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全 文 :·1626·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1期2005年11月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王振月1,左月明1.康毅华1,丛艳2,宋新丽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I2.黑龙扛省智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暗尔滨150040
3.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毛脉酸模RumexgmeliniTurcz.为蓼科酸模
属植物,民间药用根,对淋病、上呼吸道感染、癣和疮
毒有确切疗效o。2]。该植物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大小
兴安岭及张广才岭东部山区,资源十分丰富。抑菌实
验结果显示,根部粉末水浸液(1mL相当于原药材
1 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仅次于土霉素;
对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与土霉素相同。本研究已
从毛脉酸模根的甲醇、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蒽醌
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
资源,该课题组又继续从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
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大黄
素(I)、大黄酚(I)、大黄素甲醚(Ⅲ)、酸模素(Ⅳ),
其中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核磁共振谱用VarianInova一500NMR波谱
仪测定,TMS为内标物。质谱El—MS用AEIMs~
50SD90型质谱仪测定。柱色谱硅胶100~200目,
200~300目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所有试剂均
为分析纯。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购自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植物样品采自黑龙江省
伊春桃山林业局跃进林场,经本校药用植物教研室
鉴定为毛脉酸模。标本自存。
2提取和分离
毛脉酸模根1.5kg,醋酸乙酯回流提取2次,
每次3h,滤过,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
干膏55g。将此干膏反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分部
收集,每份100mI,,先以氯仿一甲醇(20:1)洗脱,在
110~115份中得到化合物I;然后将21~99份的
收集液合并蒸干后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
醚一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化合物Ⅱ、Ⅲ和IV。
3结构鉴定
化合物I:橙黄色结晶,mp255~257℃;分子
式:c15Hl005。Borotrager反应呈阳性。EI—MSm/zt
270(M+),242,213。1H—NMR(DMSO)8:12.04,
11.95,11.34(3个酚一OH质子);7.41,7.10,7.06,
6.55(蒽醌母核上4个ph—H)I2.38(3H,s,CH3)。
13C—NMR(DMSO)d:190.34(C9),181.92(Clo);
124.77,121.13,109.43,108.50(蒽醌母核上4个
CH);22.20(CH。)。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Es.4]的大黄
素一致。
化合物Ⅱ:黄色结晶。mp195~196℃;分子式:
C。5Hl。04。EI—MSm/z:254(M+)。1H-NMR(CDCI。)
8:12.10,12.00(2个酚OH质子);7.80,7.67,
7.63,7.28,7.08(蒽醌母核上5个ph—H);2.45(3H,
s,CH3)。”C—NMR(CDCl3)占:137.18,124.78,
124.59,121.58,120.16(蒽醌母核上5个CH);
22.50(CH。)。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口“的太黄酚一致。
化合物m:黄色针状结晶,mp202~204℃;分
子式:C1。H1205。El—MSm止:284(M+)。1H—NMR
(CDcl。)d:7.62,7.35,7.07,6.68(蒽醌母核上4个
ph—H);3.94(3H,s,OCH。);2.45(3H,S,CH3)。
”C—NMR(CDCl。)占:124.75,121.52,113.92,
108.45(蒽醌母核上4个cH);56.32(OCH3)f
22.40(CH。)。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01”的大黄素甲
醚一致。
化合物N:淡黄色针状结晶,mp164~166C;
分子式:cl3H1203。EI—MS、m/z:216(M+),217
(M’+1),201(基峰,M+一cH3)。1H—NMR(CDCIa)
8:7.46,7.05,6.95,6.83(萘环母核上4个ph—H)I
2.73(3H,s,COCH。);2.62(3H,s,CH3)。”C—NMR
(cDcl3)d:132.71,121.80,117.45,111.09(萘环母
核上4个CH);32.21(COCH,),25.26(CH。)。以上
数据与文献报道o“1的酸模素一致。
Refefences2
[13LiuST.HerbFloraofChinaBoreali-Orientalis(东北草本
植物志)[M].2nded.BeijinglSciencePr ss,1859.
訾鐾县訾:留装葛蕃箨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l56)。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赍助项目(B9811)
作者筒介:王振月(1956一),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中药资谭与开发教研室主任,顼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生
物技术研究。Tel:(0451)82196284E—maillwangzhen—yue@163.corn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11期2005年11月· 627·
[2]JiIin[tmtituteofTradi ionalChineseMedicine.Floraof
Changbaishan(长白山植物药志)[M],Changchun:Jilin
People’SPublishingHouse,1982.
[3]a诅地xQ.HandbookofActiveConstituentsAnalysein
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手册)
[M].BelOnglXueyuanPress.2002.
[4]LuYH,WangzT.XuLS,eta1.Anthraquinottesfrom
Polygonumw々wPatientiaL.[J].JNorthwestNormal
Univ(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36(3):46—49,
[5]ghengSQ,ChengWS,TaozY,eta1.Studyontheehemi—
C8IconstituentsofRumexjaponi删sHoutt(1)FJ].AcadJ
SecondMilMedUniv(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
910—913.
[6]xiaoGG,ShenXJ,JiuBD.Studiesontheantifungalsub—
stanceofcruderug(I)RumexponicusHoutt.[J]肝Ⅳ
JPharmacognosy,1977·31(2):15】一154
崖藤中生物碱aromoline的结构及NMR研究
张庆美,粱鸿,蔡少青,刘洪字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北京 100083)
崖藤AlbertisialaurifoliaYamamoto为防已科
崖藤属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有17种.大部产于非
洲,亚洲东南部有5种,我国仅崖藤i种,产于海南
中部及南部,广西南部以及云南。崖藤为木质藤本,
其根人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痧症及小便短小
黄赤等症。从崖藤的根中分离得到一个双苄基异喹
啉类生物碱aromoline。该化合物由Bick和whal一
ley[13于1948年首次从毛茛科植物Daphnandra
aromatica中分离得到,1960年通过化学方法确定
了其化学结构口]。以后又从防己科、毛茛科和小檗科
等科的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但是文献有关其波谱
数据报道非常简单而且存在错误,如2H—NMR数据
少而且没有给出正确归属口“3;”C—NMR数据虽然也
有报道[51,但是其信号主要根据取代基对苯环化学
位移的取代效应理论并结合全偶合碳谱的偶合裂分
情况进行归属的,存在一些错误;cD谱的数据未见
报道。由于现代结构研究多采用NMR技术,因此
NMR数据的错误或欠缺会给结构鉴定过程中带来
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由于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
有手性中心,CD谱对于构型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因
此本研究首次利用现代1D一和2D—NMR技术对
aromoline的1H—NMR和“C—NMR数据进行了正确
全归属,并报道了该化台物的CD谱,这对于双苄基
异喹啉类生物碱这类化合物结构的快速、准确鉴定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化合物1:白色针状结晶,mp198~201℃,
[a弦+249.66(MeOH,C0.85) 碘化铋钾反应阳
性,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生物碱,LC—MS(posit.)给
出单一色谱峰,同时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z.[M+
H]+595.2。1H—NMR在低场区显示10个芳香质子
信号:其中一个馒头样宽单峰d:5.65(1H,brs),3
个单峰d:6.32(1H,brs),6.36(1H,S),6.67(1H,
S),其他6个为双峰或宽双峰d:6.42(1H,brd,L厂一
7.3Hz),6.76(1H,brd,J一7.8Hz),6 79(1H,d,
J一7.8Hz),6.90(2H,brd,J=8.3Hz),7.41(1H,
brd,J=7.3Hz);高场区显示有2个甲氧基信号:d
3.65,3.81(各3H,S),2个与N原子相连的甲基信
号:d2.54(6H,S),以及14个其它脂肪氢信号。
”c—NMR显示有24个芳香碳信号,12个脂肪碳信
号,结合DEPT和HMQc可以推断其中4个伯碳
(CH。),6个仲碳(cH2),12个叔碳(cH),14个季碳
(c)。根据以上数据以及生源关系初步断定化合物
I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分析其ID一和2D—
NMR数据(1H—NMR、”C—NMR、DEPT、COSY、
HMQC、HMBC、TOCSY和NoESY,主要HMBC
和NOEsY相关关系见图1),确定化合物I的结
构,见图2。并对其1H—NMR和”C—NMR数据进行了
全归属(表1)。化合物I的结构与aromoline一致,
熔点、旋光度也和文献报道aromoline的数据一致,
但是其”c—NM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aromoline的
”c—NMR数据有较大差别如C一9,C一3’,C一4a’,c~
8a’,C一97,C一1l7,C一12’,6-OCH3,6’一OCH3,N—CH3’
(表1)。由于文献归属”C—NMR数据主要根据取代
基对苯环化学位移的取代效应理论并结合全偶合碳
谱的偶合裂分情况,有可能导致归属错误,因此仔细
分析这些存在误差的数据,发现可以对文献数据进
行如下调整,分别将C一9和C一9’,C一4a7和C一8a7,C一
11’和C一127,6-OCH。和6-OCH3的数据互换,调整
亲善嚣葬:絮篷英-01(-11987。一),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T。l:(010)828。17 5E—IIlail:。mech。m@bjm。.。du.。。
万方数据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作者: 王振月, 左月明, 康毅华, 丛艳, 宋新丽
作者单位: 王振月,左月明,康毅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丛艳(黑龙江省智诚
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宋新丽(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
丹江,157041)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11)
被引用次数: 13次

参考文献(6条)
1.Liu S T 东北草本植物志 1959
2.Jili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长白山植物药志 1982
3.Chang X Q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手册 2002
4.Lu Y H;Wang Z T;Xu L S Anthraquinones from Polygonum rumex Patientia L[期刊论文]-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03)
5.Zheng SQ;ChengWS;TaoZY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umex japonicus Houtt ( Ⅰ )[期刊论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10)
6.Xiao G G;Shen X J;Jiu B D Studies on the antifungal substance of crude drug ( Ⅰ ) Rumex japonicus
Houtt 1977(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振月.孙晖.崔红花.康毅华.左月明.李瑞明 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植物
研究2005,25(1)
2. 王振月.李瑞明.王宗权.马微微.康毅华.WANG Zhen-yue.LI Rui-ming.WANG Zong-quan.MA Wei-wei.KANG Yi-
hua 土壤养分与毛脉酸模根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
3. 岳云飞.王振月.王谦博.李瑞明.王宗权.王晶.YUE Yun-fei.WANG Zhen-yue.WANG Qian-bo.LI Rui-ming.WANG
Zong-quan.WANG Jing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脉酸模根中氨基酸的含量[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9)
4. 高华娟.吴锦忠.黄泽豪 莲须药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6,18(3)
5. 王振月.刘颖新.刘利利.Wang Zhenyue.Liu Yingxin.Liu Lili 毛脉酸模叶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期
刊论文]-中国药业2011,20(9)
6. 崔艳.于方英.刘厚强.Cui Yan.Yu Fangying.Liu Houqiang 土大黄治疗手癣[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00,8(2)
7. 王振月.李瑞明.王宗权.康毅华.WANG Zhen-yue.LI Rui-ming.WANG Zong-quan.KANG Yi-hua 三株长蠕孢属真菌
对苗期毛脉酸模根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9)
8. 赵海鹏.王振月.程建蕊.李瑞明.王宗权.ZHAO Hai-peng.WANG Zhen-yue.CHENG Jian-rui.LI Rui-ming.WANG
Zong-quan 毛脉酸模根中一新的色原酮苷类化合物[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2)
9. 王振月.左月明.康毅华.崔红花.李瑞明.WANG Zhen-yue.ZUO Yue-ming.KANG Yi-hua.CUI Hong-hua.LI Rui-
ming 毛脉酸模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5,36(12)
10. 王振月.崔红花.王宗权.李瑞明.康毅华.WANG Zhenyue.CUI Honghua.WANG Zongquan.LI Ruiming.KANG Yihua
光强对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影响[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

引证文献(13条)
1.黄爱芳.林崇良.蔡进章.林观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模各部位大黄素含量[期刊论文]-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2(1)
2.王宗权.王振月.崔红花.康毅华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的动态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
国药 2008(11)
3.谢彦梅.许岩.常丰华.沈剑.王振月 毛脉酸模无菌苗的制备及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12(2)
4.王振月.陈金铭.王谦博.康毅华.刘颖新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9(9)
5.康毅华.陈立超.唐先明.侯素云.王丹 红膜处理对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医药
学报 2006(6)
6.岳云飞.王振月.王谦博.李瑞明.王宗权.王晶 毛脉酸模根部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期刊论文]-时
珍国医国药 2006(8)
7.张广庆.赵海鹏.王振月.程建蕊.唐先明 酸模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08(5)
8.张兰胜.王俊锋.程永现 酸模属植物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11(5)
9.王振月.李瑞明.王宗权 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对毛脉酸模幼苗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含量和产量的影响[期刊论文
]-植物研究 2008(1)
10.康飞.吕华冲 广西白背叶植物叶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7(2)
11.朱晶晶.王峥涛.张朝凤.张勉.王智民 酸模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3)
12.李瑞明.王振月.林万里.程建蕊.李春燕 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研究[期刊论文]-
时珍国医国药 2009(8)
13.张文根.杨赛钢.李波.陈少风 中国蓼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11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