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oblolly Pine Provenance Variation in Juvenile Wood Properties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全 文 :林 业 科学 研 究    ,        
 份   ,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
孙海蔷 刘昭息
摘要 对在广西南宁 、广东英德 、江西分宜 、浙江富阳  个试点的  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木材
密度 、管胞长度 、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
异 , 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 。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 , 主要表现为以经度为主 、纬
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 , 木材基 本密度美国西部区种源最大 , 其次是北部区 , 南部沿海区最小 
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 , 而东部沿海区最短 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  不同试验地点间
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也较大 , 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逐渐减少 。 研究还表明 , 地点与种源的互作效
应不显著 , 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 其中   和   为稳定性最好的种源  木材基本
密度 、管胞长度和晚材率  个材性性状与生长 、产量和形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复杂
性 。 木材基本密度和晚材率与生长 、产量性状呈负向关系 , 关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管胞长度与生
长 、产量性状之间缺乏 一 定的规律   个材性性状与形质性状的关系 , 在方向和密切 程度上表现亦
不 一致 。
关健词 火炬松 地理种源 幼龄材 材性变异
火炬松  ” ,      原产美国东南部 , 自然分布区为  “  “  ,       。 分布区
内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使之形成许多地理种源 小种  。美国从   ! 年开始进行火炬松种源试
验 , 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 、材质和抗病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
火炬松在我国引种 已有   多年的历史 , 现 已成为南方丘陵低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
一 。    年开始进行火炬松地理种源试验 , 开展了优 良种源选择的研究 , 但过去的研究多侧重
于生长性状和适应性方面 , 对材性研究的报道很少 。作为工业用材林的良种选育 , 材性性状  尤
其是木材密度 , 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 它对纸浆产量和质量及木材制品加工工艺性能均有很 大的
影响 。 大量的研究表明 , 种源试验中木材密度的地理变异模式与原产地所观测的不一致 , 原产
地天然群体木材密度资料不宜用来指导种源引种  ’ 。 本文着重研究  个引种地火炬松种源幼
龄材基本密度等性状的地理遗传变异 , 为种源选择和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试材取 自浙江 富阳 、 广东英德 、广西南宁 、江西分宜  个试点   ! 年批火炬松种源试验
林。 富阳点  个种源 , 英德与分宜  个种源 , 南宁为  个种源 , 共同种源有  个 , 可代表原
产地的主要分布区 。种子从美国进 口 ,     年育苗      年造林 。随机区组设计 ,    个重复 ,
 一   株小区 , 每个重复每小区选择    株平均或优势样木 , 在胸径处上方用    生长锥
   一   一   收稿 。
孙海蓄助理研 究员  刘昭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切。 。
, 本研究是 “ 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湿地松 、 火炬松建筑材 、纸浆材良种选育”的内容之一李江南 , 万细瑞 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 亚热带林业 实验中心   黄锉 , 宋云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钟伟华《华南农业大学 提供部分材料  特此
致谢 。
 期 孙海聋等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取得由翻心到树皮的完整无疵木芯 , 同时测定其树高和胸径值及其它形质指标 。
木材基本密度用最大含水量法测定 管胞长度的测定材料取最外一个完整年轮 , 用硝酸法
离析 , 在投影生物显微镜下量测 , 每个样品随机测  根完整管胞 。
常规线性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等借助 于南京林业大学叶志宏研制开发的
《林木遗传改良实用统计应用软件   》完成 。
 结果与分析
   木材性状的地理遗传变异
     变异幅度 对  个试点木材密度 、管胞长度和晚材率的单点方差分析表明 , 木材基本
密度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种源效应占群体总变异的      。 广义
遗传力达 。   一 。,  , 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 。 在  个共同种源中 , 从极值的比率看 , 如分宜点
基本密度最高的种源              , 比最低的             , 大      , 换算成干
物 质重 , 每立方米木材相差       富阳点最高的           , 与最低的      
   , 相差    , 折合成干物质每立方米相差  ,    。 这充分说明 , 在种源水平上对木
材密度进行选择改 良是有效的 , 并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 另外 , 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地点间的种
源分量有较大的差异 , 因此 , 选择给予各点的遗传进展将会不等 。管胞长度和晚材率指标  除南
宁点的管胞长度呈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的差异均不显著  并且遗传力亦不高 。这表明 , 幼龄材期
间在种源水平上对管胞长度和晚材率进 行选择  收效不大 。 但随着年龄递增是否有新的变化 ,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由表  的方差分量组成中 , 还可看到 , 机误的分量在各点 、各性状都较高 。机误包含了多种
因素 , 其中 , 个体间的差异无疑是较重要的因子 , 为探讨这个层次差异的真实情况 , 我们对种源
内单株间又进一步作了个体变异大小的分析 , 其结果见表  。
表  各试点木材性状变异分析
南 宁 分 宜 富 阳 英 德
木材
性状
变异
来源
方差
’  依 分 量   值
线
方 趁
分 员
 
 值
方差
分从
纬 
【 组 
种 源 
机 误 
班传 
       
        
   
     

 
 
    “ 
    “
    ‘名
   
  



区 组 
种 源 
机 吴 
直传力
   
 
   
    
  

    
 二   
   
  
     
     二    
          
」    !
   
方差
 位 分 里
环 
      
    ’     
    右
   
纂本度密
竹胞长度
区 全
源误种机晚材率
遗传力      
由表  看出 , 各种源内株间的变异系数 , 对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来说 , 在各点基本上都大
于种源间的  有的试点管胞长度在种源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 但种源内个体间的差异则表明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有较大的变异系数 , 其中不少种源 , 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在  以上 。 这充分说明种源间材性主
要性状差异的大小还不能完全表达变异的真实情况 , 也说明个体间选择的潜力相当大 。
表  种浑内株间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测定结果
一长分基 本 密     、 
南 宁 英 德 宜 富 阳 南
管 胞



拌 一
富 阳
度一分
种像号
平均值
变异
系教
 
平均值
变异
系数
 
平均值
变异
系数
 
平均值
变异
系数
  
平均值
变异
系数
 
平均值 变异 变异系数 平均值 系数
   
 
 
 
 
谈
 
 
 
 
 
  
 
 
 
  
  
平均谊
变异系教
极 大谊
极小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1 5 8

3 7
0
.
4 3 8 7 7 4 2
0
.
4 3 9 9 1 0
.
0 6
0
.
4 4 4 7 7
.
8 3
0
.
4 4 9 7 9
.
2 1
0
.
4 3 5 1 1 1
.
3 2
0
.
4 2 5 7 8
.
3 7
0
.
4 2 8 9
5
.
4 6
0
.
4 7 1 6
( )
.
3 8 5 8
0
.
4 0 4 5 1 0
.
7 6 0
.
3 9 8 9 7
.
8 6 0
.
3 5 7 1 5
.
7 3 3 3 4 8
0
.
4 1 5 7 1 5
.
8 6 0
.
3 9 7 3 5
.
2 9 0
.
3 5 4 7 5
.
6 1 3 4 5 8
0
.
4 0 9 3 1 1
.
1 2 0
.
3 9 7 3 7
.
2 5 0
.
3 5 4 1 7
.
0 4 3 4 0 9
0
.
4 0 8 4 7
.
6 3 0
.
3 9 2 9 9
.
3 2 0
.
3 4 6 1 4
.
2 6 3 6 3 4
0
.
4 0 6 8 9
.
8 1 0
.
3 7 7 0 1 0 1 1 0
.
3 3 3 ( ) 4
.
7 8 3 4 2 7
0
.
3 9 4 0 1 0
.
2 6 0
.
3 6 9 0 5
.
8 8 0
.
3 3 3 7 5
.
4 8 3 5 5 7
0
.
3 9 3 9 7
.
2 3 0
.
3 7 7 8 6
.
6 2 0
.
3 3 3 2 8
.
5 7 3 6 9 6
0
.
4 0 5 3 6
.
7 2 0
.
4 0 9 2 1 6
.
6 2 0
.
3 5 0 4 7
.
5 0 3 6 1 4
0
.
4 2 8 2 9
.
8 3 0
.
3 8 5 5 4
.
7 0 0
.
3 5 4 1 8
.
6 0 3 8 8 5
0
.
4 2 1 9 1 0
.
2 7 0
.
3 9 6 1 7
.
2 2 0
.
3 8 4 9 2
.
8 0 3 6 6 2
0
.
4 2 5 9 5
.
7 6 0
.
3 7 9 0 7
.
4 4 0
.
3 6 9 6 7
.
8 6 3 5 1 8
0
.
3 9 8 0 3
.
4 2 0
.
3 6 9 8 6
.
3 3 0
.
3 4 3 7 5
.
6 3 3 7 9 1
0
.
4 1 6 7 8 7 2 0
.
3 8 2 8 7

8 1 0
,
3
4
8 3 5

9 4 3 5 6 2
0
.
4 1 5 8 1 0
.
2 7 0
.
4 1 7 1 8
.
7 2 0
.
3 5 1 7 6
.
4 1 3 6 6 8
0
.
4 0 1 1 1 6
.
7 8 0
.
3 9 5 3 7
.
5 9 0
.
3 5 ] 7 7
.
4 5 3 6 8 9
0
.
4 2 8 6 1 0
.
1 1 0
.
3 9 6 2 9
.
3 1 0
.
3 5 3 8 6
.
7 6 3 7 3 1
0
.
4 1 4 1 7
.
5 8 0
.
4 0 7 1 7
.
8 1 0
.
3 9 9 7 7
.
8 3 3 5 8 9
0
.
4 5 0 5 6
.
9 3 0
.
4 0 6 1 6
.
3 8 0
.
3 7 8 6 7
.
8 0 3 5 6 6
0
.
4 0 0 4 1 0
.
2 6 0
.
3 9 1 3 9
.
8 2 0
.
3 6 3 5 4 屯7 8 3 5 9 9
0 . 1 1 2 7 0 . 3 9 1 9 0 . 3 5 6 () 3 6 0 0
4 . 3 7 3 . 4 6 3 . 2 3 5 1 2
0 . 4 5 0 5 0 . 4 1 7 1 0 . 3 9 9 7 3 8 8 5
(). 3 9 3 9 0 . 3 6 9 0 0 . 3 3 3 〔) 3 3 4 8
1 0 . 3 7 2 6 6 8 8 . 6 7 2 8 9 6
6 . 5 7 2 8 6 1 1 6 . 0 7 2 9 2 4
9 . 3 8 2 8 7 8 9 . 0 4 2 8 5 3
1 0 . 2 6 2 9 6 9 6 . 7 3 2 9 2 0
1 1 . 3 8 3 0 1 0 9 . 5 2 2 9 7 3
6
.
7 3 2 8 9 0 8 . 3 9 2 9 9 8
9 . 8 6 2 6 7 4 6 . 1 0 2 9 3 8
4 . 8 7 2 7 3 0 1 7 . 8 2 2 8 7 6
8 . 9 7 2 7 6 9 2 6 . 5 8 2 9 8 5
7 . 6 3 2 6 1 6 8 . 7 8 3 0 0 9
1 3 . 2 7 2 9 5 2 1 1 . 8 2 2 8 7 7
1 4 . 6 8 3 0 6 4 6 . 7 3 2 9 7 6
1 0 3 2 2 8 5 7 4 . 8 7 3 1 1 2
1 5
. 3 1 2 9 3 0 7
.
6 2 2 9 4 6
9 . 8 3 2 8 9 2 9 . 7 6 2 9 6 5
9 . 7 6 2 9 0 t) 8 . 6 6 3 0 2 4
8 . 3 7 2 9 6 3 6 . 3 9 2 9 0 5
7 . 3 6 2 8 1 6 1 3 . 4 7 2 8 1 4
7 . 3 8 2 8 3 8 ! 0
. 3 6 2 9 3 3
2 8 5 7 2 9 1 4
4 . 3 8 2 . 7
3 0 6 4 3 ] 1 2
2 6 1 6 2 8 1 :
5 . 0 6
6 . 4 9
6 . 2 3
7 . 5 6
7 . 3 4
7 . ()0
6 . 9 5
4 . 6 3
6 . 8 9
6 . 8 3
7 . 4 3
7 . 7 8
5 . 8 2
6 . 4 7
3
. 1 2
5 . 5 4
7 . 2 2
4 , 1
9
6
.
7 2
l.2比
2. 1.2 变异的地理模式 研究木材主要性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和地理位置的关系 .不仅可了
解性状的变异地理模式 , 而且也可发现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影响性状变异的主导因子 、这可以为
各个地区选用优 良种源发展产业林提供依据 。经 4 个点的基本密度和 3 个点的管胞长度 、晚材
率的相关分析 , 其结果见表 3 。
表 3 木材性状与原产地的地理 、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立地因 r e 二二

垫 本 度

年均溢
一 月均温
年降水
夏季降水
无霸期
经纬度
一 O 。 1 ! 4
一 0
.
2 4 7
一 ‘). 0 6 4
一‘). 5‘)6 “
一(). 26 U
0 . 14 9
0 . 4 12 “
0
.
5 8 1

分 宜
0.046
0 008
一 0. 2 33
一 0 . 1 7 7
一 0 0 2 1
0 . 0 8 6
0 . 1 7 4
0 . 2 8 1

一0 . ()2 7
一 0 . 0 5 8
一0 . 5 1 3 ’
一0 . 3 :8
一 0 . 1 7 3
一 0 . 15 5
0 . 5 6 2 “
0
.
5 8 9

英 德
0.()52
一 O ‘ 0 5 5
0
.
2 0 9
一 0 . 5 2 0 .
一 0 . 0 3 3
一 0 . 0 9 1
0 . 5 7 9 ’
0
.
6 4 4
.

京 阳
(, ‘)6 2
0 . 1 2 4
0 . 4 6 7 ’
0
.
0 5 9
0
.
0 1 9
一0 . 1 6 2
0 . 1 0 2
0 .1 6 4
胞 长
分 宜

南 宁
密一南
0.230 0.5 :l 口
0
.
1 ( ) 0 0
.
5 2 7

0
.
2 1 3 0
.
6 7 5
‘ “
一 0 . 4 ()3 0 . 0 57
0 . 0 5 9 0 . 2 70
一 0 . 3 4 5 一 0 . 55 6 甲
0
.
5 9 0
. “
0
.
1 8 1
.
0
.
5 9 0
二 0 . 5 9 6 ‘
一 0 . 2 5 3 0 . 15 3
一 0 . 3 5 1 () . 19 5
0 . ()()5 一 〔) . ()4 t
一 (). 5 3 1 ’ 砚) . 1 4 7
0 . 2 7 8 () . 1 6 7
0 . 2 9 8 一 (〕. 0 3 3
0 . 2 5 7 一 0 . 1 1 6
0 . 5 6 0 ’ . ( ) . 1 6 5
一 0 . 1 6 8 .
0 . 5 3 2 .
一 0 . 1 6 8 .
一 (). :2 呀)
一 《). 3 1 ()
0 . 3 9 6
一 0 . 0 8 3
0 . 4 2 5
度经纬
期 孙海首等:火炬松种探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从表 3 中看出 , 木材基本密度在多数试点 , 与原产地的气候因子呈弱的负相关 , 其中与夏
季降水相关较密切 , 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关系不大 ;在与经 、纬度的相关方面 , 有 3个点表现较
一致的变异模式 , 与纬度相关较弱 , 与经度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 和经纬度的复相关显著 。管胞长
度与气候因子 多数呈弱的正相关 ,其中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 也较复杂 。其中 , 富阳和南宁点与
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英德点和分宜点却与夏季降水呈较大的负相关;在地理因子方
面 , 与纬度均呈 负相关 , 而与经度有较大的正相关 , 3 个点从南方到北方相关程度逐渐减弱 。 晚
材率与基本密度相似 。 总的来说 , 火炬松种源材性的地理变异模式表现为以经度为主 , 纬度为
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 。
根据美国种源试验的结果 , 威尔士「’1将火炬松划分为 4 个种源 区 , 第一区为密西西 比河以
西 , 包括路易斯安那州西部 , 德克萨斯州东部及阿肯色州南部;第二区为墨西哥海湾沿岸地区 ,
主要是密西西 比州 , 阿拉巴马州 , 佐治亚州的南部 , 路 易斯安那州东部及佛罗里达州西北部;第
三区为火炬松分布 区的最北部 , 含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 ;第四区主要包括北卡和南卡州 。 又
含山麓和沿海平原两个亚区 。为了解不同种源在我国引种区的表现 , 选择参试种源较多的富阳
试点进行比较分析 , 按种源区归类 .种源区用 t检验的方法 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性 (表 4)。结果表
明木材基本密度西部区最大 , 其次是北部区 , 南部沿海区最小 。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 , 而
东部沿海区最短 , 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 。
表 4 不同种源区材性差异分析
木材堪本密度(g/cn、3 ) 管 胞 长 度 (尸n 、) 晚 材 率 (% )
变幅 种鲜!人 平均值 变幅 种笋 平均谊依 变异系数 变申“谊均平
种潭区
l (一 3 7 5 Z a
. (). 3 6 () 2 a b
W Z ‘). 3 5 6 4 奋山
刊 一 0 . 3 5 3 4 a lJ
I 《, . 3 5 2 7 ! }
0
.
3 5 3 8 ~
0
.
3 9 9 8
0
.
3 5 ] 7 ~
( )
.
3 7 4 1
0
.
3 2 8 2 ~
0
.
3 9 5 9
0
.
3 : 8 7 ~
0
.
3 5 7 1
0
.
3 3 2 2 ~
0
.
3 8 4 9
2 1) 7 8
a
W 之 3 ]
,
6 3
a 冬). 3 1 2 8
. 4 2 ~
3 6 . 9 2
2 9 6 3 a b 3 1. 1)7 a 1 . 93 3 0
. 5 6 ~
3 1. 7 3
2 9 2 3 “ b 〔 2 . 1 7
2 7 】5 ~
2 9 8 2
2 8 1 5 ~
2 9 8 2
2 8 6 1~
3 ()2 1
2 8 5 4 ~
2 9 2 4
3 (). 4 6 a b 1 3 . 2 ()
. 6 3 ~
3 5 . 6 2
2 性)15 b e 3 0 . ‘t l a } , 3 . 8 9
W
1
2 8 吕t c 2 9 . ()J b 11 .6 2
2 9 . 4 7 ~
3 2 . 1 4
2 5 . 1()~
3 4 . 5 2
2主:a 、 b 为多爪比较检验(乙5 1 ) 方法 ) , 显若水平为 。一 ().0 5 。
2
.
1
.
3 地.点对木材性状的影响 在引起木材性状变异的众多因子中 , 地点对木材性状有着重
要影响 。 I J 。。 在对 火炬松天然林材性的研究中发现 , 南方的木材密度要 比北方要高 。 2 01 * ! 川的
研究更指出 , 在低纬度和低海拔的木材密度要比高纬度高海拔的高 。 在原产地表现如此 , 同一
种源在不同引种地点也存在这种现象 。 本研究中木材基本密度在 4 个地点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表 3) , 其中 , 南宁最高 , 英德 、分宜 、富阳分别次之 (表 2 ) , 即从南亚热带到北 亚热带其基本密
度是逐渐减 少的 , 主要原因应与当地的降水 、温度等气候和地理因子有关 。南方由于光照较长 ,
温度较高 , 晚材生长期要 比北方长 , 晚材率要高于北方 , 晚材率 又与基本密度是密切相关的 , 因
此 , 产生这一现象 。
2
.
2 种源X 地点互作及遗传稳定性
探讨种源与地点的互作效应 , 是林木育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 它对种源稳定性的评估和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种源发展产业林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为此 .对种源效应显著的木材基本密度
进一步作了多点分析 , 结果见表 5。
表 S
自由度
木材基本密度多点合并方住分析
变异来谭 均 方 F 值 方差分 t (% )
地 点
地点内区组
种 很
种源 x 地点
种源 x 区组
机 误
0.072 626 0
0.002 094 3
0.002 902 9
0.000 892 5
0.000 56 4 7
0.000 693 5
104.72 “ ’
4
.
1 8
.
3
.
0 2
“ .
1
.
2 9
0
.
8 1
几J八JOU左‘,
,立匕Jl合
1 7 1
3 6
.
1 7
1 0
.
1 7
8
.
3 8
3
.
1 4
1
.
1 2
4 1
. 0 2
注; , ‘ 为 。一0 . 01 水平二 为a二。. 0 5 水平上差异显著。
由表 5 可见木材基本密度种源 x 地点的互作不显著 , 方差分量只占群体总变异的3.14 % ,
这与 B yram & L ow e[ , 〕根据密西西比河西部进行的大规模种源试验结果相一致 。木材基本密度
在群体水平上的 G x 艺 不显著 , 并不代表所有的种源都处于稳定状态 .我们选用 E ber h art 和
R us e l 提出的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 S东以及 w ri ck 提出的生态价 w i和变异系数几种参数川
对 4 个地点的木材密度 (19 个共同种源)进行遗传稳定性评价 , 结果见表 6 。
表 ‘ 木材墓本密度称定性分析
种源号 叉(g/en、3 ) “ S 氛 w i ( ’v ( % ) 评 价
1 2 0.398 1 0.572 19 0.000 02 6 7 0.000 578 4.73 比较 稳定 不 良生境
1 5 0.390 3 0.809 3 6 0.000 30 5 3 0.000 711 7.56 比较德定 不 良生境
16 0.392 8 0.525 3 9 0.000 318 1 0.000 520 7.12 比较稳定 不良生境
1 11 0.394 1 1.214 8 1 0.000 01 9 9 0.000 172 9.40 比较稳定 优良生境
一1 2 0 . 3 8 6 3 1 . 3 9 7 5 2 0 . 0 0 0 0 0 4 2 0 . 00 0 峨6 - 一1 .2 9 不德定 优良生境
一1 4 0 . 3 7 5 4 0 . 9 2 5 3 0 0 . 0 0 0 0 0 2 3 0 . 0 ()0 0 1 9 7 .9 0 稳定 广泛尘J竟
一 6 0.390 4 1.585 35 0.000 469 8 0.001 932 15.84 不德定 优 良生境
1 17 0.385 5 0.634 77 0.000 512 9 0.001 408 8.72 不稳定 不 良生境
1 18 0.洛1 1 0 一 6 0 2 5 5 0 . 0 0 0 17 0 5 0. 00 1 3 8 1 1 一 8 7 不稳定 优 良」境
1 19 0.409 5 0.738 96 0.000 08 3 3 0.000 362 6.50 稳定 不 良尘J竟
1 22 0.394 2 0.717 76 0.000 290 6 0.000 80 9 6.37 比较稳定 不 良生境
1 23 0.375 6 、 0 . 7 7 5 1 8 0 . 0 0 0 0 7 5 7 0 . 0 0 0 2 9 6 8 . 8 8 比较稳定 不 良生境
1 25 0.401 7 1.471 89 0.000 24 3 4 0.001 125 12.26 不稳定 优 良生境
1 26 0.412 2 0.899 43 0.000 088 0 0. 000 20 4 7.37 稳定 广泛生境
1 2 7 0.396 3 1.IJ8 6 ] 0.000 037 5 0. 000 238 9.34 比较德定 广泛生境
1 28 0.400 9 1.183 30 0.000 074 6 0 .00() 250 8.23 比较稳定 厂‘泛生J竞
I· 3 0 0 . 4 1 1 3 0 . 7 2 5 1 3 0 . 0 0 0 1 1 0 3 0 . 0 0 0 4 3 7 6 . 3 0 比较稳定 不良生境
1 3 1 0.4 13 0 0.810 29 ().000 456 9 0.0()一0 1 6 一 6 5 t 较稳定 不良生J之
1 32 0.39 4 2 0.946 86 0.000 059 5 0.0一)。 12 7 10 . 月1 比较稳定 广泛 巴L境
从表 6 看出 .在综合比较回归系数 bl’ 、回归离差 S 泵、生态价 W i及变异系数 C V 4 个因素
后 , 可以看到有 5 个种源具有明显的 G x E 互作效应 , 表现不稳定 , 大多数种源比较稳定 , 有 3
个种源很稳定 。不稳定的种源大多为来自美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速生种源 , 而北部山区和西南地
区的种源大多数表现为较稳定 。 值得注意的是木材基本密度最高和最低的几个种源在各点表
现 比较一致 , 如排列在第 2 位的 L 26 和处于第 18 位的 L 14 均在广泛的生境中表现稳定 。
期 孙海曹等: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5l
2.3 性状相关
了解生长 、形态和材性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对树木育种工作者开展多性状改 良是至关重要
的 , 特别是生长速率对材性的影响 。 为此 , 利用富阳、分宜和南宁 3 个试点的材料 , 对材性 3 个
性状分别与生长 、产量 、形质等主要性状的关系作了分析 , 结果见表 7 。
表 7 木材性状与生长 、形质性状的相关
性状 项目 树 高 胸 径 材 积 侧枝粗 分枝角
一 0. 2 5 0 4
一0 . 4 9 8 3
一 0 . 0 4 9 1
一 (). 2 3 5 2
一 0 . 4 9 5 5
0 . 0 0 6 1
一0 23 8 8
一 0. 4 77 0
一 0 . 0 2 8 7
木材干重
0.112 0
通直度
0. 112 0
0.263
一0 . 0 2 6
南宁
一 O
2 6 3
0 2 6
一 0. 1 4 3 7
一0 . 4 6 5 3
0 . 1 2 8 8
一 0 . 5 0 5 . ’
一0 . 6 6 3
0 . 0 2 6 8
PG右
一0 . 0 8 5 6
0 . 0 2 5 6
0 . 1 3 4 5
一 0 . 1 17 5
一 0 . 4 5 0 4
0 . 16 5 4
一 0 . 0 44
一 0 . 2 6 6
0 . 1 60 6
0 . 0 19 9
一 0 .3 73 0
0 . 3 10 5
O .
一O 。
0 9 2 7
2 8 1 8
1 4 6 2
0
.
1 1 5 4
0
.
3 5 8 1
一0 0 4 7 3
一 0.
一0.
一 0.
0 0 1 8
3 15 5
1 2 8 1
GPE
宜分
一0. 11 2 0
一0 . 0 9 5 9
一 0 . 1 5 4 3
一 0 . 0 0 2 9
一 0 0 8 3 4
一 0 . 0 9 1 6
一 (). 4 12 2 . “
一0 . 5 12 0
一 0 . 13 0 8
0 . 0 7 9 3
0 . 20 2 6
一 0 . 0 4 0 3
一 0. 13 9 3
一 0. 15 9 5
一 0 . 12 9 9
一 0 . 3 0 2 4
一 0 。 3 6 8 0
一 0 . 1 5 7 5
0 . 0 6 2 3
0 。 1 9 7 1
一 0 。 0 7 5 6
一0 .0 37 2
一 0 .0 7 5 1
0 . 5 3 9 7 . “
1
.
0 0 0
荃本密度
富阳
0 .043 9
0 .169 9
0.473 6 “ .
0 7 0 1 5
0
.
0 4 8 0
0
.
1 4 3 7
0
.
4 3 1
一0 .0 66
0 . 3 0 2
一0 . 00 2
0 . 3 1 0 5
0 . 4 7 9 2
一0 . 0 0 5 7
一 0 . 3 1 9 0
一 0 . 6 1 9 0
一 0 . 1 1 6 1
0 . 0 7 5 6
一0 . 1 8 3 1
一 0 . 3 12 4
一 0 . 0 8 3 8
尸G艺一CPE
南宁
一 0 . 4 2 0 3
一1 . 0 0 0 0
0 . 0 0 1 4
一 0 . 3 1 9 0
一 0 , 5 8 2 8
一0 . 1 2 6 7
一 0 . 3 6 2 1
一 0 6 2 9 9
一 0 . 1 9 9 0
一 0 . 0 0 1 8
一 0 。 1 9 ( ) 0
0
.
2 0 2 9
一 0 . 19 0 3
一 0 .4 7 6 8
一 0 . ()2 3 6
0 . 3 7 1 2
1 0 0 0 1
一0 0 19 2
尸仃E
分宜
0. 13 1 9
0.39 1 8
0.034 8
一0 . 0 ()8 5
一 0 . 0 4 9 9
一 0 . 0 10 8
0 .0 8 5 1
0 . 2 8 4 4
一 0 . 0 0 3 2
一 0 . 1 35 7
一0 . 45 8 6
一 ().0 0 9 7
0 . 1 4 3 7
0 . 3 4 9 4
0 . 0 7 0 6
一 (1. 10 4 3
一0 . 3 17 5
一 0 . 0 3 1 4
0 . 1 2 4 2
0 。 2 5 8 6
0
.
0 1 0 6 0
.
2 7 1 2 0
.
0 5 3 8
0
.
0 8 1 2 0
.
8 8 1 3 0
.
1 1 1 7
一 0 . 0 1 9 9 0 .0 4 1 4 0 .0 9 3 3
0 . 0 4 8 9 0 .0 4 2 2 一 0 . 3 5 6 4
一 0 2 2 8 8 0 . 1 20 9 一 0 . 3 3 7 6
0 . 3 ()0 () ().()1 9 3 一 0 . 0 6 8 4
PGE一尸艺
管胞长度
富阳
0.085 0
一 0 . 1 (}8 6
一 0.
一 0 . : : ;
宁南
一 0 . 17 5 0
0 . 1 1 1 8
一 0 0 5 6 7 一0 . 12 0 1 一 0 . 0 ()4 4 0 . 1()3 5 一 0 . 1 1 2 3 一 0 . 0 6 0
分宜
0.153 2 0. 16 1 0 0.340 0 一 0 . 14 3 0 0 . 0 98 9 一 (). 0 2 3 2
尸G艺晚材串
0.088 6 一 0 . 3 2 7 8 一 0 . 2 6 4 8 一 0 . 1 11 7
一 0 . 2 8 5 8 一 0 . 7 6 () l 一0 . 6 5 8 1 一 0 . 3 7 4 2
一 0. 0 2 3 6 一0 . ()6 8 5 一 0 . 0 33 5 (). 0 tl 2 5
0 . 4 7 7 4 . “
0
.
7 3 2 4
0
.
0 2 0 8
0
.
1 3 9 9
0
.
2 1 4 9
0
.
1 0 9 3
0
.
4 3 2 0
0
.
7 9 5 8
( )
.
0 ‘)6 5
尸GE
富阳
注 :畜阳点为 31 个种睬.南宁点 19 个种浪.分宜点 2。个种源 。 P 为表型相关 , G 为遗传相关.艺 为环境相关 。
表 7 显示 , 在种源水平上 , 各点木材密度与其树高 、胸径 、 材积和树干木材干重大 多存在不
同程度的遗传负相关 , 尤其与胸径的相关较紧密 。而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则表现为由南到北
逐渐增大的趋势 , 其中与通直度从弱的正相关变化至较强程度的正相关 , 与侧枝粗和分枝角从
负的相关变化至较强度的正相关 。 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与参试种源有关 , 南宁
与分宜参试种源较少 , 且以东南部及东部沿海和西部墨西哥湾的种源为主 , 这一区域的种源受
原产地的气候及地理因子影响 , 基本密度在群体水平上与形质性状相关较弱 ;二是从南亚热带
到北亚热带 , 受引种地区气候因子影响 , 木材密度与形质性状均有较强的变异趋势 , 随着纬度
增加 , 两者相关逐渐增大 。 管胞长度与生长 、产量 、形质的相关在各点表现不一 , 除与侧枝粗的
遗传相关均呈较强外 , 其它则没有一定的变异规律 。晚材率 由于和基本密度相关较密切 .所以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0 卷
它与其它性状的关系和基本密度的情况基本一致 , 但相关程度有所减弱 。
材性主要性状与生长 、产量 、形质等方面的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 , 给综合选择
既造成有利的一面 , 又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若侧重于木材密度的改良 , 将导致大多数生长 、产量
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 但会使通直度亦同时获得正向的改 良 。 另外 , 由于它与有的性状关
系不甚密切 , 具有相对独立性 , 这样就可以在应用指数选择方法时同时作为构建方程的因子 ,
如密度和干材干物质重 。 当然 , 值得提出的 , 表 7 所表达的相关性 只是在种源水平上所出现的
一般关系 , 并不等于所有种源都完全遵循这种关系 , 特殊的异常现象有可能存在 , 应给予重视 .
2 结 论
(l) 种源间 , 在多数试点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 而管胞长度和晚材率
则差异不显著 。在种源内个体间 , 3 个材性性状的差异比较明显 , 变异系数远大于种源间的 。 因
此 , 同时进行两个层次的选择 , 效果将更加显著 。
( 2) 木材基本密度种源 x 地点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 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
其中 L 14 和 L 26 为稳定性最突出的种源.IJ12 、 L 1 6 、 L 1 7 、 L 18 与 l, 25 为稳定性较差的种源 。
( 3) 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 , 表现为以经度为主 、纬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
式 。 其中 , 木材密度美国西部种源要高于东部种源 , 北部种源要高于东南沿海 。 而在各试点基
本密度却呈相反的趋势 , 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是逐渐减少的 。
( 4) 木材基本密度 、管胞长度和晚材率 3 个材性性状与生长 、产量和形质指标之间的相 互
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 基本密度和晚材率与生长 、产量性状呈负向关系 , 但相关程度前者
大于后者;管胞长度与生长 、产量性状之间缺乏一定的规律 。 3 个材性性状与形质性状的关系 ,
在方 向和密切程度上表现亦不一致 。 因此 , 在作综合选择时应考虑它们之间的一般关系情况 ,
也要注意特殊现象 。
参 考 文 献
管宁 .刘昭息.潘 志刚.不同种源火炬松和涎地松木材从本密度与管胞 长度的变异.林 业科学研究 .1”3 , 6 ( 3 ) : 2 3 5 一
2 4 1
唐守正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林魂k出版仕.1986.
w ell: ()(). R 。、u l t s o f lo b o lly p in e s e e d 、o u r e e , r u d y [ h r o u g l 一 l , 6 8 ~ 一9 6 9 . 1)ro e eod 一n只, o f x l l 。 一0 一11 So u l ll‘、 r n C o n
f
e r e n e e o n
F
o r e , t
l

r e e
l
一11p r o v r n 、e n 卜 H o u 一o n , T e
xa
s
J
u n e
1 7 ~ 1 9
,
1 9 6 ,
.
T c x a s F o r e , 2 S e r
v
i
c c
.
1 1 7 ~ 1 2 9
.
Z
o
b
o
l J P
. v a n 彻ijtenen J P. W ood variazion:it、 e a u , e s a n d e o n . r o l . s ‘, r i n R e r v a r l “只.冷rl.n H oidolberR .1989.
B yra:】、 1 ’ I ) . I o w o W J . S p o e i f 元e g ra v ity v aria lion in a 上o b o lly P in。 , 即d , o u r e e s : u d y i n 一l一e w e , t o r n R u l f r e g i o n . F o r .
S
c
i
. ,
1 9 8 8
.
3
1
:
7 8 9
~
8
0
3
.
朱湘渝 , 1:. 瑞玲 .终水吕 , 等.10 个杨树杂种组合木材密度与纤维遗传变异.林业科学研究.1993 .6‘2 ) : 1 3 1 一 !3 5 .
期 孙海苦等: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53
L o b lo lly P in e P r o v e n a n e e V a r ia tio n
in J u v e n ile W o o d P ro P e r tie s
S u” H a I’jing L iu Z haox
A bstraet ‘f h e w o o d b a s i e d e n s i t y ( B D ) , f i b e r l e n g t h ( 卢’L ) a n d l a t e w o o d 一)e ree n ra g e
(L P ) o f lo b lo lly p in e p ro v e n a n ee s w e re e v a lu a te d b a se d o n fo u r g 一 y e a r 一o l d p r o v o n a n ( 、 e r e s t 、
i n G u ;, n g x i
,
G
u a n
g d
o n
g
,
J i
a n
g
x
i
a n
d Z h
e
i
i
a n
g
.
1

h
e r e s u
l
t , l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r o v o n :, n e e ( l i f f e r
e n e e
w
: , 5 s
i g
n
i f i
e a n t
f
o r
B l ) b
u t n o t n o t a
b l
e
f
o r 户’ L a n d L l , i n e v e r y t e s t l o e a t i o n . ‘ l ’ h o g e o -
g
r a
p h i
e a
l
v : 、r i:l t i o n p : lt t e r n s o f w o o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r o v e n a n e e s w e r e m a in l y t w o

w a y e l i n a l
o n 。、 in f lu e n e e d f i r s t l y b y lo n g i t u d e a n d s e e o n d ly b y l a t i t u d e
. ‘
r h
e 五I ) o f th e w es re rn ‘)ro ve -
n an ee s w e re rl飞e h ig h e s r , o f t h o n o r t h e r n o n e s t h e n e x r , a n d o f s o u t h ( 、o a s t o r l e s t l l e ! 。) w o s t 、
r h
e 户’L o f r h e 、o u r h e o a s r 芷)ro v e n a n e es w e re th e lo n g es t a n d o f 。。s r 。· o o s r o n o s r h 。 、 h ( )r r。、卜
in l;一n (I :I n d n o r t h e r n p r o v e n ;一n e e s h a d t h e h i g h e r L l ) . ‘f h e 方I ) o f 10 1)lo lly 一)in o w o re a lso (llf-
fe ro rlt b e tw e e n te st lo e a tio n s , d e e r e a s i n g f r o m s o u t h r o n o r t h . 飞’ }一e 卜)ro v en :, n e e 火 to s门 oe:卜
t io n e f fe e t fo r B l ) w a s s m a ll , m o s t o f t h e p r o v e n a n e 七、 d i s p l a y e d r e l a t iv e l y l 一1 9 1 、e r s t a b i l i t y
.
B l ) a n d L l , w e r e n e g a r i v e l y e o r r e l a r e d w i t h t h e t r e e g r o w t h a n d y i e l o l t r a i t s
,
l
) u t 户’L w ;一5 n o t
e o r r o l a r e ( ! r e g u l a r l y w i t h t h e t r e e g r o w t h t r a i t s
,
r
h
e t
h
r e e
w
o o
d p
r o
p
e r t y t r
o
i
t 、 ;. 1 、0 11 a (I (

o n l
-
P l i
e a t e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t r e e
f
o r
m
r r a i t
s
.
K
e
y w
o r
d
s
l
o
b l
o
l l
y p i
n e
g
e o
g
r a
x
)
h i
e a
l 一)ro v e n :, n e e J u v e n i l e w o o ( l w 。) o (l 一)ro 一)e rties
S u士z H “iz ixl g . A 5 5 盆s 密月川 I〕r o f e s s 「)r , l i u 2 1 飞“o x i ( ’ r l l r R c s 护 “ rc l一 In s r i l u 一t’ 《) f s t j b 一r 〔)l ) i c 户笼I F o r r , 万r y . (一 A 卜 F Jy“ n g · Z l l c 一i咨一n 父
3 1 1 !()‘) ) .
‘飞飞 1 飞飞飞飞飞 飞飞飞气t 飞飞飞飞 花飞 、飞几几 几气飞屯飞飞 飞飞飞 气屯飞屯飞 飞几气 ;几飞几 1 气飞飞飞 飞屯飞飞飞、
“五个相思树种纸浆材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 ”通过部级鉴定


Il: 个相思树种纸浆材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 ”为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 专题 “ 41 思 类树种纸浆材介种 ”的 !
要研究l勺容 , 山‘l , l司林科院热林J听杨民权副研究员 1三才寺, 于 19 96 年 12 ){ 6 fl在本1少r通过 鉴定 。 i亥一戊果研究 系
统全而 、数据翔实 . ’川川州司类研究栩比 , 规膜人 、内容 一1 毛奋齐、成效 显著 。 9 位评委 一致认为达到 门闷际 同类研
究的先进水平 。 l刃要内容有:(l)从凉产地收集 J’ ‘今.lf杆I思(A ‘, a ‘, i ‘, , , , a , ,9 1 。 , , , W i l l〔1 . ) 、大111妇I思( ,l . ‘2 , , , ”‘ “ z ‘才‘
j o ,
·
, , , ; 、 A
.
C u n ,、
. e x 玫nth. )、 ! ,,叹英个!I思(A .‘ ,、 、、i ‘、J , ·l, a A . C u n :飞. e x 玫:ltl、. )巧吮分 Ilf伏和l‘源 113 个 、家系 46{) 个
以 及灰木们f思(A .;,, ,户l尹J o Be :、t h . ) 、银荆(八. d ‘, u z h ‘, z“ I J i, 飞k . ) 仁分布IK 卜1,源 18 个 , J 七收集保 f厂J‘ 从I火I资溉(以)、)
件 在 l:1 个地点建立 f 4 O h m Z的试验林;选出适合纸浆材的优良种源 47 个 , 材积川益达 20环以 l几;选出优良
家系 4()个.材积增益j主30 环以 J几。 ( 2 ) 制定 了丰l!思树种纸浆材(f{J 选优标摊!;.选出优树 145 株 。 ( 3 ) 解决 l‘ 令lf.IL
树Fl. 无性繁爪 , } ,的截 一 ! : 促萌技术 , 优树!l[ 结微繁技术 , 川问移栽成活率达 80 % 以 !几。 ( 4 ) 推)’ ‘ 良种造林 2 )J
hm 2.获得 j’1)1含认f内经济 、子上会和l’1是态效 旋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林所 陈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