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阳春砂仁植株新株萌发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



全 文 :阳春砂仁植株新株萌发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
李荣英1,彭建明1,高微微1,2
(1.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云南分所,云南 景洪 6661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收稿日期] 2008102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9
B03,2006BAI06A1113);景洪市科技专项(200601)
[通信作者] 高微微,Tel:(010)62899737,Email:wwgao@imp
lad.ac.cn
  阳春砂仁 AmomumvilIosumLout为姜科豆蔻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自然
种群中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同时存在。20世纪60
年代从广东省阳春县引种到云南西双版纳,目前西
双版纳州砂仁总面积已达到7300hm2,成为我国面
积最大的砂仁生产基地,也是当地山区、半山区农民
及少数民族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2]。从1999年开
始,一种新的病害———叶枯病在主要产区陆续出现,
近年来发病面积迅速扩大,发病程度逐年加重,有些
地区发病率达到100%,造成严重减产。
据观察,叶枯病的发生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
始,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
型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或条形枯斑,
并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叶鞘、茎均可以被感染,形
成褐色梭形条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茎折断至全
株死亡。以往报道砂仁叶部病害包括3种,由节梨
孢菌 GonatopyriculariaamomiZ.D.JiangetP.K.
Chi[3]和多毛盘长孢 Pestalatiopsissp.[4]引起的叶枯
病,胶胞炭疽病菌 Coletotrihumgloeosporioide(Pe
nz.)Sacc[5]引起的炭疽病。笔者对砂仁发病叶片
进行镜检,发现该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为梨形,1个
分隔,有楔状柄,菌落上有深色刚毛,初步鉴定为G
amomi。2003-2005年对全州砂仁产区叶枯病的发
生动态及土壤因素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土壤中主要
营养元素氮、磷低,田间管理差是病害的发生重要原
因,发病后喷洒农药难以控制病害发展[6]。本实验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发病严重的基诺山地区,于
2007年1月砂仁叶枯病发病高峰期,跟踪调查自然
条件下匍匐茎萌出新植株过程中,老株(当年可以
结果的植株)的发病进程,探讨植株无性繁殖与病
害发生的关系;并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观察施肥
及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处理土壤对叶枯病的防治效
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情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
纳州景洪市基诺乡,海拔926m,属南亚热带山地,
年平均气温约208℃,年降水量12739mm。土
壤为山地黄棕壤,质地为砂壤土,pH57。试验用种
苗来源于景洪市景哈乡曼坝河村健康一年生分株
苗,于2006年6月26日栽种。
1.2 病害情况调查 2007年1月开始对植株病害
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叶枯病分级标准以带病斑叶片
数占总叶片数的比例划分。0级:健康株;1级:病斑
叶片数<25%;2级:病斑叶片数26% ~50%;3级:
病斑叶片数51%~75%;4级:病斑叶片数>76%;5
级:全株枯死。带病斑叶片是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
片面积的30%以上叶片。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的
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1.3 植株生长测定 新萌生植株生长量分别按照
叶片数、株高进行分组测量。将生长量按叶片数分
为3个级别:叶片数<5,叶片数在6~10,叶片数 >
10;按株高分为3个级别:株高<20cm,株高20~40
cm,株高>40cm。每个级别分别计数10~30株苗,
重复4次。
1.4 防治试验设计 移栽种植前20d进行土壤处
理,共设4个组。处理一:施有机肥(经腐熟的农家
肥)1kg·m-2;处理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河
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消毒土壤5g·m-2;处
理三:多菌灵消毒(5g·m-2)+施有机肥(1kg·
m-2);不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 CK。每个处理组
重复3次,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4m2,每小区栽种
苗数16株。
·8851·
第34卷第12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2
  June,2009
新株萌发率 =小区内新株萌发数/小区内母株数 ×
100%。
1.5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130软件对处理间数
据进行方差分析,Duncan测验对处理组间数据进行
多重比较;用 SPSS130软件中的 Corelate分析程
序对新株叶片数、株高、新株数分别与其母株病害发
生严重程度(以病情指数表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得出相关系数和差异显著性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砂仁新株生长状况对母株叶枯病发生的影响
 一年生分株苗(母株)栽植半年左右,茎基部萌发
幼芽,伏地伸长成匍匐茎,匍匐茎顶芽萌发向上长成
幼笋,幼笋生长成新植株,同样的过程1株母株可以
萌生2~3株新植株。在调查中观察到,萌发出的新
植株很少发病,但随着新株的萌出和生长,其母株的
病情指数逐渐加重。
随着新株叶片数的增加,母株病害逐渐加重,新
株叶片数少于5片的母株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新株
叶片数大于 10片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
r=07020(P<005),达到显著水平;新株株高增
加,母株病害有加重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r=03805,未达到显著水平;从母株上萌发出的新
株数量对老株的发病程度有很大影响,萌出1株、2
株、3株新株的母株其病情指数分别为7885,947,
100,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r=09340
(P<001),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1~3。
以上数据表明,老株病情指数与新株数量、新株
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新分株数对老株病害发
生的影响最大,即新株萌发越多,其母株病情指数越
高,发病越严重。随着新株生长和叶片数的增加,母
  
表1 新株叶片数对母株发病的影响
新株叶
片数
母株病情指数
Ⅰ Ⅱ Ⅲ Ⅳ 平均值
<5 7400 8778 7333 8857 8092±839a
5~10 8288 8804 8319 8556 8492±240ab
>10 9267 9619 8667 9667 9305±461b
  注:同列数字后不同字母表示 Duncan测验差异显著,P<005
(表2~4同)。
表2 新株株高对母株发病的影响
新株
株高/cm
母株病情指数
Ⅰ Ⅱ Ⅲ Ⅳ 平均值
<20 8667 6667 7333 8667 7834±1000a
20~40 7779 8690 9000 9130 8650±609a
>40 8844 9419 7611 8403 8569±762a
表3 新株株数对母株发病的影响
新株数
母株病情指数
Ⅰ Ⅱ Ⅲ Ⅳ 平均值
1 777 787 813 777 7885±170a
2 822 975 911 880 8970±638b
3 100 100 100 100 100±000c
株病害逐渐加重。株高对病害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土壤处理对砂仁新萌发及叶枯病发生的
影响 增施有机肥处理及有机肥与多菌灵合用处理
对新萌发率无明显影响,而多菌灵消毒土壤对新萌
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不同处理组病情
指数差别不大,施肥及土壤消毒对减少病害发生无
明显作用,见表4。
表4 不同土壤处理砂仁植株叶枯病发生情况
处理组
发病级数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调查总数
/株
病情指数
新株萌发率
/%
施有机肥 2 7 4 12 5 30 6733 1567±75a
多菌灵消毒 1 5 8 18 3 35 6971 1886±139b
多菌灵+有机肥 1 7 5 11 1 25 6320 1480±279a
CK 1 6 8 18 2 35 6800 1571±142a
  注:调查时部分移栽苗已萌发新株,新株基本无病,表中数据是移栽苗(母株)的调查数据。
3 讨论
3.1 叶枯病影响砂仁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之间的
平衡关系 西双版纳砂仁多分布在山坡、沟谷地带,
基本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生长到第2年的分株
苗从根茎处萌出新株,同时可以开花结果完成有性
繁殖。Schimid等[7]曾就植物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之间的权衡关系阐述了生物量向2种繁殖方式的分
配趋势,认为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需要更多的物质
·9851·
第34卷第12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2
  June,2009
和能量的保证,因此在环境条件差或营养缺乏的情
况下,植株以无性繁殖为主。新株萌发后,由于母株
发生叶枯病,其开花结果数量严重降低,导致其种群
扩大方式主要通过匍匐茎萌蘖进行无性繁殖。病害
在影响植物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平衡中的作用无疑
是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研究结果表明砂仁母株叶枯病发生程度与子株
萌发数及生长量有关。根据植株营养优先向生长点
运输的生理特性,其原因可能是子株萌发后,母株储
存的同化物通过匍匐茎不断向子株运输,导致自身
衰弱,从而抗病性下降,病害逐渐发展,养分供应不
足,以至于不能完成正常的有性繁殖。由此可以推
测,适当控制新株萌发数,或阻断新老植株之间的营
养运输,将有利于减轻病害。对于生长于特殊环境
中,难以进行人工管理的野生半野生药材,深入研究
其生理生态特性,对于提高产量并保持种群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关于叶枯病防治技术 作者前期曾采用室内
抑制作用较好的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在发病期进行田
间喷施试验,发现田间防治效果较差。分析原因可
能是由于处于野生状态生长环境下的砂仁,植株密
度较大,喷药很难达到植株的各个部位,而且操作不
便。为此,设计了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割除老株,进行
  
清园,通过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性,并进行 土`壤
消毒,降低越夏病原数量,起到控制初侵染来源的目
的。结果发现,施有机肥及土壤消毒仍然无法有效
控制病害发生。多菌灵处理土壤是否能降低初始菌
量,以及提高新株萌发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前
期研究表明叶枯病发生严重砂仁土壤中主要营养元
素N,K降低,而有机质无明显下降,本试验中增施
有机肥对减轻病害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证明土壤有
机质与叶枯病的发生无直接联系。
[参考文献]
[1] 李荣英,李学兰.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生产现状调查[J].中国民
族医药杂志,2005(增刊):165.
[2] 彭建明,张丽霞,马洁,等.西双版纳引种栽培阳春砂仁的研究
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97.
[3] 桑维钧,练启仙,李小霞,等.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地区砂
仁病害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757.
[4] 李加智.西双版纳砂仁叶枯病病原观察[J].云南热作科技,
2002,25(1):16.
[5] 赖传雅,梁钧,韦刚.阳春砂仁叶枯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J].植物病理学报,1993,23(4):293.
[6] 李学兰,李荣英,杨春勇.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叶枯病的调查及
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424.
[7] SchimidB,BazzazFA,WeinerJ.Sizedependencyofsexualre
productionandofclonalgrowthintwoperennialplants[J].Can
JBot,1995,73:1831.
[责任编辑 吕冬梅]
本刊重要启事
本刊已开通在线支付功能,作者请登录本刊网站 www.cjcmm.com.cn“作者中心”,点击在线充值,可以
选择网上银行(没开通网银功能的帐户可以选择信用卡充值)和手机充值卡2种充值方式,充值成功后系统
会显示您的账号余额。然后您可以根据稿件状态和编辑部邮件通知来缴纳相应的费用,如审稿费,发表费
等。如有疑问请咨询鲍雷编辑:13683362408,178562955@qq.com。
·0951·
第34卷第12期
2009年6月
                           
Vol.34,Issue 12
  Jun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