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ive component changes in compatibility of Radix et Rhizoma Rhei with Radix Scutellariae in Xiexin Decoction

HPLC法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的活性成分变化



全 文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699
缓释制剂在体内具有起效迅速、药效缓和而持久的
特征,时间效应过程的统计矩结果表明,其体内平均
滞留时间为11.27h,大于通栓救心片(5.94h)。相
对生物利用度为129.1%,与血药浓度法测得的数
据(126.3%)基本一致。
References!
[1]SongHT,ZhangRH,GuoT.Surveyandprospectofphar—
macokineticss udyofChineseherbaldrugEJ3.Northwest
PharmJ(西jE药学杂志),1998,13(3):125—127.
r2]LiuY,ShengHF.Discussionofthexperimentalmethodo—
logyofChineseherbaldrugserumpharmacology[J].J
GuiyangCoilTraditChinMed(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
[-31
I-4-1
[53
[6]
26(1):53—56
GuoLW.TheMethodandApplicationofPharmacohinetics
ofChineseTraitionalDrugs(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
l-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2002.
ZhanHS.Experimentalthodofmedicinalserumandits
applicationprospectsinthetudyandmakingofnewChinese
drugs[J].JZhejiangCollTraditChinMed(浙江中医学院
学报),2000,24(2):79—82.
XuSY.MethodologyinPharmacologicalExperiment(药理
实验方法学)[M].Beijing:People7SMedicaPublishing
House,1991.
ZhaoCL,LiuJF,LiuHC.ThestudyprogressofChinese
herbaldrugs[J].PharmJChinPLA(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3,19(2):125—128.
HPLC法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的活性成分变化
何毓敏1,张 艺”,盂宪丽2,王 平2,王毓杰1,熊玉霞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0;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研究室,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目的 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前后的活性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HPLC法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
合液的各峰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合液中黄芩苷、大黄素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动态分析。结
果大黄与黄芩配伍合煎后产生了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论 中药复方配伍并非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合,本实验
结果有助于阐明泻心汤的化学成分基础。
关键词:泻心汤;大黄;黄芩;配伍
中图分类号:R286.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5—0699—04
EffectivecomponentchangesincompatibilityofRadixetRhizomaRhei
withRadixScutellariaeinX exinDecoction
HEYu—minl,ZHANGYil,MENGXian—li2,WANGPin92,WANGYu—jiel,XIONGYu—xia2
(1.InstituteofE hnomedicine,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1730,China;2.Research
LaboratoryofPharmacology,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17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chemicalcomponentschangesincompatibilityofRadixetRhi—
zomaRheiwithRadixScutellariaeinX exinDecoction.MethodsHPLCChromatogramswe eusedto
studythepeakchangesofsingleandco—decoctionofRadixetRhizomaRheiwithRadixScutellariae,as
wellastheffectivecomponentsweredeterminedandanalysed.ResultsThesignificantchangesofbaica—
clin,rhein,emodin,chrysophanol,andphyscionhadbeenfou .ConclusionCompatibilityofChinese
herbalmedicinesdo n7tmeanaddingsingleherbsimplyandthistestisjustanattempttoelucidatethe
chemicalfoundationofXiexinDecoction.
Keywords:XiexinD coction;RadixetRhizomaRhei;RadixScutellariae;compatibility
泻心汤由大黄、黄连和黄芩3味药组成,是经典
的清热解毒方剂,临床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拆方研究表明,泻心汤中大黄与黄芩配伍的抗
内毒素作用大于全方及大黄和黄芩单用时的情
况叫。因此,本实验采用HPLC法研究大黄与黄芩
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后期的药效学研究提
供依据。
1仪器与试药
HP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梯度泵、柱恒
温系统、自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hemSta一
收稿日期:2006—08—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765)
作者简介:何毓敏(1980一),男,浙江湖州人,现工作于兰峡大学医学院。Tel:(0717)6396818E—mail:hym0811@163.com
*通讯作者张艺Tel:(028)88849811E—mail:9006zmyr@cdutcm.edu.ca
万方数据
·700·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s期2007年5月
tion色谱工作站(安捷伦科技公司),BP121S电子
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色谱分析用乙腈、戊烷磺酸钠为色谱纯;其余试
剂均为分析纯。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
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检定所提供。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 l.、黄
芩Scutellariab icalensisGeorgi均购自成都市中药
材有限公司,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大黄、黄
芩药材项下的规定。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TMC18(150
mm×4.6mm,5弘m);流动相为0.01mol/L戊烷
磺酸钠溶液(A)一乙腈(B),B由14%保持3min, ~
35min线性升到40%,35~50min线性升到90%;
体积流量:1.0mL/min;进样量:20肛L。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1大黄一黄芩合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大黄
药材20g和黄芩药材10g,混合均匀后,用10倍量
水浸渍30min,回流提取60min;倾出提取液后,药
渣用8倍量水再回流提取40min,合并两次煎液,
浓缩并调整至含大黄生药50mg/mL,含黄芩生药
25mg/mL。精密吸取该煎液10mL,水浴浓缩至干,
残留物以65%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
65%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4000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用。
2.2.2大黄单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大黄药材
20g,同上法煎煮。取1/10的煎液,水浴浓缩至干,
残留物以65%甲醇溶解,制成含大黄生药10
mg/mL的溶液,待用。
2.2.3黄芩单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黄芩药材
10g,同上法煎煮。取1/10的煎液,水浴浓缩至干,
残留物以65%甲醇溶解,制成含黄芩生药5mg/mL
的溶液,待用。
2.2.4大黄一黄芩单煎混合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照
大黄、黄芩在方剂配伍中的比例,各取1/10的大黄和
黄芩的单煎液混合均匀后,同上处理,制成含大黄生
药10mg/mL、黄芩生药5mg/mL的溶液,待用。
2.3检测波长的选择:分别选择254、274、280、430
nm检测波长,对大黄一黄芩合煎液进行HPLC图谱
的直观比较,结果280nm检测波长下所得图谱分
离较好,能够提供较多的特征峰(图I)。因此选择
280nm检测波长进行HPLC分析。
2.4干扰试验:由空白样品的色谱图(图2)可见,
选定的流动相系统所得图谱没有杂质峰和假峰的干
_. . -^^.J .j^=234.nm.●.
.I . ■
一一——‘k、、—k
。. ..^=274nm【: .1U. . ^^
■ 、. ..^=一280.nm.【1..1.IU.. . . ^Ju
0 4 8 12 16 2U 24 28 j2 36 40 44 48 ,2 56
t/min
图1不同检测波长下大黄一黄芩合煎液的HPLC图谱
Fig·1HPLCChromatogramsfco-decoctionwith
RadixetRhizomaRheindRadixScutellariae
atvariouswavel ngth
扰。在280nm下,由大黄单煎、黄芩单煎、大黄一黄芩
合煎及其单煎混合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图2)可
见,即使不同的样品,色谱图中相应成分的保留时间
是重复的,说明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
2.5确定峰归属:以保留时间对各峰进行归属,见图
2。能明显地辨别出合煎液供试品溶液中各峰在单煎
液供试品溶液中的位置,确定了大黄一黄芩合煎液供
试品溶液中峰3、5、22为共流出峰,峰1、2、11~14、
16、20、21来源于大黄,峰4、6~10、15、17~19来源
于黄芩。
丛!:垒竺鱼幽塑垫塑:≥:堡;丝!垫!!亡
:=必==甚:呈:一圳k::生;:霉::k:::丛;=;。j,
.jIIL——L^—旦——_L^——————WL—_L—一一. .I][二二I二二.二二二。。。。。:
t/min
图2大黄(A)、黄芩(B)及其合煎液(c)与单煎
混合液(D)、空白(E)的HPLC色谱图
Fig.2HPLCChromatogramsfRadixetRhizoma
Rhei(A),RadixScutellariae(B),their
mixture(C),CO-decoctionsample(D),
andblanksample(E)
由于中药的色谱峰有共流出现象,所以配伍后
单一地用保留时间进行峰归属是不可靠的。采用二
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有紫外吸收的色谱流出物的紫
外图,可以进一步验证用保留时间进行的峰归属。
分别提取大黄一黄芩合煎液供试品溶液中峰形
较明显的16个峰的紫外光谱图,经人工识别大黄与
黄芩单煎液供试品溶液及单煎混合液供试品溶液中
各峰的紫外光谱,初步归属大黄一黄芩合煎液供试品
溶液中各主要峰的来源,结果见表1。合煎液供试品
溶液中峰22为共流出峰,峰2、1214、20来源于大
黄,峰4、6,---10、15、17~19来源于黄芩。
通过将与已知对照品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分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701·
析,确定合煎液供试品溶液中峰6、12、14分别对应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以峰6为例,在选用
黄芩苷、大黄酸和大黄素。 的HPLC色谱条件下,合煎液在保留时间约为20
2.6单煎混合与合煎样品供试品溶液的HPLC图min时其峰面积占全谱的33.03%,而单煎混合样
谱比较:通过比较大黄、黄芩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异 品供试品溶液中,该峰对应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占全
同,发现两药共煎导致某些成分产生明显的量变,这 谱的40.68%,所以,在共煎煮过程中,合煎液中保
种变化在两药分别煎煮,再按配伍比例混合的单煎 留时间20min的峰所对应的化学成分产生了明显
混合样品供试品溶液中未见发生,表明共煎是导致 变化。大黄、黄芩配伍共煎化学成分的变化见表1。
表1大黄与黄芩配伍各主要峰的归属结果
Table1 AssignmentofpeaksinCO—decoctionofRadixetRhizomaRheindRadixScutellariae
峰号 保留时间/min kmax/nm 来源 合煎样品供试液面积比/% 单煎混合面积比/% 差值/%
2.7定量测定与动态分析:为进一步探明两药配伍
规律,采用HPLC法,对大黄、黄芩配伍前后水煎液
中的黄芩苷、大黄素、大黄酚的煎出量进行测定。参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大黄和黄芩项下的色谱条
件设定各参数。芦荟大黄素由于色谱峰分离度不佳,
故未对其进行测定。
2.7.1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
燥4h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590
gg/mL的溶液。取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
甲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25、
118、28、27p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
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2、4、8、12、
16弘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对峰面积进行线
性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
Table2 Linearrangesandregressionequations
forfivecomponents
2.7.2样品测定: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适量,水浴
浓缩至于,所得残留物分别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
大黄和黄芩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精密吸
取各供试品溶液和黄芩苷对照品溶液、混合对照品溶
液20弘L,进样,记录色谱峰,测定峰面积,并按外标
法计算质量浓度,将测定结果转换成按生药量计所含
相应的有效成分的量,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大黄和
黄芩配伍后,黄芩苷的煎出量降低,而大黄蒽醌类成
分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量均有明显升高。
表3大黄、黄芩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的测定(i土s,一一6)
Table3 Determinationof ctivecomponentsinsingle
andCO—decoction(i士$,一一6)
与各自的单味药材煎液比较:一P。。P3讨论
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体系,研究中药复方药味
配伍需要建立一套稳定、可靠、重现性好、有较好的
万方数据
·70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分离度和适当分离时间的色谱分离方法;在此基础
上,通过复方共煎与各味药单煎及单煎混合的
HPLC图谱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复方中的化学成分
因相互作用而出现量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得出
中药复方指纹峰与单味药的相关信息、化学成分结
构信息、量变信息等。在上述总体思路和策略的指导
下,本实验采用HPLC—DAD及其指纹图谱方法,对
大黄、黄芩配伍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
察。实验确定了在反相色谱模式和梯度洗脱条件下,
乙腈一0.01mol/L戊烷磺酸钠溶液为流动相系统的
分离条件,并利用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归属配伍后
合煎液中主要峰的来源。结果表明,泻心汤中的大
黄、黄芩相配伍,既表现出了增溶协同作用(峰2、4、
10),又表现出明显的溶出抑制作用(峰6、9)。
大黄能抑制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
胞介素一1(IL一1)浓度的升高,从而降低内毒素血症
的毒性及炎性反应,并通过影响中枢介质cAMP水
平来抑制内毒素性发热[2]。前期药效筛选研究的结
果证实了大黄蒽醌和黄芩黄酮均为活性成分。活性
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能够影响疗效。实验中发
现,大黄、黄芩配伍的水煎液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沉
淀,这可能由于大黄蒽醌类成分和黄芩苷均为酸性
成分,成盐的机会少,故沉淀不明显。配伍后,黄芩苷
的煎出量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大黄蒽醌类成分的
酸性较强,混煎液由其所致的酸性因素,不利于其他
酸性成分溶人汤液。而大黄蒽醌类成分大黄酸、大黄
素、大黄酚在配伍后较配伍前有显著升高,可能受黄
芩和大黄蒽醌类大部分成分的增溶效应影响。研究
结果既是对大黄、黄芩配伍的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
一般规律的探讨,也为进一步开展泻心汤抗内毒素
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结果提示,中药复方配伍并非是单味药的
简单加合,而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
找能够提升复方疗效、使多个药效指标达到综合最
优的配伍比例。大黄与黄芩相配伍,未发现新的成
分,但使大黄中大部分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升高,使
黄芩苷的煎出量有所降低,而其作为整体抗内毒素
作用得到加强。说明在泻心汤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中,大黄蒽醌与黄芩黄酮存在一个最佳配伍比例。至
于这个最佳配伍比例是什么,是否为原方以药材配
伍合煎提取所得的配比,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References:
Ea]XiongYH,MengXL,ZhangY,eta1.TraditionalChi ese
MedicineDevelopmentandModenScience&Technology(中
医药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EM].Chengdu:SichuanScience
andTechnologyPress,2005.
[2]LiuBH.Theinhibitionofrheino LPS-stimulatedM‘pand
itsmechanism[A].DissertationofMasterDegreeofNankai
University(南开大学硕士论文)ED-].Tianjin:NankaiUni—
versity,2002.
人参白虎汤不同配伍条件下人参皂苷Rg。和Re变化的研究
丁选胜,安娜芹,姚丹,赵一鸣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人参皂苷Rg。、Re的变化,探讨人参白虎汤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
法测定人参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及不同配伍组别和全方中人参皂苷Rg,、Re。结果各配伍组别在原方配伍比例
条件下,人参皂苷Rg。和人参皂苷Re的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人参与方中其他药物配伍后,人参皂苷Rg-和
人参皂苷Re的溶出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原方配伍比例是合理的。
关键词:人参白虎汤;配伍;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e
中图分类号:R286.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5—0702—03
ChangeofginsenosideRglandginsenosideRein ifferentcompatibilities
ofRenshenBaihuDecoction
DINGXuan—sheng,ANNa—qin,YAODan,ZHAOYi—ming
(DepartmentofPharmacology,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
Keywords:RenshenBai uD coction;compatibility;ginsenosideR91;ginsenosideRe
收稿日期:2006—09—19
作者简介:丁选胜(1962一),男,安徽广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与临床药学。E—mail:dxs0162@sina.tom
万方数据
HPLC法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的活性成分变化
作者: 何毓敏, 张艺, 孟宪丽, 王平, 王毓杰, 熊玉霞, HE Yu-min, ZHANG Yi, MENG
Xian-li, WANG Ping, WANG Yu-jie, XIONG Yu-xia
作者单位: 何毓敏,张艺,王毓杰,HE Yu-min,ZHANG Yi,WANG Yu-jie(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0), 孟宪丽,王平,熊玉霞,MENG Xian-li,WANG Ping,XIONG Yu-xia(成都
中医药大学,药理研究室,四川,成都,61173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5)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2条)
1.Xiong Y H;Meng X L;Zhang Y 中医药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 2005
2.Liu B H The inhibition of rhein on LPS-stimulated Mψ and its mechanism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平.孟宪丽.杨永茂.刘辉.曾勇 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会议
论文]-2009
2. 杨娜.孟宪丽.魏丽 泻心汤有效组分不同配比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2008,30(6)
3. 胡律江.赵晓娟.谢颖.向竹枝.郭慧玲.HU Lu-jiang.ZHAO Xiao-juan.XIE Ying.XIANG Zhu-zhi.Guo Hui-Ling
RP-HPLC法同时检测大黄-黄芩药对中多种成分的色谱条件研究[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6)
4. 邹佳丽.谢智勇.姜晓飞.陈欣霞.姚美村.Zou Jiali.Xie Zhiyong.Jiang Xiaofei.Chen Xinxia.Yao Meicun 大
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蒽醌类成分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
5. 王平.熊玉霞.孟宪丽.张艺.何毓敏.WANG Ping.XIONG Yu-xia.MENG Xian-li.ZHANG Yi.HE Yu-min 大黄-黄芩药
对抗内毒素有效部位的筛选[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
6. 邓翀.张艺.孟宪丽.王张.范刚.DENG Chong.ZHANG Yi.MENG Xian-Li.WANG Zhang.FAN Gang 三黄方抗内毒素活
性的谱效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
7. 王平.孟宪丽.刘辉.杨永茂.曾勇.王进荣.WANG Ping.MENG Xian-li.LIU Hui.YANG Yong-mao.ZENG Yong.WANG
Jin-nong 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1,22(1)
8. 何毓敏 泻心汤抗内毒素有效组分与吸收动力学研究[学位论文]2006
9. 李宏蕊.孟甜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10. 熊玉霞.孟宪丽.张艺.何毓敏.Xiong Yuxia.Meng Xianli.Zhang Yi.He Yumin 泻心汤及其拆方抗内毒素作用研
究[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1)

引证文献(4条)
1.邹佳丽.谢智勇.姜晓飞.陈欣霞.姚美村 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蒽醌类成分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世界
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4)
2.邹佳丽.黄萍.袁月梅.姚美村.Francis C.P.Law 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期刊
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2)
3.王平.孟宪丽.刘辉.杨永茂.曾勇.王进荣 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1(1)
4.崔景朝.赵自明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进展(Ⅱ)——中药单煎与合煎对比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5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