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2-methoxycinnamaldehyde on activity of COX and PGE2release in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by IL-1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IL-1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及PGE2释放的影响



全 文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 Œ2t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活性及 °Š∞u释放的影响
郭建友t ou o杨元宵v o赵保胜t o刘洪斌t o李兰芳t o
马悦颖t o郭淑英t o霍海如t 3 o姜廷良t
kt1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u1 中国科学院 心理研究所 o北京 tsstst ~v1 浙江中医学院 o浙江 杭州 vtssxvl
≈摘要  目的 }观察桂枝汤有效部位 „ 分离的邻甲氧基桂皮醛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k≤’÷l和前列腺素 ∞u
k°Š∞ul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kµ≤ ∞≤l培养 o进行 ¬因子相关抗原鉴定 ∀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
态后加入不同含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ktu1x oux oxs otss ouss Λª#°ptl孵育 v «o之后以 vs ±ª#°pt的 Œ2t刺激 tu «∀
∞Œ≥„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 °Š∞u的含量及细胞内 ≤’÷2t和 ≤’÷2u的活性 ∀结果 }¬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
|s h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 o确认为µ≤∞≤ ∀暴露于 vs ±ª#°pt Œ2t后 oµ≤∞≤ 内 ≤’÷2u活性及释放的 °Š∞u量显
著增加 o≤’÷2t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加入不同含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后 o随含量增加可下调 ≤’÷2t o≤’÷2u活
性及 °Š∞u量 o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至含量为 uss Λª#°pt时 o≤’÷2u活性及释放的 °Š∞u与 Œ2t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
显著性差异 o≤’÷2t活性虽有所降低 o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结论 }邻甲氧基桂皮醛能下调 Œ2t刺激 µ≤∞≤ 释
放升高的 °Š∞u o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2u活性有关 ∀
≈关键词  邻甲氧基桂皮醛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白介素 t ~环氧酶 ~前列腺素 ∞u
≈中图分类号  • u{x1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tv2ts{z2sw
≈收稿日期  ussx2tt2u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k|sus|ssyl
≈通讯作者  3 霍海如 o ר¯ } kstsl ywswtss{ o ƒ¤¬} kstsl
ywswtss{ o∞2°¤¬¯}«µ«∏²ƒ ¶²«∏q¦²°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o系解肌发表 o调和营卫
之祖方 o临床上 o能使营卫不和所致的体温升高或体
温偏低的病理状态趋于正常 ∀前期研究工作证明桂
枝汤能作用于环磷腺苷k¦„°l !环磷鸟苷k¦Š°l
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o影响下丘脑中前列腺素 ∞u
k°Š∞ul的含量 o使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向正常化移
动 o对体温有双向调节作用≈t2v  ∀本所化学室对桂枝
汤进行了提取分离 o获得了有效部位 „kƒµ1„l ∀进
一步的药理实验证明 ƒµ1„与其全方类似 o通过影响
发热信号传导通路上酶的活性和水平 o对体温有双
向调节作用≈w ox  ∀邻甲氧基桂皮醛为桂枝汤 ƒµ1„
中分离获得的化学单体 o本实验研究以体外培养大
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kµ≤∞≤l为研究对象 o观察 Œ2
t作用下 o邻甲氧基桂皮醛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2t
k≤’÷2tl o环氧酶2uk≤’÷2ul及 °Š∞u的影响 o探讨其
对体温影响的作用环节 ∀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111 动物 雄性 ≥⁄大鼠 o体重 zs ∗ {s ªo由中国
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o合格证为 ≥≤÷Žtt2
ss2sssy号 ∀
11112 药物和试剂 邻甲氧基桂皮醛k北京大学药
学院 o桂枝汤 ƒµ1„中分离获得l o标准胎牛血清k‹¼2
¦¯²±¨ l o内皮细胞生长因子k∞≤Šƒ o•²¦«¨ l oŒ2tk°¨ 2
³µ²·¨¦«l o¬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
≥„…≤染色试剂盒k≠ ∞⁄l o°Š∞u含量 ∞Œ≥„测定试
剂盒k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l o≤’÷ 活性 ∞Œ≥„检
测试剂盒k≤¤¼°¤± ≤«¨ °¬¦¤¯l ∀
11113 仪器 ≠|| p ŒŒŒ…型超声波细胞破碎仪k宁
波新芝科器研究所l oxwtx• 型高速离心机k德国 ∞³2
³¨ ±§²µ©l o± xsstŒ型倒置相差显微镜k德国 ¨¬¦¤l o
……ty型 ≤’u培养箱k美国 ‹ µ¨¤¨ ∏¶l o’⁄∞xxs型酶
标仪k美国 …¬²2•¤§l ∀
112 方法
11211 细胞培养 µ≤∞≤ 的培养参考 …¤¬ª∏¨µ¤
#z{st#
第 vt卷第 tv期
ussy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Œ¶¶∏¨ tv
∏¯¼ oussy
等≈y 的方法 o并略加改动 o具体操作如下 }取 zs ∗ {s
ª雄性 ≥⁄大鼠 ot h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 o断
头 ∀zx h乙醇浸泡 u ∗ v °¬±o无菌条件下分离鼠脑 o
用 °…≥清洗后 o立刻放入含 { h牛血清的冲洗液内 o
去除大血管 o软脑膜 o小脑和大脑髓质 o收集大脑皮
质 ∀剪碎后 o玻璃匀浆器中上下抽动 us次 o匀浆液
经 {s目尼龙滤网过滤 o收集滤液 o再经 uss目尼龙
滤网过滤 o收集网上之血管段 ot xss µ#°¬±pt离心 {
°¬±∀弃上清 o将沉淀悬浮于 s1t h胶原酶液中 o轻微
吹打 ovz ε 放置 us °¬±∀取出悬浮液 ot xss µ#°¬±pt
离心 x °¬±o弃上清 o冲洗液清洗沉淀 ot xss µ#°¬±pt
离心 x °¬±o反复 v次 o末次离心后 o去上清 o沉淀用 x
°培养液悬浮接种于明胶覆盖的培养瓶中 ∀绝对
静置 v §o以后每 u ∗ v §细胞换液 o当细胞长满瓶壁
|x h左右进行细胞传代 o加入 s1ux h胰酶 t ∗ u °¬±
后 o在倒置显微镜下见大部分内皮细胞收缩变团 o而
杂细胞仍然贴壁 o此时终止消化并传代 ∀
11212 内皮细胞鉴定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o以
¬因子相关抗原作免疫组化鉴定 ∀胰酶消化细胞 o
以培养液调细胞浓度成 t ≅ tsx#°2t o接种于预先放
入载玻片的 y孔培养板中 ∀vz ε 培养箱内继续孵
育 t{ «o待细胞在玻片上长至汇合后 o吸出培养液 o
°…≥冲洗 o加入 p us ε 丙酮固定 tx °¬±∀以 °…≥冲
洗 u次后 o加入兔抗人 ¬因子相关抗原多抗 ow ε 过
夜 ∀按试剂盒说明逐一加入二抗等试剂 o最后进行
常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o⁄„…发色 ∀阴性对照用
°…≥液替代第一抗体 ∀
11213 给药及Œ2t刺激 取培养的第 v ∗ x代大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 o以培养液稀释细胞浓度成 t ≅ tsx#
°pt o接种于uw孔培养板内 o每孔t °∀vz ε oxh ≤’u
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uw «至融合状态后 o分别加入不
同含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ktu1xouxoxsotssouss Λª#
°ptl孵育 v «o以 vs ±ª#°pt的Œ2t继续刺激 tu «~同
时设Œ2t单独作用组及未加Œ2t刺激的细胞作为对照
组k每组设 {个复孔l∀收集细胞外液 o备测 °Š∞u ~将培
养板底部细胞以 °…≥冲洗后 o备测 ≤’÷活性 ∀
11214 °Š∞u含量测定 以 ∞Œ≥„法检测细胞外液
中 °Š∞u含量 o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 o酶标仪
上于 w|s ±°波长测定吸光度 Αo结果以 ³ª#°pt表
示 ∀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细胞释放 °Š∞u抑制率 ∀
抑制率k h l € kŒ2t组 °Š∞u含量 p 给药组 °Š∞u含量lr
kŒ2t组 °Š∞u含量 p对照组 °Š∞u含量l ≅ tss h
以概率单位法k°µ²¥¬·l求出邻甲氧基桂皮醛抑
制 °Š∞u释放的 Œ≤xs≈z  ∀
11215 ≤’÷ 活性测定 uw孔细胞培养板取出上清
后 o以 °…≥冲洗各孔 u次 ∀加入预冷的含 t h牛血
清的 t °°²¯ #pt ∞⁄ׄ 溶液 o以细胞刮刮取细胞 ∀
u sss µ#°¬±pt ow ε 离心 ts °¬±o弃上清 o加入冰冷的
裂解液kt °°²¯ #pt ∞⁄ׄ os1t °²¯ #pt ×µ¬¶2‹≤¯ o
³‹ z1{l o冰浴超声 v ≅ w ¶后 ots sss µ#°¬±pt ow ε 离
心 tx °¬±∀取上清以 ²ºµ¼法测定蛋白含量 o后以
≤¤¼°¤± ≤«¨ °¬¦¤¯ 公司的 ∞Œ≥„ 检测试剂盒检测
≤’÷2t及 ≤’÷2u的活性 ∀以每 °¬±每 °ª蛋白生成
的 °Š‹u量代表 ≤’÷2t 及 ≤’÷2u 的活性 o用 ±°²¯ #
°¬±pt#°ªpt表示其活性单位 ∀按下列公式计算给药
组细胞 ≤’÷2t和 ≤’÷2u活性抑制率 ∀
抑制率k h l € kŒ2t组 ≤’÷ 活性 p 给药组 ≤’÷ 活性lr
kŒ2t组 ≤’÷ 活性 p对照组 ≤’÷ 活性l ≅ tss h
以概率单位法计算出邻甲氧基桂皮醛抑制
≤’÷2t和 ≤’÷2u活性的 Œ≤xs ∀
112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 cξ ? σ表示 o显
著性比较采用 ≥·∏§¨±·τ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211 细胞鉴定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 o见细胞折光度强 o呈扁平的
梭状细胞 o边界清楚 o胞浆丰富 o铺路石状单层镶嵌
状排列 ∀ ¬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的阳性细胞占
总细胞数 |s h以上 o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 o胞浆
丰富 o内含棕黄色颗粒k图 tl ∀省略第一抗体的阴
性对照片只见微弱的非特异背景着色 o胞浆中未见
棕黄色颗粒 ∀
图 t 细胞免疫组化结果k ≅ wssl
„1 内皮细胞 ¬因子抗体组化 ~…1 阴性对照
212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 °Š∞u含量的影响
Œ2t刺激后培养液中 °Š∞u含量显著升高 o与对
照组比较 o有极显著差异k Π  s1stl ∀提示 µ≤∞≤
合成 o释放的 °Š∞u增多 ∀加入不同含量的邻甲氧基
桂皮醛作用后 o培养液中 °Š∞u含量明显下降 o且呈
#{{st#
第 vt卷第 tv期
ussy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Œ¶¶∏¨ tv
∏¯¼ oussy
剂量依赖关系 ∀在 xs Λª# °pt时 o°Š∞u抑制率为
wz1vy h o与 Œ2t单独处理组比较已有显著性差异
kΠ  s1sxl ~当 uss Λª# °pt时 o°Š∞u抑制率为
zu1ts h k Π s1stl ∀其抑制细胞释放 °Š∞u的 Œ≤xs为
xx1yz Λª#°ptk表 tl ∀
表 t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 Œ2t刺激后µ≤∞≤培养液中
°Š∞u含量的影响 kcξ ? σ, ν € {l
组别
剂量
rΛª#°pt
含量
r³ª#°pt
抑制率
r h
对照 p v qxy ? s qwt p
Œ2t s qsv z qxz ? t qx|tl p
邻甲氧基桂皮醛 tu qx y qyx ? t qwu uv qsz
ux y qsv ? t q{v v{ qv|
xs x qyz ? t qxuul wz qvy
tss x qtw ? s q|uvl ys qx{
uss w qy{ ? s q||vl zu qts
注 }与对照组比较tl Π  s1st ~与 Œ2t 单独作用组比较ul Π 
s1sx ovl Π s qst
213 邻甲氧基邻甲氧基桂皮醛对 ≤’÷2t和 ≤’÷2u
活性的影响
Œ2t刺激后 µ≤∞≤内 ≤’÷2u活性显著提高 o与
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k Π s1stl ~≤’÷2t活性
虽有所增加 o但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 ∀加入不同含
量的邻甲氧基桂皮醛后 o细胞内 ≤’÷2t和 ≤’÷2u活
性均降低 o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在 tss Λª#°pt时 o
≤’÷2u活性抑制率为 ws1|u h o与Œ2t单独处理组比
较已有显著性差异k Π s1sxl o≤’÷2t活性抑制率为
vt1u{ h 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当 uss Λª# °pt时 o
≤’÷2u活性抑制率为 xz1ss h k Π s1sxl o≤’÷2t活
性抑制率为 vx1vt h o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邻甲
氧基桂皮醛抑制 ≤’÷2u的 Œ≤xs为 tvw1sy Λª#°pt ~
由于本实验邻甲氧基桂皮醛最高剂量对 ≤’÷2t活
性抑制率为 vx1vt h o未及 xs h 抑制率 o不求其对
≤’÷2t活性的抑制率k表 ul ∀
表 u 邻甲氧基桂皮醛对 Œ2t刺激后µ≤∞≤ 内 ≤’÷2t o≤’÷2u活性的影响kcξ ? σ, ν € {l
组别
剂量
rΛª#°pt
≤’÷2t ≤’÷2u
活性r±°²¯#°¬±pt#°ªpt 抑制率r h 活性r±°²¯#°¬±pt#°ªpt 抑制率r h
对照 p zs q|y ? tw q{v p uyt qzx ? yu qs| p
Œ2t s qsv |u qxz ? uv qzx p wsv qsy ? yx qxxtl p
邻甲氧基桂皮醛 tu qx {| qux ? ty qxt tx qvy v{y qys ? xy qys tt qyy
ux {z qvt ? u| qwz uw qvw vy{ qvt ? xs qwx uw qys
xs {y quw ? ux qzz u| qvs vxu qx| ? xt q|t vx qzu
tss {x q{t ? vt qt{ vt qu{ vwx quw ? xx q{uul ws q|u
uss {w q|w ? uy qx{ vx qvt vuu qxt ? yw qu{ul xz qss
注 }与对照组比tl Π s1st ~与 Œ2t单独作用组比ul Π s1sx
3 讨论
体温调节内源性致热因子k如 Œ2tl并不能直接
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下丘脑 o可能作用于血脑屏障
k………l和血管终板器k’∂×l o产生和释放特定的生
物活性物质 °Š∞u等进入大脑中枢 ∀ ………是脑与循
环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界面 o它的主要结构是具有
紧密连接的 µ≤∞≤ ∀本实验对 µ≤∞≤ 进行原代及
传代培养 o¬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 o
以内源性致热因子 Œ2t刺激后观察其释放的发热
中枢介质 °Š∞u ∀研究结果表明 Œ2t可导致 µ≤∞≤
释放的 °Š∞u明显增加 o提示 Œ2t可引起机体的发热
反应 ∀在邻甲氧基桂皮醛作用下 o随含量增加显著
下调升高的 °Š∞u o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o提
示邻甲氧基桂皮醛能下调机体异常升高的体温 ∀
目前研究证明 ≤’÷ 存在 u 种异构体 ∀ ≤’÷2t
属于结构酶 o在细胞中稳定表达 ~≤’÷2u为诱导酶 o
在某些刺激因素的作用下 o如细胞因子 o°≥等诱导
产生 o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 ∀Œ2t刺激下 o脑微血
管内皮细胞内 ≤’÷2u活性较 Œ2t单独处理组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o≤’÷2t活性虽有增高 o但无统计学上
显著差异 o表明 Œ2t影响 ≤’÷2u活性为主 ∀在不同
含量邻甲氧基桂皮醛作用后 o随含量增加可下调
≤’÷2t和 ≤’÷2u活性 o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在邻
甲氧基桂皮醛含量为 uss Λª#°pt时 o≤’÷2u活性与
Œ2t单独处理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o≤’÷2t活性虽
有降低 o但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 ∀由于本实验最高
剂量组对 ≤’÷2t活性未达到 xs h的抑制率 o未能求
出其对 ≤’÷2t活性的 Œ≤xs ∀结果表明邻甲氧基桂皮
醛主要作用于 ≤’÷2u活性 o可能通过降低 Œ2t诱导
下增高的 ≤’÷2u活性 o最终使 °Š∞u的合成减少 ∀
中药及其方剂由活性物质群构成 o它们按一定
要求配伍组合 o通过多靶点 o多途径经整合发挥作
#|{st#
第 vt卷第 tv期
ussy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Œ¶¶∏¨ tv
∏¯¼ oussy
用 ∀桂枝汤 ƒµ1„所表现的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 o
可能就是其所含多种成分 o多途径 o多靶点整合调节
作用的结果≈{  ∀邻甲氧基桂皮醛作为桂枝汤 ƒµ1„
中分离获得的化学单体 o其对发热有关的 ≤’÷ 及
°Š∞u作用与 ƒµ1„ 一致≈w ox  o通过降低 ≤’÷2u活性 o
减少 °Š∞u的释放 ∀今后笔者将继续对桂枝汤 ƒµ1„
中分离获得的其他化合物进行实验研究 o观察 Œ2t
刺激下它们对内皮细胞 ≤’÷ 活性及 °Š∞u释放的影
响 o为中药方剂的多成分 o多途径 o多靶点的整合作
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t  富杭育 o周爱香 o查显元 o等 q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
理的探讨 ) ) ) 对下丘脑前列腺素 ∞u的影响 q中西医结合杂志 o
t||v otvkttl }yyz q
≈u  王建华 o张永祥 q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q北京 }军事医学
科学出版社 oussu }t{z q
≈v  齐 云 o李沧海 o郭淑英 o等 q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
理探讨 ) ) ) 对发热及低体温大鼠下丘脑 °Š∞u含量及 ≤’÷ 活性
的影响 q中药药理与临床 ousst otzkyl }t q
≈w  谭余庆 o李晓芹 o霍海如 o等 q桂枝汤有效部位 „对体温的双
向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 ) 对大鼠下丘脑 °Š∞u含量的影
响 q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ot||{ ow kul }tt q
≈x  霍海如 o李晓芹 o谭余庆 o等 q桂枝汤有效部位 „对体温双向
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对下丘脑 ‘∞o⁄„ ox2‹× 含量的影响 q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ot||{ ow kvl }tw q
≈y  …¤¬ª∏¨µ¤≥ o≤²±¦²±¬ × oŠ∏¬§²¯¬± ⁄o ·¨¤¯ qŠ«µ¨ ¬¯±¬±«¬¥¬·¶ιν ϖιτρο
¤±ª¬²ª¨ ±¬¦¤¦·¬√¬·¼ ²©µ¤·¥µ¤¬± °¬¦µ²√¤¶¦∏¯¤µ ±¨§²·«¨ ¬¯¤¯ ¦¨¯¯¶qŒ±·
²¯  §¨oussw otwkxl }{w| q
≈z  张文贵 o林福生 o李北波 q药理学计算与程序 q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ot|{{ }tss q
≈{  姜廷良 q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意义 q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 ot|kwl }t|x q
Εφφεχτ οφ u2 µετηοξψχινναµαλδεηψδε ον αχτιϖιτψ οφ ΧΟΞ ανδ ΠΓΕu
ρελεασειν χερεβραλ µιχροϖασχυλαρ ενδοτηελιαλ χελλσστιµ υλατεδ βψ ΙΛ2t
Š˜’ ¬¤±2¼²∏tou o ≠„‘Š ≠∏¤±2¬¬¤²v o‹„’ …¤²2¶«¨ ±ªt oŒ˜ ‹²±ª2¥¬±t oŒ¤±2©¤±ªt o
 „ ≠∏¨2¼¬±ªt oŠ˜’ ≥«∏2¼¬±ªt o ‹˜’ ‹¤¬2µ∏t oŒ„‘Š ׬±ª2¯¬¤±ªt
(t .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Χηινα Αχαδεµψ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Βειϕινγ tsszss , Χηινα ;
u .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Πσψχηολογψ,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Σχιενχεσ , Βειϕινγ tsstst , Χηινα ;
v . Ζηεϕιανγ Χολλεγε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Ηανγζηου vtssxv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ײ ²¥¶¨µ√¨·«¨ ©¨©¨¦·²©u2° ·¨«²¬¼¦¬±±¤°¤¯§¨«¼§¨ k¬¶²¯¤·¨§©µ²°©µ¤¦·¬²± „ ²©Š∏¬½«¬×¤±ªl ²± ¤¦·¬√¬·¼ ²©≤’÷
¤±§°Š∞u µ¨¯¨ ¤¶¨ ¬±µ¤·¦¨µ¨¥µ¤¯ °¬¦µ²√¤¶¦∏¯¤µ ±¨§²·«¨ ¬¯¤¯ ¦¨¯¯¶kµ≤ ∞≤l ¶·¬°∏¯¤·¨§¥¼Œ2t q Μετηοδ : µ≤ ∞≤ º µ¨¨ ¦∏¯·∏µ¨§o¤±§¬§¨±·¬©¬¨§
¥¼¬°°∏±²«¬¶·²¦«¨ °¬¶·µ¼©²µ√²± • ¬¯¯ ¥¨µ¤±§©¤¦·²µk ¬ ©¤¦·²µo¤ °¤µ®¨µ©²µ¤¯¯ ±¨§²·«¨ ¬¯¤¯ ¦¨¯¯¶l¬±¦¼·²³¯¤¶° ²©·«¨ ¦¨¯¯¶q⁄¬©©¨µ¨±·¦²±¦¨±·µ¤2
·¬²±¶²©u2° ·¨«²¬¼¦¬±±¤°¤¯§¨«¼§¨ º µ¨¨ ¤§§¨§µ¨¶³¨¦·¬√¨¯¼ ¤±§¬±¦∏¥¤·¨§©²µv «²∏µ¶o·«¨ ±¶·¬°∏¯¤·¨§©²µ¤±²·«¨µtu «²∏µ¶¥¼Œ2t q„¦·¬√¬·Œ∞≥
²© ≤’÷2t ¤±§≤’÷2u¬±µ≤ ∞≤ o¤±§³µ²§∏¦·¬²± ²©°Š∞u¬±·«¨ ¦²±§¬·¬²±¨ §° §¨¬¤º µ¨¨ ° ¤¨¶∏µ¨§¥¼ ∞Œ≥„ qΡεσυλτ : °²¶¬·¬√¨¬°°∏±²¶·¤¬±¬±ª
©²µ¬ ©¤¦·²µº¤¶³µ¨¶¨±·§¬©©∏¶¨ ¼¯ ¬± ·«¨ ¦¼·²³¯¤¶° ²©  |s h µ≤∞≤ q „©·¨µ¥¨¬±ª ¬¨³²¶¨§·² vs ±ª#°pt Œo·«¨ ¤¦·¬√¬·¼ ²© ≤’÷2u ¬±
µ≤ ∞≤ ¤±§·«¨ ³µ²§∏¦·¬²± ²©°Š∞u¬± ¦²±§¬·¬²±¨ § ° §¨¬¤ º µ¨¨ «¬ª«¨µ·«¤±·«²¶¨ ²©¦²±·µ²¯ ªµ²∏³oº«¬¯¨ ·«¨µ¨ º¤¶±²§¬©©¨µ¨±¦¨ ²± ¤¦·¬√¬·¼ ²©
≤’÷2t ¬±·«¨ ·º²ªµ²∏³¶qu2° ·¨«²¬¼¦¬±±¤°¤¯§¨«¼§¨ ¦²∏¯§§²º±2µ¨ª∏¯¤·¨·«¨ °¬±¦²±¦¨±·µ¤·¬²±2§¨ ³¨ ±§¨ ±·¯¼ o¤±§¶¬ª±¬©¬¦¤±·§¬©©¨µ¨±¦¨¶²±·«¨
¤¦·¬√¬·¼ ²© ≤’÷2u ¤±§¤°²∏±·²© °Š∞u º µ¨¨ ¶«²º §¨¬± uss Λª#°pt ¦²±¦¨±·µ¤·¬²±q Χονχλυσιον : u2° ·¨«²¬¼¦¬±±¤°¤¯§¨«¼§¨ ¦¤± ¤©©¨¦··«¨
°Š∞u µ¨¯¨ ¤¶¨ ¬±µ≤∞≤ ¬±§∏¦¨§¥¼ Œ2t oº«¬¦« °¬ª«·¥¨ µ¨ ¤¯·¨§º¬·«¬·¶¬±«¬¥¬·¬²± ²±·«¨ ¤¦·¬√¬·¼ ²© ≤’÷2u q
[ Κεψ ωορδσ] u2° ·¨«²¬¼¦¬±±¤°¤¯§¨«¼§¨ ~¦¨µ¨¥µ¤¯ °¬¦µ²√¤¶¦∏¯¤µ ±¨§²·«¨ ¬¯¤¯ ¦¨¯¯¶~Œ2t ~≤’÷ ~°Š∞u
≈责任编辑 刘  
#s|st#
第 vt卷第 tv期
ussy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t oŒ¶¶∏¨ tv
∏¯¼ o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