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ctive components of low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



全 文 :·综述·
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
孙 莲 1 ,孟 磊 1 ,阎 超 1 ,张丽静2 ,陈 坚1 ,贾殿增 2

( 1. 新疆医科大学 化学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桑叶中含有 N -糖化合物 (N -containing-sugar s) ,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药理作用 ,可用于防治和治疗糖尿
病 ,对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桑叶 ; N -糖化合物 ;降血糖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2. 71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5 0471 03
Active components of low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mulberry leaves
SUN Lian
1 , M EN G Lei
1 , YAN Chao
1 , ZHANG Li-jing
2 , CHEN Jian
1 , JIA Dian-zeng
2
   ( 1. Depa rtm ent o f Chemistr y, Xinjiang Univ ersity o f Medica l Science, Wulumu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2. Xinjiang Univ ersity , Wulumu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Key words: mulberry leaves; N -containing-sugures; lowing blo od glucose; pharmacological ef fect
  桑叶异名铁扇子 ,为桑科桑属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
树叶。桑叶的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桑叶性味苦甘、寒 ,
甘所以益血 ,寒所以凉血。 甘寒相合 ,故下气而益阴 ,又能止
咳 ,有补益之功 ,是中医清热解毒之要药。 主治风热感冒 ,肺
热燥咳 ,头晕头疼 ,目赤晕花等症 [1, 2]。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
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 ,可防治和治疗糖尿病。
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桑叶降血糖的研究进展作
一综述 ,为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深入研究桑叶的药理作用提
供依据。
1 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
陈福君 [3]等报道了自桑叶中提取的桑叶总多糖 ( total
polysaccha ride o f Morus, T PM )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显
著的降血糖作用 , TPM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方晓 [4]等
研究了桑叶浸出液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 ,试验发现对实
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初步认为降血糖的活
性成分为生物碱。Asano[5 ]等人从桑叶中分离出 6种生物碱 ,
并确定了其结构 ,见表 1。 Kimura[7]等观察了以上 6种化合
物对 SIZ引起的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 N -
Me-DN J、 GAL-DN J、 fagomine都可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 ,其
中 GAL-DNJ和 fag omine降血糖作用最强。宫司进之 [8]等制
备了大花紫薇与桑叶提取物的混合物 ,发现此混合物对四氧
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 ,认为降糖主要
活性成分为 co ro so l酸和 maron A。
2 桑叶降血糖的药理作用
陈福君等自桑叶中提取桑叶总多糖 ( TPM ) ,给四氧嘧
啶致糖尿病小鼠 ip给药 ( 50, 100, 200mg / kg ) ,结果表明 ,
表 1 从桑叶中分离出 N -糖化合物的结构 [6 ]
序 号 化合物 缩 写 化学结构
R1 R2
1 1-deox ynoji rimycin DNJ H OH
2 N -meth y1-1-deoxyno ji rimycin N -Me-DN J CH3 OH
3 2-O-α-D-galactopyranosy1-1-deox ynoji rimycin GAL-DN J H O-T-D-galactopy ranosyl
4 fagomine — H H
5 1, 4-dideox y-1, 4-imino-arabini tol DAB
6 calys tegin B2 (no rt ropanolin e)
·47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5期
收稿日期: 2001-09-21作者简介:孙莲 ( 1961-) ,女 ,副教授 ,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桑叶有效成分的研究及桑叶的开发利用。 Tel: 0991-4362364( O)
0911-4365800( H)
TPM 100 mg /kg在给药 4, 6 h 后 ,血糖的下降率分别为
( 64. 9+ 18. 1)% 和 ( 78. 2+ 11. 2)% ,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
作用 (P < 0. 01); T PM为 50, 200 mg /kg时 ,给药 6 h后 ,血
糖的下降率分别为 ( 52. 4+ 16. 5)% 和 ( 46. 4+ 21. 5)%
(P < 0. 05) ,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 TPM还可提高糖尿病小
鼠的耐糖量 ,增加肝糖元而降低葡萄糖 ,以及提高正常大鼠
血浆中胰岛素含量。 TPM的降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
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 [3]。方晓等报道 ,
桑叶粉沸水提取得 0. 4 g /mL浸液 ,以 2 m L /d浸液给四氧
嘧啶致糖尿病大鼠 ig ,观察 30 d,测定血糖水平 ,结果表明 ,
血糖值由 ( 18. 99± 4. 28) mmo l / L降至 ( 10. 82± 3. 32)
mmo l /L。有显著差异 ( t= 2. 45, P < 0. 05)。桑叶浸液对实验
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4 ]。宫原等采用自然发病
且症状类似成人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症的大鼠 ( WBN /
Kob雄性大鼠 )进行研究 ,将大鼠分为 3组 , I组作对照 ,Ⅱ
组和 Ⅲ 组作实验 ,观察期均为 6~ 46周龄 ,发现 Ⅰ 组的大
鼠到 40周龄时即出现糖尿病症状 ,到 46周龄时空腹血糖
值为 18. 72 mmo l / L,呈现出明显的糖尿病状态。 Ⅱ 组的大
鼠喂给添加 2. 5% 桑叶粉的饲料 ,到 46周龄时空腹血糖值
为 8. 53 mmo l /L ,Ⅲ 组的大鼠喂给混入 5% 桑叶粉的饲料 ,
到 46周龄时空腹血糖值为 6. 33 mmo l / L, 后两组大鼠血糖
值的降低均系桑叶中所含的 DN J ( 1-deoxyno jirimycin) 阻
碍了 α-糖苷酶的活性。 DNJ能同小肠中的麦芽糖酶、蔗糖酶
和乳糖酶等 2-糖苷酶结合 ,使二糖不能进一步分解为单糖
而被吸收 ,从而明显地抑制了食后血糖值急剧升高现象 ,耐
糖量试验 ( GTT )亦表明桑叶能抑制胰腺兰格尔罕氏岛的
病变进展 ,同时可维持胰岛素的分泌 ,抑制血糖值的升高 ,延
缓糖尿病的发作和恶化 [9]。
Asano等已从桑叶中分离出 6种 N -糖化合物 ,并确定
其结构 [5 ]。 Kimura M等观察了含 N -糖化合物对 STZ引起
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并用正常大鼠的胰腺灌流模型
研究其作用机制 ,试验表明: N -M e-DN J、 GAL-DN J和 fag o-
mine (剂量为 300 mmo l /kg ) 和优降糖 ( 30μmol /kg )都可
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 ,其中 GAL-DN J和 fag omine的降血
糖作用最强。 对大鼠胰腺灌流模型 , fag omine ( 3 mmo l / L)
可显著增加葡萄糖 ( 8. 3 mmo l /L )引起的胰岛素释放 ,其胰
岛素水平是单独用葡萄糖时的 4 倍 ,而 GAL-DN J ( 3
mmo l /L )则不能改变胰岛素水平。认为 fag omine的降血糖
作用的机制与优降糖相同 ,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而引起
的 , GAL-DN J的降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了 2-糖苷酶
的活性 [7]。
佐藤修二报道 ,用桑叶 50% 甲醇提取物 ( ME)作大鼠
小肠管流实验 ,在 ME (相当 0. 1% 桑叶 )共存时迅速抑制
蔗糖吸收 ,中止加 ME时 ,立即恢复。 显示桑叶成分对二糖
类分解酶 ( sucrase)活性的抑制作用 [10]。饭冢幸澄等将桑叶
水提 ,冻干作试验材料 (得率 55% ) , 7周龄 Wistar雄性大
鼠 ,给药剂量 100, 10, 1 mg /kg ,注入门静脉 , 30~ 120 min后
外周静脉血葡萄糖分别降至 50% 、 20% 、 7%。显示桑叶的提
取物作用于淀粉消化的最后阶段 ,对二糖酶 (麦芽糖酶和乳
糖酶 )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桑叶提取物可能是控制餐后血糖
的有效手段 [11]。
Ito等将类黄酮与 DN J ( 1-deoxynojirimycin) 结合或者
是与桑叶中的 DN J结合 ,并将其加入到饮料中 ,这种饮料比
单独的 DN J或者是桑叶中所含的 DN J更能有效地抑制血
糖的上升 [12]。 宫司进之制备了大花紫薇和桑叶提取物的混
合物 ( 1∶ 1) ,观察了对大鼠血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大
花紫薇和桑叶提取物的混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
的血糖升高具有抑制作用 ,推测是混合物中的 co ro so l酸和
maron A对四氧嘧啶障碍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以及维持某种
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作用。这两种物质通过提高末梢组织的胰
岛素利用能力以及促进糖转运而降低血糖。详细的作用机制
尚待进一步研究 [8]。
Hosseinzadeh等研究了黑桑和白桑的叶对血糖的抑制
作用 ,试验表明 ,无论黑桑还是白桑的叶提取物具有同样的
降血糖作用 [13]。 Kim等通过试验证明: 桑叶和蚕的乙醇提取
物对 α-葡萄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比桑叶和蚕的水提取物
强 ,在加入大约 8. 5 mg /L的蚕提取物后 ,对 α-1, 4葡萄糖
苷酶的抑制率不变 ,而加入桑叶的提取物后 ,对 α-1, 4葡萄
糖苷酶的抑制率不断上升 [14 ]。Lee等研究发现桑叶的甲醇提
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
作用 ,能阻止从饮食中摄入的淀粉和葡萄糖的高血糖反应。
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 α-葡萄糖水解酶的催化反
应 [15]。
3 结语
桑叶具有降血糖作用 ,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由此
可见桑叶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志 [M ] .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60.
[ 2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下册 ) [M ] .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 1977.
[ 3 ] 陈福君 ,卢 军 ,张永煜 . 桑的药理研究 ( 1) -桑叶降血糖有
效组分对糖尿病动物糖代谢的影响 [ J]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6, 13( 1): 24.
[4 ] 方 晓 .桑叶浸出液对糖尿病模型大鼠降血糖作用初步观察
[ J] . 浙江医学 , 1999, 21( 4): 218.
[5 ]  Asano N, Tomioka E, Kizu H, et al . Sugars wi th nit rogen in
the ring isolated f rom th e leav es of Morus bombycis [ J] . Car-
bohyd r Res , 1994, 253: 235-245.
[6 ]  Fu-ju n C, Noboru N, Ikuko K. Po tentiat ing ef fect s on pi lo-
carpine-induced saliva s ecretion, by ext ract s and N -contain-
ing sugars deriv ed f rom M ulberry Leaves [ J ] . Biol Ph arm
Bull , 1995, 18( 12): 1676-1680.
[ 7]  Kimu ra M , Ch en F. Antihyperglycemic ef fects of N -contain-
ing sugars derived f rom mulberry leaves in s t reptozocin-in-
duced diabetic mice [ J] . Wak an Iyakugaku Zas shi, 1995, 12
( 3): 214-219( eng) .
[8 ] 宫司进之 .大花紫薇和桑叶提取物对大鼠血糖值的影响 [ J ].
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 2000, 22( 4): 232.
[9 ] 李有业 ,卜 颖 ,耿凤琴 . 桑叶制品在日本的研究和利用 [ J ].
·47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5期
桑蚕茶叶通讯 , 2000, ( 1): 33-35.
[10] 佐藤修二 . 桑叶提取物对大鼠小肠二糖类吸收的抑制作用
[ J ]. 国外医学 -中医药分册 , 1999, 21( 4): 54.
[11 ] 饭冢幸澄 . 桑叶对二糖酶的抑制作用 [ J] . 国外医学 -中医药
分册 , 1999, 21( 3): 54.
[12 ]  Ito Masanori , Takiguchi , Toshio. Bev erage con taining de-
ox ynoji rimycin fo r cont rolling blood sugar [ P ] . Japan:
97140351, 1995-11-21.
[13 ]  Hosseinzad eh H, Sad eghi A. Antih yperg lycemic effect s of
Morus nigra and Morus alba in mice [ J ] . Pharm Ph armacol
Let t, 1999, 9( 2): 63-65.
[14 ]  Kim S H, Kim K S. Com paris on of glucos e-low ering activity
of the ex tracts f rom Kang won-d o mountain mulberry leaves
( Mori Folium ) and silkw orm [ J ] . Sanop Mis aengmul
Hakhoechi, 1997, 25( 4): 391-395.
[15 ]  Lee L S, Ch oi Myung Hyun. Blood glucos e-low ing ef fects of
mo ri folium [ J] . Yakhak Hoechi. 1995, 39( 4): 367-372.
中药凝胶制剂的研究概况
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中药凝胶制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 ,论述了中药凝胶剂的基质、制备工艺、渗透促进剂的应用、释
药性能、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中药凝胶制剂 ;凝胶基质 ;释药性能
中图分类号: R28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5 0473 02
Survey of studies on TCM gel preparation
HAN Min
   ( Shandong Univ er sity o f TCM , Ji 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
Key words: TCM gel preparation; gel base; drug releasing property
  凝胶是一类含有两组分或两组分以上的、由固液两相组
成、具有半固体性质的大分子网络体系。 将药物溶解或均匀
分散于凝胶中即为凝胶剂 ,它能够较长时间的与作用部位紧
密粘附 ,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制法简单 ,使用舒适。 由于凝
胶吸水溶胀后所形成的水化凝胶层对药物有一定的控制释
放的作用 ,现已广泛用于缓释、控释系统。中药凝胶剂多为经
皮或粘膜给药 ,目前用于抗炎、止痛、局部出血等多方面的治
疗。 笔者对近年来凝胶制剂的研究概况作一论述。
1 基质
凝胶由大分子材料交连成网状结构作为骨架 ,而溶剂充
满于整个骨架 ,其中 ,大分子材料多为亲水性高聚物 ,要求有
良好的溶胀性能 ,形成的凝胶要具有一定的塑性流变学性
质 ,以使制剂具有适宜的涂展性和挤出性能。常用的材料有:
天然树胶西黄耆胶、果胶、明胶 、海藻酸、黄原胶、琼脂等 ,天
然物质的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合
成的聚合物如卡波姆 ,非纤维素多糖如壳多糖 ,乙烯聚合物
和丙烯酸树脂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 林亚平 [1 ]采用明
胶、琼脂、聚乙烯醇等不同基质制备了 5种高分子亲水凝胶 ,
通过对成型性及韧弹性等方面的比较 ,发现聚乙烯醇凝胶可
作为透皮给药系统的良好载体 ,并制备了中药祛痰贴膏。
基质对于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冯怡 [2]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 ,分别对不同种类
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小儿哮喘直肠凝胶剂进行了透析膜和
家兔直肠 2种体外释放实验 ,发现释药能力分别为丙烯酸类
高分子凝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类凝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
凝胶。
2 制备工艺
凝胶剂的制备通常是将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溶胀后再
加入药物溶液及其他附加剂 ,使其充分溶胀和吸收药物。 夏
德洪 [3]选用卡波姆为基质 ,与黄芩、大黄等中药提取加工 ,制
成了治疗带状疱疹的双黄冰凝胶 ,方法是先将卡波姆加入甘
油中研磨使湿润 ,再加少量蒸馏水充分研磨后 ,移至量杯中 ,
另取三乙醇胺、羟苯乙酯、蒸馏水适量使溶解 ,加入量杯中搅
拌使成凝胶状 ,再加适量蒸馏水搅匀 ,加入药材提取物研匀
即得。 卡波姆可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 ,加入碱性
物质三乙醇胺中和 ,可使其粘稠性增加 ,浊度降低。甘油则作
为凝胶剂的润湿剂和保湿剂。 凝胶基质大多为亲水性 ,而丹
皮酚具有挥发性和难溶性 ,不易直接用卡波姆等基质制成凝
胶剂。姜洪芳 [4 ]采用司盘 -80和三乙醇胺皂为复乳的乳化剂 ,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作为混合型亲水凝胶基质 ,制
·47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5期
收稿日期: 2001-12-03作者简介:韩 ( 1976-) ,男 ,山东济南人 ,现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与新制剂的研究开发。
Tel: 0531-2614731   E-mai l: hanmin2@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