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卷 第 4 期
1 9 9 1 年 a 月
林 业 科学研 究
FO R E ST R ESE A R C H
V o l
.
4
,
N o
.
4
A u g
. ,
1 9 9 1
油茶 低 产 林改 造 工 程 的
技术策 略 与实施 方 法
林少韩 李桂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摘要 为了确保油茶低改工程的质量 , 推广先进技术 , 在系统分析我国油茶低产原因的基 础
上 , 提出了十项适用的低改技术 , 并结合我国油茶产区的实际 , 提出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 实 行
以 良种为基础 , 优化林分及树体结构 , 维护及提高地力的综合改造技术策略和措施 。
关盆词 油茶 , 低产林改造 ; 技术策略
油茶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树种 , 大力开发油茶资源 , 提高油茶产量是解决我国食油供需
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多年来 , 油茶生产发展缓慢 , 产量长期徘徊 , 产值偏低 , 影响了山
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对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 为了振兴油茶生产 , 缓解油茶产区油脂生产的
压力 , 发挥油茶不占耕地 、 拥有长期效益、 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和充分发展山区 经 济 的 优
势 , 国家将“油茶低产林改造 ”作为一项工程 , 列入“八五”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 目的是通过推
广先进技术 , 优化林分结构 ,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为大面积油茶低产林改造做出示范 , 从而
使现有油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提高油茶商品生产能力 。
1 低产油茶林形成的原因
我国现有油茶林 , 多数处于半野生状态 , 类型混杂 , 管理粗放, 单产很低。 建国以来的
41 年中 , 全国年产茶油 15 0 kt 以上的仅 5 年 , 而产量不足 loo kt 的却有2 年 , 其平均亩 产
油只有 1 . 8 k g[ ‘] 。 低产原因有多种多样 , 但各地区带普遍性的重要原因是 :
1
.
1 管理粗放 , 地力衰退
这类低产林一是多年没有抚育 , 林内杂草灌木丛生 , 通风透光不良, 水分养分不足 , 影
响了油茶树的生长和结实。 二是抚育管理不当 , 引起水土流失 。 据浙江南湖林场调查材料 ,
坡度 1 5 “~ 2 0 。的油茶林地 , 由于垦复后水土保持工作没有跟上 , 经一场大雨后 , 在 3 89 m Z 的
林地中 , 出现宽 ‘21 . 8 c m , 深 7 . s c m 的冲刷沟26 条 , 被冲走的土壤 2 . 8 m “ ‘)。 随着水土流
失 , 大量营养元素被带走 。 据浙江常山油科所测定 , 从 7 月 6 日始 , 在不到10 0天的时间内 ,
每亩流失的氮素 5 . 15 k g , 磷素 。. 57 k g , 钾素 3 . 4 k g ‘)。 而油茶在其年循环中需要吸 收大
量的营养物质 , 产区农民又极少对茶林施肥 , 甚至连茶枯还山也做不到。 所以地力衰退 , 肥
力不足 , 树势衰弱 , 大小年产量悬殊 。
1
.
2 林龄偏老 , 稀密不匀
我国油茶栽培历史悠久 , 除解放后新种植的中、 幼林外 , 大部分属几十年 , 甚至上百年
本文于1 9 9 0年 9 月1 3 日收到 。
l) 全国油茶技术训练斑 , 19 7 7 , 油茶技术资料 , 41 ~ 42 。
35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的老林 , 长期没有进行人工更新。 _而是由天然下种更新代替了人工栽培 , 形成了“几代同堂”
稀密不匀的异龄林 。 在这种林地 _L一部分占比例很大的老龄植株 , 生理机能 差 , 新 陈 代 谢
弱 , 生长发育不旺 , 落花落果严重 ; 另一部分是由劣籽天然下种, 发育成劣株 , 其结果少 、
株产低 , 造成单产亦低 。
1
.
3 类型混杂 , 花期偏晚
由于过去营造的大片油茶林 , 忽视了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花期生态因子 , 长期采用实生繁
殖 , 致使现有林的品种 , 良芳混杂 , 差异很大。 往往在同类型 、 同林分 、 同经营 管 理 条 件
下 , 植株间产量高低相差达10 倍至30 倍 , 丰产单株年产果 50 k g 以上 , 而 低 产 单 株 , 仅产
0
.
5 ~ 1 k g 果或颗粒无收 ; 林分中仍有孕性极低 , 花而不实 , 花期特晚 , 果小皮厚 , 出油率
低的一些劣种 。 这些都严重影响单产的提高 。
1
.
4 炭疽病危容产孟
炭疽病在油茶产区发生普遍 , 蔓延迅速, 弓}起严重落蕾、 落果和枝梢枯死 。 据 19 7 2年在
浙江武义林场调查 , 严重病区株发病率达 80 . 6 % 。 以 5 月份树上果实为 1 0 % , 该 区不同月
份开始发病的病树 , 平均存果率仅3 1 . 7 % , 而无病树的存果率为95 % 。 1 9 7 3年调查2亩油茶
林地因炭疽病落果使每亩减产茶果 67 . 5 k g , 折油 4 k g “) 。 可见 , 炭疽病引起落果是给茶树
显果后造成当年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 。
2 十项适用低改技术及其增产潜力
2
.
1 垦复深挖 , 建设油茶 “三保山 ”
垦复是产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增产经验 , 各地关于垦复的农谚是很多的 ,
如“七挖金、 八挖银” , “冬挖山 、 夏锄草 ” , “犁耙上岸 、 锄头上山” , “茶子进屋 、上山垦复” ,
“挖 山清莞、 倒山奎莞” , “挖大块、 土翻面 、 边压土” , “油茶增产没别窍 , 三年两头挖一道 ”
等 , 不仅指出了适宜的垦复时期 , 而且阐明了具体方法。
通过垦复可以清除杂草灌木 , 改善林地环境 , 疏松土壤 , 增强抗性 , 减少病虫危害。 深
垦的作用还在于翻埋了林地杂草 , 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土壤肥力 , 可促进油茶生长发育和提
高产量 。 湖南省汉寿县岩嘴乡 1 08 0亩茶山 , 过去因丢荒亩产油 仅 3 一 5 . s k g , 1 9 7 6 年全 面
垦复深挖 , 开竹节沟 , 产量逐年上升 , 1 9 7 7年亩 产 油 6 . 75 翰 , 1 9 7 8年8 . 5 k g , 1 9 7 9 年 10
k g
,
1 9 8 0年 1 2 . 3 k g , 产量翻了两番。
垦复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 坡度在20 。以下的荒芜油茶山可全垦 , 全垦后 , 根据情况隔
一定距离 , 沿水平线环山做梯土带 , 外高里低 , 外缘筑土埂 , 内壁开竹节沟 , 对于横行油茶
不整齐的 , 可根据地形 , 作鱼鳞式梯土带 , 逐步把“跑水、 跑土 、 跑肥 ”的三跑山 , 建设成“保
水 、 保土 、 保肥”的三保山 。
垦复适宜的深度和范围 , 可按“五深五浅 ”的原则进行调节, 即“冬垦深 、夏锄浅 , 平山深、
陡坡浅 , 老荒深 、 子荒浅 , 土山深 、 石山浅 , 行间深、 莞旁浅 ” , “三年一深挖 、 一年一浅锄 ” 。
2
.
2 增施肥料 , 改进施肥方法 , 提高化肥利用率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 , 我国南方丘陵红黄壤地区 , 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 1 %左右 ,
且普遍缺磷 。 这次南方七省(区)的低改油茶林地大多属此类土壤 , 应十分重视土壤施肥 ?
2) 林少韩 , 19 82 , 红土丘陵油茶过密低产林改造 , 红黄壤综合利用 , 2 39 ~ 2 4 0 , 浙江省科委编印 ,
4 期 林少韩等 :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法 3 55
施肥要因地制宜 , 广开肥源 , 坚持 “以山养山 、 种肥养林 、 茶枯还山 、 落 叶 归 根”的 原
则。 采取以磷增氮 , 以小肥换大肥等办法 , 即充分利用林地杂草 、枯枝落叶及茶枯制作肥料 ,
并大力间种猪屎豆 、 四方屯 、 印尼绿豆 、 巴西虹豆等绿肥 。 还要适当增施农家肥和化肥 。 丘
陵红壤一般含磷量较低 , 特别是有效磷极度贫乏 , 虽然有些油茶林的土壤也曾施过一定数量
的磷肥 , 但有效磷含量并未增加。 这主要是在哪 5 . 0 左右的酸性条件下 , 有效磷与土壤中大
量存在的活性铁铝生成溶解度很低、 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磷盐而被固定下来 。 因此 , 油茶林在
增施磷肥时要与有机肥和适量石灰配合施用 , 或者在绿肥压青同时施用。 这样有机质分解过
程能掩蔽铁铝 , 溶解难溶性磷盐 , 增加不易被土壤固定的有机态磷 , 以满足油茶在各生育阶
段对磷素的需要。
在油茶低改各项措施中, 施肥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 这是否合算? 据常山油科所于 19 7 8~
1 9了9年两年在就辖村 5 0亩试验林试验 , 每亩肥料费 7 。6 元 , 两 年 平 均亩 产 油25 k g , 增产
4
.
78 %
, 即每亩增 产 油 7 . 73 k g , 这说明油茶施肥 , 无论是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都是合算
的。 在有机质含量很低 , 氮、 磷缺乏的红壤中, 氮肥与磷肥混合施用 , 增产效果显著 , 经济
效益明显 , 氮磷与茶饼混合施用效果更佳 “) 。 施肥 量 : 每亩施尿素20 k g , 过磷酸钙30 k g’
氯化钾肥10 k g 或用全价复合肥 2 0 k g /亩 。 施肥方法应根据油茶水平侧根有明显提升和吸收
根多集中在侧根尖端的特点, 沿树冠投影内缘挖深 、 宽 30 ~ 4 0 c m 的环状断沟 (在坡度 大的
地方 , 于树冠上方挖半月形沟 ) , 然后施肥 , 撒匀并严实覆土 , 以后逐年分次更换位置 , 适当
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 以促进油茶吸收根层的增加和发展 。
2
.
3 开展立体经营 , 建立以油茶为主的多业生产结构
林地间作 、 以耕代抚是一种集约而又经济的土壤管理措施 。 间作既节省了垦复的人力 ,
又能增加收入 , 向时可加速土壤的熟化 , 改变土壤结构 , 促进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 , 增
强土壤的保水 、 保肥和抗旱能力 , 有利于油茶抽梢、 孕蕾和保花、 保果 , 增加油茶产量 。 据
各地经验 , 适宜林 间套种的除了绿肥外 , 还有草本油料、 粮食作物 、 生姜药材等经济作物 ,
并且都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如浙江文成县吕溪乡朱岭村 , 在油茶梯地上种粮食作物 , 一般亩
产茶油 10 ~ 15 k g , 丰产年平均亩产油 20 . 3 时 , 粮食亩产超 50 。翰 ; 湖 南 省 长沙 县 五美
乡在油茶林中间种花生 、 油菜 , 三种油料亩产 油 超 50 k g , 间作地的茶油亩产 保 持 在 10 一
1 9
.
5 k g ; 邵阳县全县 有 3 2 . 6 万亩油茶 , 其中幼林约 3 万亩 , 19 5 4年产茶油 2 3 2 s . 4 5 t , 按
3 。万亩结实面积计 , 亩产茶油 7 . 8 k g , 其中: 黄亭市乡38 8 0 亩茶山 , 平均亩产茶油1 0 . 3 k g ,
这样大面积丰产主要采取了垦复、 间作两项措施。 该县1 9 7 9年始每年间作面积都在 7 万亩以
上 , 1 9 8 5年间作1 0 . 8万亩 , 总收入57 。万元。 此外 , 湖南 、 福建等地在油茶林间套种白术 、丹
皮 、 田七 、 太子参等药用植物, 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间作要合理 , 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宜在油茶林地间种的作物 , 适当增施肥料和轮作 , 作物
要与油茶保持适当的距离。 总之 , 作物的种类和间作方法均以不与油茶争光 、 争水、 争肥 为
原则 , 以促进土壤熟化 , 达到油茶增产为目的。
2
。
4 硫密补称 , 促进形成合理群休结构
油茶林相是否整齐 , 关系到对光能和地力的充分利用 , 也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 ,
我国现有大面积油茶成林 , 不是过稀 , 就是过密 , 分布也极不均匀 , 缺株相当普遍 。据调查 ,
3 ) 韦雍时 , 1 9 8 4 , 几种肥料及其混合使用对油茶的施肥效果 , 浙扛林学院科技通讯 , (1) : 81 ~ 85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在立地条件 、 品种类型 、 栽培措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 每亩油茶株数多的2 0 多株 , 少的30 ~
4 0株 , 都达不到高产。 因此 , 调整密度 , 改造林相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
过密低产的油茶林 , 因枝叶交错、 透光不足 , 使树冠的内部枝条千枯 、 结果位置上移 ,
树势和产量急剧下降。 为解决油茶密植封行后的低产间题 , 浙江武义林场于 1 9 7 7年冬至1 9 7 8
年春 , 在过密低产油茶林中就隔行砍伐了5 2 65 株 , 株数在减少 , 但产量在逐年增加 , 1 9 7 9年
比 19 7 8年增产 40 % , 比 1 9了了年产量翻一番〔2 1。 对稀林 , 在林间空地或缺莞的地方进行补植 ,
既能改造林相 , 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如浙江常山县新 昌、 芳村两个乡 , 近 7 万亩油茶林 ,
普遍采用良种大苗进行缺株补植 , 平均每亩增加20 株左右 , 二、 三年后投产 , 对提高油茶单
产起了重要作用。 不论疏林补植 , 密林间伐 , 每亩保留的株数, 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
决定 。 一般每亩保持60 ~ 1 20 株 。 对岑溪软枝油茶或阳春油茶等矮冠类型 , 保持8 0~ 140 株,
对于福建永泰的龙眼油茶 , 每亩可保持 10 ~ 16 0株。 总之 , 间密补稀后的林分密度以适中、
均匀、 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为前提。
间密补稀的方法 : 对株行距整齐的可采用隔行 、 隔株或留优去劣的办法逐步间伐 , 对于
株行距不整齐而过密的低产林 , 可按预定的距离 , 水平环山垦复成梯带, 梯带上的油茶保留 ,
梯带外的油茶逐步砍除 , 对于林间空地 , 则按规格要求 , 定点补植优良无性系大苗或移植抗
病高产的幼树 。
2
.
5 运用修蔺技术 , 改造低产树体结构
粗放经营的油茶林 , 枝条密生 、 重叠交叉 、 通风透光不良, 树势弱、 结实少 、 产里低 。
为了增强树势 , 促进生长发育 , 减少病虫危害 , 合理利用空间 , 保证树冠上下内外多开花结
果 , 除了调整密度外 , 进行合理修剪 , 改善树体内膛透光条件, 很有必要。 据湖北林科所在
麻城点试验 , 修剪树 19 8 4 ~ 19 8 年五年平均亩产油 26 . 53 k g , 比对照 19 . 02 k g , 产盘增长了
39
.
5 %
, 每平方米冠幅的产果量 , 由改造树形前的 1 . 01 k g , 上升 到 1。 69 k g , 且缩小了大
小年的产量差距 Isl 。
根据油茶极性生长不强 , 潜伏芽易萌发 , 抽梢发枝率高 , 分枝级数多 , 树冠易郁闭 , 易
出现竟争枝和徒长枝 , 生长枝和结果枝无明显差别等特性 , 对低产的成龄树 , 可采取如下修
剪方法 : ¹ 改造树形 : 剪去过多的大枝或骨干枝 , 基部以保留 4 ~ 5 根主枝为宜 , 将自然圆
头形和伞形树形 , 改造成凹凸状开心形 , º 控制竞争枝 : 一般在油茶树上常出现 两 种 竞 争
枝 , 即二枝或三枝竞争 。 在出现二枝竟争时 , 即根据其生长势, 剪除竞争的一方 。 若是三枝
竞争 , 则剪除中心枝 , 以保持其开张角度 ,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稳定优良的丰产树形 , » 结
果枝和生长枝的修剪 : 由于油茶极性生长不强 , 结果枝和生长枝容易衰老 , 可采取回缩修剪
的办法 , 将其生长结果 3 ~ 5 年以后的枝条 , 向下回缩剪去 1 ~ 2年的生长量 , 即剪除原枝
条长度1/ 3~ 2/ 5 , 对个别太弱枝条 , 还应向下回缩 , 以使其能发出较为健壮的生长结果枝 ,
¼剪除枯枝 、 病虫害枝、 细弱内膛枝 、 脚枝 、 下垂枝等。 修剪时间 : 以冬、 春为宜 , 此时修
剪因气温低 , 湿度小 , 剪口不易感染病害, 且伤流少有利剪口愈合 。
2 . ‘ 劣株稼旅换冠 , 优化林分产t 结构
现有油茶林分中 , 大多类型混杂 , 良芳不齐 , 单株产量差异很大 , 据 19 7 7年浙江省油茶
良种普查统计, 一般低产林分中有70 %产量产自30 %的植株, 而70 %的劣株 , 只有30 % 的
产量 , 可见低产劣株所占比例之大 [‘, 。 为了进行品种 (或类型 )改造和整治 , 首先必须对林分
4 期 林少韩等 :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法
中的劣株和中、 高产株进行标记 , 凡树龄处于中、 壮龄 , 长势正常 , 三年单株平均产果量不
足0 . 5 k g 者为劣株 , 高于 5 k g 且比较抗病的为高产株 ; 其余为中产株。 然 后 根 据 林 分 品
种 (类型 )优劣程度 , 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劣株嫁接换冠 : ¹ 全林嫁接 : 需高接换冠的劣株占
8 0 %以上 , 除保留少数中、 高产植株外 , 其余的均一次嫁接换冠完毕 ; º 分批嫁接 : 因低产
劣株在林分中分布不规则 , 故适宜分批嫁接 , 先按梯土带 (三保山 )戈J分嫁接行和保留行 , 进
行隔行嫁接 , 先接嫁接行的劣株(第一批 ) , 经 3 ~ 4 年后 , 再对保留行的劣株进行 嫁 接 (第
二批 ) , 对行内中 、 高产株应全部保留。
用高接换冠法进行品种整治的头 1 ~ 3年 , 在产量上发挥作用的仅是改善了林分的透光
条件 , 要到第四年嫁接株投产后 , 油茶产量才会大幅度提高。 如湖南邵东黄草坪林场于 19 7 5
年用大砧嫁接5 。 6亩 , 嫁接后的 5 ~ 10年 ( 19 7 5一 19 53年 )平均亩产 油 22 。 15 k g , 到 19 55年平
均亩产 油 37 。 6 k g 。
上述两种劣株嫁接换冠方式 , 以分期分批嫁接效果为最佳 , 这种方式适合于生产上应用,
花工少 , 见效快 , 对嫁接后头 3年损失少 。 全林嫁接换冠适合于良种化地区 , 对一些砧木条
件较好 , 劣种较多的中、 幼林可以采用。
2 . 7 利用土蜂 , 放养蜜蜂 , 提高油茶结实率
在油茶林中 , 授粉昆虫有蚁 、 蛇、 蛾 、 蝶 、 蜂等40 余种 , 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土生野
蜜蜂 , 如大分舌蜂 、 油茶地蜂、 纹地蜂 、 湖南地蜂等。 它们分布广 , 繁殖快 , 数量多 , 抗性
强 , 能适应油茶林的环境和油茶授粉的特性 。 为了充分利用土蜂 ,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 ¹ 保
护土蜂 : 土蜂每年10 ~ n 月下旬羽化出土 , 这时不要在油茶林内烧火熏烟或喷洒农药 ; º 招
引土蜂筑巢 : 在土蜂少的林地 , 可通过垦复 , 修筑梯上带, 挖竹节沟 , 埂上挖马蹄坑等措施 ,
招引土蜂筑巢 , » 引放土蜂 : 在无蜂或少蜂区 , 于适宜的地点在梯埂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林冠
下挖坑 , 在其壁上打宽 1 一1。 s c m 、 深 30 ~ 40 c m 的 引蜂 孔 , 然后引放正在交尾或已交尾
的雌蜂 , 每孔一只 , 每亩 1 一 2 孔 , 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 纹地蜂 , 放养量 4 ~
7 罩/ 亩 , 每罩50 ~ 10 0头 , 3 一 4 年后就能满足授粉的需要。
在油茶花期 , 放养意大利蜜蜂 , 可提高油茶结实率。 但放养时 , 必须喂饲解毒灵 , 每10
个蜂胚可放解毒灵 1号或 2 号25 ~ 30 9 , 要及时除去烂蛹 。
2
. 8 采用综合措施 , 防治油茶炭疽病
炭疽病几乎可以危害油茶的全部地上器官 , 造成梢枯 、 落叶 、 落蕾及落果 , 尤以落果更
为严重 , 使眼看到手的茶果 (产量 )毁于菌手 , 损失直观 。
防治方法 : ¹ 改善经营措施 , 提高林分和植株的抗病力。 如套种作物时忌用高杆作物 ,
以免林内湿度过大; 对过密的林分应适度修剪 , 淘汰病株 , 既减少病源 , 又改善林分通风透
光条件 , 施肥应避免单施氮肥 ; 抚育管理时要避免损伤油茶 , 防止病从伤口侵入 。 º 及时清
除病部 , 以减少早春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 乃是防治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 » 适时喷药保护果实,
初夏用波尔多液 + 2 %茶枯水 ; 5 0 %退菌特或50 %多菌灵可湿性剂 50 倍浓 , 每隔半月喷洒
一次 , 效果甚佳 。
2 . 9 适时采收 , 提高油茶种籽出油率
油茶果实在完全成熟前半个月内 , 其油分的积累和转化最快 , 只有掌握好适宜的采收期 ,
才能丰产丰收。 近年来各产区普遍提早采摘 , 这不仅影响出油率 , 也影响茶油质量。 如浙江
拓台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 , 1 9 7了年适时采收 , 全村 i so t 茶果出油一2 5 5 5 k g (每 1 0 0 k g 果出油 6 . 9 9
k g ) , 1 9 7 5年提早采摘 (1 0月 7 日开始采收) , z g o t 茶果仅 出油5 0 0 0 k g (每 10 0 k g 果出油 4 . 2
k g )
,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 。 油茶的采收期要按照品种或类型来确定 , 霜降种一般在 “霜
降”前 3 天到后 7 天采摘 ; 寒露种一般在“寒露 ”前 3 天到后 7 天采摘 , 最为适宜 。 果实采收期
正是油茶花蕾含苞待放之时 , 应避免损伤枝条和花蕾 。
z
。
1 0 改革榨油技术 , 提高出油率 , 综合利用饼粕
机械压榨制油工艺 , 不可能将茶籽中所含油脂全部压出 , 茶讲中残油含量约 6 %~ 7 % ,
过去这部分油脂未被利用 , 实在可惜 。 若采用有机溶剂浸出法生产 , 就能得到这部分未能榨
出的油脂 。 经测算 , 浙江省常山县年产茶饼3 0 0 ~ 4 0。。t , 仅用浸出法提取残留油脂一项就
可增产油脂 120 ~ 1 60 t , 相当于 1 . 6 ~ 2 . 1万亩油茶林的产量 (每亩 以 7 . 5 kg 茶 油计)“)。 根
据常山油厂实际生产情况 , 每生产一吨浸出茶油 , 可获利润 1 0 9 元 。 若常山县全部茶讲都 能
浸出茶油 , 可获利润 13 ~ 17 万元 。 这些茶饼浸提油后再提取皂素 , 可生产皂素3 0 ~ 4 0 t , 增
加产值 54 ~ 72 万元 。经浸提油脂及提取皂素之后的茶饼 , 还可 以作配合饲料等继续综合利用。
3 技术策略与建议
3
。
1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各地在改造低产林方面 , 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 主要是加强经营管理 , 如垦复修剪 、 建
立 “三保山” 、 搞“一地三油”经营等 , 虽收到过一定效果 , 但这些措施只在一段时期起作用 ,
过后产量提高又成了难题 , 原因是抚育管理并未改变油茶林的遗传状况 , 只治标 , 不治本。
要想持续稳定增产 , 必须采取以良种为基础的综合改造措施 , 如高接换种、 更换劣株 , 以及
采用优良无性系嫁接苗造林更新等 , 才能彻底改变油茶低产面貌 。采取上述治本措施 , 不仅在
技术上要求高 , 而且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经济效益 。 目前资金有限 , 要全面实施 , 确有困难。
但从长远考虑 , 这些治本措施 , 又不能不搞。 因此 , 建议各省 (区)分大片安排一些条件成熟
的地方 , 超前一步进行低改实验示范工作 , 建立一定面积的良种采穗圃 , 为今后的低改工程
打下基础。
3
.
2 橄中使用肥料和资金
施肥是第一期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 但要全面施肥尚有一定困难 , 这不仅与肥料的来源 ,
数量有关 , 而且与用工量 、 合理安排有关 。 在肥料不足的情况下 , 除充分发动群众 “因 地 制
宜 , 广开肥源 , 以山养山 , 种肥养林”外 , 建议在第一期工程实施的林地 , 只对增产潜 力 较
大的重点树进行施肥。 这些重点树应是树冠大 、 品种好 、 病害少 (炭疽病)的树 , 在工程施工
前应由各地技术施工小组 , 按统一标准进行标定。 经初步推算 , 如果一亩地选 10 株重点树 ,
把有限的肥料用上 , 每株产果以15 ~ 25 k g 计 , 每 亩 可 产 果 15 0~ 2 50 k g , 另外 在 同一亩
地上 , 少施和不施肥的非重点树 , 总产果也可达到 1 50 ~ 2 0 0 kg , 合计每亩 可 产 果 30 0 ~ 450
k g
, 折油 15 ~ 2 0 k g , 即可达到预定的产量指标。
3
.
3 趁立良种苗木橄殖实休 , 开展称林补植
经 4 省2 。个启动县对低产林分的调 查 , 需要进行密林疏伐的林分并不多 , 多数需要进行
4 ) 王 芷虔 等 , 19 8 0 , 油茶经济效果 词查初报 , 油茶 资料选编 , 1屿 ~ 1 13 , 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编 。
5 ) 常 山县粮食局 , 1 9 83 , 油茶饼粕综合利用 , 常 山县油茶系列化调研论证会材料 。
4 期 林少韩等 : 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法
稀林补植 , 尤其山区林分 , 缺株约占20 % ~ 30 % 。 目前 , 虽然有的县、 乡、村已开始补植 , 但
是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 又没有现成的良种苗木供应 , 所用苗木大部分是未经选 择 的实 生
苗 , 苗木品质差。 建议尽快分片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实体 , 按预定质量标准 , 采用短穗扦插 、
芽苗嫁接或组培新技术 , 迅速繁育出供补植用的良种苗木 , 以确保工程质量 。
3
.
4 开展油茶主 、 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
油茶的低产低值 ,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 故在提高单产 、 开展多种经营的同时 , 还要开展
主 、 副产品 (包括茶油 、 茶枯饼、 茶果壳、 花粉等)的多种深度加工和利用 , 为油 茶 的增 产
增值开辟新途径 。 随着我国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对有营养价值和起保健
作用的茶油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 但我国市场上供应的茶油 , 由于加工技术达不到国际上所规
定的“最佳高级食用油标准 ” , 尚存在酸价偏高、 异味重等缺点。 为此 , 提高精炼技术 , 尽早生
产出可供出口的类似“强维医用保健油 ”和“四合一营养食用油 ”的茶油 , 是解决产值低的途径
之一 。此外 , 医药用油需要量亦大 , 仅上海第三制药厂 , 需用精炼茶油制药 , 每年需2 0 t 左
右 。还有茶油在工业上可制硬化油 ;茶饼提取的皂素可用于制造在混凝土生产中可代替油酸 、
平平加 、 三乙酸胺等的贵重化工原料 , 且具有利用率高 、 无残渣等优点; 皂素还可制洗发香
波和丝毛洗净剂等。
参 考 文 献
〔1〕林少韩等 , 1 9 89 , 中国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 世界林业研究 , 2 ( 屯) : 70 ~ 7 4 。
〔幻 林少韩等 , 1 9了9 , 油茶密植封行后的合理间伐 , 林业科技通讯 , (1 1 ) : 14 一 1 50
〔3] 湖北省林科所油茶课题组 , 1 99 0 , 油茶修剪新技术试验研究报告 , 湖北林业科技 , ( 2 ) : 10 ~ 1氏
〔幻 邹达明等 , 1 9 89 , 嫁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试验 , 经济林研究, 7 ( 2 ) : s7 一 8 80
T he T e e hn ie a l T a c tic s a n d M
e a s u r e s o f the
P r o j
e e t fo r T r a n sfo r m in夕 tho L o 二 一丫ie ld in g
P la n ta tio n o f 0 11
一
T e a C a m e llia
L in Shao h a n L i G u im e i
(T ho R o s e a r e h l 移s才公ro to o j S o b fr o 户‘e a l F o r。 : 矛r , C A F )
A b str a et T r a n sfo r m in g th e low- yi
e ld in g P la n ta tio n o f 0 11
一te a e a m e llia 15
a Pa r t o f th e A g r ie u ltu r a l Pr o g r a m o n In te r g rad
e d D e v e lo Pm e n t in Ch i
n a ,
a n d it 15 a ls o a n im Po r ta n t m e a s u r e to i鱿 r e a s e t h e Pr o duc tfo n o f 0 11一te a
e a m ellia in Ch in a
-
In o rd e r t o q u a r a n te e th e q u a lit y o f the Pr o je e t a n d Po Pu la r iz e ad
v anc e d
t e eh n o lo g y
,
w e h a v e ra is e d t e n s u ita b le m e a su r e s o f t ra ns fo r m in g 10仆y ie三
ld in g 0 11: te a c a m e llia o n th e ba s is o f a syste m a t ie a n a ly s is o f th e lo w
一y ie
-
ld i鳍 r e a s o n s 。 T h e te e h n ie a l ta e t ie s a nd m e a s u r e s o f in te rg r a d e d t ra ns fo r m -
a t io n h a v e a ls o b e e n Pu t fo r w a rd
: e ffe e t a P e r m a n e n t e u re a n d ta k e s to P
-
g a P m e a su r e ; a m elio r a t t五e fr a m e w o r k o f tr e e a n d fo r e s t s ta n d o n th e
b a s is o f im P ro v in g v a r ie t ie s : d e fe n d a nd
r a is e 5 0 11 fe r tility
.
K e y w o r d s 0 11
一
te a e a m e llia ; tr a n sfo r m in g lo w
一
yie ld in g p la n ta tio n : t e e卜
n ie a l ta C t i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