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图 v 穿山甲组大鼠乳腺k ≅ tssl
小叶腺泡腔内多为乳汁 o腺泡显著扩大 o小叶的结缔组织
明显减少 o间质变薄层
图 w 猪蹄甲高剂量组大鼠乳腺k ≅ tssl
小叶腺泡腔见有乳汁 o腺泡明显扩大 o间质的结缔组织
变少 o形态结构与穿山甲组相仿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 o催乳中药主要是在产后泌乳不足
的情况下应用的 o其催乳作用很可能只有在泌乳不
足的动物身上才能显示出来 ∀为此 o本课题首先选
用了缺乳大鼠模型来对猪蹄甲和穿山甲的泌乳作用
进行实验观察以期符合中医用药实际 o采用氟中毒
可以引起模型大鼠乳汁分泌明显减少 o但又未完全
停止泌乳 o仔鼠仍得以生存 o造模是成功的 ∀但氟中
毒引起的大鼠催乳素降低和乳汁分泌减少的机制尚
未明了 o有待以后进行其他方法如多巴胺前体k Λ2
§²³¤l !x2羟色胺合成抑制剂 ) ) ) 对氯苯丙氨酸k°≤2
°l等的试验 o以进一步探讨其机理 ∀
现代研究表明 o母乳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
调节 o其中泌乳的发动与维持与 ° 的关系极为密
切 ∀在产褥期 o下丘脑2垂体2卵巢轴发生相应调节 o
分娩后 o血中的雌激素 !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 o其对
° 的抑制作用解除 o使 ° 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
作用 ∀经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清 °
含量 o结果显示猪蹄甲 !穿山甲可提高 ¤ƒ中毒后缺
乳大鼠血清 ° 水平 o猪蹄甲高剂量组与穿山甲组
水平相当 ∀现已明确 o产褥初期乳汁分泌良好与否
与 ° 的基础值k正常哺乳大鼠血清 ° 值l无关 o
而与授乳后 ° 值的反应性上升程度有密切关
系≈y ∀这些结果说明穿山甲和猪蹄甲纠正产后乳汁
分泌不足的机理是能在机体缺乳状况下对 ° 进
行调节 o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 ∀
显微形态学研究表明 o¤ƒ 模型组哺乳大鼠乳
腺形态学为不活跃分泌期 o穿山甲 !猪蹄甲高剂量组
乳腺组织形态学基本接近于正常大鼠的表现 ∀说明
二者均能保护 ¤ƒ中毒大鼠的乳腺组织 ∀其催乳机
制不仅立足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o还对乳腺组织结构
有保护作用 ∀
参考文献
≈t 李时珍 1 本草纲目k点校本l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u
≈u 唐慎微撰 1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k影印本l1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ot|x{
≈v 边振考 o胡光春 o吕晓顺 1 猪蹄甲用于催乳的研究 1 中国药学
杂志 ot||t ouykttl1yyv
≈w 高 英 o吕振兰 o李卫民 o等 1 穿山甲片与猪蹄甲的成分研究 1
中药材 ot|{| otukul }vw
≈x 王晓乐 o赵军宁 1 催乳药药效学研究方法评介 1 中药药理与临
床 ot||y okul }w{
≈y 森宏之 o他 1 产科 Η妇人科 ot|{y oxvkul }twt
≈责任编辑 方文贤
益气化瘀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唐迎雪
k山东中医药大学 o山东 济南 uxsstwl
摘要 目的 }从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阐明益气化瘀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k≤ l的合理性 ∀方法 }通过收集
资料对 ≤ 的病机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与结论 }以益气化瘀药为主是治疗 ≤ 的重要方法 o具有良好的
收稿日期 }t|||2st2sy
#yw#
第 ux卷第 t期
usss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x o²qt¤±qousss
临床疗效 ∀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气化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k≤ l属祖国医学/胃脘痛0 !
/痞满0等范畴 o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因其为癌前
状态 o部分可转为胃癌 o愈来愈受到医家的重视 ∀目
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o而中医药在治疗上已显
示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加强对 ≤ 治则方药的研
究 o以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o是亟待解决的课
题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 o结合临床实际 o笔者认为气
虚血瘀是 ≤ 发病及病理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 o益
气化瘀是治疗 ≤ 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
1 气虚血瘀是 ≤ 的病机关键
≤ 病因甚多 o凡外邪犯胃k特别是幽门螺杆
菌的感染l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七情内伤 !脾胃素
虚 o均能导致脾胃气滞 o升降功能失常 o日久必脾胃
气虚 ∀而脾胃气虚又容易使外邪侵入 o诚如古人曰
/脾旺不受邪0 o/脾虚百病由生0 ∀从现代医学角度
看 o≤ 的发病与胃粘膜局部的屏障和免疫功能受
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通过动物实验已得出结
论 o脾虚大鼠因其胃粘膜受损 o屏障功能减弱 o利于
幽门螺杆菌定居 o并引起炎症 ∀健康大鼠幽门螺杆
菌则难以成活 o不易引起 ≤ o证明了脾胃虚弱是
≤ 产生的根本原因 ∀临床医家也认为 o脾虚病人
大多免疫功能低下 o幽门螺杆菌感染性 ≤ 的病人
大多有脾虚症状 ∀王淑兰的研究结果表明 o≤ 以
脾胃气虚型及脾胃虚寒型占绝大多数≈t ∀从其胃粘
膜的微观辨证看 o胃镜下可见胃粘膜苍灰色 o且色调
不均匀 o大片苍白区 o组织缺血缺氧 o胃粘膜层萎缩
变薄 o所谓/痿者萎也0 o气血不足 o胃络失养 o萎弱不
荣 o亦属脾胃气虚之征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 o反复迁
延 o5素问#痹论6早有/病久入深 o营卫之行涩0之论 ∀
5脾胃论6亦言 }/脾胃不足 o皆为血病0 o故脾胃气虚
日久 o/清气遏而不升 o浊气逆而不降0 o又可加重气
滞而致血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o气虚血少 o血运无
力亦可致瘀 o如5景岳全书6云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
也 o盛则流畅 o少则壅滞 o故气血不虚不滞 o虚则无有
不滞者 ∀0脾还主统血 o唐容川曾说 }/血之运行上下 o
全赖于脾 ∀0若脾虚统摄无权 o离经之血即滞留于体
内以致瘀血 ∀因此 o≤ 病人除常见脾胃气虚症状
外 o还兼见胃脘隐痛 o舌质淡紫 o舌下脉络瘀紫增粗
或迂曲 !脉弦涩等血瘀气滞症 ∀临床研究发现 o≤
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
异 o并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慢性胃炎脾虚证均存
在较为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o按加权积分法进行综合
分析 o总积分值最高为萎缩性胃炎≈u ∀萎缩性胃炎
的高滞血证亦尤为明显 ∀可见 ≤ 的病机特点是
虚实夹杂 o气血失调 ∀瘀血是 ≤ 的病理产物 o而
瘀血阻滞又可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升降 o阻遏气血运
行 o使机体功能紊乱 o加重脾虚 ~瘀血不去 o新血不
生 o血行不畅 o脏腑失养 o脾胃益虚 o如此形成恶性循
环 o成为导致 ≤ 2肠化2异型增生2胃癌转化的重要
因素 o即5血证论6称 }/瘀血在经络脏之间 o则结为症
瘕 ∀0故气虚血瘀是 ≤ 病变的病机本质 ∀
2 益气化瘀的用药原则
鉴于脾胃气虚 o气虚血瘀是 ≤ 的主要病理基
础 o故治宜益气化瘀为重 ∀对此许多医家已成共识 ∀
如裴增嘉认为 }≤ 在发展演变过程中 o并非是单
一的某种证型 o而是虚实兼见 o寒热交错 o但其实质
主要是正气内虚 o胃络瘀阻 o因此认为益气健脾 o活
血化瘀要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v ∀孙维峰认为 }必
须在健脾的基础上使用活血化瘀药以阻断血瘀与脾
虚之间的恶性循环 o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w ∀
总之治疗 ≤ 必须标本兼顾 o益气与化瘀并举 o才
能使气旺血行 o血行瘀去 ~瘀去气血流通 o利于气血
化生 ~未瘀防瘀 o缩短病程 o提高疗效 ∀临床实践也
证明应用益气化瘀药治疗 ≤ 是行之有效的 ∀如
汪自源以益气化瘀药为主治疗 ≤ zx例 o方用丹
参 tx ªo黄芪 tx ªo党参 tu ªo元胡 | ªo川楝子 ts ªo
白芍 tu ªo薏苡仁 tu ªo八月札 tu ªo沉香曲 y ªo郁
金 | ª∀水煎服 o每日 t剂 ou个月为 t疗程 ∀结果 }
显效 wx例 o有效 uu例 o无效 {例≈x ∀吴连恩等用党
参 !炙黄芪 !白术 !白芍 !法半夏 !陈皮 !丹参 !红花 !仙
鹤草 !甘草等药组成益气活血方 o治疗气虚血瘀型慢
性胃炎 ys例 o其中 ≤ w{例 o慢性浅表性胃炎 tu
例 ∀结果症状明显改善 vv 例 o有效 ts 例 o无效 x
例 ∀总有效率为 {| qy h ∀ys例中随机抽取 vs例进
行胃镜及病理复查 o其中胃镜显效 |例 o有效 ts例 o
无效 tt例 o总有效率为 yv qv h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
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y ∀现代研究表明 o益气健脾
药如党参 !黄芪等 o确有改善胃肠血液循环 o增加胃
#zw#
第 ux卷第 t期
usss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x o²qt¤±qousss
肠血液供给 o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o促进组织修复
的作用 ~并能调整胃肠运动 o保护胃粘膜 o有利于屏
障功能的改善 ~益气健脾药还能调节胃泌素分泌及
胃蛋白酶活力水平 ~调节植物神经和激素第二信使
环核苷酸 o使血浆¦ °r¦ °比值上升 o改善临床
症状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o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
力 o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o从而增强胃肠道粘膜屏障
作用 o防止致癌物质侵袭 ∀有医家认为 o活血化瘀药
治疗 ≤ 的机理则在于扩张血管 o增加局部血流
量 o改善微循环 o促进萎缩腺体的再生及胃粘膜的修
复 ∀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 o还能纠正所谓
内脏粘膜及胶原组织变性 o对于自身免疫引起者有
效 ∀活血化瘀药又能在调节机体反应性的基础上直
接或间接地达到抗菌的目的 o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 o减少炎症渗出 o促进炎症吸收 ∀这些均为临床应
用益气化瘀药治疗 ≤ 提供了科学依据 ∀
治疗 ≤ 在强调应用益气化瘀药的同时 o还应
把握该病的病机特点 o注意灵活用药 o随证化裁 o以
提高疗效 ∀
2 q1 益气兼理气寓升降 ≤ 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胃 o其病机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o但主要症结在于
/滞0 ∀因胃为水谷之腑 o以通为用 o以降为顺 o降则
和 o不降则传导失司 o壅滞为病 ∀故治疗还应着眼于
/通0 o即通调气机 o消散瘀滞 ∀而脾胃同属中焦 o脾
为脏 o胃为腑 o两者相表里 ∀脾主运化 o胃主受纳 ∀
若胃气壅塞 o胃病及脾 o脾亦从而不运 o以致浊阴不
降 o清气不升 o故此时还当调节升降 o使脾胃之气机
和顺 ∀有医家认为 ≤ 临床常以虚为主 o虚实夹
杂 o乃病已入络 o胃弱脾虚 o升降失常 o因此 o治疗务
使/补而勿滞0 o/补不碍胃0 o补中寓调理升降 o且以
升为主 o升中有降 o升勿忘降 ∀对此临床医家积累了
大量用药经验 ∀如著名老中医朱良春在治疗 ≤
时擅用黄芪配莪术 ∀朱老指出 }黄芪补五脏之虚 o莪
术善于行气 !破瘀 !消积 o莪术与黄芪同用 o可奏益气
化瘀之功 o病变往往可以消弭于无形 ∀因为黄芪得
莪术补气而不壅中 o攻破并不伤正 o两药相伍 o行中
有补 o补中有行 o故临床应用可使器质性病变之病理
变化获得逆转≈z ∀单兆伟教授治疗 ≤ 善用枳壳
配桔梗 o取其一升一降 o意在调理升降 o顺应脾升胃
降之势 o对气滞腹胀久治不效者 o常可出奇制胜 ∀他
如葛根 !荷叶 !升麻等可升发脾气而达脾升胃降之
功 ∀单兆伟教授还告诫 o在运用理气药时 o勿过辛香
温燥 o损伤胃阴 o胃阴一亏 o则病难复 o可选用佛手
花 !绿梅花 !玫瑰花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李世平
治疗萎缩性胃炎 o以益气养胃 !调理升降为大法 ∀常
用黄芪补气升阳 ~白术 !甘草益气健脾 o合黄芪以益
气补中 o助其运转 ~柴胡 !升麻助黄芪升脾气 ~枳壳 !
陈皮降气宽中 o理气消痞 o与升麻 !柴胡相合则脾胃
气机升降有序 ∀
2 q2 益气以健脾为先 ≤ 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
实 o本虚是脾胃气虚 o从治病求本的原则出发 o应补
益脾胃之气 ∀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o故补气应以补
脾气为主 o而脾贵在运而不在补 o宜用轻灵之品鼓舞
脾气 o使胃纳渐增 o生化之源渐充 ∀ 5本草正义6有
/党参健脾运而不燥 o滋胃阴而不湿 o鼓舞清阳 o振动
中气0的描述 ∀单兆伟即常用党参 !白术 !山药 !扁
豆 !薏苡仁等甘平微温之品以健中益气 ∀
2 q3 活血兼顾养血 瘀血是 ≤ 病变过程中的病
理产物 o/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0 o故临床常见病人有
面色无华 !形体消瘦等血虚表现 o治疗当活血兼以养
血 o寓养血于活血之中 o配养血之品 o亦符合胃为多
气多血之腑 o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点 ∀活血化瘀药
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是活血养血药 o如当归 !丹参 !鸡
血藤等 ~二是活血祛瘀类 o如五灵脂 !桃仁 !红花 !川
芎 !延胡索等 ~三是破血逐瘀类 o如三棱 !莪术 !乳香 !
没药等 ∀临床应针对病人体质 !病情轻重 o选择适宜
作用强度的活血化瘀药 ∀单兆伟认为应首选丹参活
血养血 o功兼四物 ~他如可选桃仁 !红花 !当归等≈{ ∀
5用药心法6曾言 }/桃仁 o苦以泄滞血 o甘以生新血 ∀0
5本草衍义补遗6谓红花/少用养血0 ∀活血还应慎用
破血逐瘀之品 o因血瘀的病理过程较长 o欲祛除不可
急功 o当在缓图 ∀若攻伐太过 o徒伤正气 o脾胃益虚 o
往往加重病情 ∀
2 q4 兼证辨治 脾主运化水湿 o脾虚不运易生痰
湿 ∀湿阻中焦 o日久蕴而化热 o或热郁毒生 ~湿邪阻
遏气机 o气滞而血瘀 ∀瘀热互结或痰瘀 !毒瘀互结 o
使病情更为深重 o甚至恶变 ∀因此在应用益气化瘀
药的同时 o应根据病情酌配清热燥湿 !化痰软坚及清
热解毒药 ∀此外在用药时还要注意其他脏腑对脾胃
的影响 ∀
参考文献
≈t 王淑兰 1ws|例慢性胃炎辨证分型初探 1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o
t|{w oktl }vv
≈u 聂志伟 o陈治水 o郭黎明 o等 q脾虚证五种疾病甲襞微循环观察 q
#{w#
第 ux卷第 t期
usss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x o²qt¤±qousss
辽宁中医杂志 ot||s otzktsl }tt
≈v 裴增嘉 1 中药胃康 u号治疗 ≤ tt{例疗效观察 1 中国中西
医结合脾胃杂志 ot||z oxktl }w{
≈w 孙维峰 1 慢性胃炎与脾虚血瘀的关系 1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
杂志 ot||z oxkul }tuv
≈x 汪自源 1 益气化瘀法为主治疗 ≤ zx例小结 1 浙江中医学院
学报 ot||u otykul }tz
≈y 吴连恩 1 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 江苏中医 o
t||u oktl }vx
≈z 张肖敏 1 方药拾贝k十一l1 上海中医药杂志 ot|{v okttl }v{
≈{ 陆为民 1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1 中国中西
医结合脾胃杂志 ot||z oxktl }v|
≈责任编辑 古云霞
5本草纲目拾遗6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品种考证
谢宗万
k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摘要 目的 }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历史渊源 ∀方法 }通过文献查考 o结合实际疗效调
查进行分析 ∀结果 }5本草纲目6对石打穿无载 o只将石见穿列入/有名未用0 o且无产地记载与形态描述 ∀结论 }5本
草纲目拾遗6始载的石打穿 o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k仙鹤草l ~石见穿应为菊科植物鬼针草 o而不是唇形科植物华鼠
尾草 ∀ 5中国药典6t|zz年版一部的石见穿才是华鼠尾草 o华鼠尾草是近现代石见穿的新兴品种 ∀
关键词 石打穿 ~石见穿 ~品种考证 ~本草
石打穿和石见穿都是民间草药 o二者仅一字之
差 o有时则互为异名 ∀在临床应用上 o有共同之处 o
亦有相异之点 o且又各有异物同名品存在 o情况较为
复杂 ∀为了从基原上搞清其来龙去脉 o有必要首先
从本草文献上 o考证其品种 ∀
1 石打穿
石打穿始载于5本草纲目拾遗6≈t 卷五草部下 o
引明末葛祖方 }/一名龙芽草 !石见穿 !地胡蜂 !地蜈
蚣 ∀05本草纲目拾遗6云 }/龙芽草生山土 o立夏时发
苗布地 o叶有微毛 o起茎高一二尺 o寒露时开花成穗 o
色黄而细小 o根有白芽 o尖圆似龙芽 o顶开黄花 o故名
金顶龙芽 ∀一名铁胡蜂 o以其老根黑色 o形似之 ∀0赵
学敏引蒋仪5药镜#拾遗赋6云 }/滚咽膈之痰 o平翻胃
之哕 o石打穿识得者谁 0注 }/噎膈翻胃 o从来医者病
者群相畏惧 o以为不治之症 ∀余得此剂 o十投九效 o
不啻如饥荒之粟 o隆冬之裘也 ∀乃作歌以志之 ∀0歌
曰 }/谁人识得石打穿 o绿叶深纹锯齿边 o阔不盈寸长
更倍 o圆茎枝抱起相连 o秋发黄花细瓣五 o结实扁小
针刺攒 o宿根生本三尺许 o子发春苗随弟肩 ∀大叶中
收稿日期 }t|||2sv2st
间夹小叶 o层层对比相新鲜 ∀味苦辛平入肺脏 o穿肠
穿胃能攻坚 ∀采掇茎叶捣汁用 o麻浆白酒佐使全 ∀
噎膈饮之痰立化 o津咽平复功最先 ∀世眼愚蒙知者
少 o岐黄不识名浪传 ∀丹砂句漏葛仙事 o余爱养生著
数言 ∀0赵学敏 }/因此草亦有地蜈蚣之名 o故5百草
镜6疑为石见穿也 ∀0赵氏又引5葛祖方6 }/消宿食 o散
中满 o下气 o疗吐血各病 o翻胃噎膈 o疟疾 o喉痹 o闪
挫 o肠风下血 o崩痢食积 o黄白疸 o疔肿痈疽 o肺痈 o乳
痈 o痔肿 ∀0
从上述歌词来看 o石打穿的形态为茎圆 o高约 v
尺许 ∀叶绿色 o有深纹 o边缘有锯齿 o叶片长寸许 o阔
数分 o长为阔之倍 o秋季开黄花 o瓣小 ox枚 ∀果实稍
扁 o其上密生小针刺 ∀最特征之处 o为小叶片大小不
等 o成间歇状排列 o与歌中所云/大叶中间夹小叶0之
状极为吻合 ∀据此 o可以肯定其为蔷薇科植物龙芽
草 Αγρι µονια πιλοσα ¨§¨ ¥q≈u 而无疑 ∀亦即5救荒
本草6中之龙芽草和5伪药条辨6中之仙鹤草 ∀蒋仪
5药镜#拾遗赋6述及其功效/味苦辛平入肺脏 o穿肠
穿胃能攻坚0 ∀此处/穿肠0 !/穿胃0 !/攻坚0 o相应的
解释了/石打穿0药名的由来 ∀ /噎膈饮之痰立化 o津
咽平复功最先0说明了它对噎膈病k食管癌l等癌症
#|w#
第 ux卷第 t期
usss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x o²qt¤±qou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