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duction of hairy roots and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in Erigeron breviscapus

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诱导及黄酮类成分测定



全 文 :·1730·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1期2006年11月
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诱导及黄酮类成分测定
刘成洪1,段艳冰1,张 磊1,张汉明1,张卫东2,陈万生2门。
(1.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2.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摘 要:目的 通过诱导培养短葶飞蓬毛状根产生有用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感染短葶飞
蓬无菌苗叶盘诱导毛状根,小量提取脱农杆菌完全的毛状根DNA用于rol基因的PCR检测。经PCR检测阳性的
毛状根采用4种不同液体培养基振荡扩大培养,对于获得的毛状根系测定其中总黄酮和灯盏花索的量。结果发
根农杆菌感染10min共培养2d可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继代培养约两个月后可脱菌完全,获得的毛状根PCR检
测阳性率为52.9%,4种液体培养基中B。培养基更适合于毛状根的生长,毛状根中总黄酮量要明显高于正常根中
的量,但灯盏乙素的量明显低于正常根中的量。结论通过短葶飞蓬毛状根大量培养可获取灯盏黄酮类药用成分。
关键词:短葶飞蓬;毛状根;黄酮;灯盏乙素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11—1730—04
InductionofhairyootsandeterminationofflavonoidsinErigeronbreviscapus
LIUCheng—hon91,DUANYan—bin91,ZHANGLeil,ZHANGan—min91,
ZHANGWei—don92,CHENWan—shen92’3
(1.CollegeofPharmacy,SecondMilitaryMe 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2.MordenResearchCenterfor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433,China;3.DepartmentofPh macy,ChangzhengHospital,
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
Keywords:Erigeronbr viscapus(Vant.)Hand.一Mazz.;hairyroot;flavone;scutellarin
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
Hand.一Mazz.系菊科药用植物,其干燥全草为中药
灯盏花。灯盏花原为我国传统民间药,现已收入《中
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近年来,灯盏花提取物已被
开发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1~3],尤其在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在其开发过程中由于
过度采集造成了其野生资源的匮乏n]。目前我国云
南地区已开展了短葶飞蓬人工种植方面的研究,但
在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存在繁殖慢、成活率低以及
品质不稳定等问题[5]。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短葶飞
蓬快速繁殖体系[6],对短葶飞蓬进行毛状根诱导培
养并测定其黄酮及灯盏乙素的量,旨在为开发利用
灯盏花黄酮类药用成分提供新的资源与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利用短葶飞蓬无菌苗[6],取生长健
壮的小植株的叶片(去主脉)分割成叶盘(大小约5
mm×5mm),放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
(MS。)上,防止外植体脱水。
1.2 菌株: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
C58C1菌种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供,从平板上挑取该农杆菌单菌落,接种到含30
mg/L利福平的LB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180
r/min)培养过夜,供感染用。
1.3 毛状根的诱导与继代培养:在超净台上(以下
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将上述叶盘放入50mL活化
好的上述菌液中,封口后置于28℃摇床上70r/min
振荡10min;将外植体用灭菌吸水纸稍稍吸干后接
种到MS。培养基上,于暗处(25±2)℃共培养约
1~2d后,用无菌水冲洗几次后接种到选择培养基
MS+300mg/L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ef)上。
诱导出的毛状根约2cm长时切下转移到新鲜培养
基上,每两周继代一次,继代过程中逐步降低Cef筛
选压。剪取脱菌完全的毛状根尖约2cm接种到B5、
1/2B。、MS、1/2MS液体培养基上,置于摇床上70
r/rain振荡,(25士2)℃暗培养,第7、14、21、28、35、
42天记录每瓶毛状根的鲜质量以第一次记录的毛
收稿日期:2006—01—10
作者简介:刘成洪(1975一),男,湖北人,生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通讯作者陈万生Tel:(021)63610109—73712E—mail:chenws@vnet.citiz.net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1期2006年11月·1731·
状根鲜质量为基数计算各毛状根系增长倍数,绘制
不同培养基中毛状根系的生长速率曲线。
1.4毛状根的PCR检测:超净台上剪取约50mg
的新鲜毛状根,编号后采用SDS小量法抽提总
DNA。根据文献报道[7]设计rolb、rolc基因PCR检
测引物。rolb基因引物:Frolb:5,_GCTCTT—
GCAGTGCTAGATTT一37,Rrolb:57一GAAGGT—
GCAAGCTACCTCTC一37;rolc基因引物:Frolc:
57一CTCCTGACATCAAACTCGTC一37,Rrole:57一
TGCTTCGAGTTATGGGTACA一37。在0.2mL
薄壁管中加入模板DNA约40ng,TaqDNA聚合
酶2个单位,PCR反应总体积为50肛I。。PCR扩增
参数如下:起始94C热变性3min后,接着进行30
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4C变性45S,56‘C退火45
S和72℃延伸反应90S,循环结束后72‘C延伸7
min。扩增产物采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化乙
锭染色进行分析。
1.5 毛状根中灯盏总黄酮和灯盏乙素测定
1.5.1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在120‘C减压干
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48.0mg,置25mL量瓶中,
加甲醇20mI。,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甲醇
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mI,置100mL量瓶
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黄酮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4h的6.5mg灯盏乙
素对照品,用甲醇(HPLC级)溶于50mL量瓶中,
超声使溶解完全后,冷却,定容,即得灯盏乙素对照
品溶液。
1.5.2供试品溶液制备:随机取短葶飞蓬种子发芽植
株5株,切取根部用自来水洗净根上附着培养基,吸水
纸吸干,分别编号,50℃干燥过夜至恒重,研磨成粉,
过40目筛,精密称取100mg干粉加入20mL甲醇,
超声提取30min,5000r/rain离心5min,收集上清,
沉淀加入20mL甲醇继续同上超声提取30min,同前
离心后合并上清液,全部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甲
醇适量洗涤容器,定容至50mL,该样品溶液用于总黄
酮测定;样品溶液经0.45扯m有机相膜滤过后,用于
HPI。C检测灯盏乙素。重复测定1次。
取通过液体振荡扩大培养获得的生长迅速的3
个毛状根系(编号分别为C58C1—7、C58C1—10和
C58C1—11),同上述正常根处理,每个根系重复测定
1次。
1.5.3实验条件选择:利用UV法测定短葶飞蓬
总黄酮,参照文献方法[8]。检测波长为510nm,使用
UV一2100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
器公司)。
利用HPLC测定灯盏乙素,参照文献方法[9’1⋯。
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5肛m,
200mm×4.5mm,美国迪马公司),流动相为甲醇一
0.I%磷酸(40:60),检测波长为335nm,体积流量
为1mL/min,灵敏度为AUFS一1.0,柱温为室温。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5泵,Waters2487
Dual入AbsorbanceDetector),SR2000色谱工作站
(上海三锐科技有限公司)。
对照品芦丁与灯盏乙素(野黄芩苷,96.4%)均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HPI。C级,
水为双蒸水。
1.5.4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
0、0.5、1.0、1.5、2.0、2.5mL,分别置10mL量瓶
中,各加水至3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5mL,使
混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
放置6min,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再加水
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附录VA),在510ri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
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
曲线。在0.0096~o.0480mg/mL与吸光度线性关
系良好,Y一15.75X一0.0226,r一0.9994。
用移液管分别精密量取灯盏乙素对照品溶液
0.1、0.4、0.8、1.6、3.2mL至10mI。量瓶中,定容,
摇匀,制成质量浓度为1.3、5.2、10.4、20.8、41.6
t-g/mL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以峰面积为纵
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样量在
1.3~41.6m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一
189665.39X一173471.88,r一0.9998。
2结果与分析
2.1 感染时间与共培养时间对转化外植体生长的
影响:在利用叶盘法诱导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过程中,
观察到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较大,侵染
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叶盘褐化死亡,感染时间不宜
超过10min,说明本实验所用供试材料对转化使用
的农杆菌比较敏感。
共培养时间过长也会对转化产生不利影响。随
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农杆菌过度繁殖,褐化死
亡的外植体数量迅速上升。通常观察到共培养2d
外植体周围就有水渍状菌液长出,为生长起来的农
杆菌,此时宜用无菌水将外植体冲洗两次吸干水分
后转移到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共培养到第3天,农杆
菌已大量繁殖,外植体周围可见白色液体状菌液,此
时即使用较高质量浓度Cef(500mg/L)冲洗外植
万方数据
·1732· 中草蔼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1期2006年11月
体后,在选择培养中也不易控制农杆菌生长。
2.2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诱导与继代培养:在发根农
杆菌介导的初步转化中,叶盘经农杆菌侵染约20d
后,观察到叶盘边缘处长出毛状根(图1A),利用发
根农杆菌侵染叶盘获得了大量的毛状根,在浸染的
214个叶盘中,有89个叶盘诱导出了毛状根。
毛状根经剪取根尖继代培养7~8次(约2个
月)后均已脱菌完全,转到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了扩大
培养。在4种不同的培养基上,毛状根在B。液体培
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图1B),总体上是B。>
1/2MS>MS>1/2B。(图2)。毛状根整个生长周期
约为45d,其中在第6周生长速度达到最快,在第7
周生长进入停滞期,毛状根开始变硬,部分根尖开始
褐化,培养基变得浑浊黏稠。
A一叶盘边缘诱导出毛状根
B—Bs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的毛状根系
A—hairyrootinducedfromcutendofleafdisc
B—hairyrootlineculturedinB5liquidmedium
图1 毛状根诱导与液体培养
Fig.1Inductionandliquidcultureofhairyoots
—卜l/285
—-I/2MS
+B5
--0--MS
图2毛状根系C58C1—7不同液体培养基培养生长曲线
Fig.2GrowthcurveofhairyootlinesC58C1·7
indifferentliquidmedia
2.3 毛状根rol基因的PCR扩增:Rolb与rolc基
因是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上TL—DNA(T—DNA左
臂)上对转化细胞产生毛状根过程起重要作用的两
个基因。利用这两个基因各自对应的一对引物,通过
PCR一次扩增出了这两个基因的对应片断,大小分
别为383bp与586bp的两条条带(见图3),与文献
报道的大小一致[7],而从短葶飞蓬非转化正常根中
未扩增出相应片断。这表明含rol基因的RiT—DNA
部分已经整合到短葶飞蓬基因组中。PCR检测了51
个来自不同转化事件的毛状根,阳性转化毛状根数
为27个,阳性转化率为52.9%。
1~4一不同的毛状根系M—DL2000分子量标准
CK一正常根
1—4一differentlinesofhairyootM—DL2 000Marker
CK—normalroot
图3毛状根rol基因PCR检测电泳圈
Fig.3EiectrophoretogramofrolgenesPCR
identificationofhairyroots
2.4发根系中灯盏总黄酮和灯盏乙素测定:对于转
化获得的毛状根经液体振荡扩大培养获得了生长迅
速的发根系,经PCR检测后测定了发根系中灯盏总
黄酮和灯盏乙素的量(表1)。
表I 短葶飞蓬不同发根系总黄酮和灯盏乙素
Table1 Totalf avonesandscutellarinindifferent
hairyootlinesofE.breviscapus
3讨论
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中,叶盘法
已成为经典转化方法,本实验选用叶盘作为外植体
诱导毛状根。在毛状根诱导中,观察到未转化叶盘在
MS。培养基上仍可以从叶盘边缘生出幼根,这可能
与植物本身的内源激素水平较高有关,可以直接诱
发其生根。由于转化培养中不存在筛选压,而叶盘即
使未经农杆菌侵染,仍可以在叶盘边缘长出根,在转
化初期并不能鉴别排除,被剪下来继代培养,它们的
存在可能使得阳性率偏低。因此对于转化获得的毛
状根需要经过多次剪取根尖继代培养,从生长形态
上筛除非转化毛状根。
黄酮类化合物为灯盏花中的主要药用成分,在
原植物根中量相对地上部分较低[1¨,本研究测得灯
盏花种子发芽植株正常根总黄酮量约为3%,与上
述报道的野生短葶飞蓬根部总黄酮量相近。有报道
在金丝桃属植物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能是生产黄
酮类物质的另一个有效途径[1引,本实验通过转基因
从短葶飞蓬叶盘诱导毛状根后,通过器官培养也检
万方数据
中草喃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1I期2006年11,El·1733·
测到黄酮合成并且量略有提高。已知灯盏乙素是灯
盏花中的有效成分之一[13|,它是一个由黄酮苷元和
糖基配体组成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次生代谢中以终
产物的形式存在。在毛状根培养物中检测到大量黄
酮存在而灯盏乙素的量很低,这可能与毛状根中合
成灯盏乙素下游相关的代谢调控酶有关,笔者将在
已建立的短葶飞蓬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
开展灯盏乙素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
References:
[1]ChengSF,ZhangYN,ZhangXP,eta1.RecentResearch
ofBreviscapininclinicalapplications[J].LishizhenMed
MaterMedRes(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77—178.
[2]WeiN.Advancesofbreviscapininclinicalapplicationsand
itsside—effects[J].ChinPharm(中国药师),2001,4(2):
144—146.
[3]MaQ,LiYI,,HangY P.Clinicalapplicationsof
breviscapinEJ].HerMed(医药导报),2003(22)
(Supplement):79.
[4]YuHY,ChenzL.StudyonartificialultureofErigeron
breviscapus[J].ActaBot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002,24
(3):1】5一120.
[5]YangSC,YangZX,ZhangQQ,ela1.Preliminarystudies
ongrowingofErigeronbreviscapus[J].ChinTraditHerb
Drugs(中草药),2004,35(3):318-321.
r6]LiuCH,ZhangMK,DengH,eta1.Establishmentofrapid
propagationsystemofErigeronbreviscapus[J]·ChinTradit
HerbDrugs(中草药),2005,36(4):597—599.
r7]AleksandraK,lz belaS,KrzysztofB,eta1.Establishment
ofhairyootcuhuresofAmmimaju5[J].PlantSci,2001,
160:259—264.
[8]WuZ C,LiangWY,DingYS.Studyonultrasonic
extractionoftotalflavonesofErigeronbreviscapusLJJ.
Yunnan。ITraditChinMedMater(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25(3):35—36.
[9]ChP(中国药典)[s].VolI.2005.
[10]ZhangH,ZhangzF.Ecologicalandbiologicalan ysisof
scutellarininErigeronmultiradiatus[J].ChinTraditPat
Med(中成药),2004,26(1):60—62.
r11]FengDX,ChenB,DangCL,ela1.Studyonvariationof
totalf avonoidsinErigeronbreviscapu口].ChinTraditHerb
Drugs(中草药),2003,34(4):362—365.
[12]ZengHY,ZhouPH,PeiG.Totalflavonoidc ntentsin
culturalm terialsofHypericumsampsonii[J].JPlant
ResourEnviro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1):59—
60.
[13]CuijM,WuS.Theadvanceontheresearch0fbreviscapine
[J-I.NatProdRes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
(3):255—258.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梁清乐,王秋颖。,曾念开,王怀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近
30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比基因工程法和原生质体
转化法简便易行,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法中细胞壁和交
配系统对育种的障碍,实现种间、属间以至远缘的杂
交。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整套基因组连同细胞在内的
其他组分一起融人另一细胞,就为遗传物质的充足和
有效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且并不需要预先了解有
关基因组或单个基因太多的具体细节,就能改变物种
的生物学特性,获得新品种,甚至可以通过将几个优
良品种的融合而将多种优良性状组合到单个菌株中,
所以,这是一个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的
育种方法[1],并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
中[2]。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是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重
大发展。自1977年以来,人们开始了用灭活原生质体
进行微生物融合育种的尝试[3]。
茯苓Poriacocos(Fr.)wolf是传统名贵中药,
近年来,茯苓菌种退化严重,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
失。笔者在对茯苓原生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探索
的基础上H],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了茯苓融
合重组子,并对融合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 出发菌株:Z,。一: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真菌室保藏;Z。∽来自福建
三明真菌研究所。
1.2培养基
1.2.1斜面培养基:麦麸5%(水煮0.5h,滤过,取
滤汁),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
0.15%,VB0.001%,琼脂1.5%,pH值6.5。
1.2.2发酵培养基:麦麸5%(水煮0.5h,滤过,取
滤汁),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
0.15%,VB0.001%,琼脂1.5%,pH值6.5。
1.2.3再生培养基:马铃薯10%(水煮0.5h,滤
过,取滤汁),酵母粉0.3%,蛋白胨0.5%,葡萄糖
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硫酸铵
0.1%,VB0.001%,琼脂条1.5%(煮溶)。
1.2.4高渗再生培养基:再生培养基中加入0.5
收稿日期:2006—03—06
*通讯作者王秋颖Tel:(010)62818260E~mail:qywang@implad.ac.en
万方数据
短葶飞蓬毛状根的诱导及黄酮类成分测定
作者: 刘成洪, 段艳冰, 张磊, 张汉明, 张卫东, 陈万生, LIU Cheng-hong, DUAN Yan-
bing, ZHANG Lei, ZHANG Han-ming, ZHANG Wei-dong, CHEN Wan-sheng
作者单位: 刘成洪,段艳冰,张磊,张汉明,LIU Cheng-hong,DUAN Yan-bing,ZHANG Lei,ZHANG Han-
ming(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张卫东,ZHANG Wei-dong(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上
海,200433), 陈万生,CHEN Wan-sheng(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
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11)

参考文献(13条)
1.Cheng S F;Zhang Y N;Zhang X P Recent Research of Breviscap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论文]-时
珍国医国药 2000(02)
2.Wei N Advances of breviscapi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its side-effects[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1(02)
3.Ma Q;Li Y L;Hang Y P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reviscapin 2003(zk)
4.Yu H Y;Chen Z L Study on artificial culture of Erigeron breviscapus[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2002(03)
5.Yang S C;Yang Z X;Zhang Q Q Preliminary studies on growing of Erigeron breviscapus[期刊论文]-中草
药 2004(03)
6.Liu C H;Zhang M K;Deng H Establishment of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of Erigeron breviscapus[期刊论
文]-中草药 2005(04)
7.Aleksandra K;lzabela S;Krzysztof B Establishment of hairy root cultures of Ammi majus[外文期刊]
2001
8.Wu Z C;Liang W Y;Ding Y S Study on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es of Erigeron breviscapus
[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05
10.Zhang H;Zhang Z F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nalysis of scutellarin in Erigeron multiradiatus[期
刊论文]-中成药 2004(01)
11.Feng D X;Chen B;Dang C L Study on vari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Erigeron breviscapu[期刊论文]-
中草药 2003(04)
12.Zeng H Y;Zhou P H;Pei G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cultural materials of Hypericum sampsonii[期
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01)
13.Cui J M;Wu S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breviscapine[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1104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