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38
·
(总 9 24 ) 中国医药学报 1 9 9 5 年第 1 0 卷第 5 期
凉山余甘子果汁中维生素 C 及氨基酸含量研究
胡坦莲 李淑敏 陈海红 刁阳光 黄跃跃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6一0 0 7 5 ; 四川凉山州林科所 , 四川 6 1 5 0 0 0 )
余甘子 ( p h y lie n t h u s e m bl ie a L . ) , 为大戟科叶下 结果与讨论
珠属 (油柑属 ) , 落叶乔木或灌木的果实 。 既是一种普 1 . 余甘子果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在 4一 gm g /m l之
遍使用的药物 , 又是一种优质水果 。 主要产于福建 、 台 间 , 其平均含量为 6 . 56 m g / ml 。 以会理和布拖两地出产
湾 、 广西 、 贵州 、 云南和四川等地 。 主要品种有粉甘 、 的余甘子较高 , 一般在 .7 21 一 8 . 1 3m g / m l之间 , 而米
秋白 、 枣甘 、 六月白 、 赤皮 、扁甘 、 山甘 、 人面仔 、狮头等 。 易 、 盐边 、 宁南 、 德 昌等地 出产者较低 , 在 4 . 71 一
果实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维生素 C 、 碳水化合物 、 有机酸 、 5 . 75 m g /m l 之间 。
维生素 P P 、 纤维素 、 果酸 、 丹宁 、 蛋白质 、 脂肪 、 维生素 2 . 余甘子中所含氨基酸总量在 7 . 7 一 1 3 9 . 5 3之
B
: 维生素 B Z 、 胡萝 卜素 、 色氨酸 、 蛋氨酸 、 赖氨酸 、 钨 、 间 。 仍以 会理和布拖 出产者较高 , 普遍 在 6 3 . 7 3一
磷 、铁 、 钾等 。 由于品种和产地不同 ,上述成分含量差异 1 3 9 . 5 3 之间 ; 宁南和德昌等地出产者含量较低 , 在
很大 。 笔者对四川产的 17 种余甘子维生素 C 及各类氨 7 . 7 一 53 . 65 之间 。 所考察 17 个品种中 , 各氨基酸含量
基酸含量与品种和产地关系进行了研究 。 差异亦大 。
材料与方法 3 . 从考察的样品来看 , 维生素 C 和氨基酸含量主
我们采集了四川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余甘子 17 要与地理位置有关 。 且结果显示 : 会理和布拖两地所出
种为研究对象 。 维生素 C 的含量采用 比色测定法 。 氨基 产的余甘子维生素 C 和氨基酸含量较高 。
酸的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 具体方法从略 。 (收稿日期 1 9 9 5 年 3 月 4 日 )
2
. 疗效统计 本组 1 0 例患者 , 痊愈 24
例 , 占 2 4 % ; 显效 41 例 , 占 41 % ; 有效 29 例 ,
占 2 9% ; 无效 6 例 , 占 6% 。 总有效率 94 % 。
讨论
本病之病因 、 病机较复杂 , 七情所伤 、 饮
食劳倦等均可致病 。 情志失调 , 如肝气郁结 、 暴
怒伤肝 、 思虑伤脾 、 惊恐伤肾等 , 皆可使气机
紊乱 。 气血悖逆 , 不能上荣于面 , 则生褐斑 。 故
清 《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要诀 · 面部 》 认为本
病 “ 原于忧思抑郁 , 血弱不华 , 火燥结滞而生
于面上 , 妇女多有之 。 ” 饮食不节 、 劳倦过度 ,
或肝病及脾 , 使中土转输失职 , 土虚不能制水 ,
水气上泛 , 气血不 能温煦 , 则 生褐斑 。 故隋
《诸病源候论 · 面黑奸候 》 曰 : “ 面黑奸者 , 或
脏腑有痰饮 , 或皮肤受风邪 , 皆令气血不调 , 致
生黑奸 。 ” 房室过度 , 久伤阴精 , 则水亏不能制
火 , 虚火上炎 , 颜面不得荣润而成褐斑 。 故明
《外科正宗 · 黛黑斑 》 曰 : “ 薰黑斑者 , 水亏不
能制火 , 血弱不能华肉 , 以致火燥结成斑黑 , 色
枯不泽 ” 。
综上所述 , 本病与肝 、 脾 、 肾三脏相关甚
密 , 而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为主要病机 。 如隋
《诸病源候论 · 面黑奸候 》 曰 : “ 五脏六腑十二
经血 , 皆上于面 。 夫血之行俱荣表里 , 人或痰
饮渍脏 , 或揍理受风 , 致血气不和 , 或涩或浊 ,
不能荣于皮肤 , 故变生黑奸 ” 。
从本组病例辨证分型的统计数字来看 , 肝
郁脾虚证占全部病例的 48 % , 气滞血察证占
16 %
, 血虚肝旺证占 20 % , 肾水不足证占 6% ,
湿热下注证占 10 % 。 可见本病 , 肝郁脾虚证多
见 。 肝病及脾或脾虚肝乘 , 使土虚不能制水 , 水
气上泛或水谷不化精微 , 则气血不得温煦 , 变
生黑斑 。 临床湿邪为患较为多见 , 以疏肝健脾
除湿之法治之 , 效果较好 。
本病因其皮肤损害部无痛无痒等自觉症
状 , 多发于女性 , 且多伴有月经不调症状或带
下病 。 故临床常以月经失调症状或带下症状做
为辨证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
(收稿 日期 1 9 9 5年 2月 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