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NZYME PREPARATIONS SUPPLEMENTATION ON BREEDING PERFORMANCE OF PHEASANTS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主要探讨了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的影响。分别在种雉日粮中添加0.5%纤维素酶+0.5%淀粉酶、0.5%纤维素酶+0.5%中性蛋白酶、0.3%纤维素酶+0.3%淀粉酶+0.4%中性蛋白酶。试验结果表明,种雉总产蛋数、产蛋总重及产蛋率均有明显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也有所提高;同时,料蛋比及啄蛋数、碎蛋数均有明显降低。平均蛋重及种蛋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 ,种蛋中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有所提高。综合比较,以添加0.5%纤维素酶+0.5%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最好。

Pheasants were fed the same diet supplemented with 0.5% cellulose enzyme+0.5% starch enzyme, 0.5% cellulose enzyme+0.5% neutral protein enzyme, 0.3% cellulose enzyme+0.3% starch enzyme+0.4% neutral protein enzyme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aying eggs, total egg weights and the rate of laying eggs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rates of fertility and hatchability of hatching eggs were also increased; in the meantime, the ratio of feed to egg and the number of pecked eggs and broken egg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average weight and quality of egg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P>0.05),the crude protein and nitrogen-free extraction contents in eggs were increased. In general, the results of adding 0.5% cellulose enzyme+0.5% neutral protein enzyme were best.


全 文 :第 v|卷 第 y期
u s s v年 t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v| o‘²1y
‘²√ qou s s v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邹兴淮
k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 txsswsl
胡 锐
k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春 tvssuwl
摘 要 } 主要探讨了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的影响 ∀分别在种雉日粮中添加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淀粉
酶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中性蛋白酶 !s1v h纤维素酶 n s1v h淀粉酶 n s1w h中性蛋白酶 ∀试验结果表明 o种
雉总产蛋数 !产蛋总重及产蛋率均有明显提高 o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也有所提高 ~同时 o料蛋比及啄蛋数 !碎蛋
数均有明显降低 ∀平均蛋重及种蛋品质无显著变化k Ё s1sxl o种蛋中粗蛋白 !无氮浸出物含量有所提高 ∀
综合比较 o以添加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中性蛋白酶 o作用效果最好 ∀
关键词 } 酶制剂 o环颈雉 o种雉 o繁殖机能
收稿日期 }ussu p sv p tt ∀
tl张亚兰 q雉鸡营养成分和组织学的研究 q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q长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基础部 ot||s q
ΣΤΥ∆Ψ ΟΝ ΤΗΕ ΕΦΦΕΧΤΣ ΟΦ ΕΝΖΨΜΕ ΠΡΕΠΑΡΑΤΙΟΝΣ ΣΥΠΠΛΕΜΕΝΤΑΤΙΟΝ
ΟΝ ΒΡΕΕ∆ΙΝΓ ΠΕΡΦΟΡ ΜΑΝΧΕ ΟΦ ΠΗΕΑΣΑΝΤΣ
²∏÷¬±ª«∏¤¬
kΧολλεγε οφ Ωιλδλιφε Ρεσουρχε o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txsswsl
‹∏•∏¬
k Χολλεγε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o Νορτηεαστ Νορµ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Χηανγχηυνtvssuwl
Αβστραχτ} °«¨¤¶¤±·¶º¨ µ¨ ©¨ §·«¨ ¶¤°¨ §¬¨·¶∏³³¯ °¨¨ ±·¨§º¬·«s1x h ¦¨¯¯∏¯²¶¨ ±¨½¼°¨ n s1x h ¶·¤µ¦« ±¨½¼°¨ os1x h
¦¨¯¯∏¯²¶¨ ±¨½¼°¨ n s1x h ±¨ ∏·µ¤¯ ³µ²·¨¬± ±¨½¼°¨ os1v h ¦¨¯¯∏¯²¶¨ ±¨½¼°¨ n s1v h ¶·¤µ¦« ±¨½¼°¨ n s1w h ±¨ ∏·µ¤¯ ³µ²·¨¬±
±¨½¼°¨ µ¨¶³¨¦·¬√¨ ¼¯ q• ¶¨∏¯·¶¶«²º¨ §·«¤··«¨ ±∏°¥¨µ²© ¤¯¼¬±ª ª¨ª¶o·²·¤¯ ª¨ªº¨ ¬ª«·¶¤±§·«¨ µ¤·¨²© ¤¯¼¬±ª ª¨ª¶º¨ µ¨ ²¥√¬2
²∏¶¯¼¬±¦µ¨¤¶¨§o·«¨ µ¤·¨¶²©©¨µ·¬¯¬·¼ ¤±§«¤·¦«¤¥¬¯¬·¼ ²©«¤·¦«¬±ª ª¨ª¶º¨ µ¨ ¤¯¶²¬±¦µ¨¤¶¨§~¬±·«¨ °¨ ¤±·¬°¨ o·«¨ µ¤·¬²²©
©¨ §¨·² ª¨ª¤±§·«¨ ±∏°¥¨µ²©³¨¦®¨ § ª¨ª¶¤±§¥µ²®¨ ± ª¨ª¶º¨ µ¨ ²¥√¬²∏¶¯¼ §¨¦µ¨¤¶¨§q׫¨ ¤√¨ µ¤ª¨ º¨ ¬ª«·¤±§ ∏´¤¯¬·¼ ²©
ª¨ª¶§¬§±²·√¤µ¼¶¬ª±¬©¬¦¤±·¯¼ k Ё s1sxl o·«¨ ¦µ∏§¨ ³µ²·¨¬± ¤±§±¬·µ²ª¨±2©µ¨¨ ¬¨·µ¤¦·¬²±¦²±·¨±·¶¬± ª¨ª¶º¨ µ¨ ¬±¦µ¨¤¶¨§q
Œ± ª¨ ±¨ µ¤¯ o·«¨ µ¨¶∏¯·¶²©¤§§¬±ªs1x h ¦¨¯¯∏¯²¶¨ ±¨½¼°¨ n s1x h ±¨ ∏·µ¤¯ ³µ²·¨¬± ±¨½¼°¨ º¨ µ¨ ¥¨¶·q
Κεψ ωορδσ} ∞±½¼°¨ ³µ¨³¤µ¤·¬²±¶o°«¨¤¶¤±·o‹¤·¦«¬±ª³«¨¤¶¤±·¶o…µ¨ §¨¬±ª³¨µ©²µ°¤±¦¨
环颈雉k Πηασιανυσ χολχηιχυσl o俗称雉鸡 o属鸟纲k„√¨ ¶l !鸡形目kŠ¤¯ ¬¯©²µ°¶l !雉科k°«¤¶¬§¤¨ l !雉属
kΠηασιανυσl ∀环颈雉是我国饲养的主要特禽之一 o它的肉质细嫩 !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o近年来在国内外
市场上十分畅销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o雉肉还具有清肺止咳 !祛痰化瘀的食疗功效 o为药膳中的珍
品tl ∀因此 o提高环颈雉的繁殖机能 o以此扩大雉鸡养殖的规模 o是提高当前我国特禽养殖水平和效益
的一条重要途径 ∀
环颈雉进入产蛋繁殖期 o机体对消化酶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有所增加 o致使其自然分泌的内源性消化
酶往往不能满足自身新陈代谢的需要 o从而导致其各项繁殖机能受到不良影响 o这不利于扩大环颈雉饲
养规模 o尤其制约着雉鸡养殖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 o外源性酶制剂则可以很好地
解决这一问题 o其对环颈雉繁殖机能的影响至今也未见报道 ∀因此 o笔者首次在种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
酶制剂 o以观测其对种雉产蛋性能 !种蛋受精率及孵化率 !种蛋品质及成分的影响 o旨在寻找出最佳饲用
方案 o为在生产中提高环颈雉繁殖机能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
t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动物
zu只 ws周龄左家种雉k«¤·¦«¬±ª³«¨¤¶¤±·¶l o雌雄比例k α Β ⎯ l为 xΒt o体重无显著差异k Ё s1sxl o生
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均正常 o来自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
112 酶制剂
试验用酶制剂k ±¨½¼°¨ ³µ¨³¤µ¤·¬²±¶l包括 }ktl纤维素酶k≤∞l o酶活为 uss ∗ vss ∏#ªpt ~kul淀粉酶
k≥∞l o酶活为 u sss ∏#ªpt ~kvl中性蛋白酶k‘°∞l o酶活为 vs sss ∏#ªpt ∀
113 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基础日粮配方按种雉 ‘• ≤kt|{wl营养需要制定k杨嘉实等 ot||wl o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 t ∀
表 1 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Ταβ . 1 Ινγρεδιεντσ ανδ νυτριεντ λεϖελ οφ διετσ
基础日粮组成 Œ±ªµ¨§¬¨±·¶²©¥¤¶¤¯ §¬¨· 含量 ≤²±·¨±·¶Πh 营养水平 ‘∏·µ¬¨±·¯ √¨¨¯ 含量 ≤²±·¨±·¶Π#®ªpt
玉米粉 ≤²µ± °¨ ¤¯ ys1ss 总能 Š¨ ±¨ µ¤¯ ±¨¨ µª¼ tu1|t
豆粕 ≥²¼¥¨¤± °¨ ¤¯ ux1ss 粗蛋白质 ≤µ∏§¨ ³µ²·¨¬± us1{y
进口鱼粉 Œ°³²µ·©¬¶« °¨ ¤¯ x1xs 粗脂肪 ≤µ∏§¨ ©¤· v1{|
小麦麸 • «¨ ¤·¥µ¤± y1vs 粗纤维 ≤µ∏§¨ ©¬¥µ¨ y1{x
磷酸氢钙 ≤¤‹°’w u1ss 粗灰分 ≤µ∏§¨ ¤¶« |1sw
石粉 ¬°¨ ¶·²±¨ s1ws 钙 ≤¤¯¦¬∏° v1zs
食盐 ≥¤¯· s1vs 总磷 °«²¶³«²µ∏¶ s1{z
添加剂预混料 „§§¬±ª³µ¨°¬¬ s1xs 蛋氨酸  ·¨«¬²±¬±¨ s1ys
114 饲养试验设计
将 zu只 ws周龄种雉随机分为 w组 o每组 t{只 o雌雄比例k α Β ⎯ l仍为 xΒt o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
kЁ s1sxl ∀每组基础日粮相同 ∀ ´组为对照组 o只饲喂基础日粮 o其中不含任何酶制剂 ∀ µ !¶ !·组
均为试验组 o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相应的酶制剂饲喂 o各组酶谱总浓度均为 t1s h o详见表 u ∀预试期
z §o正式试验期 w{ §∀
表 2 试验设计及分组
Ταβ . 2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 δεσιγνατιον ανδ γρουπσ
组别 Šµ²∏³¶ 动物数量 ‘∏°¥¨µ²©¤±¬°¤¯¶ 日粮结构 ≠ ⁄¬¨·¤µ¼ ¦²°³²¶¬·¬²±
´ t{ tss h …⁄
µ t{ || h …⁄n s1x h ≤∞n s1x h ≥∞
¶ t{ || h …⁄n s1x h ≤∞n s1x h ‘°∞
· t{ || h …⁄n s1v h ≤∞n s1v h ≥∞n s1w h ‘°∞
≠ …⁄为基础日粮 …⁄ °¨ ¤±¶·«¨ ¥¤¶¤¯ §¬¨·q
115 饲养管理
试验种雉采用旱地圈养方式 o上设网棚 o每组一圈 ∀消毒和防疫措施按常规处理进行k董殿华等 o
t||wl ∀每日喂料 u次ksz }vs !tx }vsl o同时换水 u次 o使食槽和水桶总有料 !水 o以保证鸡只自由采食 !饮
水 ∀喂量以吃饱不剩为准 ∀
116 试验记录
在全部正式试验期内 o记录各组种雉日粮实际饲喂量k采食量l o每日记录各组种雉产蛋总数 !总产
蛋重 !啄蛋数 !碎蛋数 ~其间随机从各组种蛋中选取 xs枚进行照蛋 o记录各组受精蛋数 !剩余k未孵雏l蛋
数 ∀
117 样品分析
试验期间 o在每组圈中随机收集 x枚种蛋样品 o立即测定蛋密度 !蛋形指数 !蛋壳厚度 !哈氏单位 !蛋
白率及蛋黄率k杨宁 ot||zl o然后将其制成 ys ε 风干样 o取蛋风干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法分析蛋中主要养
分含量tl ∀
tl杨连玉 o姜海龙 o王淑萍等编著 q动物营养学实验实习指导 q吉林农业大学讲义 ot|||
ttt 第 y期 邹兴淮等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118 数据统计处理
试验数据k含标准误差l用于单因子方差分析 o差异显著k Π s1sxl者 o采用最小显著极差法进行多
重比较 ∀未含标准误差的试验数据用于组间比较 ∀
u 结果与分析
211 环颈雉繁殖机能及耗料
u1t1t 环颈雉产蛋性能及耗料 各试验组种雉总产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o产蛋总重均明显大于对照
组 o产蛋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 o各试验组料蛋比及啄蛋数 !碎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各组平均蛋
重均无明显差异 ∀在试验组中 o¶组总产蛋数多于 µ ! ·组 o产蛋总重大于 µ !·组 o产蛋率高于 µ !·
组 ~啄蛋数 !碎蛋数明显低于 µ !·组 o料蛋比也低于 µ !·组 ∀结果见表 v ∀
u1t1u 种蛋受精率与孵化率 各试验组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 ~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在各试
验组间无明显差异 o并以 ¶组为最高 ∀结果见表 w ∀
表 3 产蛋性能及耗料
Ταβ . 3 Λαψινγ περφορµ ανχε ανδ φεεδ χονσυµ πτιον
项目 Œ·¨° ´组 Šµ²∏³ ´ µ组 Šµ²∏³ µ ¶组 Šµ²∏³ ¶ ·组 Šµ²∏³ ·
种雉数量 ‘∏°¥¨µ²©³«¨¤¶¤±·¶ t{ t{ t{ t{
试验时间 ׬°¨²© ¬¨³¨µ¬°¨ ±·Π§ w{ w{ w{ w{
总产蛋量 ‘∏°¥¨µ²© ¤¯¼¬±ª ª¨ª¶ u|s wsx wz{ wyx
啄蛋数 ‘∏°¥¨µ²©³¨¦®¨ § ª¨ª¶ tz tt y ts
碎蛋数 ‘∏°¥¨µ²©¥µ²®¨ ± ª¨ª¶ uu tw { tu
产蛋总重 ײ·¤¯ ª¨ª º ¬¨ª«·¶k ΤΕΩlΠª { yzy1us tt {{y1ss tw yys1vs tw ssx1{s
产蛋率 •¤·¨ ²© ¤¯¼¬±ª ª¨ª¶Π§pt y1s {1y ts1s |1z
平均蛋重 „√¨ µ¤ª¨ ª¨ª º ¬¨ª«·¶Πª u|1|u u|1vx vs1yz vs1tu
母雉总耗料量 ≠ ײ·¤¯ ©¨ §¨¦²±¶∏°³·¬²± ²©©¨ °¤¯¨³«¨¤¶¤±·¶k ΤΦΧΦΠlΠª xu zss xu zss xu zss xu zss
料蛋比  •¤·¬²²©©¨ §¨·² ª¨ªk ΡΦΕl y1szΒt w1wvΒt v1x|Βt v1zyΒt
≠母雉总耗料量为实际饲喂量的 xΠy ΤΦΧΦΠ¬¶xΠy ²©¤¦·∏¤¯ ©¨ §¨¦²±¶∏°³·¬²±q  料蛋比为母雉总耗料量与产蛋总重之比 ΡΦΕ € ΤΦΧΦΠΠ
ΤΕΩ q
表 4 种蛋受精率与孵化率
Ταβ . 4 Τηε ρατεσ οφ φερτιλιτψ ανδ ηατχηαβιλιτψ οφ ηατχηινγ εγγσ
项目 Œ·¨° ´组 Šµ²∏³ ´ µ组 Šµ²∏³ µ ¶组 Šµ²∏³ ¶ ·组 Šµ²∏³ ·
入孵蛋 ‘∏°¥¨µ²©«¤·¦«¬±ª ª¨ª¶k ΝΗΕl xs xs xs xs
受精蛋 ‘∏°¥¨µ²©©¨µ·¬¯¨ ª¨ª¶k ΝΦΕl wt wv wx ww
剩余蛋 ‘∏°¥¨µ²©¶∏µ³¯∏¶ ª¨ª¶k ΝΣΕl tu ts y |
受精率 ≠ •¤·¨ ²©©¨µ·¬¯¬·¼k ΡΦlΠh {u1ss {y1ss |s1ss {{1ss
孵化率  •¤·¨ ²©«¤·¦«¤¥¬¯¬·¼k ΡΗlΠh zy1ss {s1ss {{1ss {u1ss
≠受精率为受精蛋数与入孵蛋数之比 ΡΦ€ ΝΦΕΠΝΗΕ q 孵化率为入孵蛋数与剩余蛋数的差与入孵蛋数之比 ΡΗ€ k ΝΗΕ p ΝΣΕlΠΝΗΕ q
212 种蛋品质
各试验组蛋密度 !蛋形指数 !蛋壳厚度 !蛋白率 !蛋黄率与对照组相比 o差异均不显著kЁ s1sxl o除蛋
壳厚度以·组为最大 !蛋黄率以µ组为最大外 o其余各项种蛋品质指标均以¶组为最大 ∀结果见表 x∀
表 5 酶制剂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Ταβ . 5 Τηε θυαλιτψ οφ ηατχηινγ εγγσ
项目 Œ·¨° ´组 Šµ²∏³ ´ µ组 Šµ²∏³ µ ¶组 Šµ²∏³ ¶ ·组 Šµ²∏³ ·
蛋密度 ∞ªª§¨±¶¬·¼Πkª#¦°pvl t1uv ? s1sz t1uu ? s1sx t1uz ? s1sy t1ux ? s1sz
蛋形指数 Œ±§¨¬²© ª¨ª©²µ° t1ux ? s1ts t1uw ? s1tu t1vs ? s1s| t1uz ? s1sz
蛋壳厚度 ׫¬¦®±¨ ¶¶²© ª¨ª¶«¨¯¯Π¦° s1vw ? s1sw s1vx ? s1sw s1vz ? s1sv s1v{ ? s1sx
蛋白率 •¤·¨ ²©¤¯¥∏° ±¨Πh xz1zx ? t1|x xy1uv ? t1{s x|1vy ? t1zy x{1vs ? t1|t
蛋黄率 •¤·¨ ²©¼²¯§Πh ws1uy ? t1vt wt1x| ? t1tx v{1vz ? t1su v|1uw ? s1|w
utt 林 业 科 学 v|卷
213 种蛋主要营养成分
各试验组种蛋中粗蛋白 !无氮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o其中 o¶ !·组种蛋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
对照组k Π s1sxl o并以 ¶组为最高 ~µ !·组种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k Π s1sxl o并以
µ组为最高 ∀各试验组种蛋中水分 !粗脂肪 !粗灰分 !总磷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o差异不显著k Π 
s1sxl ∀结果见表 y ∀
表 6 种蛋中主要营养成分
Ταβ . 6 Τηε µαιν νυτριεντ χοµ πονεντσιν ηατχηινγ εγγσ h
项目 Œ·¨° ´组 Šµ²∏³ ´ µ组 Šµ²∏³ µ ¶组 Šµ²∏³ ¶ ·组 Šµ²∏³ ·
水分 ’µ¬ª¬±¤¯ º¤·¨µ y|1wx ? v1tx y{1tu ? v1sy yy1ty ? u1{u yy1u{ ? u1|y
粗蛋白 ≤µ∏§¨ ³µ²·¨¬± tu1u{ ? s1xt tu1yt ? s1yu tx1tv ? s1wz tw1zx ? s1z{
粗脂肪 ≤µ∏§¨ ©¤· tt1xt ? s1vx ts1|z ? s1wu tt1xy ? s1vy tt1sx ? s1u|
粗灰分 ≤µ∏§¨ ¤¶« t1ty ? s1sx t1uw ? s1sz t1t{ ? s1sy t1vt ? s1sy
无氮浸出物 ‘¬·µ²ª¨ ±2©µ¨¨ ¬¨·µ¤¦·¬²± x1ys ? s1t{ z1sy ? s1uz x1|z ? s1us y1yt ? s1uu
总磷脂 ײ·¤¯ ³«²¶³«¤·¬§¨ |1w{ ? s1u| |1uz ? s1vw ts1u| ? s1u{ |1vw ? s1ux
v 讨论
311 酶制剂对环颈雉产蛋性能的影响
由表 v可见 o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产品k淀粉酶 !纤维素酶 !中性蛋白酶l o可明显提高试验种雉的总产
蛋数 !产蛋总重及产蛋率 o同时降低啄蛋数 !碎蛋数及料蛋比 o从而大幅度提高环颈雉的产蛋性能 ∀这与
白素君kt||xl !王怀凡等kt||xl !赵德英等kt||yl在蛋鸡 !鹌鹑方面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笔者认为 o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
一是环颈雉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o所食配合日粮主要由玉米 !豆粕 !麦麸组成 ∀这些植物性饲料成
分尽管经过多次机械加工 o仍有一些细胞内容物完整地被包围在其细胞壁中 ∀这些坚固的细胞壁主要
由纤维素 !果胶等成分构成 ∀环颈雉机体自然分泌的消化酶中尤其缺乏纤维素酶 o致使其无法分解这类
细胞壁 o从而妨碍其对植物细胞内大分子营养物质的消化 !吸收与利用 o导致机体交配 !产蛋所需的营养
源减少 o最终造成产蛋性能下降 ∀本试验所添加的纤维素酶是由内切葡聚糖酶 !外切葡聚糖酶 !纤维二
糖酶等构成的多酶体系 ∀它可以破坏富含纤维素的植物细胞壁 o一方面使被包围的淀粉 !蛋白质等大分
子营养物质得以释放并被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是将细胞中的纤维成分降解成可直接被机体消化吸收的
低分子还原糖 o从而扩大了机体交配 !产蛋所需的营养源 o使环颈雉产蛋性能得以提高 ∀
二是种雉的消化道相对较短 o消化器官重量相对较轻 o体内主要消化酶的分泌量常常不能满足其交
配 !产蛋的生理需要 o致使其产蛋性能受到不良影响 ∀这样 o通过外源性酶制剂的补充 o即可帮助种雉消
化其日粮中未被消化的一部分淀粉 !纤维素及饲料蛋白 o使这些营养物质最终得以转化为小分子寡糖 !
肽类及氨基酸而被机体吸收利用 o保证了环颈雉产蛋繁殖期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 o提高了环颈雉
的产蛋性能 ∀
312 酶制剂对环颈雉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雌雄种雉的营养状况较好 o其交配行为就较为旺盛 o产下的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种蛋是种雉的重要
产品 o在通常范围内 o种雉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越多 o沉积在种蛋中的营养源就越多 o受精卵发育也就越
好 ∀这样 o种蛋胚胎形成率就得以提高 o最终使种蛋孵化率提高 ∀由表 w可见 o由于上述酶制剂较好地
解决了种雉营养源问题 o故使其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有所提高 o从而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环颈雉的繁殖机
能 ∀
313 不同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的影响
由表 v !w不难看出 o在试验组中 o¶组k|| h基础日粮 n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中性蛋白酶l种雉产
蛋数最多 !产蛋率最高 !料蛋比最低 o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最高 ~本组试验还大大减轻了环颈雉产碎壳蛋
vtt 第 y期 邹兴淮等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环颈雉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
k不能孵化l及其常见的啄蛋现象 ∀这说明在实际生产中 o在种雉配合日粮中添加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最好 o既满足环颈雉产蛋繁殖期对难以从日粮中获取的纤维素养分的更多需
求 o又增加了日粮蛋白源及氨基酸的有效供给 o因此 o可极显著提高环颈雉的各项繁殖机能 o便于推广应
用 ∀尽管 ·组日粮中所含酶制剂种类较多 o但该组繁殖机能却不及 ¶组 o这可能是由于其中纤维素酶 !
中性蛋白酶浓度不及 ¶组ks1x h l高的缘故 ∀
314 酶制剂对环颈雉种蛋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 x可见 o酶制剂对环颈雉种蛋的蛋密度 !蛋形指数 !蛋壳厚度 !蛋白率k蛋黄率除外l有一定积极
影响 ∀ °¨ ·¨µ¶²±kt||{l等用不同日龄蛋鸡进行试验 o结果不尽一致 }如酶制剂对初产母鸡的鸡蛋大小和内
在质量均无明显影响 o而对繁殖母鸡的鸡蛋大小和质量则有提高的趋势 ∀笔者认为 o酶制剂主要是提高
禽类日粮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而非额外补充营养成分 o故影响并不显著 o这与牛淑玲等kt||xl !刘燕强等
kt||{l !…¨ ±¤¥§¨ ­¯¨ ¬¯·kt||yl等的结论相近 ∀
环颈雉种母鸡配合日粮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后 o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卵巢和胎盘沉积于种蛋
中 o供胚胎形成时摄取 ∀由于酶制剂普遍促进了种雉日粮粗蛋白 !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的消化吸收 o故
各试验组沉积于种蛋中的粗蛋白 !无氮浸出物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提高 o这有助于种蛋孵化k表
yl ∀由于在种雉日粮中未添加脂肪酶 o故各组种蛋中磷脂含量无显著差异k表 yl ∀
w 结论
酶制剂能够明显提高环颈雉种雉的产蛋性能 o降低料蛋比 o并使环颈雉种蛋受精率 !孵化率得以提
高 ~酶制剂还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种雉种蛋品质 o提高其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o从而明显提高环颈雉的各
项繁殖机能 ∀在 v种酶制剂中 o综合比较 o以日粮中添加 s1x h纤维素酶 n s1x h中性蛋白酶 o对提高其
繁殖机能作用效果最好 o为最佳饲用方案 ∀
参 考 文 献
白素君 q复合酶制剂对高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q甘肃畜牧兽医 ot||x ouwktl }z p {
董殿华 o王存方 q经济动植物生产新技术k动物篇l q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ot||w }tut p tvs
刘燕强 o韩正康 q粗酶制剂在大麦日粮中对产蛋鸡的影响 q中国家禽 ot||{ ouskul }tv p tw
牛淑玲 o刘静波 o陈成功等 q酶制剂对尼克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q黑龙江畜牧兽医 ot||x otvkul }y p z
王怀凡 o李文斌 o徐 治等 q复合纤维素酶饲喂蛋鸡的试验 q辽宁畜牧兽医 ot||x ouvktl }x p y
杨嘉实 o周毓平 o刘继业等 q中国特产k种l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技术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t||w }uss p uty
杨 宁 q现代养鸡生产 q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ot||z }yty p yut
赵德英 o茌亚青 o盛福全等 q‹ƒ复合酶制剂在鹌鹑饲养中的应用 q中国饲料 ot||y oykul }uy p uz
…¨ ±¤¥§¨ ­¯¨ ¬¯·ŽqŒ±©¯∏¨±¦¨ ²© ±¨½¼°¨¶∏³³¯ °¨¨ ±·¤·¬²±²©¥¤µ¯¨ ¼ §¬¨·¶²± ¤¯¼¬±ª«¨ ±¶. ³¨µ©²µ°¤±¦¨ ¤±§ ª¨ª ∏´¤¯¬·¼q∞ª¼³·¬¤±²∏µ±¤¯ ²©„±¬°¤¯ °µ²§∏¦·¬²±o
t||y ovvkul }tyv p tzw
°¨ ·¨µ¶²± ≤ ƒ q∞±½¼°¨ ¶²∏µ¦¨ ¤±§·«¨¬µ√¤¯∏¨ ¬± ¥¤µ¯¨ ¼µ¤·¬²±¶©²µ¦«¬¦®ªµ²º·«¤±§ ª¨ª³µ²§∏¦·¬²±q°²∏¯·µ¼ ≥¦¬¨±¦¨ ot||{ owzkul }tut| p tuuw
wtt 林 业 科 学 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