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卷 第 2 期
1 9 9 1 年 4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V o l. 4 , N o 。2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A P
r . , 1 9 9 1
普陀水仙优良新品种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
胡 毅 敏 闺 国 宁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 林业科学 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关钱词 普陀水仙 , 组织培养 , 繁殖技术
一普陀水仙(N a r eiss u s ‘a z et t a v a r . ehin e n sis R o m e )属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 。
盛产于我国舟山群岛 。 其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 , 单瓣的称 “金盏银台 ” , 重瓣的称 “玉玲珑 ” 。
它们以苍翠碧绿 、 风韵清雅之叶 , 绚丽多姿 、 别致幽香之花 , 深为古今中外花卉爱好者所欣
赏。 1 9 7 9年 , 舟山市林科所在人工栽培过程中 , 从 1 。 8万株水仙中发现了有开纯白花的和开鲜
黄花的 , 分别被命名为“白玉水仙”和“金 口水仙 ” 。 它们的花型与普通单瓣品 种 相 同 , 均 为
单瓣花 , 花瓣 6 片如盘 , 副花冠杯状 。 白玉水仙花瓣和副花冠均为白色 , 香气淡雅 , 叶片较
普通单瓣品种宽 ; 金 口水仙花瓣黄色 , 副花冠橙黄色 , 香气浓郁 , 叶片较普通单瓣品种窄。
这两个新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强 。 据 1 9 8 4年 4 月市林科所对所部栽培的不同水仙品种叶片的田
间自然感染大褐斑病(S : a g o n s p o ; a a i: tis ii S a c e . )调查 ’) , 在 raJ 一 田块 、 同样方法处 理的同
龄种球 , 在同样管理倩况下 , 结果白玉水仙叶感病率为1 . 4 % , 金口水仙叶感病率为1 . 1 % , 而
普通单 、 重瓣品种叶感病率为19 . 5 % 。 由于白 玉、 金口水仙种源极少 , 仅有数只种球 , 加之
水仙的自然繁殖率较低 , 其年增长率为 1 . 6 倍 , 也就是说从 1 只增至 1 0 0 只 鳞茎需要16 年
(R e s
, 1 96 9 )
。 为此 , 1 9 8 6年我们对水仙组培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综合试验 。 据报 道 , 用水
仙鳞茎 L‘, 2 , ‘一 了l、 叶片及花茎 问等作材料 , 均能诱导出小鳞茎 。 而我们以舟山特有的 优 良新
品种为材料 , 经过三年试验研究 , 取得在最适宜的组培条件下 , 一只母球一年繁殖 2 50 多只
鳞茎的效果 。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取 1 9 8 6年 6 月从田 间收获的 2 一 3 年生普陀水仙及“白玉 ”、 “金口 ”水仙鳞茎 , 分别用放
冰箱( 4 一 10 ℃ )1 一8周和室温两种保存方法处理 。 剥去鳞茎最外层干络的鳞片和 墓 部 残余
老根 , 用0 . 1 %升汞液浸泡 15 ~ 20 m in , 自来水冲洗后切去鳞茎上部 , 留下基部 1 / 3 。 然后在
无菌条件下 , 75 % 酒精浸 1 5 5 , 0 . 1 %升汞消毒5 m in , 无菌水洗 3 ~ 4遍 。 再按以下方法切
割 : ¹ 去掉鳞茎盘 , 取上部单鳞片 8 m m x s m m 切块 , º 取基部带茎盘的单鳞 片 s m m x
5 m m 切块 (茎盘 2 ~ 3 m m ) , » 取带茎盘的双层鳞片 s m m x s m m 切块 , 从外 向 里 , 每
本文于 199 0年 5 月2 8 日收到 。
* 本文承荣杭州市园文局高级工程师姚城甲先生审 阅 , 并为两种水仙新品种 命名 , 舟 山市林科所孙敏琴同志参加此项
门的试验工作 , 谨此致 附。
1) 感病冷几忿 感灿J叶片故 / 调查“卜JI数 . 调 r〔自 一7 一0 张叶 , 众 LI 1 8 10 张一fl一 , 普通品种36 240张叶 。
2 期 胡毅敏等: 普陀水仙优良新品种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两层为一个层次 , 依此为A 、 B 、 C ⋯⋯层
将上述切块分别接种在含不同激素水平的 M S 培养基上 。 培养基用琼脂固化 , p H 5 . 4一
5
.
8 , 用 1 . 1 k g /c m Z 蒸汽灭菌 20 一 25 m in 。 培养室温度 25 士 2 ℃ , 遮光暗培养或每天 光照
1 2 ~ 16 h
, 光照度 1 0 0 0 ~ 2 0 0 0 lx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
.
1 低温预处理的效果
2
.
1
.
1 经采用低温处理与不处理的水仙鳞茎作外植体 ,
处理 1 ~ 2 周的普陀水仙外植体的污染率明
显降低 , 其污染率为 36 . 9 % , 未处理组 为
63
.
6 %
, 污染率降低2 6 . 7个百分点。
2
。
1
.
2 经低温预处理的鳞茎外植 体 , 提 高
了诱导分化率和成球率 , 且以鳞茎经 8 周低
温预处理的效果更佳(表 1 )。 水仙鳞茎经低
温处理后 , 能提高外植体的诱导分化率 , 同
时还能降低杂菌污染率 , 为解决球根类污染
严重 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
2
.
2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
2
.
2
.
1 鳞茎不同部位的培养效果 把不 带
茎盘的单鳞片和带茎盘的单鳞片 、 双鳞片分
别接种在含 BA 、N A A 的 M S 培养基中 , 培
养二个月结果见表 2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双
鳞片的培养效果最佳 , 小鳞茎的 诱 导 率 为
7 4
.
2 %
, 成球率为 164 。5 % 。 带茎盘的单鳞
片次之 , 不带茎盘的单鳞片最差 。 说明带茎
盘比不带茎盘的外植体易分化 , 双鳞片比单
鳞片更容易形成小鳞茎 。 双鳞切块培养 2 周
后 , 可见两个鳞片腋间或外侧茎盘与鳞片交
接处形成 1 ~ 4 个白色小突起 , 3 ~ 4 周形
成小鳞茎 。 一个双鳞切块通常可形成 1 ~ 4
个小鳞茎 , 多者可达 5 ~ 6 个 。
2
.
2
。
2 不同层次双鲜外植体的培 养效果
把消毒好的休眠期鳞茎 , 去掉最外层鳞片 ,
从外向内以第一层双鳞片为A , 第二层双鳞
片为 B , 依次类推。 把双鳞片接种 到 含 A c
(活性炭 )的M S 培养基中遮光暗培养 , 二个
月后结果见表 3 。 从表 3 中可 以 看 出 , 自
表 1
组培二个月后的结果表 明 : 经 低温
低沮处理对白玉水仙小鳞茎形成的影晌
球"林数约只成;郎接种时间 外植体数
(年 ·月 · 日) (块)
1 98 8
·
6
·
1 4 1 3
1 9 8 8
·
6
·
1 4 2 1
诱导 成球化之的分料数块圣以处 理
低温 3 周
室温对照
低温 8 周
室温对照
:: ::
2 2
2 6
1 69
.
2
1 2 3
。
8
1 98 8
·
8
·
6
1 98 8
·
8
·
6
2 4 2 4 1 0 0 4 5
2 8 2 2 7 8
,
6 3 9
1 8 7
.
5
1 6 9
.
3
注 : ¹ 外植体数 指成活的外植体块数 ; 分化 数指诱 导
分化出小鳞茎的外植体块数 。 º 计算方法 : 诱导率 二 分 化
数/ 外植休数 , 成球率 二成球数/ 外植体数。
表 2 普陀水仙麟落不同部位的培养效果
解率帕树数娜解率帕接种 时间外植体 部位 外植体数 分化数
( 年 · 月 · 日 ) ( 块) (块 )
无茎 盘单鳞片 19 8 8 · 10 · 24 2 6
带茎盘单鳞片 19 8 7 · 3 · 27 1 5
带茎盘双瞬片 19 8 8 · 10 · 24 31
2
:
3
.
8
40
.
0
7 4
。
2
12
5 1
3
.
8
8 0
.
0
16 4
。
5
表 3 白玉 、 金口水仙续茎不同
层次双旗片的培养效果
品种
双鳞 外植体数 分化数
位置 (块 ) ( 块)
诱导 率 成球数 成球率
(% ) (只 ) (% )
月砰才Jtl卜U了
. .⋯八UC甲几七月l内卜舀0臼nU6一h1 72 62 g
1 7
仙 E 3
3 3 1 1 7
。
9
5 0 1 了2 . 二
在7 1 5 6 . 了
2 3 1 0 9
.
5
4 1 33
。
3
89几U
.
12八J,ABDC自扁水
E 4
3 3
兀 月1心 山
1 吐
8
2
::
.
:
73
.
7
66
.
7
50
。
0
8 3
6 7
2 9
1吞
4
1 6 2
.
7
1 36
.
7
1 52
.
6
1 1 6
.
7
1 00
.
0
,上OJQ,口5心1弓1八3CD金口水仙
注 : 接种 时间 : 1 9 88 年 8 一 1 1月。
能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0冉舀n口呀
一月吸,JnU.马8⋯
n八叨肠几
叮.七r口
n, i内J.
月‘,二自
2OQ
甘二明,自二舀. .曲舀
训了
‘UU‘1,lOC
臼,人勺自
玉 、 金口水仙双鳞片外植体的诱导率均以处
在中间的 C 层最高 , 诱导率分别为9 6 . 7 %和
” . 7 % 。 最外的 A 、 B 两层双鳞片的诱导率
较低 , 但形成的小鳞茎较多 , 通常每块可分
化形成 2 ~ 4 个小鳞茎 , 鳞茎一般较小 。 最
内层 的鳞片由于较小 , 一般只抽叶而不能形
成鳞茎 。 C 、 D 层双鳞片每块只形成 1 一 2
个小鳞茎 , 但小鳞茎生长快 , 大而健壮 。
2
.
3 不 同激索配比的培养甚与小幼鉴 形 成
的关系
2
.
3
。
l 以 M S 为基本培养基 , 比较 B A O 。 5
~ 2
。
o m g / L 与 2 , 4 一 D O . l ~ 0 . 3 m g / L 的浓
度配 比作用 , 结果 以 B A 1 . 0 m g / L 与2 , 4 -
D o
.
1 m g / L 配比的培养基小 鳞 茎 的 诱 导
率最高 , 达 4 8 . 5 % , 成球 率为 9 0 . 9 % ( 表
4 )
。 鳞片在上述培养基中遮光暗 培 养 , 2
周后形成膨大黄白色致密的愈伤组织 , 最后
从愈伤组织上长出小鳞茎 , 小鳞茎多的可达
n ~ 12 个。 把愈伤组织移到只含 BA 的 M S
培养基中也可形成小鳞茎 。
2
.
3
。
2 以 M S 为基本 培 养基 , 用 BA O~
10 m g / L 与 N A A 。~ l m g / L配合 , 可不经
愈伤组织直接从双鳞外植体上长出 1 ~ 6个小
鳞茎 (表 5 ) 。 在培养基中加入 5 9 / L 的 A c
能提高外植体的成球率 , 还可以防止外植体
变褐 。 不加任何激素 , 只加 A c 的 M S 培养基 ,
的培养基 , 诱导效果很差 , 没有诱导出小鳞茎 。
的为佳 , 成球率较高。
衰 4 B A与2 , 4 一 D 不同浓度组合对白玉 、
全口水仙小工墓形成的形晌
BA Z , 4一 D 外植 分化数 诱导率 成球数 成 球率
体数
( m g / L ) ( m g / L ) (块 ) ( 块) ( ,‘) (只 ) ( % )
0
.
1 3 5 7 2 0
.
0 1 1 3 1
.
4
0
.
5 0
.
2 4 3 1 0 2 3
.
3 2 7 6 2
.
8
0
.
3 3 3 1 4 4 2
.
4 2 8 8 4
.
8
0
.
1 3 3 1 6 48
.
5 3 0 9 0
.
9
1
.
0 0
.
2 4 4 1 4 3 1
.
3 3 7 8 4
.
1
0
.
3 3 3 1 0 3 0
.
3 2 1 6 3
.
6
0
.
1 1 1 3 2 7
.
0 6 5 4
.
5
2
.
0 0
.
2 2 5 4 1 6
.
0 1 9 7 6
.
0
0
.
3 1 2 1 8
.
3 1 8
.
3
注 : 接种时间 : 1 9 8 7年 1 0 ~ 1 2 月 , 表中数据 均为培养
二个月后所侧。
衰 5 B A 与 NAA 不同浓度组合
对小. 生形成的形.
处 BA N A A 活性炭 外植 分化 诱导 成球 成球率
理 体数 数 率 效
号 (m g / L ) ( m g / L ) A e ( 块) (块 ) ( % ) ( 只 ) ( 万)
4 1 0
1 7 6
.
7
2 1 0
。
5
1 0 0
。
0
注 : 处理 1 为 19 8 8年 1 1月2 0月接种的 白玉 、金口水仙 ,
处 现 2 、 4均为 1 9 8 8年 n 月2 2 日接种的金 口水仙 , 处理 3 为
1 9 8 8年 10 月2 4 日及1 98 8年1 1月 2 0 日两次接种的白 玉 、 金 口
水仙 。 表中致据均为场养二个月后润查绪果。
小鳞茎的诱导率较高 , 达 70 % 。 而不加 A e
在培养基中加入 A c , 附加激素以浓度偏 低
2. 4 继代培养
将培养得到的小鳞茎对半纵切后 , 接种到含 A c 的 M S 培养基中遮光暗培养 , 一个月后
每半个小鳞茎又能形成 1 ~ 2 个小鳞茎 。 如此反复 , 可得到许许多多小鳞茎 。
2
.
5 生根培养及移栽试软
2
.
5
。
l 生 根培养 ¹ 激素对小鳞茎 (培养体 )生根的影响 : 待组培小鳞茎长到径粗 o . 4 c m 以
上 , 将其转到附加激素 N A A 0 . 1一o . 25 m g / L 或 I BA o . l m g / L 的 1/ Z M S 培养基中生根培
养, 1 ~ 4 周就可见小鳞茎基部萌发出 1 ~ 4 条根 。 但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对培 养 体生根
的效果不一 (表 6 ) , º 光照条件对小鳞茎 (培养体 )生根的影响 : 将小鳞茎转到生根 培 养 基
后 , 分别作遮光暗培养或每天光照 12h 培养处理 。 试验结果(表 6 ) , 水仙生根以遮光暗培养
效果为好 , 生根率达 72 . 8 % , 光培的生根率只有34 . 3 % , 但平均生根所需时间比暗培的 短 ,
2 期 胡毅敏等 : 普陀水仙优良新品种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2 29
只有 15 天 , 暗培的需23 . 1 天 (表 6 )。
表 6 不同滋素及光瓜条件对白玉 、 金口水仙小幼鉴生根的影晌
(接种时间 : 1 9 8 5年 9 一 1 1月 )
培 养 条 件 光 照 培 养 暗 培 养 合 计
麟数生茎鳞数
、产
试只
r、
供茎瞬数生茎鳞数
、少
试只
户忆
供茎麟数生茎瞬数试供茎
(只 )
根
(只 )
根
(只 )
根
(只 )
生 根 率
( % )
平均生根
所需时间
( d )
4 4
.
6 2 0
.
4一
一几JR内匕n‘2六舀0一b扭OJn一通任b
,人
Q月‘,QJ口1上,二月山口业 合J性O,l心‘,自一O6no
.吸厅‘孟,目
几61工nU介弓口‘,J
激 素及浓度
( m g / L )
N A A O
.
1
N A A O
.
2 5
I BA O
_
1
合 计 79
生根率( 肠)
平均生根所需时间( d )
3 4
.
3
1 5
.
0
72
.
8
2 3
.
1
注 : ¹ 接种共 6 次( 9 月 2 、 16 、 23 日, 10 月13 日和 1 月13 日 ) , 均培养 8 周后调查 ; º 生根小鳞茎指生根 2 一 3 条的
小鳞茎 。
2 . 5 . 2 移栽试验 19 8 7年10 月至19 8 年12 月 , 先将试管苗炼苗 2 ~ 3天 , 取出苗用清 水 洗
去琼脂 , 移到盛有泥土加碧糠灰( 1 : 1) 的小泥盆里 , 浇足水置于室内 , 给予弱光照 , 每隔 4 ~
5 天浇一次水 , 保持土壤湿润 , 偶而浇 M S 营养液 , 以后逐渐增强光照 。 将成活的小苗移到
大田 , 覆土 2 ~ 3 c m , 浇水 , 10 ~ 15 天施一次肥 , 移栽效果较好 。 19 8 9 年 9 月 , 用 此方法
移栽了182 株 , 成活168 株 , 成活率达92 . 3 % 。 水仙移栽苗在大田里生长迅速 , 经第一年生长
期的生长 , 平均每个小鳞茎径粗增加了o . 6 c m , 第二年平均每个鳞茎径粗增加约 1 . o c m 。 最
大的鳞茎直径达 3 . I c m , 有些还分生出小子球 。 19 8 7 年接种培养并当年移栽的 6 株白 玉水
仙 , 有 4 株已开花 。 说明组培出来的小鳞茎 , 经过移栽 , 第三年可以开花 。
参 考 文 献
〔1 1 St e in i tz . B . e t . a l . , 1 05 2 , I n v i t r o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N a r c fs su s ta z e t ta , H o r *s c ‘e ”c e , 1 7 (s ) : 333~
334
。
〔2 〕 李招文等 , 19 82 , 水仙组织培养研究 , 园艺学报, 9 ( 4 ) : 6 5~ 68 。
〔3 〕 H o s o k i . T . e t a l . , i , ao , I n v it r o p r o p a g a t io n o f N a r c is s u s , H o r ts e fe ”c e , 15 ( 5 ) : 6 02 ~ 6 0 3 .
仁连〕 D a e h s , E . e t a l . , 1 97 9 . Pre li m in a ry s tu d ie s o n t h e P ro P a g a t i o n o f N a r e i ss u s by t i ss u e e u ltu r e ,
H a s s a d e h
, 6 0 ( 3 ) : 5 19一5 25 .
〔5 〕 H u s s e y , G . , 10 5 2 . I n v i tr o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N a r e i s s u s , A n ” . B o t . , 连g (5 ) : 7 0。~ 71 9 .
仁6 〕宋为民等 , 19 8 1 , 中国水仙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分化试验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 1 ) : 5 5 。
仁7 〕叶银根等 , 10 5 5 , 水仙双鳞片切块萦殖的研究 , 园艺学报 , 12( 2) : 1 13一 115 。
23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S tu d 夕 o n the P r o Pa g a t艺o n T e ehn ig u e in 犷itr o fo r N e *
厂a r io tie s o f 那 a r e i: s。: ta z o tta
H u Y im in
V a r
. c hin e n s公5 R o m e
(F
o r e : t R e s e a r c h I o st‘tu te o f Z h o 。 : h a n C ir夕, Z ho j‘a 。夕 P r o o fo e e )
Q u e G u o n in g
(T 人e R e s e a : e h l 八s tft“te o f 5 0 6 *r o p ‘c a l F o r e s tr 夕 C A F )
A b 吕tr a e玄 In th i3 Pa p e r , th e Pr o Pa g a tio n te eh n iq u e in v itr o fo r th e
4 卷
n ew
v a r ie t ie s o f N a r e i3s u s se le e t e d fr o m N
.
ta z 己tta va r
. c kfn e n s is R o m e w a s r e Po r
-
t e d
.
In o r d e r to e o n 3 e r v e g e r m p la sm r e so u r e e s o f N a r e i3s u s a n d a e h ie v e th e
le v e l o f m a 3 s Pr o d u e t io n
,
w e e o n d uc te d a s e r ie 3 o f sy n th e tie a l syste饥a tie
e x Pe r im e n ts fo r 3 y e a r s
.
T h e r e 3 u lt 3 h o w e d th a t th e b u lb ils w e r e in d u e e d
o n tw in s e a le s o n M S m e d ium
e o n ta in in g o~ 5 m g / L BA
,
o~ 1 m g / L N A A
a n d a little a e t iva te小e a r bo n 。 T h e Pe r e e n ta g e o f in d uc t io n r e a e h e d 7 0 % 。
M o r e b u lb le ts e o u ld be o b ta in e d th r o tg h
s u be u ltu r e in th e s a m e m e d iu m
.
If the b u lb ils w e r e rr a n s p la n te d in 于M S m e d iu m w ith o . i m g / L IBA in
sha d e
一
e u lt u r e
,
th e r o o tin g r a te e o u ld b e r a is e d in th e d a r k t o 7 9
.
3 %
.
If in v it r o b u lb ils w e r e e u lt iv a te d in th e fie ld th ey m ig h t flo w e r a ft e r
3 ye a r s
。
K邸 w o rd s N ar e iss u s
t e e h n iq u e
ta ze tta va r
.
c kin 己5 15 ; t is s u e e u ltu r e : Pr o稗g a tio n
in V itr o
脚肋洲目娜劝翔翻罗翻纳孚娜峨翔欲笋笋欲翻翻翻自翻两硕脚. 礴 . , 目翻阅 . ,岁翻此胭契阳绮. 脚阳阅. , 翻翻歌梦润拍翻劲岁次翔翻多即翻溯期 甲翻翻翔欲翔翻月翻日此翔, 润晌殆肠 ,即润, 攀葫”翻阳劝舒口欲
“优良薪材树种引种 、 选种 , 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
及多种经济效益研究”通过鉴定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 , 全国12 个单位参加的 “优良薪材树种引种、 选种 , 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及 多
种经济效益研究 ”是 “七五 ”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从 19 8 4年至 19 9。年 , 在全国 13 个试验区 、 26 个试验点共 70 余
人协作攻关 , 获重大成果 : 成功地引种国外优良薪材树种 ; 筛选出当地12 2个适应在各试区发展的 最 佳 薪
材树种 , 找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主要薪材树种速生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 , 提高了单位面积年产薪材 量 ;
通过多效研究 , 提高了薪炭林的经济 、 生态效益。 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林1 13 4 . 2 h a , 推广面积 达 5 . 3万 h a 。
编写了c0 个树种的《中国主要能源树种》一书。
1 9 9 。年底 , 农业部和林业部联合在广西南宁召开鉴定会。 专家们认为 , 该项研究覆盖面广 , 包括我 国
主要 自然类型区 , 具有广泛代表性和适用范围 , 同时从生产实际出发 , 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结 合起
来 , 把单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 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 此外 , 在薪炭林产量构成规律等方面 , 也进行 了
较深入的理论研究。 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黄鹤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