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ild Austroszechuanic Aristolochie (Aristolochia austroszechuanica) to its Cultivated Variety

川南马兜铃野生变家种初步研究



全 文 :wa s d
o n ei nt h
e el a s si a el el a s si fi a et i o n
,
1
.
e
.
L
.
sP i
c a t a ( T h
u n b
.
) L o u r
. ,
L
.
sP i
c a t a ( T h u n b
.
) L o u r
.
v a r
.
p r o li f e r a
Y
.
T
.
M
a , L
.
P l a t y P如 ll a W a n g e t T a n g a n d L · m u s c a r i ( D e e n e ) B a i le y b e l o n g t o g e n u s L . L o u r . , w h il e 0 . 占o d -
s n i e r i L e v l
.
b
e lo n g s t o g e n u s 0
.
K e r

G ar w l
.
I t w a s a l s o fo u n d t h a t L
.
P l
a t。沪勺 ll a w a s m o r e g e n e t ie a l l y r e la t e d
t o L
.
m u s e a r i
,
p r o v id i n g t h
e e v i d
e n e e t h a t it 15 a b r o a d

l e a f v a r i e t y o f L
.
m
u s c a r i ( D e e n e ) B a il e y
.
K e y w o
r d s R A p D L i r i妒 e sP i c a z a ( T h u n b . ) L o u r . L . 护 ic a t a ( T h u n b . ) L o u r . v a r . 户or zlfe ar
Y
.
T
.
M
a L
.
P l a tyP 如l l a W a n g e t T a n g L . , u s c a r i ( D e e n e ) B a il e y L . L o u r .
川南马兜铃野生变家种初步研究
四川省医药学校 (峨眉山市 6 1 4 2 0 1) 杨祯禄 `
摘 要 简述了川南马兜铃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初步研究了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 ,为开
发利用和保护这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川南马兜铃 野生植物 栽培技术 开发利用 繁殖方式 资源
川南马兜铃 A r i s t o l o c h i a a u s t or z e c人u a n i-
c a C h t e n e t C h e n g e x C h e n g e t W
u , 又名大
叶马兜铃 ,块根入药 , 名曰大叶青木香 , 又名
宜宾防己 lj[ , 《四川中药志 》称防己 2j[ 。 属于马
兜铃 科 (八 r i s t o l o c h i a c e a e ) 马 兜铃 属 ( A r is -
t o l o c h i a )植物 厂3 , `」。 马兜铃属植物共 4 0 0 多种 ,
广布于热带 、 亚热带和温热带地区 , 我国约有
5 0 余种 , 多集中于秦岭以南 ,尤以西南 、 华南
各省区为盛 。 四川产 18 种 1变种和 1 变型 ,
多生山地 、 林间 。 川南马兜铃分布于四川省的
南川 、 江津 、 古蔺 、 琪县 、 绮连 、 兴文 、 马边 、 峨
眉和贵州省的习水 、 遵义等地 。 性味苦 、 凉 ,具
有行气止痛 、 排脓消炎 、利水消肿 、 祛风除湿
之功效 , 常用于治疗院腹胀痛 、 骨关节结核 、
慢性骨髓炎 ,蛇蛟伤等症 。 经成分初步研究分
析得 到 马兜铃酸 ( a r i s t o l o e h i a e id ) , 对腺癌
7 5 5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尿囊素 ( a l l a n t o i n ) ,
有促进溃疡的伤 口愈合及新肌肉生长的作
用 。 另外还含有生物碱等圈 。 本植物全体密被
锈色长绒毛 , 叶心圆形 ,革质 ;花形奇特 、 花被
大型 ,可供观偿 。 未见栽培报道 , 特别是扦插
繁殖更未见报告 。 笔者介绍该植物野生变家
种的栽培技术 ,以便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川南马兜铃主要为野生 , 罕有药农栽培 。
我校 自 1 9 7 8 年从古蔺引种以来 , 生长 旺盛 ,
发育良好 , 花开于老茎或叶腋 , 但 10 多年来
从未见结果 。 故于 1 9 8 9 年后笔者对其进行了
扦插繁殖试验 , 结果表明此法完全可行 。
1 生态习性
川南马兜铃多喜生于冬暖夏凉 、 温润肥
沃 、 富含腐殖质 ,海拔 7 50 ~ Z0 0 0 m 之间的中
低山地和林间 。
2 生物学特性
2
.
1 性状特征 : 川南马兜铃为木质藤本 ,长
可达 5 ~ 6 m , 全体密被锈褐色毛茸 。 根柱状
常膨大成不规则 的块状或串珠状 , 直径 3 ~
1 0 。 m ,表面粗糙 , 灰棕色 ,具不规则的皱纹或
小圆状突起 。 纵剖切面淡黄白色 ,有异型维管
束散在 , 粉质 ,根中央有石细胞 。 气无 , 味微
涩 。 茎圆柱形 , 分枝 ,幼时密被棕色绒毛 , 老时
脱落 ,表面有纵向沟槽 。 单叶互生 ,革质 , 心圆
形 , 全缘 ,长 s 一 2 0 c m ,宽 9 ~ 2 2 e m , 被锈色
·
A d d r e s s
:
Y a n g Z h e n l u
,
S i e h u a n P h a r m a e e u t i e a l s e h o o l
,
Em e i s h a n
杨祯禄 男 , 1 9 6 5 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 , 后又就读于四川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 ,现任药用植物学高级讲师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及其资源等教学 、 科研 , 已完成《四川植物志》马兜铃科的编写 , 国家七五攻关项 目源调查整理 。 主编及参编了《药用植物学》 、 《四川珍稀濒危植物 》 、 《中国本草图录》等著 。 发表种 10 多种 ,先后获省 、市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 2 项 。
中秦皮 、 葺论文近 30 蒲
、牙皂等课题的资篇 ,命名药用植物新
毛 ,背面叶脉突起成网状 。 初夏开深紫色花 , 1
~ 3 朵成总状花序生于老茎或叶腋 。 花被管

V
” 形 , 黄绿色 , 花被檐部平展 , 檐片三角状
近圆形 , 直径约 5 。 m , 具紫色细点状庆突 , 喉
口狭小 ,直径约 4 ~ 6 m m 。 雄蕊 6 枚 ,成对贴
生于柱头下延的 “ U ” 形 内凹处形成合蕊柱 。
子房下位 ,线形 , 密被褐色毛茸 。 茹果倒长卵
形 ,长约 5 c m , 直径约 2 . 5 c m ,成熟时自顶端
6 裂 ,被锈毛 。 种子三角状卵形川 。
2
.
2 生物学特性 : 每年秋冬成芽 ,早春开花 ,
夏季芽萌动 出形成新的枝蔓 ,很少成果 ,可采
用营养繁殖 ,压条或扦插 。 9 ~ 10 月插枝 ,第 2
年春夏芽萌动 , 当年生叶 3一 4 片 , 株高可达
5 0 C m
, 秋季下部叶腋生出新芽 , 第 3 年开始
生长 旺盛 ,其新的支蔓长达 l m 以上 。 4 、 5 年
后茎长 3一 s m ,并于老茎或叶腋开花 。
3 栽培技术
3
.
1 选地 、 整地 : 川南马兜铃多喜生于冬暖
夏凉 、温润肥沃 、 富含腐殖质而阴湿的中低山
地和林间 。 故宜选用土地疏松肥 沃 、 湿润 、 半
阴半阳的山坡 、 林地或屋侧林缘栽种 。 先翻挖
土地 ,除去野草杂物 , 欠细施撒农家肥 ,再细
耕 ,让土肥均匀平整或开畦宽 1 . s m , 高 15 一
2 0 e m

3
.
2 繁殖方法 : 一类是无性繁殖 , 即压条繁
殖或扦插繁殖 。 另一类是有性繁殖即种子繁
殖 。 该植物因花结构特殊 。 昆虫传粉不便 ,难
于结果 ,加之实验表明 ,种子的自然萌发率极
低 ,仅 5%左右 ,故一般多采用无性繁殖 。
3
.
2
.
1 压条繁殖 : 在每年秋季进行 。 把地面
藤茎理顺平卧地面 , 埋于土中 , 深约 10 一巧
c m
, 让枝梢及 叶露出地面 , 压后每年浅除杂
草 。 2一 3 年后 ,节部生根 , 腋芽长成新苗后 ,
于春季即可挖取 ,剪下茎节新苗移栽定植 , 约
1
.
5 ~ Z m 见方开窝 , 每窝一苗 ,盖土压紧 ,再
盖腐殖质细土 。
3
.
2
.
2 扦插繁殖 : 近些年来笔 者经反复实
验 , 结果证明 , 川南马兜铃扦插繁殖可行 ,并
较压条繁殖时间短 。 其方法是以秋末重阳前
后为宜 。 将地上藤茎剪为 2一 3 节的节段 ,按
《中草药》 2 99 8 年第 2 9 卷第 一期
30 ~ 50
。 m 的株距插入整好的土 中 , 地面露
出一节 ,用土将土中的 1一 2 节压紧后施水 ,
保持一定的湿度 。 待第 2 年地上的节部腋芽
萌动后 ,便可移栽定植 。 按 1 . 5一 Z m 见方开
窝 ,每窝一株 ,复土压紧 ,再盖腐殖质细土 。
3
.
2
.
3 种子繁殖 : 采收当年成熟果实 , 取出
种子将其播入用厩肥和沙土做成的苗床上 ,
株距 5一 1 0 。 m ,再盖腐殖质土 3一 5 C m 厚 ,保
持湿度 。 通常在第 2 年或第 3 年夏秋萌发 。 如
前所述 , 川南马兜铃由于花的构造特殊 ,传粉
很难 , 不易 自然着果 ,加之种子萌发率极低 ,
仅约 5% ,故此法很少采用 。
3
.
3 田间管理
3
.
3
.
1 灌溉施肥 : 川南马兜铃喜生 阴润肥沃
壤土 , 故在栽培管理上应适当注意遮阴和浇
水 , 以保持土壤一定湿度 ,并视其生长情况 ,
适时追肥 , 每年一般可施 1~ 2 次厩肥和草木
灰 , 以促进其根 ,健壮发达 。
3
.
3
.
2 中耕除草 : 每年进行 2 次 , 第 1 次在
夏季杂草生长旺盛时 , 第 2 次在入冬前 ,除去
杂草 ,疏松土壤 ,适当培土 ,结合追肥 , 以利壮
根 ,提高产量和质量 。
4 收获加工
川南马兜铃移栽定植 4一 5 年后 ,根据用
药需要和块根生长的情况 ,即可采收 。 一般于
每年冬季后至次年春初采挖 。 挖取粗状块根 ,
除去杂质 ,纵剖为两半或切成 1 . 5 ~ 3 c m 厚
片 ,晒干或烘干 , 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 。
为保护资源 ,采挖时可不动老莞 , 分别挖
取粗大块根供药用 , 留下小的块根继续培植 ,
加强管理 , 以提高产量 。 或者在挖取地下块根
供药用的同时 ,将其地上部分藤茎 ,剪段用作
扦插繁殖的种子材料 , 以利扩大种质资源 ,保
证用药需要 。
5 小结
5
.
1 笔者通过对川南马兜铃的引种和扦插
繁殖试验 ,结果表明将野生川南马兜铃变为
人工有意识栽培是可行的 。
5
.
2 通过资源调查和栽培川南马兜铃的实
践证明 ,该植物对生境要求不很严格 ,较易掌

4 1

握 , 引种栽培中更不需要什么精细的管理 , 系
粗放型栽培 。
5
.
3 在栽培中其虫害尚未发现 。 但该植物主
要药用块根 , 适生 阴润环境 ,疏松肥沃土 壤 ,
若土壤湿度过大 ,板结不透气 , 则将会导致根
腐 ,此点在引种栽培中应予注意 。
5
.
4 如何增加块根数 目 ,不断提高其药材产
量和质量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四川省卫生局 , 等编 . 四 川省中草药标准 . 第二批 . 1 9 79 .
6
四川中药志编辑委员会编 . 四 川中药志 . 第二卷 . 19 82 .
1 8
邹家林 ,等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 5 9 , 5 ( 3 ) : 2 2 1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 . 四川植物志 . 第十卷 . 成都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19 9 2 . 13
陈芳群 ,等 . 药检工作通讯 , 1 97 9 (6 ) : 2 95
( 1 9 9 6

1 1

0 7 收稿
1 9 9 7

0 7

2 1 修 回 )
P r e l im i n a r y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W i l d A
u s t r o s z e e h u a n i e A r i s t o l o e h i e
( A ir s t o l o e h i a a u s t or s z e e h u a n ica ) t o i t s C u l t i v a t e d V a r i e t y
Y
a n g Z h
e n
l
u ( S i e h u a n P h a r m a e e u t ie a l S e h o o l
,
E m e is h a n 6 1 4 2 0 1 )
A b s t r a e t E e o l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e s a n d b io lo g i e a l s p e e if i e f e a t u r e o f A r i s t o l o e h i a a u s t or
s z e c h u a n ic a
C h i
e n e t C h e n g e x C h e n g e t W
u
.
w
e r e b r i e f l y d e s e r i b e d a n d e u lt i v a t io n t e e h n iq u e t o t r a n s f o r m t h e w i ld p la n t
in t o i t s e u l t iv a t e d v a r ie t y w a s s t u d ie d t o P r o v id e a b a s is f o r t h e P r o t e e t io n a n d e x P lo i t a t io n o f t h e w il d r e
-
s o u r e e o f A
.
a u s t r o z e c h u a n i c a
.
K e y W
o r d s A ir
s t o l o c h i a a u s t r o s z e c h u a n i c a w i ld p la n t e u l t iv a t i o n t e e h n iq u e
开花前后山茱英枝条内糖的变化
中国 医 学 科学 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9 4) 李先恩 ’
摘 要 在开花成果过程中 , 山茱英枝条 内总糖 、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 ,而蛋白质含量基本保持不
变 。 从糖的类型来看 , 三糖 、二糖逐渐降低 ,而多糖 、 葡萄糖 、 果糖基本保持不变 。 大年树与小年树相
比其糖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
关键词 山茱英 糖 枝条
山茱英为常用中药之一 ,其结果率很低 ,
前人对其发芽分化 、 结果低的原因进行了研
究 ,并指出花质量不高是其原因之一 lj[ , 同时
同环境条件及树体内营养水平密切相关 2j[ ,
但对山茱英开花前后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规
律未见报道 , 我们对此作了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在北京药植所种植的山茱英林中 , 选择
生长环境条件较好的树 ,从现蕾开始 , 分别在
现蕾 、 开蕾 、 初花 、 盛花 、 落花 、 初果 、盛果期取
部位基本相同的小枝条 ,在干燥箱中干燥后 ,
用粉碎机粉末 ,然后取样作糖的分析 。 总糖和
还原糖的分析参考西北农大的方法闭 , 不同
糖类型的分析用高压液相法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山茱英开花前后糖的变化 : 山茱英开花
前后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见图 1 。 从图中可
以看出 , 不管是大年树还是小年树其总糖和
,
A d d r e s s
:
L i X i a n e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e d i e ina l P l
a n t eD
v e lo Pm e n t
,
C A M S
,
P U M C
,
eB iji
n g
.
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