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理#
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
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的抗癌增效作用 3
叶祖光 孙爱续 李春英 薛宝云 梁爱华
王金华 王智民 仝燕 冯浩
k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tsszssl
摘要 目的 }研究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
系 ≤ƒ2z和
的抗癌增效作用 ∀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敏感株人乳腺癌细胞 ≤ƒ2z及其阿霉素耐药株
≤ƒ2zr§µ和敏感株人口腔粘膜上皮样癌细胞
及其长春新碱耐药株
√uss的体外试验系统中 o采
用
¨ µ¨±¥¤∏°所报道的评价二药相互作用性质的试验方法 o对源于中药汉防己的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 }v种不同比例混合的 ≠¶2|y和阿霉
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对敏感株 ≤ƒ2z或
以及耐药株 ≤ƒ2zr§µ或
√uss的 ≤xs分数值之和
k≥ƒ≤l均小于 t qs o而且所有联合用药的等效曲线形态均为凹型 ∀结论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
合用药对上述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具有抗癌增效作用 ∀
关键词 双苄基异喹啉 阿霉素 长春新碱 抗癌增效 多药耐药性
≠¶2|y是从中药汉防己k Στεπηανια τετραν2
δραl中获得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o我们
以前的工作证明 o≠¶2|y 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
≤ƒ2zr§µ和
√uss的多药抗药性具有明显
的逆转作用≈t ∀本文拟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
细胞系 ≤ƒ2z及其多药耐药株 ≤ƒ2zr§µ和
人口腔粘膜上皮样癌细胞系
及其多药耐药
株
√uss的体外试验系统 o进一步研究 ≠¶2|y
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性
质 }增效 o相加或拮抗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药品与试剂 抗肿瘤药阿霉素和长春新
碱分别为中国浙江海门制药厂和北京医科大学
实验药厂的产品 o用生理盐水配制 o并过滤除
菌 ∀ ≠¶2|y为我所化学室制备 o将其溶于酸水
k³ yl中 o除菌过滤 ∀上述药液在试验时用
培养基配制成一系列的稀释液 ∀蓝四氮唑
k × ×l为美国 ≥¬ª°¤公司产品 ∀二甲基亚砜
k⁄ ≥l为沈阳新西化学试剂厂产品k分析
纯l ∀
1 q2 细胞株 人乳腺癌 ≤ƒ2z及其阿霉素耐
药株 ≤ƒ2zr§µ细胞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
液学研究所馈赠 ∀人口腔粘膜上皮样癌
及
其长春新碱耐药株
√uss细胞系由中国医学
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
培养和传代≈u ov ∀
1 q3 × × 法测定药物的抗癌活性 将癌细胞
悬液k ≤ƒ2z 和 ≤ƒ2zr§µ为 y ≅ tsw 细胞#
°¯ p t o
和
√uss为 v ≅ tsw 细胞# °¯ p tl按
每孔 tssΛ¯ 加入 |y孔培养板 o置入 vz ε 的 ≤ u
恒温箱培养过夜 o次日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试药
的培养液 o继续培养 zu«o然后用
¬²2 ¤§ wxs
型酶标仪 !波长为 xzs±°和 × × 法≈w 测定 ⁄
值 o并算出试药各种浓度的抑制率 o进而求出
≤xs ∀
1 q4 二药联合用药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以
各自单一用药的抗癌效价 ≤xs值为基础≈x oy o将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按不同比例混和 o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²qv|xzs{zt
#yxx#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期
制备成 v种不同比例的混合液 ∀ ≠¶2|y和阿霉
素 v种混和比例 }对亲代 ≤ƒ2z细胞系为 }uwΒ
v ouwΒt o和 zuΒt ~对多药耐药株 ≤ƒ2zr§µ细
胞系为 }tΒv otΒt和 vΒt ~≠¶2|y和长春新碱 v种
混合比例 }对亲代
细胞系为ΒwsssΒv owsss
Βt和tusssΒt ~对多药耐药株
√ussΒt q{Βv o
t q{Βt和 x qwΒt ∀在二药相互作用试验中 o除
上述联合用药组之外 o尚有相应的单一用药做
为对照 o根据二药混和液中每 t种试药的各自
实际药物浓度 o求出二药混和液中每 t种试药
的 ≤xs值 o以联合用药中 ≠¶2|y !阿霉素或长春
新碱的 ≤xs值除以它们相应的单一用药 ≤xs
值 o便得出 ≤xs的分数值kƒ≤l ∀将联合用药中
二药各自的 ≤xs分数值相加 o便等于 ≤xs分数
值之和k≥ƒ≤l ∀如果 ≥ƒ≤ 值大于 t qs o表明二
药相互作用的性质为拮抗 ~等于 t qs为相加 ~小
于 t qs为增效 ∀根据联合用药中各药的 ≤xs分
数值 o按
¨ µ¨±¥¤∏°所报道的方法标绘成等效
曲线≈z ∀在试验中 o每 t药物浓度设有 w个孔 ∀
重复试验 v次 ∀
2 结果
2 q1 阿霉素 !长春新碱和 ≠≥2|y抗癌活性 阿
霉素对亲代 ≤ƒ2z 及其多药耐药株 ≤ƒ2zr
§µ的 ≤xs分别为ks qs{u ? s qszzlΛ°²¯#pt和
kw qtt ? x qwulΛ°²¯ #p tk表 tl ∀ ≤ƒ2zr§µ
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下降约至 trxs ∀长春新碱
对
及其耐药株
√ u s s的 ≤xs分别为
ks qstu ? s qstsl okt quv ? s qx|lΛ°²¯ # pt ∀
√uss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下降至 trtsu qx
之多k表 ul ∀ ≠¶2|y 对 ≤ƒ2z 和 ≤ƒ2zr§µ
的 ≤xs值没有显著差别 o但 ≠¶2|y 对耐药株
√uss似有选择性抗癌活性 o其对
√uss的
≤xs值约为对亲代
的≤xs的trvkt q|tr
x qwzl ∀这说明其对耐药株
√uss的抗癌效
价强于对亲代
的抗癌作用 ∀
2 q2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的
抗癌作用 比较联合用药组 t和组 v的 ≤xs值
可以看出 o当在联合用药中 ≠¶2|y的比例增加
时 o阿霉素或长春新碱的≤xs则明显下降 ∀与
表 t ≠¶2|y和阿霉素单独用药及其联合用药
对体外培养 ≤ƒ2z和 ≤ƒ2zr§µ的抗癌作用
药物
≤xs Λ°²¯#p t
≤ƒ2z ≤ƒ2zr§µ
单独用药
≠¶2|y w q|v ? u q|t z qxx ? tt qww
阿霉素 s qs{u ? s qszz w qtt ? x qwu
≠¶2|y n
阿霉素
组 t ≠¶2|y s quu ? s qsv s qww ? s qy|
阿霉素 s qsuz ? s qssw t qw{ ? t qu|
组 u ≠¶2|y s qzt ? s qut s qw{ ? s qx{
阿霉素 s qsu| ? s qss| s qw{ ? s qx{
组 v ≠¶2|y s qyv ? s qwy t qt| ? t q{w
阿霉素 s qss| ? s qsssz s qv{ ? s qxw
注 }表中的数据为 v次试验结果的 ξ ? σ∀联合用药中组
t o组 u和组 v的 ≠¶2|yΒ阿霉素的比值分别为 } ≤ƒ2zΒuwΒv ouw
Βt和 zuΒt ~ ≤ƒ2zr§µ}tΒv otΒt和 vΒt ∀
表 u ≠¶2|y和长春新碱单独用药及其联合用药
对体外培养
和
√uss的抗癌作用
药物
≤xs Λ°²¯#p t
√uss
单独用药
≠¶2|y x qwz ? u q{y t q|t ? t quz
长春新碱 s qstu ? s qsts t quv ? s qx|
≠¶2|y n
长春新碱
组 t ≠¶2|y t qsy ? s q{w s qsw{ ? s qsxw
长春新碱 s qsss{s ? s qsssyv s qszz ? s qs|u
组 u ≠¶2|y t qwu ? s qzw s quw ? s qt|
长春新碱 s qsssvx ? s qssst| s qtv ? s qtt
组 v ≠¶2|y u qwy ? t qwu s quu ? s qs{
长春新碱 s qsssut ? s qssstu s qsww ? s qsus
注 }表中的数据为 v次试验结果的 ξ ? σ 联合用药中组
t o组 u 和组 v 的 ≠¶2|yΒ长春新碱的比值分别 }
}wsssΒv o
wsssΒt和 tusssΒt ~
√uss }t q{Βv ot q{Βt和 x qwΒt
阿霉素或长春新碱单独用药的 ≤xs值相比 o在
≠¶2|y和阿霉素的联合用药组 v 中阿霉素对
≤ƒ2z 和 ≤ƒ2zr§µ的抗癌效价提高约 ts
倍 o而在 ≠¶2|y和长春新碱联合用药组 v中长
春新碱对亲代
的抗癌效价提高 xz倍 o而对
耐药株
√uss抗癌效价提高 u{倍 ∀
表 v总结了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
合用药的 ≥ƒ≤ 值 ∀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
碱v种不同比例混和的联合用药≥ƒ≤值均小
#zxx#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期
表 v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 ≤ƒ2z和 ≤ƒ2zr§µ或
和
√uss的抗癌增效作用
癌细
胞
试验
次数
≠¶2|y n阿霉素的 ≥ƒ≤
组 t 组 u 组 v
≠¶2|y n长春新碱的 ≥ƒ≤
组 t 组 u 组 v
≥株 t s qyy s q{s s qxt s quu s quz s quu
u s qz{ s qzs s qsz s qvy s q|{ s q{w
v s qvx s q{s s qxt s qwt s qtz s qzt
ξ ? σ s qys ? s quu s qzz ? s qsy s qvy ? s qux s qvv ? s qts s qwz ? s qww s qx| ? s qvv
株 t s qsw s qtu s qs| s qsu s qtu s qs{
u s q{| s q|z s qwz s qsx s qv| s qtv
v s qwy s qty s quy s qvx s qwu s qzs
ξ ? σ s qwy ? s qwu s qwu ? s qw{ s quz ? s qt| s qtw ? s qt{ s qvt ? s qtz s qvs ? s qvw
注 }≠¶2|y n阿霉素联合用药中组 t o组 u和组 v的 ≠¶2|yΒ阿霉素的比值分别为 } ≤ƒ2zΒuwΒv ouwΒt和 zuΒt ~ ≤ƒ2zr§µ}tΒv o
tΒt和 vΒt ~≠¶2|y n长春新碱联合用药中组 t o组 u 和组 v 的 ≠¶2|yΒ长春新碱的比值分别为 }
}wsssΒv owsssΒt 和 tusssΒt ~
√uss }t q{Βv ot q{Βt和 x qwΒt ∀ ≥株和 株在 ≠¶2|y n阿霉素联合用药的试验中分别代表 ≤ƒ2z和 ≤ƒ2zr§µ~在 ≠¶2|y n长春
新碱联合用药的试验中分别代表
和
√uss ∀ ≥ƒ≤k¶∏° ²©©µ¤¦·¬²±¤¯ ¬±«¬¥¬·²µ¼ ¦²±¦¨±·µ¤·¬²±l代表抑制浓度k≤xsl分数值之和
于 t qs o而且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
药对多药耐药株 ≤ƒ2zr§µ或
√uss的 ≥ƒ2
≤ 值低于亲代 ≤ƒ2z或
的 ≥ƒ≤ 值 ∀图 t
和图 u中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
的等效曲线均为凹形 o而且对耐药株癌细胞的
等效曲线低凹的程度甚于对亲代癌细胞 ∀
图 t ≠¶2|y和阿霉素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敏感
株人癌细胞 ≤ƒ2z及其耐药株 ≤ƒ2zr§µ
抗癌增效作用的等效曲线
图 u ≠¶2|y和长春新碱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
敏感株人癌细胞
及其耐药株
√uss
抗癌增效作用的等效曲线
3 讨论
在本试验中 o≠¶2|y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
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o但与已知抗癌药阿霉素
或长春新碱相比 o≠¶2|y 的抗癌活性相对较弱
k表 t和表 ul ∀ ≠¶2|y对耐药株
√uss显示有
选择性抗癌作用 ∀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 o一些
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对耐药株的细胞具有独特
的选择性作用≈{ o| o即这类化合物对耐药株细胞
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对亲代敏感株的作用 ∀
在本试验中 o采用国际上较通用的评价二药相
互作用性质的试验方法≈z ∀联合用药试验结果
表明 o≠¶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 v种不同浓度
比例的联合用药无论对亲代人癌细胞 o还是对
耐药株人癌细胞均表现出抗癌增效作用k表 v o
图 t oul o而且 ≠¶2|y和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
用药对耐药株人癌细胞的抗癌增效作用表现更
为明显 o这表现在其 ≥ƒ≤ 值低于对亲代敏感株
人癌细胞的 ≥ƒ≤ 值 o而且其等效曲线低凹的程
度也较之为甚 ∀我们曾报道 o≠¶2|y对耐药株人
癌细胞具有逆转抗药性作用≈t ∀本试验又证明
≠¶2|y与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联合用药具有抗癌
增效作用 o而且这种抗癌增效作用不仅表现在
多药耐药株人癌细胞 o而且还表现在亲代敏感
株人癌细胞 ∀这一抗癌增效特点尚待在整体动
物体内实验系统中进一步研究 ∀
4 参考文献
t 叶祖光 o孙爱续 o李春英 o等 1 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2|y
对阿霉素或长春新碱耐药株人癌细胞的逆转抗药性作用 1
#{xx#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期
中国中药杂志 ot||{ ouvkzl }wuz
u 张晓红 o张福荣 o籍秀娟 o等 1
细胞耐药株的建立及其耐
药机制的探讨 1 药学学报 ot||w ou|kwl }uwy
v 刘叙仪 o孟松娘 o杨敬贤 o等 1 中药 vk补骨脂抽提剂l对耐
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 ≤ƒ2zr§µ多药耐药的逆转 1 中国
肿瘤临床 ot||z ouwkxl }vux
w 叶祖光 o孙爱续 o李兰芳 o等 1 汉防己甲素对阿霉素或长春
新碱耐药株人癌细胞的逆转抗药性作用 1 中国中药杂志 o
t||y out }vy|
x ¤µ·¬± ≥ o§∏²¯¤ ¤±§ ¬¯«²∏¶ • q √¨ µ¨¶¤¯ ²©
≤«¯²µ²´ ∏¬±¨ ¶¨¬¶·¤±¦¨ ¬± °¯ ¤¶°²§¬∏° ©¤¯¦¬³¤µ∏° ¥¼ ∂ µ¨¤2
³¤°¬¯q≥¦¬¨±¦¨ ot|{z ouvx }{||
y ≠¨ ∏ª∏¤±ªo∂¤± ⁄¼®¨ ±²¬ ¤±§ ≤¤¶·µ¤±²√¤ ∂¬±¦¨±·q׫¨
°²·¨±·¬¤·¬±ª ¦·¬²± ²© × ·¨µ¤±§µ¬±¨ ¬± ≤²°¥¬±¤·¬²± º¬·«
≤«¯²µ²´ ∏¬±¨ ²µ ±¬±ª«¤²¶∏¤ª¤¬±¶·≤«¯²µ²´ ∏¬±¨ ≥ ±¨¶¬·¬√¨¤±§
¶¨¬¶·¤±·ƒ¤¯¦¬³¤µ∏° ¤¯¤µ¬¤q
¬²¦«¨ °¬¦¤¯ ¤±§
¬²³«¼¶¬¦¤¯
¶¨¨¤µ¦« ≤²°°∏±¬¦¤·¬²±¶ot|{| otyxkul }zx{
z
¨ µ¨±¥¤∏° ≤ q ·¨«²§©²µ× ¶¨·¬±ª©²µ≥¼±¨ µª¼ º¬·« ±¼
∏°¥¨µ²© ª¨ ±·¶q²∏µ±¤¯ ²©±©¨ ¦·¬²∏¶⁄¬¶¨¤¶¨¶ot|z{ otvz }
tuu
{ ≠¨ ∏ª∏¤±ª¤±§ ∂¤± ⁄¼®¨ ±²¬q≥¨¯ ¦¨·¬√¨ ±·¬°¤¯¤µ¬¤¯ ¦2
·¬√¬·¼ ²© × ·¨µ¤±§µ¬±¨ ¤ª¤¬±¶·≤«¯²µ²´ ∏¬±¨ ¶¨¬¶·¤±·°¯ ¤¶°²§¬2
∏° ©¤¯¦¬³¤µ∏° q
¬²¦«¨ °¬¦¤¯ ¤±§
¬²³«¼¶¬¦¤¯ ¶¨¨¤µ¦« ≤²°°∏2
±¬¦¤·¬²±¶ot|{| otx| }uwu
| ∞®²±ª o°¤µ·µ¬§ª¨ ≥ o±§¨µ¶²± o¨ ·¤¯ q°¯ ¤¶°²§¬∏°
ƒ¤¯¦¬³¤µ∏°}∞©©¨ ¦·¶²© °«¤¨ ¤±·«¬±¨ o ¤·∏µ¤¯ ¼¯ ¦¦∏µµ¬±ª
¬¶¥¨ ±½¼¯¬¶²´ ∏¬±²¯¬±¨ ®¯¤¯²¬§o²± ≤«¯²µ²´ ∏¬±¨ 2µ¨¶¬¶·¤±·¤±§2
¶¨±¶¬·¬√¨°¤µ¤¶¬·¨¶¬± √¬·µ²o¤±§·¶±©¯∏¨ ±¦¨ ²± ≤«¯²µ²´ ∏¬±¨
¦·¬√¬·¼ q±±¤¯¶²© ×µ²³¬¦¤¯ §¨¬¦¬±¨ ¤±§°¤µ¤¶¬·²¯²ª¼ ot||t o
{xkul }usx
t||{2sx2ux收稿
仙珍骨宝胶囊对泼尼松
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3
胡彬 李青南 李朝阳 吴铁 黄连芳
k广东医学院骨生物学研究室 湛江 xuwsuvl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仙珍骨宝对糖皮质激素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o并比较量效关系 ∀
方法 }vy只 v月龄 ⎯ ≥⁄大鼠 o随机分为激素模型k灌胃醋酸泼尼松 w qx°ª#®ªp t ou次r周l和仙珍骨宝
高 !中 !低剂量组ks qu os qw os q{ª#®ªp t#§p t ¬ªy次r周l o实验于第 |s天处死 o取胫骨上段行不脱钙骨制
片骨形态计量学分析 ∀结果 }激素模型组较年龄对照组骨量减少 o破骨细胞增多 o骨形成参数减少 o仙珍
骨宝组与糖皮质激素模型对照 o明显抑制骨吸收 o且骨形成参数增加 o阻止骨量的丢失k h ×¥qµn
|t quv h l o高剂量有明显疗效 o中低剂量无效 ∀结论 }仙珍骨宝胶囊有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大鼠骨丢失
的作用 o高剂量疗效显著 ∀
关键词 醋酸泼尼松 骨质疏松 骨小梁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糖皮质激素k≤l己为临床常用 o其副作用
可诱导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o严重者发生骨折 o已
受到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o但目前未
有理想药物 ∀已证实补肾中药对大鼠骨质疏松
有预防作用≈t ∗ v o证实了中医肾主骨理论 ∀本
文探讨中药淫羊藿 !蛇床子组成复方胶囊剂型
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 ∀
1 材料和方法
1 q1 药物 醋酸泼尼松k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生产 o批号 |ysvszl o每片 x°ªo用前用生理盐
水配成 w qx°ª# °¯ p t的混悬液 ~中药复方仙珍骨
宝 }由本院医药科技开发中心从箭叶淫羊藿 !蛇
床子中提取 o加入珍珠层粉制备成 s qv{ªr片胶
囊 复 方 制 剂 k组 方 中 国 专 利 申 请 号
|vtutxyx÷l ∀药材原料由广东湛江市药材公
司提供 ∀四环素k上海新亚制药厂生产 o批号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²qv|wzsvyz
#|xx#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