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表 3 不同生长期黄芩的干根质量、鲜根质量和折干率
Table 3 Weight of dry root , fresh root , and ratio of S1
baicalensis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采收日期/ 月2日 鲜根质量/ g 干根质量/ g 折干率/ %
09212 602. 3 319. 2 53
09227 596. 7 310. 3 52
10212 632. 9 348. 1 55
10227 665. 3 385. 9 58
11219 629. 8 346. 4 55
11230 586. 4 304. 9 52
12205 572. 4 257. 6 45
01206 554. 9 244. 2 44
条件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规律有一定的内
在联系。从产量和 3 种黄酮类成分的量两方面因素
综合考虑 ,认为陕西商洛地区栽培黄芩的最佳采收
时期应为栽培后第二年的 10 月和 11 月。
中药的药效为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这已成
为共识。而在现有的多数文献中 ,仅以单一的化学
成分黄芩苷为指标来评价黄芩药材质量 ,具有其局
限性。本实验以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3 个指
标综合反映药材有效成分的量并总结其内在规律 ,
能更科学地反映药材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药典 [ S]1 20051
[ 2 ] Kovács G , Kuzovkina I N , Szo″ke E′, et al1 HPLC Determina2
tion of flavonoids in hairy2root cultures of Scutel laria ba2
icalensis Georgi [J ]1 Chromatogr S up ple , 2004 , 60 (1) : 812
851
[ 3 ] 李 林 , 曾耀英 , 黄秀艳 , 等1 黄芩苷对不同刺激剂诱导的
小鼠 T 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J ]1 中草药 , 2008 , 39
(8) : 1188211911
[ 4 ] 张喜平 , 田 华 , 程琪辉1 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J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3 , 19 (11) : 1212212151
[ 5 ] Li H B , Jiang Y , Chen F1 Separation met hods used for
Scutel laria baicalensis active component s [J ]1 J Chromatogr
B , 2004 , 812 (122) : 27722901
[ 6 ] 朱陵群 , 李伟华 , 王硕仁 , 等1 黄芩苷对神经细胞缺氧糖2再
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1 中草药 , 2007 , 38 (2) : 23822411
[ 7 ] 梁 英 , 韩鲁佳1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J ]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 8 (6) : 92141
[ 8 ] 徐 峰 , 闫龙民 , 车 勇1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J ]1 时珍国
医国药 , 2000 , 11 (5) : 4641
[ 9 ] 张淑兰 , 吴维凤 , 辛玉霞1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J ]1 中国农村
小康科技 , 2005 , 4 : 382391
[ 10 ] 杜连恩1 水浇地黄芩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J ]1 衡水
师专学报 , 2002 , 4 (4) : 591
[ 11 ] 宋双红 , 张 媛 , 王喆之1 HPLC 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
化合物的含量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 31 (7) : 59826001
生长期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 5 种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
谢娟平1 ,孙文基2 3
(11 安康学院 化学化工系 ,陕西 安康 725000 ; 21 西北大学
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 :目的 研究生长期巫山淫羊藿根、茎、叶中 5 种黄酮类成分朝藿定 C、双藿苷 A、淫羊藿苷、淫羊藿属苷 A
和淫羊藿属苷 C 的量 ,揭示几种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方法 采用 RP2HPLC 方法 ,以美国 Waters Sunfire TM2
C18为色谱柱 (带预柱) ,检测波长 270 nm ,流动相为乙腈2水 ,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为 1 mL/ min。结果 在 20 min 内
分离测定了 5 种异戊烯基黄酮 ,得到了这 5 种异戊烯基黄酮在生长期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的分布积累规律。发
现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双藿苷 A 的量分别为 :根 1. 090 %~3. 661 % ,茎 0. 001 %~0. 033 % ,叶0. 095 %~
0. 217 % ;淫羊藿属苷 A 的量分别为 :根 0. 177 %~0. 971 % ,茎 0. 010 %~0. 089 % ,叶 0. 089 %~0. 323 % ;朝藿定 C
的量分别为 :根 0. 223 %~ 0. 748 % ,茎 0. 024 %~ 0. 147 % ,叶 0. 905 %~ 2. 228 % ;淫羊藿苷的量分别为 :根
0. 009 %~0. 128 % ,茎 0. 003 %~0. 044 % ,叶 0. 258 %~0. 929 % ;淫羊藿属苷 C 的量分别为 :根0. 080 %~1. 857 % ,
茎0. 002 %~0. 022 % ,叶0. 004 %~0. 058 %。结论 巫山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除 4、5、7 月份外 ,其余月份的量都低
于 0. 5 % ,而朝藿定 C 的量平均在1. 586 %。巫山淫羊藿叶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都是朝藿定 C 的量远大于淫羊藿苷
的量 ,积累高峰期有 3 个 ,朝藿定 C 是巫山淫羊藿叶中的主要成分。巫山淫羊藿根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都是双藿
苷 A 的量远大于朝藿定 C 的量 ,质量分数平均在2. 763 % ,双藿苷 A 为巫山淫羊藿根中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巫山淫羊藿 ;异戊烯基黄酮 ;动态积累 ;不同部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28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921480204
·084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1212
基金项目 :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经费资助项目 (A YQDZR200801)
作者简介 :谢娟平 (1972 —) ,女 ,陕西宝鸡人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与开发 ,已发表论文多篇。
Tel :13359155713 E2mail :xjp_731205 @163. com
巫山淫羊藿为《中国药典》品种之一 ,具有补肾
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能 ,用于治疗阳痿遗精、风
湿痹痛等症 ,民间亦将巫山淫羊藿称为“小黄连”,常
用于抗菌、抗炎和抗风湿[1~3 ] 。双藿苷 A ( dip hyllo2
side A) 、淫羊藿属苷 A (epimedo side A) 、朝藿定 C
(epimedin C) 、淫羊藿苷 ( icariin) 、淫羊藿属苷 C
(epimedoside C) 是巫山淫羊藿中所含的 5 种重要
的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建立巫山淫羊藿中这 5
种异戊烯基黄酮的动态积累检测对巫山淫羊藿
GA P 种植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巫山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类成分的定量
测定 ,文献多有报道 ,分别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
相色谱法[4 ] 等 ,但同时测定 5 种异戊烯基黄酮尤其
是双藿苷 A 和朝藿定 C 在根、茎、叶中的动态积累
规律 ,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以往研究[5 ,6 ] 的
基础上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对巫山淫羊藿 5 种
异戊烯基黄酮的动态积累进行了考察 ,此方法在实
际样品的检测分析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 仪器、试剂及样品
1. 1 仪器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 2695 泵 ,
2487 紫外检测器 , Empower 色谱工作站 ;微孔滤膜
(直径 13 mm , 0. 45μm) (天津市色谱科学技术公
司) ; YCQ —300 型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凯波超声设
备有限公司) 。
1. 2 试剂 :乙腈为色谱纯 ,水为双蒸水并经 0. 45
μm 水系滤膜滤过。
1. 3 对照品 :均为自行分离精制 ,并以 UV、IR、
FAB2MS、1 HNMR、13 CNMR 鉴定结构 , H PL C 检
测 ,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质量分数 ,均大于 98 %。
1. 4 药材样品 :巫山淫羊藿植物样品由陕西省安康
市药品检验所中药室胥道宝副主任药师鉴定并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 Waters SunfireTM2C18
柱 (250 mm ×4. 6 mm , 5μm) ;流动相 :乙腈2水 ,梯度
洗脱 (乙腈 :0 min ,20 % ;10 min , 40 %;15 min ,45 % ;
20 min ,60 %; 26 min ,60 %; 30 min ,20 %) ,柱温 : 25
℃;灵敏度 0. 02 AUFS;体积流量 :1 mL/ min ;检测波
长 270 nm。在此条件下 ,各对照品及样品的色谱图
见图 1。5 种成分保留时间分别为 7. 7、8. 6、10. 8、11.
5 和 13. 2 min ,色谱峰理论塔板数分别为 8 710 (1 号
峰) 、4 850 (2 号峰) 、21 195 (3 号峰) 、19 862 (4 号峰) 、
2 828 (5 号峰) ,峰间分离度分别为 2. 15 (1 ,2 峰) 、5.
53 (2 ,3 峰) 、2. 25 (3 ,4 峰) 2. 33 (4 ,5 峰) 。由图中可以
看出 ,5 种异戊烯基黄酮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且峰形
良好。以 3 倍信噪比求得检出限 ,由回归分析得到的
5 种组分的校正曲线列于表 1。
12双藿苷 A 22淫羊藿属苷 A 32朝藿定 C 42淫羊藿苷 52淫羊藿属苷 C
A2对照品 B2巫山淫羊藿根 C2巫山淫羊藿茎 D2巫山淫羊藿叶
12diphylloside A 22epimedoside A 32epimedin C 42icariin 52epimedoside C
A2reference substances B2root s of E1 w ushanense C2stems of E1 w ushanense D2leaves of E1 w ushanense
图 1 对照品及样品的 HPLC图谱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and samples
2. 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各对照品适量 ,制
备成一定质量浓度的对照品 ,混合后使质量浓度分
别为双藿苷 A 0. 060 mg/ mL , 淫羊藿属苷 A
0. 047 0 mg/ mL ,朝藿定 C 0. 070 5 mg/ mL ,淫羊藿
苷 0. 054 0 mg/ mL ,淫羊藿属苷 C 1. 658 mg/ mL 。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淫羊藿样品的干燥植
物 ,于 60 ℃下烘 3 h ,取烘干品 ,粉碎 ,过 40 目筛 ,精
密称取约 0. 2 g ,置 50 mL 具塞锥形瓶中 ,加入 70 %
乙醇 30 mL ,称质量 ,超声提取 1 h ,称质量并补足减
失质量 ,滤过 ,弃去初滤液 ,取续滤液用微孔滤膜
(0. 45μm)滤过 ,作为供试品溶液。
2. 4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
依次进样 1、5、10、15、20、25、30、35、40μL ,按色谱
条件测定峰面积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以对照品进样
量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双藿苷 A、淫羊藿属苷
A、朝藿定 C、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属苷 C 的线性回归
方程见表 1。
2. 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20
μL ,连续进样 6 次 ,测定峰面积 ,结果 5 种成分的
RSD 分别为双藿苷 A 1. 46 % ,淫羊藿属苷A 1. 19 % ,
·184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
表 1 对照品线性回归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linear equations of reference substance
对照品 线性方程 线性范围/μg r
双藿苷 A Y = 2 ×106 X + 97 327 0. 060~2. 400 0. 999 2
淫羊藿属苷 A Y = 2 ×106 X + 22 973 0. 047~1. 880 0. 999 9
朝藿定 C Y = 2 ×106 X + 23 082 0. 071~2. 820 0. 999 9
淫羊藿苷 Y = 2 ×106 X + 9 803. 1 0. 054~2. 160 0. 999 9
淫羊藿属苷 C Y = 3 ×106 X - 518 634 0. 149~5. 952 0. 999 7
朝藿定 C 0. 39 % ,淫羊藿苷 0. 45 %和淫羊藿属苷 C
1. 74 %。
2. 6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样品 6 份 ,制备供试品溶
液 ,各取 20μL 进样 ,测定峰面积 ,计算得 5 种成分
质量分数的 RSD 分别为淫羊藿属苷 A 0. 85 % ,双
藿苷 A 1. 58 % ,朝藿定 C 0. 36 % ,淫羊藿苷1. 69 % ,
淫羊藿属苷 C 1. 69 %。
2. 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20
μL ,分别于配制后的 0、4、8、16、24、48 h 内进样 ,测
定峰面积。计算 5 种成分淫羊藿属苷 A、双藿苷 A、
朝藿定 C、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属苷 C 的 RSD 分别为
0. 9 %、0. 6 %、0. 8 %、0. 4 %、0. 7 % ,结果表明 ,对照
品溶液在 48 h 内稳定。
2. 8 加样回收率 :准确称取已测定的巫山淫羊藿样
品 5 份 ,分别定量加入淫羊藿属苷 A、双藿苷 A、朝藿
定 C、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属苷 C 对照品溶液 ,待自然
挥干后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 ,并按上述色谱
条件测定峰面积 ,计算 5 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 6 %、99. 4 %、101. 3 %、100. 6 %、98. 5 %。5 种成
分的 RSD 分别为 1. 1 %、1. 1 %、1. 2 %、0. 9 %、1. 3 %。
2. 9 样品测定 :取各供试品溶液 ,吸取 20μL 注入
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以药材不同部位中所含的双
藿苷 A、淫羊藿属苷 A、朝藿定 C、淫羊藿苷、淫羊藿
属苷 C 5 种黄酮各自的质量分数对月份作表 ,结果
见表 2~4。
表 2 不同生长季节巫山淫羊藿根中 5 种黄酮类成分测定结果 ( n = 3)
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f ive kinds of flavones in roots of E1 wushanense in different growth seasons ( n = 3)
编号 采摘时间 双藿苷 A/ % 淫羊藿属苷 A/ % 朝藿定 C/ % 淫羊藿苷/ % 淫羊藿属苷 C/ % 黄酮总量/ %
1 2006201215 3. 661 0. 971 0. 235 0. 050 0. 260 5. 177
2 2006202215 2. 876 0. 535 0. 626 0. 075 0. 080 4. 192
3 2006203215 3. 061 0. 445 0. 609 0. 051 0. 094 4. 260
4 2005204216 2. 780 0. 352 0. 338 0. 060 0. 359 3. 889
5 2005205216 2. 443 0. 395 0. 326 0. 025 0. 691 3. 880
6 2005206215 2. 382 0. 520 0. 492 0. 075 0. 473 3. 942
7 2005207215 3. 008 0. 642 0. 280 0. 048 0. 612 4. 590
8 2005208218 2. 283 0. 352 0. 642 0. 059 0. 481 3. 817
9 2005209215 1. 090 0. 177 0. 223 0. 051 1. 850 3. 391
10 2005210215 3. 555 0. 623 0. 627 0. 103 0. 326 5. 234
11 2005211216 3. 603 0. 524 0. 748 0. 128 0. 214 5. 217
12 2005212215 2. 419 0. 353 0. 712 0. 064 0. 767 4. 315
平均质量分数/ % 2. 763 0. 491 0. 488 0. 066 0. 517 4. 325
表 3 不同生长季节巫山淫羊藿茎中 5 种黄酮类成分测定结果 ( n = 3)
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f ive kinds of flavones in stems of E1 wushanense in different growth seasons ( n = 3)
编号 采摘时间 双藿苷 A/ % 淫羊藿属苷 A/ % 朝藿定 C/ % 淫羊藿苷/ % 淫羊藿属苷 C/ % 黄酮总量/ %
1 2006201215 0. 010 0. 027 0. 072 0. 005 0. 004 0. 118
2 2006202215 0. 016 0. 010 0. 117 0. 007 0. 002 0. 215
3 2006203215 0. 015 0. 021 0. 101 0. 006 0. 002 0. 145
4 2005204216 0. 030 0. 089 0. 111 0. 044 0. 005 0. 279
5 2005205216 0. 006 0. 015 0. 089 0. 017 0. 012 0. 139
6 2005206215 0. 003 0. 013 0. 110 0. 015 0. 004 0. 145
7 2005207215 0. 001 0. 011 0. 078 0. 016 0. 003 0. 109
8 2005208218 0. 010 0. 018 0. 147 0. 014 0. 007 0. 196
9 2005209215 0. 001 0. 010 0. 024 0. 003 0. 022 0. 060
10 2005210215 0. 020 0. 029 0. 100 0. 007 0. 010 0. 166
11 2005211216 0. 009 0. 018 0. 086 0. 012 0. 005 0. 130
12 2005212215 0. 021 0. 031 0. 150 0. 010 0. 003 0. 215
平均质量分数/ % 0. 012 0. 024 0. 099 0. 013 0. 006 0. 154
·284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
表 4 不同生长季节巫山淫羊藿叶中 5 种黄酮类成分测定结果 ( n = 3)
Table 4 Determination of f ive kinds of flavones in leaves of E1 wushanense in different growth seasons ( n = 3)
编号 采摘时间 双藿苷 A/ % 淫羊藿属苷 A/ % 朝藿定 C/ % 淫羊藿苷/ % 淫羊藿属苷 C/ % 黄酮总量/ %
1 2006201215 0. 180 0. 139 0. 983 0. 490 0. 008 1. 800
2 2006202215 0. 119 0. 137 1. 988 0. 282 0. 004 2. 530
3 2006203215 0. 104 0. 119 1. 972 0. 258 0. 006 2. 453
4 2005204216 0. 217 0. 323 0. 955 0. 929 0. 013 2. 387
5 2005205216 0. 163 0. 151 2. 021 0. 645 0. 015 2. 995
6 2005206215 0. 122 0. 148 1. 864 0. 497 0. 010 2. 641
7 2005207215 0. 095 0. 089 1. 355 0. 555 0. 008 2. 102
8 2005208218 0. 121 0. 108 1. 249 0. 262 0. 060 1. 800
9 2005209215 0. 114 0. 091 1. 325 0. 338 0. 058 1. 926
10 2005210215 0. 177 0. 146 2. 228 0. 376 0. 012 2. 939
11 2005211216 0. 133 0. 130 1. 287 0. 459 0. 010 2. 019
12 2005212215 0. 115 0. 108 1. 810 0. 323 0. 012 2. 368
平均质量分数/ % 0. 138 0. 141 1. 586 0. 451 0. 018 2. 334
3 讨论
3. 1 检测波长的选择 :5 种黄酮类均为异戊烯基黄
酮 ,结构相似 ,在流动相中用紫外检测器测得紫外光
谱最大吸收均在 270 nm , 故选择 270 nm 为吸
收波长。
3. 2 流动相的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实验表明 ,
流动相中乙腈和水的比例对峰形有较大影响 ,随着
乙腈比例的升高 ,各物质出峰时间缩短 ,但由于同时
分析 5 种黄酮类成分 ,各成分不能达到基线分离 ;当
采用低比例乙腈时 ,各成分较好地达到基线分离 ,但
各物质的出峰时间大大延长 ,分离物出现严重脱尾
现象 ,最后一个化合物淫羊藿属苷 C 保留时间延长
至 50 min 左右出峰 ,不适合于常规分析 ,故采用了
乙腈和水不同比例的梯度洗脱程序 ,结果 5 种物质
得到较好的分离。当体积流量为 1. 0 mL/ min 时 ,5
种物质可在 20 min 内即可完成分离。考虑到加大
体积流量对色谱柱及液相系统的影响以及所确定检
测条件的普适性 ,因此选择流动相为乙腈2水梯
度洗脱。
3. 3 采用 RP2HPL C 方法对巫山淫羊藿药材不同
部位一年生长期内 5 种黄酮类成分量的动态积累进
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巫山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除
4、5、7 月份外 ,其余月份的量都低于 0. 5 % ,而朝藿
定 C 的量平均在 1. 586 %。巫山淫羊藿叶在其生长
的任何月份都是朝藿定 C 量远大于淫羊藿苷的量 ,
朝藿定 C 是巫山淫羊藿叶中的主要成分 ;巫山淫羊
藿叶中朝藿定 C 有 3 个生长高峰期 ,以 5 月和 10 月
份采收的量最高 ;淫羊藿苷有两个生长高峰期 ,以 4
月份采收的量最高 ,3 个月后趋于稳定。巫山淫羊
藿叶中 4 月份淫羊藿苷的量最高 ,而朝藿定 C 的量
则达到最低 ,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巫山淫羊藿
茎则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 5 种黄酮的量都较低。而
巫山淫羊藿根在其生长的任何月份都是双藿苷 A
的量远大于朝藿定 C 的量 , 质量分数平均在
2. 763 % ,双藿苷 A 为巫山淫羊藿根中的主要成分。
参考文献 :
[ 1 ] 江纪武1 药用植物辞典 [ M]1 天津 :天津科学出版社 , 20051
[ 2 ] 中国药典 [ S]1 一部1 20051
[ 3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 中国植物志 [ M]1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20011
[ 4 ] 郭宝林 , 肖培根 1 HPLC 法分析淫羊藿的黄酮类成分 [J ]1
西北药学杂志 , 1996 , 10 (5) : 2011
[ 5 ] 郝振芳 , 朱智甲1 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益肾灵口服液中
的淫羊藿苷 [J ]1 光谱实验室 , 1999 , 16 (5) : 53425361
[ 6 ] 沙 明 , 薛雅民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中淫羊藿
甙的含量 [J ]1 色谱 , 1997 , 13 : 16621671
·384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