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梁 臻1,毛声俊1,尹宗宁1,金 辉1,李 慧2,储 婷1
(1.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目的:研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大豆磷脂与帕洛沙姆188为混合乳
化剂,油酸为助乳化剂,甘油为等渗调节剂,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再采用高压匀质机对初乳进行匀化,制成丹参酮
ⅡA静脉乳剂。结果:自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平均粒径为 211nm,Zeta电位为 -321mV,载药量为 1mg·
mL-1;25℃条件下避光放置1年,其粒径、Zeta电位、pH、含量及外观性状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研制的丹
参酮ⅡA静脉乳剂理化性质稳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1124904
[收稿日期] 20080120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20070610050)
[通讯作者] 毛声俊,Tel:(028)85501070,Email:xinba456
@yahoo.comcn
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
有效单体,为2005年版药典丹参药材的指标成分之
一。丹参酮ⅡA具有抗氧化、降低自由基水平、保护
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预防心绞痛与
心肌梗塞及抗癌等药理作用[1,2]。由于丹参酮ⅡA
为脂溶性成分,无法直接注射给药,因此由钱名
[3]于1978年磺酰化制成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磺酸
钠,其注射液临床应用已近30年,在治疗心血管疾
病方面取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报道丹
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
用[47],由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极性太大,几乎无法穿
过血脑屏障(BBB),因此在治疗脑缺血疾病中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乳剂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可包载
脂溶性药物,轻易通过 BBB,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
效果。本研究为充分发挥丹参酮ⅡA的脑血管疾病
治疗作用,结合其脂溶性特点,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
了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丹参酮ⅡA(HPLC纯度992%,西安天丰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丹参酮Ⅱ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66200315);注射用油(铁岭
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注射用大豆磷脂(上海太伟
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油酸(Lipid);注射用甘油
(汕头古汉紫光氨基酸有限公司);帕洛沙姆 188
(BASF);聚乙二醇硬脂酸酯 HS15(BASF);聚氧乙
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80,江苏晨牌药业有限
公司);聚氧乙烯蓖麻油CEL35,天津雅博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A-88
组织捣碎匀浆机(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EF-
C5高压匀质机(加拿大Avestin);TGL-16G台式离
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H-600透射电镜(日
本Hitachi);Malvern-3000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仪
(英国)。
2 方法与结果
2.1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制备
2.1.1 乳化剂筛选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
注射用油(20%)中丹参酮ⅡA为5mg·g
-1,注射用
油酸(003%)为助乳化剂,注射用甘油(22%)为
等渗调节剂。在此基础上进行乳化剂的考察,分别
以15%的大豆磷脂、TW80、帕洛沙姆188、聚氧乙
烯蓖麻油(CEL35)、聚乙二醇硬脂酸酯(SolutolHS
15)及大豆磷脂帕洛沙姆188(4∶1)混合物作为乳
化剂,制备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以所制得乳剂灭菌
后的物理外观、离心稳定性(4000r·min-1,15
min)、平均粒径和 Zeta电位为指标,按表1所示标
准进行评分,结果见表2。
采用大豆磷脂帕洛沙姆188(4∶1)为混合乳化
剂,制得的乳剂外观均一,离心条件下稳定,粒径及
Zeta电位均较为理想。
·9421·
第33卷第11期
2008年6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1
June,2008
表1 乳剂稳定性检测指标及评分标准
分值
物理
外观
离心
稳定性
平均粒径
/nm
Zeta电位绝对值
/mV
2 均一 均一 200~300 >30
1 挂壁 聚集 300~400 15~30
0 析油 絮凝 >400 0~15
2.1.2 匀质条件考察 以匀质后乳剂的平均粒径
及分布范围(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
匀质压力与匀质次数。在相同循环次数下匀质压力
取50,100,150MPa,结果100,150MPa时乳剂的平
均粒径与PDI均较小,但采用150MPa时匀质速率
较慢,影响乳剂中药物的稳定性,因此选择100MPa
表2 乳化剂筛选试验结果
乳化剂 物理外观/得分 离心稳定性/得分 平均粒径(nm)/得分 Zeta电位(mV)/得分 总分值
大豆磷脂 挂壁/1 均一/2 217/2 -229/1 6
TW80 挂壁/1 聚集/1 352/1 -36/0 3
帕洛沙姆188 挂壁/1 聚集/1 230/2 -122/0 4
CEL35 析油/0 絮凝/0 289/2 -75/0 2
SolutolHS15 挂壁/1 絮凝/0 494/0 -72/0 1
大豆磷脂帕洛沙姆188(4∶1) 均一/2 均一/2 211/2 -321/2 8
作为匀质压力。在此压力下,分别循环1,2,3,4,5,
6次,制得的乳剂平均粒径分别为 352,274,211,
206,203,199nm。循环3次以上的样品平均粒径无
明显变化,因此确定乳剂的匀质压力为100MPa、循
环3次。
2.1.3 优化制备工艺 取注射用甘油22g,溶解于
50mL注射用水中,加热至80℃备用;取800mg丹
参酮ⅡA,12g注射用大豆磷脂与300mg注射用油
酸溶解于200g注射用油中,加热至80℃备用;另
取3g泊洛沙姆188溶解于700mL注射用水,加热
至80℃,转移至组织捣碎匀浆机中,于 1万 r·
min-1高速搅拌下缓滴油相,滴毕,继续高速搅拌5
min,转出,得初乳;将初乳转移至高压匀质机中,于
100MPa压力下循环匀化3次,得橙黄色均一乳液,
缓慢加入甘油溶液,边加边轻轻搅拌,加完后补充注
射用水至1L,灌装于棕色安瓿中,充氮,熔封,115
℃热压灭菌30min,即得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
2.2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质量评价
2.2.1 形态学考察 将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用磷酸
盐缓冲液稀释10倍,滴于铜网上,2%磷钨酸染色,
干燥后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制得的丹参酮ⅡA
静脉乳剂外观为圆形球状,粒径均一。
2.2.2 粒径及Zeta电位 取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1
mL,加入100mL重蒸水中,摇匀,用激光散射粒径
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211nm,
Zeta电位为-321mV。
2.2.3 载药量 采用 HPLC[8],DiamonsilC18色谱
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0∶
20),检测波长270nm。取1mL丹参酮ⅡA静脉乳
剂,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得供试
品溶液;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
醇溶解,制成20μg·mL-1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进样分析。丹参
酮ⅡA静脉乳剂的载药量为1mg·mL
-1。
2.3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稳定性考察
2.3.1 离心加速试验 取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以
4000r·min-1离心15min,未见分层;以15000r·
min-1离心15min,有轻微分层,振摇后恢复为均一
乳液,静置24h未见再次分层。
2.3.2 长期试验 取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25℃下
避光放置1年,于0,1,2,3,6,12月取样,检测乳剂
的外观性状、pH、质量分数、平均粒径和 Zeta电位,
结果见表3。
表3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
放置时间/月 平均粒径/nm Zeta电位/mV pH 质量分数/%
0 211 -321 522 1000
1 217 -312 525 987
2 215 -314 522 982
3 224 -313 523 980
6 220 -319 529 976
12 218 -318 521 971
注:外观性状均为橙黄色均一乳液
由表3可见,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理化性质稳
定,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本实验尝试采用大豆磷脂、TW80、帕洛沙姆
188,CEL35,SolutolHS15及大豆磷脂帕洛沙姆
188(4∶1)混合物作为乳化剂,采用物理外观、离心
稳定性、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筛
·0521·
第33卷第11期
2008年6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1
June,2008
选。结果发现采用单一乳化剂制得的乳剂在热压灭
菌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挂壁及析油现象。而采用大豆
磷脂与帕洛沙姆188作为混合乳化剂则可以避免以
上问题,制得的乳剂外观均一,并能在较长时间保持
稳定。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匀质压力和次数,最终确
定匀质压力为100MPa、循环3次。
微粒的 Zeta电位是微粒表面荷电性质与荷电
大小的标志,是评价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的重
要指标之一,是表示带电微粒间相互作用力(排斥
力和吸引力)大小的重要特性参数。一般认为,Zeta
电位绝对值控制在大于30mV,所制得的乳剂较为
稳定[9]。本实验选用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帕洛
沙姆188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豆磷脂作为乳化
剂,油酸为助乳化剂,甘油为等渗调节剂,测得的
Zeta电位主要是由于油酸和大豆磷脂的解离使得微
粒荷电[10]。本实验制备的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 Zeta
电位为 -321mV,平均粒径为 211nm,该粒径和
Zeta电位可使乳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物理稳定。
在制备工艺筛选时,发现如果水相中预先加入
甘油,则制得的初乳匀质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甘油
增加了初乳的黏度所致;而将未经稀释的甘油直接
加入乳剂中会导致乳剂析油、破乳,可能是由于甘油
较强的吸水性所致。因此在本乳剂的制备过程中,
采用了将初乳匀质后,加入甘油水溶液的方法。结
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乳剂无析油及破乳现象,
且匀质过程速度较快,对于减少药物降解及仪器损
耗均有一定帮助。
由于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
[11],因此本乳剂采
用了棕色安瓿作为其包装材料。长期试验结果表
明,本实验制备的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在室温条件下
避光放置1年,其粒径、Zeta电位、pH、含量及外观
性状均无明显变化,表明该乳剂在室温条件下稳定。
[参考文献]
[1] 彭招华,袁侣明,韩民利.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药
材,2001,24(9):690.
[2] 刘艾林,李铭源,王一涛,等.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现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9):641.
[3] 钱名,杨保津,顾文华,等.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Ⅰ.丹参酮
ⅡA磺酸钠和次甲丹参醌的化学结构[J].化学学报,1978,36
(3):199.
[4] 何丽娜,何素冰,杨 军,等.丹参酮对原代大鼠神经细胞缺
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2):
214.
[5] LamBY,LoAC,SunX,etal.Neuroprotectiveefectsoftan
shinonesintransientfocalcerebralischemiainmice[J].Phyto
medicine,2003,10(4):286.
[6] 冯晋兴.丹参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
[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45.
[7] XiaWJ,YangM,FokTF,etal.Partialneuroprotectiveefect
ofpretreatmentwithtanshinoneⅡAonneonatalhypoxiaischemia
braindamage[J].PediatrRes,2005,58(4):784.
[8] 刘海青,吕 东,陈岳蓉,等.全国中药材市场商品丹参中4
种丹参酮成分的 HPLC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
(2):229.
[9] 陆 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96.
[10] 袁 悦,李 英,李三鸣.注射用环孢素A亚微乳的制备[J].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2):982.
[11] TakenoriK,ToshikoK,HiroshiK,etal.Photooxidationoftan
shinoneⅡ (6,7,8,9tetrahydro1,6,6trimethylphenanthro
[1,2b]furan10,11dione)[J].JChemSocPerkinTrans
Ⅰ,1976,(16):1716.
PreparationandqualityevaluationofintravenoustanshinoneⅡAemulsion
LIANGZhen1,MAOShengjun1,YINZongning1,JINHui1,LIHui2,CHUTing1
(1.WestChinaSchoolofPharmac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2.The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Chengdu61007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prepareandevaluateanintravenousemulsionoftanshinoneⅡA.Method:Soybeanphospholipid
mixingwithpoloxamer188wasusedasemulsifier.Oleicacidandglycerolwereusedascoemulsifierandisoosmoticadjustingagent,
respectively.Thecoarseemulsionwasfirstpreparedandfolowinghomogenizationwascariedoutforthecoarseemulsionbyusinga
highpressurehomogenizer.Result:TheaveragediameterofthepreparedtanshinoneⅡAemulsionwas211nmwithazetapotentialof
-321mV.Therehadnochangesofdiameter,zetapotential,pHvalue,contentandphysicalappearanceforthetanshinoneⅡA
emulsionstoredat25℃ awayfromlightduringoneyear.Conclusion: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thepreparedtanshinoneⅡA
·1521·
第33卷第11期
2008年6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1
June,2008
emulsionwasstable,whichcouldmeettherequirementsof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
[Keywords] tanshinoneⅡA;intravenousemulsion;preparation;qualityevaluation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稿日期] 20071106
[通讯作者] 高建青,Tel/Fax:(0571)88208437,Email:gaojian
qing@zju.cdu.cn
不同促渗剂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体外
经皮渗透的影响
韩 ,钟韵伟,李新平,吴 争,梁文权,高建青
(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物制剂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单用、合用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种类
和浓度的促渗剂,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人体皮肤为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接受液中药物含量,进而计算其累积透皮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3%油酸、氮酮、丙二醇,1%十二醇、肉豆蔻酸
异丙酯的促透效果较好,并尤以油酸和氮酮作用更为显著。而氮酮与丙二醇以及与油酸合用时均小于其单用时的
效果。此外,促渗剂浓度亦影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结论:以氮酮或3%油酸为促渗剂,可以制备得到具
有较高透皮速率的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氮酮与其他促渗剂的合用不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
[关键词] 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促渗剂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1125204
氢溴酸高乌甲素是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
中提取的生物碱拉巴乌头碱(lappaconitine)的氢溴
酸盐,具有局部麻醉、降温解热及抗炎消肿作用[1],
是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镇痛新药,目前国内市场上
的产品有片剂和注射剂。该药水溶性较差,不容易
吸收,同时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较低,而经皮给药
制剂具有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内破坏及肝首过效应、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减少给药次数等优点,有文献
表明氢溴酸高乌甲素经皮给药后,可以在72h内维
持相对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稳定持久的治疗
作用[2],但是由于药物经皮吸收量的不足,限制了
其对重度疼痛等方面的治疗,有研究以卡波姆为材
料制备了高乌甲素凝胶剂,并比较了不同促渗剂对
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3]。
贴片具有工艺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作者以丙
烯酸酯作为压敏胶,采用流涎工艺制备氢溴酸高乌
甲素胶粘分散型经皮给药系统,研究和比较了不同
促渗剂如乙醇、1,2丙二醇、薄荷脑、月桂氮卓酮和
肉豆蔻酸异丙酯等单用或合用对药物体外经皮渗透
的促渗作用。
1 材料
TK-12A型透皮扩散池(S=28cm2,V=70
mL,上海凯偕科技贸易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
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美国);TU-1800紫外检测
器(北京通用仪器设备有限公司);THZ-C台式空
气恒温振荡器(江苏海门市麒麟医用仪器厂)。
氢溴酸高乌甲素(兰州制药厂);薄荷脑(Men
thal,江苏南通医药站经销);聚乙二醇400(PEG400,
杭州常青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酸酯(江门新时代胶
粘科技有限公司);氮酮(Azone,扬州市化工设计研究
院);油酸(OA,上海远航试剂厂);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英国Crod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人体
皮肤由本校解剖教研室提供。
2 方法
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色谱条件为 Agilent
ZORBAXEclipse×DB-C18色谱柱(46mm×1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01mol·L-1磷酸
二氢钠甲醇(1∶1),检测波长252nm,流速10mL
·min-1。以氢溴酸高乌甲素为对照品,进样20μL
·2521·
第33卷第11期
2008年6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1
Jun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