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方法准确 !灵敏 !快速 !简便 o能起到控制舒肝胶
囊质量的作用 ∀
5 参考文献
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编 q中药志 q第 t 册 q第 u
版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v qt{v
u 王永祥 o汪为群 o黄季平 o等 q白芍总甙对小鼠四氯化碳肝
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q中国药理学通报 ot|{{ owkyl }vyu
v 王宝琴 q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 q北京 }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 ot||w qt||
w 伍丕娥 o邓晓鸿 q复方肠安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q中国中药
杂志 ot||y outkwl }uuy
x 凌俊英 o赵晓春 o刘丽萍 o等 q栀子金花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q
中成药 ot||x otzkzl }t{
y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 q黄酮化合物
鉴定手册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t qw
t||z2tt2tu收稿
香荚兰素比色法
测定茶多酚口含片中儿茶素含量
魏毅 k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广州 xtsxtxl
王娟 罗杰英 k湖南中医学院 长沙 wtssszl
摘要 目的 }建立改良香荚兰素比色法测定茶多酚口含片中儿茶素含量 ∀方法 }取样品乙醇液
wsΛ¯ o置于 x°¯ 容量瓶中 o分别加水 t qs°¯ ot h香荚兰素浓盐酸液加至刻度 o摇匀 ows°¬±后 o于 xsx±°测
定吸收度 o在 z qx{ ∗ xv qsxΛª线性关系良好kρ s q|||{l ∀结果 }口含片儿茶素平均标示量 || qvx h o
ΡΣ∆ t qsv h ∀结论 }该法简便 o快速 o辅料无干扰 o可用于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分析 ∀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香荚兰素 比色法 含量测定
茶多酚k×°l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
质 o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t ou ∀可抑制细菌的
׃酶 o抑制细菌在牙齿表面的粘附 o有明显的
抗龋齿作用 o且可直接抑制或杀死致龋菌 o而无
耐药性产生≈v ow ∀其抗龋齿主要有效成分为总
儿茶素 ∀我们根据上述作用研制成 ×° 口含
片 o目前尚未见制剂中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的
报道 ∀为控制产品质量 o我们确定了香荚兰素
比色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的分析条件 ∀该方法简
便 o快速 o无干扰 o用于该制剂中含量测定结果
满意 ∀
1 仪器与材料
uyx型紫外分光光度计k岛津l otus2su紫
外分光光度计 ∀×°原料k|s qy{ h l及儿茶素对
照品由湖南农业大学提供k|| qus h l ∀茶多酚
口含片由茶多酚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硬脂酸 !
甘露醇等组成k自制l ∀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法与结果
211 样品液和对照品液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
s quzttªo用水超声溶解kvs°¬±l o称入 xs°¯ 容
量瓶中 o加水稀释至刻度 o摇匀 o即得样品溶液
k约含儿茶素 t°ªr°¯ l ∀精密称取 ×° 对照品
s qsv{uªo置 xs°¯ 容量瓶中 o乙醇加至刻度 o溶
解摇匀 o即对照品溶液ks qzxz|°ªr°¯ l ∀
2 q2 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吸取样品溶液 vsΛ¯ !
对照品溶液 xs qsΛ¯ o分别置于 x°¯ 容量瓶中 o加
水 t qs°¯ o用 t h香荚兰素浓盐酸液加至刻度 o
摇匀 ows°¬±后 o以水代替样品液为空白 o于 wss
∗ zss±°扫描 ∀结果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xsx qu
±° o故确定测定波长为 xsx±° ∀
2 q3 标准曲线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儿茶素对
照液 ts ous ovs ows oxs ozsΛ¯ 于 x°¯ 容量瓶中 o
同 2 q2操作 o测定值经回归处理 o得回归方程为
Αn s .stzw| Ξ n s .swwzv , ρ s q|||z ∀
#zwv#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y期
2 q4 稳定性试验 取 wsΛ¯ 对照品溶液两份 o
分置 u个 x°¯ 容量瓶中 o分别加水 t qs°¯ 或乙
醇 t qs°¯ o按 2 q3法测定不同时间的吸收度 o结
果见表 t ∀
表 t 稳定性试验表
时间 °¬± 加醇吸收度 加水吸收度
s s qxsx s qwus
ts s qxss s qwys
vs s qxss s qwwx
ws s qw|x s qwux
xs s qw{s s qwux
zs s qwzs s qwus
|s s qwys s qwus
tss s qwxs s qwtx
由表 t可见 o当样品液加入 t°¯ 水 o显色
后 o宜在 ws ∗ tss°¬±测定k ΡΣ∆ s q|| h l o与文
献法≈x 用乙醇时在 ws°¬±后的测定结果基本一
致 ∀
2 q5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取 wsΛ¯ 对照品液依
2 q3法操作 o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显色剂 o用水
加至刻度 o摇匀 ows°¬±后测定 o结果见表 u ∀
表 u 显色剂用量对吸收度的影响
用量 °¯ 吸收度
w q{s s qw|v
w qvs s qw|x
v q{s s qw|s
v qvs s qwwx
u q{s s qvzs
u qvs s qvus
由此可见显色剂用量以不少于 v q{°¯ 为
宜 o为方便操作取 w qs°¯ ∀
2 q6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液 wsΛ¯ 共 x份 o
按 2 q3法显色测定 o结果 ΡΣ∆ t .xw%(ν xl ∀
2 q7 回收率试验 取不含 ×°的空白片 x片 o
分置于 x个 ux°¯ 容量瓶中 o精密加入儿茶素对
照品液 kz qys°ªr°¯ l x qss°¯ o加水 o超声 vs
°¬± o使片剂溶散 o加水至足量 o摇匀 o静置 o滤纸
过滤 o取续滤液 usΛ¯ o按 2 q3法显色测定 o计算 o
结果见表 v ∀
2 q8 样品测定 精密称各样品 s qvussªo依上
配制成样品液k约含儿茶素 t°ªr°¯ l o取 wsΛ¯ o
按标准曲线法显色测定 o计算 ov批口含片测定
结果分别为 tx qs{ h otx qzz h otx qxy h o平均
标示量 || qvx h oΡΣ∆ t qsv h ∀
表 v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加入量 检出量°ª
回收率
h
ξ
%
ΡΣ∆
h
vy qww |x q{|
vz qty |z qz|
v{ qss vz qxu |{ qzw |z q|z t q{x
vy q{s |y q{w
v{ quv tss qys
3 讨论与小结
3 q1 茶多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中 o采
用酒石酸铁法测定茶多酚为定量指标 o但 ×°
口含片的抗龋有效成分为儿茶素类 o以儿茶素
类的总量作为 ×° 口含片定量标准 o更符合疗
效要求 o更能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 ∀
312 依文献法≈x 用香荚兰素法测定总儿茶含
量 o以无水乙醇为溶媒与 t h香荚兰素浓盐酸
试剂显色 o测定吸收度时 o比色池表面极易吸附
一层薄薄的雾滴 o可引起吸收值偏高 o故每次测
定前 o必须用擦镜纸将池壁擦净后 o立即测定 o
操作繁琐且易产生误差 o使吸收值结果偏高 ∀
而改用水代替 t qs°¯ 无水乙醇后 o则无上述现
象发生 o但其吸收度在无水乙醇中显色测定相
比略有减小k见表 tl o其吸收度稳定性与可操
作性改良法均优于文献法 ∀
3 q3 本法具有回收率高 o操作简便 o重现性好 o
灵敏度高的特点 ∀
4 参考文献
t 杨贤强 o曹明富 o沈生荣 o等 q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q茶
叶科学 ot||v otvktl }xt
u 陈为钧 o万圣勤 q茶多酚药效学研究概况 q中草药 ot||v ouw
k|l }w|v
v 黄可泰 o洪方耀 o杨贤强 o等 q茶多酚对口腔变形链球菌抑
制作用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q中国茶叶 1t||u okwl }w
w ¤®¤«¤µ¤o¤º¤¥¤·¤≥ o±² o¨·¤¯ q±«¬¥¬·²µ¼ ∞©©¨ ¦·²© ≤²2
²¯±ª × ¤¨ °²¯¼³«¨ ±²¯¶²± ¯ ∏¦²¶¼¯ ×µ¤±¶©¨µ¤¶¨¶²© ≥·µ¨³·²¦²¦2
¦∏¶∏·¤±¶q³³¯¬¨§¤±§ ∞±√¬µ²±° ±¨·¤ ¬¦µ²·¬²¯²ª¼ ot||v ox|
kwl }|y{
x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q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
册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v qxv
t||z2ts2tw收稿
#{wv# 中国中药杂志 t|||年第 uw卷第 y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