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9期2005年9月·1431·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谭玲玲,陈 莹,蔡霞+,胡正海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柴胡属(BupleurumL.)是伞形科植物中的大属之一,始
载于Linnaeus1737年发表的《植物属志》。据报道,目前全世
界柴胡属植物在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及亚热带地
区。我国现已知有柴胡属植物41种、17变种、7变型,占全世
界种类的1/5以上,在西北5省区的药用种类就有21种之
多[1]。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在《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中收录的柴胡原植物有2种,即北柴胡B.chi—
nenseI)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近年来,
对柴胡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其中,以北柴胡、南柴胡、三岛柴
胡的研究报道最多。
北柴胡常以干燥根供药用,因其药材主根粗大,且质地
坚硬,又被称为“硬柴胡”。北柴胡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
北、华中、华东各地,主产于河北、陕西、甘肃等省区,生长于
向阳山坡、路边、岸旁或草丛中[1]。
1北柴胡在柴胡属的分类位置
1910年woIff在考虑叶的特征以及小苞片的颜色、数
目和叶脉数的基础上将世界柴胡属植物分为6个组
(section),包括中国的11种,北柴胡被归类于sect.4Eubu-
pleuraBriq.Subsect.4NervosaGodr.,而Linczevsky系统
根据叶形、果实中的油管数将前苏联的42种柴胡属植物分
为了3亚属、6组,中国的13个种包括北柴胡被划归为Sub—
gen.BupleurotypusK.一P01.Sect.1EubupleurotypusK.一
P01.。
舒璞等对柴胡属植物的形态、解剖和花粉的性状进行了
综合的研究,对我国药用的14种、2变种、1变型进行了数量
分类研究。首次提出了中国柴胡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分为大
叶柴胡亚属和真叶柴胡亚属,又把真叶柴胡亚属分为两个
组,即大苞组和小苞组[2]。北柴胡属于真叶柴胡亚属的小苞
组。梁之桃等利用RAPD分析技术对大叶柴胡、北柴胡、狭
叶柴胡、竹叶柴胡和小叶黑柴胡5种柴胡属植物进行了分类
鉴定,研究结果支持了舒璞等的分类方法[3]。
2北柴胡的生物学
2.1 北柴胡的生长发育规律:于英等通过对引种野生北柴
胡的物候期及其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表明:北柴胡个体发育可划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物
候期为返青期、苗期、抽茎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座果期、
果熟期和枯萎期;年生育期为180~200d;植株呈单茎或丛
生,株高65~90cm,地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加,盛花期株
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高;开花特性为有限花序,无限分
枝型植株,其根长、根重在开花盛期和座果初期后呈快速增
长;根长在土壤结冻前基本趋于最大;而根重增长至10月上
中旬基本趋于最大,以后呈直线下降趋势[4]。
魏建和等则用植物生长分析的方法调查各器官数量,发
现北柴胡植株由根、根茎、主茎、基生叶、主茎叶、各级分枝和
叶、顶花序和各级侧生花序组成;1、2级分枝干物质占全部
分枝的93.8%,3、4级分枝弱小但数量多,根:冠只有0.
19;植株具3~4级侧生花序,以1级和2级为主要构成部
分;繁殖器官消耗了全部干物质的38.1%;主根长度只有
17.2cm,与侧根的干物质质量约各占50%。并由此认为北
柴胡家种时间短,野生性强,很多性状不符合以根为收获物
的要求,应加以合理调控和选育[5]。
2.2北柴胡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2.2.1根的形状结构:北柴胡主根粗大,外皮棕褐色,质地
坚硬[1]。其结构具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特征,由表皮、皮
层和中柱组成。在皮层和次生韧皮部中有分泌道,而初生韧
皮部中没有分泌道;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次生木质部为环
孑L材;纤维、木薄壁细胞较多,射线明显。
2.2.2茎的形态结构:北柴胡的茎单一或数茎丛生,表面有
细纵槽纹,实心,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1]。其结
构也具一般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表皮一层;皮层外部
的4~6层细胞中含叶绿体,角棱处的皮层内有发达的厚角
组织;维管束为并生外韧维管束,维管束之间由厚壁组织彼
此相连;髓部发达,由薄壁细胞组成,其中还分布有分泌道,
此特点与柴胡属其他植物不同。
2.2.3叶的形态结构:北柴胡的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
形,长4~7cm,宽6~8cm,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早枯
落;茎中部叶倒披针形或广线状披针形,长4~12cm,宽6~
18mm,有时宽达3cm,顶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
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叶表面鲜绿色,背面淡绿色,常有
白霜;茎顶部叶同形,但更小[1]。叶为两面叶,主脉背腹两面
均有厚角组织分布,分泌道分布在维管束上下组织中,整个
叶的结构属于中生叶结构特点。
2.3北柴胡的生殖器官
2.3.1花的形态:北柴胡的花序为复伞形花序,梗细,常水
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甚小,狭披
针形,长1~5mm,宽0.5~1mm,3脉,很少1或5脉。伞幅
收稿日期:2004—12-03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CL0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04JKl61)
作者简介:谭玲玲(1980一),女,山东烟台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药柴胡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蔡霞E—mail:caixiah2003@sina.corn
万方数据
·1432·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9期2005年9月
3~8,纤细,不等长,长针形,长1~5mm;小总苞片5,披针
形,长3~3.5mm,宽0.6~1mm,顶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
出;小伞直径4~6mm。花5~10;花柄长1mm。花直径为
1.2~1.8mm;花瓣鲜黄色,上部向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
矩圆形,顶端2浅裂[1];其雄蕊5,与花瓣互生;雌蕊由2心皮
组成,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一倒悬的胚珠;花柱基深黄色,
宽于子房⋯。
2.3.2果实的形态:北柴胡的果为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
两侧略扁,长约3mm,宽约2mm,棱狭翼状,淡棕色,每棱槽
油管3,很少4,合生面4条nJ。
2.3.3花粉的形态:伞形科花粉根据形状可分为近圆形(主
要类型)、卵形、近长方形和赤道收缩形4种不同类型;同时,
以孔的形状和外壁纹饰特点又分出了不同类群。北柴胡的花
粉粒近菱形或近长方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近圆形,两端
一般钝三角形。具三孔沟,沟长达两极,沟界极区直径约6.1
扯m,沟间距约8.0/tm。外壁具皱波状纹饰,纹饰明显。
2.4北柴胡种子的萌发特性:由于北柴胡种子在正常情况
下的发芽率较低.完成发芽过程的时间长,存在种子休眠,所
以在生产中存在出苗难、出苗率低且不整齐的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为了找出简便易行且能促进其萌发的方法,邓友平
等作了许多工作,目前常用的对北柴胡种子的处理方法有以
下3种。
2.4.1 药剂处理:A.用0.5Voo~1.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陈宏旭等[6】用0.8%~1.0%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
min,可提高出苗率12.6%~15.4%。B.采用1.5%双氧水处
理能极显著的提高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口]。
2.4.2激素处理:A.细胞分裂素:能显著促进北柴胡种子
的萌发,其中以50ug/mL效果最好,能使发芽率从57.5%
提高到84.5%聃]。B.赤霉素:彭琳等用3种方法处理柴胡种
子,结果表明用1.0mg/kg赤霉素处理柴胡种子,发芽率最
高‘⋯。而邓友平等用赤霉素浸泡北柴胡种子24h,得出以50
ttg/ml。浸泡的效果最好,能使发芽率57.5%提高到
67.6%嘲。C.生长素吲哚乙酸:邓友平等用生长素吲哚乙酸
浸泡北柴胡种子24h,50mg/mI。浸泡效果最好,能使发芽
率从57.5%提高到79.3%‘⋯。由以上数据可清晰看出,在3
种激素处理中,细胞分裂素的处理效果最好。
2.4.3温水沙藏处理:邓友平等指出沙藏处理能明显促进
北柴胡种子的萌发。采用60C热水处理10min,在15C室
温下浸种1d,其发芽率为82%;而35~40C的温水浸种
1d。将其与温砂混合,置20--25C下催芽10~12d,可保证
足够苗数。
2.5北柴胡的细胞学分析:柴胡属植物中多倍体现象普遍
存在。北柴胡(2倍体)的核型公式是2n一12—6m+4sin+
2st,染色体组总长度为31.26gm,绝对长度范围是4.30~
6.96肛m,按相对长度系数,第1对为长染色体,第2对为中
长染色体,第3~6对为中短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62,
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2对,核型为2A型。北柴胡(4倍体)染
色体数2n一24,具有1~4个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一
14m+lOsm(2SAT),核型对称性为Stebbins2Bll⋯。
3北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
北柴胡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在根内主要含有皂苷、挥发
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四酸及葡萄糖
等。其中,皂苷的种类有柴胡皂苷a、e、d,柴胡苷元E、F、G,龙
吉苷元等。挥发油中含有a一菠菜甾醇、△7一豆甾烯醇、△22甾醇豆
烯、豆甾醇、侧金盏花醇、白芷素等。此外,梁鸿等还首次从北柴
胡根中分离得到了水仙苷、腺苷、尿苷等化合物[1“。
其茎叶含黄酮、挥发油等,果实含油11.2%,其中有洋
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亚油酸、槲皮素、山柰苷及山柰
酸一7一鼠李糖苷。
3.1 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
3.1.1 种类:柴胡皂苷作为柴胡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早在1916
年惠泽等就开始研究报道。柴胡中皂苷的结构均为五环三萜类
齐墩果烷型衍生物,其苷元分为7种类型:环氧醚、异环双烯、
12-烯、同环双烯、12-烯一28一羧酸、异环双烯一30一羧酸和18-烯
型n“。而从北柴胡中分离出来的皂苷种类有:柴胡皂苷a、d、e、
S1、b2、v、v一2、I、t、b3、f、q—l、q-2,2”一0一乙酰柴胡皂苷a,2-0-
乙酰柴胡皂苷b。和3”一。一乙酰柴胡皂苷bz等n“。
3.1.2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国内,常采用常规溶剂法提
取柴胡皂苷,在提取过程中避免原生苷环氧醚键的断裂,提
取溶剂中加入0.1%~0.5%的吡啶或2%氢氧化钾以中和
植物体内所含的酸性成分。在国外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
取皂苷,可获得纯度比较高的总皂苷;而柴胡皂苷的分离则
可采用制备薄层、常压柱色谱、制备性HPLC、液滴逆流色谱
等方法。
对于其结构的鉴定,除了贾琦介绍过紫外分光光度法
加1H—NMR方法外,”C—NMR和各种2DNMR技术也较为
常用。而新皂苷中糖与苷元,糖与糖的连接位置多用HMBC
谱确定,构型可用NOE谱确定连接位置[1⋯。
3.1.3柴胡皂苷的测定:在柴胡的皂苷类成分中,柴胡皂苷a、
c、d质量分数较高,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柴胡皂苷a、d具有明显
的药理活性,目前柴胡皂苷a、d正成为检验药用柴胡质量的标
准。早在1988年,高光等就以柴胡皂苷a为对照比色测定了各
种柴胡中总皂苷,并通过紫外检测转化后的二烯体柴胡皂苷,
计算出柴胡皂苷a、d的质量分数,其中,北柴胡中总皂苷为
2.30%,柴胡皂苷a为0.5%,柴胡皂苷d为0.56%。李光慧等
则采用HPLC法分别对8个省区10种柴胡进行了柴胡皂苷a
和d的测定,分别确定了辽宁、甘肃、河南和浙江4省产的北柴
胡根中各自含柴胡皂苷a和d的量[1⋯。
3.1.4药理作用:柴胡为我国的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
其以根人药,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据报
道柴胡粗皂苷具有镇静、镇痛、降温、镇咳、抗炎、保肝、抗肿
瘤等作用。近代研究表明柴胡粗皂苷可抑制胰蛋白酶,在临
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还对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
用n“。另外,柴胡皂苷衍生物有免疫调节作用[1“,对治疗肾
小球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1“。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柴
胡皂苷具有镇静、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临床可用于多种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6卷第9期2005年9月·1433·
神经系统疾病。同时,柴胡皂苷还有催眠作用,可能与脑内5一
羟色胺水平变化有关[1⋯。
3.2挥发油:北柴胡的挥发油中含有2一甲基环戊酮、柠檬
烯、月桂烯、桃金娘烯醇、栊牛儿醇、十六(烷)酸、戊酸甲酯、
己酸甲酯、庚酸甲酯、戊酸、己酸、庚酸等80多种成分[1“。同
时,有关柴胡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李瑞林
等通过实验得出一个可以提高柴胡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率的
新工艺[”]。刘陪建等则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
计出温浸4h,100g生药以4mI。/min的蒸馏速度,蒸馏量
为原工艺6倍的最佳提取工艺[2⋯。而药理实验则表明从挥
发油中分离得到的低分子醛酮部分、内酯及酚性部分为解热
的有效部分,酸性部分为抗炎部分,北柴胡挥发油抗炎作用
较南柴胡强,而南柴胡中挥发油主要起解热作用,抗炎作用
较弱‘1o]。
3.3黄酮类:据杜景红等报道,北柴胡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
槲皮素、槲皮素一3一L一鼠糖苷、芦丁、柴胡色原酮酸、山柰苷
(山柰酚一3,7-二鼠李糖苷)、山柰酚一7一鼠李糖苷、山柰酚、山
柰酚一3—0一a—L一呋喃阿拉伯糖苷一7—0一a—L一吡喃鼠李糖苷、异
鼠李素、葛根素、福寿草醇等“o]。
而韩强等通过北柴胡、南柴胡、银州柴胡以及秦岭柴胡
的地上部分(含茎、叶、花)中的黄酮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分析
时,发现北柴胡和银州柴胡相似,与南柴胡、秦岭柴胡差异较
大,四者均含有芦丁。南柴胡、北柴胡和银州柴胡含鼠李素,
而秦岭柴胡含槲皮素,由此认为以上结果可以作为植化分类
的依据[21]。在他的研究中,北柴胡内含有芦丁和异鼠李素,
与杜景红等的报道相一致,但只有秦岭柴胡的地上部分含有
槲皮素,而其他3种不含,这又与杜景红报道的存在分歧,因
此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验证和探讨。
北柴胡内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利胆、抑菌、杀菌等作
用口“。冯煦等还作了北柴胡茎叶总黄酮(TFB)抗流感病毒
的实验,结果发现TFB0.09g/kg剂量组对乙型流感病毒感
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0.03和0.09g/kg剂量组能明
显降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值,肺指数抑制率分别
为20.5%和25.4%。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TFB各剂量
组与模型组比较,肺部病变均明显减轻,其中以TFB高剂量
组肺部总体病变程度最轻,疗效最好[2⋯。
4结语
在传统用药中,北柴胡的根是其药用部位。但近几年发
现,北柴胡的地上部分也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且含柴胡
皂苷不低,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开发柴胡资源是今后应该关注
的问题。北柴胡种子发芽率较低,对其人工栽培繁殖带来很
大的困难。为此,对其生殖生物学及种子休眠规律需要进行
研究。此外,有关北柴胡植物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
积累的关系研究,是确定其最佳采收部位和时间,提高药材
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以上所述的研究也是今后实施北柴胡
SOP、GAP,保证药材质量的科学依据。
References:
[1]DelectisFloraeReipublicaePoularisSinicae,Agendae
AcademiaeSinicaeEdita.FloraReipubhcaePopularisSinicae
(中国植物志)[M].Tomus55.Beijing:SciencePress,
[2]
[3]
[43
[5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3
[16]
[17]
[18]
[19]
[20]
[21]
[22]
1979.
ShuP,YuanCQ,LiuYZ,eta1.Numericaltaxonomyof
medicinalBupleurumspeciesnChinaJ1.AetaBotBoreali—
ocidentSin(西北植物学报),1998,18(2):277—283.
LiangZT,QinMJ,WangZT,eta1.Identificationof
BupleurumL.plantsbyRAPDtechnology口].Chin75‘adit
HerbDrugs(中草药),2002,33(12):1117—1119.
YuY,WangXQ,BaoYX,eta1.Studiesonlawsofgrowth
andevelopmentofBupleurumchinense[J].JJilinAgri
Univ(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523527。
WeiJH.ChengHZ,LiKT,eta1.Plantgrowthanalysisof
Bupleurumchinense[J].JChinMedMater(中药材),2003,
26(9):617—619.
ChenHX,GaoYF,I。iGI。.甜a1.Studiesonseedtreat
mentofBupleurumandthehighyieldculturaltechnique[J].
Seed(种子),2003(6):96—97.
WangXQ,ZhengQ,AiS,eta1.SeedvigorofChinese
thorowaxworkedby ifferentm dicament[J].Seed(种子),
2002(2):23—24.
DengYP,ZhaoLQ,ZhangLM.Studiesontheactivation
ofgerminationof heseedsofChinesethorowax(Bupleurum
chinense)andSandochaihu(B./alcatum)byexogenoushor—
mones[J].Chin7’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96,27
(7):427—429.
PengL,JiI。,SaiDI。.Astudyonseedgerminationof
Bupleurum[J].xjnjiangAgriSci(新疆农业科学),2003,
40(3):182一183.
DuJH.ZuoTB,I。iF I.,ela1.Progressionofstudiesof
BupleurumI..[J].JNortheastAgriUniv(东北农业大学学
报),2003,34(3):352—359.
LiangH,BaiYf,ZhaoYY,eta1.Thechemicalcons—
tituentsfromtherootsofBupleurumchinenseDC.jJ 1.J
ChinPharmSci,1998,7(2):98—99.
I。iuQC,TanL,BaiYJ,eta1.Reviewonsaponinsof
BupleurumduringthelastdecadeJI.ChinaJChinMⅡ,Ⅳ
Med(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7-11.
I。iGH,I.uoYY,YuanCQ,eta1.Analysisofsaiko—
saponinsnmedicinalBupleurumspp.|JF.1PlantResollr
Envir(植物资源与环境),1996,5(3):5960.
I,inMD,ZengXL,HuBR.Activationndnhibitionof
effectivefractionsfromBupleurumchinenseDC.onadenylate
cyclase口].Aead。,SunYat—senU ivMedSci(中山医科大
学学报),199l,12(3):182—187.
ZhangI.H. Immunoregulatoryeffectofsaikosaponins
derivativeandextractsfromrootsandstemsJI.Chin7’ra—
ditHerbDrugs(中草药),1996,27(4):252.
XuAP.CuiRL.TheadvanceontheresearchofBupleurum
intreatmentofglomerulardisease[J].wor埘,砂tomed(国
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11(2):55—58.
SunB,HaoHQ,ZhengKJ,ela1.Prelinfinarystudyon
mechanismofsaikosaponinsinregulatingsleeprhythmical
electricalactivitiesincat[J].JTianjinM耐Univ(天津医科
大学学报),2000,6(3):274—276.
ShiQ,NieSQ,HuangI.Q.Newprogressionofchemical
componentandpharmacologica】studiesofRadixBupleuri
[J].ChinExperTraditMedForm(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8(5):53—56.
LiRL。ZhangHD.Measuresto ai ethextractingrations
ofvolatilecompoundsinBupleurumJ1.PrimaryJ Chin
MaterMed(基层中药杂志),2001,16(4):45.
LiuPJ,MengJ,YnagY,el口,.Studyonthextraction
conditionsofessentialo lfromBupleurumJ1.HPnanJ
TraditChinMedPharm(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2):
3Z一33.
HanQ,LiYL,LnJX,eta1.Comparisonofflavonoidsin
land—partsoffourspeciesofBupleurumplantEJ].Northwest
Pharmd(西北药学杂志),1996,11(4):154155.
FengX,WangM,ZhaoYY,eta1.Effectsoftotalf avonoid
fromtheaerialparto,B“声leurumchinenseD(:.oninfected
micebyinfluenzavirus[J].JPlantResourEnvir(植物资源
与环境学报),2002,1l(4):15—18.
万方数据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 谭玲玲, 陈莹, 蔡霞, 胡正海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5,36(9)
被引用次数: 14次

参考文献(22条)
1.Delectis Florae Reipublicae Poularis Sinicae;Agenda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中国植物志 1979
2.Shu P;Yuan C Q;Liu Y Z Numerical taxonomy of medicinal Bupleurum species in China 1998(02)
3.Liang Z T;Qin M J;Wang Z T Identification of Bupleurum L. plants by RAPD technology[期刊论文]-中草
药 2002(12)
4.Yu Y;Wang X Q;Bao Y X Studies on law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upleurum chinense[期刊论文]-吉
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5)
5.Wei J H;Cheng H Z;Li K T Plant growth analysis of Bupleurum chinense[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3(09)
6.Chen H X;Gao Y F;LiG L Studies on seed treat ment of Bupleurum and the high yield cultural
technique[期刊论文]-种子 2003(06)
7.Wang X Q;Zheng Q;Ai S Seed vigor of Chinese thorowax worked by different medicament[期刊论文]-种子
2002(02)
8.Deng Y P;Zhao L Q;Zhang L M Studies on the activation of 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of Chinese
thorowax (Bupleurum chinense) and Sandochaihu (B. falcatum) by exogenous hormones 1996(07)
9.Peng L;Ji L;Sai D L A study on seed germination of Bupleurum[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 2003(03)
10.Du J H;Zuo T B;Li F L Progression of studies of Bupleurum L[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3)
11.Liang H;Bai Y J;Zhao Y 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期刊论
文]-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998(02)
12.Liu Q C;Tan L;Bai Y J Review on saponins of Bupleurum during the last decade[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
志 2002(01)
13.Li G H;Luo Y Y;Yuan C Q Analysis of saikosaponins in medicinal Bupleurum spp[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
环境学报 1996(03)
14.Lin M D;Zeng X L;Hu B R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of effective fractions from Bupleurum chinense
DC. on adenylate cyclase 1991(03)
15.Zhang L H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of saikosaponins derivative and extracts from roots and stems
1996(04)
16.Xu A P;Cui R L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Bupleurum in treat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
1996(02)
17.Sun B;Hao H Q;Zheng K J Preliminary study on mechanism of saikosaponins in regulating sleep
rhythmical electrical activities in cat[期刊论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03)
18.Shi Q;Nie S Q;Huang L Q New progress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Radix Bupleuri[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05)
19.Li R L;Zhang H D Measures to raise the extracting ration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Bupleurum[期刊
论文]-基层中药杂志 2001(04)
20.Liu P J;Meng J;Ynag Y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essential oil from Bupleurum 2002(02)
21.Han Q;Li Y L;Lü J X Comparison of flavonoids in land-parts of four species of Bupleurum plant
1996(04)
22.Feng X;Wang M;Zhao Y Y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Bupleurum chinense DC.
on infected mice by influenza virus[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0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赵玉英.梁鸿.王邠.杨文修.谭利.罗何生.陈喜奎.白焱晶.刘沁舡.余奕.马立斌.涂光忠.张如意 北柴胡等四种柴
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期刊论文]-医学研究通讯2001,30(8)
2. 丁立威 北柴胡应用价值及市场分析[期刊论文]-新农业2009(11)
3. 袁崇均.王笳.陈帅.罗森.徐学民.YUAN Chong-jun.WANG Jia.CHEN Shuai.LUO Sen.XU Xue-ming 川射干化学成
分的研究[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3)
4. 杨扶德.崔治家.王振恒.侯嘉.李硕 柴胡栽培品与野生品的生药学比较研究[会议论文]-2008
5. 彭琳.季良.赛都拉 柴胡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2003,40(3)
6. 魏建和.陈士林.魏淑秋.曹海禄.李先恩.杨成民.Wei Jianhe.Chen Shilin.Wei Shuqiu.Cao Hailu.Li Xianen.
Yang Chengmin 北柴胡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
7. 刘灿坤.李文涛.Liu Cankun.Li Wentao 柴胡的本草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
8. 杨瑶珺.阎玉凝 栽培柴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会议论文]-2008
9. 王宁.王金辉.李铣.WANG Ning.WANG Jin-hui.LI Xian 北柴胡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期刊论文]-沈阳
药科大学学报2005,22(5)

引证文献(15条)
1.朱利君.张红敏 水杨酸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3(2)
2.宋士军.宋爽.张翼.赵卫丽.赵丽姣.陈晨.李连连 柴胡和黄连对大鼠回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期刊论文]-时珍
国医国药 2012(2)
3.翟轩.高致明.张红瑞.王迎迎.扶胜兰.赵志鹏 北柴胡不同器官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
学 2011(2)
4.陶贵荣.齐建红.张金芳 柴胡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和可溶性糖的变化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1)
5.陶贵荣.齐建红.田佩.张静姝 柴胡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变化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西安文理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6.刘书芬.潘胜利 多枝柴胡中柴胡皂苷a、c、d的动态积累规律[期刊论文]-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7(1)
7.熊梦晓.黄必胜.白杨.范文乾.胡继鹰 RP-HPLC法测定保康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
究与实践 2007(2)
8.韩梅.王少江.杨利民.王秀全.张连学 柴胡变异类型主要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6(6)
9.庄云 不同化学药剂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0(4)
10.庄云 不同化学药剂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0(4)
11.杨柳.王雪莹.刘畅.姜海 北柴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12(3)
12.谭玲玲.蔡霞.胡正海 柴胡和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0(8)
13.谢志明.初敬华.张朝举 北柴胡在白城地区的驯化栽培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9(4)
14.陈莹.蔡霞.胡正海.谭玲玲 北柴胡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7(6)
15.刘亚旻.刘新民.潘瑞乐 柴胡毒性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2(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50905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