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安徽产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全 文 :药途径 !用药周期 !药物剂量以及观察指标等方面 o还
应尽可能地注意古人的认知能力和思辩方法 ∀
512 对传统理论理解的正确性 如前所述 o相反的原
始定义应是指两药配伍后 o各自药效的降低 o高氏通过
实验 o将相反界定为 /妨害治疗0 o是极有见地的 o这的
确反映了5本经6或5本草经集注6相反理论的实质≈z  ∀
但必须看到 o唐代以后 o相反被曲解为毒性增加 o这正
是近现代有关相反药对 ⁄xs变化的研究往往得不出阳
性结果的原因所在 ∀
513 理论本身的合理性 相反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受
到许多非临床因素的干扰 o为后世理解和研究这一理
论造成障碍 ∀同时 o早期临床实践所观察到的相反效
应是否真实可靠 o依然存在疑问 ∀
综上研究 o我们认为 o就目前十八反的研究成果来
看 o全盘否定或肯定这一理论 o或据之而衍生出的所谓
/拮抗学说0 o证据都嫌不足 o陶弘景/先圣既明有所说 o
何可不详而避之0的态度 o无疑是值得赞赏的 ∀
6 参考文献
t 陈馥馨 1 中国医药学报 ot|{z ~kul }ux
u 高晓山等 1 中药药性论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u }
uyy
v 林娜等 1 中国中药杂志 ot|{| ~ktsl }w{
w 谢宗万 1 中药材品种论述 1 上册 1 第 u版 1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ot||s }|z ovvy ovv| ov{{
x 李仪奎等 1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ot||t }uw
y 高晓山 1 中医杂志 ot||t ~ktl }vy
z 高晓山等 1 中国中药杂志 ot||u ~ktul }zxw
t||y2tt2us收稿
安徽产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3
曹慰祖 刘家琴 曹登云 苏菲
k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合肥 uvssuul
徐师国 k安徽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 合肥 uvssvul
叶下珠 Πηψλλαντηυσ υριναρια q为大戟科
油柑属植物 o是近年来发现有苗头的抗乙型肝
炎病毒k‹…∂ l的中草药 ∀我国民间用叶下珠
治疗黄疸肝炎 !肾炎水肿 !尿路感染 !腹泻和小
儿疳积等疾病≈t  o与苦味叶下珠 Π. αµ αρυσ同
为一属 o但我国无苦味叶下珠 ∀本文采用安徽
产叶下珠治疗无症状 ‹…∂ 携带者 o主要观察
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标志 o乙肝病毒去氧核糖
核酸k‹…∂ ⁄‘„l与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多
聚酶k‹…∂ ⁄‘„°l的变化 o结果较为满意 o现
报告如下 ∀
1 研究对象
选择 ‹…¶„ª和 ‹…∂ ⁄‘„ 或 ‹…∂ ⁄‘„°
阳性持续 t年以上的长期无症状 ‹…∂ 携带者
xu例 o均为门诊病人 o按 t||s年上海肝炎会议
标准诊断 o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组经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o有可比性 ∀
1 q1 治疗组 ‹…∂ ⁄‘„ 阳性者 tv例 o‹…∂
⁄‘„°阳性者 uy例 ∀
1 q2 对照组 ‹…∂ ⁄‘„ 阳性者 y 例 o‹…∂
⁄‘„°阳性者 z例 ∀
2 研究方法
2 q1 药物制备 采集 |月下旬成熟的安徽皖
南山区生长的叶下珠 o经安徽中医学院药用植
物学中草药研究所鉴定确认 ∀将其全草洗净晒
干 o磨粉灭菌制成胶囊 ∀每粒含叶下珠全草干
粉 uss°ª∀
2 q2 药物毒性试验 采用昆明种小白鼠雌雄
各 ts只 o以霍恩氏法作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
k³²l o结果小鼠 ⁄xs  tsªr®ª∀按 ⁄xs毒性分
级本药属实际无毒 ∀
2 q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叶下珠粉剂
胶囊每次 wss°ªo每日 v次 o疗程 |s天 ~对照组
给予常用于治疗肝炎的中草药虎杖 !桑寄生 !黄
芪k等量l o用同样制作方法制成的灭菌混合粉
剂胶囊 o每粒 uss°ªk内含虎杖 !桑寄生 !黄芪
3 安徽省教委资助
#s{t#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v卷第 v期
各 yy qy°ªl o亦以每次 wss°ª口服 o每日 v次 o
疗程 |s天 ∀在治疗与随访期间不使用其他治
疗肝炎的药物 ∀
2 q4 血清 ‹…∂ ⁄‘„与 ‹…∂ ⁄‘„°的检测
‹…∂ ⁄‘„ 采用异羟基洋地黄甙配基 ‹…∂
⁄‘„探针作血清斑点杂交 o试剂由上海医科大
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提供 ∀ ‹…∂ ⁄‘„°采用放
射免疫法 o试剂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 ∀
两组病例在治前 o治疗结束后各检测 t次 o以后
半年及 t年各随访复查 t次 ∀
3 结果
3 q1 毒副反应 两组病例在治疗与随访期间
均未发现发热 !皮疹 !胃肠道症状以及肝功能受
损等毒副反应 ∀
3 q2 血清 ‹…∂ ⁄‘„与 ‹…∂ ⁄‘„°的改变
两组病例于治疗结束及半年与 t 年随访
时 o其血清学 ‹…∂ ⁄‘„与 ‹…∂ ⁄‘„°的改变
状况见附表 ∀
附表 两组治疗后血清 ‹…∂ ⁄‘„与 ‹…∂ ⁄‘„°的变化
分组 指标
疗程结束
阴转数k h l
半年随访
阴转数k h l
t年随访
阴转数k h l
治疗组 ‹…∂ ⁄‘„ |rtvky| qul
tl tsrtvkzy q|ltl tsrtvkzy q|ltl
‹…∂ ⁄‘„° tyruykyt qxltl utruyk{s qzltl uwruyk|u qvltl
对照组 ‹…∂ ⁄‘„ sryksl trykty qzl trykty qzl ‹…∂ ⁄‘„° trzktw qvl urzku{ qyl vrzkwu q|l
注 }tl与对照组比 Π s qsx
由附表显示 o患者经治疗后血清 ‹…∂ ⁄‘„
与 ‹…∂ ⁄‘„°的改变 o在治疗结束及半年与 t
年随访时 o其阴转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o
统计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
4 讨论
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 ⁄‘„ 与
‹…∂ ⁄‘„° 均位于 ‹…∂ 的核心部分 o‹…∂
⁄‘„是 ‹…∂ 感染的最直接 !特异和灵敏的指
标 ∀ ‹…∂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o是直接反
映 ‹…∂ 复制能力的指标 ∀ ׫¼¤ª¤µ¤­¤±等≈u 报
道 o应用苦味叶下珠粉剂胶囊 o每粒 uxs°ªo每
日 v次口服 o疗程 |s天 o治疗 tx例k血清点状
印迹杂交法检测l ‹…∂ ⁄‘„ 为阳性的乙肝患
者 o治疗结束时复查 ‹…∂ ⁄‘„ o有 y 例转阴
kws h l ∀陈氏等≈v 报道 o应用国内不同产地的
叶下珠作抗鸭乙肝病毒k⁄‹…∂ l疗效的研究 o
结果云南产叶下珠浸膏 tsªr®ª口服 o疗程 vs
天 o⁄‹…∂ ⁄‘„ 阴转率为 wrzkxz qt h l ∀广西
产叶下珠粉剂 tsªr®ª口服 o疗程 vs天 o⁄‹…∂
⁄‘„阴转率为 urzku{ qy h l ∀而重庆产叶下珠
对 ⁄‹…∂ ⁄‘„则无阴转作用 o说明不同产地的
叶下珠其疗效亦不相同 ∀
׫¼¤ª¤µ¤­¤±等≈w 曾对苦味叶下珠作了基
础研究 o该药的水提取物能抑制乙肝表面抗原
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和 ⁄‘„° 的活性 ∀
∂ ±¨®¤·¨¶º¤µ¤±≈x 等用该药的水提取物进行了
旱獭体内及体外抗乙肝病毒的实验 oyssΛªr°¯
干粉水提取物对 ‹…∂ ⁄‘„°活性的抑制率高
达 {u h ∀至于该药对人体内抑制 ‹…∂ ⁄‘„°
活性的临床研究 o国内外文献均少报告 ∀
本文采用安徽产叶下珠治疗无症状 ‹…∂
携带者 o观察对 ‹…∂ ⁄‘„与 ‹…∂ ⁄‘„°的影
响 ∀在治毕随访至 t年时 o‹…∂ ⁄‘„治疗组阴
转率为 zy q| h o对照组为 ty qz h ~‹…∂ ⁄‘„°
治疗组阴转率为 |u qv h o对照组为 wu q| h ∀两
项标志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o差异显著( Π
 s qsxl ∀由此表明 o安徽产叶下珠具有良好的
抑制 ‹…∂ 复制作用 o为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
药物 ∀
5 参考文献
t 江苏新医学院 1 中药大辞典 1 下册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ot|{y }tw|y
u ׫¼¤ª¤µ¤­¤± ≥ ° ·¨¤¯1¤±¦¦·ot||s ~vvyk{zusl }|w|
v 陈压西等 1 中华肝病学会肝脏病杂志 ot||w ~uktl }uv
w ׫¼¤ª¤µ¤­¤± ≥ ° ·¨¤¯ qŒ±§  §¨ • ¶¨ot|{u ~zy }tuw
x ∂ ±¨®¤·¨¶º¤µ¤± ° ≥ ·¨¤¯ q°µ²¦‘¤·¯ „¦¤§≥¦¬˜≥„ ot|{z ~{w }
uzw
t||z2st2tw收稿
#t{t#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v卷第 v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