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tomy And Histochemistry of Paramomus petaloideum Seeds

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全 文 :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唐源江,廖景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
摘要:拟豆蔻(!#$%$&$ ’()*%+,(&$)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假种
皮膜质,由 ! % &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分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由一层细胞构
成,其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包括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色素层。下皮层由一层细胞构
成,细胞近长方形。半透明细胞层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近长方形或长条形,形态上与色素
层细胞相似,但可通过染色方法把二者区分;色素层由一至二层细胞构成,最内层细胞形态
有时难以分辨。内种皮由一层内切向壁非常增厚的石细胞构成。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
和珠孔区薄壁细胞。珠孔领异形型,孔盖具石细胞硬层。合点区内种皮向内凹陷并出现缺口,
缺口位于种子近顶部偏向背侧,缺口间的合点区色素细胞群整体轮廓呈喇叭形。壁呈波浪形
的外胚乳细胞富含淀粉粒。内胚乳最外一层细胞体积小,富含脂类物质。内胚乳合点端多层
细胞,珠孔端为一层细胞,含丰富蛋白质。脂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胚中。本文还从种子解剖学
角度讨论了拟豆蔻的系统位置。
关键词:拟豆蔻;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0 !#$%$&’ ()*+%,-)&$ 1..(+
.*/0 1234 - 56347,89*: 5647 - ;647
(-%&). /.+0 102)+)&)( %3 4%)05,/.+0(2( 67,($5 -7+(07(2,02347<=>2 !#$!#,?=643)
!2+$/#,$:.=@ A@@B >C !#$%$&$ ’()*%+,(&$ D>EFG6A@A 3G6H,A@@BD>3I,F@G6AF@GE,@4B>AF@GE 34B @EJ
KGL> M .=@ E@EKG34>2A 3G6H D>4I364A ! - & F3G@4D=LE3I>2A D@HHAM .=@ A@@B D>3I D34 K@ B6N6B@B 64I> @O>I@AI3,
E@A>I@AI3 34B @4B>I@AI3M .=@ @O>I@AI3 D>4I364A >4HL >4@ H3L@G >C @F6B@GE3H D@HHA,I=@6G D@HH P3HHA 3G@ I=6DQJ
@4@B 34B AH67=IHL H6746C6@BM .=@ E@A>I@AI3 64DH2B@A =LF>B@GE6A,IG34AH2D@4I D@HH H3L@G 34B F67E@4I H3L@G M
.G34AH2D@4I D@HHA 3G@ G@DI3472H3G E>GF=>H>76D3HHL A6E6H3G I> F67E@4I D@HHA K2I I=@L D34 K@ B6AI64726A=@B KL
AI364647 E@I=>BM .=@ F67E@4I D@HH H3L@G 64DH2B@A - + H3L@GA >C D@HH M .=@ D@HHA >C 644@G H3L@G A>E@I6E@A 3G@
>KAD2G@ M .=@ @4B>I@AI3 D>4I364A >4HL >4@ H3L@G >C ADH@G@6BA 34B I=@6G 644@G 34I6DH643H P3HHA 3G@ AIG>47HL I=6DQJ
@4@BM R6DG>FLH3G D>HH3G,>F@GD2H2E 34B F3G@4D=LE3I>2A D@HHA 3G@ B6CC@G@4I63I@B 3I I=@ E6DG>FLH3G G@76>4M .=@
E6DG>FLH3G D>HH3G 6A =@I@>E>GF=6D ILF@M :F@GD2H2E K@H>47A I> ADH@G@6B ILF@M * 73F >C @4B>I@AI3 @O6AIA 3I B>GJ
A3H A6B@ 4@3G I=@ I>F >C A@@B 64 I=@ D=3H3<3H G@76>4 34B 6A C6HH@B P6I= 3 7G>2F >C F67E@4I D@HHAM .=@ >2IH64@ >C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4(,):,+ % ,+&
!,$# 5%$#*,# 67#*,#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S&##S&)、中国科学院分类区系特支项目、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基
金(# - (S - #+)资助
收稿日期:+### - #S - #,+### - + - +S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唐源江(($$ -)男,湖南临武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生,现从事植物系统学研究。
!# $%&’#(! )#** &+,-$ %. !+-’$#/ 0 .1$#/2 3*#(!4 ,5 .!1+) &+1%(. $+#.#(! %( $#+%.$#+’ )#**.2 6# #(7
/,.$#+’ 1. !8, $1+!.,,(# $1+! (#1+ !# ’%)+,$4*1+ #(/ 8%! ’,(,*14#+ ,5 )#**.,1(/ !# ,!#+ %. ,(# (#1+
!# )1*191* #(/ ,5 ’-*!%*14#+#/ .!+-)!-+#2 6# #(/,.$#+’ )#**. 1+# 5%**#/ 8%! $+,!#%( #:)#$! !# )#**. ,5
’,.!,-!#+ *14#+ ,5 #(/,.$#+’,8%) %. 5%**#/ 8%! *%$%/.2 ;%$%/. 1*., $+#.#(! %( #’<+4, )#**.2 6# $4*,7
&#(%) $,.%!%,( ,5 !#$%$&$ 81. /%.)-..#/ %( !%. $1$#+ <1.#/ ,( !# 1(1!,’4 ,5 .##/.2
!# $%&’(:!#$%$&$ ’()*%+,(&$;=##/.;>(1!,’4;?%.!,)#’%.!+4
拟豆蔻属(!#$%$&$)是童绍全(@ABC)发表的姜科一新属,包含一种,即拟豆
蔻。吴德邻把它并入到了豆蔻属(D- E ;1+.#(,%( $+#..)。从童绍全发表该属的文献来看,
他利用的主要是叶、花、花序、雄蕊以及腺体等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种子仅在假种皮的有
无及种子的颜色上作了简单的描述。从前人(吴七根等,@AAC1,@AAC<,@AAC);廖景平等,
@AAF,@AAG;?-’$+#4,@BAG;H#+&#+,@ACB;I1$%*等,@ABJ;K+,,!L#( E H,-’1(,@AB@;61M!17
L1(,@ABC;;%1, E D-,@AAG;D- E ;%1,,@AAC)的有关种子解剖学资料来看,姜科种子解剖
学特征能为姜科的系统分类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目前拟豆蔻(!#$%$&$ ’()*%+-
,($)种子解剖学的研究尚无人报道,为此本文以拟豆蔻种子为材料,全面研究其种子的
解剖学和组织化学,为进一步探讨拟豆蔻的系统位置提供资料。
@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所用材料采自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附近,N>>固定,滑走切片机冰冻切片,通
过标准纵切面即沿种脐(珠孔区)、合点区的中央位置并沿种脊作纵切,通过种子纵轴线
中央作垂直纵轴线的横切。用爱尔新蓝 0番红染色观察种子的结构。用氯化汞 0溴酚蓝鉴
定蛋白质、高碘酸 0锡夫试剂鉴定多糖、碘 0碘化钾鉴定淀粉,苏丹黑 H鉴定脂类物质。
;#%!9 O+!,*-: 0 PP显微镜观察并用绘图仪绘图。
Q 观察结果
成熟的拟豆蔻种子黑褐色,一般较小,纵长约为 C ’’左右。种子外方为膜质的假种
皮。去假种皮后,种脐明显,合点及种脊不明显(图 @)。拟豆蔻种子的结构描述如下:
QR@ 假种皮 膜质,由 C S T层薄壁细胞构成,从种子基部向上包围至种子近顶端(图
@)。纵切面假种皮细胞长条形,薄壁。横切面近圆形或扁圆形。细胞内含有油滴状脂类物
质。
QRQ 种皮 拟豆蔻种皮黑褐色,表面光滑。种皮可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三部分
(图 @:C S G)。
QRQR@ 外种皮 由一层表皮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纵切面切向延长,长条形,细胞
排列紧密。横切面近方形或近椭圆形。细胞壁增厚较明显,并木质化,外表面被很薄的一
层角质层。
QRQRQ 中种皮 中种皮由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及色素层构成。
下皮层 为一层壁增厚的薄壁细胞构成,棕黄色,纵切面近长方形,切向延长,横切
面亦为切向延长,呈长条形,细胞腔小,合点区的下皮层细胞增多至 Q S F层。
QQU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QU卷
半透明细胞层 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壁薄,无论纵切还是横切,细胞均近长方形,排
列较规则,在中种皮内其细胞体积较大。半透明细胞内含一些淡黄至淡黄棕色,圆形、椭
圆形、不规则形块状或颗粒状物,其成份不详。由于半透明细胞的细胞内容物与中种皮色
素层细胞的很相似,故形态上很难区别它们,只有经过次氯酸钠溶液透明后,爱尔新蓝 !
番红染色,半透明细胞的壁呈淡红色而色素细胞的壁不着色或淡蓝色而相区别。
图 拟豆蔻种子的解剖
种子纵切面简图(! 珠孔领; 孔盖;# 种脊维管束;$ 假种皮;);# 通过 $%线作垂直种子的横切面简图
(# 种脊维管束);& 部分珠孔领结构详图;’ 合点区缺口附近的结构详图;( 部分种皮纵切面详图;) 部分种皮横切面
详图
*+,- $. /./0123 14 !#$%$&$ ’()*%+,(&$ 5667
$ 5667 +. 8 9 8(( :+;<1=3>/< ;1>>/<; ?=6<;@>@2;# A/5;@>/< B@.7>6;$ $<+>);# $ 5667 +. C 8 =6<=6.7+;@>/< 01 0D6 5667 /.7
0D<1@,D >+.6 $%( # E/=D/> B@.7>6 );& F60/+>5 14 / =/<0 14 2+;<1=3>/< ;1>>/<;’ F60/+>5 14 0D6 ,/= /.7 +05 5@<<1@.7+.,;( F60/+>5 14 /
=/<0 14 5667 ;1/0 +. 9 8;) F60/+>5 14 / =/<0 14 5667 ;1/0 +. C 8G
(% H=+76<2+5; I3=176<2+5;& C@;6.0 ;6>> >/36<; E+,26.0 ;6>> >/36<;’ H.710650/;)
$BB<6J+/0+1.5:H:—62B<31;E8E— =6<+5=6<2;H8E—6.715=6<2;KEL—;D/>/M/> =+,26.0 ;6>> ,<1@=
&#&&期 唐源江等: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色素细胞层 由一至两层细胞构成,细胞形状及细胞内容物与半透明细胞有点相似。
其内层细胞通常被压扁,形状不规则,有些细胞形状已难分辨。种脊维管束分布其中,其
末端达合点区色素细胞群上方。
!!# 内种皮 成熟种子的内种皮极厚,约占种皮总厚度的近 $ % !,内种皮由一层石细胞
构成,细胞径向延长,呈圆柱状,细胞壁成棕红色,内切向壁非常增厚,径向壁由内向外
逐渐变薄,细胞腔非常小,且被挤在外切向壁一侧,外切向壁仍然保持薄壁状态,在成熟
种子中细胞腔几乎被一颗较大的硅质体所占据(图 $:& ’ ()。
!# 珠孔区的结构 拟豆蔻种子的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等结构。
!#$ 珠孔领 由内种皮与半透明细胞层向内凹陷形成的领状结构。珠孔领的内种皮可
分为内侧与外侧两部分,外侧与其它内种皮细胞相连续,它也是由径向延长的、内切向壁
明显增厚的石细胞构成,与其它部分的内种皮细胞一致;内侧一端与孔盖相连,另一端与
外侧相连,与外侧相连的一端其细胞形态同外侧的一致,随着向孔盖靠近内种皮细胞的径
向长度变短,壁亦变薄,至内侧的近 $ % !长度时,已成为薄壁细胞(图 $:#)。
!#! 孔盖 盖状,由约 #层石细胞构成,其边缘与珠孔领的内侧末端相接,孔盖石细
胞的径向长度比内种皮的要短,但仍含硅质体。它的内侧有一层角质层,外侧为薄壁细胞
填充的薄壁细胞区。(图 $:$,#)。
!## 薄壁细胞区 是由珠孔区的外种皮、珠孔领和孔盖之间的区域,为一些小的薄壁
细胞所填充,这些细胞近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大,约 ) ’ $!层,两
侧与色素细胞层相连续。
!* 合点区的结构 拟豆蔻种子的合点区位于近顶部偏于背侧(图 $:$),外观上平滑,
较难分辨。标准纵切后,纵切面上可观察到合点区复杂的结构(图 $:*)。
!*$ 外种皮 与其它部分外种皮相连续且形态一致。
!*! 下皮层 是其它部分的下皮层的延续,但增多为 ! ’ *层细胞,从整体形态来看,
呈垫状但垫状结构不明显。
!*# 大型薄壁细胞 为填充在下皮层细胞内方与内种皮所包围的空间中的一群体积特
别增大的薄壁细胞,一般细胞内含有 $ ’ !块近球形的色素块,多数色素块能被苏丹黑 +
着色。
!** 内种皮 合点区内种皮向内凹陷,其底端达至靠近胚的顶部位置;合点端内种皮
不连续,出现一个缺口,缺口为红棕色色素细胞所填充,缺口及其色素群位于种子的近顶
端而偏向背侧。
!*& 合点区色素细胞群 为合点区内种皮缺口间的一群含红棕色色素的细胞,约 ( ’ ,
层细胞厚,细胞在 -.-呈切向长方形排列,横切面观呈多角形,整体轮廓为长喇叭形(图
$:*)。
!& 外胚乳 外胚乳与内种皮之间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外胚乳最外层的细胞细小,排
列规则,纵切面近长方形或方形,内部的外胚乳细胞大多条形少数不规则形,体积较大,
总体近乎垂周排列,细胞周壁呈波浪形,细胞腔充满淀粉粒。在珠孔领内侧及孔盖内方已
无外胚乳细胞,仅见一角质层。一些外胚乳细胞还含有草酸钙方晶。碘 /碘化钾呈强烈正
反应,表明主要含有淀粉。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 内胚乳 纵切面内胚乳可分成两部分,靠合点端的部分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外方一
层主要含有脂类物质,能被苏丹黑 $强烈染色,细胞体积小,往珠孔端逐渐变薄,至近
珠孔端已成一薄层。构成内胚乳的细胞形态不规则,轮廓不清晰。汞 %溴酚兰染色呈强烈
正反应,表明含大量蛋白质,以蛋白质颗粒状态存在。
!& 胚 近似棒状,较少分化。细胞内主要含脂类物质,还含有蛋白质、少量淀粉和多
糖类物质。
’ 讨论
’( 种皮的结构特征
迄今为止,作者等研究过种皮结构的姜科植物有 ()属约 #*种(+,-. / 01,(22#;01
/ +,-.,(223)。加上国外学者已报道的资料(4156789:,(;2#;$98<98,(23;;=-6,> 等,
(2;*;?8..@A9B / $.15-B,(2;(;C-D7@-A-B,(2;3),可知姜科种子的种皮可分为外种皮(9EF
.@9G@-)、中种皮(59G.@9G@-)和内种皮(9BH.@9G@-)。拟豆蔻的外种皮与姜科其他属的外种
皮一样均表现出细胞壁增厚的特征,具有机械保护的作用。姜科的中种皮与内种皮是种子
结构中对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意义较大的组成部分。就内种皮而言,姜科植物种子内种皮
虽然在细胞壁增厚方式上是一致的,即内切向壁增厚,径向壁部分增厚,外切向壁不增
厚,但根据细胞形态、大小和增厚壁的增厚程度可明显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石细胞型即
内种皮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一般径向延长,或近等径,细胞腔小,细胞整体呈圆柱状、
近方柱形、或近立方体形,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增厚明显,通常称之为石细胞,这一类
的内种皮是种皮主要的机械层,如山姜属、豆蔻属、!#$%&%’% 及 ()*++$#,$ 属等山姜族
(C8,I9 J>6,B9-9)的属即属该类型。第二类是薄壁细胞型即内种皮细胞体积小,壁局部增
厚,整体呈切向延长、砖形的薄壁细胞,姜科的姜花族(C8,I9 49H:K7,9-9),姜族(C8,I9
L,B<,I989-9)及舞花姜族(C8,I9 ?>.II9-9)的内种皮,即属此种类型,其在种皮中的机械
保护作用小。拟豆蔻的内种皮由石细胞组成应属第一类的石细胞型,按理应属山姜族的成
员。中种皮通常由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和色素层组成。姜科种子的下皮层在作者研究过
的 ()属近 #*种种子中,绝大多数种只含一层细胞,细胞通常含有色素,色素以块状或颗
粒状存在,块状及颗粒的多寡因种而异。拟豆蔻下皮层棕黄色的色素是一块状体,充满整
个下皮层细胞。在我们研究过的姜科种子中仅一层的半透明细胞,均呈半透明状,因而易
与含色素的下皮层和色素层细胞相区别。拟豆蔻种子的半透明细胞缺乏半透明的形态,在
细胞形态和细胞内容物上均与色素细胞相似,这在我们研究过的姜科植物中是极其特殊
的,但通过次氯酸钠溶液透明后,用爱尔新兰 %番红染色,半透明细胞的壁能被染成淡红
色,在这一点上,拟豆蔻与姜科植物其它属的半透明细胞又有其同点,因此,我们仍认为
拟豆蔻中种皮具有半透明细胞层。姜科种子中,色素层的细胞通常有 ’层或 ’层以上,只
有黄花大苞姜(-$’)&.$*%/*#0$ 0&*1.2,$),3)为 (层(偶两层)。拟豆蔻的色素层仅含 ( M !
层细胞,这亦是它特别之处。
’! 珠孔区的结构特征
前人对姜科种子的解剖学研究,论及珠孔区结构的并不多,其中以 4156789:((;2#)
对 !%&%’% *)&14$+’%,$98<98((23;)对 ()*++$#,$ 0$#5$%&%’%,?8..@A9B / $.15-5((2;()对
3!’’期 唐源江等: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 &%#’()*$%# 的研究较有代表性,尤其是吴七根等、廖景平等(!#,!$)对砂仁、
九翅豆蔻和姜属、山姜属等的研究更为深入。从有关的研究结果看,姜科绝大部分属的种
子的珠孔区可明显地分化出珠孔领(%&’()*+,-( ’),,-()和孔盖()*.(’/,/%),其中珠孔领根
据其构成可分为两类,即同形型(0)%)%)(*0&’ 1+*.)与异形型(0.1.()%)(*0&’ 1+*.),而孔
盖也分为具石细胞硬层的孔盖和不具石细胞硬层的孔盖两大类(吴七根等,!23)。本文
对拟豆蔻种子的研究显示,珠孔区也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其珠孔领内侧的内种皮细胞的
增厚壁逐渐变薄,进而过渡到薄壁细胞,因而属异形型;其孔盖是由 4层石细胞构成的,
属于具石细胞硬层的孔盖类型。另外,在研究过的姜科种子中,发现孔盖不具石细胞硬层
类型的其中一些属在其珠孔端具有种阜状结构,另一些属在珠孔端则具有柄状结构,这些
结构对加强胚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姜族的姜属(吴七根等,!23)、舞花姜族的舞花
姜属(吴七根等,!2’)的种子,在珠孔端具有种阜状结构,姜花族的大苞姜属(黄花
大苞姜)和苞叶姜属(苞叶姜)(廖景平等,!$)在珠孔端具有柄状结构,而山姜族的
山姜属、豆蔻属、+,-$$*.(* 等在珠孔端未见上述两种结构。而拟豆蔻种子也没有种阜状结
构和柄状结构,可能与山姜族的山姜属、豆蔻属等近似。
454 合点区的结构特征
吴七根等(!2-,!23,!2’),6/ 7 8&-)(!2)和廖景平等(!#,!$)8-) 7
6/(!$)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砂仁、九翅豆蔻、姜属、山姜属等植物种子合点区结构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合点区结构具有比较意义的观察特征有(!)合点区下皮细
胞垫的有无;(9)合点区色素细胞形态和细胞群整体轮廓特征。我们的研究显示,拟豆蔻
合点区下皮层细胞增多至 9 : #层,但看不出明显的垫状结构,这与具明显下皮细胞垫的
!#$%# ;* <、九翅豆蔻和姜属种子以及仅为一层下皮细胞的砂仁都有不同;拟豆蔻种子合
点区色素细胞形态在 =8=呈长方形,横切面上为多角形、梭状或不规则形,与砂仁、九翅
豆蔻的呈长方形相似;而色素细胞群的整体轮廓为喇叭形,亦与整体轮廓成喇叭形的砂
仁、九翅豆蔻的相似而与成新月形或凸透镜形的姜属、大苞姜属、苞叶姜属等明显不同。
45# 内、外胚乳和胚的结构及后含物特点
我们的研究显示,拟豆蔻种子的内胚乳在 =8=上的形态与研究过的豆蔻属(吴七根
等,!2-;廖景平等,!#)、姜属(吴七根等,!23)、山姜属(8&-) 7 6/,!$)、舞
花姜属(!2’)、大苞姜属和苞叶姜属(廖景平等,!$)等的种子一致,也分为多层细
胞的合点端部分和单层细胞的珠孔端部分,但其形态特征及后含物特点与豆蔻属、姜属、
山姜属和苞叶姜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在内胚乳最外方为一层主要含有脂类物质、能被
苏丹黑 >染色、体积小且不连续的细胞,其内的细胞(苞叶姜属不详)则体积大、径向
延长、细胞形态不规则、薄壁、细胞轮廓不清晰;而舞花姜属与大苞姜属内胚乳外方没分
化出一层形态特征与内含物与内方细胞不同的细胞,舞花姜属的内胚乳细胞体积较小,细
胞的轮廓清晰。拟豆蔻的外胚乳在合点区缺少细胞结构,直接与胚相接,这一特点与豆蔻
属的砂仁及九翅豆蔻及山姜属相似,与姜属、舞花姜属、大苞姜属和苞叶姜属等的外胚乳
在合点区具有一薄层不同;外胚乳细胞壁呈波浪形的特点则只与豆蔻属的相同,其它各属
的外胚乳细胞壁一般平直;外胚乳与内种皮之间有较厚的角质层也与豆蔻属砂仁、九翅豆
蔻相同。另外,拟豆蔻的胚为棒状,与砂仁、九翅豆蔻的相近似,与姜属的中部膨大的棒
$94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94卷
状有点差异。
!# 拟豆蔻种子的对称型式
廖景平等($%&’ ( )*,+,,-)在研究山姜属种子时,认为种子的标准纵切面的对称型
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并对山姜属种子的对称性划分为 ! 种类型,即(+)近对称;
(.)稍不对称:(!)极不对称。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拟豆蔻应属稍不对称的类型。这一类
型不仅见于豆蔻属也见于山姜属。
!- 拟豆蔻的系统位置
姜科各族的种子目前都有被研究过的。)* ( $%&’(+,,#)认为姜科各族中,山姜族各
属的内种皮均为石细胞型,而姜科其余各族(包括姜花族、舞花姜族和姜族)的各属,其
内种皮均为薄壁细胞型。拟豆蔻种子其内种皮为石细胞型,与山姜族的一致,因此可以将
它放在山姜族内,但其更具体的位置却难以确定,有待对山姜族各属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后
才能作出最后结论。
〔参 考 文 献〕
吴七根,廖景平,+,,#&/ 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吴七根,廖景平,+,,#1/ 姜属植物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0〕/ 西北植物学报,#(+):!.—!,
吴七根,廖景平,+,,#2/ 舞花姜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0〕/ 广西植物,#(.):+3-—+#!
童绍全,+,4# / 拟豆蔻属———云南姜科一新属〔0〕/ 云南植物研究,$(!):!5,—!+.
廖景平,吴七根,+,,3 / 九翅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3):#4—--
廖景平,吴七根,+,,- / 国产大苞姜属和苞叶姜属种子解剖学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0〕/ 广西植物,&(!):.5,—.+#
678978 :,+,#4 / ;*8 <&=7>&>&?’=%7 @78 ;%>9%178&A77> B C&??*>97>,!#$$%&’%,()*)+) *>@ (,&%)*)+)〔0〕/ -.’#/$’% 01%&)%.#+$’2
.%,%&(3):..3—.#4
C8’’?D7> E 0,6’*=&> :/ +,4+ / F7G7H’I=7>? ’J ?K7 ’G*H7 &>@ L77@ %> .*3$+3 .+34’5%$+3,M%?K LI72%&H 87J787>27 ?’ ?K7 J’8=&?%’> ’J ?K7 ’IN
782*H*=〔0〕/ 6*$ 7 8’// -*.,’!:.O—!,
P*=IK87Q 0 R/ +4,- / SK7 @7G7H’I=7>? ’J ?K7 L77@ %> ?K7 <2%?&=%>7&7〔0〕/ (//%3 *, 6*$%/9,(:+—+3
T&I%H U V,6’8 0,6’*=&> :,+,45 / <77@ &II7>@&97L %> W>9%’LI78=L X / X>?8’@*2?%’>〔0〕/ 6*$ 7%1&: -93$,((3):###—#O!
$%&’ 0 Y,)* Z C,+,,- / SK7 L%9>%J%2&>27 ’J ?K7 L77@ &>&?’=Q ’J EK%>7L7 (4’/’% %> S&[’>’=Q &>@ LQL?7=&?%2L/ X>:)* S $,)* Z C,
EK7> ; \,Y8’2 .>@ 9%178&27&7〔E〕/ C*&>9AK’*:;K’>9LK&> ]>%G78L%?Q Y87LL,,+—+5-
S&^K?&D&> W/ +,4# / E’=I&8&?%G7 W>&?’=Q ’J <77@L〔_〕/ ‘’H X / XA@&? V&*^&,$7>%>98&@,.+O—...
)* Z C,$%&’ 0 Y,+,,# / Y87H%=%>&8Q L?*@Q ’J &>&?’=Q ’> ?K7 L77@L ’J ;%>9%178&27&7/ Y8’98&= &>@ W1L?8&2?,.>@ 9%N
18&27&7〔E〕,.4
)* S $,$&8L7> T,;%>9%178&27&7/ X>:)* ; \,U&G7> Y P,:H’8& ’J EK%>&〔_〕/
O.!!期 唐源江等:拟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