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on Branching and Photosynthetic Utilization of Oil-tea Camellia with Different Tree Shapes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3):367 373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4)03036707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曹永庆,姚小华,王开良,龙 伟,林 萍,任华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收稿日期:20130603
基金项目: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江山林改科技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SY01);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油茶良种快繁及产
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2010C02005)
作者简介:曹永庆(1981—),男,山东青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研究
 通讯作者:renhd@163.com
摘要: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
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长林
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
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
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
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树形指数居中的长林53号无性
系新梢长度、新叶比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
势,冠层截获率(I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树形直立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冠层截获率
(In)较低,树形开张的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较低,冠层截获率(In)较高。修剪处理显著降低了树形直
立的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并提高了树形开张的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修剪处理还降低了冠层
截获率(In),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结果为油茶栽培、修剪管
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油茶;树形;发枝特点;光合特性;修剪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BranchingandPhotosyntheticUtilizationofOiltea
CameliawithDiferentTreeShapes
CAOYongqing,YAOXiaohua,WANGKailiang,LONGWei,LINPing,RENHuadong
(ResearchInstituteofSubtropical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Fuyang 3114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branching,photosyntheticutilizationandtheresponsetopruningofoilteacamelia(Cameliaoleif
eraAbel.)withdiferenttreeshapes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eeshapeindexofselectedoil-tea
cameliacloneswasbetween0.72and1.33inthesequenceof‘changlin175’>‘changlin40’>‘changlin53’>
‘changlin4’>‘changlin46’.Thetreeshapeof‘changlin175’and‘changlin40’belongedtouprighttypedueto
theirhighertreeshapeindexandthe‘changlin4’and‘changlin46’wereopentype.“changlin53”wasmoderate.
Thebranchingnumber,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icrateandwateruseeficiency(WUE)
werehigherintheupperlayerofcanopythanthatinlowerandinnerlayerofcanopy.Withtheincreaseoftree
shapeindex,the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icrateandWUEincreasedatinitialstageand
thendecreased,andthediferenceofbranchingnumber,newleavesratioamongdiferentpartsofcanopybecame
bigger,whilethediferenceofshootlengthbecamesmaler.Thelengthofshoot,newleavesratio,netphotosynthet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icratewerethehighestin‘changlin53’whosetreeshapeindexwasmoderate.ThediurnalvariationofPARreflec
tivityinoilteacameliashowedanupwardtrendafterthefirstdropandthediurnalvariationofPARinterception
ratewasopposite.Theuprighttype‘changlin175’showedhigherPARreflectivityandlowerPARinterceptionrate
thanthatofopentype‘changlin4’.Thebranchingnumberofuprighttypeoilteacameliaclonesdecreasedsignifi
cantly,whilethebranchingnumberandshootlengthofinnerlayercanopyofopentypeoilteacameliaclonesin
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hetreatmentofpruning.ThePARinterceptionratedecreasedandthenetphotosynthetic
rateandWUEofinnerlayercanopyincreasedapparentlyafterpruningtreatment.
Keywords:Cameliaoleifera;treeshape;branching;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pruning
油茶(CameliaoleiferaAbel.)又名普通油茶,属
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iaL.)植物,为常
绿小乔木或乔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
种[1]。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在栽培中为了提高
授粉率,增加产量,通常采用5个花期一致的品种配
置栽培[2],然而油茶不同无性系树形结构差异较大,
树高、冠幅等差异显著[3-4],增加了栽培生产中树体
管理的难度。
树木不同树形结构的形成与发枝特性紧密相
关[5],而且树形差异影响冠层结构以及对光能的利
用,进而影响果实品质[6-7]。在果树上,针对不同的
生长型和树形类型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8-9],并且
挖掘了一些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果品产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然而,油茶在树形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
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对不同无性系的表型和经济指标
的测定和比较,缺乏与树形相结合的系统分析[3-4]。
本文拟从树形结构的角度,研究不同油茶无性系的
发枝和光合特性,并探讨其与树形结构的相关性,明
确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理的响应规律,以
期为油茶栽培、修剪管理以及优良油茶资源的发掘
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浙江金华国家油茶油桐良种基地东方
红林场进行,供试油茶无性系为长林4号、长林53
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和长林40号。试验植株
为2006年1月份定值,株行距2m×3m,未作任何
修剪管理,均为自然树形。
1.2 试验方法
每个油茶无性系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植
株6株,测定株高及冠幅,其中3株于2011年进行
冬季修剪管理,具体方法为:采取简易修剪,修剪量
控制在1/4 1/3,以疏剪为主,疏除内堂过密丛枝、
营养枝、病弱枝和下脚枝。其余3株作为对照。于5
月份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指标测定。
1.2.1 发枝特性调查 在试验植株上以树冠上层
(树高2/3以上外层部位)、中层(树高1/3 2/3外
层部位)、下层(树高1/3以下外层部位)和树冠内
层(树冠内部距树冠外层30 50cm的冠层部位)
划分取样区域,每个冠层部位随机调查3个标准枝
(2年生枝)上的当年生叶片数、2年生叶片数、新梢
发枝量、新梢长度指标,新梢发枝量以20cm×20cm
×20cm方框范围内新梢数表示,每个冠层部位测
定3次。
1.2.2 光合特性测定 用美国 Licor公司 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植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
性指标,测定时间为晴天9:00至11:00时。每个试
验植株选取树冠上、中、下和内层4个部位,每个部
位选取当年成熟新梢中部成熟叶片(一般为第3或
第4片叶)3 5片进行测定,取平均值。
用上海鑫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植物冠层
分析仪 STGG01测定植株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PAR),在晴天于9:00至15:00时,每小时测定1
次。将探头置于距冠层顶部30cm处,垂直向上测
量冠层顶部入射PAR(PARI),垂直向下测量冠层反
射PAR(PARR);再将探头置于冠层底部,垂直向上
测量底部入射PAR(PART)。测定3次,取平均值。
1.3 数据分析
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10-12]:树形指数 =树高/
冠幅(冠幅以树冠横向的最大直径表示);新叶比 =
(当年生叶片数/标准枝上总叶片数)×100%;叶片
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
蒸腾速率(Tr);冠层反射率(Re)=PARR/PARI;冠
层截获率(In)=(PARI-PART-PARR)/PARI。
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统计分析并
作图。
86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茶无性系树形特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各参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
差异较大,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 >长林
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 >长林46号(图1)。
长林175号无性系树体直立、冠层紧凑,树形指数最
高,达到1.33;长林46号无性系树体开张,树形指数
最低,为0.72;长林53号无性系树形指数居中,为
1.06。随着树形指数降低,油茶树体逐渐由直立形
转向开张形。
图1 不同油茶无性系树形指数比较
2.2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差异性分析
由图2可知,油茶无性系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
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树冠
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高,而
树冠内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则相对
较低。
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树冠内层的新
梢发枝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且在树冠不同部位间的
差异变大(图 2-A)。如长林 46号(树形指数为
0.72)、长林53号(树形指数为1.06)和长林175号
(树形指数为1.33)无性系树冠各部位的平均新梢
发枝量分别为8.25、9.97和9.18个,变异系数分别
为17.7%、25.5%和50.7%。
与新梢发枝量不同,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
性系新梢长度和新叶比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
的趋势。长林53号无性系的新梢长度和新叶比最
高,新梢长度平均值达 9.77cm,新叶比为 79.7%
(图2-B、2-C);且树形指数越大,新梢长度在树冠
外层各部位(上层、中层、下层)间的差异越小,而新
叶比在树冠外层各部位间的差异越大。而如长林
4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75号无性系树冠外层新梢
长度平均值分别为6.51、10.18和9.82cm,不同部
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9%、10.1%和4.4%;新
叶比平均值分别为71.3%、82.3%和66.4%,不同
部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6.8%和15.7%。
图2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差异
2.3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分析
油茶无性系不同冠层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显著,树冠上层和
中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远高于树冠下层和内
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图3-A),树冠下层叶片
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也相对最低(图3-B)。随
着树形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
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
变化趋势,但表现不完全一致,如长林53号(树形指
数1.06)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高,达
8.11μ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平
均值为3.29μmol·mmol-1;而长林40号(树形指
数1.17)无性系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
96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达4.52μmol·mmol-1,叶片净光合速率(Pn)平均
值为7.04μmol·m-2·s-1。此外,虽然长林53号
无性系树冠各部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
大,如树冠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达11.74μmol·
m-2·s-1,树冠内层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仅为
3.36μmol·m-2·s-1,但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差异相对较小(图3-B);长林40号无性系
虽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值最高,但冠层
各部位的差异较大,树冠中层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达6.00μmol·mmol-1,而树冠下层的叶片
水分利用效率(WUE)仅为2.82μmol·mmol-1。
与直立树形的油茶无性系相比,树形开张的长
林46号(树形指数0.72)无性系冠层各部位间叶片
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较小,
如树冠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 7.80μmol·
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为4.14μmol·
mmol-1,树冠内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 6.64
μ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99
μmol·mmol-1,这可能与其树形开张,树冠内部叶
片光照条件较好,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有关。
图3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和
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2.4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的日变
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冠层截获率(In)则
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图4-A、4-B)。日变
化过程中,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化,中午时刻油茶树冠
的冠层反射率(Re)最低,冠层截获率(In)最高。
图4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和冠层
截获率日变化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
截获率(In)不同,树形指数较高的长林175号无性
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其次是长林53号无性系,
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冠层反射
率(Re)相对较低(图4-A)。与冠层反射率(Re)相
反,长林53号、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
低于长林4号无性系(图4-B),如中午12:00时,
长林175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无性系的冠层反
射率(Re)分别为6.46%、5.22%和4.83%,冠层截
获率(In)分别为89.74%、90.21%和93.01%。
2.5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的
影响
从表1可看出,修剪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
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新梢长度,对新叶比则无显
07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著影响,且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理的响应
不同。树形指数相对较高的无性系(长林175号、长
林40号),在修剪处理后树冠新梢发枝量显著降低,
新梢长度则变化不大,如长林175号(树形指数133)
无性系修剪后树冠外层新梢数量由11.61下降至
900个,树冠内层新梢数量由1.89下降至133个。
而树形指数较低的无性系(长林4号、长林46号),修
剪处理显著提高了其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
度,如长林46号(树形指数0.72)无性系修剪后树冠
外层新梢数量达9.56个,树冠内层新梢数量由6.06
个提高到8.17个,新梢长度达671cm。
表1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的影响
无性系 处理
新梢数量/个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新梢长度/cm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新叶比/%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
对照 11.61 1.89 9.89 7.60 66.43 23.33
修剪 9.00 1.33 9.82 6.62 67.59 28.10
对照 9.56 3.11 8.94 4.42 58.58 35.08
修剪 8.72 2.83 9.06 4.83 62.37 34.97
对照 11.19 6.33 7.13 6.90 82.30 64.66
修剪 9.33 5.11 9.18 8.53 74.17 68.41
对照 9.17 3.49 9.46 3.52 76.00 42.45
修剪 9.89 4.78 8.39 7.04 70.77 41.01
对照 8.98 6.06 8.11 5.74 71.32 58.88
修剪 9.56 8.17 6.51 6.71 84.00 79.21
   注:表示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性,下同。
修剪处理对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
(Re)无显著影响,但修剪处理减少了冠层枝叶数
量,冠层截获率(In)有所降低,如树形开张的长林4
号、长林 46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分别由
9253%下降到 87.42%、90.54%下降到 86.91%
(表2)。此外,修剪处理显著提高了冠层内部叶片
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如长林4
号无性系修剪后冠层内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由
1.19μmol·m-2·s-1升高到 1.74μmol·m-2·
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由1.62μmol·mmol-1提高
到3.31μmol·mmol-1。
表2 修剪处理对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无性系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1)
树冠外层 树冠内层
冠层反射率/

冠层截获率/

长林175号
长林40号
长林53号
长林4号
长林46号
对照 6.53 2.80 3.26 1.80 6.50 90.04
修剪 7.33 5.43 3.46 4.90 6.38 89.06
对照 7.64 3.59 4.24 5.35 4.79 91.96
修剪 8.26 5.23 3.97 5.18 4.76 84.20
对照 9.69 3.36 3.15 3.70 5.58 89.97
修剪 9.66 3.43 4.59 4.05 5.87 90.22
对照 5.51 1.19 3.09 1.62 5.02 92.53
修剪 6.33 1.74 6.21 3.31 5.18 87.42
对照 7.21 4.72 4.04 2.99 4.72 90.54
修剪 7.07 6.04 3.36 3.21 4.45 86.91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油茶物种间的树体结构
有很大的变异,有些为灌乔木类型,如普通油茶、小
果油茶(C.meiocarpaHu.)等,有些为高大乔木,如
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ataChi.)、腾冲红花油茶
(C.reticulataLind1.)等,即使在同一物种内,不同
的无性系或家系的树形特征也不相同[13],甚至同一
无性系内树体高度和冠幅也出现较大变异[3]。为了
能更好地表征树形结构,降低分析误差,本研究用树
形指数表示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形特征。研究结果
表明,树形指数较高的油茶无性系,树体直立、冠层
紧凑,树形指数越低,树冠越为开张,供试油茶无性
系的树形指数集中在0.72 1.33之间。可将树形
指数和枝叶紧凑程度相结合来表征树形结构,如长
林175号无性系可定义为直立紧凑形油茶无性系,
17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但关于枝叶紧凑程度指标的确定及划分标准还需进
一步研究探讨。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
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树冠上层
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高,树冠内
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相对较低,且不
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特性显著不同。与开张形油
茶无性系相比,直立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各部位间新
梢长度差异较小,但新梢发枝量差异较大,这与在果
树上的研究结果类似,苹果不同冠层部位的枝叶数
量差异显著[14],且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体不同树冠部
位新梢发枝量的差异要大于开心形苹果树体[15]。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
差异显著,且树冠上层和中层叶片净光合速率(Pn)
远高于树冠下层和内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这
与树冠上层和中层的受光条件较好有关。随着树形
指数增大,油茶无性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
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长林53号无性系的叶片
净光合速率(Pn)最高,达8.11μmol·m-2·s-1,而
长林4号无性系冠层截获率(In)要高于长林53号
无性系,可见冠层截获率(In)并不是叶片净光合速
率(Pn)的决定性因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还与品
种基因型、叶龄叶位、营养情况等有关[16-17]。此外,
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截获
率(In)差异是冠层结构差异的反映,树形指数较高
的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最高,其次是
长林53号无性系,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46
号无性系冠层反射率(Re)相对较低,与冠层反射率
(Re)相反,长林53号、长林175号无性系冠层截获
率(In)低于长林4号无性系,可见冠层反射率(Re)
和冠层截获率(In)与树形指数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
相关性,这也表明树形指数并不是影响冠层反射率
(Re)和冠层截获率(In)的唯一因素。不同树形油
茶无性系在叶面积指数、叶倾角等参数上的差异
性[12]也可能是影响冠层反射率(Re)和冠层截获率
(In)的重要因素,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中WUE是指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
即指消耗单位数量的 H2O所固定的 CO2的数
量[18]。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间和同一无性系不同
冠层部位间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表现出较
大差异,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趋势类似,
随着树形指数增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表
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长林40号无性
系的叶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 4.52
μmol·mmol-1,且树冠上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约为树冠下层叶片的2倍。冠层部位间叶
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在不同树形油茶无
性系间表现不同,这一方面与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
的基因型差异有关[19],另一方面,不同冠层部位的
叶片生长势和叶片营养的差异也会引起叶片水分利
用效率(WUE)的不同[20]。
修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茶无性系新梢
发枝量和新梢长度,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对修剪处
理的响应不同。修剪处理后,直立形油茶无性系冠
层新梢发枝量有所下降,新梢长度无显著变化,而开
张形油茶无性系新梢发枝量和树冠内层新梢长度显
著增加。此外,修剪处理使光合有效辐射(PAR)的
冠层截获率(In)有所下降,冠层内部叶片的净光合
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可见,
针对不同树形的油茶无性系应采取不同的修剪策
略,对树形直立的油茶无性系应采取疏剪和短截[21]
相结合的手段,而对树形开张的油茶无性系,则以疏
剪为主,既能改善冠层内部光照条件,提升叶片光合
效率,又能促进新梢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33
[2]姚小华,徐林初,罗治建,等.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0:73
[3]张国武.油茶优良无性系性状表现的比较分析与评价[D].南
昌:江西农业大学,2007:34-36
[4]谢 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
林业科技大学,2010:16-17
[5]张国财,原 瑶,阳艳岚.树木分枝结构研究概述[J].林业科
技情报,2008,40(1):8-9
[6]冉辛拓,宋海舟,高志货,等.梨不同树形对光效能及产量品质
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2,39(5):957-962
[7]高清华,叶正文,章 镇,等.树形对油桃幼树光截获能力和结
果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294-1298
[8]牛 良,王志强,刘淑娥,等.半矮化型、紧凑型、普通型桃树枝
条和叶片特征比较[J].果树学报,2005,22(4):319-322
[9]牛 良,王志强,刘淑娥,等.桃树不同生长型及其研究进展
[J].果树学报,2004,21(4):354-359
[10]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
[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6):5-8
[11]何志祥,孙 颖,雷小林,等.油茶简化修剪光合特性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111-116
[12]朱相成,汤 亮,张文宇,等.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水稻冠
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
273
第3期 曹永庆等: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发枝及光合特性研究
34-43
[13]庄瑞林,董汝湘,黄爱珠,等.油茶亚1、亚2、亚6三个优良家
系的选育[J].经济林研究,1986,4(1):30-39
[14]路 超,王金政,薛晓敏,等.苹果树冠不同区位果实产量和
品质特征及其与枝叶空间分布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2009,52(7):45-49
[15]王 琰,范崇辉,江道伟,等.苹果不同树形树冠特性和果实
品质的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93-97
[16]邹天才,张著林,周洪英,等.贵州山茶属五种野生植物的光
合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4,21(4):366-370
[17]黄义松,牛德奎,赵中华,等.1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作用
及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209
-214
[18]张正斌,山 仑.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
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73-78
[19]贾 宁,高聚林,于晓芳,等.玉米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差异性及其生理变化[J].华北农学报,2011,26(4):121
-125
[20]曹生奎,冯 起,司建华,等.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
述[J].生态学报,2009,29(7):3882-3892
[21]肖 青,李纪元,李锦明,等.不同强度修剪对幼龄期油茶无
性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08(2):7-9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