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anthraquinone yield of hairy root cultures ofRheum palmatum

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1075·
以对两种黄芪种子进行辅助鉴别。
References:
I-1]WangET,LiuMY.Acomparativebiologystudyonthe
twomedicinalAstragalusEF].BullBotRes(植物研究),
1996,16(1):85—91.
Ez]ChenY.ManualofSeedsforMedicinalPl nt(植物药种子
手册)[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
1987.
Is]YangJ.CultivatingSc enceofM dicinalPl nt(药用植物栽
培学)[M].Beijing:AgriculturePublishingHouse,1993.
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
杨世海1,刘晓峰2,果德安3,郑俊华3
(1.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31;
3.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目的 研究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个克隆的掌叶大黄毛状
根和非转化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7种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时对大黄根生物量的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
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葸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大黄根类型与糖种
类互作分析显示,DH7a与麦芽糖对于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DH5a和DH5c在蔗糖和果糖差异不显著,非转
化根在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中蒽醌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种糖。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最利于大黄根培养的生物
量的积累,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
关键词:掌叶大黄;毛状根;单克隆;碳源;蒽醌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7一1075一04
Effectsofdifferentcarbonsourcesonbiomassccumulationandanthraquinone
yieldofhairyootculturesofRheumpalmatum
YANGShi—hail,LIUXiao—fen92,GUODe—an3,ZHENGJun—hua3
(1.College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Ji!i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chun130118,China;2.JilinYaTaiGroup
Co.Ltd.,Changchun130031,China;3.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Keywords:RheumpalmatumL.;hairyoot;monoclone;carbonsource;anthraquinone
大黄是我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传统中药,主要
化学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蒽醌类成分具有多种生
物活性,如1,8一二羟基蒽醌衍生物有抗菌、抗病毒、
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抗牛皮癣等作用。现代药理实验
表明,许多蒽醌衍生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一1一
甲醚、大黄素一8一甲醚都具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p te
kinases,TPKs)抑制剂活性。因为TPKs是一些癌
变的主要原因,因而蒽醌类成分很有希望开发成为
新的抗癌药物[1]。
常振战等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9402菌株对掌叶大黄进行了毛状根诱
导,但产生的毛状根生长速度缓慢[2]。本实验是在成
功诱导掌叶大黄毛状根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碳源对
掌叶大黄毛状根生长及蒽醌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为进一步筛选并建立适宜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体
收稿日期:2004—10-12
系,进而用于蒽醌类化合物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3种单克隆掌叶
大黄毛状根,编号分别为DHSa、DH5c和DH7a,其
中前2种由发根农杆菌LBA9402诱导产生,后一种
由发根农杆菌R1601诱导产生(另文报道)。每种毛
状根以0.5g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以7种糖作为碳
源的100mL液体培养基中(质量分数3%)。所用培
养基为无机盐浓度均为1/2的无激素WP液体培养
基。每种毛状根均设3组重复,置于转速为100
r/min的摇床上振荡培养,培养温度为25℃。非转化
根的接种量为1.0g,其余同毛状根。
1.2 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生物量的测定:培
养40d后,收获4种掌叶大黄根培养物。先用镊子
取出根,挤净根中所含培养基,用分析天平称鲜质
量。用蒸馏水漂洗1min,80℃烘干,称干质量。
万方数据
·1076·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
1.3蒽醌类化合物的测定
1.3.1总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将已称于质量的毛
状根,用研钵研成粉末,分别装入5mL试管中,每个
试管中加入2mL丙酮一甲醇(1:1)混合液,超声振
荡5min,置4℃冰箱中过夜。用注射器吸取每管中
上清液,通过滤膜滤于1.5Eppendorf管中,通风橱
中挥干溶剂后准确加入2mL甲醇,液相色谱测定。
1.3.2对照品溶液配制:分别称取芦荟大黄素2.5mg、
大黄酸4.9mg、大黄素2.4mg、大黄酚4.1mg、大黄素
甲醚2.9mg,将它们共同溶于丙酮一甲醇(1:1)的溶液
中,用容量瓶定容成25mL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取1mL
该储备液定容于25mL容量瓶作为对照品溶液。
1.3.3HPLC色谱条件:TSPP100高效液相色谱
仪,TSPUVl00紫外检测器,PhenomenexODS一3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一1%高氯酸(85:15),体积流
量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4am。
1.3.4测定与分析: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用HPLC
测定各样品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质量分数。
1.4统计分析:用SPSS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大黄根及不同糖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的
影响:在培养基选择实验中,发现WP培养基最有
利于毛状根的生长,故本实验选用WP培养基为培
养毛状根基本培养基。表1列出以WP为基本培养
基,分别以7种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时大黄根生物
量(鲜质量)积累的结果。
表1不同糖分培养基中掌叶大黄根生物量 (g·瓶-1)
Table1 EffectsofdifferentsugarsonbiomassccumulationofR.palmatumroots (g·瓶_1)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2,发现
糖种类和根类型对生物量积累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培
养基中不同的糖分及不同的根生物量积累差异极大。
表2不同糖分培养基里掌叶大黄单克隆
毛状根生物量方差分析
Table2 Varianceanalysisofhairyootmonoclones
onbiomassccumulationofR.palmatum
rootsindifferentsugarmedia
根类型 3 203.01767.6725.659P<0.01
糖 6 1 054.514175.75214.697P<0.01
误差 18 215.24711.958
璺奎墨 !! !!!!:!!!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大黄根的生物量积累以
DH7a最高,显著高于DH5a和NOR,与DH5c差异
不显著,这与培养基实验结果相近。进一步证实了大
黄不同克隆根的产量是有很大差异的,且经过多次
继代后其各自生长速度快慢顺序依然不变。
生长在含果糖培养基里的大黄根生物量积累最
高,显著高于蔗糖培养基,以半乳糖和甘露糖最低。
说明果糖最有利于大黄根生物量的增加。
2.2不同单克隆根及糖分对大黄根蒽醌产量的影
响:4种单克隆大黄根在含有不同糖分培养基里培养
40d后收获,提取总蒽醌类化合物,用HPLC测定5
种蒽醌产量,结果列于表3。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方
差分析结果列于表4。
表4中的各项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蒽醌
种类、糖分、根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对蒽醌产量
存在极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糖分对大黄蒽醌产
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与生物量积累结果不同的是,生
长在含蔗糖培养基里的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极显
著地高于其他糖分。果糖和麦芽糖居中。以半乳糖、
乳糖和甘露糖为低。因此从蒽醌产量兔度来看,蔗糖
最有利于大黄根蒽醌类的积累。
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大黄素占蒽醌产量的90%
以上,而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所占比例要小得多,这与
培养基实验结果吻合。另外,在此实验中DH7a大黄单
克隆毛状根蒽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
从5种蒽醌化合物在7种糖分培养基上比较分
析来看,不论在蒽醌总体水平上,还是每种蒽醌单个
水平,都是以在含有蔗糖培养基积累最高,显著高于
果糖,极显著高于其他5种成分,以半乳糖最低。再
一次说明蔗糖有利于蒽醌的积累。
从4种大黄根对5种蒽醌积累量来看,各根不同
蒽醌产量不尽相同。如前所述,DH7a中5种蒽醌总量
最高,但针对每种蒽醌产量而言,差异很大。如DH7a
中大黄酚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产
量;而DH5a中大黄素甲醚最高,显著高于大黄素和大
黄酚;非转化根中5种蒽醌产量都处于较低水平。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1077·
根类型 糖 分——声要天i泵—————天贾面——蔓堡耋丝要芸箬坐上苎£∑—i曩语r————_丽
表4不同类型根及糖种类对掌叶大黄根
蒽醌产量方差分析
’Table4 Variancea alysisofanthraquinOneyieldindiffer—
entrootsandsugarsonR.palmatumroots
尽管前面已提到,蔗糖最有利于大黄根蒽醌量的
积累,但就每种根而言,在不同培养基里的差异很大。
以蒽醌产量最高的DH7a为例,在含麦芽糖的培养基
里蒽醌产量显著高于蔗糖培养基,因此,可以说用
DH7a生产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应选择麦芽糖为毛状根
培养的主要碳源。DH5a和DH5c在蔗糖和果糖培养
基中的蒽醌总量相近,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糖分。非转化
根在蔗糖培养基里的蒽醌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种
糖分,说明非转化根培养最适宜的碳源是蔗糖。
3结论
糖是毛状根离体生长必需的重要碳源。已有的
研究表明,它在培养基中的代谢变化与毛状根的生
长、形态及其次生物质的积累密切相关[3]。糖的种类
和浓度不同,对毛状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积累影响
不同[4~6]。本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作为碳源最有利于
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的积累,而蔗糖作为碳源最
适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可见,毛状根生物量积累
和次生产物合成对糖类的响应与植物种类有关。
References:
[13ChangzZ.Studiesoninvitrocultureandactiveconstituents
of Ri plasmid—transformedrootsof Rheumwittrochii
Lundser.,RheumpalmatumL.,CassiaobtusifoliaL.[A].
DissertationofDoctorDegreeofBeijingMedicalUniversity
(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ED].Beijing:BeijingMedical
University,1997.
1-23ChangzZ,GuoDA,ShenX,eta1.Anthraquinoneproduc—
tionandanalysisinthehairyootculturesofRheumpalma—
turnL.[J].ActaPh rmSin(药学学报),1998,33(11):
869-872.
1-3]WangL,YuRM,ZhangH,eta1.Hairyrootculturesof
PolygoniummultifloFumThunb.andtheproductionofitsac—
tiveconstituentsanthraquinones[J].ChinJBiotec nol(生
物工程学报),2002,18(1):69—73.
[43JungKH,KwakSS,KimSW,eta1.Improvementof
catharanthineproductivityinhairyootculturesofC.roseus
byusingmonosaccharidesascarbonsource口].Biotechnol
万方数据
·1078·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7期2005年7月
Lett,1992,14(8):695—700. [6]
[5]JeongGT,ParkDH,RyuHW,eta1.Optimumconditions
fortransformedPanaxginsenghairyootsinflaskculture
EJ].ApplBiochemBiotechnol,2002,98—100:1129—1139.
ZhaoSJ,LiCY,QianYC,eta1.Inductionofhairyoots
ofPanaxginsenga dstudiesonsuitablecultureconditionof
ginsenghairyoots口].ChinJBiotechnol(生物工程学报),
2004,20(Z):215-220.
云南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和加卫1,唐开学弘,杨静全3,和秀云1,龙春林4,程在全5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31;
3.云南省丽江市国土资源局,云南丽江674100;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4;
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31)
悬钩子属(RubusL.)是蔷薇科的一个大属,我
国已经发现的种类有201种98变种口~3],产于全国
各地,但以长江流域西南地区种类最丰富,分布最集
中。‘本属植物大部分种类的果实多浆,味甜酸,可供
食用,在国外早已长期栽培作为重要水果;许多种类
的果实、种子、根或叶可供药用。近年来,国内许多研
究者对悬钩子属植物进行了一系列药理研究,发现
悬钩子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调节机体的生
命活动和医疗保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据笔者初步
统计,在全国各地中医中药中应用的悬钩子属植物
有51种或变种,约占总种数的17%,其中藏医用药
3种[5]。该属植物药用部位不一,药效也不尽相似。
中医常用于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止血止泻、活血化
瘀等,治疗跌打损伤、阳萎、遗精、月经不调、感冒、风
湿关节痛、急慢性肝炎及乳腺炎等症[4]。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向南亚、东南亚过渡的斜
坡上,海拔76.4~6740m,形成的温度跨度相当于
从中国的海南岛到黑龙江的所有热量带和从华东华
南沿海湿润地带到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带的所有
水湿梯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境内高
山河流相间,地形复杂,加上地质历史上的相对稳定
和土地类型、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及复合配置,构成极
为丰富的生境,“是另一个分布在北纬20。~40。,最丰
富、最古老的温带、亚热带北缘的植物区系”[6],孕育
了世界知名“植物王国”,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省份[7]。陆玲娣在《我国悬钩子属植物的研究》中提
到,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滇西北和川西南到西部一
带不仅是悬钩子属的一个多样性中心,同时也可能是
起源中心,强烈地聚集了古老的、中问过渡的和进化
的复杂成分,特有种相当丰富[2]。1996--1997年中国
科学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对云南省悬钩子属的种类、分
布状况和利用价值进行了考察,提出“云南省悬钩子
植物种类资源和特有种数量之多,无不居全国各省之
冠,,[8|。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云南省境内的野生
悬钩子有107种、45变种,其中有34种和变种可供
药用,占全省该属总种数的22.4%。然而,长期以来
这些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
绝大多数基本上没有被人们利用。研究和调查云南省
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可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
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
云南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见表1。
2云南省主要药用悬钩子属植物
根据有关记载和民间用药情况,并结合野生资
源蕴藏量,云南省应用较多的主要有12种,各具不
同的功效。
2.1 粗叶悬钩子R.alceaefoliusP ir.:主要分布
于滇南和滇西,生于林缘路旁的灌木丛中。鲜果含总
糖3.77%、总酸2.03%、维生素C106.5/19/g、维生
素B10.69/tg/g、维生素B20.95/.tg/g、维生素E74.
76弘g/g,微量元素(p-g/g):锌:27.5952、铁
49.6190、硒0.0408。此外还含有矿质元素(干基)
钾2.1667%、钙0.7398%、镁0.4895%;根及叶人
药,有清热止血、活血祛瘀之功效,治疗急慢性肝炎、
肝脾肿大、乳腺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外伤出血
等症。
收稿日期:2004—10—22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C0015Z)
作者简介:和加卫(1973一),男,云南丽江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植物引种栽培。
Tel:(0888)5121385E—mail:hejw4522@163.corn
*通讯作者唐开学Tel:(0871)5120870E—mail:kxtang@public.km.yn.cn
万方数据
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
作者: 杨世海, 刘晓峰, 果德安, 郑俊华, YANG Shi-hai, LIU Xiao-feng, GUO De-an,
ZHENG Jun-hua
作者单位: 杨世海,YANG Shi-hai(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刘晓峰,LIU Xiao-
feng(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31), 果德安,郑俊华,GUO De-
an,ZHENG Jun-hua(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7)
被引用次数: 6次

参考文献(6条)
1.Chang Z Z Studies on in vitro culture and active constituents of Ri plasmid-transformed roots of
Rheum wittrochii Lundser. , Rheum palmatum L. , Cassia obtusifolia L 1997
2.Chang Z Z;Guo D A;Shen X Anthraquinone produ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hairy root cultures of Rheum
palmatum L 1998(11)
3.Wang L;Yu R M;Zhang H Hairy root cultures of Polygonium multiflorum Thunb. and the production of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anthraquinones[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2(01)
4.Jung K H;Kwak S S;Kim S W Improvement of catharanthine productivity in hairy root cultures of C.
roseus by using monosaceharides as carbon source[外文期刊] 1992(08)
5.Jeong G T;Park D H;Ryu H W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ransformed Panax ginseng hairy roots in flask
culture 2002
6.Zhao S J;Li C Y;Qian Y C Induction of hairy roots of Panax ginseng and studies on suitable culture
condition of ginseng hairy roots[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 2004(02)

引证文献(6条)
1.陈丽闽.毛碧增 影响无菌苗体系建立因素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浙江农业科学 2011(3)
2.王亚琴.叶青华.朱媛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8(5)
3.范伟全.牟旭鹏.韦安慧.刘永刚.张宏桂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植物毛状根和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期刊论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6)
4.陈明.潘颀.王芳.张璞 影响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的因子研究[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 2012(11)
5.黄玉仙 药用植物毛状根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08(8)
6.杨秀淦.高帅.王洪峰 Ri质粒诱导药用植物毛状根技术及应用[期刊论文]-广东林业科技 2012(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70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