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Flavonoids of Cuscuta australis R.Br.

南方菟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全 文 :南方菟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郭洪祝 李家实
k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tsssu|l
摘要 自南方菟丝子中分得 y种黄酮成分 o其中 w种分别鉴定为山奈酚 !槲皮素 !紫云英甙及金丝
桃甙 ∀同正品菟丝子中的化学成分比较 o菟丝子中主要含槲皮素及山奈酚甙类 o南方菟丝子中主要含山
奈酚及槲皮素甙类 o提示黄酮类成分可以用于鉴别这两种菟丝子药材 ∀
关键词 南方菟丝子 山奈酚 槲皮素 紫云英甙 金丝桃甙
常用中药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Χυσχυτα χηινενσισ ¤° q的干燥成熟种子 ∀近年
来的药材市场调查结果显示 o同属植物南方菟
丝子 Χ. αυστραλισ • q…µq的种子已成为主流品
种≈t  ∀为了有效地区分二者的差异 o我们对南
方菟丝子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 o本文报
告其中的黄酮类成分部分 ∀
自南方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分离得到
了 y种黄酮类化合物 o其中 w种经光谱分析 o鉴
定为山奈酚 !槲皮素 !紫云英甙及金丝桃甙 ∀均
为自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我们曾报道自菟丝子
中分离鉴定了槲皮素 !槲皮素2v2 Ο2半乳糖2z2
Ο2葡萄糖甙 !金丝桃甙及紫云英甙等 w种黄酮
类化合物[ u] ;日本学者矢原正治从中也分得了
槲皮素 !紫云英甙 !金丝桃甙及槲皮素2v2Ο2半
乳糖芹糖甙等 w种黄酮类化合物k矢原正治等 q
日本生药学会第三十二回年会演讲要旨集 q
t||t }|tl 比较上述研究 o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k见附表l ∀
附表 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中的黄酮成分
Χ. χηινενσισ Χ. αυστραλισ
槲皮素k ∏´¨µ¦¨·¬±l n n n
山奈酚k®¤¨ °³©¨µ²¯l n n n
紫云英甙k¤¶·µ¤ª¤¯¬±l n n n
金丝桃甙k«¼³¨µ²¶¬§¨ l n n n
菟丝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槲皮素及以山
奈酚甙元的黄酮甙类化合物为主 ~南方菟丝子
中的黄酮成分则以山奈酚及以槲皮素为甙元的
黄酮甙类化合物为主 ∀在关于菟丝子化学成分
的报道中 o尚未发现山奈酚的存在 o但有山奈酚
甙类紫云英甙的报道 ~在南方菟丝子的黄酮成
分中 o山柰酚的含量较大 o远远高于微量的槲皮
素 ∀
由于菟丝子属植物是寄生植物 o其所含成
分可能受到其寄主的影响 o因此确定其自身含
有的特征成分是进行化学鉴别的关键 o上述结
果提示我们黄酮类化合物在菟丝子类药材的化
学鉴别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
1 仪器 !试剂
熔点测定用 ∂ ∞… °‹  Žsx显微熔点测定
仪 o温度计未校正 ~核磁共振用 ∂ „ • Œ„‘ Š∞
÷vss核磁共振仪kt ‹‘ • ovss  ‹½ ~tv ≤
‘ • ozx  ‹½l ∀硅胶 ktss ∗ uss 目 ots ∗
wsΛ°l o山东海洋化工厂 ~聚酰胺kuss目l o湖南
澧县一中试剂厂 ∀
南方菟丝子药材购自河北省安国市 o作者
鉴定为南方菟丝子 Χ. αυστραλισ • q…µ的干燥成
熟种子 ∀
2 提取分离
药材 w qx®ªo甲醇提取 o浸膏分为石油醚 !
乙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 w部分 ∀乙醚部分经硅
胶柱层析 o乙醚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晶 t o
u ∀乙酸乙酯部分经聚酰胺柱层析 o乙醇2水梯
度洗脱 o聚酰胺干柱层析1氯仿2乙酸乙酯2甲醇
kwΒvΒtl2及 ≥ ³¨«¤§¨ ¬ ‹2us柱甲醇洗脱 o得到
化合物 v ow ∀正丁醇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o氯仿 !
#{v#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t期
甲醇梯度洗脱得化合物 x oy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t 黄色针晶k甲醇l o°³ uzy ∗
uz{ ε o ª2‹≤¯反应阳性 ∀t ‹‘ • k„¦¨·²±2§yl
∆³³° }{ qtvku‹ o§o€ |‹½ouχ oyχ2‹l oz qssku‹ o
§o€ |‹½owχ oxχ2‹l oy qxvkt‹ o§o€ v‹½o{2‹l o
y quykt‹ o§o€ v‹½oy2‹l ∀经与标准品 ‘ • o
׏≤ 对照 o确证为山柰酚 ∀
化合物 u 黄色针晶k甲醇l o°³ vtu ∗
vtw ε o ª2‹≤¯反应阳性 ∀t ‹‘ • k„¦¨·²±2§yl
∆³³° }z q{skt‹ o§o€ t qx‹½ouχ2‹l oz qzskt‹ o
§§o€ { qx ou qt‹½oyχ2‹l oz q||kt‹ o§o€ y‹½o
xχ2‹l oy qxwkt‹ o§o€ t q{‹½o{2‹l oy quzkt‹ o
§o€ t q{‹½oy2‹l ∀经与标准品 ‘ • o׏≤ 对
照 o确证为槲皮素 ∀
化合物 v 黄色针晶k甲醇l o°³ tzw ∗
tzy ε o ª2‹≤¯反应阳性 ∀t ‹‘ • k⁄ ≥’2§yl
∆³³° }tu qyukt‹ o¶ox2’ ‹l ots q{{kt‹ o¶oz2
’ ‹l ots quskt‹ o¶owχ2’ ‹l o{ qswku‹ o§o€
{ q|‹½ouχ oyχ2‹l oy q{{ku‹ o§o€ { q|‹½ovχ oxχ2
‹l oy qwvkt‹ o§o€ u qw‹½o{2‹l oy qutkt‹ o§o
€ u qw‹½oy2‹l ox qwz kt‹ o§o € z qv‹½ot­2
‹l ∀tv ≤ ‘ • k⁄ ≥’2§yl∆³³° }tzz qwyk≤2wl o
tyw qtx k ≤2zl otyt qux k ≤2xl otx| q{z k ≤2wχl o
txy qwvk≤2|l otxx qzk≤2ul otvw qzuk≤2vl o
tvs q{xk≤2uχ oyχl otus q|{k≤2tχl ottx qtvk≤2vχ o
xχl otsw quvk≤2tsl otsu qwxk≤2t­l o|{ qywk≤2
yl o|v qxzk≤2{l ozz qxuk≤2xδl ozy qw{k≤2vδl o
zw quwk≤2uδl oy| q|zk≤2wδl oys q|sk≤2yδl ∀经与
文献≈v 对照 o确证为紫云英甙 ∀
化合物 w 黄色粉末 k甲醇l o°³uws ∗
uwu ε o ª2‹≤¯反应阳性 ∀t ‹‘ • k⁄ ≥’2§yl
∆³³° }tu qywkt‹ o¶ox2’ ‹l ots q{|kt‹ o¶oz2
’ ‹l o| qzzkt‹ o¶ovχ2’ ‹l o| quskt‹ o¶ovχ2‹l o
| quskt ‹ o¶owχ2 ‹l oz qy{kt ‹ o§§o€ { qwr
uqt‹½ oyχ2‹l oz qxukt‹ o§o€ t q{‹½ ouχ2‹l o
y q{tkt‹ o€ z q{‹½oxχ2‹l oy qwtkt‹ o¶o{2‹l o
y quskt‹ o¶oy2‹l ox qvzkt‹ o§o€ z qx‹½ot­2
‹l ∀tv ≤ ‘ • kzx  ‹½o⁄ ≥’2§yl }tzz qvzk≤2
wl otyv q|uk≤2zl otyts q|zk≤2xl otxy qt{k≤2ul o
txy qtsk≤2|l otw{ quyk≤2wχl otww qyxk≤2vχl o
tvv qvwk≤2vl otut q{{k≤2tχl otus q|{k≤2yχl o
ttx qzzk≤2xχl ottw q|{k≤2uχl otsv q{sk≤2tsl o
tst qxuk≤2tδl o|{ qxtk≤2yl o|v qvzk≤2{l ozx qzt
k≤2xδl ozu q||k≤2vδl ozt qsxk≤2uδl oyz qztk≤2
wδl ox| q{xk≤2yδl ∀经与文献≈v 对照 o确证为金
丝桃甙 ∀
4 参考文献
t 郭澄等 q中国中药杂志 ot||s ~txkvl }ts|
u 金晓等 q中国中药杂志 ot||u ~tzkxl }u|u
v ‹¤µ¥²µ±¨  ·¨¤¯ q ׫¨ ƒ¯ ¤√²±²¬§¶q „§√¤±¦¨¶¬± • ¶¨¨¤µ¦«q
≤«¤³°¤± i ‹¤¯¯ot|{u }{v o|u
致谢 核磁共振氢谱 !碳谱由本校核磁共振室胡
沛然测定 ∀
t||x ) tu ) ut 收稿
5中药复方霰弹理论 ) ) ) 论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方法6一书简介
中药复方是我们的国宝 o然而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至今可以说仍处于前科学阶段 o缺乏较为理想的具体方法 ∀
本书从物质性角度提出了中药复方是由多种有效成分组成的 o是通过多途径来治病的理论 o并将这一理论定名为
霰弹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 o通过实验摸索 o该书提出了对中药复方具体的研究方法 o包括如何认识并解决中药复方
研究中的难点 ) ) ) 众多的物质成分 !煎煮中的新成分等 ∀作者在书中还设专章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尝试 !实验
设计以及如何从现代科学角度认识中药复方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 ∀对于一个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 o按照霰弹
理论 o颇有助于将其开发成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 o从而加快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该书已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t||y年 x月正式出版 o定价 | qxs元 o需要者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薛
燕同志联系k地址 }北京市先农坛街 t号 o邮编 }tsssxs o电话 }sts2yvstvvyy2utvl
#|v# 中国中药杂志 t||z年第 uu卷第 t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