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wo Species of Raspberry (Rubus L.)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IS o la tio n a n d Id e n tifiea tio n o f C he m ic a l C o n stitu en ts fr o m
L a r g e flo w e r G o n io th a la m u s B a r k (Go
n io tha la m u s g rij万thi )
H u Zh e n g b o
,
L ia o M in g l
o n g
,
L i H a n g
, et a l
.
(4 5 2 H o s p ita l
,
C h e n g d u 6 1 0 0 6 1 )
A 加tr a e t F iv e e o m p o u n d s w e r e is o la te d fr o m th e ba r k o f GO n io th a la m u s g r i关泞th ii H o o k . f. e t
T h o m s二 T h e ir s t ru e tu r e s w e re id e n tifie d a s s , 7 , 4 , 一 trih yd r o x y fla v a n o n e ( I ) , 1 0 一a m in o 一 2 , 4 一d im e th o x y
p h e n a n thr e n e

1
一e a rb o x ylie a e id la e ta m ( l )
,
d a u e o s te r o l ( l )
,
p
一s ito s te r o l ( W ) a n d s it g m a s te r o l ( V ) b y
p h ys ie o e he m ie a l eo n s ta n ts a n d s p e et ra l a n a lys is (IR
,
M S
, ’H NM R
, 13C N M R )
.
n w a s a n e w eo m p o u n d
.
I
w a s o b ta in e d fr o m th is Pla n t fo r th e fir s t tim e
.
K e y w o r d s G o n io tha la m u : g r式ft h ii H o o k
.
f
.
e t T h o m s
.
fla v a n o n e 1 0
一 a m in o

2
,
4

d im e th o x y
-
Ph e n a th r e n e

1
一e a rb o x ylie a e id la e ta m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 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3 0 0 0 0) 王斌贵 ‘ 贾忠建
摘 要 首次对紫色悬钩子 R ub u : l’r ri ta n : Foc ke 和 魏帽悬钩子 R . Pi lea tus Foc ke 的化学成分进行
了研究 。 从其地上部分 的乙醇提取物 经各种柱 层析方法 分离纯化分别得到 6 个 和 5 个化合物 , 运
用 光谱方法 和与标准品对照分别鉴定为 : 2a , 3p , 1 9 a 一三 经基乌索一 1 2 一烯一 28 一酸 ( I ) , 2a , 3p , 1 9 。 , 23 -
四经基乌索 一 1 2 一烯 一 28 一酸 ( n ) , Za , 3俘, 1 9 a , 2 3一四经 基齐墩果 一 1 2 一烯一 2 8 一酸 (l ) , Za , 3日, 1 9。 , 2 4 一四 经
基 乌索一 1 2 一烯 一28 一酸 (IV ) , 3月, 1 9 a 一二 经基乌索 一 1 2 一烯 一 24 , 2 8 一二酸 ( v ) , 乌索酸 ( VI ) , 齐墩果酸 (皿 ) ,
件胡 萝 卜昔 (姗 )和 卜D 一(一卜 毗喃果糖 ( IX ) 。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两种植物 中分得 。
关键词 悬钩 子属 紫色悬 钩子 范帽悬钩子 化学成分
蔷薇 科 悬 钩 子属 R u bu : L . 植 物 现 知
7 0 0 余种 , 主要生长在北半球 温带 , 少数分布
在热带和南半球 。我国有 1 94 种 , 南北均有分
布 , 其 中以长江以南及西北地区多见〔l〕 。本属
植 物有些种 类的 果实多浆 , 味甜 酸 , 可 供食
用 , 在欧美已长期栽培作重要水果 ;有些种类
的果实 、种子 、根及叶可人药 , 常用于治疗急
慢性肝炎 、黄胆肝炎 、扁桃腺炎 、腮腺炎 、乳腺
炎 , 以及风湿骨痛 、风火头痛 、腰腿痛 、跌打刀
伤等 , 有些长期用作滋补强壮剂〔2〕。
紫 色悬 钩子 R u b u : ir ri t a n : Fo ek e 和煎
帽悬钩子 R . Pl’lea tu : F oc ke 均为悬钩子属植
物 。前者为矮小半灌木或近草本状 , 主要分布
于我国甘肃 、 四川 、青海 、西藏东南部 、印度西
北部 、可什米尔地区 、 巴基斯坦 、阿富汗 , 伊朗
也有分布 , 生 山坡林缘或灌丛 中 , 海拔 2 0 0
~ 4 5 0 o m 山 。 后者系攀援灌木 , 分布于河南 、
陕西 、甘肃 、 四 川等省 , 生长于海拔 1 4 0 ~ 2
8 0 0 m 的沟谷旁 、路旁疏林下或 山谷 阴处密
林下〔‘〕。 前文已报道了扰悬钩子中的 3 个新
三菇糖醋类化合物 〔3〕 。最近 , 我们对紫色悬钩
子和孤帽悬钩子的化学成分进行 了进一步研
究 , 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分别 经硅胶
柱层析 、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 , 并配合适当的
化学转化方法 , 共分离得到 n 个化合物 , 经
各种 波谱技 术 (IR 、 MS 、 ‘H N M R 、 ‘3 C N MR 、
A d d re s s
:
W
a n g B in g u i
,
In s t it u t e o f O r g a n ie C he m is t r y
,
N a tio n a l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p p lie d O r g a n ie Ch e m is tr y
,
L a n z h o u
U n iv e r s ity
,
I
廿
a n z h o u 现在 中国科学 院昆明植物研 究所工作 (6 5 0 2 0 4 )王斌 贵 1 98 6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 系 。 理学博士 , 副研究 员 。 主要从事天然抗 氧化剂 、 天然产物化学 的研究工作 。
在国内外学术讨物 上发表研究论文 2 篇 , 获 国家发 明专 利 2 项 。 首届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获得者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和 竺 州 大学应用 有机化学国 家重 点实 验室 资助
《中草药》1 9 9 9 年第 3 0 卷第 2 期
D E PT )并 结合 标样 对 照 , 鉴 定 了它 们 的结
构 。 其中化合物 l ~ v 及 议 为首次从该属植
物 中分得 , I 一 v 的化学结构式见图 1 。
OO H
Rt Rz 凡 凡 凡
1 OH c H . CH
:
C宜。 H
1 O H C H
.
CH p H C H
:
H
班 O H C H . C H 夕H H C H 。
犷 O H C H tO H C H : C H . H
V H C伽月 C H . CH : H
图 1 化合物 I ~ v 的化学结构式
1 仪器与材料
X T 4

1 0 0X 显微熔 点仪 (温度 计未经 校
正 ) ; IR : N ie o le t F T 一1 7 0 S X 红外光谱仪 , 涂
膜 式 K B r 压 片 ; E IM S 及 FA BM S : H P
5 9 8 8A G C / MS 或 V G ZA B 一H S 质 谱 仪 , 7 0
e V
, 甘油或硫代 甘油做底 物 ; ‘H 一 , ’“C N M R ,
D E P T
:
B r u ke r A M
一4 0 0 型超导核磁共振仪 ;
柱层析硅胶及薄层层 析硅胶均为青 岛海洋化
工厂产品 ;洗脱用溶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 实验
用 药材 紫色 悬 钩 子 和 赦 帽悬 钩 子 分 别 于
1 9 9 4 年 7 月和 1 9 9 4 年 9 月采 自青海西宁和
甘肃漳县 , 均 由兰州大学生物系彭泽祥 教授
鉴定 , 植物标本现存放于兰州大 学有机化 学
研究所 。
2 提取和分离
干燥的紫色悬钩子地上部分 1 . 5 k g , 魏
帽悬钩子地上部分 2 , 5 k g 分别粉碎 , 室温下
用重蒸过 的工业酒精浸提 3 次 , 每次一周时
间 。 合并提取液 , 减压蒸除溶剂后分别得到
12 0 9 和 2 1 0 9 浸膏 。 将紫色悬钩子浸膏加人
一定量 的热水 中 , 振摇 , 使其混悬于水 中 , 依
次用 60 ℃ ~ 90 ’C 石油醚和水 饱和 的正丁醇
各萃取 3 次 , 将 浸膏粗分为石油醚部分和 正
丁醇部分 。 煎帽悬钩子浸膏按相同的方法依
次用 60 ℃一90 ℃石 油醚 、乙 酸乙醋和水饱 和
.
8 4

的正丁醇各萃取 3 次 , 将浸膏粗分为 3 部分 ,
即石油醚部分 , 乙酸乙酣部分 , 正丁醇部分 。
取紫色悬钩子浸膏的正丁醇部分进行硅
胶柱层析 (1 6 0 ~ 2 0 0 目硅胶 ) , 以 乙 酸乙 醋 -
乙醉一水 (2 5 : 2 : 1) 开始洗脱 , 然后逐渐增加
极性 , 薄层检查合并相 同部分后得到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继续用乙酸 乙醋 一乙醇 (1 2 : 1)
过硅胶 小柱 (2 0 0一 3 0 0 目 ) , 得到 化合 物 VI
(1 5 m g ) ;第二部分继续过硅胶柱 , 用氯仿 一甲
醇 (8 , 1) 洗脱 , 得到 A 、B Z 个部分 。 A 部分
溶于甲醇中 , 以重氮甲烷甲基化 , 然后过硅胶
小柱纯化 , 以抓仿 一甲醇 (1 2 : 1) 洗脱 , 得到化
合物 工a (1 o m g ) ; B 部分与经重氮 甲烷 甲基
化 , 然后反复过硅胶 小柱纯化 , 以 氯仿 一 甲醇
(1 0
,
1 )洗脱 , 得到化合物 l a 和 l a 的混合
物 (1 5 m g )以及 化合物 W a (1 5 m g ) ;第 三部
分浓缩放置后即有 白色固体物析出 , 过滤 , 固
形物 反复 用氯仿洗涤 以除去杂质 , 得到化合
物姗 (3 0 m g ) 。
孤帽悬钩子乙酸乙酷部分进一步经硅胶
柱 层析 (1 0 0 一 18 0 目 ) , 依次用石油 醚 一乙酸
乙醋 (5 : 2 到 1 , l) 及 乙酸乙醋 一乙醇 (3 O : 1
到 1 0 , 1) 进行梯度洗脱 , 薄层检查合并后得
到 A 、B 、C 、D 4 个部分 , 第一部分 (A )主要是
色素成分 , 未继续分离 ;第二部分 (B )用石油
醚 一 乙酸乙醋 (4 : 1) 反复进行硅胶柱层析 , 得
到化合物 VI (2 0 m g )和 VI (2 0 m g ) ; 第三部分
(C )进 一步经硅胶柱层析分离 , 然 后用制备
薄层纯化 (氯仿一 甲醇 , 12 : 1) 得化合物 I (3 O
m g )
。 第四部分在薄层板上用多种溶剂系统
展开 , 均呈梭形斑点 , 经重氮 甲烷 甲基化后方
可呈现清晰圆点 , 为此 , 将该部分用重氮甲烷
甲基化 , 用氯仿一甲醇 (20 : 1) 为洗脱剂 , 反复
在 硅 胶 柱 上 层 析 分 离 , 得 化 合 物 v a (2 O
m g )

正丁醇部分过硅胶柱 (1 60 ~ 20 0 目) , 以
氯 仿一 甲醇 一水 (6 0 : 1 0 . , 1 到 1 0 : 1 0 : l )梯
度洗脱 , 最后用甲醇冲洗 。 其 中氯仿一甲醇一水
40
,
10
,
1 洗脱部分 经多 次硅胶柱分离 , 最
后经制备薄层纯化 , 得化合物 仄 (50 m g ) 。
3 结构鉴定
化 合物 I a : 白色无定 形粉末 , 5 %硫 酸 -
乙 醇 溶 液 显 紫 红 色 , L ie be rm a n n 一B u r eh a r d
反应呈紫红色 , 表 明该化合物为三菇类 化合
物 。 在薄层层析上其显色情况及 R f 值与 2a ,
3日, 1 9 。一三经基乌索一12 一烯一 2 8 一酸 (委陵菜酸 )
标样 的甲基化产物一致 , 混合熔点不下降 , 证
明化合物 I a 为 2a , 3日, 1 9。一三经基乌索一 1 2 -
烯一 2 8 一甲醋 , 相应地 , 化合物 I 为 2a , 3p , 1 9 。-
三经基乌索 一1 2 一烯一 2 8 一酸 。
化合物 l a 和 皿 a :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固
体 , 5 %硫酸一 乙醇溶液 显蓝 色 , Li eb er m an n -
B盯 c har d 反应呈紫红色 , 表 明该化合物为三
菇类化合物 。 尽管在薄层板上用多种溶剂系
统反 复 展开 多 次仍 表 现 为一个 单 点 , 但从
13 CN M R 谱中可 明显 地看 出这 是一 对结构
极其相似的且含量约为 3 : 1 的混合物 。 由于
含量不同 , 可以容易地区分两者的化学位移 。
E IM S 给 出 两 者 的 分 子 离 子 峰 m /z 518
〔M ] + , 提 示 它们 的分 子 量 均 为 5 1 8 , 结 合
, 3
CN M R 和 D E PT 谱 (见表 1 )可确定它们的
分子式均为 C 3 1H so O ‘(7 个不饱和度) 。 E IM S
除给出分 子离子蜂外 , 还 给出一系列特征 的
碎 片峰 , m / 2 5 0 0 (M 一 H ZO ) , 4 8 2 (M 一 Z X
H ZO )
,
4 5 8 (M 一 H CO ZCH : ) , 2 7 8 , 2 6 0 , 2 4 0 ,
2 0 1
,
1 9 1 , 2 7 9 , 1 4 6 等 , 这些碎片有齐墩果 一1 2 -
烯或 乌索一 1 2 一烯 型 三菇 类 化合 物 的裂解 特
征〔们 , 且从碎 片峰 m /z 2 40 和 2 78 可判断在
A / B 环上有 3 个 经基取代 , D / E 环上有一个
经基和一个醋甲基取代 。 ‘3CN M R 谱给出醋
拨 基 信号 占1 78 . 4 p p m 及两 对 双键 特 征 峰
舀1 2 8 . 6 (C H ) , 1 3 8 . 3 (C ) 和 占1 2 4 . 6 (CH ) ,
14 2
.
9 P m (c )
, 这两对双键的信号峰提示这
两个化合物 分别具 有乌索 一 1 2 一烯和齐墩 果 -
1 2
一烯型三菇 的碳骨架结构 “”, 6〕 , 这进 一步验
证了上述 由质谱裂解规律得出的结论 。 ‘“C N -
M R 谱 中另外 的特征信号是连经基碳的化学
位 移 , 其 中 台6 8 . 3 (CH ) , 7 9 . 0 (CH ) , 6 8 . 6
(CH

)p p m 是 乌索一 1 2 一烯型 和齐墩果 一1 2一烯
型三菇 的 A 环 上处于 2a , 3日和 23 位上经基
《中草药》1 9 9 9 年第 3石悉第.丁丽
取代后产 生的连 氧碳的化学位移 〔, · 8〕 , 另外 ,
碳谱 中 各7 3 . 0 (C ) p p m 是乌索一 1 2 一烯 型三菇
1 9 a 经 基 取 代 后 产 生 的 季 碳 信 号 [6 刃 , 而
台8 1 . 6 (CH )p p m 则 是 齐 墩 果 一1 2 一烯型 三菇
1 9 Q 经基取代后产生的连氧次 甲其信号“‘ , “〕。
上述波谱数据及碳谱中的其它碳 的化学位移
与文 献报 道 的 2a , 3俘, 1 9a , 2 3 一四 经基 乌索 -
1 2
一烯 一2 8一 甲醋〔7〕和 Za , 3日, 1 9a , 2 3 一四经基齐
墩果一 1 2 一烯一 28 一酸 〔幻 的数据相吻合 , 由此确证
相应的天然产物 , 即化合物 l 和 l 的结构分
别为 2a , 3俘, 1 9a , 2 3一 四经基乌索一 1 2 一烯 一 28 一酸
和 Za , 3尽, 1 9a , 2 3一 四 经基 齐 墩果 一 1 2一烯一2 8-
酸 。
化合物 IV a :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固体 , 5 %
硫 酸 一乙 醇 溶 液 显 蓝 色 , Li e ber m a n n 一B u r -
c har d 反应 阳性 , 表 明该化 合物 为三菇类化
合物 。E IM S 给出分子离子峰 m / : 5 1 8〔M〕及
一系列碎 片峰 m / : 4 5 8 , 3 8 6 , 2 7 9 , 2 6 0 , 2 0 1 ,
1 79
,
14 6 等 , 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齐墩果一 1 2 一烯
或乌索 一1 2 一烯型三菇的碳骨架结构〔4〕。 ’3 CN -
MR 和 D E P T (见表 1) 示分 子中存 在 7 个 甲
基 (其中 1 个 为 甲氧基 ) , 9 个亚 甲基 (其 中 1
个 为连氧亚 甲基 ) , 8 个次 甲基 (其 中 1 个为
双键区 次甲基 , 2 个为连氧次 甲基 )和 7 个季
碳 (其中双键区季碳 、连氧季碳及毅基季碳各
一个 ) 。 ’“CN M R 中 台1 2 8 . 6 (CH )和 1 3 8 . 2 (C )
处 的双键信号是乌索 一1 2一烯型三菇 的 C 1 2和
Ci
3特征峰〔“, ‘〕。 另外 ,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可以
判断在 A / B 环上有 3 个经基取代 , D / E 环上
有一个经基和一个醋 甲基取代 , 这些连氧信
号均可在其’3CN M R 中找到 , 即 a6 9 . o (CH ) ,
8 5
.
4 (C H )
,
7 3
.
1 (C )和 6 5 . 6 (CH Z )PPm , 以及
位 于 己1 7 8 . 4 (C )和 5 1 . 6 (CH 3 )p p m 处 的 2 8 -
CO O M e 信号 。 上述波谱数据及碳谱 中的其
它碳的化学位移值与 2a , 3俘, 1 9a , 2 4一 四经基
乌索一 1 2 一烯一 2 8 一酸〔的的文献报道值相比 , 其 中
的一CO O H 基 团在 IV a 中变为 一CO O M e 基 , 而
其它信号一致 , 由此确定其相应的天然产物 ,
即化合物 W 的结构为 Za , 3p , 1 9 a , 2 4 一四 经基
乌索一 1 2 一烯一 28 酸 。
.
8 5
·
裹 1 化合物 l a ~ v a 的 ’3C N M R 和 D E P T 数据 (SPPm , C D C 13 )
l a / 1 a N a V a
9曰nJ任Q†8
占7.953
.任内08月二d

4 7
.
8 / 4 7
.
1
6 8
.
3 / 6 8
.
3
7 9
.
0 / 7 9
.
0
4 2
.
8 / 4 3
.
8
4 8
.
4 / 4 8
.
1
1 8
.
3 / 1 8
.
3
3 2
.
3 / 3 2
.
5
3 9
.
9 / 3 9
.
5
4 8
.
1 / 4 8
.
1
3 8
.
1 / 3 8
.
2
2 4
.
4 / 2 8
.
0
1 2 8
.
6 / 1 2 4
.
6
1 3 8
.
3 / 1 4 2
.
9
4 1
.
2 / 4 1
.
3
2 8
.
2 / 2 9
.
7
2 6
.
0 / 2 3
.
7
4 7
.
7 / 4 6
.
3
5 3
.
2 / 4 5
.
4
7 3
.
0 / 8 1
.
6
4 1
.
2 / 3 4
.
5
27
.
3 / 2 8
.
2
3 8
.
1 / 3 2
.
5
6 8
.
6 / 6 8
.
6
1 3
.
1 / 1 4
.
1
1 7
.
0 / 1 6
.
9

1 6
.
6 / 1 7
.
0 ,
2 4
.
6 / 2 4
.
5
1 7 8
.
4 / 1 7 8
.
5
2 7
.
3 / 2 8
.
4
1 6
.
1 / 2 4
.
5
5 1
.
6 / 5 1
.
7
D E PT
CH Z
CH
CH
C
CH
CH Z
CH Z
C
C H
C
CH Z
C H
C
C
C H Z
CH Z
C
CH
C / CH
CH / C
CH :
CH Z
C H Z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C
CH 3
CH 3
CH s
八‘六j
1 8

4
. .⋯口月O曰内匕SC口八j几口4Jn‘SQ口
96
1 2 8
.
1 3 8
,
2 8

CO ZM e
2 4

CO ZM e
4 1
.
1
2 8
.
1
2 7
.
4
4 7
.
8
5 3
.
1
7 3
.
1
4 1
.
1
2 5
.
4
3 7
,
3
2 2
.
9
6 5
.
6
17 3
.
1 7

1
.
24

6
1 78
.
4
2 6
,
0
1 6
.
1

5 1

6
D E PT
CH Z
C H
C H
C
CH
CH Z
C H Z
C
CH
C
CH Z
C H
C
C
CH Z
C H Z
C
CH
C
CH
CH Z
CH Z
CH 3
CH Z
CH 3
C H 3
C H 3
C
CH 3
CH 3
CH 3

3 9
.
1
2 9
.
1
7 8
.
3
4 9

2
5 6
.
5
2 0

2
3 3 0
3 9
.
9
4 6
.
6
3 7
.
2
2 3
.
8
12 9
.
1
1 3 9
.
9
4 1
.
2
2 8
.
1
2 5
.
5
4 7
.
9
5 3
.
3
7 3
.
1
4 1
.
1
2 6
.
0
3 7
.
3
2 3
.
6
1 7 8
.
4

1 3
.
0
1 6
.
4
2 4
,
2
1 7 8
.
3

2 7
.
4
1 6
.
1
5 1
.
1
. 价
5 1
.
5
. “
D E PT
CH Z
C H Z
CH
C
CH
CH Z
CH Z
C
C H
C
CH Z
C H
C
C
C H Z
CH Z
C
C H
C
CH
CH Z
CH Z
CH 3
C
CH 3
CH 3
CH 3
C
CH 3
CH 3
CH 3
CH 3
10n23456789230
‘ , ‘ “ 同一栏 中数据 可交换
化合物 V a : 即化合物 V 经重氮甲烷 甲基
化后的产物 , 系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固体 , 5 %
硫酸 一乙醇溶 液显蓝色 , L ie b e r m a n n 一B u r e a r d
反应呈 阳性 , 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枯类化合物 。
‘℃N M R 及 D E PT 示分子 中存 2 个碳原子 ,
包括 8 个 甲基 (其 中 2 个为 甲醋 基 ) , 9 个亚
甲基 , 6 个 次 甲基 (其 中一个 为连氧次 甲基 ,
一个 为烯键 次甲基 ) , 9 个季碳 (其 中一个 为
连氧季碳 , 一个为双键季碳 , 两个为酷淡基季
碳 ) 。 ‘3C N MR 中位于 古1 2 9 . 1 (CH )和 1 3 9 . 9
p p m (C ) 处的两个烯键信号 表明该化合物具
有乌索 一1 2一烯型骨架结构〔5 , 6〕 , 台5 1 . 1 (CH 3 )和
5 1
.
5 PPm ( C H 3 ) 是 甲酷 基 信 号 , 而 6 7 8 . 3
·
8 6
·
(C H )和 7 3 . 1 p p m (C )则分别是骨架上 C 3 和
Cl
, 位连经基 的信号 。 上述推论得到‘H N M R
谱 的 证 实 。 在’H N MR (C D C 13 ) 谱 中 , 位 于
己0 . 6 9 , 0 . 7 4 , 1 . 2 0 , 1 . 2 5 , 1 。 3 9 p p m (各 3 H ,
C
2 3
, 2 5 , 2 6 , 2 7 . 2 9 一
H ) 的 5 个 甲基单峰信号和 ao . 9 3
PPm ( 3 H , d
,
J= 6
.
5 H z
,
C
3 。一
H ) 的甲基双峰
信号 以及 占5 . 3 4 p p m ( I H , d r . s , C l : 一H ) 的双
键信号也表 明化合物 v a 具有乌索 一1 2 一烯 型
三掂骨架 , 而 能 . 58 p p m 处的单峰信号是乌
索 一1 2 一烯型三菇类化合物 的 C l , 位 经基取代
后的 H 一1 5 的特征峰〔‘。〕 , 处于 a3 . 3 6 p p m (H -
3a )处 的双峰 (J 一 1 1 . 9 H z) 提示 3 位氢处于 a
键 , 与 2各H 型成 a 偶合关系 , 表明 3 位经基
处于 e 键 , 为 各构型 。 ‘H N M R 中其它的特征
峰还包括 台3 . 5 9 和 3 . 6 p p m 处的两个 甲醋
基信号 。上述波谱数据与 3p , 1 9 a 一二经基乌索

1 2
一烯一 2 4 , 2 8 一二酸的文献报道值 〔‘o , “湘 比 ,
其中的 2 4 , 2 8 一CO OH 基 团被 V a 中 CO OM e
取代 , 而其它碳的化学位移基本保持不变 , 因
此确定 甲基化前 的天然产物 , 即化合物 V 的
结构为 3 p , 1 9 a 一二经基 乌索一 1 2 一烯 一24 , 28 一二
酸 , 是 首 次 从 悬 钩 子 属 植 物 中分 到 。 V a
的‘H N M R (4 0 0 M H z , T M S , C D C 13 ) , 占PPm : ‘
0
.
6 9
,
0
.
7 4
,
1
.
2 0
,
1
.
2 5
,
1
.
3 9 (各 3 H , s ,
C
2 3
,
2 5
,
2 6
,
2 7
,
: 。一
H )
, 0
.
9 3 (3 H
,
d
,
J= 6
.
5 H z
,
C
3 。-
H )
,
2
.
5 8 (s
,
I H
,
C
l s一
H )
, 3
.
3 6 (I H
,
d r
.
d
,
J
= 1 1
.
9 H z
,
C
3 。一
H )
,
3
.
5 9
,
3
.
6 6 (各 3 H , s ,
C
2 4
,
2 5一CO O M e )
,
5
.
3 4 (I H
,
d r
.
s , C
1 2 一
H ) ;
‘3
C N M R 见表 1 。
化合物 vI : 白色粉末状固体 , m p 28 6 ℃一
2 8 ℃ , 5 %硫酸 一 乙醇溶液显桃 红色 , Li eb er -
m an n

Bur ch ar d 反应呈紫红色 , 表明该化合物
为三菇类化合物 , 红外光谱示分子 中存在经基
(3 4 2 0 。m 一 ‘) , 狡基 (1 6 9 3 。m 一 ‘) 。 其显色情
况及薄层层析 R f值与乌索酸标样对照相 同 ,
红外叠谱一致 , 表明其为乌索酸 。
化合物 妞 :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 固体 ,熔点
大 于 30 ℃ , 5 %硫 酸 一 乙 醇 溶 液 显 红 色 ,
Lie b e r m a n n

B u r e ha r d 反 应 呈 紫 红 色 , 表 明
该化合物为三菇类化合物 。 其显色情况及薄
层层析 R f值与齐墩果酸标样对照相 同 , 推测
化合物 vI 为齐墩果酸 。
化合物姗 :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 固体 , m p
29 0 ℃ 一29 2 ℃ , 5 %硫酸 一乙醇溶液显红色 , 与
件胡萝 卜昔标样显色情况及 R f值相同 , 两者
混合熔点不下降 , 证 明化合物恤即为 件胡萝
卜昔 。
化合物 Ix : 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 5 %硫酸 -
乙 醇 溶 液 显 黑 褐 色 , a 一蔡 酚 试 剂 显 蓝 色 。
‘3
C N M R (D
Z
O )和 D E PT 谱中有 6 个连氧信
号 , 其 中包括一个 季碳 (a9 . 3 , C Z ) , 2 个亚甲
基 临6 5 . 2 , C : , 6 4 . 4 , C 。) , 3 个次 甲基 (6 7 0 . 4 ,
C
: , 7 0
.
9 , C
‘ ,
6 6
.
9
,
C
S
)
。 其碳谱数据与 件D -
(一 卜毗喃果 糖 的文献报 道值相符 〔12j , 确 定
化合物 IX 为 各D 一 (一卜毗喃果糖 。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植物志 编辑委会员会编 . 中国植物志 . 第 37 卷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 85 : 61
2 江苏新 医学 院编 . 中药大 辞典 . 上海 : 上海人 民 出版
社 , 1 9 77 : 3 7 8 、 8 2 4 、 2 6 9 9
3 W
a n g B G
, e t a l
.
Phy t o eh em is t r y
,
1 9 9 7
, 4 6 (3 )
:
5 5 9
4 B u d z ik ie w ie z H
, e t a l
.
J A m C hem so e
,
1 9 6 3
,
8 5 (2 3 )
:
3 68 8
5 Se o S
, e t a l
.
J A m C hem s o e
,
1 9 8 1
,
10 3 (8 )
:
2 0 7 5
6 M a ha to S B
, e t a l
.
Phy t o eh em ie t r y
,
1 9 9 4
,
3 7 (6 )
:
1 5 1 7
7 G a o F
, e t al
.
C hem Pha r m B u ll
,
19 8 5
, 3 3 (1 )
: 3 7
8 M a h a t o S B
, e t a l
.
J C he m so
e P e r k in T ra n s l
, 1 9 9 0 ,
(8 )
:
14 4 5
9 Zh o u X H
, e t a l
.
Phy t o ehe m is t r y
,
1 9 9 2
,
3 1 (10 )
:
36 4 2
1 0 N a k a ta n i N
, e t a l
.
Phy t o e he m is t r y
,
1 9 8 9
,
28 (5 )
:
14 7 9
1 1 H id a k a
,
K
, e t a l
.
Ph yt o e hem is t r y
,
1 98 7
,
2 9 6 (7 )
:
2 0 2 3
1 2 龚运淮 . 天然 有机化合物 ‘3 C 核磁共振化学位移 . 昆
明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1 9 86 : 3 96
(1 9 9 8
一0 2

2 3 收稿 )
Stu d ie s o n th e C he m ie a l C o n stitu e n ts o f T w o SPee ies o f R a sPb e r r y (R u b u s L
.
)
W
a n g B in g u i a n d Jia Z ho n g ji
a n (In st itu te o f O r g a n ie C h e m ist r y
,
N a tio n a lL a b o r a to r y o f A p plie d O r g a n ie
C h e m is tr y
,
L a n z h o u U n iv e r s it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A bs tr a e t S ix a n d fiv e e o m p o u n d s h a v e be e n is o la te d re s p e e tiv e ly fr o m P u rp le R a s p be r r y (R u b u s irri
-
ta n s F o e k e ) a n d C a pfo r m R a s p be r r y (R u bu s Pile a tu s Fo e k e )
.
B a s e d o n e h e m iea l a n d s p e e t r a l e v id e n ee s
, o r b y
e o m p a riso n w ith a u th e n t ie s a m p le s
, th e s tr u e t u r e s o f th e s e e o m p o u n d s w e r e e lu e id a te d a s Za
,
3p
,
1 9 a
一 trihy
-
d r o x yu r s

1 2
一 e n 一 2 8
一o ie a e id ( I )
,
Z a
,
3p
,
1 9 a
,
2 3
一te tr a h yd r o x y u r s

1 2
一e n 一 2 8 一 o ic a e id ( l )
,
Za
,
sp
,
z ga
,
2 3
-
te tr a h yd r o x yo le a n

1 2
一e n 一 2 8
一o ie a e id ( 班 ) , Za , 3p , 1 9 a , 2 4 一te tr a h y d r o x y u rs 一 1 2 一e n 一 2 8 一 o ic a e id (W ) , 3p , 1 9 a -
dih yd r o x y u r s

1 2
一 e n 一 2 4 , 2 8

dio ie a e id ( V )
, u r so lie a e id ( VI )
, o le a n o lie a e id (皿 ) , d a u e o s t e r o l (姗 ) , a n d p一D -
py r a n o fru et o s e ( 欢 ) . A ll th e s e eo m p o u n d s w e r e iso la te d fo r th e fir s t t im e fr o m th e s e tw o s p e e ie s o f R u b u s L .
K e y w o rd s R u bu s L
.
R u bu s ir ri ta n s F o e ke R u bu s Pilea tu s Fo e ke
《中草药》1 9 9 9 年第 3。卷第 2 期 。 8 7 。