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全 文 :中 国余甘 子 的开 发 利 用
吕 荣 欣
(福 建石 亚 热带植物所 )
余甘子 ( P hy na l飞 thu3 :om blic a L .)又名 “ 余甘” 、 “ 油柑 ” 、 “ 油甘子 ” 、 “ 山 油
柑 ” 、 “ 庵李勒 ” 、 “ 牛甘子 ” 、 “ 候甘子 ” 、 “ 杨甘 ” 。外国的油柑名称有 : t’ em 1 bic , e m lb ic
m y r o b a l a n
, ;砚 i r o b a l a n o , n e l l i , a m l a , a o zl l a , a w l a , m a l a e e a t r e e , I n d i a l i 9 0 0 5出 e r r y
( 印度称猴桃 ) 、 m 吐 a : n p o m (圆形罗望子果 ) 。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 (油柑属 ) 落
叶乔木或灌木。 它叹是一种药用植物和粗生 、 高产 、 优质水果 , 又是一种水土保持 、 绿化荒
山 、 荒地的优良树种和优美风景树 ` 王」 沁曰 ` , 。
余甘子果实可以鲜食 , 也可以加工成营养型余甘子系列产品 , 而且是一味良好中药 。 目
前 , 余甘子产销发生矛盾 , 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 价格成倍上升 。 例如 , 福建 省 惠 安 县
1 9 8。年余甘子鲜果每斤。 。阳一。。 2元 , 1 , 8 5年每斤上升到 0 .肠一。 . 65 元 , 远远超过其 他 水果
的价格增长率 『乙 I t 日’ 。 因此 , 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发展余甘子种植和加工 。
一 、 余甘子的产地与分布
余甘子原产地为亚洲东南部 。 例如印度中部和南部 、 巴基斯 明 、 斯里兰卡 、 马来西亚 、
中国 、 菲律宾和泰国 〔土 ’ 1 2 。 ’ 。
经过几百年来的引种栽培 , 目前余甘子分布世界各大洲 , 主要种植国家除以 上 原 产 地
外 , 还有南非 、 一肯尼亚 、 古巴 、 澳大利亚 、 美国等 ` ’ ! f “ 。 ’ 。 其中中国和印度种植面积最大 ,
产量最多 。 但是 , 印度的年总产量比中国低 。
中国余甘子主要分布于福建 、 台湾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 云南 、 四川等省 ( 区 ) 。 福建
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一首位 , 其次是广东省 。 例如福建省惠安县现有余甘子二万八千多亩 ,
年产四万多担 , 目前仍在忙种 , 预计可以发展一万亩 「3 〔 “ ’ 。 从中国的余甘子产区观察 , 近
年来正在掀起种植热潮 。
二 、 余甘子的特征
余甘子是一种热带 、 亚热带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 树高 5 ~ 8 米 , 少数高达功一 15 米 。 树
冠圆形或偏圆形 , 老枝条灰黄色或灰褐色 , 有致密的纵行纹理 , 皮孔小 , 圆点状 , 灰白色 。
叶片互生 , 着生于细弱的果枝上 , 密生明显二列 , 有 10 ~ 23 对 , 极似羽状复叶 , 叶片线状短
圆形或矩形 , 先端钝 、 微凹 , 两面无毛 , 主脉明显 , 侧脉不明显 , 托叶一枚 , 呈线形或披针
形 , 黄棕色 ’ “ “ ’ “ 。 ’ 。
余甘子花小 , 黄色或黄绿色 , 短柄 , 单性同株 , 簇生于叶腋内 , 曹片 5 ~ 6 枚 , 花 瓣
缺 , 花药 3 ~ 5 枚 。 花期为春末和夏秋 , 每年开四次 L” 仁。 “ 。 ’ 。
一 2 0 一
余甘子果实肉质 , 羊色果肉 。 果实坚硬 , 多汁 , 很脆 。 果实圆而稍带六棱 , 底 部 略 凹
、也 , 表面光滑 , 果皮薄 、 半 i叠明 , 初为黄绿色 , 成熟时呈赤色 , 果皮锈斑多又大 。 果核有 6
室 , 种子 6 粒 。 一般在秋冬成熟采收 , “ : , ` “ 。
三 、 余甘子主要品种特性
甲国余甘子品种资源非常子宫 , 据不完全统计 , 野生油柑和和人工妹接油柑一有近百种 。
但是 , 目前资源调查研究的资料较少 , 有待研究 。 对此 , 我们只能把主要的余甘子品种作简
要介绍 , 以供参考 。
(一 ) “ 粉甘 ”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晋江县 、 前田县 、 南安县等 , 广东省也有种 植 卜 ` ) 。 : ` “ 〕 。 据
陈祝三 ’ “ 、 王洛沂 ` “ 报道 , “ 粉甘 ” 已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 , 树形开张 , 枝条较坎 , 小叶
大 , 呈长椭圆形 , 叶色浅 , 腊质层厚 , 总叶柄短 , 小叶对数少 , 叶丛疏密适中。 四季开花 ,
春甘 10 月中旬成熟 , 冬甘翌年 2 月上旬成熟 。 果实呈扁圆形 , 果顶略有凹陷 , 果 皮 浅 黄 绿
色 。 果实纵径 1 . 8 2一 2 . 3 7厘米 , 平均 2 。 13 厘米 ; 果实横径 2 . 2 0一 2 . 7 3厘米 , 平均 2 。 4 c厘米 ;
单果重为。 . 0一 1 0 . 6克 , 平均 7 . 2克 。 可食部分占9 1 . 9 5% , 果核占8 . 05 % 。 粉甘的特点 是 果
大 、 汁多 、 纤维少 、 品质优 、 产量高 ; 适合鲜食 、 加工蜜饯和制作余甘子系列产品 ’ 。
(二 ) “ 秋白’ ,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其它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 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历史 “ } ` 。 J 。 植株
直立 , 叶片较宽 , 长卵圆形 , 叶色浓绿 , 叶柄短 。 春秋开花 , 春果 8 月下旬到 勺 月 上 旬 成
热 , 秋果 12 月上旬成熟 〔 “ ’ 【6 ’ 川 。 果实近圆形 , 缝合线明显 , 果皮浅黄绿色略带红 晕 。 果
实纵径 1 . 9 5一 2 . 且厘米 , 平均 2 . 19 厘米; 果’实一横 径 2 . 38 一 2 . 81 厘米 , 平均 2 . 6 4厘米 ; 单果
重为 7 . 。~ 封 . 8克 , 平均 9 . 32 克 。 可食部分占8 . 71 % , 果核占1 1 . 29 % 。 “ 秋白” 的果实大 ,
果肉硬 、 脆 、 纤维多 , 汁液多 , 品质较好 , 产量较低 , 可以鲜食 、 加工盐渍果等。
(三 ) “ 枣甘 ”
“ 枣甘” 的品种是比较稀有品种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已有近百年栽培历史 。 树形较
为直立 , 叶片厚 , 叶色浓绿 , 小叶宽大 , 叶柄较长 。 春秋开花 , 看果于 。 月上旬成熟 , 秋果
n 月下旬成熟 。 果实小 , 近圆形果顶略平 , 果柄长 , 皮青白色 。 果实纵径平均为 1 。 。厘米 ,横
径平均为 1 . 8}’ 厘米 , 单果重平均为 6 。 2克 , 可食部分占8 6 . 3% 。 果核中等大小 , 绿色 。 果 肉
脆不酸 , 回甜快 , 质优 , 宜鲜食 , 系中熟品种 {“ ’ 〔 “ 〕 。
( 四 ) “ 六月白 ”
“ 六月白 ” 为栽培较多的品种之一 ,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已有一 日多年 的 栽 培 历
史 。 目前种植 8。。。多株 , 树高大 , 树形开张 , 小叶片长椭圆形 , 叶片薄 , 叶色绿 , 叶柄长 。
春季开花一次 , 果实于 7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成熟 。 果实长圆形 , 果皮光滑 , 淡黄绿色 , 果面
无锈斑 , 棱纹明显 , 果顶略尖 , 纵径平均 1 . 67 厘米 , 横径平均 1 . 92 厘米 , 单果重平均为 3 。 8 5
克 , 可食部分占 8 3 。 了% 。 此果的特点是果肉脆 , 果核大 , 品质中等 。 鲜食酸涩 略 苦 , 纤维
多 3一 “ , 属早熟品种 。
(五 ) “ 赤皮 ”
“ 赤皮 ” 品种比较稀少 ,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广东省普宁县 , 已有近 百 年 栽 培历
史 川 “ ! `日 。 树形披张 , 叶片浓绿 , 叶柄长 。 四季开花 , 春果 10 月上旬成熟 , 冬果于裂年 1
月底成熟 。 果近球形 , 果顶较平 , 果皮淡绿色 , 成熟时果皮布满赤斑 , 所以叫做 “ 赤皮 ” 。
惠安县果实纵径 1 . 8~ 2 . 16 厘米 , 平均 2 . 0厘米 ; 果实横径 2 . 15 一 2 . 62 厘米 , 平 均 为 2 . 4 4厘
米 ; 单果重为 5 . 2一 8 . 4克 , 平均为 7 . 1克 ; 可食部分为 8 9 . 9 3% , 果核为 10 . 07 % l” 。 普宁县
的赤皮果实纵径 1 . 95 ~ 2 . 35 厘米 , 平均 2 . 17 厘米 ; 果实横径 2 . 42 一 2 . 89 厘米 , 平均为 2 . 62 厘
米 ; 单果重为 7 . 3一 1 1 . 2克 , 平均为 9 . 15 克 , 果肉厚度 0 . 89 厘米 川 。 果肉脆 , 汁多不酸 , 纤
维少 , 适合鲜食和加工蜜饯等 。
(六 ) “ 扁甘 ”
比较稀少品种 , 主要分布福建省惠安县 、 莆田县 , 已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 。 性状和粉甘
相似 , 而果实比粉甘更扁 , 所以叫做 “ 扁甘 ” 。 果实纵径平均为 1 . 37 匣米 , 横径平均为 2 . 05
厘米 , 单果重平均为 6 . 74 克 , 可食部分为 8 9 . 7% 。 “ 扁甘 ” 比较高产 , 果肉厚 、 脆 , 鲜食比
“ 粉甘 ” 好 “ ’ L“ 。
(七 ) “ 山甘 ” (野生种 )
“ 山甘 ” 是余甘子野生种 (原始种 ) 的统称 。 分布福建 、 台湾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 云
南 、 四川 、 浙江 、 湖南等省区的山区 。 品种复杂 , 植株变化大。 福建惠安县优质的 “ 山甘”
果实纵径为 2 . 10 一 2 . 6G 厘米 , 平均为 2 . 29 厘米; 横径为 2 . 29 ~ 2 . 82 厘米 , 平均为 2 . 48 厘米 ;
单果重为 6 . 0一 10 . 7克 , 平均为 8 . 16 克 , 可食部分为 90 . 89 % , 果核为 9 . n % l ` ’ , 产量 和 品
质不低于人工栽培种— “ 粉甘 ” 。 但是 ,有的地区 “ 山甘 ” 果实较小 ,广东省普宁县的 “ 山甘 ” 单果重为 3 . 2~ 6 . 6克 , 平均为 4 . 4克 ; 果实纵径为 1 . 45 一 1 . 97 厘米 , 平均为 1 . 68 厘 米 ;
果实横径为 .1 7 ~ 2 . 20 厘米 , 平均为 1 . 97 厘米 , 可食部分为83 . 18 % , 果核为16 . 82 % , 果实
厚度为 0 . 52 厘米 川 。 “ 山甘 ” 资源有待开发 。
( /又) “ 人仔面 ”
主要分布福建省莆田县 。 树形直立 , 枝软而长 , 略有下垂 , 叶密生 。 果大 , 扁圆形或近
圆形 , 果皮淡绿色 、 光滑明亮 、 透明 。 果肉脆 、 汁多 , 回甜快 , 品质优 , 是一种 中 晚 熟 品
种 , 通常在 g 一 10 月采收 { 3 , 。
(九 ) “ 狮头 ”
主要分布广东省普宁县 , 已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 。 春甘在 10 月下旬到 1 月上旬成熟 , 秋
冬甘于翌年 1 月中旬成熟 。 果实大 , 扁圆形 , 因形状似狮 头 而 得 名。 果实纵径 1 . 98 一 2 . ,10
厘米 , 平均为 2 . 咒厘米 ;果实横径 2 . 07 ~ 3 . 09 厘米 , 平均为 2 . 76 厘米 ;单果重为 8 . 0 ~ 1 3 . 4克 ,
平均为 10 . 57 克 , 可食部分 9 1 。 2% , 果核占8 . 8% 。 果肉厚度为 。 . 89 厘米。 “ 狮头” 的特点是
果大 , 汁多 , 酸甜可口 , 纤维少 , 品质优 , 产量高 , 可供鲜食和加工各种食品 t ’ 。 } 。
四 、 余甘子的栽培管理
(一 ) 余甘子对温度很敏感 , 遇霜容易落叶 、 落花 , 甚至冻坏嫩枝条 , 因此 , 余甘子的
种植应选择向阳山坡 、 梯田和园地 。 在温度较低的地区种植 , 冬季应加盖保温 , 通常采用稻
草或野草捆扎嫩枝和树体 , 避免树枝冻伤 。
(二 ) 余甘子对土壤要求不严 , 南方各类山地均可种植 , 甚至杂草和树木不能生长的地
带 , 余甘子仍可以生长良好 。 因此 , 只要有空地均可种植 。
(三 ) 余甘子通常采用种子繁殖 , 也可用压苗和嫁接繁殖 。 种子播种育苗 , 待苗木生长
到 2一 3 尺高 , 可和优良品种进行嫁接 , 这是多 、 快 、 好 、 省发展余甘子的好方法 。 另一种
方法是利用 2~ 4年生野生余甘子为砖木 , 取二年生的优良品种枝条为接穗 , 于 2一 5 月嫁
接 川 。
(四 ) 余甘子可以成片或零星种植 , 如果采用成片种植 , 株行距为 3 x 4 米或 4 x 4
米 , 每亩种植 40 一 5 株 1 5 ’ 。
(五 ) 虽然余甘子根系发达 , 能穿过坚硬土层 、 石缝 , 扎进深处吸肥水 , 但 是 , 每年
春 、 夏和秋季各施一次肥 , 以促进余甘子高产 。 有条件地区 , 应施复合肥 。 能种 植 绿 肥 地
区 , 应在果园套种绿肥 , 改良土壤肥力 。
(六 ) 及时防除杂草 、 松土和培土 , 促进余甘子生长发育 。
(七 ) 如果余甘子树上发现木毒蛾 、 介壳虫 、 蚜虫等 , 可使用乐果和甲胺磷等 , 浓度为
原液的 80 0~ 10 0 0倍 , 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
五 、 油甘果实的化学成分
油甘果实营养丰富 , 含有大量维生素 C 、 碳水化合物 、 有机酸 、 维生素p p 、 纤维素 、 果
胶和丹宁 , 此外 , 还含有蛋白质 、 脂肪 、 维生素 B ; 、 维生素 B Z 、 胡萝 卜素 、 色氨酸 、 蛋氨
酸 、 赖氨酸 、 钙 、 磷 、 铁 、 钾等 川 ” “ “ “ , 〔“ ’ L` 5 〕 l ` ” ’ 〔` 7 ’ ! ` , ’ 〔“ 。 1 。 这些营养物质在不
同地区 (东半球和西半球 ) 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 如表 1所示 。
表 l 不同地区余甘子果实的化学组成分变化
一 ’示 ” ” ’ ~ ’一’目 ” ” …瘫 (癖茄 一卜 屁 (蘸斌 ’储 (% ) ! 8 1 . 2 … 7 7 . 1 一味俪杨i死i - -- 一一厂一 14 . 1 一 }一 2 ; 8一 堕卜竺 (% ,一 { 。一 { 2· 。 一
蛋日须 (% ’ 一 ” · 5 … ” · 7维生素 e ( m g / 1。。 g )
}
4 9 6
·
8 5 … 6 2 5 . 4 3
维生素 P P ( m g z l。。 g ) 【 0· 2 ` 。 · 1 8
维生素 B l ( m g /` ” “ g ,
{
一 “ · 0 3
“注生素 B Z ( m g /` 。 0 9 , 」 一 … 。 · 0 5
纤维素 (% ) … 3 . 4 ’ 1 . 9
{ 一
灰 分 (% , 」 。· 7 一 。 · 5钙 ( m g /: 。。 g , … 。 · 。 5 1 ` · 2 5
_
_ _
_竺 _ _ m g / 1 0 0 9 , _ _ }_ 0· 。 2 … 2二竺 __ _ _ _ _
_ _ 竺 一 - ( m g / g , __ { 1· 2 0 仁_ _ _ _ _ _夕·竺
_胡萝 卜素 ( m g /i 。。 g ) { 一 . 。 . 0 1
余甘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 D一葡萄糖 、 D一果糖和蔗糖 。 果胶 由 D一半乳糖 、 D一半
乳糖醛酸 、 D一阿拉伯糖 、 D一木糖 、 D一鼠李糖 、 D一葡萄糖和 D一甘露糖组成 i £ ` 。 此
外还含有半乳糖二酸 (粘酸 ) ` “ “ 1 和油柑素 (乙基没食子酸) 〔“ “ ) 。
令人感兴趣的是余甘子果实维生素 (对高温烘烤和日光曦晒十分稳定 , 果肉经 1。。 砚烘 迄
小时 、 8 0℃烘 8 小时 、 60 ℃烘 13 小时和 日光曝晒 2叼 、 时以后 , 还原型维生素 C 保注存 7 3 ` 3一
9 0
. 连% , 总维生素 c 保存 7 9 . 0一 9 3 . 5% LO J t Z ` ’ “ 7 ’ 。 同时在干样品中保留糖 、 酸 、 淀粉 、 蛋
白质和丹宁 2 ’ ` 。 但是 , 余甘子果实怕感染青霉菌 , 因为青霉菌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维生素
c 「曰 { { 2 5 ’ 城 。
我们 曾对我国福建省惠安县和广东省普宁县余甘子主要优良品种的果实进行品质分析 ,
如表 2所示 , “ 粉甘 ” 、 “ 秋白” 、 “ 狮头 ” 、 “ 赤皮 ” 、 “ 惠安县野生种 ” 油柑的维生素
c 含量均高于 2拍 二 g / l以健鲜果肉 , 糖 、 酸的含量也较高 , 同一品种在不 同省的产 区 , 品质
有一定差异 。
表 2
地 点
福建


安县
我国几种优良品种余甘子果实品质分析
品 种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 % ) ( % )
还原糖 ` 全 糖
钾 g / g果肉 ) }(m g / g果肉 )
维生素 C
( m g / 1 0 0 9 )
理0 0。 0 6一.3一242 . 1 0 ’ 1 2 。 0 0
1 2

2 5 2 5

3 遵7 0。 g C
2

2 0
2

30
7 5
`
3 1
.
3 20 5

7 0
- 一- 一 -一 一 -` 0 」 , 5· o 。 3` 2 · 8 0
ùn0一O八ù一只ù一1上odǔ一一ù一一口白一刻一ǔ一一粉秋赤一
.6一民Q曰n乙
野 生 种
狮 头
赤 皮
野 生 种
1 1

9 0
1

9 6
一 }一 下一一
2 4

0 0
2 3

0 0
2 27

0生
2 1 2
.
0 8
1 8
.
7 5
·
2 3

1 90

0 8
.10一·l广东省普宁县
六 、 余甘子果实的利用
(一 ) 果实鲜 .食
自古以来 , 余甘子果实可供鲜食 。 宋朝诗人宋庭坚的诗云 : “ 庵摩勒 , 西土果 , 霜后明
珠颗颗 , 凭玉兔 , 捣香尘 , 称为席上珍 。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记述 : “ 余甘子即庵厚勒 ,
其味初食苦涩 , 良久更甘 , 故日余甘。 ” 确实如此 , 余甘初食 , 味酸苦涩 , 食后回甜生津 ,
人们称它为 “ 苦尽甘来 ” 。 是酒后茶余的一种好水果 “ ) , “ , , 〔“ , 。
(二 ) 加工盐制品
余甘子鲜果先用清水洗净 、 凉干 , 3 一 5 %盐水浸渍 , 装瓶或缸内密封 , 放置 , 即可食
用 , 而且放置时间越久越好 。 近年来 , 市场上的成油柑果即是盐制品 川 。
(三 ) 加工蜜饯
余甘子果实加工蜜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 是余甘子果实第一个加工产品 , 加工的余甘子
蜜饯含有大量维生素 C和其他营养成分 , 是一种理想的蜜饯食品 { ” 。
(四 ) 加工高营养型食品
余甘果实营养丰富 , 含有大量维生素 、 酸 、 糖 、 纤维素 、 丹宁等 , 是制作高营养型食品
的好原料 , 可以加工高营养型罐头 、 果汁 、 饮料和高营养食品添加剂 ! ” ` 艺 2 ’ 。
(五 ) 余甘子果实是一味良好中药
余甘子果实性微寒 , 味苦甘酸涩 。 健 胃 , 消食 , 润肺生津 , 收敛止泻 , 清热降火解毒 ,
下气除痰 , 消滞止咳 , 能治疗消化不 良 , 胃痛 , 腹痛 , 腹泻 , 感冒发热 , 庙痛 , 咽喉痛 , 牙
痛 , 坏血病 , 维生素 C 缺乏症 , 肝胆疾病 (如乙型肝炎 、 胆道蛔虫 、 胆绞痛 ) , 阴亏型高血
压 , 慢性咽炎等疾病 「” 仁7 ’ l “ ! { “ ’ { ’ 1 ’ 2 。 ’ 。 常期服用余甘子果实还有清血热 、 降 低 血压
的功效 ’ ` , 7 , “ ’ 。
七 、 当前余甘子生产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 , 我国余甘子生产有较大发展 , 特别是果实的加工利用发展更快 。 余甘子产品出
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但是 ,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 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 , 才能有利于余甘
子生产的发展 。
(一 ) 野生资源有待开发
我国野生余甘子种资源极为丰富 , 而且各地差异很大 , 有的植株矮小 , 有的植株高大 ,
甚至比 “ 粉甘 ” (嫁接种 ) 还要高 , 结果累累 , 单产不低于人工嫁接种和栽培种 。 据我们测
定 , “ 野生种 ” 成熟果实的单果重为 6 . 。~ 10 . 7克 ,果实纵径为 2 . 10 一 2 . 6 毫米 、 横径为 2 . 29
一 2 . 82 毫米 , 可食部为 86 一 92 % 。 果实营养丰富 , 可滴定酸为 2 . 3% , 还原糖有 7 . 4 毫克 /克
鲜果肉 , 全糖有 15 毫克 /克鲜果肉 , 尤其是维生素 C 极为丰富 , 每百克鲜果肉 可 达 3 1 2 . 8 毫
克 。 由此可见 , 开发野生种余甘子很有价值 。
但是 , 目前大都 “ 野生种 ” 余甘子荒废 , 据王群群等 ( 19 85 ) 调查 , 福建省泉州地区野
生余甘子资源的利用率只有 10 一 20 % , 多数无人问津 , 任其自生自灭 , 有的地方砍伐余甘子
树当柴火烧 , 严重损害余甘子生产 。 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确实有效措施 , 保护野生余甘子资
源 , 发动群众加强管理 , 提高产量 , 增加收入 , 逐步把野生转为家种 , 把富含维生素 C 和维
生素 P 的余甘子资源开发利用 , 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
(二 ) 缺乏管理
目前 , 余甘子产区普遍存在只收不管的现象 。 果农认为余甘子适应性广 , 抗逆能力强 ,
根系旺盛 , 生长快 , 年年结果 , 不需要管理 。 因此 , 每年到余甘子果实成熟时 , 上山采果 ,
而采完后 , 果树无人过问 , 到第二年成熟时再采摘 , 这是造成余甘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
(三 ) 老树急需复壮
从我国余甘子主要生产区调查证明 , 老树占的比例较大 , 有的生长近百年或数百年 , 树
体严重老化 , 有的树体空心 , 有的树体受病虫危害 , 结果率逐年下降 。 急需加强管理 , 及时
巧施肥 , 特别应提倡幼果期根外施肥 , 注意防治病虫害 , 使老树逐步复壮 , 保持 余 甘 子 高
产 、 稳产。 同时应该注意嫁接更新 , 有利传代 。
(四 ) 品种纯化
据调查研究证明 , 我国余甘子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 “ 野生种 ” ( “ 山甘 ” ) 和嫁接种有
近百种 ,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行鉴定 , 无法区别 。 因此 , 当前应做好山甘和栽培种的品
一 1 5 一
种鉴另1 , 把高产优质的余甘子品种挑选出来 , 继续进行品种纯化 , 以便选出果大 、 高产 、 优
质 、 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 。
J、 、 开发利用油甘的几点建议
从当前余甘子生产 、 加工利用开发 , 有几点值得考虑 。
(一 ) 余甘子是水土保持的一种优良先锋树种 。 南方植树造林 、 防止水土流失 , 可 以优
先考虑余甘子 , 它既可以搞好水土保持 , 又能提供大量果实 , 丰富人类营养食品 。
(二 ) 组织力量 , 摸清我国余甘子野生资源 , 为我国的余甘子研究 、 生产 、 开发利用提
供资料和依据 。
(三 ) 过去 , 我国对余甘子选育种不够重视 , 新品种少 。 因此 , 必须大力加强选育种研
究工作 , 选育酸甜可 口 、 低单宁 、 低纤维素 、 高维生素 C 、 高维生素P 的品种 。
(四 ) 逐步推广优良品种 , 把现有高产 、 优质的油柑品种加速嫁接繁殖 , 使 良好性状能
够传下来 , 实现区域良种化 。
(五 ) 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原有基础 , 应有计划扩大余甘子种植面积 , 建立几个大型余
甘子商品生产基地 , 以适应余甘子加工业的发展 。
(六 ) 余甘子虽是一种亚热带水果 , 但粗生 、 适应性强 , 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 据此 ,
可以把余甘子种植逐步向北推移 , 以确定余甘子适合种植的范围 , 扩大商品化生产 。 ·
(七 ) 当前余甘子生产处于粗放 , 缺乏管理 , 没有一套栽培管理措施 。 必须制订一套比
较确实可行的栽培技术措施 , 它是管好余甘子提高产量的关键 。
(/ 叻 加快开展余甘子果实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 。 改变目前品种单调 , 除继续提高
余甘子蜜长和盐制品的质量外 , 应开发余甘子营养系列产品 , 为高维生素 、 高纤维素食品提
供丰富原料 。
参 考 文 献
1
. 吕荣欣 , 《油甘的特性和应用 》 , 单行本 , 15 页 ( 19 8 5 ) 。
2
。 吕荣欣 , 厦门日报 , 1 0月 2这日 , 理版 ( 19 5 5 ) 。
3
. 陈祝三 , 林金桂 , 《中国果树》 , 3 : 3 5一 3 5 ( 1 9 8 4 ) 。
4
. 王群群 , 关终其赐 , 《晋江科技》 , 1 : 1 2一 1 5 ( 1 9 5 5 ) 。
5
. 王洛沂 , 庄兴发 , 《晋江科技》 , 1一 2 : 5 5一 5 7 ( 1 9 8 4 ) 。
6
. 王洛沂 , 惠安科技情报室编 “ 资料与建议 ” , 4期 (总 4 期 ) , 4一 6 ( 1 9 8 4 ) 。
7
. 陈章荣 , 惠安科技情报室编 “ 资料与建议 ” , 4 期 (总 4 期 ) , 1一 3 ( 1 9 8 4 ) 。
8
. 张月霞 , 惠安科技情报室编 “ 资料与建议 ” , 4期 (总 50 期 ) , 1一 2 ( 19 8 5 ) 。
9
. 林希蕴 , 《中国食品报》 , 9 月 23 日 , 3 版 ( 1 9 8 5 ) 。
10
. 广东普宁果树研究中心 , 油印资料 ( 19 8 5 ) 。
1 1
. 全国中草药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 6 ) 。
12
.
C h a h a l
,
D
.
5
. , a n d S i n g h
,
N
.
1 9 6 9
,
H
.
A
. ,
3 1 ( 1 )
, 3 1 5
.
1 3
.
D eb
,
J
.
C
. a n d C h a耐 r a s ek h a e a , N . 1 9 6 0 , H . A . , 3 1 ( 4 ) , 9 2 3 .
14
.
D h a r
,
D
.
C
. ,
D h a r
,
M
.
L
. , a n d S h r i v a s t a v a
,
D
.
L
. ,
1 9 5 1
,
H
.
A
. ,
2 1 ( 4 )
, 5 2 5
.
1 5
.
G u p t a
,
V
.
K
. ,
M
u k h e r j
e e , D一 9 8 2 , s e i . H o r t i . , 16 ( 2 ) : 1 5 5一 1 6 2 .
1 8

L i
,
L
.
Y
. a n d C h o u
,
C
.
Y
.
19 4 8
,
F u k i e n A g r i e

J
. ,
10 : 1一 1理.
1 6
.
H a n i f
,
M
. e t a l
.
1 9 6 6
,
H
.
A
. ,
3 8 ( 2 )
, 5 8 9
.
1 7
.
K r i s h n a
,
M u r t i
,
C
.
R
.
1 9 5 0
,
H
.
A
. ,
2 1 ( 2 )
: 2 8 5
.
1 9
.
M o r t o n
,
J
.
F
. ,
19 5 5
,
P r o e
.
F l a
.
S t H o r t
.
S o e
。 ,
6 8 : 3 15一 3 2 1 .
2 0
.
M o r t o n
,
J
.
F
. ,
1 9 6 0
,
E e o n
.
B o t
. ,
1 4 : 1 1 9一 1 2 8 .
2 2

M i z a m u d d i n
,
M
. ,
H o f f m a n
,
J
. , a n d L a r m
,
0
.
19 8 2
,
H
.
A
. ,
5 3 ( 1 )
, 8 0
.
2 2
.
R a m a R a o
,
P
.
B
. ,
B a l a k r i s h n a n
,
5
. , a n d R a j
a g o P a l a n
,
R
.
1 9 5 2
,
C u r r
.
S e i
. ,
2 1 : 2 7 7

2 3
.
R a o

M
.
R
.
R
。 , a n d S i d d i q u i
,
H
.
H

1 9 6 4
,
H
.
A
. ,
3 4 ( 4 )
, 7 6 7
.
2 4
.
R a t n a m
,
C
. , a n d S r i n i、 厂a s a n , M
.
1 9 5 9
,
H
.
A
。 ,
3 2 ( 1 )
: 2 6 7

2 5
.
S e t y
,
K

G
.
H
.
`
:
1 9 5 9
,
C u r r
.
S e i
. ,
2 8 : 2 0 8

2 6
.
S o m a n
,
R
. , a n d P i l l a y
,
P
.
l p
.
1 9 6 2
,
C u r r
.
S e i
. ,
3 1 : 1 3一 1遗 .
2 7
.
S r i v a s t a v a
,
R
.
p
. , a n d S r i v a t a 、 a , R . K . 1 9 6 迄, S e i 。 C u l t . , 30 : 4连6一 4连7 .
气气声护勺卜沪丫峋声护勺气人沪创 山 ,入沪嘴卜 ` , 气气 乙尹沪 叭沪甲份气产 , 众沪丫卜气旦 , ` , 气户 ,气沪俨护气井弓呀 . 州味
《中国野生植物》征稿启事
一 、 《中国野生植物》 是全国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科技情报中心站和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
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和科普相结合的季刊 。 它反映国内外野生植物综合利用方面
的研究成果 、 新工艺 、 新设备 、 新技术和野生植物驯化栽培技术 , 以及国内外经济植物的研
究动态 , 促进学术交流 , 为科研工作服务 。
二 、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
1
. 有关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 综述以及具体经验 ;
2
。 有关野生植物的科普知识 ;
3
.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介绍 ;
4
. 野生植物的驯化栽培技术和开发利用情况 ;
5
. 有关野生植物加工利用的新工艺 、 新设备 ;
6
. 国内外野生植物科技动态和译文 ;
7
. 土特产介绍和经济效益 。
三 、 来稿要求 : 文字简练 , 数据准确 , 请用方格纸书写清楚 , 插图请用绘图纸清绘 , 墨
色要黑 , 线条要匀 , 外文要说明出处 , 译文要附原文 , 请勿一稿两投 。
四 、 来稿请寄 : 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蒋王庙街 1 70 号商业部南京野生 植 物综合利用研
究所 《中国野生植物》 编辑部收 。 来稿刊用后酌致稿酬和杂志 , 未录用者 , 恕不退稿 , 三个
月内未接录用通知者 , 作者可另作安排 。
《中国野生植物》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