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tree ages and geographic area on quality of bark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and M. officinalis var. biloba

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全 文 :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张春霞1,杨立新1,余星1,余盛贤1,袁亚男1,陈承瑜1,杨滨,
廖朝林2,由金文2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2.湖北省农科院 中药材研究所,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 目的:以厚朴酚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为指标,对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厚朴和凹叶厚朴主
产区所产的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
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厚朴酚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含量测定。结果:厚
朴和凹叶厚朴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有7个相同的特征峰,气相色谱质谱图谱中有20个相同的特征峰。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
的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同产地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差别不大。湖北恩施产厚朴中厚朴总酚的
含量较其他产地厚朴样品高,浙江丽水产凹叶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凹叶厚朴样品低。厚朴中和厚朴酚与厚朴
酚的比例基本上大于07,凹叶厚朴基本上小于07。厚朴中和厚朴酚含量(平均值289%)明显比凹叶厚朴(平均值078%)
高。在挥发油方面,树龄小的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中β桉叶醇含量较树龄高者少。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不同对厚朴质量
影响不大,种源是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厚朴;凹叶厚朴;产地及采收树龄;GCMS;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厚朴酚类成分
[收稿日期] 20090226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9B05),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707007)
[通信作者] 杨滨,Tel:(010)640144112848,Email:ybinmm@
hotmail.com
  中药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icinalis
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 M.oficinalis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或
根皮,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功效。厚朴主产于四
川、湖北等省,商品习称川朴,又称“紫油厚朴”,品
质优,为传统的道地药材,凹叶厚朴主产浙江、福建
等地,商品习称温朴,产量大[1]。厚朴含木脂素类
成分厚朴酚(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以及
冰片基厚朴酚(bornylmagnolol)等。还含挥发油,主
要为β桉叶醇(βeudesmol)[2]。2005年版《中国药
典》将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作为厚朴的质量控
制指标[3]。
厚朴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影响中药厚朴质量的
因素较多,主要有种源、产地、产地加工技术、采集树
龄和采集部位等。在种源上,传统认为川朴品质优
良。黄文华等的研究表明,厚朴与凹叶厚朴在厚朴
酚及和厚朴酚的比例上存在差别[4]。在采收树龄
上,传统认为厚朴种植16年后方可采剥,由于对药
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批厚朴被提前砍伐,造成厚
朴商品整体质量下降[5]。《中国药典》对厚朴总酚的
含量规定也由1995年版的3%[6]降到了2005年版的
2%[3]。一些研究者以厚朴总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树
龄与药材中厚朴总酚含量的关系[78]。斯金平等的研
究结果表明,五年生厚朴,厚朴总酚的含量已高于药
典所要求的含量标准;随树龄增大,厚朴酚类的含量
迅速增加,12年以后基本稳定[910]。这一结果与赵中
振等提出的“厚朴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应在20~30年
的观点”不符[11]。故有必要对厚朴总酚在植物中的
积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鉴于厚朴中除厚朴总酚外,
挥发油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虽曾有对厚朴药材中挥发
油成分组成的报道,但是未见厚朴挥发油主要成分β
桉叶醇的含量测定及气质指纹图谱研究的报道[1213]。
因此,本研究在对厚朴药材所含酚类成分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的同时,采用GCMS技术建立挥发油指纹图
谱定性分析和β桉叶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来源
包括不同产地、树龄、生长年限的厚朴药材进行分析,
考察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因素。
1 材料
1.1 试剂
和厚朴酚对照品(批号 110730200408)、厚朴
3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酚对照品(批号110729200310)均购自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正十九烷(批号 8259078,GC纯,
Merck公司)、β桉叶醇(批号 122734140406265、
135057644307110,Fluka公司)。甲醇、36%醋酸、
醋酸乙酯、无水硫酸钠(批号 20060628)均为分析
纯,乙腈为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蒸馏水和高纯
水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制。
厚朴样品为2007-2008年6-7月采自四川、
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浙江、安徽等省(表1),为干
皮(离地05~15m间条状环剥),经作者鉴定分
别为木兰科植物厚朴 M.oficinalis或凹叶厚朴 M.
oficinalisvar.biloba的干燥干皮。
表1 厚朴药材来源
种源 采集地 树龄/年 数量/棵
厚朴   湖北恩施市新塘长岭岗 5,8,15,18,25,30 各5
厚朴   湖北恩施市新塘长岭岗 13 6
厚朴   湖北鹤峰县太平 13 9
凹叶厚朴 湖北鹤峰县太平 13 5
厚朴   湖北鹤峰县八峰山 5 5
厚朴   湖北鹤峰县八峰山 8 2
厚朴   湖北鹤峰县八峰山 15 7
厚朴   湖北鹤峰县八峰山 22 6
厚朴   湖北宣恩县椿木营 5,8,13,15,20 各5
厚朴   湖北建始县龙坪 5,8,10 各5
厚朴   湖北巴东县绿葱坡 5,8,10,15 各2
厚朴   湖北巴东县绿葱坡 12 3
厚朴   四川都江堰 4,8,11 各3
厚朴   四川都江堰 15 2
凹叶厚朴 四川都江堰 4,8,11 各3
凹叶厚朴 湖南道县洪塘营乡 5,8,11,13,15,18,20,24 各5
凹叶厚朴 湖南道县洪塘营乡>30 1
凹叶厚朴 广西资源县梅溪乡 5,8,11,14,16,27 各5
凹叶厚朴 广西资源县梅溪乡20,>30 各4
厚朴   广西资源县梅溪乡 20 5
厚朴   安徽潜山县五庙乡 15,30 各5
厚朴   安徽潜山县五庙乡 20 6
凹叶厚朴 安徽潜山县五庙乡 15,30 各5
凹叶厚朴 安徽潜山县五庙乡 20 4
凹叶厚朴 贵州遵义湄潭 15 1
凹叶厚朴 浙江丽水地区 5,8,11,20,25,30 各4
凹叶厚朴 浙江丽水地区 13,15,18 各5
凹叶厚朴 浙江丽水地区 35 2
1.2 仪器
WatersAliance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包括2695
SeparationsModule四元泵、在线真空脱气机、自动进
样器、柱温箱、Waters2996PhotodiodeArayDetec
tor,Empower色谱工作站,美国 Waters公司)。
TRACEGCMS仪(美国ThermoFinnigan,GS2000工
作站)。
2 方法与结果
2.1 厚朴酚类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和厚朴酚/和
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
(46mm×250mm,5μm),流动相 A为乙腈,B为
36%醋酸水(15∶100);梯度洗脱:0~8min(15%~
30%A);8~15min(30% ~70%A);15~21min
(70%~70%A);21~25min(70% ~90%A);25~
35min(90% ~90%A)。检测波长294nm;流速1
mL·min-1;柱温35℃。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厚朴粉末02g,精
密称定,置于 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25
mL,称重,冷浸提取24h。滤过,续滤液过02μm
的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和厚朴酚
4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与厚朴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
成质量浓度为174,246mg·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1.4 参照峰的选择 分别取厚朴与凹叶厚朴供
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厚朴和凹叶厚
朴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中有7个特征峰,选择
厚朴酚的峰作为参照峰(图1)。
5.和厚朴酚;6.厚朴酚。
图1 厚朴(A)与凹叶厚朴(B)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2.1.5 线性关系考察 取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
条件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值为纵
坐标(Y)进行曲线回归,和厚朴酚、厚朴酚回归方程
分别为Y=181×106X+407×102,r=1000;Y=
158×106X-345×103,r=1000,和厚朴酚在
009~435μg,厚朴酚在012~615μg进样量与
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定量限
分别为009,012μg(S/N=10);和厚朴酚与厚朴
酚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3,004μg(S/N=3)。
2.1.6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厚朴样品,以212项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连
续进样6次,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
05%,相对峰面积(各特征色谱峰峰面积与参照峰
峰面积之比值,以下同)RSD均小于670%。和厚
朴酚与厚朴酚峰面积 RSD分别为064%,066%,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7 重复性试验 取湖北恩施长岭岗20年生同
一厚朴样品,以21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
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各特征峰相对
保留时间的 RSD均小于 034%,相对峰面积 RSD
均小于 505%。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平均值为
306%,RSD为151%,厚朴酚质量分数平均值为
247%,RSD为133%。
2.1.8 稳定性试验 日内稳定性试验:取同一厚朴
样品,按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在
0,4,8,12,24h进样,测定供试品在室温下的日内稳
定性,结果表明,24h内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均小于 035%,相对峰面积 RSD均小于
206%,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峰面积的 RSD分别为
191%,213%。日间稳定性试验:对上述样品进行
为期9d的稳定性考察,每天进样1次。结果表明,
9d内,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均小于
097%,相对峰面积 RSD均小于636%,和厚朴酚
与厚朴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257%,254%。
2.1.9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定已知含量的厚朴样
品9份,分为3组。分别加入3个浓度的对照品溶
5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液,以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
谱条件下测定。结果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平均加样
回收率分别为 9757%,9907%,RSD分别为
160%,181%。
2.1.10 厚朴与凹叶厚朴样品的测定 分别精密称
取表1中各产地厚朴与凹叶厚朴样品,以212项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记录色谱图,利用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样
品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生成同产地不同树
龄、同树龄不同产地和不同种源各自的对照指纹图
谱,同时计算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见表2,3。
2.2 厚朴挥发油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和 β桉叶醇含
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对照品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分别精密
称取 β桉叶醇和正十九烷适量,以醋酸乙酯溶解,
制成浓度为 398g·L-1的对照品溶液和质量浓
度为850g·L-1的内标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厚朴药材粗粉25g
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250mL,以醋酸
乙酯为吸收溶剂,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3h,冷却,分取油层,
加入内标正十九烷适量,以醋酸乙酯定容至5mL,再
加少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2.3 GCMS测定条件 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30m×025mm×032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
℃,保持5min,以4℃·min-1升至150℃,保持10
min,再以5℃·min-1升至220℃,保持10min。进
样口温度230℃;载气为氦气,流速10mL·min-1;
进样05μL,分流比30∶1。EI电离源,70eV;接口温
度250℃;离子源温度200℃;扫描范围m/z35~420。
2.2.4 GC/MS指纹图谱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方法
的建立 根据NIST标准质谱图库,对厚朴挥发油的
GCMS图谱进行检索,并参考有关文献,对各分离
组分进行峰的确认(图2)。
参照峰的选取:选取内标正十九烷色谱峰为参照
峰,20个峰为特征峰,以这20个峰相对于参照峰的相
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为指标,进行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移取 50,100,250,
350,400,450,500,650μL上述对照品溶液至1mL
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20μL,以醋酸乙酯定
容。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以 β桉叶醇浓度为横
坐标,β桉叶醇与正十九烷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计
算回归方程为Y=07596X-00073,r=09995,
β桉叶醇在020~258g·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
系。最低检测限(S/N=3)为001g·L-1,定量限
(S/N=10)为005g·L-1。
1.α蒎烯;2.α水芹烯;3.对伞型花素;4.D柠檬烯;5.桉叶油
素;6.β芳樟醇;7.顺式香桧烯氧化物;8.α萜品醇;9.醋酸龙脑
酯;10.α咕吧烯;11.E石竹烯;12.α石竹烯;13.γ依兰油烯;
14.β蛇床烯;15.α依兰油烯;16.α沉香呋喃;17.杜松二烯;18.
石竹烯氧化物;19.γ桉叶醇;20.β桉叶醇;21.正十九烷。
图2 厚朴(A)与凹叶厚朴(B)气质指纹图
精密度试验:取厚朴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
法制备,按 22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连续进样 6
次,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493%,相
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012%,其中β桉叶醇相对
峰面积RSD为094%。
稳定性试验:日内稳定性:取厚朴样品,以
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3项下色
谱条件分别于0,3,6,20,24h进样测定,供试品日
内稳定性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均小于
012%,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1461%,β桉叶醇
峰面积的RSD为104%,样品在24h内稳定。日
间稳定性:对上述样品进行3d的日间稳定性考察,
每天进样1次,结果表明,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均小于 022%,相对峰面积 RSD均小于
1556%,β桉叶醇峰面积的 RSD为498%。表明
样品挥发油在3d内稳定。
重复性试验:取湖北恩施长岭岗18年生厚朴同
6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批次样品 6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按
22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的
RSD小于 967%,相对保留时间的 RSD小于
010%,β桉叶醇的平均质量分数为 005%,RSD
为267%。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厚朴样品4份,每份
1250g,分别加入659g·L-1对照品溶液1mL,按
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
下测定,结果表明 β桉叶醇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75%,RSD为421%。
2.2.5 样品的测定 分别称取表1中各产地厚朴
与凹叶厚朴样品,以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液并测定,记录色谱图,计算各样品间气相质谱指
纹图谱的相似性,同时计算 β桉叶醇的含量,结果
见表2,3。
表2 各产地厚朴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β桉叶醇
的质量分数(n=2)
产地
树龄
/年
和厚
朴酚/%
厚朴
酚/%
总量
/%
和厚朴酚
/厚朴酚峰
面积比
β桉
叶醇/%
 湖北恩施 5 166 193 359 0868 001
长岭岗 8 335 333 668 1123 002
  13 335 343 678 0995 004
  15 322 305 627 1113 003
  18 315 300 615 1131 002
  25 254 262 516 1015 003
  30 410 410 820 0983 008
湖北鹤峰 5 163 177 340 0999 -
  8 291 222 513 1380 -
  13 435 452 887 1047 003
  15 284 222 506 1244 001
  22 291 233 524 1274 002
湖北宣恩 5 105 140 245 0924 -
  8 113 130 243 0902 001
  13 223 189 412 1226 003
  15 234 194 428 1233 003
  20 340 330 670 1043 002
湖北建始 5 167 165 332 1143 002
  8 155 150 305 1087 002
  10 156 131 287 1202 002
湖北巴东 5 154 142 296 1062 001
  8 160 121 281 1356 001
  10 159 189 348 0876 001
  12 221 211 432 1108 001
  15 316 385 701 0909 003
四川都江堰 4 0905 270 360 0280 -
  8 247 395 642 0669 -
  11 234 429 663 0585 003
  15 467 765 1230 0662 005
安徽潜山 15 141 196 337 0740 012
  20 299 275 574 1106 007
  30 0269 210 237 0136 017
广西资源 20 0351 331 366 0368 010
表3 各产地凹叶厚朴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
β桉叶醇的质量分数(n=2)
产地
树龄
/年
和厚
朴酚/%
厚朴
酚/%
总量
/%
和厚朴酚
/厚朴酚峰
面积比
β桉
叶醇/%
湖南道 4 0879 167 255 0708 -
  8 0441 097 9142 0542 003
  11 113 203 316 0685 005
  13 0939 201 295 0526 008
  15 0745 117 191 0678 003
  18 120 215 335 0588 005
  20 0945 136 230 0772 006
  24 212 358 570 0648 012
  30 138 266 404 0546 010
广西资源 5 112 220 332 0538 -
  8 120 224 344 0611 003
  11 121 215 337 0631 003
  14 0373 264 301 0149 005
  16 106 206 312 0570 004
  20 0529 228 281 0244 010
  27 105 274 379 0412 005
  30 178 309 487 0603 010
安徽潜山 15 0860 266 352 0273 010
  20 0342 312 346 0119 013
  30 0433 324 367 0132 014
浙江丽水 5 0339 109 143 0253 003
  8 0133 106 119 0145 007
  11 0156 123 138 0145 011
  13 0161 113 129 0145 008
  15 0201 196 216 0113 012
  18 0170 146 163 0130 015
  20 0266 199 226 0160 010
  25 0226 181 204 0133 014
  30 0385 230 268 0193 013
  35 114 232 346 0521 012
 贵州遵义 15 0592 560 619 0108 011
湄潭            
湖北鹤峰 13 0305 224 254 0141 006
四川都江堰 4 152 319 471 0487 -
  8 130 226 356 0599 005
  11 111 213 324 0586 004
3 讨论
3.1 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除湖北巴东和湖南外,同一产地不同树龄厚朴/
凹叶厚朴样品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都在09以
上,巴东和湖南者在085以上。在厚朴酚、和厚朴
酚的含量上,湖北恩施5年生厚朴样品总酚含量较
低(36%),8~25年样品在6%左右,30年者上升
至8%(图3);鹤峰产5年生厚朴样品含量较低,为
34%,8~22年样品总酚含量在5%左右;宣恩、建
7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始和巴东各树龄样品总酚含量以不超过5%居多。
四川产厚朴样品总酚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凹
叶厚朴4~11年总酚量保持在3% ~4%。安徽厚
朴和凹叶厚朴15~30年样品总酚量保持在35%
左右。浙江丽水凹叶厚朴 5~13年样品总酚量在
1%左右,15~25年者总酚量在2%左右,30~35年
者总酚量在3%左右(图3)。广西资源和湖南道县
样品中总酚量基本保持在3%左右。
图3 恩施厚朴(A)与浙江凹叶厚朴(B)厚朴酚类含量随树龄变化
  厚朴与凹叶厚朴的GCMS指纹图谱均有20个
特征峰,同一产地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样品气质
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β桉叶醇含量与树
龄的关系类似于厚朴总酚含量:恩施5年厚朴样品,
β桉叶醇的含量较低,为 001%,8~25年样品在
003%左右,30年者上升至007%;浙江产凹叶厚
朴样品除5年者为003%外,其余8~35年产者含
量保持在01%左右(图4)。其他产地树龄对 β桉
叶醇含量影响不大。
3.2 产地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图4 恩施厚朴(A)与浙江凹叶厚朴(B)中β桉叶醇含量与树龄变化
  不同产地同一树龄凹叶厚朴样品液相色谱指纹
图谱相似度有较大差异,如15年产凹叶厚朴,浙江
与湖南、浙江与广西、安徽与湖南、湖南与贵州的相
似系数分别是 0582,0721,0796,0620,说明不
同产地之间的样品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浙江样品
与其他产地者有较大差异。对于厚朴而言,各产地
间相似度较好,最小值为074。湖北恩施、鹤峰和
四川产厚朴中总酚含量相近,较宣恩、建始、巴东和
安徽者为高;浙江产凹叶厚朴中总酚含量较广西、湖
南、四川和安徽者低。
各地样品在气质指纹图谱上差异不大,除鹤峰
样品以外,挥发油成分相似度均在09以上。另外,
安徽产厚朴中 β桉叶醇含量高于其他各产地;安
徽、浙江和贵州凹叶厚朴中 β桉叶醇含量高于湖南
和广西者。
3.3 种源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厚朴与凹叶厚朴除在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
上有差别外,厚朴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比例基本
上大于07,凹叶厚朴基本上小于07,与黄文华等
研究的结果相同[4]。在厚朴酚含量上,厚朴(平均
值310%)与凹叶厚朴(平均值227%)无显著差
别;但厚朴中和厚朴酚含量 (平均值289%)明显
比凹叶厚朴(平均值078%)高。另外,厚朴与凹叶
厚朴在气相质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上也有较大差异,
凹叶厚朴挥发油中 α蒎烯,对伞型花素,醋酸龙脑
酯,α咕吧烯,α沉香呋喃,石竹烯氧化物,γ桉叶醇
的峰面积明显大于厚朴,β桉叶醇的含量(平均值
009%)略高于厚朴样品(平均值004%)。
综上所述,相对于树龄与产地,种源对厚朴药材
质量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8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
社,2001:1234.
[2]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612.
[3]  中国药典.一部[S].2005:176.
[4]  黄文华,郭宝林,斯金平.不同种源厚朴酚性成分的 HPLC图
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3):968.
[5]  初敏,丁立文,刘红,等.厚朴商品资源概述[J].中药材,
2003,34(6):附14.
[6]  中国药典.一部[S].1995:218.
[7]  杨红兵,詹亚华,陈科力,等.湖北恩施产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
朴酚的定量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6):767.
[8]  张其凤,朱兰,胡银燕,等.不同树龄厚术的有效成分研究
[J].临床杂志,2007,14(17):31.
[9]  斯金平,童再康,曾燕如.厚朴质量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00,25(8):466.
[10] 曾燕如,童再康,朱玉球,等.树龄与厚朴质量关系的研究
[J].中药材,1999,22(8):379.
[11] 赵中振,胡梅,唐晓军.不同树龄三种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
含量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5.
[12] 杨红兵,石磊,詹亚华,等.湖北恩施州产厚朴的挥发油分析
[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2.
[13] 李玲玲.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1,32(8):
686.
Effectsoftreeagesandgeographicareaonqualityofbarkof
MagnoliaoficinalisandM.oficinalisvar.biloba
ZHANGChunxia1,YANGLixin1,YUXing1,YUShengxian1,YUANYanan1,CHENChengyu1,YANGBin1,
LIAOChaolin2,YOUJinwen2
(1.Instituteof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2.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HubeiAgricultureAcademyofScience.Enshi445000,China)
[Abstract] TheefectsoftreeagesandgeographicareaonqualityofbarkofMagnoliaoficinalis(MO)andM.oficinalisvar.
biloba(MOB)werestudied.ThevolatileoilsofsamplesextractedbyawaterstreamdistilationmethodwereanalyzedusingaGC/MS
method.ThenonvolatileingredientsofsamplesweretestedbyanHPLCmethod.Sevenandtwentycharacteristicpeaksweredetected
intheHPLCandGCfingerprintofMO,respectively,andthesimilarHPLCandGCfingerprintweredetectedinthecaseofMOB.For
samplescolectedinthesamegeographicareawithdiferentages,theconcentrationsofactiveingredientsvariedlitle,whereasfor
thosesamplescolectedfromdiferentgeographicarea,diferencesontheconcentrationsofactiveingredientswereobserved,forexam
ple,theconcentrationsoftheamountofmagnololandhonokiolinsamplescolectedinHubeiProvincewerehigherthanthoseinother
areas.BigdiferencesontheconcentrationsofactiveingredientswerefoundbetweenMOandMOB,forMO,theratioofhonokiol/
magnololwasmorethan07,whereastheratiowaslessthan07inthecaseofMOB,andtheconcentrationsofhonokiolinMOwere
higherthanthoseinMOB.
[Keywords] Magnoliaoficinalis;M.oficinalisvar.biloba;geographicareaandtreeages;GCMS;volatileoil;HPLC;
contentsofmagnololandhonokiol
[责任编辑 吕冬梅]
94
第34卷第19期
2009年10月
                           
Vol.34,Issue 19
 Octob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