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10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分离,共获动物33388头,隶属3门7纲21目57类。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10块样地调查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他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8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Soil-animal was investigated in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forest in Guandi Mountain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June to October, 2005.33 388 individuals were collected,which belonged to 3 phyla, 7 classes,21 orders and 57 genera.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Arcarina, Collembola. The common genera were Coloptera, Lepidoptera,Diptera(L), Geophiomorpha, Oligchaeta and so on .The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 10 plo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in natural forest were greater,and the diversity was higher than in parallelism planted forest; the diversity was declining with the altitude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individual of groups in withered and fallen layer was increasing with altitude increasing, but the results in another layer were opposite,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nimals showed that obvious surface assembly phenomenon. The numbers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 in Aug.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another,and the diversity in Aug was the highest.
全 文 :第 wv卷 第 y期
u s s z年 y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v o²1y
∏±qou s s z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
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3
赵世魁t 刘贤谦u
kt1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晋中 svsyus ~u1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太谷 svs{stl
摘 要 } ussx年 y ) ts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 !分离 o共获动物 vv v{{
头 o隶属 v门 z纲 ut目 xz类 ∀弹尾目 !蜱螨目为优势类群 o鳞翅目 !鞘翅目 !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 ∀通过 ts块样地
调查对比得出 }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 !个体数多于人工林 o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 ~随海拔的升高 o土壤动物群
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 ~随海拔的升高 o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 o其他各层中
的比率却在降低 o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 !个体数最高 o多样性也最高 ∀
关键词 } 土壤动物 ~动态变化 ~多样性 ~关帝山 ~华北落叶松
中图分类号 }≥txw1x ~≥z|t1u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y p stsx p sy
收稿日期 }ussx p tt p ts ∀
3 感谢山西省关帝山森林经营局提供调查样地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胡俊杰 !赵晓波 !张泽民参加标本采集 o山西农业大学 韩桂彪
教授 !李友莲教授 !冀卫荣副教授帮助鉴定标本 o在此一并致谢 ∀
∆ιϖερσιτψ οφ Σοιλ2Ανιµαλ Χοµ µ υνιτψιν τηε Πλαντεδ ανδ Νατυραλ
Λαριξ πρινχιπισ2ρυππρεχητιι Φορεστ ιν Γυανδι Μουνταιν
«¤² ≥«¬®∏¬t ¬∏÷¬¤±´ ¬¤±u
kt1 Ινφορµατιον οφ Φορεστρψo Σηανξι Αγριχυλτυρε Υνιϖερσιτψ ϑινζηονγ svsyus ~
u1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 Σηανξι Αγριχυλτυρε Υνιϖερσιτψ Ταιγυ svs{stl
Αβστραχτ } ≥²¬¯2¤±¬°¤¯ º¤¶¬±√¨ ¶·¬ª¤·¨§¬± Λαριξ πρινχιπισ2ρυππρεχητιι ©²µ¨¶·¬± ∏¤±§¬²∏±·¤¬± ²©≥«¤±¬¬°µ²√¬±¦¨ o©µ²° ∏±¨
·²¦·²¥¨µoussx qvv v{{ ¬±§¬√¬§∏¤¯¶ º¨ µ¨ ¦²¯¯¨ ¦·¨§oº«¬¦« ¥¨ ²¯±ª¨§·² v ³«¼¯¤oz ¦¯¤¶¶¨¶out ²µ§¨µ¶¤±§xz ª¨ ±¨ µ¤q ׫¨
§²°¬±¤±·ª¨ ±¨ µ¤ º¨ µ¨ µ¦¤µ¬±¤o ≤²¯¯¨ °¥²¯¤q׫¨ ¦²°°²± ª¨ ±¨ µ¤ º¨ µ¨ ≤²¯²³·¨µ¤o¨³¬§²³·¨µ¤o⁄¬³·¨µ¤kl o ¨ ²³«¬²°²µ³«¤o
¯¬ª¦«¤¨·¤¤±§¶²²± q׫¨ µ¨¶¨¤µ¦«¤±§¦²°³¤µ¬¶²± ²©ts ³¯²·¶¶«²º¨ §·«¤··«¨ ±∏°¥¨µ¶²©ªµ²∏³¶¤±§¬±§¬√¬§∏¤¯¶¬± ±¤·∏µ¤¯
©²µ¨¶·º¨ µ¨ ªµ¨¤·¨µo¤±§·«¨ §¬√¨ µ¶¬·¼ º¤¶«¬ª«¨µ·«¤±¬± ³¤µ¤¯¯¨ ¬¯¶° ³¯¤±·¨§©²µ¨¶·~·«¨ §¬√¨ µ¶¬·¼ º¤¶§¨¦¯¬±¬±ªº¬·«·«¨ ¤¯·¬·∏§¨
¬±¦µ¨¤¶¬±ªq׫¨ µ¤·¬²²©¬±§¬√¬§∏¤¯ ²©ªµ²∏³¶¬± º¬·«¨µ¨§¤±§©¤¯¯¨ ± ¤¯¼¨ µº¤¶¬±¦µ¨¤¶¬±ªº¬·«¤¯·¬·∏§¨ ¬±¦µ¨¤¶¬±ªo¥∏··«¨ µ¨¶∏¯·¶¬±
¤±²·«¨µ¯¤¼¨ µº¨ µ¨ ²³³²¶¬·¨o¤±§·«¨ √¨ µ·¬¦¤¯ §¬¶·µ¬¥∏·¬²± ²©¶²¬¯ ¤±¬°¤¯¶¶«²º¨ §·«¤·²¥√¬²∏¶¶∏µ©¤¦¨ ¤¶¶¨°¥¯¼ ³«¨ ±²°¨ ±²±q׫¨
±∏°¥¨µ¶²©ªµ²∏³¶¤±§¬±§¬√¬§∏¤¯ ¬± ∏ªqº¨ µ¨ ªµ¨¤·¨µ·«¤±·«¤·¬± ¤±²·«¨µo¤±§·«¨ §¬√¨ µ¶¬·¼¬± ∏ªº¤¶·«¨ «¬ª«¨¶·q
Κεψ ωορδσ} ¶²¬¯ ¤±¬°¤¯¶~§¼±¤°¬¦¶~§¬√¨ µ¶¬·¼~∏¤±§¬²∏±·¤¬±~ Λαριξ πρινχιπισ2ρυππρεχητιι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数量巨大 o种类繁杂 o并且对
森林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形成 !凋落物的分解 !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的水文特征均有非常强烈的影响 ∀目
前就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而言 o一些学者分别对林区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 o尤其是尹文英院士主
持完成的/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研究0和/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动物研究0大大推动了森林土壤动物学的发展
k曹安堂等 oussv ~黄玉梅 ousswl ∀然而对华北地区森林土壤动物的研究报道甚少 o对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
群落的研究尚属空白 ∀
华北落叶松kΛαριξ πρινχιπισ2ρυππρεχητιιl是我国暖温带亚高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有森林树种 o也是华北
地区中高山以上山地的重要用材林树种k李世光 ot|||l ∀本文通过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
的调查比较研究 o分析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o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
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
t 自然环境概况
研究区位于吕梁山中段 otttβxχ ) ttuβvvχ ∞ovzβwχ ) v{βwχ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o年平均气温
w1v ε o∴ts ε 的积温 t {ss ∗ u |xs «o无霜期 tss ∗ tux §o年均降水量 {uu1y °° o土壤主要为山地棕壤 o自然
植被以华北落叶松纯林或华北落叶松 p云杉k Πιχεᶳql混交林为主 ∀
u 样地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211 样地的选择
在海拔 t yxs !t zxs !t {xs !t |xs和 u sxs °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和天然林各 t块 o
样地大小为 ts ° ≅ ts °∀
212 调查方法
x点式取样 ∀大型土壤动物取样面积 xs ¦° ≅ xs ¦°o中小型土壤动物取样面积 ts ¦° ≅ ts ¦°∀每块样地
按凋落物层 !s ∗ x ¦° !x ∗ ts ¦° !ts ∗ tx ¦°共 w层取样 ∀大型土壤动物采用手拣法 o用 zs h酒精和甘油杀死
固定 o分类鉴定采用尹文英kusssl的大类别k纲 !目或科l分类方法 ~中 !小型动物分别采用干漏斗k·∏¯¯ ªµ¨±l法
提取 ~然后进行数量统计 !分类 !鉴定和整理分析 ∀
213 数据分析
土壤动物的多度按以下标准划分 }个体数量占总捕获量k频度lts h以上的为优势类群 ~占 t h ∗ ts h为
常见类群 ~不足 t h为稀有类群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的测定采用公式如下 }≥«¤±±²±2 • ¬¨±¨ µ多样
性指数 } Ηχ p Ε
Σ
ι t
Πι ±¯Πι ~°¬¨ ²¯∏均匀性指数 Ε ΗχΠ¯±Σ ~≥¬°³¶²±优势度指数 }Χ Ε
σ
ι t
Πuι ∀
v 结果与分析
311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ussx年 y ) ts月进行了 x次系统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 vv v{{ 头 o隶属 v门 z纲 ut目 xv类 ∀土壤动物
类群组成见表 t ∀优势类群为蜱螨目kµ¦¤µ¬±¤l和弹尾目k≤²¯¯¨ °¥²¯¤l ~常见类群为鳞翅目k¨³¬§²³·¨µ¤l !鞘翅
目k≤²¯ ²¨³·¨µ¤l !马陆k∏¯¬©²°¤l !蜘蛛kµ¤±¨ ¬¨§¤l !蚯蚓k¯¬ª¦«¤¨·¤l和双翅目幼虫k⁄¬³·¨µ¤l ~双尾目k⁄¬³¯∏µ¤l和
革翅目k⁄¨µ°¤³·¨µ¤l为稀有类群 ∀其中原跳虫科k°²§∏µ¬§¤¨ l !甲螨类kµ¬¥¤·¬§¤l所占的比例最大 o分别为
uv1x h和 uv1t h ∀优势类群占总类群数量的 wx1y h o构成了群落的主要框架 o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突出了该
群落的多样性及特色 ∀
表 1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Ταβ .1 Τηε 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οφ σοιλ2ανιµαλσιν Λ . πρινχιπισ2ρυππρεχητιι φορεστ
类群 µ²∏³¶ 样地号 ²q²©³¯²·
≠
t u v w x y z { | ts
合计
ײ·¤¯
频度
ƒµ¨ ∏´¨ ±¦¼Πh
多度
¥∏±§¤±¦¨
等节跳虫 ¶²·²°¬§¤¨ xx xy u{ vz vt xx xy u{ vz vt wtw t1uw n n
球跳虫 ¼³²ª¤¶·µ∏µ¬§¤¨ uz vs v| { s uz vs v| { s us{ s1yuv n
棘跳虫 ±¼¦«¬∏µ¬§¤¨ ut tt ty uu tv ut tt ty uu tv tyy s1w|z u n
鳞跳虫 ײ°²¦¨µ¬§¤¨ { x v x x { x v x x xu s1txx z n
球角跳虫 ≥°¬±·«∏µ¬§¤¨ s s w w s s w w ty s1swz | n
原跳虫 °²§∏µ¬§¤¨ {u{ {uw {t{ z|y yyw {u{ {uw {t{ z|y yyw z {ys uv1xwt w n n n
疣跳虫 ¨¤±∏µ¬§¤¨ | tu tv | v | tu tv | v |u s1uzx x n
长角长节跳虫 ∞±·²°²¥µ¼¬§¤¨ v x u u s v x u u s uw s1szt | n
地蜈蚣 ¨ ²³«¬¯¬§¤¨ zy zt wz uv vy zy zt wz uv vy xsy t1xtx x n n
马陆 ∏¬©²µ°¬¤ yv xy vz tx uv yv xy vz tx uv v{{ t1tyu t n n
蓑蛾 °¶¼¦«¬§¤¨ s s w s s s w s { s1suw n
螟蛾 °¼µ¤¯¬§¤¨ vs tw uu uv uz vs tw uu uv uz uvu s1y|w | n
尺蛾 ¨ ²° ·¨¬§¤¨ {{ tst z| yv {s {{ tst z| yv {s {uu u1wyu n n
刺蛾 ∞∏¦¯ ¬¨§¤¨ t s s t s s u s1sx n
毒蛾 ¼°¤±·µ¬¬§¤¨ vy uz vu ut ut vy uz vu ut ut uzw s1{us z n
舟蛾 ²·²§²±·¬§¤¨ s s s t s s s t u s1sx n
夜蛾 ²¦·∏¬§¤¨ vt | x tv ts vt | x tv ts tvy s1wsz v n
枯叶蛾 ¤¶¬²¦¤°³¬§¤¨ vx vw vv tw x vx vw vv tw x uwu s1zuw { n
天蛾 ≥³«¬±ª¬§¤¨ s s t t s s s t t s w s1stu n
灯蛾 µ¦·¬¬§¤¨ t s u s t s u s y s1st{ n
yst 林 业 科 学 wv卷
续表
类群 µ²∏³¶ 样地号 ²q²©³¯²·
≠
t u v w x y z { | ts
合计
ײ·¤¯
频度
ƒµ¨ ∏´¨ ±¦¼Πh
多度
¥∏±§¤±¦¨
卷叶蛾 ײµ·µ¬¦¬§¤¨ uw ut vz uw vv uw ut vz uw vv uz{ s1{vu y n
弄蝶 ¶¨³¨µ¬¬§¤¨ z t x v s z t x v s vu s1s|x { n
蟋蟀 µ¼¯ ¬¯§¤¨ y{ xw wy wt v{ y{ xw wy wt v{ w|w t1wz| y n n
蝼蛄 µ¼¯ ²¯·¤¯³¬§¤¨ w u v t t w u v t t uu s1syx | n
蝗虫 ¦µ¬§¤¨ ww yu xs w{ vy ww yu xs w{ vy w{s t1wvz y n n
螽 × ·¨¬ª²±¬¬§¤¨ tw { ty uw t| tw { ty uw t| tyu s1w{x u n
网蝽 ׬±ª¬§¤¨ tu tt tt x x tu tt tt x x {{ s1uyv y n
花蝽 ±·«²¦²µ¬§¤¨ z x tv | w z x tv | w zy s1uuz y n
土蝽 ≤¼§±¬§¤¨ tt x w y v tt x w y v x{ s1tzv z n
双尾虫 ≤¤°³¬§¨¬§¤¨ s t w w v s t w w v uw s1szt | n
线虫 ¨ °¤·²§¤ v|{ vxv u{| uxt t{w v|{ vxv u{| uxt t{w u |xs {1{vx x n n
蠼螋 ⁄¨ µ°¤³·¨µ¤ vx uz ws t| z vx uz ws t| z uxy s1zyy z n
大蚊 ׬³∏¯¬§¤¨ xw wx xw vz vw xw wx xw vz vw ww{ t1vwt { n n
摇蚊 ≤«¬µ²±²°¬§¤¨ tz tv | z v tz tv | z v |{ s1u|v x n
蝇k蛹l∏¶¦²¬§¨¤ | w ty tv | | w ty tv | tsu s1vsx x n
蚁 ƒ²µ°¬¦¬§¤¨ vz wu xs xx ws vz wu xs xx ws ww{ t1vwt { n n
蜂 ≥¦²¯¬²¬§¨¤ x w x x x w x x v{ s1ttv { n
巴蜗牛
µ¤§¼¥¤¨ ±¬§¤¨ wz wt xx uz vt wz wt xx uz vt wsu t1usw n n
瓦娄蜗牛 ∂¤¯ ²¯±¬¬§¤¨ vy ux vu t| tt vy ux vu t| tt uwy s1zvy { n
虫舌蝓 ¬°¤¦¬§¤¨ s v u y t s v u y t uw s1szt | n
正蚓 ∏°¥µ¬¦¬§¤¨ xu xv xt vw u| xu xv xt vw u| wv{ t1vtt { n n
巨蚓 ²¯ ¥¯µ¬¦¬§¤¨ t{ uv uz tw tt t{ uv uz tw tt t{y s1xxz t n
伪蝎 °¶¨∏§²¶¦²µ³¬²±¨ ¶ tut twx tts ttu tvx tut twx tts ttu tvx t uwy v1zvt | n n
蜘蛛 µ¤±¨ ¤¨ uxv uwz uws uys uxv uxv uwz uws uys uxv u xsy z1xsx z n n
甲螨 µ¬¥¤·¬¤ |uw {vv {zw ysz yty |uw {vv {zw ysz yty z zs{ uv1s{y t n n n
虎甲 ≤¬¦¬±§¨ ¬¯§¤¨ tv | ts x w tv | ts x w {u s1uwx y n
步甲 ≤¤µ¤¥¬§¤¨ zv y| yu xu vy zv y| yu xu vy x{w t1zw| t n n
象甲 ≤∏µ¦∏¯¬²±¬§¤¨ u| t{ uy t| ty u| t{ uy t| ty uty s1ywy | n
蜣螂 ¨ ²·µ∏³¬§¤¨ t s s t s s u s1ssx n
金龟子 ≥¦¤µ¤¥¤¨¬§¤¨ wv w| vw wu vu wv w| vw wu vu wss t1t|{ n n
拟步甲 × ±¨¨ ¥µ¬²±¬§¤¨ wy tw tw uv uy wy tw tw uv uy uwy s1zvy { n
拟花蚤 ∞¨ µ¤³·¬§¤¨ v v s t t v v s t t ty s1swz | n
隐翅甲 ≥·¤³«¼¯¬±¬§¤¨ txu tyt t{u tv{ ttt txu tyt t{u tv{ ttt t w{{ w1wxy z n n
郭公甲 ≤¯¨µ¬§¤¨ t{ | ts v u t{ | ts v u {w s1uxt y n
阎甲 ¬¶·¨µ¬§¤¨ s t s s s t s s u s1ssx n
蚁甲 ≥¨ ¤¯³«¬§¤¨ s s u s s s u s w s1stu n
合计 v {{z v yty v xyu u |zu u yxz v {{z v yty v xyu u |zu u yxz vv v{{ t
≠ t !u !v !w !x }海拔 t yxs !t zxs !t {xs !t |xs !u sxs °处的人工林 °¯ ¤±·¨§©²µ¨¶·¬±·«¨ ¤¯·¬·∏§¨ ²©t yxs !t zxs !t {xs !t |xs !u sxs ° µ¨¶³¨¦·¬√¨ ¼¯ ~y !
z !{ !| !ts分别为海拔 t yxs !t zxs !t {xs !t |xs !u sxs °处的天然林 ¤·∏µ¤¯ ©²µ¨¶·¬±·«¨ ¤¯·¬·∏§¨ ²©t yxs !t zxs !t {xs !t |xs !u sxs ° µ¨¶³¨¦·¬√¨¯¼ q下
同 ∀ ׫¨ ¶¤°¨ ¥¨ ²¯º q n n n }优势类群 ⁄²°¬±¤±·ªµ²∏³~n n }常见类群 ≤²°°²± ªµ²∏³~ n }稀有类群 ≥¬±ª∏¯¤µ¬·¼ ªµ²∏³q
312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动态
v1u1t 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指标 本文采用香农多样性指数k Ηχl !皮洛均匀性指数k Εl和辛普森优势度指
数k Χl来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 !功能和分布差异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
多样性 !均匀性与优势度都取决于群落类群数和各类群的个体数kƒµ¨¦®°¤±ot||z ~¨¤±2ƒµ¤±¦²¬¶ousssl ∀其中
优势度反映类群优势集中的程度 o优势度指数愈大 o类群集中程度愈高k苗雅杰 oussx ~葛宝明等 oussxl o它与
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成负相关 ∀多样性指数大 o说明群落物种丰富 !结构复杂 !类群数量分布均匀 o它与群
落的均匀性关系极为密切 o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群落的均匀性水平k汤君友等 oussul ∀廖崇惠等kussvl认为
多样性指数能用来测定分类范围不大 o生态功能比较接近的种类所组成的群落 o易于说明群落本身的多样性
可能达到的程度 ∀由表 u看出 o样地 y的多样性ku1{{t sl最高 o其次是样地 { o而样地 x的多样性ku1xzy zl最
小 ∀样地 y的类群数及均匀性均较大故多样性最大 o优势度最小 o与样地林下的植被复杂程度高和土壤发育
程度高相一致 ∀样地 x的类群少优势度大 o优势类群跳虫和螨类数量较多 o导致多样性指标较低 ∀均匀性指
数在 s1yzy z ∗ s1zuu u之间变化 o变化幅度也小 o说明各样地间群落结构达到的程度非常相近k苏永春等 o
zst 第 y期 赵世魁等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表 2 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指标
Ταβ . 2 Ιµ πορταντ ινδεξεσ οφ σοιλ2ανιµ αλ χοµ µ υνιτιεσ
指标 ±§¨¬ 样地号 ²q²©³¯²·t u v w x y z { | ts
个体数量 ∏°¥¨µ²©¬±§¬√¬§∏¤¯ v {{z v yty v xyu u |zu u yxz w utz v zvy w sux v ttu u ||u
类群数 ∏°¥¨µ²©ªµ²∏³¶ w{ w{ w| xs wx xw xs xv w{ w{
多样性指数 Ηχ u1zwu u u1yzw v u1y|u z u1ywz t u1xzy z u1{{t s u1z{t z u1{ty u1zx| t u1zwt w
均匀性指数 Ε s1zs{ v s1y|t s1y|u s1yzy z s1yzy | s1zuu u s1ztt t s1zs| v s1ztu z s1zs{ t
优势度指数 Χ s1tuu | s1tuy y s1tvt s1tvw { s1tvz z s1tsx | s1tuu v s1tuu { s1tuv t s1tux u
usswl o由此将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的丰富度 !均匀性和优势度结合起来分析揭示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
图 t 土壤动物数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ƒ¬ªqt ⁄¼±¤°¬¦¶²©±∏°¥¨µ²©
¶²¬¯2¤±¬°¤¯¶¬±·¨°³²µ¤¯ ¶¦¤¯¨
v1u1u 土壤动物群落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 由图 t
和 u知 o从 y月到 {月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是上
升的 o到了 {月后又下降 ∀{月份的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的
多样性最高 ∀同时可以看出天然林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
多样性要高于相应的人工林 ∀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雨主要
集中在 z !{月份 o此时温度也高 o地表植物种类丰富 !数量
多 o为土壤动物提供了大量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o满足了动物
生长发育的需要 o林下较厚的枯枝落叶层能减缓暴雨对土
壤动物不利的影响 ∀在 y月份降雨少 !地温偏低 o林下植物
种类少 o因而动物种类与数量也少 ∀到 了 ts月份气温下
降 o大部分林下植被开始凋落枯萎 o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变
小 o环境条件变差 o因而种类与数量变小 ∀这种变化规律与温湿度的变化相一致 ∀
图 u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ƒ¬ªqu ⁄¼±¤°¬¦¶²©§¬√ µ¨¶¬·¼ ²©¶²¬¯2¤±¬°¤¯¶
¦²°°∏±¬·¼¬±·¨°³²µ¤¯ ¶¦¤¯¨
v1u1v 土壤动物群落在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 由图 v
知土壤动物群落与海拔的动态变化 o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
性随着海拔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k海拔 t {xs °处的 u个样
地除外l ∀从整体上看天然林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都
高于同海拔的人工林 ∀由图 w可见 }无论是在人工林还是
在天然林中 o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
下降的趋势 ∀在同海拔的样地中天然林土壤动物的个体数
量总是高于人工林的 ∀天然林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多 o并
且多样性高于同海拔的人工林 o这反映出天然林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复杂 !稳定性高 ∀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 o土壤动物
群落的多样性和动物个体数量在减少 o也就是说空间梯度
的变化影响土壤动物群落 ∀这种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低海拔地区气温高 o枯枝落叶分解快 o土壤发育
好 o营养丰富 o植被类型复杂 o地温高 o植被多 o有利于更多的物种生长和发育 o所以说低海拔的群落的多样性
高 !个体数量多 ∀而随着海拔的升高 o气温降低 o林下枯枝落叶分解慢 o土壤发育差 o植被少 o土壤动物多样性
小和个体数量少 ∀海拔 t {xs °处的k样地 v !{l多样性相对高 !个体数量多 o主要是此处为针阔混交林 o其土
壤发育和植被类型都较好的缘故 ∀群落随海拔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发育程度 !植被复杂程度和温度的变化也
相一致 ∀
v1u1w 土壤动物群落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 从表 v可以看出 }在天然林k样地 y !z !{ !| !tsl中 o随着海拔的
升高 o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其样地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 o样地 ts凋落物层所占的比例达到了
yv1s h o在整个天然林中 o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都超过 xs h ∀而在其他各层中动物所占的比
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在人工林中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o这说明土壤动物具有很强的表聚性 o对环境的
依赖性大 ∀海拔升高 o林下枯枝落叶分解慢 o积累的多 o形成厚厚的凋落物层覆盖在林下 o为大多数土壤动物
提供了生活空间及食物 o这是土壤动物比例高的主要原因 ∀
{st 林 业 科 学 wv卷
图 v 土壤动物多样性在空间尺度上变化
ƒ¬ªqv ⁄¼±¤°¬¦¶²©§¬√ µ¨¶¬·¼ ²©¶²¬¯2¤±¬°¤¯¶
¦²°°∏±¬·¼¬± ¶³¤·¬¤¯ ¶¦¤¯¨
图 w 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
ƒ¬ªqw ⁄¼±¤°¬¦¶²©¬±§¬√¬§∏¤¯ ±∏°¥¨µ¬± ¶²¬¯
¬± ¶³¤·¬¤¯ ¶¦¤¯¨
表 3 土壤动物群落在土层中垂直分布
Ταβ .3 ∆ιτριβυτιον οφ σοιλ2ανιµ αλ χοµ µ υνιτψ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λαψερσ
层次
¤¼¨ µ
样地号 ²q²©³¯²·
t u v w x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凋落物层 ¬·¨µ t {|v w{1z t |xu xw1s t uux xz1u t zuw x{1s t xzt x|1t
s ∗ x ¦° t uu{ vt1y t sxy u|1u ytz u{1{ {wx u{1w zww u{1s
x ∗ ts ¦° wxs tt1y vyu ts1s t|| |1{ u{v |1x uwu |1u
ts ∗ tx ¦° vty {1u uwy y1{ || w1u tus w1s tss v1{
层次
¤¼¨ µ
样地号 ²q²©³¯²·
y z { | ts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数量
∏°¥¨µ
百分数
°¨ µ¦¨±·¤ª¨Πh
凋落物层 ¬·¨µ u tsz xs1s t |uw xt1t u wtx ys1s t {|{ yt1s t {{w yv1s
s ∗ x ¦° t vsz vt1s t tw{ vs1x {{x uu1s yyz ut1w x|{ us1s
x ∗ ts ¦° wyv tt1s v|u ts1w wsx ts1t vss |1y uzw |1u
ts ∗ tx ¦° vws {1t vsv {1s vus {1s uwz z1| uvy z1|
w 结论与讨论
多样性指数是群落的一个重要指标 o其高低能反映出群落的稳定性 ∀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结构较稳定 o
从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对比中 o能进一步说明此观点 ∀
土壤动物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数量减少 o主要原因是海拔低 o温度相对
高 o土壤发育好 !营养高 o植被丰富 o所以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多 ~随海拔的升高 o枯枝落叶分解变慢 o枯枝落叶
积累较多 o有的地方厚达 z ¦°o致使动物类群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中 o形成明显的表聚现象 ~随着土层深
度的增加 o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呈递减之势 ∀土壤动物的的垂直分布虽然与植被 !土壤 !气候等因素密切
相关 o但由于土壤动物本身的生态特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 o所以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并非完整与植被 !
土壤 !气候等垂直分布高度相吻合k佟富春等 oussvl ∀
土壤动物群落明显受海拔梯度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 o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动物个体数量在下降 ∀
这主要在于温度的变化 }海拔升高 o地温下降 o枯枝落叶分解减慢 o土壤发育不好 o营养差 o那么相应植被少 o
所以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在减少 ∀
天然林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多样性要高于人工林 o天然林的生境比人工林的好 ∀土壤动物群落的
多样性除了受海拔的影响外 o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o如土壤的理化性质 o季节的变化 o植被的差异等诸多
因素k胡亚林等 oussxl o致使海拔 t {xs °处的天然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偏高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明显
受林下植被的影响 o≤µ¬¶³等kt||{l认为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导致更多生态位 o从而导致更多地下栖居者的多
样性 ∀
|st 第 y期 赵世魁等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参 考 文 献
曹安堂 o王庆忠 qussv1 土壤动物研究概述 q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otykwl }vz p wt
陈 鹏 qt|{v1 土壤动物的采集和调查方法 q生态学杂志 oukvl }ww p xs
胡亚林 o汪思龙 o颜绍馗 o等 qussx q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阔叶林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q应用生态学报 otyk{l }twtt p twty
黄玉梅 qussw1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q西部林业科学 ovvkvl }yv p y{
葛宝明 o程宏毅 o郑 林 qussx1 浙江金华不同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q生物多样性 otvktvl }t|z p t||
李世光 qt|||1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廖崇惠 o李健雄 o杨悦屏 o等 qussv q海南尖峰岭热带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气候因素 q生态学报 ouvktl }tv| p twz
苗雅杰 o殷秀琴 qussx1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q林业科学 owtkul }usw p us|
苏永春 o勾影波 o郁 达 o等 qussw1 江苏常熟虞山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q生物多样性 otukvl }vvv p vv{
佟富春 o金哲东 o王庆礼 o等 qussv1 长白山北坡土壤动物群落物种共有度的海拔梯度变化 q应用生态学报 qtwktsl }t zuv p t zu{
汤君友 o赵 锐 qussu1 岳西县来榜镇桑园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研究 }生态学杂志 outkul }| p tv
≤µ¬¶³° o⁄¬¦®¬±¶²± o¬¥¥¶ • qt||{1 ⁄²¨ ¶±¤·¬√¨¬±√ µ¨·¨¥µ¤·¨ §¬√¨ µ¶¬·¼µ¨©¯ ¦¨·±¤·¬√¨³¯¤±·§¬√¨ µ¶¬·¼ ¦¤¶¨ ¶·∏§¼©µ²° ¨º ¤¨¯¤±§¤±§¬°³¯¬¦¤·¬²±¶
©²µ¦²±¶¨µ√¤·¬²±q
¬²¯ ≤²±¶¨µo{vkul }us| p uus
ƒµ¨¦®°¤± ⁄ • qt||z1¬±®¬±ª¥¬²§¬√ µ¨¶¬·¼ ¤±§ ¦¨²¶¼¶·¨° ©∏±¦·¬±ª²©¶²¬¯¶¤±§¶¨§¬°¨ ±·¶q°¥¬²ouykxl }xxy p xyu
¨¤±2ƒµ¤±¦²¬¶° qusss1 ∂ µ¨·¬¦¤¯ §¬¶·µ¬¥∏·¬²± ²©≤²¯¯¨ °¥²¯¤k ¬¨¤³²§¤l ¤±§·«¨¬µ©²²§µ¨¶²∏µ¦¨¶¬± ²µª¤±¬¦«²µ¬½²±¶²©¥¨ ¦¨«©²µ¨¶·¶q
¬²¯ ƒ µ¨·¬¯ ≥²¬¯¶ovukwl }xs{ p
xuu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stt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