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sterile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injection on chronic liver injury in rats

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2060·
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黄 岩 1, 2,祖元刚 1, 2*,张 琳 1, 2,赵修华 1, 2,赵 野 1, 2,曹 姗 1, 2
1. 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 CCl4 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
纳米粒,高压蒸气灭菌后制备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40 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分别为甘草酸单铵组、甘
草酸纳米粉组、模型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 3 组大鼠 ig 50% CCl4-大豆油溶液 8 周以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随后甘
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分别 iv相应药物 1.71×10−5 mol/(kg·d),连续 4周;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
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液中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水平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甘草酸单铵组相比,甘草
酸纳米无菌粉组血清中 ALP、ALT、AST 活性分别降低 29.68%、5.51%、3.97%;肝脏指数降低 3.42%,肝组织 Hyp 降低 15.67%、
SOD 升高 15.70%、GSH-Px 升高 6.56%。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甘草酸纳米无菌粉组肝组织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病变过
程得到缓解。结论 经过粒径改造的甘草酸无菌粉注射液对 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甘草酸;纳米无菌粉;超临界反溶剂法;慢性肝损伤;CCl4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10 - 2060 - 05
Effects of sterile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injection on chronic liver
injury in rats
HUANG Yan1, 2, ZU Yuan-gang1, 2, ZHANG Lin1, 2, ZHAO Xiu-hua1, 2, ZHAO Ye1, 2, CAO Shan1, 2
1.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lant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orest Bio-prepa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Key words: glycyrrhizic acid; sterile nanoparticles;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process; chronic liver injury; CCl4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溃
疡、抗病毒、抗癌等作用[1-3],特别是保肝、治疗肝
脏疾病的特点[4],可使其用于以抵抗由药物等引起
的急性肝毒性[5],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晚期肝
疾病。甘草酸在水中溶解度低,吸收缓慢,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药物粒径改造可有效提高其
溶解性,在特定粒径范围内的药物 iv 后被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所吸收,主要分布在肝、脾,使其具有
较好的被动肝靶向性[6]。本实验观察超临界反溶剂
法联合高压蒸气灭菌法制备的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
CCl4 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与甘草
酸注射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单铵进行比较,
为纳米药物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为甘草酸纳米
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甘草酸(质量分数为 98%),甘草酸单铵(质
量分数为 98.8%),均为中国江苏天晟药业公司。碱
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
酸转氨酶(AST)、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GSH-Px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检测用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
司产品;CCl4,分析纯,中国天津进丰化工公司;
大豆油,超纯水。

收稿日期:2011-03-0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8B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L09BA21)
作者简介:黄 岩(1987—),男,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与植物药。E-mail: hyrocky@163.com
*通讯作者 祖元刚 E-mail: zygorl@163.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2061·
1.2 仪器
超临界二氧化碳反溶剂纳米粉体制备装置,由
本实验室自行研制[7];GF—D300 型半自动生化分
析仪,山东彩虹高密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Milli-
pore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 公司;LDZX—40BI
自动电热压力蒸气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生
产;Zetasizer—3000HS 激光粒度仪,英国 Malvern
公司产品;MX2600FE 扫描电子显微镜,英国
Camscan 公司产品。
1.3 动物
Wistar 大鼠 40 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
20)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
心提供,合格证号 SCXK(黑)2006-008。
2 方法
2.1 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的制备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实验研究结果[8],超临界二
氧化碳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的最佳制备过
程:将甘草酸溶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 10 mg/mL 溶
液,在压力 20 MPa、温度 90 ℃、CO2 流量为 10.6
kg/h、甘草酸乙醇溶液体积流量为 20 mL/min 条件
下,采用超临界 CO2 抗溶剂微纳米粉体制备装置制
备[9],得到甘草酸纳米粒,高压蒸气灭菌后封装备
用。在使用前,将甘草酸纳米粒按 5 mg/mL 的质量
浓度溶解于超纯水中,0.45 μm 滤膜滤过,直接用
于注射。
2.2 分组、造模与给药
40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
分别为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无菌粉注射液(简
称甘草酸纳米粉)组、模型组、对照组。除对照组
外,其余各组 ig 50% CCl4-大豆油溶液 1 mL/kg,每
周 2 次,持续 8 周,制备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随
后给药组 iv 给予相应药物 1.71×10−5 mol/(kg·d),
连续 4 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相同剂量的注射用
去离子水。末次给药后 24 h,采集血清及肝脏标本
待测。
2.3 检测指标
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 ALP、ALT、AST 活
性。处死大鼠,迅速剥离肝脏,冰冷生理盐水迅速
漂洗以除去血液,滤纸拭干。称肝脏质量,计算肝
脏指数(肝脏指数=肝质量/大鼠质量);切取肝左
叶 0.2~1.0 g,制备一定浓度的肝组织匀浆液,按
试剂盒说明书测定 Hyp、GSH-Px 水平、CuZn-SOD
活性。
2.4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大鼠肝右叶常规切片,HE 染色,显微镜下(×
400)观察组织病理学。并按照以下标准[10]进行评
分:1 分(−):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整齐,无
异常;2 分(+):肝细胞局限性变性、轻微纤维化、
灶状坏死,有少量炎细胞浸润;3 分(++):肝细胞
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化、局限性坏死,肝小叶
结构改变,有较多炎细胞浸润。4 分(+++):肝细
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化较重,肝小叶结构严
重破坏,大量炎细胞浸润。
2.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以 SPSS V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
括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3 结果
3.1 甘草酸纳米粉收率与粒径
本实验制备得到的甘草酸纳米粉收率为 89.2%,
经激光粒度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00±30)nm。由
扫描电镜图像(图 1)可进一步验证其粒径范围。

图 1 甘草酸原料和甘草酸纳米粉的扫描电镜图像
Fig. 1 SEM images of glycyrrhizic acid and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3.2 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 ALP、ALT、AST 活
性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ALP、ALT、AST 活性
显著升高(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
比,甘草酸单铵组和甘草酸纳米粉组 ALP、ALT、
AST 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甘草酸单铵组
相比,甘草酸纳米粉组 ALP、ALT、AST 活性分别
降低 29.68%、5.15%、3.97%,表明甘草酸纳米粉的
效果优于甘草酸单铵。结果见图 2。
3.3 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
(P<0.01)。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单铵组与甘草酸
纳米粉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甘草
酸单铵组相比,甘草酸纳米粉组肝脏指数降低了
3.42%。结果见图 3。

甘草酸原料(×1 000) 甘草酸纳米粉(×60 00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2062·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P<0.01 vs control group; ▲▲P<0.01 vs model group
图 2 甘草酸纳米粉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 ALP、ALT、AST
活性的影响 ( 01=± n , sx )
Fig. 2 Effects of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on activities
of ALP, ALT, and AST in serum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rats ( 01=± n , sx )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vs control group; ▲P<0.05 vs model group
图 3 甘草酸纳米粉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 01=± n , sx )
Fig. 3 Effects of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on liver
index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rats ( 01=± n , sx )
3.4 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 Hyp、GSH-Px 水平
及 SOD 活性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 SOD 活
性、GSH-Px 水平显著降低(P<0.01),Hyp 水平显
著升高(P<0.01),表明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
相比,甘草酸单铵组与甘草酸纳米粉组大鼠肝组织
中 SOD 活性和 GSH-Px 水平显著升高(P<0.05、
0.01),而 Hyp 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甘草酸
单铵组相比,甘草酸纳米粉组 SOD 活性提高
15.70%,GSH-PX 水平提高 6.56%,Hyp 水平降低
15.67%,表明甘草酸纳米粉的效果优于甘草酸单
铵。结果见图 4。
3.5 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HE 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肝细胞排列较规则,
未见脂肪变性、水肿、坏死及纤维增生。模型组肝
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
部分呈现气球样变,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分割肝小
叶。甘草酸单铵组与甘草酸纳米粉组肝细胞坏死区
域、纤维增生减少,细胞轻度肿胀;其中甘草酸单
铵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甘草
酸纳米粉组肝组织轻微纤维化,有少量炎细胞浸
润,多数细胞结构较正常,部分接近正常细胞。表
明甘草酸纳米粉作用强于甘草酸单铵。结果见表 1
及图 5。
4 讨论
ALP 主要由骨细胞分解得到,随后经过肝脏、
胆道排出体外。若肝胆发生病变,ALP 不能及时排
出,导致其回流入血液中,致使血清中检测的 ALP
值偏高。肝纤维化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并与异常
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尤其是胶原的积累有关。Hyp
是胶原的主要成分,其量可用来评估胶原的量,因
而可用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Hyp 的量越高,表
明肝损伤程度越重。
由 CCl4 导致的肝毒性,其机制在于 CCl4 产生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P<0.01 vs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vs model group
图 4 甘草酸纳米粉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 Hyp 和 GSH-Px 的量、SOD 活性的影响 ( 01=± n , sx )
Fig. 4 Effects of 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 on Hyp, GSH-Px levels, and SOD activity in liver tissue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rats ( 01=± n , sx )
60
50
40
30
20
10
0




/(m

g−
1 )

对照 模型 甘草酸单铵 甘草酸纳米粉
**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U
·L
−1
)
ALP ALT AST
对照
模型
甘草酸单铵
甘草酸纳米粉

对照 模型 甘草酸单铵 甘草酸纳米粉 对照 模型 甘草酸单铵 甘草酸纳米粉 对照 模型 甘草酸单铵 甘草酸纳米粉
800
600
400
200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0
H
yp
/(μ

g−
1 )

SO
D
/(U
·m
g−
1 )

G
SH
-P
x/

m
ol
·m
g−
1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2063·
表 1 大鼠慢性肝损伤病理评分 ( sx ± )
Table 1 Pathological grading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in rats ( sx ± )
组 别 动物/只 评分
对照 10 −
模型 8 3.25±0.71**
甘草酸纳米粉 9 1.78±0.44▲▲
甘草酸单铵 8 2.25±0.38▲▲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P<0.01 vs control group; ▲▲P<0.01 vs model group
活性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当肝脏处于过量的碳中
心三氯甲基毒性环境中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随
着细胞损伤的发展而升高,而该酶可产生致肝毒性
的超氧负离子和过氧化氢,这些活性氧簇(ROS)
量的增加导致负责清除这些物质的抗氧化酶如
SOD、GSH-PX 减少,而这些酶的减少程度也反映
了肝脏受损的程度。
注射剂由于没有首关效应,且具有较高的生物
利用度,已逐渐成为常用给药方式。甘草酸水溶性
较差,吸收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现有

图 5 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Fig. 5 Liver pathologic image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in rats
的甘草酸注射剂型以甘草酸单铵及甘草酸二铵为主
要有效成分,改善了溶解性,但屡有不良反应及安
全性问题的报道,影响肝、肾功能,引起钠水潴留、
肝性腹水等症状[11-13]。药物粒径改造可有效地解决
甘草酸的溶解性的问题,通过纳米化过程,可以增
加药物的相对表面积,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
性[14]。本实验结果表明,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
对 CCl4 导致的大鼠慢性肝毒性的治疗效果优于现
有注射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单铵,原因可能
为:直径 10~1 000 nm 的纳米球经 iv 给药后,主
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摄取,而该系统的分布具有
特异性,导致纳米球主要分布于肝(60%~90%),
其次分布于脾(2%~10%)、肺(3%~10%)中,
少量进入骨髓[6],因此经过粒径改造的甘草酸 [直
径(100±30)nm ]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摄取,被
动靶向作用于肝脏,改善了原有的治疗效果。
2005 年美国 FDA 批准了纳米注射新药
Abraxane®(直径 130 nm)上市[15],开创了纳米药
物实际应用的先河。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反溶
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具有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
水溶性好,且制备过程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
为纳米制药的常用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Isbrucker R A, Burdock G A. Risk and safety assessment
on the consumption of Licorice root (Glycyrrhiza sp.), its
extract and powder as a food ingredient, with emphasis on
the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glycyrrhizin [J].
Regu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 167-192.
[2] 段伟奇, 姬胜利. 甘草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J]. 中
草药, 2007, 38(4): 附 1-附 3.
[3] 陈建新, 邱灵才, 方炳虎, 等. 甘草酸单铵盐对 H9N2 禽
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J]. 中草药, 2008, 39(6):
896-899.
[4] Wan X Y, Luo M, Li X D, et al.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hepatocarcinogenic effects of glycyrrhizin and matrine
[J]. Chem Biol Interact, 2009, 181(1): 15-19.
[5] Lee C H, Park S W, Kim Y S.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on acut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barbon
tetrachloride in mice [J]. Biol Pharm Bull, 2007, 30(10):
1898-1904.
[6] 陆 彬.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5.
[7] 祖元刚, 祖柏实, 赵修华, 等. 一种水溶性纳米材料超
临 界 二 氧 化 碳 抗 溶 剂 制 备 装 置 [P]. 中 国 :
CN200810064220, 2008-09-17.

对照 模型 甘草酸纳米粉 甘草酸单铵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2064·
[8] 卫 蔚. 甘草酸超细微粒的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及
其药用活性研究 [D].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 ,
2008.
[9] 祖元刚, 赵修华, 祖柏实, 等. 一种水溶性纳米化甘草
酸粉体的超 临界反溶剂 制备方法 [P]. 中国 :
CN101756905A, 2010-06-30.
[10] 王 勤, 肖 刚. 罗汉果甜苷对大鼠慢性肝损伤保护
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广西中医药, 2007, 30(5): 54 -56.
[11] 徐会选. 甘草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J]. 药物不良反应
杂志, 2003, 5(3): 166-171.
[12] 于占水, 桑玉香. 甘草酸单铵致钠水潴留 1 例报告 [J].
药物流行病杂志, 2001, 10(1): 52.
[13] 卢 炜, 李 芳. 静滴强力宁注射液诱发肝性腹水 7例
报告 [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2): 153.
[14] 张晓静. 中药纳米化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J]. 江苏中
医药, 2003, 24(3): 40-44.
[15] Wong J, Brugger A, Khare A, et al. Suspensions for
intravenous (iv) injection: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J]. Adv Drug Deliv Rev,
2008, 60(8): 939-954.
∞∞∞∞∞∞∞∞∞∞∞∞∞∞∞∞∞∞∞∞∞∞∞∞∞∞∞∞∞∞∞∞∞∞∞∞∞∞∞∞∞∞∞∞∞∞∞∞∞∞∞∞∞∞∞∞∞∞∞∞∞∞∞∞∞∞∞∞∞∞∞∞∞∞∞∞∞∞∞∞∞∞∞∞∞∞∞∞∞∞∞∞∞∞∞∞∞∞∞∞∞∞∞∞∞∞∞

欢迎订阅 2012 年《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创刊于 1992 年,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医
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核心期刊,主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
士,编委会成员包括我国医药界 18 名院士在内的 147 名药学领军专家。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
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本刊跟踪世界新药研发前沿,报道我国新药注册信息和审评技术,刊登最新临床试验研究成果,介绍
近 1~2 年世界上市新药,登载药物经济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研究论文和综述。本刊兼具权威性、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
时效性、实用性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喜爱,读者已经遍布 33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药杂志》是
我国药学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在医院、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制药企业、药检部门等拥有广泛的读者,
年发行量 30 万册。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国际药学文摘(IPA)》、
《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
《中国新药杂志》为半月刊,每月 15 日和 30 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外定价:12 美元/期,全年
288 美元;国内定价:30 元/期,全年 720 元。国际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3-3734,国外代号:M424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2850/R,邮发代号:82-488。

邮局汇款: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乙 6 号伦洋大厦 8 层 邮编:100120
全 称:《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银行汇款:建行北京科技馆支行账号:1100 1059 1000 5926 1092
全 称:《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电 话:010-82282303,010-82282289(传真) 联系人:达娃卓玛
网 址:http:// www.newdrug.cn E-mail:xyzz7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