朱相成,汤 亮,张文宇,等.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水稻冠
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
27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34-43
[13]庄瑞林,董汝湘,黄爱珠,等.油茶亚1、亚2、亚6三个优良家
系的选育[J].经济林研究,1986,4(1):30-39
[14]路 超,王金政,薛晓敏,等.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
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2009,52(7):45-49
[15]王 琰,范崇辉,江道伟,等.苹果不同树形树冠特性和果实
品质的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93-97
[16]邹天才,张著林,周洪英,等.贵州山茶属五种野生植物的光
合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4,21(4):366-370
[17]黄义松,牛德奎,赵中华,等.1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作用
及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209
-214
[18]张正斌,山 仑.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
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73-78
[19]贾 宁,高聚林,于晓芳,等.玉米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差异性及其生理变化[J].华北农学报,2011,26(4):121
-125
[20]曹生奎,冯 起,司建华,等.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
述[J].生态学报,2009,29(7):3882-3892
[21]肖 青,李纪元,李锦明,等.不同强度修剪对幼龄期油茶无
性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08(2):7-9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