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gress in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to Increase Latex Yield of Hevea brasiliensis by Ethephon Stimula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效果显著,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采用,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仍是目前橡胶树产排胶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水通道蛋白方面探讨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可能机制。

Ethephon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stimulate latex tapping in the natural rubber production for its remarkable promotion of the yield, but the mechanisms of how it works are not clear and, now it is still a hot subject on mechanisms of latex regeneration and latex flow.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yield-increasing mechanism stimulated by ethephon on H. brasiliensi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aspects.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asons are multifaceted, and aquaporins probably play a role in the rubber tree yield-increasing mechanism..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 !",*/1 !
,234,#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庄海燕%,5 6 安6 锋% 6 张硕新# 6 白登忠5
(%1 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6 儋州 78%858;#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6 杨凌 8%#%5169%! : :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5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 : 5!) 资助。 "白登忠为通讯作者。 !"#"%&& ’( )*+,- #( *.% /%0.1(’&2& *# 3(0"%1&% 41*%5 6’%7, #8 !"#"’()("*’(’
9- :*.%;.#( )*’2+71
ABCD(%1 !"# 51@8.2"3"45$$9%)
<9&*"10*:6 )?BI2B/< BDM NII< OGPI0= CMIP ?/ M?GQC0D?I 0D?I@ ?D22G?G/< R/3 G?M 3IQD3SDN0I
23/Q/?G/< /R ?BI =GI0P,NC? ?BI QI>BD0ID3 D? /< QI>BD/R 0D?I@ 3IEIB /< =GI0PUG<>3IDMGBDM?GQC0D?IP N= I?BI2B/< /< DE &(%3./."23.3 R3/Q VD3G/CM PGM>G20G?M4 (? GM MB/OIP ?BD? ?BI 3IDM/QC0?GRD>I?IP,D

3IDMGBD=%- >#",&:6 D">"% &(%3./."23.3;I?BI2B/<;=GI0PUG<>3IDMGBD%6 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
对乙烯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95! 年
XDY3D?? 和 X/IM>BI0 指出乙烯是一种促进成熟的植物
激素(徐吕杰等,%99;)。后来,研究者发现乙烯不
仅是健康细胞的代谢产物,而且在感病的植物组织
及衰老组织中也会产生乙烯。从种子萌发、根系生
长、茎增粗、花芽分化、性别分化、性别表达、叶片衰
老脱落及果实、种子成熟等无不为乙烯所调节
(Z/0?I3G’,Y))化 学 名 称 为 # : 氯 乙 基 磷 酸,分 子 式
’0’F#’F#Y[([F)#,因其在 2F 值小于 ! 时是稳定
的,而在植物体内 2F 值达 7 \ " 时,它慢慢降解,释
放出乙烯气体,而作为人工合成的能够释放乙烯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使用。
割胶是天然橡胶(D">"% &(%3./."23.3)生产的一个
重要环节。自从 %9"; 年乙烯利作为化学刺激剂应用
于天然橡胶割胶生产以来,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
创造出了一套与乙烯利刺激手段相配套的割胶制度,
被认为是橡胶种植技术的一次革命。%98% 年,乙烯
利刺激割胶技术传到我国,围绕着乙烯利使用技术进
行了割胶制度改革,并进行了乙烯利生产和施用方法
的改进,促使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进入新阶段(许闻
献,#$$$)。目前,因乙烯利刺激割胶制度能够增加橡
胶树产量、降低割胶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橡胶
树耗皮量、延长橡胶树经济寿命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
普遍采用,并成为一项割胶替代技术。
#6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
乙烯利作为化学刺激剂应用于天然橡胶生产,
其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近 !$ 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生
! 第 " 期 庄海燕等: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理、生化方面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目前,认为乙烯利刺激促进橡胶树增
产,有促进产胶和促进排胶 # 个方面,其中,最主要
的是促进了排胶。
!" #$ 乙烯利促进产胶及其机制
乙烯利可以通过促进橡胶生物合成与再生以及
影响橡胶树光合产物分配等方面来促进橡胶树
产胶。
#$ %$ %! 乙烯利促进橡胶的生物合成与再生 ! 橡胶树
胶乳干物质的 &’(以上是橡胶烃,构成橡胶烃的结
构单位是聚异戊二烯,它由数以万计的聚异戊二烯链
组成。橡胶烃的合成代谢与糖酵解途径密切相关,即
与参与这些途径中的各个酶密切相关。乙烯利在植
物体内转化为乙烯后可以在橡胶树产胶系统中,通过
诱发酶的合成和调节酶活性而有利于多聚异戊二烯
的合成与再生()*+,+-,%&./0)。1234(%&./)证实乙
烯利可提高橡胶树胶乳中转化酶的活性,转化酶活性
与胶乳产量显著相关。非洲橡胶研究所指出当转化
酶活性因胶乳中缺少蔗糖而受限制时,即使使用乙烯
利也不会导致胶乳增产,当蔗糖含量低于 ’5 %(时,刺
激对胶树不起增产作用,认为这是胶乳转化酶活性对
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证据。
此外,乙烯利还能提高酶的底物,激活剂和抑制
剂的浓度而有利于产胶。6()2708 等(%&9#)的研究
表明,胶乳中 )1: 含量与胶乳产量呈显著相关,
)1: ; )<: 比值与胶乳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关于酶
的激活剂,=>6?@, 等(%&9")观察到乙烯利处理的橡
胶树,胶乳中出现一些抗热的、非蛋白的低分子质量
的阴离子 )1: 酶的激活剂,增加了质子泵的作用。
关于酶的抑制剂,胶乳中各种无机、有机分子和离子
与胶乳代谢和橡胶合成密切相关,乙烯利的增产效
应往往是通过改变其浓度而影响胶乳代谢和合成
的,如生理浓度的铜离子是 #’A核苷酸酶的有效非
竞争性抑制剂,乙烯利提高了胶乳中铜离子的浓度
而有效地抑制了 #’A核苷酸酶的活性,激活 B)<:
的合成而有利于橡胶的合成。乳管细胞质乳清中柠
檬酸浓度过大会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从而影响
糖酵解,影响橡胶合成中所需的前体的供给;细胞
质乳清中镁离子浓度过高亦会抑制转化酶活性而影
响糖的酵解,抑制把异戊二烯焦磷酸酯缩合成大分
子的多聚异戊二烯的聚合酶活性。而乙烯利的使用
则能刺激黄色体增加对柠檬酸和镁离子的吸收,从
而显著降低细胞质乳清中柠檬酸和镁离子的浓度,
有利于胶乳代谢和聚异戊二烯的合成( 6’)2708 !"
#$5,%&C&)。
#$ %$ #! 乙烯利促进光合产物的分配 ! 根据肖敬平
教授的“诱导愈伤反应的假说”:一般植物在受到伤
害之后,便会增加体内乙烯,这种乙烯被称为创伤乙
烯或应激诱导乙烯。与其他植物一样,在遇到不良
环境时,橡胶树也会产生内源的创伤乙烯。这种乙
烯作为动员贮备物质的化学信号向周围组织传递,
引起愈伤反应,使水分与养分向愈伤部位运输,从而
强化了产胶与排胶机能,形成一个短暂的增产小高
峰。当乙烯利进入橡胶树体内,会立即产生大量的
乙烯,诱导橡胶树产生类似上述的愈伤反应,使胶树
动员大量储备,大量吸收水分和养料,活化的糖分、
水分和其他养分均大量运往乳管系统,形成一个大
幅度增产高峰,产胶量明显增多,随后因原料迅速消
耗,产胶量又逐渐回落(蔡磊等,%&&&)。泰国科研
人员对橡胶产胶树树皮中蔗糖供需平衡和代谢活性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显著加速了开割
树蔗糖浓度的下降。1234(%&./*)用/D A和%" E A蔗
糖观察它们在施用乙烯利下的运输情况,发现乙烯
利处理几小时后就活化蔗糖和水分运输到乳管。测
定表明,施用乙烯利后割胶树树干的树皮和木质部
中淀粉含量均大幅度下降,而胶乳中的糖含量则相
对提高。乙烯利促进了水分、糖类等光合产物向胶
乳的运输,使橡胶树产生了短暂的增产小高峰。
但有证据表明,乙烯利对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
没有明显影响,一些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如橡胶法
尼焦磷酸盐合成酶、橡胶延伸因子和小橡胶粒子蛋
白的基因表达不被乙烯调节()6>F>,0G0 !" #$%,%&&C;
H@@IJ0?I !" #$5,#’’#;KL !" #$5,%&&&)。此外,还有
试验证明乙烯利刺激并不促进橡胶树胶乳 M:: 合
成酶 基 因( 又 称 反 式 异 戊 烯 基 转 移 酶,N?0OP
3?+O4,N?0O-Q+?0-+)的表达,而 M:: 是橡胶生物合成的
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它对橡胶生物合成的启动起决
定作用。这进一步说明,当前使用的乙烯利刺激剂
对橡胶的生物合成可能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段翠
芳等,#’’")。这意味着乙烯利刺激增产可能是通
过提高橡胶树的基础代谢和大量排放胶乳来实现
的,因此认为,乙烯利对橡胶树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
在排胶方面。
!" !$ 乙烯利促进橡胶树排胶及其机制
#$ #$ %! 提高胶乳中黄色体的稳定性 ! 排胶对胶乳
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胶乳的流速和延续时间 # 方
面,特别是胶乳流的延续时间。R>*0>,,>+?(%&C9)指
出乙烯利刺激致使排胶时间延长可能与黄色体稳定
性提高有关。从乳管排出的胶乳中的黄色体小泡类
似于植物液胞和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内有胞液,称
%#%
林 业 科 学 !" 卷 #
为 $ 乳清。黄色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和钙、
镁等二价阳离子,这些蛋白质、酶类以及二价阳离子
调节黄色体内外电势差,维持着黄色体和胶乳的稳
定(%&’()*& !" #$+,,--!;(’./0&1 !" #$+,,--2)。黄色
体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对橡胶粒子有絮
凝活性( 3)/45)6 !" #$+,,-"7)。当胶乳因采割而排
胶时,受到割口处切变应力等因子的影响,同时由于
胶乳发生稀释效应,渗透压降低,破坏了对渗透性敏
感的黄色体,引起胶乳中黄色体破裂而释放出这些
成分,使胶乳发生絮凝和凝固,并因此堵塞割口而影
响排胶。而乙烯利可以降低黄色体乳清中二价阳离
子钙和镁的浓度(89: !" #$+,,-;;),这样黄色体所释
放的能絮凝和凝固橡胶粒子的絮凝因子量较少,在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乳管堵塞过程中黄色体乳清对橡
胶粒子的去稳定性,使胶乳不易凝固而延长排胶时
间,从而增加排胶量。
此外,黄色体中的几丁质酶抗凝固因子能够抑
制胶乳凝固,延长排胶时间,近年来有关橡胶排胶与
几丁质酶方面的研究正在成为排胶新理论的一大热
点。在一定生理条件下,当黄色体破裂时橡胶蛋白
被释放到乳管细胞的胞液内,通过与橡胶粒子表面
受体糖蛋白的结合,形成多价的桥而引起橡胶粒子
的凝絮和胶乳的凝固(黄瑾等,<==,)。>9(’)? 等
(,--!)通过试验证明几丁质酶能够除出橡胶粒子
表面的橡胶蛋白受体 << @A 蛋白质的糖基 >?1B.%,
这些糖基又能使橡胶蛋白结合位点饱和,导致橡胶
蛋白不能与橡胶粒子结合,从而抑制胶乳的凝固,延
长排胶时间,提高了胶乳的产量。C&’DE 等(,-7")
确认乙烯诱导新的基因启动产生新的几丁质酶
6FB. 及其翻译产物。在乙烯处理过程中,几丁质
酶活力与几丁质酶 6FB. 水平大幅度提高,当乙烯
处理停止后,几丁质酶活性不再增加。黄瑾等
(<==G)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 HF,=;,FFIJ"==,>K,
为试验材料,发现在乙烯利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
几丁质酶活性显著增加,且与胶乳产量之间呈显著
相关。
)6D0(,-;;)
证实胶树树皮汁液对乳胶有絮凝活性,还观察到乙
烯利刺激与否的胶树树皮提取液絮凝活性有很大差
异,乙烯利降低树皮汁液对胶乳的絮凝能力,这意味
着乙烯利减弱在割线表面的排胶限制过程,从而有
利于排胶。
小是决定乳胶产量的因子之一,排胶影响面较大,则
产量较高,反之亦然。有试验证明胶树经乙烯利刺
激后,既扩大主要潜在位移面,也扩大总的潜在位移
面;树干的上割面或下割面,其潜在位移面都扩大
了;刺激不仅以纵向而且从横向扩展潜在位移面。
位移面的扩大直接与乙烯利的刺激效应有关。还有
试验证明乙烯利刺激效应不限于割面,它可使排胶
影响面延伸至树干 < 6 的高度(范思伟等,,--,)。
因此,乙烯利的刺激增产作用与排胶影响面扩大有
关,排胶影响面的扩大既属排胶上增产机制的组成
部分,也属产胶上增产机制的组成部分。
!" #乙烯利刺激橡胶增产假说 通过割胶使橡胶树的乳管破裂,贮存在乳管中 的胶乳流出,乳管堵塞后胶乳停流,这是获取胶乳的 全过程。根据现有的证据,人们认为乙烯利刺激橡 胶树增产的机制可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乙烯利刺 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乙烯利不仅影响产 胶,亦影响排胶。在现有的 G 种假说中,解除乳管堵 塞假说认为,乙烯利刺激增产主要是由于推迟乳管 堵塞时间、延长排胶的缘故,与橡胶或胶乳的生物合 成无关;诱导愈伤反应假说认为,施用乙烯利可以 大幅度动员贮备糖,加强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促 使它们向乳管系统运输,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是 由于胶乳再生机能增强和强化排胶作用的结果;解 除基因表达阻遏假说则把乙烯利刺激增产归因于释 放出的乙烯解除了 M N O.KH 酶合成基因的阻遏状 态,刺激了乳管中橡胶的生物合成。目前,这 G 种假 说都仅能解释乙烯利刺激产胶和排胶过程中的部分 生理现象,并缺乏相应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综上可以看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影响 因素很多,一些重要的细胞器,甚至于蛋白质或者基 因等,都在乙烯利刺激后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由于 这些复杂性,就很难从某一方面对乙烯利刺激橡胶 树增产机制作出圆满的解释。了解这些影响因子的 基因结构和功能,认识和利用其调控表达的规律,积 极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使胶乳产量达到更高的 水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橡胶树 的有关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黄炎等, <==7)。因此,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研究,可能 更容易接近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的本质。 G#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分子机制研究 进展 # # 天然橡胶是在乳管的细胞质———胶乳里合成 的,因此在胶乳里特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橡胶生物 合成有关(邓柳红等,<==")。外源乙烯刺激,会启 动乳管内一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影响胶乳的代谢,促 <<, ! 第 " 期 庄海燕等: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进胶乳排胶,从而增加产量(罗明武等,##)从分子水平入手,克隆了橡胶树的乙烯受体 基因 :;-<,并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上研究 了 :;-< 基因在乳管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乙烯刺激的关 系;彭世清等(#$")对具有基因表达差异的 "= >8
橡胶粒子膜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蛋白的 ? 端的
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 @8?A 进行
了克隆和表达研究,初步认定 "= >8 的橡胶粒子膜
蛋白可能是一种 9B形式存在的 E,’D+’;’/,这可能对植物激素刺激所引
起的橡胶生物合成或乳管分化等相关基因表达调控
机制的后续研究有重要的作用;为系统解析乙烯利
刺激巴西橡胶树橡胶增 产 的 分 子 机 制,杨 云
(#F)、刘宽灿等(#F)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 *+GG-:**’B/ *+,;-)@;’(: HC,-’I’J);’B/,&&3)构建了乙
烯利刺激条件下橡胶树胶乳与未处理橡胶树胶乳差
异表达的 @8?A 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共得到
00K 个阳性克隆。对随机选取的 #2 个克隆进行的
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基因序列属于未
知或未知功能蛋白序列,只有少量的 4&L 可以在模
式植物中找到高度同源的对应基因。这暗示,可能
有相当多的未知功能基因参与乙烯利刺激橡胶树胶
乳增产的过程。对随机选取的 ?BM #=4&L 的检测 结果证实,该基因为乙烯利诱导特异表达基因,在一 定的范围内随乙烯利刺激时间的增加而表达量增 强,叶片中却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杨云等(#K)在构建乙烯利刺激条件下巴西 橡胶树胶乳差异表达 @8?A 消减文库的基础上,克 隆 了 胶 乳 3,E49( !"#" %&$’()("*’(’ +,’D+’;’/
:N;:/*’B/ G-B;:’/)基因 @8?A 全长序列,&B+;H:-/ ,检测结果显示,3,E49 基因的表达受到乙烯利的调
节,3,E49 基因可能参与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胶
乳增产的分子调控。
目前,在橡胶树增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水通
道蛋白的表达对橡胶树产量的影响已崭露头角。为
了探讨水通道与橡胶树产量和韧皮部坏死病害间的
关系,L+/O/OB:/ 等(#
黄 ! 瑾,校现周 ’ #%%’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 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 ’ 热带作物学报,#"("):( & )’ 黄 ! 炎,郭庆水,徐立新,等 ’ #%%*’ 巴西橡胶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 展 ’ 安徽农业科学,+(#):""# & ""),")+’
何 ! 康,黄宗道 ’ (,*’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刘宽灿,杨 ! 云,赵丽红,等 ’ #%%-’ 乙烯利诱导橡胶树胶乳 ./01 消 减文库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
罗明武,邓柳红 ’ #%%+’巴西橡胶树产胶与排胶机制研究进展 ’ 林业
科学,"#(,):(#- & ( 2/ 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的
./01 克隆及表达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年 ’ 热带农业科学,#%(+):)-
& -(’
许闻献,校现周 ’ (,**’ 橡胶死皮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超氧物歧化
酶同工酶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
杨少琼,莫业勇,范思伟 ’ (,,’关于稀土提高巴西橡胶产量问题的 再探讨 ’热带作物学报,("(():#( &%’
杨 ! 云 ’ #%%-’橡胶树 345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华南热带农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杨 ! 云,张治礼,刘宽灿,等 ’ #%%*’ 一个新的巴西橡胶树胶乳 367 基
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张桂和 ’ #%%#’巴西橡胶树(!"#"’()("*’(’)乙烯受体基因( 89:;)的
克隆及表达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张鹤翥,杨大绵 ’ (,-*’ 橡胶树化学刺激与预稀释作用 ’ 热带科技通
讯,()):(& (+’ 1<8;8= > 4’ (,-’ 69?@;8A8 BA C;DA9 1IBGB;DFD K,KL=? 1’ (,,+’ M;EABAF DAI .?D:D.98:BND9BEA EO ./01
8A.EIBAF OD:A8=@; IBC?E=C?D98 =@A9?D=8 O:EJ :L<<8: 9:88( !"#"’()("*’(’)’ 7;DA9 PE;8.L;D: 4BE;EF@,) & ,"+’
MD:IE=D P Q,RDJBI S,SLAI8:D=DA 6,"+ )’ (,,"’ 4T=8:LJ B= ?BF?;@ BJJLAEF8AB. G?8A .EJCD:8I 9E MT=8:LJ L=BAF 8AN@J8 BJJLAED===@=’ 0D9 UL<<8: U8=,,:#%) & #((’ I(1LND. Q,M:89BA R,PD:BA 4,"+), (,*#’ 1 C;DA9 V8F89D; VD.LE;D:
=@=98J:9?8 ;L9EBI= O:EJ !"#"’()("*’(’ ;D98W’ 7?@=BE; X8F,#%:
(( &(’ I(1LND. Q,QD.E< Q Y’ (,+,’ U8FL;D9BEA EO F;@.E;@=B= BA ;D98W EO !"#"
%&’())"*’(’’ Q UL<< U8= 5A=9 PD;D@D,#(("):"(- & """’ I(1LND. Q,7:8VE9 Q M,QD.E< Q Y,"+)’ (,,)’ Z?D9’= A8G D1 VD.LE;D: =@=98J JEI8; O:EJ !"#";D98W7;DA97?@=BE;4BE.?8J:-+) & -+*’ [BI:E; \,M?:8=9BA R’ (,*"’ YL9EBIB. 1]7D=8 OLA.9BEAABAF BA :8;D9BEA 9E CR :8FL;D9BEA DAI =9BJL;D9BEA J8.?DAB=J=( E:D; .EJJLAB.D9BEA)^ ^ 7:E. 5UU/4 5A9 MEAF: 6WC;EB9D9BEA,7?@=BE;EF@ DAI 4:88IBAF EO R8V8D,QL;@ (,*",*( & ,,’ [BI:E; \,M?:8=9BA R,]DA R Y, "+)’ (,,"’ R8V8BA,D ;8.9BAT;B28
C:E98BA O:EJ !"#"’()("*’(’( :L<<8: 9:88) B= BAVE;V8I BA 9?8
.EDFL;D9BEA EO ;D98W’ Q 4BE; M?8J,#+,((#):,#-* & ,#*$’
[EJ8N Q 4’ (,--’ /8JEA=9:D9BEA EO ;D98W .EDFL;DA9= BA !"#"DAI 9?8B: CE==B<;8 :E;8 BA ;D98W O;EG’ Q UL<< U8= 5A=9 PD;D@=BD,#)():(%, & ((,’
QE?DA==EA 5,YD:==EA M,62 4,"+ )’ (,,+’ ]?8 JD_E: BA98F:D; C:E98BA= EO =CBAD.? ;8DO C;D=JD J8J<:DA8= D:8 CL9D9BV8 D‘LDCE:BA= DAI D:8 C?E=C?E:@;D98I BA :8=CEA=8 9E MD# a DAI DCEC;D=9B. GD98: C:E98A9BD;’ 7;DA9 M8;;,*(-):((*( & ((,(’ KD:8A 6,4:EF;B8’ (,*+’ 69?@;8A8T:8FL;D98I F8A8 8WC:8==BEA:PE;8.L;D: .;EABAF EO 9?8 F8A8= 8A.EIBAF DAI 8AIE.?B9BAD=8 O:EJ C?D=8E;L= LA;FD:B=’ 7:E. 0D9; 1.DI S.B,*:+*#% & +*#"’
b? S K,KDAF R,S?BA / R,"+ )’ (,,,’ 5=E;D9BEA,.?D:D.98:BND9BEA DAI OLA.9BEAD; DAD;@=B= EO D AEV8; ./01 .;EA8 8A.EIBAF D =JD;; :L<<8: CD:9B.;8 C:E98BA O:EJ !"#" %&’()("*’(’’ QEL:AD; EO 4BE;EFB.D; M?8JB=9:@,#-"(#"):(-(# & (-($*’
UBE:FDAB‘L8= =L: ;D =9DMDEL9 7;D=9,")((#):(,) & (,*’
SBVD=L<:DJDABDJ S, XDAABD=BAF?DJ X P, ]DA M ], "+ )’ (,,)’ M?D:D.98:BND9BEA EO R6X6U,D AEV8; =9:8==TBAIL.8I F8A8 O:EJ !"#"
%&’()("*’(’’ 7;DA9 PE; 4BE;,#,(():(- & (-*’
SEE2JD:2 3,7L_EI8TU8ADLI X,M?:8=9BA R,"+ )’ #%%#’ M?D:D.98:BND9BEA EO CE;@C8C9BI8= D..LJL;D98I BA 9?8 ;D98W .@9E=E; EO :L<<8: 9:88 DOO8.98I <@ 9?8 9DCCBAF CDA8; I:@A8== =@AI:EJ8’ 7;DA9 M8;; 7?@=BE;, ":(# & ($’ SEL9?EJ Z 1,HBC 6’ (,+*’ YD98W O;EG =9LIB8=:U?8E;EF@ EO O:8=? !"#"$ ;D98W O;EG BA .DCB;;D:B8=’ Q UL<< U8= 5A=9 PD;D@=BD,#%( )):#$+ & #"-’ ]LAFAFE8A K,SD2: S,KEAF=DGDIGE:D2L; 7,"+ $)’ #%%+’ 1‘LDCE:BA F8A8= 8WC:8==BEA BA 9?8 9:LA2 C?;E8J DAI BA 9?8 ;D9B.BO8:= EO :L<<8: 9:88’ 7:E. 5A9 MEAO 0D9L:D; UL<<8:,0EV’ #%%+,RE M?B PBAA, XB89ADJ’ ]LC@ Q’ (,-$D’ ]?8 D.9BVB9@ EO ;D98W BAV8:9D=8 DAI ;D98W C:EIL.9BEA EO !"#"$ %&$’()("*’(’’ 7?@=BE; X8F,((:+ & +"(’
]LC@ Q’ (,-<’ ]?8 :8FL;D9BEA EO BAV8:9D=8 D.9BVB9@ BA 9?8 ;D98W EO !"#"
%&$’()("*’(’’ Q 6WC 4E9,#":)(+ & )#"’
ZE;98:BAF 6 Q,SEJ?E:=9 /,X88: 7’ (,,)’ ]?8 :E;8 EO 89?@;8A8 BA
BA98:E:FDA =BAFAD;BAF IL:BAF O;EG8: =8A8=.8A.8’ 7;DA9 7?@=BE;,(%,:
(#(, & (##)’
HBC 6,M?BA R M’ (,--’ YD98W O;EG =9LIB8=:/B=9:B<89G88A C?D=8 EO !"#"$ ;D98W DAI 8OO8.9 EO @B8;I =9BJL;D9BEA EA 9?8
IB=9:B(责任编辑 ! 郭广荣)
)#(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