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8 期 2013 年 9 月
·2585·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重度感染人舌形虫病的疗效观察
赵 镭 1,陈 剑 2*,楼 毅 1,蒋国平 1,姚敏华 1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摘 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重度感染人舌形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例感染舌形虫患儿采用驱虫药辅助
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虫体排出的时间。结果 3 例患儿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后,虫体排出,症状消退。
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重度感染人舌形虫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儿童;人舌形虫病;体征;虫体排出
中图分类号:R97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3)18 - 2585 - 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18.019
人舌形虫病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病,小儿寄生
虫感染虽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但其感染舌形虫相当
罕见,病变常累及肝脏、肠道及肺组织,国内外仅
见个例报道。近年来本院收治了 3 例重度感染人舌
形虫病患儿,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给予治疗,取得
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病例 1:男,12 岁 6 个月,居住地浙江省金华
市浦江县,体温 38.5 ℃,体质量 33 kg,腹部外形
隆起,腹壁稍紧张,全腹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病例 2:男,13 岁 2 个月,居住地
浙江省富阳市,体温 38.3 ℃,体质量 33 kg,腹部
外形隆起,腹壁稍紧张,全腹均有轻度压痛,肝脾
肋下未及。病例 3:女,3 岁 4 个月,居住地浙江省
桐庐县,体温 37.8 ℃,体质量 15 kg,精神差,面
色苍白,腹胀,腹肌紧张,肝肋下 4 cm。
2 方法
2.1 实验室检查
病例 1:血红蛋白 81 g/L,白细胞 21.4×109/L,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免疫球蛋白 E(IgE)112.3
IU/mL,肝肾功能正常。抗核抗体(−)。血培养:
无细菌生长。
病例 2:血红蛋白 64 g/L,白细胞 15.0×109/L,
血小板计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 0.197%,绝对值
5.48×109/L,血 IgE 110.0 IU/mL。抗核抗体(−)。
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病例 3:血红蛋白 62 g/L,白细胞 19.6×109/L,
嗜酸性粒细胞 0.096%,绝对值 1.89×109/L。肝肾
功能正常。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2.2 影像学检查
2.2.1 腹部超声检查 病例 1:肝内弥漫性结节状
强回声,腹腔积液。病例 2:肝内弥漫性结节状强
回声,腹腔积液。病例 3:首次检查显示肝大,腹
腔积液,腹腔及后腹膜形态异常淋巴结。再次检查
显示肝脏、腹腔弥漫性强回声结节,结节内可见线
状回声蠕动。
2.2.2 CT 检查 病例 2:肝大,密度较低,腹腔少
量积液。病例 3:肝大,肝内斑点低密度灶待排;
肠管郁胀,腹腔积液,肠根部淋巴结肿大;两肺散
在结节,上纵膈淋巴结肿大;脑萎缩改变。
2.3 病理学检查及病因病理学诊断
2.3.1 病理学检查 3 例患儿经病理学检察均考
虑寄生虫肉芽肿,符合蛇舌状虫感染。
2.3.2 病因病理学诊断 病例 1 为串珠蛇舌状虫
病,为全国第 14 例报道[1];病例 2 为台湾孔头蛇
虫病,为全球第 2 例报道[2];病例 3 为尖吻腹蛇
舌状虫病。
2.4 治疗方法
病例 1:入院后服用理气除胀、行气利水中药,
3 d 后有白色虫体随大便排出。诊断后口服吡喹酮
(0.2 g/片)每天服用 180 mg/kg(分 3 次服用),连
续服用 7 d。期间以健脾化湿、行气利水、扶正祛邪
(虫)等为治疗原则,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1 日 1 剂。
收稿日期:2013-05-16
作者简介:赵 镭(1980—),女,浙江杭州人,主管技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儿超声诊断。
*通信作者 陈 剑 Tel: 13666676118 E-mail: 20081672@qq.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4 卷 第 18 期 2013 年 9 月
·2586·
病例 2:剖腹探查术后第 5 天开始口服甲苯达唑 100
mg/次,2 次/d,共服用 3 d。确诊后以理气除胀,扶
正驱邪、排虫为治疗原则组方,给予中药治疗。
病例 3:确诊后给予吡喹酮治疗 2 个疗程(每天
30 mg/kg,分 3 次服用,3 d 1 个疗程)、甲苯达唑(每
天 100 mg/kg,分 2 次服用,3 d1 个疗程)和阿苯达
唑[30 mg/(kg·d),2 次/d,3 d 1 个疗程]治疗,同时
给予中药调理和支持治疗。10 d 后仍无虫体排出,
并持续高热,体质量下降,血色素降至 65 g/L,肝功
能出现损害,遂停用抗生素,仅予中医治疗。
3 疗效
病例 1:服用中药 3 d 后有虫体排出,经中西药
结合治疗 2 个多月后共排出虫体 20 余条;治疗 3
个月后患儿体质量增加,病情好转。停药后近 2 年
又发现大便中有虫体排出,治疗 1 周后至今未见虫
体排出。
病例 2: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后有大量排虫,每
天约 100~200 条,共排虫 1 000 余条。治疗 2 个月
后患儿情况好转,便中无虫体排出。随访至今未见
虫体排出。
病例 3:中西药结合治疗 10 d 后无虫体排出,
患儿出现肝脏损害,血色素持续降低。仅用中药治
疗 5 d 后有虫体随大便排出,共 50 余条小虫,便后
腹胀缓解。治疗 2 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大便中未
见虫体排出。1 年后超声发现肝脏结节内再次出现
虫体活动,继续给予中医药治疗后虫体活动消失。
随访至今无全身症状。
4 讨论
舌形虫病是一种相当罕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
病,多数为无症状的轻度感染,仅在尸检或手术过
程中意外发现[3]。我国是近 20 年来全球报告舌形虫
病病例最多的国家,浙江杭州毗邻地区是备受关注
的主要流行区[4-5]。一些民俗中有生吞蛇胆、喝蛇血
以清凉解毒,进食虫体滋补的说法,这增加了感染
舌形虫病的风险[6]。3 例患儿中的 2 例可能与其服
用生蛇胆史及直接食用胶囊包裹的虫体有关。这 3
例舌形虫病分别为尖吻腹蛇舌状虫病、串珠蛇舌状
虫病、台湾孔头蛇虫病,均为全身重度感染,实为
罕见。病理学诊断、表皮超微结构及免疫学诊断是
舌形虫病准确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但舌形虫病罕见,
又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易因认识不足而
忽视,使得患儿因未进行病理学、表皮超微结构及
免疫学检查而漏诊或误诊。
本案例中 2 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分别采用健脾
化湿、行气利水、扶正祛邪(虫)等中药治疗,效
果确切。病例 3 患儿服用化学药物后不良反应显著,
停用后仅予口服中药治疗。患儿高热时以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的中药为主煎服;病情好转后,按驱邪扶
正的原则应用四君子汤加减,健脾补气。当归、黄
芪气血双补;枳壳、大腹皮、米仁行气、利水;以
槟榔驱虫。治疗后期给予炙鳖甲、炒白术、枸杞子
等柔肝养阴、软坚散结治疗[7]。用药后患儿全身症
状消失,虫体排出,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食欲、
体质量增加,随访无全身症状,疗效与其他 2 例患
儿经中西药结合治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
中医中药可以促进排虫,并避免了化学药对患儿机
体的损伤。病例 1 停药后仍有虫体排出,这可能是
舌形虫属于消化道自然排虫现象[8]。从病例 3 治疗
后虫体反复出现可见,对儿童重度感染人舌形虫病
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旦发现病情出现变化,
应立即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潘存梅, 汤宏峰, 裘明华, 等. 重度感染串珠蛇舌状虫
病一例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1): 73-74.
[2] 潘存女每, 裘明华, 汤宏峰. 中国大陆发现罕见全身性
台湾孔头舌病 1 例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7(3): 205.
[3] Machado M A, Makdissi F F, Canedo L F, et al. Unusual
case of pentastomiasis mimicking liver tumor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21(7): 1218.
[4] Pan C M, Tang H F, Qiu M H, et al. Heavy infection with
Armillifer moniliformis: a case report [J]. Chin Med,
2005, 118(3): 262-264.
[5] 裘明华, 蒋玉燕. 人舌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J]. 国际医
学寄生虫病杂志, 2006, 33(6): 283-287.
[6] Dakubo J, Naaeder S, Kumodji R. Totemism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human pentastomiasis [J]. Ghana Med J,
2008, 42(4): 165-168.
[7] 叶 芳, 姚敏华, 顾伟忠, 等. 儿童重度感染尖吻腹蛇
舌状虫 1 例 [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2): 119-120.
[8] 裘明华, 马国钧, 范秉真. 中国台湾孔头舌虫新种的发
现及其致病特征 [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2):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