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 Fingerprint of processing Flos Lonicerae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全 文 :中革喃c吣Ⅱ怖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11期2007年11月·1643·
原料药材中的量基本一致(对应的HPLC色谱图也
基本一致),其原因是两种高异黄酮的极性较弱,水
提醇沉并不能使它们的量得到富集提高。
MOA可以抑制皮肤黑色素细胞分支状延伸o],
MOA与MOB具有镇咳作用,并且无中枢抑制的副
作用”]。麦冬药材及其制剂中MOA与MOB的量是
否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Referenceso
E13ZhuYx.YahKD.TuGS.Thechemistryresearchof
Shen!rmiaanpreparation(I).豫e玎ni叽tmofraethylophio-
pogonanoneAandmethylophiopogonanoneBinShengmaisan
preparationbyRP—HPLC[J].ChinJPharmA al(药物分
析杂志).1888,3(6):848—344.
[23PolaCI I.Dendriteelongationinhibitorofraehnoeyteand
skincarepreparationforexternaluscontainingtheasme
[P].JP:JP2004143073,2004—05—20.
Is]KameiJ-AntitussiveagentandmedicinalcompositionCOn-
taininga tituasivegent[PJ.JPlP2003327529,2003—11一
19.
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晏永新,钟铁,张小娟,李霞兰,王少军,王跃生’,扬世林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建立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HPLC色谱指纹目谱。方法以水煎煮法制备供试液,采用高教渍相色
谱法.甲酵和o.4%磷酸溶液为流动糨撵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38nm,桂温:30℃,体积流量:1.0mL/rain。结果
分析了5个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生产的山银花药材.确定了12十共有峰.可作为其指纹特征。结论所建立的指纹
图谱具有稳定、重现的特点,为全面控制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山银花}高教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中圈分类号:R2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fi70(Z007)11一1643—03
HPLCFingerprintofprocessingFlosLoniceraef omdifferenthabitats
YANYong—xin,ZHONGTie,ZHANGXiao—juan,LIXia—lan,
WANGShao—inn,WANGYue—sheng,YANGShi—lin
(NationalPh rmaceuticalEngineeringCenter[orSolidP eparationinChi eseMateriaMedico·Nanchang330006.China)
Keywords:FlosLonicerae;HPLCIfingerprint
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Hand.-Mazz.、红腺忍冬Lb
poglaucaMig.或华南忍冬L.co,,f“saDC.的干燥
花营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
布,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口],同时山银花
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饮品原料口]。山银花主
要含绿原酸、异绿原酸、三萜类、黄酮类物质,另外还
含有少量的忍冬苷、肌醇、皂苷、挥发油等成分口“]。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中化学成分影响很
大[5]。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规律和控制质量,本研
究采用高教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山银花药材不同产地
加工品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l实验材料
岛津Lc—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sPD—
M10Avp检测器(PDA),Lc—IoATvp串联双柱塞
泵,SIL一10Advp自动进样器,CT0~10ASvp柱温
箱),cLAss—VP工作站;BS2000S电子天平(北京
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KQ一250型超声波清洗
器(昆山市超声议器有限公司)。
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
号:110753200212),甲醇(色谱纯),Millipore蒸馏
水,磷酸(分析纯)。
山银花由贵州飞龙雨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经江西
中医学院龚千锋教授鉴定为灰毡毛忍冬花蕾,见表1。
裹1样品产地和加工方法
Table1 HabitatsandprocessingmethodsfFIosLonieerae
编号 加工方法 产地
2 机械化生产 安龙
3 机械化炒干生产 安龙
4 土法蒸后供干生产 贞丰
i 璧趔堕些王堡圭芒 塞垄
箨蒌晶葬:篓紧嘉:。瑟。一).男,江西新余人.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有效部位制荆的研究开发工作
.通讯作者T“王I(跃078生1T11。816:5(。079暑搿10譬2翟譬监;j;恐jzj。.。。m
万方数据
中革鸯Chla蛳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鹞卷第11期2007年11月
2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ClB柱(250mm×
4.6mm,5pm);流动相;甲醇(A)一0.4N磷酸水溶
液(B),线性梯度洗脱,0~65rain,10%A,65rain以
后,60%A}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30℃t
检测波长为238nmI进样量10p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62,ag/mL对照品溶液
(10℃以下保存)。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山银花粉末约z.09,精
密称定,精密加水50mL,称定质量,煎煮2h,放冷
至室温,再称定质量,补足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
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即得。 ’
2.4方法学考察
2.4.I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样品
1),精密吸取10pL,分别在0、2、4、8、16、24h检测,
以绿原酸(3号峰)为参照,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
间RSD<3%,主要共有峰相对峰面积RSD不超过
3%,结果表明山银花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4.z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样品
1),连续进样6次,以绿原酸为参考,考察色谱峰保
留时间的一致性,计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问的
RSD,结果RSD<3%,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2.4.3重现性试验:取山银花药材(样品1),6份制
备供试品溶液,依次检测,以绿原酸为参考,考察色
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一致性,结果各共有峰相对保
留时间的RSD<3%,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2.5 HPLC指纹图谱及各项技术参数:测定了5种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生产的山银花,共获得12个色谱
峰,典型色谱图见图1和2。其中3号峰为山银花主
要指标成分绿原酸,将其作为参照峰,标识为S,其
他峰依次编号,计算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
对峰面积,结果见表2和3。各特征指纹峰的相对峰
面积、相对保留时间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特征指纹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低于1.5%。
3讨论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分别考察了
50%甲醇、甲醇、水、40%乙醇,以及超声、索氏、温
浸、煎煮提取方法。结果水煎煮方法提取能获得较多
的色谱峰,更能体现指纹图谱整体性的特点。
3.2检测方法的选择:以甲醇一水,乙腈一水两种体
系为流动相,c,。反相色谱进行初试,再采用二极管
阵列检测器(DAD)检测,全波长扫描分析,发现在
—r-1百._Trl矿1r面—西_矿1r孺—r面—叶5
t|rain
圈1山镪花HPLC指纹田请
Fig.1HPLCFingerprintof,fmLD础,m
t/rm.
田2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HPLC指纹围谱
Fig.2HPLCFingerprintofprocessedFlos£口砌rl”
fromvatiomhbitats
寰2特征指纹■的相对保留时间
Table2 Rdativeretetionttimeofcharacteristic
fingerprinteaks
峰号—1J2堂型3型4型}5丽平坷值 RSD/“
O.677
0.892
1.000
1.034
I.071
1.119
1.324
1.392
1.518
1.616
1.655
1.819
0.676
0.889
1.000
1.032
1.066
1.116
1.320
1.388
1.521
1.619
1.658
1.825
0.678
0.887
1.000
1.032
1,063
1.119
1.309
1.377
1.510
1.605
1.644
1 806
0.669
0.887
1.C00
1.029
1.063
1.112
1.339
1.405
1.551
1.655
1.696
1 870
0.6760.57
0.8890.24
I.0000.00
1.0320.17
1.0660.3l
1.1170.31
1.3220.86
1.3890.72
1.524 1.04
1.622 1.1B
1.662 1.19
1.828 1.36
检测波长为238am时,各供试液有较多的色谱峰,
并且各色谱峰能够较好的分离,最终确定检测波长
为238am。另外,甲醇一水体系对成分分离的选择性
与乙腈一水体系相差不大,故流动相选择甲醇一水体
系。在此体系中,分别试验了甲醇一水、甲醇一0.05%
磷酸、甲醇一o.05%磷酸一异丙醇、甲醇一0.4%磷酸组
成的流动相体系,发现在甲醇一0.4N磷酸体系下,各
色谱峰峰形尖锐,分离效果好,并能分离出较多的组
分,并且对梯度洗脱条件进行了比较,得到本文采用
的流动相条件。
3.3特征指纹峰分析:本实验建立了不同产地加工
㈣啪㈨眦|;m|暑m三|Ⅲ;耋呲
}i
i;
。:{鲁。o
o,o。”u他
万方数据
中草焉Cbineu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11期2007年11月·1645·
寰3特征指纹■的相对峰面积
Table3 Relative弹^kareasofcharacteristic
fingerprinteaks
方法生产的山银花药材液相指纹图谱,系统地反映
了其山银花不同成分的全貌,可作为山银花不同产
地加工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由于样品数量有限,
只采集了安龙和贞丰2个产地的药材,但从图谱中
可以看出,2个产地的药材在化学组成及主要特征
指纹峰相对峰面积上投有显著差异。
山银花的加工主要蒸气脱水、机械化生产、机械
化炒干、土法蒸后烘干和强制通风干燥5种方法。从
指纹图谱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5批样品的色谱图
整体相貌是相同的,说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山银
花药材的化学组成一致性较好,质量稳定。但同时也
应看到各主要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还是有一定的差
别,如量较高的10、1l,12号色谱峰,在机械化生产
的山银花中分别高达1.329、1.282、1.765,而土法
蒸后烘干的山银花则分别只有0.653、0.650、
0.801}2号特征峰相对峰面积在土法蒸后烘干的山
银花中达到0.086,蒸气脱水、机械化生产和机械化
炒干的山银花则在0.025左右;7号特征峰相对峰
面积在机械化炒干的山银花中高于0.92,蒸气脱水
和机械化生产的山银花保持在0.82左右,但土法蒸
后烘干和强制通风干燥生产的药材则只有0.50。说
明山银花的加工方法不同,其药材的指纹图谱也有
较大的差异,对于选用合适的加工方法生产山银花
具有指导意义。
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
评价系统2004A版1.0版对5批样品的数据进行
处理,得到了相关系数,按样品编号用平均数表示依
次为0.9953、0.987、0.9908、0.9511、0.9825,
用中位数表示依次为0.9741、0.9674、0.9727、
0.9352、0.9330。说明选用的特征指纹峰是恰当
的。据此,制定了真伪鉴别相似度值的标准,即相关
系数用中位数和均值表示均不得低于0.900,特征
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小于1,5%。但特征指
纹峰的相对峰面积积分值差异较大,建议在实际应
用中根据具体适应症选用固定的药材。
References:
[1]ChP(中目药典)EsJ.VolI.2005.
[2]zh舯RH.Resourceo/ChineseMedlci朋lMaterials(中药费
葬学)[M].8eijing:ChinaMedico-PharmaceuticalscieIlce
alld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1993.
[33SkiY.ShiRB.LuYR.Advancesinstud esOnthem
$OUgCOM9·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yofmedical
honeysuckleinChina[J].ChmP^dr孵J<中国药学杂志),
1999,34(11):724.
[4]HuangLY,LoZz,LiJB,da1.Studiesonthechemical
eormtituentsdJapanesehoneysuckle(Lonicerajopo a)
[J].ChinTr~litHerbDrugj(中草药).1996.Z7(11):
645.
[5]WangYZ,孙碍zW.Commentaryontheteseaxc]2of
honeysuckleprocessingdru s[J].JShand帅gUnivTradlt
“抽Med(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z4(1)t66—67.
RP—HPLC法测定血脂康胶囊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
马学敏“2,郭树仁“”,段震文“2,王祥云1.李霄3
(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I2.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3.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擅 要:目的建立血脂康胶囊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紊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YMC—C-a分析柱,乙腈一水(O.1“磷酸)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nm。结果大豆苷元、黄豆黄衮、染料木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收穑日期:2007—0326
作者简介:马学敏(1976一),女,山东蓬莱人,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与北京讹大维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指纹图谱。
-通讯作者郫树仁Tel:(010)51557550E—mail:guosrpku@263.net
万方数据
山银花不同产地加工品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 晏永新, 钟铁, 张小娟, 李霞兰, 王少军, 王跃生, 杨世林, YAN Yong-xin,
ZHONG Tie, ZHANG Xiao-juan, LI Xia-lan, WANG Shao-jun, WANG Yue-sheng,
YANG Shi-lin
作者单位: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11)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5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05
2.Zhou R H 中药资源学 1993
3.Shi Y.Shi R B.Lu Y R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resources,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y
of medical honeysuckle in China[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1999(11)
4.Huang L Y.Lü Z Z.Li J B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Japanese honeysuckle (Lonicera
joponica) 1996(11)
5.Wang Y Z.Zhang Z W Commentary on the research of honeysuckle processing drugs[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
大学学报 200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何兵.冯文宇.田吉.李春红.艾洪兵.HE Bing.FENG Wen-yu.TIAN Ji.LI Chun-hong.AI Hong-bing 四川泸州山银
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
2. 陆敏强.黄辉庆 中药山银花的HPLC/UV/MS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3)
3. 王柳萍.辛宁.张守平.彭英奎.欧阳明秀.Liuping.XIN Ning.ZHANG Shou-ping.PENG Ying-kui.OU YANG Ming-
xiu 广西不同产地与加工方法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
4. 曹冬红.张贺文.杨科.李福双.谭桂山.徐康平.CAO Dong-hong.ZHANG He-wen.YANG Ke.LI Fu-shuang.TAN Gui-
shan.XU Kang-ping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南药学2007,5(1)
5. 张玲容.周日宝.ZHANG Ling-rong.ZHOU Ri-bao 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
大学学报2011,31(3)
6. 舒胜辉 不同产地山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2006,12(5)
7. 陈君.彭锋.王河川.王勇.冯文宇.何兵.CHEN Jun.PENG Feng.WANG He-chuan.WANG Yong.FENG Wen-yu.HE Bing
泸州山银花及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
8. 张尊建.余静.杨春华.王兴旺.徐向阳.张蕙 忍冬、山银花HPLC/UV/MS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3,25(11)
9. 刘来正.赵桂珍.王满恩.冀小君.程侯莲.李宝霞 山银花与其伪品华西忍冬的生药学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农业与
技术2009,29(6)
10. 陈文.CHEN Wen 山银花茎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方法工艺筛选研究[期刊论文]-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06(1)

引证文献(4条)
1.徐英宏.姜清华.菅凌燕.李玉灵 赤丹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7)
2.李小侠.陶正明.吴志刚.林新春.范传颍 浙南忍冬属药材rbcL基因序列分析[期刊论文]-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6)
3.赵刚.杜玮.魏玉辉.姚小军.武新安 银黄制剂的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7)
4.粟时颖.郑兴.廖端芳 山银花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11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