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论文#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有效成分的定性
许明淑t o黄璐琦t o付梅红t o叶和春u o李国凤u
kt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u q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 o北京 tsss|vl
≈摘要 目的 }诱导出贯叶金丝桃的愈伤组织 o并确定其中含有金丝桃素 ∀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采用组织培养
技术 o进行贯叶金丝桃的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o用 °≤ 方法确定其中含有的金丝桃素 ∀结果和结论 }最佳诱导条件
是 ≥基本培养基加入生长调节物质 u ow2⁄kw Λª#p tl和 y2
ks qu Λª#p tl ∀叶腋等分生组织较多的部位易于诱
导愈伤组织 ∀诱导出的愈伤组织 o经 °≤ 方法确定其含金丝桃素 ∀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愈伤组织 ~金丝桃素
≈中图分类号 u{w qt ~≥ xyz qswv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tu2s{tv2sv
贯叶金丝桃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 o又称贯叶
连翘 !千层楼 o为多年生植物 ∀分布于我国河北 !河
南 !陕西 !甘肃 !山东 !新疆 !四川等地 ∀现代研究表
明其主要成分金丝桃素 !伪金丝桃素在抗艾滋病毒 !
抗抑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t ∀由于贯叶
金丝桃的巨大开发价值 o引起了人们掠夺性的采集 ∀
为了减轻资源压力 o本文进行了贯叶金丝桃愈伤组
织诱导和其有效成分金丝桃素的定性研究 o为获得
高产细胞系打下基础 ∀
1 材料和方法
1 q1 材料 !试剂 !仪器
材料 }贯叶金丝桃 Ηψπεριχυ µ περφορατυ µ q
t|||年 |月采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o
经黄璐琦博士鉴定 ∀将挖来的贯叶金丝桃植株移栽
到花盆里 o等生长恢复时取植物的不同部位作为组
织培养实验的外植体 ∀外植体在乙醇中漂洗一下 o
使材料表面弄湿 o然后用 s qt h升汞浸泡 t °¬±o无
菌水反复冲洗 o用滤纸吸干 ∀
试剂 }甲醇k优质醇l o高纯水 o金丝桃素对照品
k东方生物技术试剂公司购入l ∀
仪器 }高效液相测定仪 ≤2yk日本岛津l o泵为
≈收稿日期 usst2s|2us
≈基金项目 中国中医研究院苗圃工程ksxsyl
≈联系人 黄璐琦
日立 2ztss o检测器为日立 2zwss o积分仪日立 2
zxss ∀
1 q2 方法
1 q2 q1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的诱导 徐元红≈u 等
人在进行胚芽再生植株研究中发现 ≥培基中加入
u ow2⁄和 y2
均诱导出愈伤组织 ∀本实验在此基
础上进行了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 o并据
此实验结果 o利用叶腋部分进行不同培养基和生长
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 ∀ux ε 暗培养 ous §后
进行观察 ∀
1 q2 q2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中金丝桃素的定性
取培养的愈伤组织约 30ª o乳钵粉碎 o乙醇冷浸 uw «
后 o用超声提取仪超声处理 us °¬±o取滤液进行
°≤ 测定 ∀
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 µ²°¤¶¬¯ ≤t{ o粒度 x Λ t o
w qy °° ≅ uxs °° ∀流动相分别为甲醇2s qx °²¯ #
pt磷酸二氢钠k|xΒxl ~甲醇2s qx °²¯#pt磷酸二氢
钠k|zΒvl ~甲醇2s qt h 盐酸k|zΒvl o流速 t qs °¯ #
°¬±p t ∀检测波长 u{s ±° o柱温 ux ε ∀
2 结果与讨论
2 q1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的诱导
2 q1 q1 不同外植体的诱导 取贯叶金丝桃的叶
腋 !嫩茎 !叶片 v个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
织的诱导 o结果见表 t ∀
#vt{#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
表 t 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结果
不同部位 生长速度 形状 可能原因
叶腋
大约 tx §后见有愈伤组织长
出 o其生长速度最快
颜色多呈黄色 o带有不少黑色
褐化部分
分生组织较多 o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 o且植物组织
的新陈代谢旺盛
茎段
大约 us §后长出愈伤组织 o生
长速度其次
颜色黄色较多 o带有少量黑色
部分
细胞的分化程度其次 o植物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叶片
us 多天后长出愈伤组织 o生
长速度最慢
颜色呈黄色
细胞的分化程度高
愈伤组织诱导的难易与外植体的分化程度有
关 o植物组织的分化度越低越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 o
分化度高很难诱导出愈伤组织≈v ∀在贯叶金丝桃
诱导实验中发现分生组织较多的叶腋部分最易于诱
导出愈伤组织 ∀但这种部位的新陈代谢也很旺 o易
堆积代谢产物 o所以长出的愈伤组织带有不少黑色
部分 ∀
2 q1 q2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诱导 往 ≥ o
x o• «¬·¨
基本培养基中分别加入u ow2⁄uΛª#pt和y2
s qu Λª#p t o进行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的诱导 ous
§后观察结果 o其结果见表 u ∀
表 u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
培养基组分 诱导率r h
≥ n u ow2⁄ u Λª#p t n y2
s qu Λª#p t |s
x n u ow2⁄ u Λª#p t n y2
s qu Λª#p t {x
• «¬·¨ n u ow2⁄ u Λª#p t n y2
s qu Λª#p t zx
从实验中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以 ≥为基本培
养基的诱导率最高 o所以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时使
用 ≥基本培养基为好 ∀
2 q1 q3 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诱导 以 ≥加 y2
s qu Λª#pt为基本培养基 o进行不同浓度 u ow2⁄
条件下的诱导实验 ∀实验结果见表 v ∀
表 v 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
培养基组分 诱导率r h
≥ n y2
s qu Λª#p t n u ow2⁄ w Λª#p t ||
≥ n y2
s qu Λª#p t n u ow2⁄ u Λª#p t |s
≥ n y2
s qu Λª#p t n u ow2⁄ t Λª#p t {x
随着培养基成分中的生长素 u ow2⁄含量的减
少 o愈伤组织被诱导出的成功率降低 o通过观察发现
被诱导之后其生长速度也是随着 u ow2⁄含量的减少
而减慢 ∀
2 q2 金丝桃素高效液相色谱的检出
本文采用了 v种流动相体系 o在贯叶金丝桃愈
伤组织提取液色谱图中均发现了保留时间和金丝桃
素对照品峰一致的色谱峰k图 tl o故可确定愈伤组
织中含有金丝桃素 ∀
图 t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 °≤ 图
q金丝桃素对照品
q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提取液
¤q金丝桃素
所示流动相为甲醇2s qx °²¯#p t磷酸二氢钠缓冲液k|zΒvl
3 小结
3 q1 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易于诱导 o实验中所得
到的较佳诱导条件是 ≥基本培养基加入 u ow2⁄kw
Λª#ptl和 y2
ks qu Λª#ptl ∀
3 q2 对于贯叶金丝桃的外植体的不同部位 o叶腋
分生组织较多的部位易于诱导愈伤组织 ∀
3 q3 诱导出的贯叶金丝桃愈伤组织 o经过 °≤
定性 o确定出愈伤组织中含有金丝桃素 ∀
≈参考文献
≈t 刘一兵 q贯叶金丝桃的研究进展 2原植物 !采收 !制剂和化学
部分 q国外医药 q植物药分册 ot||{ otvkvl }|| q
≈u 徐元红 o李发荣 o王吉吉之 q贯叶连翘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q
中草药 ot||| okul }tvu q
≈v • q巴而茨 q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 q科学出
版社 ot|{v q| q
#wt{#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
Ινδυχτιον οφ Χαλλυσ οφ Ηψπεριχυµ περφορατυµ Λ .
ανδ ΘυαλιτατιϖεΙδεντιφιχατιον οφ Αχτιϖε Χονστιτυεντσ οφ ιτσ Χαλλυσ
÷ ¬±ª2¶«∏t o ∏2 ¬´t oƒ ¬¨2«²±ªt o×∞ 2¨¦«∏±u o ²∏2©¨ ±u
kt q±¶·¬·∏·¨ ²© ≤«¬±¨ ¶¨ ¤·¨µ¬¤ §¨¬¦¤o¦¤§¨ °¼ ²© ×µ¤§¬·¬²±¤¯ ≤«¬±¨ ¶¨ §¨¬¦¬±¨ o
¨ ¬¬±ªtsszss ~
u q±¶·¬·∏·¨ ²©
²·¤±¼ o≤«¬±¨ ¶¨ ¦¤§¨ °¼ ²© ≥¦¬¨±¦¨¶o
¨ ¬¬±ªtsss|v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 ¦¤¯ ∏¯¶²© Η . περφορατυ µ ¤±§¬§¨ ±·¬©¼ «¼³¨µ¬¦¬±¤±§³¶¨∏§²«¼³¨µ¬¦¬±
²©¬·¶¦¤¯ ∏¯¶q Μετηοδ : ׫¨ ¦¤¯ ∏¯¶º¤¶¬±§∏¦¨§¬± §¬©©¨ µ¨±·¦∏¯·∏µ¨ ¦²±§¬·¬²±¶ o¤±§¤¦·¬√¨¦²±¶·¬·∏¨ ±·¶º µ¨¨ §¨·¨µ2
°¬±¨ §¥¼ °≤ q Ρεσυλτ ανδ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²±¶²©¦¤¯ ∏¯¶©µ²° §¬©©¨ µ¨±·³¤µ·¶º µ¨¨ §¬¶¦∏¶¶¨§o·«¨ ¬±2
§∏¦·¬²±µ¤·¨ ²©·«¨ ¯¨ ¤©¤¬¬¯ ¥¨¬±ª·«¨ «¬ª«¨¶·q׫¨ ≥ ¥¤¶¬¦° §¨¬∏° º¬·«w Λª#p t u ow2⁄¤±§s qu Λª#pt y2
º¤¶·«¨ ¥¨¶·²©¤¯¯¶¦µ¨ ±¨¨ § ° §¨¬¤q ¼³¨µ¬¦¬±¬±·«¨ ¦¤¯ ∏¯¶¬¶§¨·¨µ°¬±¨ §¥¼ °≤ q
[ Κεψ ωορδσ] Ηψπεριχυ µ περφορατυ µ ~¦¤¯ ∏¯¶ ~«¼³¨µ¬¦¬± ¤±§³¶¨∏§²«¼³¨µ¬¦¬±
≈责任编辑 袁桂京
0九五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藏那曲冬虫夏草
半野生抚育及开发研究0在重庆通过鉴定
该项目是/九五0国家科技攻关计划5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6项目中5ts个创新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6专题中课题之
一 ∀t||y年 tt月正式下达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西藏那曲科委有关科研人员 o在海拔 wzss多米的藏北高原经过几年来的艰苦探索 o已按计划完成和
超额完成了研究任务及攻关合同各项指标 ousst年 w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取得了多项突破和创新 ∀
从那曲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虫体组织 !子囊孢子带菌幼虫等多种途径分离纯化 o获得了那曲冬虫夏草无性阶段的纯菌株 o
探明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o鉴定为中国被毛孢 o与四川康定 !阿坝等地冬虫夏草的无性阶段菌种系同一种真菌 o从而澄清了学
术界多年来对冬虫夏草无性型多种类的争议 ∀
发现了那曲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系一新种 o定名为比如蝠蛾 Ηεπιαλυσ βιρυενσισ • ¤±ª σπ νοϖo探明了该虫的生活史 !生物
学 !生态学k包括微生态学l特性 o及幼虫营养生理学的规律 ∀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 o首创了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中寄主昆虫高羽化率 !高交配率 !高孵化率 !低成本的/三高一低0的虫种
繁殖技术以及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菌种繁殖和接种新技术 o提高了幼虫感菌率 o在海拔 wzss多米的藏北高原首次培殖出了与
野生冬虫夏草形态一致 o成份相近符合中国药典的冬虫夏草 ∀并创造了 v q{ 株r η的高产纪录 ∀
探明了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中菌种侵染寄主昆虫的机理 o寄主幼虫感菌发病僵化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以及僵虫形成子
实体的机理和条件 ∀
通过研究取得了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的菌种繁殖 !寄主昆虫培育和接种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o将半野生抚育冬虫夏草
的生活周期由自然界的 y年以上缩短到 w年以内 o在科学与实践中均具有重意义 ousst年 tt月在重庆通过了鉴定 o以魏江春
院士为首的全体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居当前国家领先水平 o建议申报省部级一等奖 ∀该成果为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 !
再生 !持续利用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
k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尹定华l
#xt{#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