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焉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 807·
0 2 4 6 8 0 2 4 6 8
t/min
围1马兜铃酸I对照品煎煮前(A)、后(B)的HPLC
图谱比较
Fig.1HPLCChromatogramsfa istolochia
acidI referencesubstancewithout(A)
andafter(B)decoction
对马兜铃酸溶出的影响,实验对单煎以及与丹皮共
煎后关木通残渣中的马兜铃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见
表1。如果配伍后丹皮能够抑制马兜铃酸的溶出,则
在共煎后残渣中应该检测到比单煎残渣更多的马兜
铃酸,但结果恰恰相反:关木通甲醇提取液中马兜铃
酸的量最高,为33.7/-g/mL,关木通单煎后残渣中
剩余的马兜铃酸I的量为26.9/-g/mL,而关木通与
丹皮共煎后残渣中马兜铃酸I为11.4/比g/mL,此结
果不仅说明煎煮3次之后还有一半以上马兜铃酸残
留在药材组织中,也提示关木通配伍丹皮后马兜铃
酸的溶出量增加,因而在药渣中残留的马兜铃酸的
量减少,而之所以关木通与丹皮共煎液中马兜铃酸
I的量(14.3/xg/mL)低于关木通单煎液(17.7
/zg/mI。)的原因是溶出后的马兜铃酸I发生了化学
反应。马兜铃酸I在酸、碱条件下皆不稳定,所以推
测复方能够降低马兜铃酸I的原因可能在于提供了
适宜的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由于丹皮酚是丹皮的主
要成分,因此实验用丹皮酚与关木通共煎验证其是
否有助于马兜铃酸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加入丹皮
酚后马兜铃酸的量从单煎液中的17.7/-g/mL变为
10.4/ug/mI。,丹皮酚确有助于减少煎煮液中的马兜
铃酸的量,这也为马兜铃酸能够通过合理配伍减小
毒性提供了更可信的物质基础。
3讨论
本实验以关木通药对为体系验证了中药配伍能
够降低马兜铃酸的毒性,并进行了马兜铃酸配伍减
毒机制的研究。对丹皮和关木通共煎后药渣中马兜
铃酸的分析表明丹皮不抑制马兜铃酸的溶出,煎煮
液中马兜铃酸的量远低于甲醇提取液的原因是马兜
铃酸I溶出不完全以及溶出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丹
皮酚有助于化学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
为马兜铃属中药提供了新的配伍减毒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3NortierJL,vanHerweghemJL.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
andurothelialcarcinomaassociatedwiththeuseofaChinese
herb(Aristolochiafang i)[J].Toxicology。2002,181l
577—580.
[2]loserJ R,RaoelisonaGE,HostettmannK.Detectionof
aristoloehieacidnChinesephytomedicinesanddietary
supplementsusedas limmingre imens[J].FoodChem
nz站ol。2003,41:29—36.
[3]HuSL,ZhangHQ。ChanK,eta1.Studiesonthetoxicity
ofAristolochiamanshriensis(Ganmutong)[J].Toxicology,
2004,198:195—201.
[43ArhVM,Pfohl—LeszkowiezA。CosynsJP.eta1.Analyses
ofDNAadductsformedbyochratoxinAandaristoloehicacid
inpatientswithChineseherbsnephropathy口].MuratRes,
2001,494:143—150.
[5]张金莲,张的凤,喻松仁.关木通配伍减毒研究进展[J].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2006,18(6):74—76.
[6]张岩,刘养清。赵慧辉.中药配伍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
量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5,l7(4):3-6.
[7]马红梅,郭俊华,戚爱棣,等.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作用的初
步研究[J].中草药.2002.33(4):319-320.
[83李春香,丁里玉,李国川I,等.配伍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
溶出量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5):354—
357.
[9]王勇,石磊,金东明,等.四逆汤煎煮过程中的溶出和水解
平衡[J].中草药,2003,34(4):311—314.
雪上一枝蒿控释涂膜剂的制备研究
赵颖h3,林亚平,靳风云3,彭小冰3
(1.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2.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贵阳550004I
3.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用均匀设计结合释放模型分析,探讨雪上一枝蒿涂膜剂的最佳制剂工艺条件。方法 以制剂成型性
指标和累积释药率评分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药物、PVA、甘油、氮酮用量对制剂外观质量及释放药物性能
收稿日期:2008—03—03
基金项目:贵州省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专项资金课题[黔科合人专字(2000)9812号]
作者简介:赵颖(1980一).女,贵州安顺人.讲师,L海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及中药新药开发。
Tel:(023)62467659E—mail:zhaoyingl997@163.corn
*通讯作者林亚平
万方数据
·1808·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
的影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评指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合GLP算法与释放过程数学模型分析结
果进行综合平衡,得到最佳制剂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最佳制剂工艺条件为药物5.o%,PVA26.o%,甘油18.o%,
氮酮5.o%。结论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制备简单,质量可控,溶出过程符合非溶蚀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0级模型,
具有较好控释能力并达到预期释放目标。
关键词:雪上一枝蒿控释涂膜剂;均匀设计;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2—1807—04
雪上一枝蒿是毛莨科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Diels、铁棒锤A.pendulumBusch及
宣威乌头A.subrosullatumHand.一Mazz.的干燥块
根[1],为民间习用药物之一。该品祛风、抗炎、镇静功
效显著,是治疗风湿疼痛、关节炎、跌打扭伤的要药。
雪上一枝蒿有镇痛、抗炎作用,但对其镇痛的作用部
位及抗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雪上一枝蒿多
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橡胶膏剂、搽剂等外用复方制
剂以及注射剂使用。由于其主要具有治疗作用的成
分为毒性较强的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
临床上常见有用药后因吸收过量引起严重心律失
常、休克的报道。因此,研制具有透皮、控释特点的雪
上一枝蒿制剂,是保证该类制剂安全和有效的迫切
问题。鉴于提取得到的雪上一枝蒿浸膏水溶性较好,
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本实验
考虑将其制成亲水性涂膜剂,并通过其体外释放特
征研究对其制剂处方、质量控制等进行研究,为雪上
一枝蒿涂膜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依据。
1仪器与材料
AE一240电子天平,XTA一7000电热恒温干
燥箱,HJ一6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
雪上一枝蒿甲素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雪上一枝蒿浸膏粉(自制,以雪上一枝蒿
甲素计总碱的质量分数为15.133rag/g)。聚乙烯醇
(PVA。:。)、丙三醇、氮酮、溴甲酚绿、邻苯二甲酸氢
钾均为AR级。
2方法与结果
2.1 涂膜剂制备方法:称取处方量PVA。:。,加水适
量浸泡过夜使其完全溶胀,置80℃水浴上加热使
PVAⅢ溶解,依次将甘油、氮酮及处方量雪上一枝
蒿浸膏粉加入PVA,:。,搅匀,取出,补足水至全量,
即得,备用。
2.2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3]
2.2.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雪上一枝蒿甲素对照品
适量,配制成系列质量浓度的溶液,测定吸光度。以
吸光度对质量浓度回归,得回归方程y=一0.0036+
3.95185X,r一0.9998,线性范围:13.5~108
t址g/mL。
2.2.2样品的测定:称取涂膜剂3份,每份1.5g,用
1 mol/LHCl稀释至50mL,取2.0mL按标准曲
线的制备项下操作进行测定。
2.3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3.1 综合评分指标:对成膜时间、均一性、扭曲
性、柔韧性、流动性进行评分,加和后作为综合评分
(5),其中各单项指标最高分为2分,最低分为0分;
综合评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
2.3.2 累积释药率测定及评分:将醋酸纤维膜(孔
径0.45弘m)固定于释放池和接受池之间,每号试验
平行6份,每份取涂膜剂2.0g于释放池中,接受介
质用30mL(32士0.5)+C生理盐水,搅拌速度100
r/min。分别于0.5、1、2、3、6、12、24h移取接受液
5.0mL,同时补足5.0mL生理盐水。接受液用
2mmol/I。HCl液定容至10mL,取2.0mL测定吸
光度,计算各时间的药物累积溶出率(R)。
i--1
30M+5∑MR;——可生XlOO%
式中Ⅳ为受试制剂中总生物碱质量,脱(尬)为第i次(第J
次)取样时间测得的总生物碱质量浓度,i√一1,2,3,4,⋯⋯
(对应时间为0.5、1、2、3、6h⋯⋯)
设定0.5、6、12h期望累积溶出率分别为20%、
60%、100%,将R转换为累积释药评分F。.5h、F。“和
F12h,即Fo.sh—10一IRo.5h一20I/2,F6h=10一
IR6h一60I/4,F1zh一10一IRl2h一100I/10。
2.3.3评价方法:综合评分作为涂膜剂外观质量的
衡量指标,各时间段的累积释药率评分作为涂膜剂
内在质量的衡量指标,综合各项指标的期望方向,用
GI.P(goodlatticepoint)算法进行优选,得到最佳优
化结果。
2.4试验设计:预试验表明,雪上一枝蒿浸膏粉、
PVA、甘油和氮酮用量对涂膜剂的外观质量和释放
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故确定以药物(A)、PVA
(B)、甘油(C)和氮酮(D)与处方投药量的比例作为
考察因素,采用U。(64)均匀设计表进行优选,因素与
水平见表1。各试验综合评分及累积释药率评分见表
2。将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利用JYSYJY程序H1分
别对累积释药率评分F¨n、F。“、F。。“和综合评分进
行分析,结果见表3。可见,F¨n和F。“方程无显著性
万方数据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 809·
表1 因素及其水平 表3 累积释药率评分和综合评分的分析
Table1 Factorsandlevels
差异,即考察因素的影响均不明显;F。:n和S,方程有
显著性差异。综合F,。n和5的期望方向,用GLP算法
和用程序JYSYSJ在计算机上进行优选,综合F12h和
S两项指标进行分析,可得到涂膜剂的最佳处方用
量,即药物用量(X。):5.ooA;PVA用量(X:):16.ooA;
Table3 Analysisforaccumulatedreleasingrate
andcomprehensivescore
回归方程 R SS F值 显著性
’o.5h一5·7988+0·1788爿10.9432 0.11582.0160P>0.05
+O.162X2+0.0249X3
+0.0941X4
F6h_0.3406+O.3463x2
0·8134 O·1158 1·3034P>O-05
+0.131X3+0.4026X4
Ft2h一12.2394—0.6520Xl0.9939 0.021720.2954P
—0.035X3X4
S一一6.7254+2.1291 X2 0.992 0.083120.2954尸<0.05
—0.0887X22+1.4676
X1X4~0.5806X2X4
甘油(X3):18.O%;氮酮用量(X。):5.0%。
将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均匀设计试验中所得累积
释药率数据采用非溶蚀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模
型[5]分别进行0级、1级、2级过程拟合,结果满足0
级释放过程,证明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各配方组成均
有按0级释放的趋势,拟合结果见表4。
非溶蚀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0级模型:F一
掣(∥~1)
“
式中K。为释放速率参数,口为释放速率参数的变化率(口≠o)
2.5结果:在对涂膜剂均匀设计各试验的F。。h和S
表4霄上一枝蒿涂膜剂释放数据及拟合结果(万一6,t。一O)
Table4 Releaseddataandsimulatedresultofrelease-controlledlinimentofA.brachypodum(席一6,tD—O)
进行分析,特别是用非溶蚀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0
级模型拟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平衡法,得出最
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用量5.0 A,PVA用量
26.0%,甘油18.0%,氮酮用量5.0%。此结果类似于
均匀设计表中的2号试验,相应的模型方程为F=
(0.3449/一o.457)■_0“57耻一1]。
3讨论
影响涂膜剂制备最主要的因素有成膜材料、保
湿剂、皮肤促渗剂类型及其用量等。由于雪上一枝蒿
浸膏粉水溶性较好,故选择最为常用的亲水性材料
PVA,:。作为成膜材料。在预试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试
验设计,结合累积释放过程的研究进行涂膜剂的配
万方数据
·1810· 中草嚼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2期2008年12月
方优选,有效减少了实验次数,同时根据优选条件制
备的涂膜剂用于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无皮肤过
敏性,舒适度高,符合制剂预期释放要求。
目前,众多有关制剂的制备工艺优选报道中,多
仅选择制剂成型性指标作为测评指标,显然这不利
于制剂的内在质量控制。透皮给药系统研究中,药物
自高分子储库材料中溶出的多少、快慢更是质量控
制的关键。本实验将涂膜剂0.5、6、12h的累积溶出
率评分F。.5h、F。“、F12h作为控释涂膜剂质量的一个
量化指标,显然是必要的。
将均匀实验中各组配方的累积释药率用非溶蚀
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0级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获
得参数K。、口,对其比较分析,不仅得到了一个达到
预期释放目标的处方及其释放过程模型,以此作为
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同时也为今后临
床需要选择相应的配方和模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3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和民间药物质量评
价[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E2]陈永康,刘茂坤.家种与野生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性及药理的
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1):38-42.
[3]杜利云.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及其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
进[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5):301—302.
[4]林亚平.中药制剂均匀试验设计微机软件的研制和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73—476.
[5]林亚平.卢维伦.非溶蚀型药物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新模型一
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修理[J].药学学报,1997,32(11):869-
873.
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黄晓兰1,吴惠勤1,王蔚2,黄芳1,林晓珊1
(1.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
2.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天花粉用超声波振荡提取、乙醇
沉淀分离出多糖,并用重结晶、色谱柱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I,C)分析天花粉多
糖的单糖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Mr及其分布。结果天花粉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
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经色谱柱纯化得到的天花粉多糖与未经纯化的天花粉粗多糖的单糖
组成相同,但质量分数有所差别;天花粉多糖的GPC图有两个多糖峰,天花粉粗多糖的两个GPC峰的数均相对分
子质量(Mn)分别为1.8×105和1460,天花粉多糖的两个GPC峰的Mn分别为1.60×105和4554。结论两种天
花粉多糖的Mr及单糖组成的质量分数有区别。
关键词:天花粉多糖;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HPI。C;GC—MS;GPC
中图分类号:R2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2—1810—03
天花粉又名栝楼,是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干燥块根。天花粉
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
很好的功效[1’2]。天花粉水提物得到的天花粉多糖具
有降血糖的活性[3]。天花粉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成的
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n~6]。目前有关天花粉
多糖的成分分析研究很少文献报道[3’7]。笔者已对天
花粉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8]。本
实验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高效液
相色谱(HPLC)、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天花粉多
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等进行
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天花粉多糖的药理作用,以及天
花粉多糖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仪器与试剂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
司;Agilent6890GC/5973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美国安捷伦公司;721N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
仪器厂。
乙腈,Merck公司,HPI。C级;无水乙醇、丙酮、
KH。PO;等试剂,AR级;试验用水,Millipore超纯水。
2方法与结果
2.1 天花粉粗多糖提取与纯化[8]:取天花粉100g,
加入500mL水,45C浸提2h,再超声波振荡提取2
h,静置沉淀后,经真空抽滤得到提取液。清液于
收稿日期:2008—03—28 ·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6835605009)
作者简介:黄晓兰(1964一),女,广东潮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物及食品分析工作。Tel:(020)87686536E—mailzwenhxl@126.com
万方数据
雪上一枝蒿控释涂膜剂的制备研究
作者: 赵颖, 林亚平, 靳风云, 彭小冰
作者单位: 赵颖(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林亚
平(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贵阳,550004), 靳风云,彭小冰(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550002)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2)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5条)
1.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贵州省中药和民间药物质量评价 2003
2.陈永康;刘茂坤 家种与野生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性及药理的比较研究 1997(01)
3.杜利云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及其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2000(05)
4.林亚平 中药制剂均匀试验设计微机软件的研制和应用 1995(08)
5.林亚平;卢维伦 非溶蚀型药物体系的释放动力学新模型-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修理 1997(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璐.高菊珍.张红宇.王莉.Wang Lu.GAO Juzhen.Zhang Hongyu.Wang Li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的抗炎镇痛
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
2. 韩东铁 雪上一枝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3)
3. 赵汝频.陈建 雪上一枝蒿中毒14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军医2006,8(5)
4. 罗曙生 雪上一枝蒿急性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9)
5. 杨荣兵.李瑶 玉屏风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
6. 肖赛玉 雪上一枝蒿中毒2例报告[期刊论文]-新中医2002,34(12)
7. 张典瑞.马伟杰.赵传胜 补骨脂涂膜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2002,21(4)
8. 刘喆.杜忠科.张学顺 痛立消涂膜剂的透皮吸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1,10(3)
9. 马俊杰.司红莉 敷药疗法涂膜剂的开发与应用[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
10. 孙梅.郭运清 止痛涂膜剂的研制[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2000,15(z1)
引证文献(4条)
1.茆建国.江立富.魏哲 涂膜剂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09(36)
2.匡菊香.黄雨.刘远文.张倩茹.田应彪.周旭美 妇必舒涂膜剂的制备及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中国医药科
学 2012(6)
3.冯光富.涂禾.郭宏彦.祝贺.朱力阳 涂膜剂论述近况[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2(21)
4.金玲.王锦玉.仝燕.董美虹.马振山.王琳 涂膜剂研究概述[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201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